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法國電影蓋亞那劇情

法國電影蓋亞那劇情

發布時間:2022-09-30 21:28:21

Ⅰ 法屬蓋亞那的介紹

法屬蓋亞那(法語:Guyane française)法國位於南美洲東北部的一個海外屬地,因歐洲航天發射中心位於此地而聞名於世,瀕臨大西洋,與巴西和蘇利南交界。法屬蓋亞那是法國領土的一部分,由法國中央直接管轄,從名義上不可稱之為「殖民地」,因此它也是歐洲聯盟的一部分,因此它與巴西及蘇利南的邊界是歐洲聯盟極西的邊界。與法國本土相同,法屬蓋亞那的貨幣是歐元。

Ⅱ 蓋亞那的三分之二國土,為什麼與委內瑞拉存在爭議

▲委內瑞拉把爭議領土及其所在海域納入防禦范圍

歷史遺留問題和大量資源的發現,使得埃塞奎博成為了兩國難以解開的心結。

由於近年來委內瑞拉經濟陷入全面的低迷,以及委內瑞拉的意識形態與西方國家不一致,因此西方社會紛紛支持蓋亞那。深陷內憂外患的委內瑞拉收回這個領土,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美國電影講個男的被抓進監獄然後想盡辦法逃獄最後成功了

巴比籠

網路名片

巴比龍是根據亨利.查理爾的原著改編,描述一名因冤入獄囚禁於惡魔島上的犯人一次又一次地逃獄,也一次又一次巴比龍被捉回。經過十多年,他頭發已白,但仍孤注一擲地抱著一袋椰殼跳下大海逃生。

中文片名:
巴比籠
外文片名:
Papillon
更多中文片名:
巴比龍
惡魔島
更多外文片名:
Ba Bi Long .....China (Mandarin title)
Motylek .....Czechoslovakia
Parpar .....Israel (Hebrew title)
Petaloudas, O .....Greece
Ppa Ppi Yong .....South Korea
影片類型:
劇情 / 冒險 / 傳記
片長:
150 分鍾
國家/地區:
法國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
單聲道 4-Track Stereo
級別:
Finland:K-18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Netherlands:12 Norway:15 Sweden:15 UK:15 USA:PG USA:R Canada:13+ Ireland:18 UK:18 Norway:16 West Germany:16 Canada:14 Canada:AA UK:AA
製作成本:
$12,000,000 (estimated)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4130 m (Sweden)
編輯本段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弗蘭克林·斯凡那 Franklin J. Schaffner
編劇 Writer:
Henri Charrière .....(novel)
Dalton Trumbo .....and
Lorenzo Semple Jr.
演員 Actor:
史蒂夫·麥奎因 Steve McQueen .....Henri 'Papillon' Charriere
達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Louis Dega
Victor Jory .....Indian chief
Don Gordon .....Julot
Anthony Zerbe .....Toussaint Leper Colony chief
Robert Deman .....Maturette
Woodrow Parfrey .....Clusiot
Bill Mumy .....Lariot
George Coulouris .....Dr. Chatal
Ratna Assan .....Zoraima
William Smithers .....Warden Barrot
Val Avery .....Pascal
Gregory Sierra .....Antonio
Vic Tayback .....Sergeant (as Victor Tayback)
Mills Watson .....Guard
Ron Soble .....Santini
Barbara Morrison .....Mother Superior
Don Hanmer .....Butterfly trader
E.J. André .....Old Con
Richard Angarola .....Commandant
Jack Denbo .....Classification officer
Len Lesser .....Guard
John Quade .....Masked Breton
Fred Sadoff .....Deputy Warden
Allen Jaffe .....Turnkey
Liam Dunn .....Old trustee
Peter Brocco .....Doctor (uncredited)
Richard Farnsworth .....Manhunter (uncredited)
Billy M. Greene .....Old man (uncredited)
Anne Byrne Hoffman .....Mrs. Dega (uncredited)
Fred Lerner .....Convict on ship (uncredited)
Harry Monty .....(uncredited)
Ellen Moss .....Nun (uncredited)
Dalton Trumbo .....Commandant (uncredited)
製作人 Proced by:
Robert Dorfmann .....procer
Robert O. Kaplan
Ted Richmond .....executive procer
弗蘭克林·斯凡那 Franklin J. Schaffner .....procer
編輯本段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Allied Artists Pictures Corporation [美國]
Corona-General
Solar Proctions [美國]
發行公司:
Altomedia. Co. Ltd. [韓國] ..... (Korea) (DVD)
CBS/Fox [美國] ..... (laserdisc)
Columbia TriStar [美國] ..... (DVD)
Flashstar [巴西] ..... (Brazil) (DVD)
Screen Life Sucessos [巴西] ..... (Brazil) (VHS)
Vii Pillars Entertainment [香港] ..... (2004) (Hong Kong) (DVD)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Warner Home Video [美國] ..... (USA) (DVD)
其它公司:
Pacific Title [美國] ..... titles
編輯本段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1973年12月16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73年12月20日
芬蘭 Finland
1974年1月25日
瑞典 Sweden
1974年1月28日
挪威 Norway
1974年3月11日
英國 UK
1974年3月11日
東德 East Germany
1975年9月5日
菲律賓 Philippines
1983年8月9日 ..... (Davao) (re-release)
編輯本段
劇情介紹

巴比龍是亨利·查理爾的綽號,綽號得名於他胸前蝴蝶形的紋身。1930年,亨利·查理爾被控殺害一名皮條客而被捕入獄,他同時還被指控犯有詐騙罪等多項罪名。亨利·查理爾被流放到蓋亞那一個名為「魔鬼島」的苦役營終身服刑。這個島四面環水,水裡時常可以見到游弋的大鯊魚。在這個荒莽地帶,四處都流行著疾病,沒日沒夜的勞作致使90%的苦役活不到刑期結束便得暴病死去。
巴比龍
亨利·查理爾始終認為自己是冤枉的,為了洗刷自己的罪名,從他踏上「魔鬼島」的第一天,他就開始策劃逃跑,但是非常不幸,他第一次出逃沒能成功,被抓獲的亨利·查理爾被單獨囚禁在一個潮濕、窄小的小號里。孤獨、終日不見陽光、寄生蟲的侵擾幾乎讓亨利·查理爾神經錯亂。1440天後,亨利·查理爾才被放出來,這一切促使亨利·查理爾更加堅定了出逃的決心。
一次又一次地逃獄,也一次又一次被捉回。經過十多年,他頭發已白,但仍孤注一擲地抱著一袋椰殼跳下大海逃生……
編輯本段
演員簡介

史蒂夫·麥奎因
史蒂夫·麥奎因
六、七十年代著名的好萊塢硬漢派影星,與Dustin Hoffman等大明星齊名。出演的角色大都是比較邊緣的「英雄人物」,在美國影壇有重要地位。1980年史蒂夫·麥奎因因為身患癌病逝。
史蒂夫·麥奎因所飾演的主角巴比龍,與他本人的堅強倒很相似:如果說有人拍戲拍到了死,那要算他一個,直到身患癌症死去,他一直十來年間都是好萊塢的當紅。同樣的,如果你看了本片里達斯汀霍夫曼的表演,你也就不會奇怪他在雨人中演一個弱智會演成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達斯廷.霍夫曼
自1967年演出《畢業生》以來,霍夫曼已參加了將近30部電影的演出,並以《克萊默夫婦》和《雨人》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美國電影研究院院長湯姆·波洛克說,達斯廷·霍夫曼為當代電影演員樹立了標准,在美國電影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編輯本段
幕後製作

冗長的逃亡
比起今天銀幕上愚蠢的巨型炸彈、轟隆的爆炸聲和機關重重的網路攻防,《巴比籠》是一個大號的冒險逃亡,這種逃亡深深印著好萊塢的標記。優異的表演、華美的攝影、還有動人心魄的激情,所有這些使得《巴比籠》從平庸變成一個更大的失望。
麻煩來自於這部電影在好萊塢動作電影史上的位置。《巴比籠》是一部傳統電影,但是同時,它又刪除了某些傳統動作電影的品質,搭載了現代動作電影的缺陷。150分鍾的片長,錯誤的結尾,讓人頭腦麻木的重復,所有這些都是現代動作電影故作驚人之舉的始祖。
電影從法國開始,一群犯人正要被運往惡魔島,位於南美的一塊荒蠻之地。綽號巴比籠的查理爾就在這群犯人之中。巴比籠是一個可敬的小偷,被指控謀殺了一個皮條客。在船上,巴比籠保護了路易斯·德加。德加是一個帶著眼鏡狡猾的知識分子,而巴比籠則是一個身強力壯的竊賊,兩個人如此對立,但發展出一段值得稱道的友誼。麥奎因和霍夫曼的表演自然生動。麥奎因跳動的心臟充滿了躁動,眼睛斜視,傳達出一個陰沉男人的典型特徵。同時,霍夫曼扮演的德加是一個被推入暴力世界的脆弱生物,他在這座殘酷的監獄之中痛苦掙扎,以保證自己的眼睛不被砸碎和自己鼻子的完整。
在第一次逃亡失敗之後,巴比籠被關進一間單人牢房,德加為他送去了椰子,這嚴重違反了惡魔島的規則。但是,當守衛們發現之後,巴比籠拒絕供認是誰給了他額外的補給。這當然會讓監獄官方大為光火,給巴比籠帶來了額外之苦。然而,即使他日漸消瘦,牙齒脫落,皮膚變得灰白,巴比籠也沒有出賣自己的朋友。沙夫納的目的是展現巴比籠的英雄主義行為,但是,巴比籠的忠誠看起來更像來源於他的倔強而不是勇氣。他和德加的友誼強迫性的,這種友誼來源於利益,不是人類自然的聯系。自我犧牲是不能自圓其說的。
在巴比籠被從單人牢房內釋放出來後,他又開始計劃另一次逃亡。在這期間,除了幾次間歇性的動作場面,巴比籠的活動緩慢,令人昏昏欲睡。稍後,當巴比籠和德加開始逃亡之旅時,很明顯,故事開始向著終點沖刺了。沙夫納的的導演風格突然變得狂熱起來。在這部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脫獄電影行動中,兩個人躲過了紛飛的子彈,橫穿了恐怖的叢林,渡過波濤洶涌的大海,遭遇了土著和宏都拉斯軍隊。但是,唯一的問題是,電影並沒有在那終止。巴比籠一直在蹣跚前行,每一次看起來就要結束的時候,結果一定是讓我們失望。這就像一個人開著車總是在錯過轉彎一樣,帶來的是無休止的失望。巴比籠和德加的命運緊緊地糾纏在一起,這時,你很難分清誰是罪犯,誰是演員,誰是觀眾了。我們也很難在關心到底發生了什麼。這也是一個恥辱,因為《巴比籠》本來可以成為一部更好的電影。
攝影
《巴比籠》中充滿了長鏡頭,這些長鏡頭負載了大量為了讓我們可以確信的信息,因為這些鏡頭中的背景是真實的,似乎觀眾也會因為這些「真實」而動容。沙夫納以為我們需要這樣的支持,因為他不是以巴比籠和德加的感受,而是以誇大的事件和超人式的裝腔作勢支撐這部電影,就像亨利·查理爾的原著所做的一樣。
演員
《巴比籠》中兩位主要演員大概早已為我們所熟知。達斯汀·霍夫曼在拍攝這部電影時已經是一位超級巨星了。他在《畢業生》和《午夜牛郎》中的表演把他定義為一個情慾演員,而《稻草狗》則隱藏了他突破喋喋不休式角色的能力。對霍夫曼來說,《巴比籠》是一個突破,他為所有他參與過的場景增添了一種情緒力量。
這部電影中的明星當然是史蒂夫·麥奎因。麥奎因是那個時代著名的動作明星,但,在今天,這個標簽很容易會給人留下錯誤的印象,因為在今天,動作演員往往意味著懶惰、貪食和大量無意義的台詞。麥奎因是真正的動作演員,他能夠推動劇情,給角色以深度,不是簡單靠肱二頭肌吃飯的傻冒兒。
電影與原著
《巴比籠》改編自亨利·查理爾的自傳,但並非完全忠實於原著,做了幾處改動:
·巴比籠和德加的年紀都做了大幅改動。在原著中,巴比籠是一個看起來像20歲小夥子的25歲年輕人,而德加是一個42歲的中年人。在電影中,德加要顯得年輕些,而巴比籠則要老的多。
·電影中被僱用追擊脫獄者的人角色做了修改。
·電影中,巴比籠在被送往法屬蓋亞那前的關押和審判都沒有出現。
·在被押往惡魔島之前,巴比籠和德加互相了解很深,他們早已約定互相保護了。
·原著中,德加並沒有參與巴比籠的第一次脫獄行動。
·巴比籠最後一次逃亡被稍稍改動了一點,和原著中並不完全相符。
編輯本段
精彩花絮

·在電影中達斯汀·霍夫曼為了透過那副厚厚的眼睛看清世界,不得不帶著一副透鏡。
·盡管是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是法國和法屬蓋亞那政府都聲稱這個關於「亨利·查理爾」的故事完全是無中生有。據官方文件記載,巴比籠是被關押在聖勞倫特,從沒有在惡魔島上出現過,他很可能是從聖勞倫特逃走的。
·書和電影中都描述了惡魔島上有陡峭的懸崖,但是,事實上,惡魔島上盡管布滿岩石,可是這些岩石是緩緩的斜入大海的。
·德加的性格來源與電影編劇道爾頓,尤其是他的孤僻和羞澀。霍夫曼第一次見到道爾頓之後,就被他的性格所激發。
編輯本段
穿幫鏡頭

·在影片最後,巴比籠漂流時,很明顯可以看到一個潛水者。
·當巴比籠第一次碰到麻風病人時,和他談話的麻風病人的嘴唇是靜止不動的。
·在巴比籠幫德加翻牆的時候,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在胸部戴著護具。
·巴比籠在土著村莊和一個女孩游泳時,那個女孩身上有清晰的棕色比基尼輪廓。
·片中的兩條鱷魚嘴巴被捆起來了。
·當巴比籠第一次被關在擔任牢房裡時,一隻吸血蝙蝠咬了他吸他的血。傷口上留了兩個牙印,鮮血從那裡流了出來。但是,吸血蝙蝠沒有那樣的牙齒,它們只能留下一個很小的傷口,而且,吸血蝙蝠唾液中的化學物質能讓血液凝結,不會出現流血的場景。

Ⅳ 蓋亞那被稱為毫無骨氣的國家,為何它們會心甘情願被殖民者永久佔領

蓋亞那被稱為是毫無骨氣的國家。之所以他們心甘情願地被殖民者佔領那是因為他們喜歡待在法國的庇佑下,而且他們那裡有著很好的自然資源,被法國殖民他們還可以享受歐洲的福利資源,也算是得了很大的便宜。


其實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力,而蓋亞那不願意脫離法國也是情有可原的,一來是有了法國這個大國家作為他們的保護傘,二來是可以享受歐洲的各種福利。對於法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壞處,一來是他們多了一塊領地,二來是可以在這塊領地發展航天事業。而蓋亞那以後也永遠成為了法國的跟屁蟲,成功的脫圭入歐,也算是人生的贏家。

Ⅳ 蓋亞那的動亂情況

位於南美洲的東北海岸上,法屬蓋亞那是如同愛爾蘭或美國的印第安納州大小一樣。在東方和南方毗鄰巴西,北為大西洋,西方是蘇利南,圍繞著Maroni ( Marowijne )和Litani河為邊界區域。約90%國家的居民幾乎不住在赤道雨林,在巴西的邊疆上,從沿海的長灘,逐漸地向謙虛的Tumac-Humac山升起。大多數的蓋亞那人,沿著大西洋海岸居住,此區域包含國家大多數有限的道路網。海岸主要與紅樹屬植物沼澤地連成沙灘。動物包括猴子,中南美洲所產的鱷魚(caimans)、馬來貘,美洲豹貓(ocelots)和食蟻獸。法屬蓋亞那是很濕的國家,甚至當不下雨時,空氣中濕度也重。因國家處於赤道雨林帶上,氣溫環繞在30°C,且年雨量超過250cm。雨季是從1月到6月,5月雨最多。首都開雲,和大西洋海岸一樣,較適合居住,大部分的內陸區域較悶熱。

法屬蓋亞那人,主要是信奉羅馬天主教,且法語是官方的語言。幾乎每個人都說本國的混合語creole,法國的Guianese,當時逃亡的黑奴(奴隸的子孫,在內部建立了村莊),且Amerindians人,維持他們自己的宗教,並且說Arawak、加勒比語、Emerillon 、Oyapi、Palicur 和 Wayana 。標志符號都和法國連結,法郎、警察和人行道咖啡館都混合法國的影響-嘉年華會Carnaval,黑奴木雕和加勒比海音樂、跳舞,帶給蓋亞那明顯的非拉丁氣氛。

法屬蓋亞那的原來的居民是加勒比海人和Arawak印地安人。由17世紀中,荷蘭,英國和法國都在此區域建立了殖民地。僅管領土的商業安排經常轉移,法國在1817年鞏固了區域的控制。糖和雨林木材成為了殖民地的經濟支柱。奴隸們從非洲帶了種植糖園的工作,盡管他們的成功被本地的印地安人的敵視和熱帶的疾病所限制。且在1848年的奴隸制度廢除以後,種植園的產量,從來無法配合法國的加勒比海殖民地,本地的工業幾乎崩潰了。在大約相同的時間,法國決定減少監獄的費用,將受刑人移民至蓋亞那,貢獻殖民地的發展。約有70,000罪犯-包括Alfred Dreyfus和Henri Papillon Charriere,在1852年和1939年之間到達。剛開始,許多流放的罪犯,熬過了惡劣的環境,大部分都死於瘧疾和發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蓋亞那仍然是罪犯的殖民地,在1946年,成為法國的一個政府部門。從此以後,許多土著的號召自治,盡管從法國獨立之恩惠只有5%,部分因法國的政府供應更多的津貼。在Kourou,歐洲太空計劃,使法屬蓋亞那的這個角落,變成了現代的世界,並吸引了一些移居到此工作的力量~

Ⅵ 法國最大殖民地蓋亞那,二戰後為何主動放棄獨立

近代戰爭史中,法國一直都是西方陣容的強國,其侵略野心明顯,曾對世界各國發展過殖民地,領地也很多。後來隨著二戰結束,法國逐漸變得低調老實,在很多殖民地宣布獨立的時候,他們在海外的一塊殖民地法屬蓋亞那,為什麼選擇放棄獨立呢?

近些年來,法屬蓋亞那人對法國的認同感越來越強,由於歐洲航天發射中心坐落於此,每年都吸引不少外國人前來旅遊觀光,法屬蓋亞那人因此對旅遊發展也逐漸注重起來。法國在這方面可能看重他們當初願意放棄主權,選擇加入自己國家,從而顯得跟照顧小弟一樣,十分體貼,而法屬蓋亞那人也明白,如果選擇獨立那麼意味著失去一個強國給自己的大量援助跟補貼,為此放棄獨立對他們來說顯得很劃算。

Ⅶ 蓋亞那風土人情

蓋亞那(英文:Guyana)位於南美洲北部,是南美洲唯一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也是英聯邦成員國。東鄰蘇利南,南臨巴西,西鄰委內瑞拉,北鄰大西洋。蓋亞那與蘇利南和委內瑞拉有國界爭議。尤其委內瑞拉一再聲稱埃塞奎博河以西的土地─西屬蓋亞那(約占蓋亞那面積的三分之二)屬於委內瑞拉。蓋亞那雖地處南美洲,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但傳統上及歷史上與加勒比海諸島的關系比較密切。

1498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現蓋亞那及其鄰近地區後,歐洲移民紛至沓來。隨後三個世紀該地區輪流由英國、荷蘭、法國佔領,直到19世紀初1814年英、法、荷三國訂立界約,蓋亞那地區正式由英國殖民統治,稱為英屬蓋亞那(British
Guiana)。1961年獲得自治,改稱蓋亞那(Guyana)。1966年5月26日獨立,1970年改制共和。

蓋亞那山深林密,人口稀少,英國殖民者最初利用由非洲購得之奴隸來開墾,1834年奴隸制度廢除,殖民當局轉由南亞的印度與東南亞地區,以契約模式引進廉價勞工,使蓋亞那的農業及礦業能持續發展,此舉也使蓋亞那成為多民族地區。
770,794人(2008年) 印度裔約佔49%,黑非裔32%,印非混血12%,余為土著、華裔及歐洲裔。

位於南美大陸北緣,北濱大西洋,東為蘇利南,南與巴西接壤,西接委內瑞拉。境內北部為沿海平原和丘陵,南北寬220千米左右。南部和西部為蓋亞那高原的一部分,多草原。境內多瀑布,著名的凱厄圖爾瀑布位於埃塞奎博河中游支流上,落差226
米。

基本上屬熱帶雨林氣候。氣溫一般在攝氏24 - 32度之間。雨量充沛,沿海地區年平均降水量1500 -
2000毫米,西南部1500毫米。礦物資源以鋁土礦較豐富,儲量36000萬噸。還有砂金礦、金剛石、鐵、鉬、銅、錳、鉭等。森林面積佔全國面積的83 %

城市的建築規劃與布局與英國一樣,城市有高層樓房,也有水泥木質結構的。農村的房子多是英國老式建築,印第安人的房子是茅草屋。城市居民主要穿西裝,尤其在正規場合。平時穿著比較隨便。

居民的主要食物是大米、青菜、麵包、餅、豬肉、魚蝦、家禽等。飲料主要有啤酒、咖啡、紅酒、白酒等。蓋亞那的幫可那村的民房上,都有一種方格式的窗格,在窗格里有一種紅色或綠色的花紋。如果走近細看,准會大吃一驚,原來窗格里都是盤著的蛇。這種蛇也叫「紋身蛇」,它自己會將軀體卷縮起來,而且絞成一種非常美麗的「花紋」。當地人將一種濃膠(一種快乾的膠汁)灑在蛇的軀體上,馬上能將「絞身」的蛇膠住,於是將這種活的蛇「花紋」裝進窗格里,就成了美麗的「蛇窗格」。窗格蛇的身上會散發出一種非常香的氣味,當這種氣味被蟲子觸及,蟲子就會被熏昏。因此,當地居民將這種蛇用來作窗格,既為屋子增加了美觀,又使蟲子,特別是蚊蟲不飛進屋內來。窗格蛇身上的香味,一般可保持一二年。因此,居民們每隔一二年,就將窗格里的蛇換去,既可使窗格上的花紋更新,又能增強防蟲的能力。

商務禮儀:
社會上最常用的稱呼是先生和女士、夫人或太太。對未婚青年男女,可稱為少爺和小姐。在稱呼前一般加行政職務或學術職稱。人們見面行握手禮。

禁忌習俗:
蓋亞那居民的禁忌和英國居民一樣,如婦女不想讓別人知道和詢問自己的年齡,也不喜歡「13」這個不吉利的數字。

Ⅷ 遠離法國本土的法屬蓋亞那,為何遲遲不願意離開法國的懷抱

相對其它紛紛尋求獨立的殖民地,法屬蓋亞那是個奇葩,它不但不尋求獨立,而是死心塌地的跟著法國,連法國給它更大的自治權,都不要。法屬蓋亞那之所以這樣堅持留在法國,是因為這樣能獲取非常巨大的利益,這些利益分別是:身份方面的利益、經濟方面的利益,軍事方面的利益。

3、軍事方面的利益

在法國懷抱的法屬蓋亞那,有強大的法國軍隊保護,非常感情,誰都不敢欺負。一旦法屬蓋亞那尋求獨立,他將失去法國軍隊的保護。人口少、面積小的法屬蓋亞那根本拉不起一直像樣的軍隊。基於安全的考慮,法屬蓋亞那也不願意離開法國。

閱讀全文

與法國電影蓋亞那劇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多電影院 瀏覽:418
江南電影院影視先鋒 瀏覽:15
水上特效電影大全 瀏覽:871
紅星閃閃電影插曲大全 瀏覽:190
電影大片愛情片 瀏覽:433
無錫博納電影城看3D電影 瀏覽:728
一看就會哭的愛情的電影 瀏覽:699
聖誕韓國電影 瀏覽:322
有沒有搞笑的美劇電影推薦 瀏覽:255
美國黑人電影男明星 瀏覽:352
恩佐電影院 瀏覽:388
電影歐美吻戲視頻 瀏覽:310
第一黃金網電影投資 瀏覽:273
日本電影小三殺死 瀏覽:84
洪洞蓮花城電影院 瀏覽:727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2020豆瓣 瀏覽:16
真三國無雙電影宣傳片日本 瀏覽:710
和在電影院 瀏覽:690
王首先的夏天柏林電影節 瀏覽:614
電腦下的電影沒字幕 瀏覽: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