1. 劉伯溫的《燒餅歌》從何而來為何能預言後世發生的大事
劉伯溫的《燒餅歌》是他自己所作的,描繪的場面是明太祖吃燒餅的時候詢問劉伯溫關於後世治亂的一些問題,劉伯溫用歌謠的形式寫了此書,以此來回答明成祖的一些問題。之所以這本書能夠預言後世所發生的一些比較大的事情,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劉伯溫精通卦象,善於觀察。
其中《燒餅歌》廣泛流傳於民間,而且明朝的歷史發展過程和《燒餅歌》中的預言幾乎吻合,由此,劉伯溫在百姓的心中便成了預言家。《金陵塔碑文》十分准確地預測了中國成立前後所發生的一些事情,即中國的抗日戰爭,國共兩黨之間的內戰等,不過碑文的後半部分卻沒有實現。《透天玄機》預測出在一萬五千年之內,世間大約會經歷270個劫難,每一個王朝的興衰,都是天命。 《救濟碑文》則預測出了地震和一些怪疾。
2. 劉伯溫神機妙算,他作的《燒餅歌》對什麼進行了預言
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一直預言到滿清王朝被推翻以後,其中很多事情都被歷史考證為確有其事。
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嫡太子的兒子朱允文登基)
朱元璋也曾多次稱劉伯溫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伯溫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可見劉伯溫不僅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其在文學上的造就也可見一斑。
3. 劉伯溫預言未來的《燒餅歌》,其中到底預言了什麼內容
不是預言。都是圍繞「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寫的。十八孩兒難上難,十八兄弟是沒有的,要說有(半似日)是「禾米一木並將去"(木是十八的合成)從禾到米是很長時期的意思(這里有650年)運至六百半就是從禾到米的時間。十八兄弟是不可能有的(半似月)。寶劍重磨又重磨,抄家滅族可奈何(胡大海兒子釀酒事件)這就是曾被金龍咬一缺。
4. 燒餅歌預言當今是怎麼寫的
預言當今之事:很多句子都在其中同時進行著:
金龍絆馬半亂申,二十八星問土人,蓬頭少女蓬頭嫁,揖讓新君讓舊君;
---------------------------------------
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人方罷休,炮響火煙謎去路,遷南遷北六三秋,可憐難度雁門關,摘盡李花滅盡胡。
----------------------------------------
黃牛山下有一洞,可投十萬八千眾,先到之人得安穩,後到之人半路送;
----------------------------------------
四大八方有文星,品物咸亨一樣形,琴瑟和諧成古道,左中興帝右中興;
5. 劉伯溫燒餅歌預言2019至2080發生的事情發生過了嗎
沒有,朱元璋經人引薦之後見到了劉伯溫,見到劉伯溫之後,朱元璋發現這個人儀表堂堂且談吐不凡。於是便重用了劉伯溫。而劉伯溫也沒有辜負朱元璋,在後來與元朝的作戰當中,劉伯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明朝打下來之後,朱元璋當上了皇帝。
據說,曾經朱元璋為了考驗劉伯溫的神通,還特意將咬了一口的燒餅蓋在碗下面,讓劉伯溫猜猜底下是什麼玩意。劉伯溫猜道底下的東西一部分像月亮,一部分像太陽,被真龍咬了一塊,所以答案是燒餅。朱元璋聽完很是佩服,覺得他確實很有神通。
劉伯溫回家之後,知道時日無多,也明白皇帝想要自己的命,就不再吃葯了,65歲駕鶴西去。至於死前吃一口燒餅,在正統歷史上並沒有記載,或許是野史中的故事。可能是有些人熟悉劉伯溫著名的《燒餅歌》,就與燒餅聯系起來了。
實際上燒餅歌中的詞句在當時看來十分模糊,許多人都無法領會其中要領,但是當事過之後,他的預言又與歷史十分的契合。那麼為何劉伯溫奄奄一息的時候非要吃一口燒餅呢?他大概是想告訴世人,自己所做的燒餅歌並非空穴來風,隨便寫寫的。
6. 《燒餅歌》預言千年,比諸葛亮厲害,是誰寫出來的
“神機妙算”這個成語,是形容善於估計復雜的變化的情勢,用此來決定未來的策略或者計劃。
細數歷史長河中,能和這個成語聯系起來的一位就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的諸葛先生,另一位則是輔佐朱元璋平天下的後朝軍師劉伯溫。
諸葛亮憑借自身智謀,自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終於在蜀章武元年(221年),用時15年方助劉備建立蜀國,呈三國鼎立的局面。
而在公元1360年,當時的義軍統帥朱元璋效仿劉備三顧茅廬,兩次向隱居青田的劉伯溫發出邀請,自劉伯溫出山輔助朱元璋直至協助其於公元1368年打下江山後,總共用時才8年時間。
對於燒餅歌,後世很多人一直持懷疑觀點,有的人則支持其“預言”性。
你認為《燒餅歌》是劉伯溫所寫並且准確預測了後來的歷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