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電影美國女記者斯特朗

電影美國女記者斯特朗

發布時間:2022-09-27 17:06:11

❶ 3月29日發生過什麼大事

1904年3月29日,中國第一個官辦銀行批准設立,1979年3月29日,鄧小平在北京會見香港總督麥理浩。

光緒三十年正月廿八(1904年3月14日)戶部向皇上奏報創辦銀行計劃,奏曰:「現當整齊幣制之際,亟賴設立中央銀行為推行樞紐。臣等再三籌商,擬由戶部設立,籌集股本,參閱各國銀行章程,斟酌損益,迅即辦起銀行,以為財幣流轉總匯之所。」不久戶部擬訂了銀行章程,恭呈御覽。清廷批准了這個銀行章程。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鄧先聖,學名鄧希賢,四川廣安人。早年赴歐洲勤工儉學,歸國後,他全身心地投入黨領導的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爭。

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先後擔任黨和軍隊的許多重要領導職務,為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的實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功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


❷ 1946年8月,毛澤東在延安會見美國進步女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時,提出了_____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1946年8月,毛澤東在延安向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發表談話,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 斯特朗女士折服地評道:這是個「時代性的偉大真理」。

自接受斯特朗采訪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論斷後,毛澤東把這個論斷不斷擴展、深入闡述,廣泛應用於反帝國主義、反修正主義、反霸權主義、國內建設等諸多領域。最完整的闡釋是」反動派既是真老虎,也是紙老虎「,應對的指導思想應該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2)電影美國女記者斯特朗擴展閱讀:

在談笑風生間,毛澤東與斯特朗談到了原子彈。當時,中國人民還在用小米加步槍為自由解放而浴血奮斗時,美國已經率先造出了原子彈。毛澤東說,「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當然,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的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點由此產生。

斯特朗是毛澤東非常要好的外國朋友,在解放後,也曾多次受邀來到中國,到了1960年代,毛澤東在北京為她過80歲生日時,兩人再度憶起了1946年在棗園窯洞對原子彈問題的談話,80歲的斯特朗問毛澤東:「您現在還認為原子彈是紙老虎嗎?」毛主席點頭微笑作肯定狀。謝太平說,在當時,蘇聯赫魯曉夫等外國元首都認為原子彈是摧毀人類、摧毀一切物質東西的時候,毛澤東有如此氣魄和膽識對原子彈提出只是「紙老虎」的論斷,他被稱為是世界上蔑視核武器的第一人。

❸ 中外著名記者有哪些

1、奧莉婭娜·法拉奇

奧莉婭娜·法拉奇,義大利女記者,作家。1929年6月29日生於佛羅倫薩。她1950年任《晚郵報》駐外記者。

1967年開始任《歐洲人》周刊戰地記者,采訪過越南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戰爭、中東戰爭和南非動亂。兩次獲得聖·文森特新聞獎,一次獲得班卡瑞拉暢銷書作者獎。她還獲得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2、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女, 美國人,是美國進步女記者與作家。她年青時就積極參加進步的社會活動,致力於兒童福利事業和工人運動。她積極反對帝國主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斯特朗1885年11月24日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費倫德城出生。早年就學於奧伯林學院。190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5次至中國訪問。72歲時,沖破重重阻力於中國定居。

3、哈里森·索爾茲伯里

哈里森·索爾茲伯里,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曾任《紐約時報》副總編輯、全美作家協會主席。

在漫長的記者和文學創作生涯中,為反映20世紀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付出了巨大心血,足跡遍及歐洲、蘇俄和遠東各主要戰場,以其犀利的目光、鮮明的觀點和嫻熟的文筆,揭露了法西斯侵略者的罪行及其政治、軍事內幕。其作品被譯為多種文字,聲名遠揚世界各國。

4、趙超構

趙超構(1910.5.4 - 1992.2.13),原籍浙江文成,生於浙江瑞安(今文成縣)。早年就讀於上海中國公學。中國著名新聞記者,專欄作家。筆名林放。

新中國成立後,主持《新民晚報》工作。曾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等職。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談》、《林放雜文選》等。

5、黃幼公

黃幼公,越南華裔,美國公民,著名攝影師。黃幼公1951年3月29日出生在越南隆安,1966年加入美聯社越南胡志明市記者站。 獲得過美國新聞最高獎「普利策獎」。2007年,他拍攝的帕麗斯希爾頓入獄前痛哭的照片又一次引起世界轟動。

❹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人物生平

1885年11月24日,斯特朗出生於布拉斯加州弗蘭德鎮。
1887年,全家遷往俄亥俄州的芒特弗農。
1891年,斯特朗6歲生日前,全家由芒特弗農遷往辛辛那提。她被送入一所公立學校讀書。
1895年,全家遷往奧克伯克。
1896年,斯特朗(11歲)提前完成小學八年學業。
1896年,斯特朗進入奧克伯克中學學習。
1897年,斯特朗第一次出國,全家出發去英格蘭。
1898年夏秋,隨全家住在法國和瑞士。
1898年,斯特朗13歲時,被錄取到洛桑大學夏季教師進修班學習。
1900年,中學畢業,年僅15歲。
1902年2月,青年雜志《美國周刊》發表了她兩篇關於義大利之行的文章。 1902年,進入奧伯林學院就讀大學一年級。
1903年,父母前往南部非洲期間,被安置在伊利諾斯州普雷里德波特的朋友家中
1903年,斯特朗母親魯思·瑪利亞染病死於塞得港和納波斯之間。
1905年,大學畢業,並入選ΦBK聯誼會。
1905年,受聘為《前進報》記者。
1906年3月8日,在任職7個月後,被《前進報》解僱。
190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08年,《實用主義的某些宗教方面因素》刊登在4月份的《美國神學雜志》
1910年9月,歐文·洛夫喬伊請她到全國童工委員會任職。
1910年12月,斯特朗遇到全國童工委員會的執行理事沃爾特·哈維。並成為其助。之後她拍攝了多部單卷電影,包括《孕婦須知》、《得到教益的男人》、《出診護士》等。這些作品使全國各地展覽大獲成功。
1914年3月,她收到阿伯丁伯爵夫人邀請,前往都柏林
1916年10月,辭去全國童工委員會職務。(31歲)
1916年12月3日,競選成功,進入學校委員會。 1921年8月,斯特朗到達莫斯科。
1923年9月末,離開莫斯科,回到美國。
1921年第一次到蘇聯,廣泛介紹蘇聯的革命成就。
1925年首次訪問中國,報道並支持省港大罷工。
1927年,她第二次訪問中國,訪問湖南、上海、武漢和西北地區,報道了湖南農民運動和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真相。
1930年協助蘇聯政府創辦英文《莫斯科新聞》任主編和特約撰稿人。抗日戰爭時期兩次來華,報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斗爭和解放區軍民的抗戰活動。
1946年第五次來華時訪問了延安,她和解放區的戰士們一起吃小米飯、一樣住窯洞,並多次會見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同志,
1949年,斯特朗和《莫斯科新聞》報主編、曾前來中國推動國共合作的鮑羅廷一同被捕。
1955年,斯特朗被釋放並被驅逐出境。
1958年春天第六次來中國訪問,並在中國北京定居。
1959年被批准第一批訪問西藏的外國記者代表團成員之一。
1970年3月29日她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她被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墓碑上銘刻著郭沫若的手跡:「美國進步作家和中國人民的朋友」。
她85歲的生命,1/3在美國,1/3在蘇聯,1/3在她稱為「理想的歸宿地」的中國。

❺ 熱帶偵探中文

能看一下這個嗎,保證
周恩來的外交幽默

周恩來是一位博學多謀、辯才傑出、富有幽默感的人。在長期對外交際中,周恩來以幽默一次次地巧解人意,化險為夷,深受眾人的敬佩。

— 次,他接見美國記者,對方不懷好意地問: 「 總理閣下,你們中國人為什麼把人走的路叫馬路呢 ?」 他聽後沒有急於用刺人的話反駁,而是妙趣橫生地說: 「 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之路,簡稱叫馬路。 」 對方又問: 「 總理閣下,在美國,人們都是抬頭走路,而你們中國人為什麼都低著頭走路呢 ?」 他又微笑道: 「 這個問題很簡單嘛,你們美國人走的是下坡路,當然要仰著頭走路的,而我們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當然要低著頭走路了。 」 寥寥數語,使對方啞口無言。

— 次周恩來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我國建設成就。一個西方記者說: 「 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 ?」 周恩來委婉地說: 「 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資金嗎 ? 有 18 元 8 角 8 分。 」 當他看到眾人不解的樣子,又解釋說: 「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面額為 10 元、 5 元、 2 元、 l 元、 5 角、 2 角、 l 角、 5 分、 2 分、 1 分的 10 種主輔人民幣,合計為 18 元 8 角 8 分 ……」 在高級外交場合,他同樣顯示出機智過人的幽默風度。 1972 年 2 月,他陪美國總統尼克松參觀我國自行設計和施工的南京長江大橋。當踏上引橋時,尼克松突然問: 「 總理閣下,請問南京長江大橋每天有多少人經過 ?」

「 總統閣下,南京長江大橋每天有 5 個人經過。 」 看到對方發怔的樣子,他又自豪地解釋說: 「 每天經過南京長江大橋的人是工、農、兵、學、商,不是 5 個人嗎 ?」 尼克松聽後, 「 啊 」 了一聲,隨即連連點頭贊嘆。

50 年代的一天,周恩來設宴招待外賓,正當賓主圍著工藝品般的佳餚贊不絕口時,突然,用筍片刻成的一個中國民族圖案,在湯里一翻身變成了 「□」 ,來賓大吃一驚,面面相覷。這時,周恩來神態自若,隨即解釋道: 「 這不是法西斯的標志,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的一種圖案叫 『 萬 ' 字,象徵 「 福壽綿長 ' 的意思,是對客人的良好祝願。 」

轉而,他又爽朗地說: 「 就算是法西斯標志也沒關系嘛,我們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 」 頓時,賓主哈哈大笑,一會兒就把這道菜吃個精光。

周恩來婉言護國寶

北京城裡的雍和宮改成喇嘛廟時,石獅被移到南面的牌坊院內。代替它們的是一對古銅鑄造的巨獅,各高 2 米 多,被安置於雍和門(天王殿)前東西兩側,以鎮守整個喇嘛廟。這對銅獅子造型生動,神情活潑。東面的雄獅,前爪戲弄著一隻鄉球,形象嫵媚可愛。兩面的雌獅,前爪撫按著一頭仰面朝天、四爪嬉鬧的小獅,流露著母愛之情,在這佛門善地里,連兇悍的獅子彷彿都有變得溫順可愛多了。與眾不同的還有獅子的腿部雕石鱗片,脖子的綵帶上系有兩個銅鈴、三個纓絡。別處的銅獅卻吸有一個銅鈴、兩個纓絡,腿部也沒有鱗片圖案。正是這種設計上的別出心裁,使這對銅獅別具一格。

這對鑄造精美奇異的銅獅子,顯示了我國古代銅鑄藝術的光輝成就。它們不僅為國內人士所珍視,也引起外國人的注意和興趣。 50 年代初,一位歐洲國家的外交官,對雍和宮這對乾隆年間鑄造的銅獅子發生了很濃的興趣。他三番五次來游覽,在銅獅子面前一站就是很久,一會兒摸摸獅子的爪,一會兒拍拍獅子的背,真有點兒愛不釋手的意思,有一天,他終於沉不住氣了,找到了當時的主持喇嘛,提出用 50 萬元的高價,購買這對銅獅子,主持喇嘛聽了,笑著說: 「 獅子乃鎮寺、之寶,豈能失之 ……」 過了些日子,這位外交官又來了,他許諾說: 「 我巳和我的國家說好,買回去之後,照原樣再鑄造一對銅獅子送回來 」 。結果又被喇嘛們婉言拒絕。但這位外交官並沒有打消頭念。有一次他見到周恩來時,又提出要購買銅獅的要求。周恩來非常幽默而風趣地說: 「 如果你喜歡,可以去多看幾遍嘛!你們國家的人民也喜歡的話,也可讓他們來中國,到雍和宮去欣常一下嘛,這樣還可以增強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嘛。 」 這位外交官聽了周恩來的回答,只好打消了購買銅獅的念頭。

幽默風趣的賀詞

王榮芳

斯特朗是美國女記者和作家,她曾在抗日戰爭期間兩次來華,報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和英勇抗戰的事跡。 1965年11月,在斯特朗80歲生日宴會上,周恩來幽默的祝壽辭,令許多人在多年之後仍記憶猶新。

他說: 「 今天我們為我們的好朋友,美國女作家安娜 · 路易斯 · 斯特朗女士慶賀40 『 公歲 ' 誕辰。 」 在座的聽到總理用 「 40公歲 」 這個新名詞,都有點奇怪,周恩來解釋說: 「 在中國, 『 公 ' 字是緊跟它的量詞的兩倍, 40公斤 等於80市斤。因此,40公歲,就等於80歲。 」 聽完他的解釋,幾百名中外祝壽者開懷大笑。斯特朗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

總理又接著說: 「 40公歲,這不是老年,而是中年。斯特朗女士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寫了大量的文章,她的精神還很年輕。我們祝賀斯特朗女士繼續為人民寫出大量的文章,祝賀她永遠年輕。 」

周恩來幽默風趣的賀詞,深深地感動了斯特朗女士。她在答詞中,滿懷深情地說: 「 周恩來說我只有40公歲,還很年輕,我聽了很高興。我保證要繼續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寫出大量的著作來。 」 斯特朗晚年,也好像真的回到了壯年,她勤奮筆耕,每半個月寫一篇《中國書簡》,宣傳中國,藉以表達她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

美國電影 英雄

1.[復仇者聯盟]導演:喬斯·韋登編劇:喬斯·韋登/扎克·佩恩主演:小羅伯特·唐尼/克里斯·埃文斯/斯嘉麗·約翰遜/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傑瑞米·雷納/馬克·魯弗洛/塞繆爾·傑克遜/湯姆·希德勒斯頓/斯特蘭·斯卡斯加德/寇碧·史莫德斯/克拉克·格雷格/保羅·貝坦尼/格溫妮斯·帕特洛類型:動作/科幻/奇幻/冒險製片國家/地區:美國語言:英語上映日期:2012-05-05(中國大陸)/2012-05-04(美國)片長:142分鍾又名:復仇者一股突如其來的強大邪惡勢力對地球造成致命威脅,沒有任何一個超級英雄能夠單獨抵擋。長期致力於保護全球安危的神盾局(SHIELD)感到措手不及,其指揮官「獨眼俠」尼克-法瑞(塞繆爾·傑克遜SamuelL.Jackson飾)意識到他必須創建一個「史上最強」的聯盟組織,雲集各方超級英雄一起發威,才能拯救世界於水深火熱,抵禦黑暗勢力的侵襲。於是由六大超級英雄——「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RobertDowneyJr.飾)、「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ChrisHemsworth飾)、「美國隊長」(克里斯·埃文斯ChrisEvans飾)、「綠巨人」(馬克·魯弗洛MarkRuffalo飾)、「黑寡婦」(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Johansson飾)和「鷹眼」(傑瑞米·雷納JeremyRenner飾)組成的「復仇者聯盟」應運而生。他們各顯神通,團結一心,終於戰勝了邪惡勢力,保證了地球的安全。

❼ 電影紅星照耀中國選取了書中的什麼情節

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代表作《紅星照耀中國》改編成影片並於今日正式上映,從書本走向熒屏,斯諾及其著作《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近年來一直是各大高校考研真題的常客,今天阿匠專門開設一個專題版塊來聊聊這位傳奇記者的故事。


埃德加·斯諾1905年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城。他是第一個來到陝北蘇區報道中國革命的記者,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采寫《毛澤東自傳》的作家,是第一個將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傳奇故事傳遍世界的外國人,也是第一個登上天安門城樓陪同毛澤東觀禮中國國慶慶典的外國記者。

除了埃德加·斯諾以外,抗戰時期還有一些著名的外國記者來華采訪報道,正是這些外國記者,利用各種途徑走向抗日最前線和各個抗日根據地,在追尋中共足跡過程中探究中國革命的真相。他們用手中的筆和鏡頭,從不同視角將清貧而廉潔的共產黨員、裝備低劣卻始終奮戰在民族解放第一線的人民軍隊呈現在世人面前。

第一位訪問延安的外國女記者史沫特萊

艾格妮絲·史沫特萊,美國著名女記者、作家、社會活動家。1929年初,史沫特萊以《法蘭克福日報》記者身份來到中國,並赴各地進行采訪。希特勒上台後, 她改為擔任英國《曼徹斯特衛報》駐中國記者。1934年史沫特萊再次來華。1936年冬,她到達西安,准備去延安。恰逢西安事變爆發後國民黨封鎖消息,史沫特萊在西安無線電台將事變情況及時向上海的西方新聞媒體通報,成了相當一段時間里唯一的英文新聞來源,一時聲名鵲起。
抗戰期間,她隨八路軍、新四軍轉戰各地,寫了大量介紹中國抗戰的報道。同時,她在國際上積極為中國抗戰籌集醫葯和其他物資,促成了中國紅十字會成立。史沫特萊十分關注中國革命,撰寫了《中國的戰歌》《中國紅軍在前進》《中國在反擊》等作品,在中國青年中影響很大。她寫的《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主要記錄了朱德60歲以前的革命歷程),影響深遠。

第一位訪問延安的英聯邦記者詹姆斯·貝特蘭

詹姆斯·貝特蘭,紐西蘭人,著名的新聞記者。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傾向社會主義。20世紀30年代,因獲得英國西塞爾·羅得斯獎學金到燕京大學進修中國政治,與埃德加·斯諾夫婦交好。西安事變爆發後,貝特蘭受邀對有關情況進行了采訪,並打破新聞封鎖,與當時正在西安的史沫特萊一起在西安無線電台通過英文把西安事變的真實情況向外傳播。
與此同時,他搜集了大量有關西安事變的第一手資料,寫成《中國的危機:西安兵變真相》,1937年在英國出版。該書1938年在美國出版,時改名為《中國的第一幕:西安兵變》,1939年在中國出版時由上海譯報圖書部印行的中譯本名為《中國的新生———西安事變的真實記錄》。正是他,傳播出中國人民的心聲,紅軍是農民的軍隊,紅軍是中國人民的軍隊」。

「中國人民很好的宣傳家」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國著名記者,一生先後六次來到中國。她在美國各大報紙如實報道了抗戰期間中共領導人民軍隊英勇抗戰的業績。同時,她高度關注延安的「紅色理論」,通過紐約《亞美》雜志,第一次把毛澤東思想向世界推介,被毛澤東稱為「中國人民很好的宣傳家 」。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在延安楊家嶺接待斯特朗,「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經她報道後被廣泛傳播。

為延安拍攝了影像片的瑞士記者博斯哈德

瓦爾特·博斯哈德,瑞士人,1931年來華,他是第一個訪問延安並見到毛澤東的歐洲記者。在周恩來、林伯渠等人幫助下,1938年4月,他與美國《芝加哥每日新聞》記者阿·斯蒂爾跟隨一支美國物資運輸大隊到達陝西。與其他外國記者相比,博斯哈德不僅是位優秀的文字記者,還是一位優秀的攝影記者。

在延安期間,他拍攝了大量照片, 還將從西安到延安沿途所見所聞拍攝製成視頻資料, 留下了長達21分49秒的黑白無聲紀錄片。其中,既有毛澤東走出窯洞的畫面, 也有抗大女生唱歌、邊區百姓吃餅、士兵操練等場景。這段紀錄片是外國記者在延安拍攝的第一部影像片,為研究延安時期的中共,積累了非常寶貴而又鮮為人知的新聞素材。

❽ 這位美國記者有個綽號叫「紙老虎女士」,這名女士背後有何故事

大家一看到紙老虎這三個字可能就會想到這是一個外表看起來非常可怕,但實際上沒有什麼震懾力的東西。在美國有一位女記者斯特朗,她被中國人稱作是紙老虎女士,並不是因為斯特朗的個人性格和紙老虎有什麼樣的關系,而是因為一次采訪。而且這次采訪和我們的主席毛澤東有很大的關系,下面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紙老虎女士背後的故事。

斯特朗很喜歡中國

自從來過一次中國以後,斯特朗就對中國一直都特別的懷念,她被中國人民的純朴、善良以及熱情所打動。終於在時隔12年以後斯特朗再一次來到了中國,其實這已經是她第六次訪華了。當采訪任務完成以後,斯特朗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後半輩子都要留在中國度過,因為中國是一個讓她很嚮往的國家。

❾ 3月29日的逝世人物

前87年——中國西漢武帝劉徹駕崩,享年70歲。
1772 年——譽為「西歐歷史上最偉大、最不可思議的人物」史威登保逝世。
1891年——法國的印象派中點描派的代表畫家喬治·秀拉逝世。
1964年——中國獸醫學家高國景逝世。
1970年——美國女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北京逝世。
1987年——我國電影評論家鍾惦斐逝世。
1989年——肖勁光大將逝世(86歲)。
2006年——武中奇,100歲,中國書法家,前中國書法協會江蘇分會會長。
2006年——袁竹林,少數願意公開承認在抗日戰爭時被迫作慰安婦,並向日本政府索賠的中國女性。
2011年——鄧光榮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65歲。
2012年——林祖,黃飛鴻傳人、林世榮親侄子、一代洪拳泰斗,享年102歲 。

❿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著名言論有哪些

與其咒罵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燭。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與3S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美國人,是美國進步女記者與作家。她與艾格尼絲·史沫特萊(1892~1950)、埃德加·斯諾(1905—1972)被中國人親切地稱為「3S」。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簡介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年輕時就積極參加進步的社會活動,致力於兒童福利事業和工人運動。她積極反對帝國主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斯特朗1885年11月24日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費倫德城出生。早年就畢業於奧伯林學院。190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5次至中國訪問。72歲時,沖破重重阻力於中國定居。

她一生寫了大量新聞報道和30多部書,《中國大眾:1927—1935年間的革命斗爭》《人類的五分之一》《中國出現黎明》《百萬農奴站起來》《我為什麼在七十二歲時來到中國》《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斯特朗還創辦了蘇聯首份英文報紙《莫斯科新聞》。

閱讀全文

與電影美國女記者斯特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大陸電影大全 瀏覽:779
一部日本電影叫出目金 瀏覽:621
印度電影清晨 瀏覽:412
印度尼西亞和埃及愛情電影 瀏覽:49
手機看電影電視劇下載那種軟體好 瀏覽:329
廊坊看電影怎麼從網上買票 瀏覽:750
美國電影唯一 瀏覽:617
動作排行榜電影 瀏覽:515
新的奧特曼大電影 瀏覽:349
大拇指電影院 瀏覽:688
同學聚會哪個恐怖電影 瀏覽:189
美國黑幫5大家族的電影 瀏覽:23
8060yy電影網 瀏覽:427
日本xz電影 瀏覽:36
電影電視劇投資平台 瀏覽:977
電影里狗狗名字大全集 瀏覽:367
天才少年電影國外 瀏覽:489
日本恐怖電影一個男孩子在一做島 瀏覽:46
陰陽師電影2018導演 瀏覽:463
韓國電影r級2018天狼影院 瀏覽: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