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美國電影gdp

美國電影gdp

發布時間:2022-09-12 04:20:06

1. 誰能告訴我美國電影每年的生產規模和它的總收入。

美國的電影產量只佔世界電影產量的6%-7%,但好萊塢電影卻占據了世界電影市場份額的90%以上。2001年美國IT產業產值高達6000億美元,占據世界IT產業產值的75%,美國的網站佔了全球網站的70%以上。2004年,美國的文化產業佔GDP的20℅左右,400家最富有的美國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業,同時,文化產業為美國國內提供了1700多萬個就業崗位。由此可見,文化產業已經成為21世紀美國推行全球文化擴張的重要戰略
美國的原有八大電影公司現在只剩下六家,他們是
迪斯尼(05年收購米拉麥克斯公司、06年收購皮克斯公司)、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索尼(收哥倫比亞、米高梅〈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資買下聯美公司〉)、環球(收夢工廠〈不包括夢工廠動畫公司〉)、華納兄弟

新線公司近幾年來好片不斷,一發而不可收,尤其是《指環王》系列,愛死它了,所以把它也算上

還有一家博偉影業公司,它也很大,但是是多家控股的公司,不知道算什麼。博偉影業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娛樂集團之一。其控股的電影公司包括有:試金石TOUCHSTONE、好萊塢HOLLYWOOD(以上兩家主要製作流行的商業影片,以動作、劇情、喜劇為主)、米拉麥克斯MIRAMAX(專門負責拍攝和發行獨立電影、藝術電影及外國語影片)、迪斯尼DISNEY(製作和發行少兒和家庭喜劇影片為主)、帝門DIMENSION(專門製作和發行恐怖及驚悚類影片)等。

2. 急求!!美國電影業的產值資料,在全球電影業的佔有率,在美國GDP的比重.最好說明出處

第一節 美國文化產業發展概況

縱觀美國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抓住主導產業而逐漸成為世界強國(現在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只是一個普通的年輕的資本主義國家,很少參與國際事務。但兩次世界大戰及冷戰時期,美國以外交手段為渠道,著重發展軍工產業,逐漸成為世界霸主。從冷戰後期到上個世紀末,美國逐漸轉變為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產業為主導產業引領世界發展。從上個世紀末開始,美國在發展網路產業的同時,漸漸轉向文化產業的發展。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提出了頗具影響的「文明沖突論」。該理論認為隨著冷戰的結束,意識形態不再重要,「文明沖突」模式成為新的對抗和協調模式。文化的共性和差異影響國家間的對抗和聯合;最可能升級為更大規模戰爭的地區沖突是那些來自不同文明的集團和國家之間的沖突。雖然這種理論還存在爭議,但該理論認為文化將成為將來國際競爭中的決定因素卻得到認同。可以說,美國現階段成功的奧秘之一就在於美國文化產業的成功。

美國是一個年輕的移民大國,有多元的文化。同我國相比,沒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也不是文化資源大國,卻是一個文化產業強國。在美國,文化產業有著多種不同的提法,例如,版權產業、創新產業、內容產業、信息產業、藝術產業、休閑娛樂產業等,而版權產業使用最多。通過版權產業的概念來表述商業和法律意義上的文化產業。在美國版權產業,尤其是核心版權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在尖端技術和雄厚資本的支持下,美國文化產業取得了另世人驚嘆的發展。根據《美國經濟中的版權產業:2004年報告》提供的數據,在1997年-2002年,美國核心版權產業增速是3.51%,超過同期美國GDP2.4%的年均增長速度;2002年美國核心版權產業的增加值為12500億美元,約佔美國GDP的11.97%。在就業方面,2002年核心版權產業就業人口有548.4萬人,佔美國就業總人口的4.02%。同年,全部版權產業就業人口有1147.6萬人,佔美國就業總人口的8.41%。僅核心版權產業創造的就業機會就遠多於飛機、鋼鐵、葯品、紡織、食品加工和電子器件等傳統知名產業。

目前,美國有1500多家日報,8000餘家周報和小報。《紐約時報》、《今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的發行量都超過100萬份。有1.22萬種雜志,1965家電台,電視台1440家,擁有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全國廣播公司三大電視網。好萊塢是世界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其先進的電影生產流水線和成熟的商業運作經驗使它多年來壟斷世界電影市場,迪斯尼公司的動畫片製作世界聞名。音像業已經成為美國最有影響的行業之一,曾以每年12%—20%的勢頭增長,其出口額已經超過航空業的出口額。到20世紀末,美國的傳媒產業走向集約化和巨型化,如2000年有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合並而成的媒體巨人—美國在線-時代華納公司,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文化產業鏈,年銷售額超過200億美元以上。文化產業與製造業、金融業相互融合,共同組成的產業群憑借其規模優勢開拓國內國際和市場。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美國文化產業不斷向世界各國滲透,成為對外擴張的重要渠道,音像產品占據了40℅以上的國際音像份額,電影出口額占據世界電影市場80℅的份額。1996年,其文化產品(電影、音樂、電視節目、圖書雜志和計算機軟體)的出口首次超過汽車、農業、航空和軍火等傳統行業,位居所有出口產品之首。美國控制了世界75%的電視節目和60%以上廣播節目的生產和製作。美國的電影產量只佔世界電影產量的6%-7%,但好萊塢電影卻占據了世界電影市場份額的90%以上。2001年美國IT產業產值高達6000億美元,占據世界IT產業產值的75%,美國的網站佔了全球網站的70%以上。2004年,美國的文化產業佔GDP的20℅左右,400家最富有的美國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業,同時,文化產業為美國國內提供了1700多萬個就業崗位。由此可見,文化產業已經成為21世紀美國推行全球文化擴張的重要戰略。

美國文化產業的成功當然與全球政治格局的深刻變革和經濟全球化的充分擴張(美國領導著全球經濟浪潮)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但美國有眾多產業為何文化產業獨樹一幟,這要從美國內部去尋找答案。美國是一個極賦創新精神的國家,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也顯得那樣與眾不同。

在行政體制上,美國沒有文化部;在文化政策方面,至今沒有一個官方文化政策文件。其實,這正是美國文化政策的精妙之處,美國採用「無為而治」的文化政策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寬松的外部環境。與此同時,政府高水平的管理,進一步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美國文化產業的成功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政府創造寬松的外部環境。首先是美國政府注重通過法律加強對版權的保護。美國國會先後通過了《版權法》、《半導體晶元保護法》、《跨世紀數字版權法》、《電子盜版禁止法》《偽造訪問設備和計算機欺騙濫用法》等一系列有關版權保護的法律法規,為版權產業的繁榮和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是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這種投入面向所有符合規范的團體,鼓勵多元投資機制和多種經營方式,鼓勵非文化企業和境外資金投入文化產業。現在美國投資主體非常多樣,一是政府投資大。這種投入面向所有符合政策導向的團體。二是吸收非文化部門和外來投資,來自於各大公司、基金會和個人捐助的數額遠遠高於各級政府的資助。

再次是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融資體制。一些有實力的文化產業集團如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公司等,背後都有金融大財團的支持。

第二,政府高水平地的引導和管理。在美國,政府機構中保護版權產業的機構很健全。政府機構中設有版權辦公室——隸屬於國會圖書館,主要負責版權的登記、申請、審核等工作,以及為國會等部門提供版權咨詢;美國貿易代表署——負責知識產權方面的國際貿易談判;海關——主要負責涉及知識產權產品的進出口審核等相關工作;商務部國際貿易局、科技局和版權稅審查庭。此外,隨著版權產業的需要,美國政府還成立了一些直屬政府部門的工作小組,加強對版權的監督和保護,如柯林頓政府設立了美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顧問委員會、信息政策委員會等機構。

各州政府和市政府等各級政府都十分重視文化產業。例如,紐約市政府比國家藝術捐贈部門有更高的年預算。在布隆伯格(Bloomberg)市長的領導下,文化產業在紐約經濟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並且通過電影戲劇廣播市長辦公室等機構改進了對文化產業的服務。的職責是使每個地區都有文化生活,用於資助文化事業的經費由政府核定,議會審查批准。同時要保證這些活動符合法律的規定,凡是背離法律規定的,政府有權給予取締。美國在對文化市場進行管理時不僅運用經濟的、行政的、行業自律的手段,還非常重視法律的約束。

第三,重視科技在文化產業中的作用。美國文化產業的成功,並能引導全球文化產業發展,在經濟和政治因素促成的基礎上,科技含量高是其重要原因。尤其是大眾傳播媒介,它直接構成了美國文化產業的輸出機。如果缺少了電視、電影、收音機、印刷新聞媒介和廣告這些傳媒的支撐,那麼,至少美國文化的傳播不會如今日這般普泛與深入。尤其是在大眾傳播媒介領域,印刷復制、錄音錄像、電子排版、網路傳輸、數字化、地球通訊衛星等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使美國文化產業具備了向全世界擴展的「橋梁」和「利器」。

美國文化產業的產品,尤其是好萊塢的電影、幾大電視網的肥皂劇及娛樂節目、自由的無線廣播,在世界各地都形成了這種媒介霸權。首當其沖的就是《星球大戰》、《阿甘正傳》、《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諜中諜》等好萊塢大片,特別是那些投資巨大的娛樂影片搶佔了全球票房的大部,甚至全球正在放映的電影中85%都來自好萊塢。

第四、放眼全球,充分吸收國際資本、世界文化資源和各國人才,同時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藉助貿易自由化潮流,美國文化產業已經取得了向全球輸出的主導權,且正在從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的全球自由流動中受益。特別是在資本方面具有壓倒性優勢,美國文化產業的投資者,無論是好萊塢的電影製片廠還是流行音樂的唱片公司,其實都是以外來跨國資本為主的。在文化產品製作中,則立足於全球市場需求並引領潮流,牢牢把握海外銷售市常美國的電影產量僅佔全球的6%,而市場佔有率卻高達90%。輸出美國的文化價值觀,並通過影響人們的觀念來進一步培育消費市場成了美國人發展文化產業的法則。

3. 想問下2019年電影行業趨勢,大家覺得前景如何

隨著時代的發展,影視市場越來越火熱,電影票房持續走高,國家對於文化產業的重視程度節節高升,國家經濟快速的發展,使人們現在的經濟水平日益提高,簡單的物質生活已然滿足不了現今社會人們的要求,人們也越來越注重精神生活所帶來的美妙,電影也逐漸走進了千家萬戶。

從逐年攀升的票房數據、不斷突破的現象級電影數據中我們就不難看出,文化產業正在騰飛,並且向著國民經濟支柱的方向發展。同時,影視文化產業佔世界文化市場的比重:美國占 43%, 中國不到 5%!影視文化產業在 GDP 中的佔比:美國占 21% ,中國只有 2.5%!在中國電影市場成為全球第二的基礎上,我們依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02 中式大片表現突出;

中國影視產業在國際影響方面也正呈現出良好態勢。一方面,中式大片在產量和社會效果兩個方面都越來越好,贏得了國內觀眾的信任;另一方面,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也出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對於推廣我國文化價值體系及其軟實力起到積極作用。

03 票房口碑正相關,好電影春天到來;

018年影視行業增量更保質,年度滿意度明顯提升。早在2017年底,電影主管部門就把2018年命名為「中國電影質量促進年」。一年過去了,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不但以破600億元的票房成績順利收官,年度觀眾對重點國產影片的滿意度大有增長。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電影投資市場非常具有投資潛力,可以說電影版權投資就是近幾年國內的風口之一。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所以如果大家看到電影市場的投資潛力,那順勢而為就可以了。

4. 誰能詳細的介紹一下美國的GDP之類的經濟狀況啊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4.2662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人均GDP為4,6442.644美元(居世界第6)。 [1]。 美國經濟是資本主義兼混合經濟體:大多數微觀經濟決策由公司或私人企業做出;政府則以法律、財稅政策、貨幣政策等方式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並在基礎研究和教育、公共衛生、社會安全保障、儲蓄保險等領域提供相當一部分資助或服務。
經歷了1970年代的滯脹以後,近年來美國經濟大致呈現緩慢增長的狀態。2007年以來則經受了金融危機的影響。 美國經濟面臨的長期問題包括:巨額貿易赤字及政府財政赤字,1930年代以來最低的儲蓄率,日益增長的高額負債如約9萬億美元國債,9萬億美元公司債務,超過10萬億美元房屋抵押債務,30萬億美元潛在的醫療負債,12萬億美元的社會安全保障基金的缺口,等等。
美國經濟依然有世界上最大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其他的正面因素包括:較低的失業率,發達國家中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長率,比較成熟和規范的金融市場,按人均計算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對新移民人才的吸引力,等等。

總體要覽
縱觀美國經濟史,是一個從成功的殖民地經濟於20世紀過渡到世界最大的工業國的歷程。

紐約華爾街代表了美國強大的金融力量。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系,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四萬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已開發國家[35]。
各地區的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航運、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也是世界名列前茅的經濟中心;洛杉磯是唱片、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也是北美洲西岸以至亞太區的經濟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矽谷更是全球高科技和科研中心;美國中西部是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造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一座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農場。農業在美國只佔了不到1%的GDP,但仍是重要的經濟活動。
美國的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力從事服務業[36],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紐約市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教育是美國最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也為吸納不少人才。美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了黃金、石油和鈾,然而許多能源的供應都依賴於外國進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了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驚人的農業產量使其被譽為「世界糧倉」[37]。美國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美國也有發達的旅遊業,排名世界第三[38]。美國也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
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毗鄰的加拿大(19%),中國(12%)、墨西哥(11%)和日本(8%)緊隨其後,每天大約有價值高達11億美元的產品流經美加的國界。美國經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經濟高度發達,全球多個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而美國的證券市場和債劵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從1980年代隆納·雷根的總統任期以來,美國增加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運用,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減少福利制度的規模,拋棄了自經濟大恐慌以來長期實行的、偏向干涉主義的凱恩斯派經濟政策。也因此,美國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務比其他工業化國家都要少,降低國內的稅賦,並更依賴於自由市場和私營的慈善機構上。
1990年年代,電腦及互聯網的普及令美國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及全球科技的領先地位。21世紀初,互聯網經濟泡沫爆破,導致美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陷入持久低速增長。雖然美國經濟在2003年後恢復較好的成長局面,但於2007年又爆發次級房貸風暴,令美國及整個世界經濟受到嚴重打擊,且美國金融與經濟的威信一落千丈,並且以美元計算國際黃金和原油的地位也被拿出來討論,隨後到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演變成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導致金融海嘯波及各國經濟,令全球的金融業、房地產、汽車業、精品、與民間實質消費的成長嚴重下跌,尤其是英美為首的已開發國家,目前已經逐漸進入後金融海嘯時代,經濟的模式與未來的重新檢討與改革正逐漸明朗,但不確定性相當高(大量印製鈔票),但盡管如此,美國經濟的份量仍是相當的高。
[編輯]居民收入
雖然美國的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但財富相對集中,與西歐相比,40%的人口相對更為貧困,而前20%的人則更富裕[39]。自1975年以來,社會流動程度較低,勞動力市場兩極化,經濟增長的成果流向收入較高的20%的家庭。[40]美國的居民家庭收入仍保留很高水平,但各州之間也存在顯著差距。西弗吉尼亞州的中間家庭收入為33,000美元,而新罕布希爾州則高達57,000美元,[41]全國的平均水平是46,000美元。[42]這些指標接近後工業化國,如瑞士(54,000美元),[43]英國(45,575美元)[44]和紐西蘭(30,256美元)。[45]
中等收入群的長期工資趨勢自1970年代一直陷入停滯,而低收入者的總體收入在下降,雖然時均勞動生產率業已大幅提高。[46][47]非法移民所得的低工資使之成為最貧困的10%勞動力,[48]然而肉類包裝業和農業之類的產業大量依賴於非法勞工。[49]在2005年的一份來自美國勞工部的報告中說,自1960年代以來,工資占國民GDP的比例之低和企業盈利水平之高同時創了歷史紀錄。[50]
[編輯]科學和技術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執行載人任務。
美國在科學和技術研究,以及技術產品創新方面都是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人類工業史上許多最重要的發明,包括了軋棉機、通用零件、生產線等都是源自美國,其中工業的生產線尤其重要,它使得工業的大量生產從夢想變為真實。其他重要的發明還包括飛機、電燈泡、電話。美國還在20世紀策劃了著名的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和人類基因組計劃。在二次大戰時期,美國最早研製出原子彈,將人類科技帶入原子時代的新紀元。冷戰開始後,美國最先在太空科學和技術領域取得成功,在太空競賽中領跑,從而導致了火箭技術、武器研究、材料科學和計算機等領域的重大進步,1969年7月,當尼爾·阿姆斯特朗從阿波羅11號飛船中走出,成為踏上月球的第一人時,標志著競賽達到巔峰。美國為計算機與網際網路發展史上貢獻至豐,包括二戰中發明的計算機、初期的軍事化應用,到今日個人電腦發展與革新,美國國防部創辦的ARPA網是網路技術的先驅。
在科學研究方面,美國學者贏得了大量的諾貝爾獎,特別是在生物和醫學領域。國家健康研究中心是美國生物醫學的聚焦點,並已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使人類對腫瘤、阿茲海默病等疾病的治癒研究進入重要階段[51]。航空和航天研究的政府機構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之類的私營企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5. 美國人窮嗎美國人人均年收入多少錢

美國可以說是世界上經濟、軍事、科技等方面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雖然現在世界上的局面是多極化趨勢,但是不可否認美國在世界上仍然處於超前領跑地位。那麼在美國這樣如此發達的國家,是否每一個美國人都非常富裕?美國也會有窮人嗎?

國人均GDP達到六萬美元,美國人年均收入大約是四萬美元,美國普通人月收入也能夠有3500美元,也就是人民幣的大約兩萬多元。對於我們中國而言,這樣的工資還是不菲的。
美國的窮人能夠得到國家的福利救助,包括住房、醫療等等。總體來看,美國的窮人生活和傳統意義上的貧窮相比並沒有那麼困難。

6. 中國文化產業總值佔GDP總量的比重是

2017年文化產業總值佔中國GDP總值4.5%。

數據顯示,根據《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和《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核算方法》的規定和要求進行核算後,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0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未扣除價格因素),比同期GDP名義增速高4.4個百分點;

佔GDP的比重為4.14%,比上年提高0.17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同時認為,2016年文化及相關產業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比重穩步上升,對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6)美國電影gdp擴展閱讀

數據顯示,在文化及相關產業中,按行業分,2016年文化製造業增加值為11889億元,比上年增長7.6%,占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8.6%;文化批發零售業增加值為2872億元,增長13.0%,佔9.3%;

文化服務業增加值為16024億元,增長17.5%,佔52.1%。按活動性質分,文化產品的生產創造的增加值為19655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占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3.8%;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創造的增加值為11130億元,比上年增長9.5%,佔36.2%。

數據顯示,在文化產品的生產所涉及的新聞出版發行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工藝美術品的生產7個類別中,2016年,增加值佔比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信息傳輸服務、工藝美術品的生產,增速居前三位的則是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藝術服務。

7. 急求!!!好萊塢電影產業、圖書業、音樂唱片業、動漫產業分別佔美國GDP的比重,數據最好詳實一點。

我努力幫你找了下,
也許這個能有點兒用,

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20206/092711319156.shtml

與美國電影gd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慕電影院 瀏覽:73
新哥哥BD韓國電影 瀏覽:212
2016電影年度榜單豆瓣 瀏覽:513
在哪裡能看免費vip電影 瀏覽:143
小小的心願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719
倖存者電影2015牛牛視頻 瀏覽:914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是四川電影學院嗎 瀏覽:499
周星馳電影超搞笑的 瀏覽:521
哪裡可以看韓國電影Exit 瀏覽:543
網路大電影項目策劃書 瀏覽:96
獅子王電影如何拍攝 瀏覽:828
2016美國越獄電影大全 瀏覽:942
魯班傳說大電影 瀏覽:642
足球少女微電影2016 瀏覽:329
王子文趙又廷電影全集大全 瀏覽:143
十九韓國電影 瀏覽:780
四個字法國戰爭電影 瀏覽:256
電影院改造 瀏覽:522
韓國電影奸臣百度雲 瀏覽:653
為一隻狗復仇的美國電影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