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國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佔有怎樣的地位
法國是最早發明電影的國家,其地位很不錯的,有很多影史經典都是法國拍的,像天使愛美麗 、放牛班的春天、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前、布拉格之戀都非常好。而且很多好萊塢導演都是從法國走出來的。
法國是世界電影的發源地,是世界藝術電影的百年老字型大小。法國電影是藝術,浪漫,高端的象徵,在好萊塢的全球攻略背景下,法國電影已成為民族電影獨立與抗爭的象徵,法國的電影節則成為世界藝術電影尋夢與追夢的天堂。
『貳』 你對法國電影史的看法 一千多字數··
30年代 1超現實主義電影 在電影誕生的二十餘年後,伴隨著歐洲先鋒藝術運動的興起、義大利人卡努杜為電影正名的努力以及世界大戰帶來的各國電影市場相對隔絕,「先鋒」的概念第一次被引入了電影領域,做為一種媒介,電影的表現手法(相對梅里愛以敘事為基礎的視覺幻像)被統一到了人傳遞自身的渠道之內,這期間最為明顯的例子是法國超現實主義電影——做為培育出印象派電影的法國來說,順勢發展出超現實主義電影並不值得意外。 超現實主義電影最為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的布努艾爾和法國的讓·考克多,1925年布努艾爾借參加一個國際會議的便利降臨巴黎,在那裡首先結識了一批繪畫的朋友並嘗試著指導戲劇,經過三年超現實主義氣氛的浸潤,他和達利以類似凱魯亞克後來「自動寫作」的方式創作《一條安達魯狗》也就顯得水到渠成了。並且這種傾向貫穿布努艾爾一生的創作,使他的多數作品都可以做為精神分析學電影理論探討的範例。 總的來說,超現實主義電影的根源是精神分析學說,並且和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相同,皆是文學、美術領域的先鋒藝術運動的擴散與綜合。 2詩意現實主義 在三十年代的傳統劇情片創作中,詩意現實主義是股最重要的傾向,這個名稱並不準確,以當時慘淡的國家經濟為背景,這些電影中彌漫著困頓傷感的聲調,講述的都為找不到希望的悲觀故事。 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是讓·雷諾阿以及馬賽爾·卡內。演員讓·加賓主演了幾部最重要的詩意現實主義電影。 卡內的《霧碼頭》在詩意現實主義貫常的封閉之中融入了飄忽的氣氛,用蒙蒙霧氣給中景大行其道的舞台劇式傳統電影帶來了神秘的清新氣息。 40年代 1剛硬 雅克·貝克、羅伯特·布列松、雅克·塔蒂三人的作品,雖然主旨與趣味向去甚遠:貝克的犯罪題材電影、布列松帶有宗教禁慾感的極簡主義作品、塔蒂冷漠諷刺現代生活的喜劇,但表現手法上,都遵從克制的原則,減少了主觀音效的使用,鏡頭與人物的距離更靈活,對話的重要性下降,以上特點構成了四十年代法國電影的主要風貌,僅從電影業內部的影響探討,這是以雷諾阿為代表的三十年代主流電影衰落後必然的顛覆(過渡的過程在貝克身上尤其明顯),雖然詩意現實主義的悲觀調門被多少保存下來了,直到今天,我們仍然願意認為冷酷和失敗才是世界的真相。 2獨立公司 在談論「新浪潮」時,梅爾維爾一直是無法越過的一環,這取決於梅爾維爾的製片公司對後來的特呂弗們深遠的影響。1949年,梅爾維爾自籌資金拍攝了《大海的沉默》,電影改編自同名小說,上映後取得成功,為他自己的製片公司持續運作創造了條件,成為「新浪潮」諸將津津樂道的擺脫大製片廠取得經濟藝術雙重獨立的先例。 《大海的沉默》全片人物對白不多,情節靠畫外音推動,從風格上來說是標準的法國四十年代作品,梅爾維爾在後來的創作中將剛硬冷峻的風格一直維持了下去。 3類型片 法國的好萊塢式類型片正式成型於四十年代,喬治-亨利·克魯佐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克魯佐出道於四十年代,在五十年代達到個人事業的高峰。擅長拍攝壓抑而具諷刺性的惡棍人物驚險片。 50年代 1新浪潮 「新浪潮」一稱指向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法國電影業新導演大量涌現的潮流。新浪潮產生的背景中,有三件事很重要,一是上面提到的獨立製片公司成功先例;二是安德列·巴贊電影理論的崛起;三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出現,分別從經濟、理論等方面為新浪潮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新浪潮之「新」,主要體現在經濟層面,年輕導演擺脫製片廠體系,絞盡腦汁籌集影片拍攝資金的做法前所未有的普及開來,無論遺產、房產、朋友間的集資以及國家或企業資助,都成為譜寫銀幕詩篇的彈葯。當然,個人所能夠負擔拍攝成本仍是以設備的成本普及為前提,此後的幾十年,由於技術發展,資本獨立的程度也越來越高,導致傳統的大型電影製造企業影響力不斷下降,最終將走向消亡與轉型(日本的情況尤其突出)。 一般意義上的新浪潮導演,以五十年代《電影手冊》的幾位撰稿人為主,雷乃、瓦爾達等左岸知識分子通常被稱為「左岸派」,左岸派與新浪潮互相交錯之處甚多,無法劃出明晰的分野,比如政治上新浪潮整體偏右,但戈達爾無疑是個異類,左岸是左派的,可大多數時候態度柔和甚至曖昧;左岸擅用形式,但瓦爾達的作品在這一點上跟新浪潮的距離更短,相對左岸派依附文學的形勢探索,戈達爾不過更偏重音樂以及美術而已。故此我們很多時候把新浪潮和左岸派混為一談,在這一語境下,「新浪潮」的含義趨向含混而蓬勃的潮流,並進一步成為國際上命名電影盛世的慣例,比如後來的「捷克新浪潮」、「日本新浪潮」等等。 2紀錄片與半紀錄片 五十年代中後期的紀錄片發展出現了新的轉機,除開新聞作用為主的戰爭紀錄片,製作者更在意自身視角的表達。拉摩里斯和讓·魯什是這一期間重要的導演(還應算上一般歸為左岸派的克立斯·馬克以及雷乃),拉摩里斯最好的作品來自以兒童為主人公、賦予動物或非生命體人格的半劇情半紀錄電影,和後來基亞洛斯塔米的作品形式接近,這些篇幅不長的傑作畫面充滿詩意;魯什五十年代末開始在非洲拍攝用人類學目的介入的紀錄片,攝影基本為手提輕便機,時常有魯什與主人公討論以及解說的畫外音,和今天的《動物世界》欄目非常類似,和魯什聯系緊密的一個概念的是「真實電影」,真實電影與同時期出現的直接電影最大的不同在於製作者會刻意引導、調動被記錄者的情緒,介入並影響觀點的發展,大部分時候,真實與直接的區別被歸入歐洲和北美的地域劃分,然而就技術角度來說,真正的真實電影數量非常稀少。 60年代 1田園之風 在六十年代的法國電影業中,以鄉村為故事背景的優秀影片集中出現。讓-保羅·拉帕諾和克勞德·貝里是突出的兩個代表,拉帕諾藉助稍強卻柔和的用光打在城堡樹叢之類典型象徵物上烘托懷舊的浪漫情調,貝里的視線則要悲觀一些,使用鄉村風光營造反差的美感。候麥則在第一部長片之後便將主要陣地轉向精挑細選的田園舞台,做為一位大力探討男女情感關系的導演,純粹的背景無疑能為他提供更有說服力的效果。而其他一些前輩導演,比如布列松,這一時期也來到了鄉村工作。 2政治 六十年代末的政治風潮席捲全球,法國政治電影無論質量數量都無法與她的歐洲近鄰義大利相提並論。這期間法國最為耀眼的政治影片出自希臘移民加夫拉斯之手,加夫拉斯用攝影相對通俗而剪輯凌亂的風格講述政治陰謀、當局迫害。發展到七十年代,法國政治電影水準有所提高,但一般都以類型片的形式示人,手法上用了當時法國電影獨有的特色,比如反映種族問題的《無辜的強暴》用了散漫的不同層面多線敘事;戈達爾在因為車禍暫時離開故事片拍攝與1968年之間先後組建了「維爾托夫小組」和「聲音影像」兩個拍攝小組,用抽象但又強烈的語氣闡述政治問題的關節所在,形式更靈活。 70年代 1裸露 法國於七十年代開放了電影拍攝的尺度,直接導致情色電影大批涌現。賈斯特·傑克金憑借虛妄封閉感中充溢幻想氣質的作品在這一潮流中確立了自己的位置,他的柔光運用達到泛濫的地步,但也確實人為製造出了甜蜜的觸感。而另外一些導演,比如天生喜好接觸爭議的巴貝特·施羅德,更藉助開放的機會推出了虐戀題材的作品來達成先前受禁止的計劃。總的來說,法國導演對於裸露的興趣止於維持人物關系的可信度。 2新浪潮的孩子 七十年代出道的導演中,有幾位和新浪潮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耳濡目染新浪潮諸將的創作,是新浪潮著力不一的學生。克勞德·米勒曾經擔任特呂弗的副導演,某些時候被視為特呂弗的繼承者,他一再在作品中提醒我們反思被忽略的生活真相,溫柔的點醒對游戲規則的蒙昧認知。六十年代進入《電影手冊》的安德列·泰西內則用優雅的筆觸描繪年輕人蛻變的過程。這一批導演的心態跟手法普遍比較柔和。
『叄』 為什麼電影誕生於法國
電影發明接近誕生在法國。電影貢獻積累,主要源於美國、德國、英國、法國。首先,電影被發明前有幾種技術支撐。運動的認識,人眼看到流暢運動圖像最低是每秒16幅。19世紀的時候,有幾種光學儀器被推向市場,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詭盤」和「走馬盤」。它們通過使用一些略有差異的畫片造成運動幻覺。後來電影活動放映機、留聲機便是愛迪生、迪克生發明的了。早期的拍攝和放映電影體系是由德國人斯科拉達諾夫斯基兄弟馬克思和埃米爾發明的。盧米埃爾兄弟發明放映系統使電影成為了一種國際商業事務。美國設計製造放映系統和攝影機也拓展了電影業發展。盧米埃爾早期《工廠大門》和《火車進站》的放映是相當成功的。後來主宰法國電影的公司就相繼出現了,百代和高蒙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法國電影工業的龍頭老大。
『肆』 法國電影的特點是什麼
詩意的畫面、強烈的表現力、以風景或背景作為影片中重要角色、自然主義與主觀主義的表現手法或象徵主義的比喻手法。
法國電影從印象主義的繪畫獲得啟發,企圖用畫面來表現直接的感性印象。他們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節,著重於氣氛的創造。
法國是最早發明電影的國家之一。里昂照相器材製造商A.盧米埃爾和盧米埃爾﹐L.兩兄弟,在前人研製的基礎上,於1894年製成了一種既可用於放映,又可用於拍片和沖洗底片的活動電影機。
(4)電影與法國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23~1933年間出現了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先鋒派電影。達達主義的電影沒有主題,沒有情節,純粹是一種形式主義的游戲,追求奇異效果的怪誕表演。
有聲電影的興起和1929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給予先鋒派電影以雙重的打擊。對白片出現以後,攝制影片的費用大大提高。
法國早期有聲電影質量很差,是一些歌劇和游藝節目的紀錄。拍攝時,攝影機被固定在隔音的小木板房裡,結果使移動攝影完全消失。
1934年攝制的喜劇片《最後的億萬富翁》,由於諷刺獨裁,被當時控制托比斯公司的戈培爾禁止上映。維果在1933年根據他對童年的回憶拍了《零分的操行》,因片中有小學生造反的鏡頭也被禁映了10年。
『伍』 美國電影與法國電影的主題色彩和拍攝手法的區別
美國偏向於類型電影,法國偏向於藝術電影。美國類型電影一般會選擇冷色調,法國電影一般會選擇暖色調。拍攝手法上美國偏向於短鏡頭快切,法國偏向於長鏡頭敘事。
『陸』 法國有什麼好看的電影和電視劇
熱門法國動作電影法國動作電影歐洲動作電影動作電影
<這個殺手不太冷 >9.5|6293人評價 冷麵殺手與無邪蘿莉感人肺腑的經典之作
收藏 <源代碼> 9.4|21972人評價 真正的穿越大片,8分鍾創造一個世界
收藏 < 天與地 >9.2|711人評價 永久的勝利是在心中贏得,而非在一片土地上。
收藏 <刺殺肯尼迪 >9.1|860人評價 肯尼迪是怎麼死的,或許這永遠都是個迷
收藏 <暴力街區13> 9.1|4771人評價 不怕白道有黑警,就怕黑道有跑酷,老鼠怕貓?那是謠言!
收藏 <大飯店> 9.1|721人評價 這個法國老頭非常眼熟,記得他和獅子賽過跑
收藏 <偷天換日 >9.1|2213人評價 MINNI是一部性能卓越的好車,由於這部電影,我對這個確認至今
收藏 <第五元素> 9.1|2657人評價 呂克貝松的幽默和悲觀是需要注冊的
收藏 < 獵殺U-571 >9.0|1193人評價 德國車牛,潛艇更牛,怎麼炸都炸不沉
收藏 < 的士速遞>3 9.0|1233人評價 史上最酷炫的計程車,滑稽可愛的司機,法式喜劇合我口味
收藏 <黑鬱金香> 8.9|97人評價 改編自大仲馬經典作品,重現法國的傳奇英雄
收藏 < 三劍客 >8.9|58人評價 大仲馬經典原著改編,三劍客的傳奇故事
收藏 < 的士速遞 >8.9|1079人評價 奧斯卡影後歌迪亞早期作品,法國式喜劇
收藏 <的士速遞>2 8.8|616人評價 的士司機搭檔辣妹女警VS日本山口組,看誰更牛
收藏 <的士速遞4> 8.8|1694人評價 痴傻的警察,沒腦子的局長和法國式的調侃
收藏 <殺手十三> 8.7|703人評價 刺殺總統版《諜影重重》,政治陰謀連環上演。
收藏 <俠盜魅影> 8.7|696人評價 呂克·貝松編劇,俠女佩內洛普·克魯茲劫富濟貧
收藏 < 暴力街區13:終極 >8.7|3181人評價 B13區五大幫派首領率精英30人跑酷小隊徒手攻佔法國總統司令部
收藏 < 星際之門 >8.7|1147人評價 它開創了一種從科幻電影到劇集的先河
收藏 < 的士女王 >8.6|1858人評價 美版《的士速遞》,女豬腳開車很不賴
收藏 < 疑雲密布 >8.6|121人評價 摩根・弗里曼、莫妮卡・貝魯奇揭示人類最醜陋本性
收藏 <血濺13號警署> 8.6|958人評價 警匪一家親,大難臨頭各自飛
收藏 <單刀直入> 8.6|2244人評價 法式好萊塢動作大片,情節緊湊全片無尿點
收藏 <奪面解碼 >8.6|741人評價 城堡,舞女,煉金術,皇室,神探,妓院...跟隨著兇手去旅行
收藏 <奪獄困獸 >8.6|1308人評價 老子在裡面賣命,你TM在外面殺我家人,給我一個不滅你的理由
收藏 <巴黎諜影> 8.5|1616人評價 呂克貝松出品,約翰特拉沃塔的法國諜戰
收藏 <不朽> 8.5|798人評價 樹欲靜而風不止~不朽的只是內心一絲正義
收藏 < 法外之徒 >8.5|662人評價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阿爾及利亞人民的「建國大業」
收藏< 獵豹行動> 8.5|494人評價 困守一隅拚死反擊的槍戰片,節奏快,場面激烈,值得一看。
收藏 <空中決戰 >8.5|1022人評價 幻影2000神秘失蹤只是一次恐怖襲擊的序曲
收藏 <特種部隊>2011 8.4|1331人評價 艱辛的營救之旅,人性的偉大與殘缺同在!
收藏 < 企業戰士 >8.4|297人評價 城市懲惡揚善7人組
收藏 < 蛇> 8.4|81人評價 法國驚悚動作片,以血還血
收藏 < 車神 >8.3|641人評價 引擎的轟鳴聲總能讓人熱血沸騰
收藏 <黑幫團伙 >8.3|153人評價 加入黑社會前必看電影
< 極速騎手 >8.3|299人評價 四位輪滑俠橫行巴黎街頭,只為懲罰城市黑手黨
『柒』 有哪些推薦的法國電影
吶喊娛樂
知道合夥人娛樂行家 2018-09-16
德國作品一向以表意晦澀、構思嚴謹而聞名,也許許多人都被好萊塢的絢爛特效所吸引了目光,被英國俊美的演員勾走了魂魄,對德國作品了解的少之又少,但不得不說,德國推理片還是有不少極其出彩的。
《再生門》
這是一部由著名演員麥德斯·米克爾森主演的推理驚悚片,講述了一個失去女兒的父親哀痛之餘發現一扇可以回到過去的「再生門」,他回到過去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中卻又發現在不斷的殺死自己。整部電影充滿了轉折與驚悚,在主人公的一步一步的探索中充滿了意外,讓人猜不到結局。主人公更是在失去女兒的悲痛、和發現能夠重回過去的「再生門」、再到意識驚天秘密之間轉換的十分自然。
《我是誰: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
這是一部關於網路安全的電影。從影片名字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講述了網路攻擊與防守的故事。影片結尾十分出彩,出人意料,但細想整個故事卻又在意料之中。它一個故事套一個故事的框架結構也十分獨特。
《香水》
這是一部極具變態色彩的推理劇情片。影片中的變態用常人難以想像的殘忍手段製作香水,尺度大的驚人,但也正是這種非常出格的手法促使了這部電影名聲大噪。
《竊聽風暴》
這也是一部口碑響當當的德國推理劇情片。講述了戰爭中監視與竊聽的故事,緊張刺激的劇情氛圍讓人一度喘不過氣來,劇情步步緊逼,一次次的死裡逃生,一次次的瓮中捉鱉,都是這部影片豆瓣得分8.8的依據與保障。
《M就是兇手》
這是一部1931年的老電影,黑白畫面的構造給人強烈的壓迫感。影片講述了連環兇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標注並抓獲的故事,也許抓獲的過程很是驚險,但在我看來,整部影片的亮點在於黑白兩道的對決,對於社會的安全究竟是法律的保障更為靠譜還是需要強勢力量的介入才能讓人安心?這是一個八十多年前就被重視的問題,也許至今仍讓人費解。
17 2
下一條回答
周圍人還關注
報考學歷
app網路
什麼是網球
微商代理起步技巧
口紅怎麼塗好看
火影忍者全集下載
修手錶
衣服批發部
1
『捌』 哪些電影跟法國歷史上的聖巴托洛繆大屠殺相關嗎
我能相當最經典的一部就是大導演格里菲斯的《黨同伐異》,只是這是部年代久遠的黑白電影。
『玖』 近年來法國電影產業為什麼快速發展
電影作為法國最重要的文化產業,近年來一直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法國電影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於政府的扶持,更與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和完善的投融資體制息息相關。良好的投融資環境使法國電影產業能取「財」有道,擺脫對票房的完全依賴,獲得可持續發展。
製片公司投資風險小
據法國國家電影中心提供的數據,製片公司是法國電影的主要投資方之一,平均出資額占電影總投資的25.1%。但實際上,製片人通常並不需要支付這么多資金。這個數字只是電影拍攝之前製片人提供給國家電影中心的預算,而預算總額往往都高於實際投入,因為預算總額包括10%的額外預算,額外預算完全是為了備用,一般用不著。另外,根據法國的有關法律,投資電影的企業還可以享受最多50%的增值稅減免優惠。這樣算下來,製片公司的實際投資遠遠低於最初的預算數額,甚至不及電影總投資的17%。這意味著製片人的投資風險很低,因此在法國很少有製片公司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