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各個地方的戲曲有哪些
中國戲曲歷史悠久,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
比較流行著名的戲曲劇種
比較流行著名的戲曲劇種有:
京劇、昆劇、越劇、豫劇、黃梅戲、評劇、粵劇、廬劇、徽劇、淮劇、滬劇、呂劇、湘劇、柳子戲、茂腔、淮海戲、錫劇、婺劇、秦腔、碗碗腔、關中道情、太谷秧歌、上黨梆子、雁劇、耍孩兒、蒲劇、隴劇、漢劇、楚劇、蘇劇、湖南花鼓戲、潮劇、藏戲、高甲戲、梨園戲、桂劇、彩調、儺戲、瓊劇、北京曲劇、二人轉、二人台、拉場戲、單出頭、河北梆子、漫瀚劇、河南墜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戲、淮北花鼓戲、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韻大鼓、西河大鼓、評彈、單弦、山東快書、山東琴書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
十大知名劇種(排名不分先後)
1京劇
《小宴》劇照
晉劇,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陝西交界的山陝梆子發展至山西,結合山西語言特點而形成。現流行於山西中部及內蒙、河北一帶。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擊節的特點,音樂風格在高亢之餘,也有柔婉細膩的一面。表演通俗質朴。著名劇目有《打金枝》、《小宴》、《賣畫劈門》等。
中國地方戲曲具體分布
北京市:京劇 北昆 西路評劇 北京曲劇
河北省:河北梆子 評劇 絲弦 老調 哈哈腔 河北亂彈 武安平調 武安落子 西調 蔚縣秧歌 隆堯秧歌 定縣秧歌 四股弦 唐劇 橫岐調、上四調
山西省:蒲州梆子 山西中路梆子 山西北路梆子 上黨梆子 鑼鼓雜戲 耍孩兒戲 靈邱羅羅 上黨皮黃 上黨落子 永濟道情戲 洪洞道情戲 臨縣道情戲 晉北道情戲 襄武秧歌壺關秧歌 沁源 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縣秧歌 孝義碗碗腔 曲活碗碗腔 弦子腔 鳳台小戲
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劇
遼寧省:海城喇叭戲 遼南影調戲 蒙古劇 彩扮蓮花落
吉林省:二人轉 吉劇 新城戲 黃龍戲
黑龍江省:龍江劇
陝西省:秦腔 漢調二黃 阿宮腔 合陽跳戲 合陽線戲 陝西碗碗腔 陝西老腔 眉戶戲 弦板腔 陝西道情戲 陝南花鼓戲 陝南端公戲 安康弦子戲
甘肅省:隴劇 高山劇影子腔 甘南藏戲
青海省:青海藏戲 青海平弦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曲子戲
山東省:山東梆子 棗梆 萊蕪梆子 東路梆子 柳子戲 呂劇 茂腔 柳腔 五音戲 柳琴戲 兩夾弦 四平調
江蘇省:崑曲 淮劇 揚劇 通劇 淮海戲 錫劇 蘇劇 丹劇 丁丁腔 淮紅劇 海門山歌劇
安徽省:黃梅戲 徽劇 青陽腔 岳西高腔 安徽目連戲 安徽戲 廬劇 安徽端公戲 沙河調 泗洲戲 墜子戲 含弓戲 蕪湖梨簧戲 文南詞 皖南花鼓戲 鳳陽花鼓戲 淮北花鼓戲淮劇 嗨子戲
上海市:滬劇 滑稽戲 奉賢山歌劇
浙江省:越劇 婺劇 紹劇 新昌高腔 寧海平調 松陽高腔 醒感戲 溫州崑曲 金華崑腔戲 黃岩亂彈 諸暨亂彈 甌劇 和劇 杭劇 甬劇 湖劇 姚劇 睦劇
江西省:贛劇 戈陽腔 盱河戲 東河戲 寧河戲 瑞河戲 宜黃戲 贛南採茶戲 萍鄉採茶戲 萬載花燈戲 撫州採茶戲 吉安採茶戲 寧都採茶戲 贛東採茶戲 九江採茶戲景德鎮採茶戲 武寧採茶戲 高安採茶戲
福建省:莆仙戲 梨園戲 高甲戲 閩劇 平講戲 庶民戲詞明戲 大腔戲 閩西漢劇 北路戲 梅林戲 右詞南劍調 小腔戲 三角戲 閩西採茶戲 南詞戲 閩西山歌戲 薌劇打城戲 竹馬戲 游春戲 肩膀戲
港澳台地區:粵劇、歌仔戲
廣東省:粵劇 潮劇 正字戲 白字戲 廣東漢劇 西秦戲 花朝戲 粵北採茶戲 東昌花鼓戲 雷劇 梅縣山歌劇 粵西白戲 臨劇
海南省:瓊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劇 邕劇 絲弦戲 廣西師公戲 彩調劇 牛娘劇 桂南採茶戲 廣西壯劇 廣西苗戲 廣西侗戲
湖南省:湘劇 祁劇 常德漢劇 衡陽湘劇 巴陵戲 辰河戲 湘昆 長沙花鼓戲 岳陽花鼓戲 常德花鼓戲 湘西花燈戲 湘西陽戲 衡陽花鼓戲 邵陽花鼓戲 零陵花鼓戲 師道戲湘西苗劇 新晃侗族儺戲
湖北省:漢劇 荊河戲 南劇 湖北越調 山二黃 湖北高腔 楚劇 東路花鼓戲 黃梅採茶戲 陽新採茶戲 遠安花鼓戲 襄陽花鼓戲 荊州花鼓戲 梁山調 鄖陽花鼓戲 隨縣花鼓戲堂戲 文曲戲 鄂西柳子戲
河南省:豫劇 河南越調 南陽梆子 大平調 懷梆 懷調 大弦調 羅戲 卷戲 河南曲劇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戲 樂腔 五調腔
四川省:川劇 四川燈戲 四川曲藝劇 秀山花燈戲
雲南省:滇劇 雲南花燈戲 昆明曲劇 關索劇 傣劇 白劇 雲南壯劇 彝劇
貴州省:黔劇 貴州本地梆子 貴州花燈劇 貴州侗戲 貴州布依戲 貴州苗戲 安順地戲
西藏自治區:藏劇
⑵ 電影《白鹿原》影評3000到5000字
在網路里找3000——5000字影評,沒有人會有耐心打那麼多字的。在這里搜了一些材料。你自己整合一下:
1、王全安執導的電影《白鹿原》就彷彿拿了一手好牌,最終不但沒有打好,還打得相當難看,沒有原著厚重,更不如原著鮮活。電影只截取了小說的中間部分,可以說是無頭無尾,沒有看過原著的人無法體會出《白鹿原》深刻的歷史和社會意義。電影的主題模糊,敘事混亂,其中白鹿兩家祖孫三代的對立,沒有很明確地表現出來。「不見白鹿,只見小娥,前段平穩,後段散亂」,「拿掉抗戰後的段落,造成白孝文、鹿兆鵬和黑娃的命運不知所終,上下兩代人的傳承只完成了一半,原著架構被完全破壞。」
2、電影離小說差得太遠,在小說中,田小娥並非是貫穿《白鹿原》始終的人物,她在故事講到一半就死去了,從這個角度講,導演王全安只拍了半部《白鹿原》。當然,讓漂亮女人田小娥成為主角,讓田小娥跟幾個男人的故事作為主線,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如果影片改名為《那些年,田小娥和她的男人們》或者《田小娥和幾個男人的故事》就更好了。片中有七個男性角色,有六個是圍著田小娥轉的:黑娃(段奕宏)、鹿子霖(吳剛)、白孝文(成泰燊)迷戀於她的美色,先後成為她的男人;白嘉軒(張豐毅)和鹿三(劉威)忌憚和痛恨她禍水般的紅顏,算是她的敵手;狗蛋成了她的調味品。田小娥,是影片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更是犧牲品。與黑娃偷情私奔,被鹿子霖誘奸,被迫引誘白孝文,沖出慾望的田小娥逃不開悲慘的命運。田小娥,正象徵著時代背景下的叛逆力量,正是她為古老的白鹿原帶來了巨變。田小娥一邊渴求愛情又一邊不由自主地風情萬種,她不甘心被擺弄,能低頭但也有著傲氣,為生存可以不顧尊嚴。而一切,只不過是想安身立命,簡單得庸俗,庸俗得可憐,最後變成了可悲。在原著中,田小娥的命運是必須有一個男人依靠,她才可以活下去,那個男人是誰不重要,但在電影里,左右田小娥行為雖有慾望的成分在,但更多的卻是恨——她只愛過黑娃一人,跟黑娃開始是性本能,而後准備真心過日子;跟鹿子霖,則是利用性來尋求安全保護,她尿鹿子霖滿頭滿臉是恨意的表現;跟白孝文,她開始是被利用,之後有同情的成分在,後來很奇特地變成了有愛情意味了;還有一個沒沾上邊的傻子狗蛋。而這每一段關系都具有顛覆性。這幾個有點能量的男人(狗蛋不算),為了田小娥都鋌而走險,呈現本能的同時也呈現了真我。小娥人生中的幾個男人,每一個都讓她的命運滑入更大的不幸中。小娥最終死在了公公鹿三手中,這個宗法領袖白嘉軒忠實的追隨者,這個本分的農民都已經不能忍受小娥了。
3、與原著宏大的社會視角相比,電影的視角顯然低了許多,它的重點放在了田小蛾的命運上,從她身世的幾經轉折中,也可以說,她與幾個男人間的關系中,體現出相應的社會關系。她與武舉人的關系是封建體制下對人性摧殘的反映,因此處在一種壓抑之中;而與黑娃的關系是人性的釋放,但這種釋放卻沒有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黑娃參與砸祠堂之類的舉動,多半也是一種發泄,一種反抗。而白孝文在封建家族制的壓抑下,已經喪失了人的本能,而他在與田小蛾的關系中,重新發現了自己。而田小蛾最終卻死在一種道德觀念的異化之下,這完全顯示了一種社會環境的制約。
4、導演王全安算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他說「我們的胃遠遠比思想深刻」,其意思無非是說本能比觀念更有力量。「食色性也」,這也是人的兩大本能。兩大本能不僅是電影《白鹿原》的驅動力,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驅動力。食在電影中是麥子,大片麥田金黃,風吹麥浪滾滾,片中很多情節據此展開,收割麥子、麥垛偷歡、交過皇糧、強征糧食、暴力抗征、怒燒麥田……都是在為食而戰。另一個本能色在影片中表現得更為強勁。有人說漂亮女人一出現就有麻煩,片中田小娥只要一出場,接著就會是暴力(鞭笞)、色情或兇殺。有人說,田小娥正是《白鹿原》新力量的象徵,她用自己的慾望激活了許多東西。因為她喚起或者喚醒了男人的本能,男人變得有進取心、競爭力乃至獸性等等也都跟著爆發了。權力則是目標達成的手段。片中食色是目標,權力是手段。黑娃是受壓迫的一員,他擁有的除了暴力所剩無幾,一旦有造反的機會,他當然就是訴諸暴力使用暴力(砸祠堂、為田小娥復仇,還有小說中的其它行為),向那些曾經壓迫過他的人和勢力復仇。這是人的另一大本能——暴力。
5、四十多萬的小說濃縮成155分鍾的電影,提取了精華,然而起承轉合非常突兀,很多地方讓人一點都不明白,比如怒燒麥田後那個五花大綁被槍殺的老者怎麼回事?再如鹿三殺人前路遇白孝文那段,白孝文怎麼忽然變成無賴了?再再如影片莫名其妙地在日本飛機投下兩顆炸彈後戛然而止,又讓人覺得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小說中,田小娥是罌粟花般美麗而帶毒的女人,是天使和魔鬼的合體,電影中主要是以受侮辱和被損害的形象出現的,身上仍然帶有邪惡和妖冶的成分,但畢竟向善良和無辜進步了不少。另外,導演採用抽取的手法剝離了白靈、朱先生、鹿兆海等有著非凡意義和舉足地位的人物。看起來,影片《白鹿原》還需要一個下集,至少我們有理由關心白孝文、鹿兆鵬,以及尚未出場的白靈、鹿兆海、朱先生等人的命運,這些顯然不是可有可無的,少了後面的筆墨,就有被腰斬的感覺。
6、除了田小娥之外,黑娃是影片中性格最為完整的一個。他雖無鹿兆鵬的鴻鵠之志,卻也是好男兒志在四方。在郭舉人家的無邊麥田裡,他成為了最能乾的麥客。在田小娥的床上,他完成了男人的加冕禮。被攆回鄉,他只想位列門牆,踏踏實實過日子,可是宗法和族長不容,他和田小娥成為了全村的棄卒。直到鹿兆鵬帶著革命的使命歸來,黑娃才直入雲霄,成為農會的骨幹。黑娃的好運不長,被逼離開白鹿原當了土匪。段奕宏把黑娃幾個階段的心思吃透了,一會兒性感,一會兒生猛,一會兒蒙昧,一會兒狠辣。從黑娃喪失宗族庇護的那一刻起,他顯然已經成為白鹿原上最為躁動的一份子:偷東家姨太太,索性娶了回來;砸祠堂,他沖在最前面;鍘土豪劣紳,他最積極(共產黨員鹿兆鵬都嚇得鳴槍示警);給妻子報仇,他連親爹都不認。最後,他把白嘉軒的腰打折,留下一句經典台詞:「腰桿子挺那麼直,也不過是害人!」黑娃縱橫捭闔,生無所依,正是這樣一個人,嘯聚山林,殺伐快意,完全憑借野獸般的原始生存慾念存活。可以想見,血性十足的黑娃不會是個怕日本人的孬種,如果是日本鬼子糟蹋了田小娥,黑娃會成為整個白鹿原上反日的急先鋒,什麼事他都幹得出來。
7、慾望是生命的本性,白鹿原正因為有田小娥這樣的女人存在,才充滿了戲劇色彩。「慾望就像一劑春葯一樣,把所有的東西都激活了。不管往著哪個方向去,它都是一種力量。」田小娥對於愛情的慾望、白嘉軒對權力的掌控、黑娃背叛式的成長……黑娃為什麼不敢吃那個冰糖,他害怕以後吃不著難受,他佔有的慾望太強烈。對田小娥而言,慾望不是她的問題,而是其他人的問題。開始,男人們是慾望的主體,她是被覬覦的對象。後來,她利用色相來控制男人,自己也沉入了慾望的深淵。白嘉軒和白孝文好像是一個人,白孝文遇到的問題比父親要更現實,他就是父親身上的人慾。白嘉軒為什麼說田小娥是黑娃鎮不住的女人,因為他看到連白孝文臉上都有了變化。後來,白孝文的社會角色發生轉變,他用不要臉(要臉時不行,不要臉了就行)的代價換取快感。
8、影片中的秦腔比較出彩,極好地渲染了白鹿原上隱忍到骨子裡的那種愛恨糾纏的情感基調。每當原上有大事發生,這音樂就升騰成一種古老的民族語言,或激越、或悲愴。片中麥客們的那一段唱腔非常震撼!他們在收麥吃飯歇息之際,隨性吼起了華陰老腔《將令一聲震山川》,這段戲拍得豪放粗獷,很彪悍犀利。田小娥和著外面的秦腔唱桃花源的一段哀婉動人意味深長。
9、鄉村社會充滿了矛盾,當這些矛盾糾結在一起,動盪沖突便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沖突中,人類賴以維系的價值准則往往會被沖擊得盪然無存。此時此刻,有一種理性的力量,能夠巍然屹立,能抵禦瘋狂,帶領人們從黑暗走向光明。具有這種力量的人,也是被魯迅先生稱為民族脊樑的人。電影中由張豐毅塑造的族長就是這樣的人。在和平時期,他是鄉規民約的傳承製定執行者;當大難來襲(軍閥搶糧),他挺身而出,是村民利益的捍衛者;在動亂中,他的正直維護了起碼的理性和道德底線;他也是准則獎懲的自覺踐行者,當發現兒子有不軌行為,同樣施以嚴厲責罰。整部片他始終保持著不溫不火的演技,先堅拒交糧後動員全村,訓斥兒子白孝文分家賣地及面對鹿子霖的各種挑釁,在得知田小娥懷有白家骨肉有可能使自家絕後的情況下仍下令造鎮妖塔,最後眼睜睜地看著鹿三一家人的悲劇上演……
10、其他幾位男主演中,郭濤可能因為喜劇電影演得過多有些出戲,段奕宏表現的野性和成泰燊的掙扎都可圈可點。與白嘉軒的正氣凜然不同,吳剛扮演的鹿子霖,爭強好勝、利慾熏心,吳剛對這個人物的奸詐狡猾拿捏很有分寸,他是電影里唯一一個難以讓人產生同情心的人物,他不僅與田小娥有違背倫理的肉體關系,更是想以田小娥為「武器」,去攻擊他一直又敬又畏的白嘉軒,最後眾族人攛弄鹿子霖當族長等,都證明鹿子霖是貨真價實的陰謀家。
11、《白鹿原》畫面很美。在一片片漂亮得幾無瑕疵的黃金麥浪中,觀眾被帶上了白鹿原這渾厚、重實、神奇的土地。這種干凈、大氣、絕美的鏡頭語言一直到影片結束都發揮得淋漓盡致。寫意的黃土地、蒼涼的牌坊、厚重的畫面感與原著的宏大題材相當匹配。片中布景、服飾、調色都是精心製作,那些金黃的麥浪、遠處的牌坊組合起來的畫面,很壯觀。
⑶ 電影白鹿原影評分析
如果說一波三折對《白鹿原》是件好事,那麼就是深深地吊起了觀眾的胃口。觀眾期待的電影《白鹿原》的原因很明確:原著的厚重和精彩,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嚴
重匱乏。尤其是這幾年中國電影患上嚴重虛妄之症,很難見到有一部很文藝但很震撼的中國特色影片HLOD住觀眾,再加上好萊塢接連不斷的科幻電影天馬行空,
讓人膩味,中國觀眾更是對《白鹿原》充滿期待。
作為迫不及待的觀眾之一,筆者昨天第一時間趕往影院看了第一場《白鹿原》。由於有數次讀原著的比較,加上心裡充滿期待,觀影時生怕漏了哪個細節,並不由自主和原著一一對號入座。兩個多小時很快過去,心裡有驚喜也有失落,五味雜陳。一時間難以給這部電影下一個准確的定義——是好片還是爛片呢?
我認為,影片有很明顯的三個亮點和三點遺憾!
亮點一、影片很陝西、很地道,有著濃烈的陝西關中鄉土氣息。這一點和原著的精神基本符合。片中的田小娥、黑娃、鹿子霖、白嘉軒、白孝文等人物的扮相和表演
也比較接近原著。演員們的陝西話和所處的環境以及行為細節極具陝西風味。除了陝西話,影片中時時出現的陝西景、陝西戲、陝西飯……總能無聲提醒所有觀眾「請注意,這部電影來自陝西。」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華陰老腔是影片亮點之一當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老腔響起,和影片中人物故事極度貼合,這種很有歷史價
值卻根植於陝西鄉土的地方藝術形式非常有震撼力,成為電影特色的點睛之筆。有意思的是,段奕宏飾演的黑娃數次端著大老碗大快朵頤吃油潑面的場景也讓不少觀
長卷,有著紛繁復雜的人物關系和時代背景,更蘊含著豐富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要用兩個半小時表現這一史詩著作談何容易。電影從4個多小時刪減至兩個半小
時,導演試圖只留下精華,結果把很多過渡、鋪墊和人物細膩表現的地方都給咔嚓掉了,最後就像貼瓷片,一片片湊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是裂痕遍布,硬傷處處,以至於在一些情節的銜接上出現突兀和顧此失彼的情況。這樣使影片看起來不連貫不緊湊,有些悶;尤其有一種浮在表面而深入不下的感覺,和原著的氣質距離較
遠。
遺憾二、成也情慾戲敗也情慾戲。原著小說《白鹿原》關於情慾戲場面的描寫有5萬字之多,這可不是個小數。可以說,如果要用影像准確地表現5萬字的戲份,估
計需要一個小時左右。這些情慾戲基本都是發生在田小娥和黑娃、鹿子霖、白孝文等幾個男人之間。嫁入大戶人家做偏房的田小娥因為經常獨守空房,性生活得不到
滿足,和麥客黑娃產生戀情並越過雷池偷情。姦情被發現後,田小娥被逐出夫家,和黑娃回到黑娃所在的白鹿原老家。黑娃和田小娥的醜事不為白鹿原的族人所容,田小娥的人生就此發生逆轉和改變——命運把一心追求幸福生活的她推向一個悲劇境地。在白鹿原,田小娥在長輩鹿子霖和黑娃的兄弟白孝文之間周旋,成為男人的
玩物。戰亂和瘟疫,使田小娥用身體最終換來的卻是懷著孩子的冤死。和幾個男人的情慾戲是原著中最能表現人性和田小娥悲劇的點睛之筆,無奈受審查和無分級制
的限制,這些情慾戲在影片中被刪得剩下寥寥幾筆,可謂蜻蜓點水點到為止,還不如以前其他過審的電影豐富。沒了這些纏綿,影片的悲劇氣氛和人性表現大打折
扣,大傷原著之元氣。
另外,影片在上映前,把情慾戲當賣點來大肆炒作,這樣的宣傳背離整個原著精神,而在影片中卻鮮見情慾戲,這樣未免讓觀眾很失望,這對影片的品質和觀眾都是一種傷害!
遺憾三、田小娥的戲份太多,整個影片虎頭蛇尾。田小娥戲份之多讓人摸不著頭腦。她周旋在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之間,是一個關鍵人物,但是原著中的田小娥是
個悲劇人物,是男人們的玩物,因此她才一邊渴求愛情又一邊不由自主地委身於不同男人以求安寧。而電影中的田小娥,似乎對性愛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由原著中
二度無奈變成電影中二度輕浮和不檢點,這也成了影片遭人詬病之處。不過電影《白鹿原》最大的問題在於刪了大儒朱先生和白靈兩個人物,朱先生是貫穿這部小說
的關鍵人物,後者則為白鹿原的居民們提供了另一種生活態度,難怪有網友評論稱:「電影《白鹿原》沒了朱先生,就像《三國演義》沒了諸葛亮。」另外,可能是
由於刪減不當或者難以取捨的矛盾所致,電影《白鹿原》前一個小時戲份相當精彩。不過到了電影的後一個半小時,節奏竟然變得拖沓無比,而且讓人感覺毫無高
潮。更讓觀眾難以接受的是,或許是因為審查刪剪的原因,整部《白鹿原》給人支離破碎的感覺。鹿兆鵬掀起的土改沒有交代清楚,原著中的黑娃從農民成為了土
匪,後來又拜朱先生為師改邪歸正,但電影僅僅講到黑娃當上了土匪就戛然而止,影片在日本軍機轟炸中莫名其妙的結了尾……結局倉促而不知所雲不知所指,這些
都使得公映版本的《白鹿原》和史詩電影之名不符。
眾印象深刻;大老碗和油潑面也是地道的陝西關中文化符號,歷史悠久。
⑷ 法國二戰女間諜電影名
老腔 2016
5.2
劇情
年代:2016
地區:大陸
演員: 李彧 李夢 任山 尚鐵龍 賈曉琳
導演: 高峰
⑸ 白鹿原的影評
如果說一波三折對《白鹿原》是件好事,那麼就是深深地吊起了觀眾的胃口。觀眾期待的電影《白鹿原》的原因很明確:原著的厚重和精彩,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嚴
重匱乏。尤其是這幾年中國電影患上嚴重虛妄之症,很難見到有一部很文藝但很震撼的中國特色影片HLOD住觀眾,再加上好萊塢接連不斷的科幻電影天馬行空,
讓人膩味,中國觀眾更是對《白鹿原》充滿期待。
作為迫不及待的觀眾之一,筆者昨天第一時間趕往影院看了第一場《白鹿原》。由於有數次讀原著的比較,加上心裡充滿期待,觀影時生怕漏了哪個細節,並不由自
主和原著一一對號入座。兩個多小時很快過去,心裡有驚喜也有失落,五味雜陳。一時間難以給這部電影下一個准確的定義——是好片還是爛片呢?
我認為,影片有很明顯的三個亮點和三點遺憾!
亮點一、影片很陝西、很地道,有著濃烈的陝西關中鄉土氣息。這一點和原著的精神基本符合。片中的田小娥、黑娃、鹿子霖、白嘉軒、白孝文等人物的扮相和表演
也比較接近原著。演員們的陝西話和所處的環境以及行為細節極具陝西風味。除了陝西話,影片中時時出現的陝西景、陝西戲、陝西飯……總能無聲提醒所有觀眾
「請注意,這部電影來自陝西。」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華陰老腔是影片亮點之一當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老腔響起,和影片中人物故事極度貼合,這種很有歷史價
值卻根植於陝西鄉土的地方藝術形式非常有震撼力,成為電影特色的點睛之筆。有意思的是,段奕宏飾演的黑娃數次端著大老碗大快朵頤吃油潑面的場景也讓不少觀
長卷,有著紛繁復雜的人物關系和時代背景,更蘊含著豐富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要用兩個半小時表現這一史詩著作談何容易。電影從4個多小時刪減至兩個半小
時,導演試圖只留下精華,結果把很多過渡、鋪墊和人物細膩表現的地方都給咔嚓掉了,最後就像貼瓷片,一片片湊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是裂痕遍布,硬傷處處,
以至於在一些情節的銜接上出現突兀和顧此失彼的情況。這樣使影片看起來不連貫不緊湊,有些悶;尤其有一種浮在表面而深入不下的感覺,和原著的氣質距離較
遠。
遺憾二、成也情慾戲敗也情慾戲。原著小說《白鹿原》關於情慾戲場面的描寫有5萬字之多,這可不是個小數。可以說,如果要用影像准確地表現5萬字的戲份,估
計需要一個小時左右。這些情慾戲基本都是發生在田小娥和黑娃、鹿子霖、白孝文等幾個男人之間。嫁入大戶人家做偏房的田小娥因為經常獨守空房,性生活得不到
滿足,和麥客黑娃產生戀情並越過雷池偷情。姦情被發現後,田小娥被逐出夫家,和黑娃回到黑娃所在的白鹿原老家。黑娃和田小娥的醜事不為白鹿原的族人所容,
田小娥的人生就此發生逆轉和改變——命運把一心追求幸福生活的她推向一個悲劇境地。在白鹿原,田小娥在長輩鹿子霖和黑娃的兄弟白孝文之間周旋,成為男人的
玩物。戰亂和瘟疫,使田小娥用身體最終換來的卻是懷著孩子的冤死。和幾個男人的情慾戲是原著中最能表現人性和田小娥悲劇的點睛之筆,無奈受審查和無分級制
的限制,這些情慾戲在影片中被刪得剩下寥寥幾筆,可謂蜻蜓點水點到為止,還不如以前其他過審的電影豐富。沒了這些纏綿,影片的悲劇氣氛和人性表現大打折
扣,大傷原著之元氣。
另外,影片在上映前,把情慾戲當賣點來大肆炒作,這樣的宣傳背離整個原著精神,而在影片中卻鮮見情慾戲,這樣未免讓觀眾很失望,這對影片的品質和觀眾都是一種傷害!
遺憾三、田小娥的戲份太多,整個影片虎頭蛇尾。田小娥戲份之多讓人摸不著頭腦。她周旋在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之間,是一個關鍵人物,但是原著中的田小娥是
個悲劇人物,是男人們的玩物,因此她才一邊渴求愛情又一邊不由自主地委身於不同男人以求安寧。而電影中的田小娥,似乎對性愛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由原著中
二度無奈變成電影中二度輕浮和不檢點,這也成了影片遭人詬病之處。不過電影《白鹿原》最大的問題在於刪了大儒朱先生和白靈兩個人物,朱先生是貫穿這部小說
的關鍵人物,後者則為白鹿原的居民們提供了另一種生活態度,難怪有網友評論稱:「電影《白鹿原》沒了朱先生,就像《三國演義》沒了諸葛亮。」另外,可能是
由於刪減不當或者難以取捨的矛盾所致,電影《白鹿原》前一個小時戲份相當精彩。不過到了電影的後一個半小時,節奏竟然變得拖沓無比,而且讓人感覺毫無高
潮。更讓觀眾難以接受的是,或許是因為審查刪剪的原因,整部《白鹿原》給人支離破碎的感覺。鹿兆鵬掀起的土改沒有交代清楚,原著中的黑娃從農民成為了土
匪,後來又拜朱先生為師改邪歸正,但電影僅僅講到黑娃當上了土匪就戛然而止,影片在日本軍機轟炸中莫名其妙的結了尾……結局倉促而不知所雲不知所指,這些
都使得公映版本的《白鹿原》和史詩電影之名不符。
眾印象深刻;大老碗和油潑面也是地道的陝西關中文化符號,歷史悠久。
亮點二、畫面靚麗,麥田壯美,很有張藝謀風格。《白鹿原》以一片金黃色的滾滾麥浪開場,在寬銀幕的展示下十分震撼,隨後多次出現壯闊麥浪,有觀眾迫不及待
邊看電影邊發微博,「正在看《白鹿原》,場景震撼!鏡頭下關中大地的蒼茫與力量讓人心馳神往!」多次出現的麥田和符合歷史時代的人物妝容造型,都和現代人
所處的環境形成強烈的反差,讓人感到撲面而來的自然美和鮮明的民族風貌。
亮點三、演員表演可圈可點。影院上映的《白鹿原》基本上是以女主
人公田小娥為中心展開故事的。張雨綺飾演的田小娥是全片靈魂人物。她的扮相基本符合原著,表演這次可謂是前所未有的突破,基本上做到了行止、語言、內心和
心理都收放自然,鮮有敗筆。這將是奠定張雨綺演員地位的轉型之作。另外,段奕宏飾演的黑娃、張豐毅飾演的白嘉軒、吳剛飾演的鹿子霖、成泰燊飾演的白孝文、
劉威飾演的鹿三等主要角色都很出彩。畢竟都是一幫實力派演員,且有文學原著撐底氣,他們都圓滿完成了對角色的塑造。
這部折騰十年之久的電影《白鹿原》不可能是部差片,但就是這三番五次的折騰,卻也折騰出不少遺憾,最明顯的有三處。
遺憾一、刪減過度,支離破碎!50萬字的長篇小說《白鹿原》堪稱史詩巨著,至今在當代中國文壇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它反映的是一個關於西安白鹿原地區的歷史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希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