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最有名的歌劇是什麼
這有很多了,並沒有所謂的第一,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嘛,很難分出高下
由小約翰.施特勞斯作曲,俄羅斯聖彼得堡穆索爾斯基國家模範歌劇舞劇院演出的著名輕歌劇《蝙蝠》將於4月22—23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上演,並參加第三屆國際戲劇季的演出。
《蝙蝠》是北京首次由著名國外大歌劇院演出的整本歌劇
《蝙蝠》是施特勞斯的顛峰之作,世界上久演不衰的經典歌劇
《蝙蝠》由俄羅斯聖彼得堡穆索爾斯基國家模範歌劇舞劇院演出,它是俄羅斯三大歌劇院之一,與莫斯科國家大劇院、馬林斯基大劇院齊名,是俄羅斯最專業、最優秀、最正宗的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演出團體,以演出歌劇著稱,美名響譽世界對於多數普通觀眾來說,欣賞歌劇絕對是一種陽春白雪的享受,但是這種距離感將要被即將演出的輕歌劇《蝙蝠》所打破。《蝙蝠》是歌劇史上最經典的劇目,獲得了超過200項的各類大獎,在法國、德國、日本、荷蘭、希臘、葡萄牙、美國、英國、奧地利、澳大利亞等國巡演異常火爆,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經典歌劇之一。《蝙蝠》的序曲從它一問世起就成為極其流行的通俗名曲,是音樂會上經常被演奏的曲目。《蝙蝠》以其不凡的藝術造詣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大歌劇院,而且一百多年來,一直是許多國家第一流歌劇院的保留節目。 如:在維也納歌劇院在每年的聖誕節前, 都要演出一場真正的「維也納歌劇」 —— 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蝙蝠」。 每張票要二千多先令,最次的也要幾百先令。
該劇是小約翰.施特勞斯的絕筆之作。創作完《蝙蝠》,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就染病去世了。小約翰·施特勞斯一生中寫過不少輕歌劇,其中以這一部最為有名。
而演出此劇的聖彼得堡穆索爾斯基國家模範歌劇舞劇院則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劇院之一。
十月革命前該劇院叫皇家米哈伊洛夫斯基劇院,從1895年到1917年期間,法國劇團和德國劇團常年駐劇院演出。約翰.施特勞斯不止一次在劇院執棒指揮,俄羅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亞賓多次在劇院出演主角。
1989年,劇院被命名為穆索爾斯基國家模範歌劇舞劇院。劇院的創作原則是保持古典傳統,發掘被遺忘的歌劇舞劇名作,努力創作現代劇目。劇院上演過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幾乎所有著名的歌劇和舞劇。劇院多次到義大利、法國、德國、日本、荷蘭、希臘、葡萄牙、美國、英國、奧地利、澳大利亞、以色列等國巡演。
此次來華巡演的樂隊指揮、聲部首席、歌劇主要演員均為人民演員、功勛演員、國家獎金獲得者、俄羅斯和國際比賽的獲獎者或入圍者,由此不難看出劇院的實力。
《蝙蝠》的劇情雖不復雜,但同其他輕歌劇一樣,是一出典型的「喜劇」,觀眾欣賞《蝙蝠》常常笑聲不斷。大概劇情是:法院公證人法爾克為報復埃森斯坦伯爵,與埃森斯坦伯爵的夫人羅莎琳達串通一氣,在一個假面舞會上將埃森斯坦伯爵大大戲弄了一 番,最後引出一系列的喜劇笑話。這一輕歌劇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幽默詼諧。
威爾第 《弄臣》(四幕歌劇)
弄臣(四幕歌劇)威爾第曲。劇本由波亞維根據雨果的名著《國王尋樂》改編。1851年首演於威尼斯。劇情:主人公利哥萊托貌丑背駝,在孟圖阿公爵的宮廷中當一名弄臣。公爵年青貌美,專以玩弄女性為樂,引起有關朝臣們的不滿。而利哥萊托對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大加嘲諷,得罪了許多人,終致失女之禍:他的愛女吉爾達,純潔娟美,公爵喬裝成窮學生暗中追求,騙得了她的愛情。朝臣們為了對利哥萊托施行報復,用計把吉爾達搶去,獻與公爵。利哥萊托為此悲憤至極,頓起殺心,以美色誘使公爵夜宿旅店,僱用刺客將他殺死。黎明前,當他從刺客手中接過裝有屍體的口袋,以為大功已成時,忽聞公爵高歌之聲,急忙打開口袋,裡面卻是女扮男裝,已經奄奄一息的吉爾達。原來,這個獲悉行刺計劃的少女對虛情假意的公爵一往情深,甘願為愛情而替公爵一死。
作曲家創造了性格寡柔、內心感情變化多端的弄臣,風流浮華、多情善變的公爵和純真深情、富於詩意幻想的吉爾達三個不同的音樂形象。第三幕利哥萊托的詠嘆調,打破了詠嘆調的嚴整結構,用更為自由的形式和詠敘式的音樂語言,以及曲調中多次出現帶有哭泣的、斷續的「啦啦啦」的特性主題,活龍活現地刻劃了他當時不得不以強顏歡笑來掩飾內心極度痕苦和惶恐的特定情感。第二幕吉爾達那首著名的詠嘆調《親愛的名字》,華麗而迷人,洋溢著浪漫主義幻想的抒情氣息,跳動著初戀少女熱烈而狂喜的心。第四幕公爵的抒情歌《女人愛變卦》,節奏輕松活潑,音調花俏,是這位情場能手的絕妙寫照。同一幕中公爵和瑪達林娜、吉爾達、利哥萊托的四重唱,以公爵慣常的虛假而熱情的歌調開始,瑪達林娜以嘲笑的口吻應付他,接著是吉爾達失望而痛苦的悲嘆,最後是利哥萊托決心報仇雪恨的咬牙切齒的聲音,四個主題,忽而交錯,忽而重迭,戲劇效果極為強烈。是義大利歌劇中最傑出的兩首四重唱之一
普契尼《圖蘭朵》
這部3幕歌劇據義大利劇作家戈齊(CarloGozzi,1720—1806)的5幕同名寓言劇,由阿達米(Giuseppe Adami)與席莫尼(Renato Simoni)撰腳本,作於1921—1924年,逝世前僅完成第三幕前半部分,後半部分由阿法諾續成。其故事素材似乎取自17世紀末介紹到歐洲的波斯《仙女之箱》。此劇1926年4月5日在斯卡拉歌劇院首演,指揮為托斯卡尼尼,首演之夜,劇情到第三幕柳兒自刎時,托斯卡尼尼放下指揮棒對聽眾說:「就在這里,普契尼放下了筆。」全劇首演為次日。這部歌劇的3幕為:第一幕,北京紫禁城前。持續的行板,表示圖蘭朵的動機。黃昏,廣場上的各式人聽官吏宣讀布告,布告上說,圖蘭朵公主將下嫁給猜中3道謎底的人,如果猜不中就會被斬首。波斯王子因猜不中,月亮出來時即被處以極刑。人們騷動著,向皇宮擁去。人群中丫環柳兒(Liu)攙扶著韃靼遜王鐵木爾(Timur),當柳兒哀求旁人幫著扶起被擠倒的鐵木爾時,鐵木爾兒子卡拉富與父親相見。周圍百姓被驅散,傳來劊子手要行刑的叫聲,鐵木爾稱柳兒無微不至地照顧他,柳兒稱「我一直無法忘記王子的笑容」,表示她內心的愛慕。劊子手磨斧子,高唱《上油,磨利斧子》,即將被處刑的追求者高喊「圖蘭朵,冷酷的美人」。在東方氛圍中,描述死刑的執行,合唱告終後,劊子手退場,眾人在廣場上仰望夜空,唱《月亮怎麼還不出來》。月亮出來後,眾人合唱《月亮出來了》,遠方傳來童聲合唱《在東方山頂上有鸛鳥在歌唱》,其旋律取自中國民歌《茉莉花》。在月光下押到刑場的波斯王子臉色蒼白,大眾合唱「可憐的年輕人,請公主赦免」,卡拉富則詛咒冷酷的公主。在月光下,圖蘭朵上場,眾人跪下,她默默拒絕大眾的請求。卡拉富被公主美貌傾倒,忘我地自語:「美如天仙,宛如夢境。」眾人都下場後,只剩下帕木爾、柳兒和卡拉富,卡拉富念叨著圖蘭朵,想跑到城牆邊去敲鑼,決心參加猜謎。3位大臣平(Ping)、彭(Pong)與潘(Pang)帶著面具出場,忠告說:「你想干什麼,快轉身,否則生命難保。」3人說:「美麗的公主也不過是一張臉兩只手兩只腳的女人。」侍女要大家安靜,因為公主在休息。3位大臣告訴卡拉富:3個謎是無法解開的,最好快快回去。卡拉富表示:「只有我才是她的戀人。」帕木爾悲哀地對他說:「你想遺棄年老的父親嗎?」哭泣的柳兒則唱詠嘆調《請聽我說,王子》(Signore,ascolta),哀求王子不要去冒險。卡拉富被感動,唱詠嘆調《柳兒別哭》(Non Piangere,Liu),一邊安慰柳兒,一邊表示堅定的決心。卡拉富不顧大家勸阻,跑到牆下大喊3聲圖蘭朵的名字,盡管柳兒等高喊「死亡」,他還是用力敲了3聲鑼,以示求婚。樂隊奏圖蘭朵主題,高官稱一切都完了,帕木爾與<<費加羅的婚禮>>(作曲莫扎特) 四幕歌劇,達·蓬泰編劇,莫扎特譜曲,1786年5月1日在維也納國家劇院首次公演,30歲的莫扎特親自指揮。1824年5月10日,在紐約國家公園劇院,以英文歌詞演出。 法國戲劇家博馬舍在18世紀70年代創作了「費加羅三部曲」的三部戲劇,分別是《塞維利亞的理發師》、《費加羅的婚禮》和《有罪的母親》。前兩部被譜成了曲,18世紀的莫扎特選擇了第二部,19世紀的羅西尼選擇了第一部。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羅西尼的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的介紹,建議把這兩個故事聯系起來讀,因為這兩個故事是相互有關聯的。 由於理發師費加羅在阿爾馬維瓦伯爵的戀愛和結婚中作出了重大貢獻,現在成了伯爵的僕人;曾被伯爵苦苦追求、終於作了伯爵妻子的羅西娜,現在已經受到了丈夫的冷落;伯爵此時的興趣在一位名叫蘇姍娜的女僕身上;蘇姍娜,就是費加羅的未婚妻--所以,這部歌劇的中心,就是費加羅用智謀捍衛了自己的婚姻,最終獲得了幸福。 <<魔笛>>(作曲莫扎特) 二幕或四幕歌唱劇,席坎內德編劇,莫扎特譜曲,1791年9月30日在維也納郊外的狄亞·維登劇院首次公演;此劇首演時,並沒有獲得特別的熱烈歡迎。可是每次再演,人望就增高,一星期後莫扎特在寫給妻子康絲丹彩的信中曾表示:「我剛從歌劇院回來,今晚照樣爆滿。像詠嘆調「知道愛情的男人」以及第一幕的銀鈴的場面,跟往日一樣安可了……。」 此劇是莫扎特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直到他臨終前不久才告完成。在即將結束這部歌劇的創作時,有人委託他代作一首《安魂曲》,莫扎特認為此人是上帝的使者,是來召他回去的,他用全部精力,通宵達旦地創作這首在他看來似乎是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後終因體力不支而倒了下來。《魔笛》既具有正歌劇的庄嚴,又具有喜歌劇的明快,其音樂將神秘、聖潔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歡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十分動聽。而且莫扎特本人十分鍾愛《魔笛》這部歌劇,他親自指揮了第一場、第二場的演出,臨死前幾小時,他還渴望聽到《魔笛》的音樂,他請人把鍾放在床頭,以便計算時間,在想像著正在進行的《魔笛》演出。 埃及王子塔米諾被巨蛇追趕而為夜女王的宮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兒帕米娜的肖像給王子看,王子一見傾心,心中燃起了愛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訴王子,她女兒被壞人薩拉斯特羅搶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並允諾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將女兒嫁給他。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贈給王子一支能解脫困境的魔笛,隨後王子就起程了。事實上,薩拉斯特羅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國」的領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無邊的太陽寶鏡交給了他,又把女兒帕米娜交給他來教導,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滿,企圖摧毀光明神殿,奪回女兒。王子塔米諾經受了種種考驗,識破了夜女王的陰謀,終於和帕米娜結為夫妻。 <<塞維利亞的理發師>>(作曲羅西尼) 二幕喜歌劇,以法國作家包瑪蔡斯的同名諷刺喜劇為藍本,並由史特賓尼編劇。羅西尼以短短13天一氣呵成譜曲,但它的首演卻不盡人意,是西歐歌劇史上十分著名的首演失敗之一,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羅西尼之前,當時義大利老資格的作曲家派西埃洛已將博馬舍的喜劇《塞維利亞理發師》創作成歌劇。1816年,羅西尼受雇劇團的經理根據羅馬教皇警察局的挑選又要他創作一部新的《塞維利亞理發師》。派西埃洛在觀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羅西尼預料到會遇到麻煩。他事先寫信給派西埃洛,請求他的准許。派西埃洛已經注意到了羅西尼這個年青的對手,回信時既客氣又挖苦,說由他來批准羅馬當局選定的腳本非常榮幸。盡管如此,相當多的觀眾仍認為羅西尼重新創作派西埃洛已經創作過的歌劇是膽大妄為,甚至感到非常氣憤,1816年2月5日在羅馬阿根廷劇院首次公演。首演當天,口哨聲、喝倒彩聲此起彼伏,觀眾幾乎聽不見演員在唱什麼。第二天情況有所好轉,一周以後,該劇的演出才獲得巨大的成功。並與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共稱為喜劇的雙絕。很快成為世界各地歌劇院最重要的演出戲碼之一,也使得此劇成為歌劇史上永放光芒的不朽名作。 17世紀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年青的伯爵阿瑪維瓦與富有而美麗的少女羅西娜相愛。羅西娜的監護人、貪婪的醫生巴爾托洛也在打羅西娜的主意。伯爵在機智、正直的理發師費加羅的幫助下,沖破巴爾托羅的阻撓和防範,終於和羅西娜結成了良緣。 <<弄臣>>(作曲威爾第) 三幕歌劇,這歌劇原名(又名《里戈萊托》),最後改名《弄臣》。是根據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1802-1885)的劇本《逍遙王》改編而成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威爾第譜曲,1851年3月11日在威尼斯鳳凰劇院首次公演,1855年2月19日在紐約首次演出。演出均獲得巨大成功,不久即在歐洲各劇場上演,流傳至今。 這是十六世紀義大利曼都瓦城發生的故事,該城的公爵是一位風流瀟灑的年輕貴族。他所豢養的弄臣是個上了年紀的駝子。為了娛悅公爵,弄臣除了要哭笑逗樂和百般阿諛之外,他還得常常物色美女來滿足公爵貪色的本性。甚至當這種事發生在弄臣的妻子和女兒的身上的時候,弄臣還會嘲弄那些憤怒的丈夫和悲痛的父親。最後所有的報應終於降臨在弄臣的身上。而他所珍愛並且怕被人發現的女兒,也成為天譴之下的犧牲者。這個歌劇從華麗的宮廷盛會開始,一步步地推向悲劇的高潮。 <<茶花女>>(作曲威爾第) 三幕歌劇,皮亞韋根據小仲馬的著名小說《茶花女》》改編。1852年,威爾第在短短1個月內,完成全部作曲工作。 故事發生於19世紀巴黎城中名妓維奧萊塔與阿爾弗雷多相愛,並希望以此擺脫過去的生活。但他們的愛情遭到阿爾弗雷多的父親亞芒的反對與干擾。維奧萊塔不得已回到以前的相好杜費爾男爵那裡。阿爾弗萊德以為維奧萊塔背叛了自己,當眾羞辱了維奧萊塔。在維奧萊塔病重時,阿爾弗雷多和父親對自己的行為做了懺悔,傾訴了對這位不幸女子的欽佩心情。但這已為時太晚,維奧萊塔在愛人的懷中死去。 <<卡門>>(作曲比才) 風情萬種的卡門成功地誘惑了已有情人的唐·霍賽,並在打人被捕後,從為她松綁的唐·霍賽手中逃跑。唐·霍賽當在監禁後與卡門的相會中,兩人情意甚篤,並與同樣追求卡門的上司楚尼卡中尉發生火並。唐·霍賽因此不能再回營房,被迫加入了卡門的走私集團。良心未泯的唐·霍賽在一次走私活動前與卡門發生了爭吵。此時,米卡埃拉來尋找唐·霍賽,希望能挽救誤人歧途的戀人。同樣對卡門發生興趣的鬥牛士,與唐·霍賽險些進行了決斗,唐·霍賽被米卡埃拉勸去看望他已病危的母親。在鬥牛場中,卡門不願以喪失自由為代價,拒絕了唐·霍賽要與她開始新生活的請求。煩躁欲狂的唐·霍賽一怒之下殺死了卡門。 <<奧賽羅>>(作曲威爾第) 四幕古典愛情歌劇,博伊托根據莎士比亞的戲劇《奧賽羅》改編,威爾第譜曲。於1887年2月5日在於米蘭的斯卡拉劇院首演。 《奧賽羅》是以15世紀末葉賽浦路斯島作為舞台的。主角奧特羅是一位黑皮膚的摩爾人,擔任威尼斯軍的統帥。他因聽信部下的讒言,殺死了美麗忠貞的妻子黛絲德莫娜。等到明白事情的真相後,悔恨交集,終於自刀,追隨愛妻於黃泉下。 <<藝術家的生涯>>(作曲普契尼) 四幕歌劇,《藝術家的生涯》又叫《波西米亞人》賈科薩與伊利卡合作編劇,普契尼譜曲,此劇故事取材自法國作家穆爾朱(1822--1861)的小說《波希米亞人的生活情景》,書中的情節,全是作者和他的夥伴們的親身體驗。敘述住在巴黎拉丁區的、夢想成為藝術家的貧窮青年,和造花女工間發生的有歡笑,有眼淚的生活與愛情故事。普契尼取用後,也植入自己貧窮青春時期的回憶,於是成為具有真實感的、青春詩篇般的歌劇。於1896年2月 1日在義大利都林的里喬劇院首次公演。柳兒為之哭泣
⑵ 關於北京歌劇的由來資料
一、中國歌劇產生的獨特歷史背景 眾所周知,歐洲大歌劇是在16世紀末形成於義大利,從18世紀到19世紀,歌劇在世界許多國家坦模頃,特別是在義大利、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而我們中國的歌劇,卻是到20世紀20年代才處於萌芽狀態,並且是從一種兒童歌舞劇的模式開始的。 20世紀初,在中國也曾有過歐洲大歌劇的演出,後來也有中國的藝術家試著創作過歐洲模式的大歌劇。但是,那時候中國的經濟和文化,都不具備發展歐洲大歌劇的土壤,更缺乏觀眾基礎。所以當時歐洲模式的大歌劇,在中國僅僅是曇花一現。 中國歌劇的萌生和發展,主要是由於社會變遷和群眾的需要而產生的。20世紀初,為了宣傳白話文,音樂家黎錦暉創作演出了一種兒童歌舞劇,這就是中國歌劇的萌芽。到三、四十年代,那時為了宣傳抗戰,中國的藝術家們創造了許多載歌載舞的音樂戲劇演出,例如秧歌劇的盛行。一直到1945年大型歌劇《白毛女》問世,才開始被稱為中國歌劇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被稱之為「民族新歌劇」的音樂戲劇模式。 實際上,「民族新歌劇」是在群眾運動中誕生的,更確切的說是為了宣傳的需要而產生的。因為中國傳統戲曲,不適合現實內容的表達,而中國觀眾又最喜愛並習慣於載歌載舞的戲劇形式,藝術家們才創造了一種嶄新的音樂戲劇形式「民族新歌劇」。「民族新歌劇」既不是西方傳統歌劇在中國的翻版,也不是中國戲曲的延續。 「民族新歌劇」的特點,首先是以戲劇為主體,有了劇本之後再配以音樂。其次是不但注重歌唱,更加註重道白和表演。它的演唱是基於自然的發聲方法。繼承民族藝術傳統,是它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同時又借鑒歐洲大歌劇的創作技法,來創造一種新的音樂戲劇模式。所以稱它為「民族新歌劇」,又主要是為了區別於「舊戲曲」。 歌劇《白毛讓陸女》的成功,在於當時它以全新的內容、全新的形式、全新的視角、全新的音樂以及全新的演唱,創造了一種為廣大群眾非常喜聞樂見的音樂戲劇品種。特別是由於它的大眾性,與群眾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它的演出效果在當時恐怕是任何音樂戲劇所難以比擬的。其演出場次和觀眾不計其數。 以上就是「民族新歌劇」誕生的歷史背景。 二、中國歌劇曾有過一個繁榮的時代 歌劇《白毛女》一問世,「民族新歌劇」便如雨後春筍,接連涌現出大量新劇目,諸如《血淚仇》、《赤葉河》、《王貴與李香香》、《長征》、《打擊侵略者》等等。從而《白毛女》便成了民族新歌劇的代表作品,不但在中國廣泛演出,還到東歐和前蘇聯巡迴演出,也曾被蒙古國家音樂劇話劇院翻譯演出,後來又被日本改編為芭蕾舞劇,成為中國現代最有影響的舞台劇目之一。直到現在,仍然是我們中國歌劇舞劇院的保留劇目之一。 然而,中國的藝術家是清醒的,深知「民族新歌劇」的產生,僅僅是中國歌劇道路的起步,所以在1953年,成立新中國第一個最大的歌劇院時,就取名「中央實驗歌劇院」。這「實驗」兩個字意味著,歌劇《白毛女》模式不應該是中國歌劇唯一的模式,中國歌劇需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創新。 建國後許多從國外歸來的音樂家參加了歌劇隊伍,藝術家們對中國歌劇發展的方向曾產生過激烈的爭論。為了更好地發展中國歌劇,中央實驗歌劇院於1956年分為兩個歌劇團,歌劇一團是堅持「民族新歌劇」的道路,也就是今天的中國歌劇舞劇院。歌劇二團是更多地以學習西方傳統歌劇的模式和演唱方法為主,來創演中國歌劇,也就是現在的中央歌劇院。 當時的中央實驗歌劇院雖然基本是沿著「民族新歌碼寬劇」的道路發展的,但創作題材開始大大的拓寬,不但有現實題材,也有歷史題材、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題材的。特別是音樂創作和聲樂訓練,也越來越多地吸取西方傳統歌劇的技巧和方法。 中央實驗歌劇院除多次加工演出歌劇《白毛女》外,還曾經創作演出了《小二黑結婚》、《劉胡蘭》、《草原之歌》、《槐蔭記》、《竇娥冤》、《春雷》、《紅霞》、《紅雲崖》、《嘎達梅林》、《望夫雲》、《阿伊古麗》等一大批歌劇新作,還引進了《茶花女》、《奧涅金》、《蝴蝶夫人》等歐洲經典歌劇,使50年代的中國的歌劇舞台十分繁榮。 1958年,中央實驗歌劇院帶著《劉胡蘭》、《草原之歌》、《槐蔭記》三部中國大歌劇,赴前蘇聯莫斯科、聖彼得堡、新西伯利亞和伊爾庫斯克等城市訪問演出,均受到熱烈的歡迎。 1964年,中國文化部領導認識到,中國歌劇需要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發展道路,決定把中央實驗歌劇院的兩個歌劇團徹底分成兩個大歌劇院,即現在的中國歌劇舞劇院和中央歌劇院。並希望兩個歌劇院「分別發展,殊途同歸」。 現在看來,這種分頭以實踐和發展為指導思想的決定是有道理的。即使是西方模式的歌劇,也是在不斷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當時,其他各省市和部隊歌劇院團也推出了一大批非常受歡迎的大歌劇,諸如影響較大的《洪湖赤衛隊》、《紅珊瑚》、《江姐》等等,所以那時中國歌劇的發展非常之快。 那時候我院有自己的劇場,每當劇院有新的歌劇上演,觀眾便在劇場前排起長隊爭先購票,為能觀賞歌劇,人們無論嚴冬還是酷夏,徹夜排隊守侯在售票處前,劇場經常出現爆滿現象。據有人統計,當時的歌劇是北京上座率最高的舞台演出劇種。不只是在北京,劇院每年到其他省市的巡迴演出,無不場場爆滿。建國後十七年,幾乎走遍了全國所有的大中城市,甚至還到了邊疆和農村,引起各地觀眾的極大關注。那時候不只是各省市的歌舞劇院上演歌劇,連許多縣城也有自己的歌劇團。可以這樣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曾經有過一個空前繁榮的歌劇時代。 三、中國歌劇的斷層與復甦 文化大革命經過了整整十個年頭,中國歌劇的發展完全中斷了。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文革」結束,中國文藝才得以復甦。但是歌劇人才已經嚴重流失,歌劇隊伍也逐顯老化。歌劇工作者們毫不氣餒,重整旗鼓。 劇院先是恢復過去的一些保留歌劇劇目,接著便啟動歌劇新作品的創作工作。特別是80年代接連不斷的全國歌劇匯演,催生了歌劇新作品的涌現。僅我們中國歌劇舞劇院,便接連推出了一大批歌劇新作品。諸如《星光啊星光》、《韋拔群》、《救救她》、《賀龍之死》、《月娘歌》、《古蘭丹姆》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歌劇《傷逝》和《原野》的問世,開始突破了民族新歌劇原有的模式,翻開了中國歌劇新的一頁。 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敞開了久久封閉的國門,港台文藝和國際文化交流的展開,使歌劇藝術家們打開了眼界。無論是創作方法、藝術風格,以及審美取向,都有了極大的改變。特別是輕歌劇和音樂劇的引進,使新創演的劇目均在原有的藝術模式上迅速突破,這就自然地使「民族新歌劇」的稱謂不再被沿用。當時所創演的歌劇新作,無論是《白毛女》模式,或西方歌劇模式,或輕歌劇模式,以及音樂劇或歌舞劇模式的作品,統統被稱之為中國歌劇。當然,這種「中國歌劇」的概念,還只是一種相對的統稱。不過這種發展,已經是十分可喜的了。 如大型歌劇《原野》,就是一部比較有代表性的當代中國原創歌劇。《原野》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民族新歌劇」。作曲家以宏觀全劇的龐大氣魄和完整的音樂結構,使戲劇沖突一層層展現。如序幕墳場的「原野大合唱」,是管弦樂與人聲的交響組合,合唱沒有劇詩,甚至沒有明顯的旋律,卻是痛苦、悲憤的呼號與獰笑的交響。使觀眾感受到一種毛骨悚然的震撼,把人吃人的黑暗時代表現得入骨三分。特別是「閻王殿」一場戲前的大段獨立樂章,為仇虎復仇前後的心理巨變作了生動的描述。劇中無論是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以及道白,都嚴密而有機地組合在戲劇矛盾發展的完整交響結構中,整個歌劇一氣呵成。因此普遍認為這是中國歌劇音樂創作的一大收獲。該劇主要演員赴美國參加奧尼爾戲劇中心「歌劇、音樂劇年會」,進行了三場「舞台閱讀」演唱,引起那裡藝術家們的矚目。歌劇《原野》還獲得慕尼黑第三屆國際研究會「特別榮譽證書獎」。1991至1992年由美國肯尼迪中心華盛頓歌劇院完整地上演歌劇《原野》共11場。1993年在台北由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排練上演10場。1997年歌劇《原野》首演於歐洲。 《原野》在國外演出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德國評論界稱「作曲家寫出了人類共同的感情,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幸福的渴望」、美國《今日美國》稱「《原野》是20世紀以來,世界歌劇史上最主要的事件之一」、美國《華盛頓郵報》稱「《原野》將成為在國際保留劇目佔有一席之地的第一部中國歌劇」、美國《紐約時報》稱「金湘先生曲折的創作道路,使他正好立足於當今美國佔主導地位的新浪漫主義的主流中」、瑞士古典音樂節主席阿蘭奇稱「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原野》的音樂讓我們的心靈相通。《原野》征服了瑞士」等等。此後,《原野》便成為我們劇院經常上演的保留劇目,並被譽為「世紀經典歌劇」。1999年,歌劇《原野》在國慶50周年展演中獲優秀演出獎。2000年,歌劇《原野》榮獲文化部第九屆「文華大獎」。 至今,《原野》仍在不斷演出,特別是在政府舉辦的「歌劇進校園」的活動中,歌劇《原野》在各地高等院校的大量演出深受師生們的歡迎。
⑶ 北京國家大劇院11月演出調整公告
最近北京關於疫情的發展確實是非常的緊張,所以對於疫情防控規定,目前北京很多劇院以及景點都開始調整或者是臨時取消演出。今日,國家大劇院就將取消部分的演出和活動。具體內容請看下文。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
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有關要求部署,為切實保障廣大觀眾的健康與安全,減少聚集,國家大劇院將取消10月30日至11月11日有關演出及活動。
取消演出包括:
1、10月30-31日19:00,歌劇院,國家大劇院版經典民族歌劇《黨的女兒》
2、10月30日14:00/19:30,音樂廳,2021國家大劇院國際歌劇電影展:歌劇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白毛女》
3、10月30-31日19:30,戲劇場,椎·劇場製作王學圻、周鳴晗主演當代戲劇《爸爸的床》
4、10月30日10:30/14:30/19:30、31日10:30/14:30,小劇場,大船文化法國藝術啟蒙兒童劇《美術館奇雀清妙夜·星夜》中文版
5、10月31日10:30,音樂廳,周末音樂會
6、11月1日19:30,音樂廳,2021國家大劇院國際歌劇電影展:歌劇電影《沂蒙山》
7、11月2日19:30,戲劇場,「春華秋實」展演周:現代京劇《蘆盪火種》
8、11月4日19:30,小劇場,2021國家大劇院國際歌劇電影展:歌劇電影《貞觀盛事》
9、11月5日19:30,音樂廳,「千年古韻」絳州鼓樂音樂會
10、11月5-6日19:30,小劇場,桑巴往事:楊雪霏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室內樂音樂會
11、11月6-7日19:30,歌劇院,廣州芭蕾舞團《旗幟》
12、11月6日10:30,音樂廳,周末音樂會
13、11月6日19:30,音樂廳,「八季」呂思清與音樂新青年音樂會
14、11月7日19:30,音樂廳,「萬物生長」中國電影樂團二十四節氣交響音樂會
15、族渣11月7日14:30/19:30,小劇場,燃情歲月金曲系列「心中的旋律」經典民歌作品音樂會
16、11月8日19:00,音樂廳,2021國家大劇院國際歌劇電影展:歌劇電影《長征》
17、11月9-10日19:30,音樂廳,「永恆的旋律」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經典作品音樂會
18、11月9日19:30,小劇場,「春華秋實」展演周:管風弦韻——中外經典室內樂作品音樂會
19、11月11日19:30,音樂廳,「古往今來」陳琳、葉怡_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音樂會
20、11月11日19:30,小劇場,優秀戲曲展演:京劇《三岔口》《游龍戲鳳》
以下演出待定:
1、11月11日19:30,歌劇院,陳佩斯導演/主演《戲台》三部曲之《驚夢》
2、11月11日19:30,戲劇場,國家大劇院製作普契尼歌劇《賈尼·斯基基》
以上取消的演出及活動,兆歲悄購票觀眾可於即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在原購票渠道、原購票地點辦理退票事宜。在大劇院官網及微信購票的觀眾,無需任何操作,我們將盡快將票款退回原支付賬戶。為更好地服務觀眾,凡通過大劇院售票處或電話購票的觀眾,可在線登記退票申請,請打開鏈接http://tuipiao.chncpa.org/按內容逐項填寫,經核對信息無誤後,我們將盡快安排退款。
國家大劇院客服熱線:010-66550000
由此給您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感謝您對國家大劇院的理解和支持!祝您和家人健康平安!
淡季(每年9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30元/人
旺季票價(每年5月1日至8月31日)40元/人(參觀票)
開放時間全年周二至周日09:00-17:00周一不開放;閉館前半小時停止取票
公交線路
天安門西站:北京公交1路、5路(南長街站亦可)、10路(石碑胡同站亦可)、22路(石碑胡同站亦可)、52路、夜1。
北京供電局站:北京公交特2路(前門西站下車亦可)、9路(前門西站下車亦可)。
前門西站:北京公交特2路(北京供電局站下車亦可)、特4路、特7路、9路(北京供電局站下車亦可)、44路、67路、332路、901路、夜5路。
地鐵線路
北京地鐵一號線:乘坐北京地鐵地鐵一號線至天安門西站下車,經C出口出站。
北京地鐵二號線:乘坐北京地鐵地鐵二號線至和平門站下車,經B出口至地面;或至前門站下車,經C出口至地面。
⑷ 誰能告訴我有關【張藝謀】的簡介呀
生日:1951年11月14日 生肖:兔 英文名:Yimou Zhang 星座:天蠍座 籍貫:陝西西安 出生:陝西西安 身高:168cm 職業:導演/攝影師/演員 學歷: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核帶攝影系 【榮獲獎項】 1995: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全世界十大傑出導演之一 1995:美國科羅拉多國際電影節:傑出成就獎 1995: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終生成就獎 1996:美國《娛樂周刊》:當代世界二十位大導演之一 【作品列表】 1984:《一個和八個》 攝影 1984:《黃土地》 攝影 1986:《大閱兵》 攝影 1987:《老井》 主演 1987:《紅高粱》 導演 1989:《古今大戰秦俑情》主演 1989:《代號"美洲豹"》 導演(與楊鳳良合作) 1990:《菊豆》 導演(與楊鳳良合作) 1991:《大紅燈籠高高掛》 導演 1992:《秋菊打官司》 導演 1994:《活著》 導演 1995:《搖啊搖塵氏毀,搖到外婆橋》 導演 1996:《有話好好說》 導演 1997:《圖蘭多》(歌劇/義大利佛羅倫薩節日歌劇院) 導演 1998: 大型露天實景歌劇《圖蘭多》(中國紫禁城太廟) 1998:《一個都不能少》 導演 1999:《我的父親母親》 導演 2000:《幸福時光》 導演 2001: 大型三幕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 編劇 導演 藝術總監 2001: 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宣傳片《新北京,新奧運》 總導演 2002:《英雄》 導演 2002: 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宣傳片 總導演 2003: 韓國世界盃體育場 大型露天實景歌劇《圖蘭多》 導演 2003: 北京奧運會會徽發布儀式及會徽宣傳片《中國印·舞動的北京》 總導演 2004:《十面埋伏》 導演 2004: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桂林)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5:《千里走單騎》 導演 2006: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麗江》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6:《滿城盡帶黃金甲》 導演 2006: 美派備國大都會原創歌劇《秦始皇》 導演 2007: 北京奧運會火炬及火炬接力宣傳片 導演 2007: 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西湖》 總導演(與樊躍、王潮歌合作) 2008: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第13屆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 開閉幕式 總導演
⑸ 2021北京長征組歌歌劇演出地址-時間-門票
7月2日將在北京順義大劇院慶祝黨的百年華誕,回望歷史,緬懷先烈,老戰友合唱藝術團再現經典《長征組歌》,對這些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前去北京順義大劇院觀看。
演出時間:7月鎮沒2日晚19:30
演出地點:順義大劇院
演出團體:老戰友合唱藝術團
演出票價:380元、280元、180元、80元(惠民票)
演出介紹:
1934年10月至1936年漏旅毀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史無前例的長征。紅軍以超乎尋常的毅力,戰勝了幾十萬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圍追堵截,越過了人跡罕至的雪山、草地,經歷十個省、約二萬五千里的征途,終於到達目的地——陝北。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曾參加過長征的蕭華回顧他在長征中的真實經歷、歷時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鮮明、感情真摯的史詩。隨後,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軻、遇秋選擇其中的10首譜成了組歌,分別描繪了10個環環相扣的戰斗生活場面,並巧妙地把各地區的民間曲調與紅軍傳統歌曲的曲調融合在一起,最終匯成了一部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風格獨特的大型聲樂套曲——《長征組歌》。
《長征組歌》:分為《告別》、《突破封鎖線》、《遵義會議放光輝》、《四渡赤水出奇兵》、《飛越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和《大會師》。
劇場位置:北京市順義區新順北大街3號
【自駕】:直接導航至順義大劇院即可
【公交線路】:乘坐順11路;順11路劉各庄區間;順12路;順12路沙浮區間;順14路;順17路;順17路後嶺;順18路;順18路區間;順19路;順1路;順20路;順22路;順23路;順24路;順25路;順27路;順2路;順35路;順39路;順41路返備到順義西單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