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馬達加斯加》系列電影:演變都市生活的反諷,評價如何
作為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系列電影還算中規中矩。
當一個大明星流落荒野,他又該怎麼活下去呢?想必過一天都很艱難。影片開頭便以這種錯位為噱頭,所幸作為紐約動物園明星的主角獅子Alex有著幾個忠心耿耿卻又頗不靠譜的朋友。
然而身為夢工廠出品的電影,《馬達加斯加》系列電影即便有著不俗的腦洞,也未免不因過於迎合觀眾的口味而大打折扣,過快的敘事速度、通俗的故事劇情使其在觀看時大有欣賞流水線電影之感,對比同為夢工廠出品的其他電影來說稍顯遜色,好在故事本身所要闡述的都市與鄉野的碰撞,為影片增加了不少內涵,總體上是一系列不錯的、值得蠢察觀看的電影。
⑵ 《黑袍糾察隊》第三季有哪些雙關和反諷
《黑袍糾察隊》第三季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偽君子,特別是這一季仍然統一風格,繼續唱著一些反對當代美國正確的這種主題。這也是對於當今美國政治方面的諷刺。
沃特樂園的門口寫著「勇敢梅芙的包容王國段拿」,沃特並不是真正支持梅芙,是想假裝支持LGBT人士,賺LGBT人士的錢。
講述的是一群自發形成的「糾察隊」成員為阻止道貌岸岩燃毀然的腐敗「超級英雄」濫用超能力禍害世界,與沃特粗備國際公司旗下的邪惡超能力者展開殊死搏鬥的故事。本季有詹森·阿克斯新加盟飾演士兵男孩,勞瑞·侯登飾演緋紅伯爵夫人。
千部熱門影視資源免費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Ad4huITZqE6XPeExSn5_Yg
⑶ 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高分電影中,「了不起」是反諷嗎
謝邀
《了不起的蓋茨比》逗滲正是美國作家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創作的一部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中篇小說,通過描寫當時的社會生活,以蓋茨比起起落落的生活來穿插故事情節,反映出當時人們趨名逐利,虛偽利己的社會風貌。
湯姆借刀殺人,黛西忘恩負義,生意夥伴過河拆橋,親人朋友虛情假意,作者以蓋茨比的人生悲劇,諷刺了人性的虛偽、自私、冷漠。在故事的結尾,蓋茨比的葬禮上寥寥數人,只見一個曾經舞會上在圖書室里的醉鬼,曾經的心上人不見蹤跡,曾經的合作夥伴、親朋密友避之不及,親生父親也毫不在意。作者設定的這個環境正是為了襯托蓋茨比的優良品性,體現了對人性的諷刺。
⑷ 如何評價電影《夏洛特煩惱》
有一種電影不被院線看好,卻被觀眾點贊,《夏洛特煩惱》就是其一。
故事從一個叫“夏洛”的中年男人說起。
一事無成,對現實不滿且靠著妻子馬冬梅寄生的夏洛在參加昔日暗戀對象秋雅的婚禮上,出風頭不成反被奚落,惱羞成怒的他大鬧婚禮現場。就在場面混亂之際,妻子馬冬梅趕到。夏洛為了躲避馬冬梅的追打,逃到了衛生間避難,醉意濃重的他在馬桶上睡著了,醒來莫名奇妙回到了高中時代。
如果給你重來一次的機會,你會怎麼做?
面對重新開始的一切,夏洛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選擇。靠記得的歌成了一代音樂教父,迎娶白富美秋雅,開豪車,住豪宅,開遊艇趴,從此登上人生巔峰。可惜嬌妻秋雅出軌,自己被查出了艾滋病,一時間眾叛親離,驀然回首隻有馬冬梅仍然一如既往愛著他。
《夏洛特煩惱》是開心麻花組合首次試水的一部小成本電影作品,笑點之下隱藏著許多細節和真相,乍看之下笑滿面,仔細品來淚滿衫。其實導演不過是用鬼斧神工之勢將活生生的人間百態粉飾成了一部喜劇,只有當我們剝開喜劇的外衣才能真正看到讓人笑中有淚的現實內核。
如果你只是當笑話一樣,對電影一笑了之,那就太可惜了。下面我將從電影的逆襲之路,人物形象,藝術特色和現實意義三個方面帶大家解讀這部電影為何會在競爭激烈的國慶檔中逆襲成為黑馬之作,收獲好口碑。
②做一個懂得知足的人,學會珍惜眼前人
夏洛之所以在現實和夢境中都過得不如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懂得知足。有馬冬梅這樣吃苦耐勞,善良忠誠,對他一心一意、不求回報的妻子,他仍然不滿足。夏洛總是想著自己不切實際的“白月光”秋雅,直到在夢中嘗到了被秋雅背叛的滋味,才明白馬冬梅的好,才明白她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人。
相反馬冬梅,每天對著不思進取,不切實際的痴心妄想,不待見她,不承擔婚姻責任,只會的趴在她身上“吸血”的夏洛,她從來沒有什麼不知足,也從來不埋怨自己當初怎麼會選了這樣的人做丈夫。因為愛,只要有夏洛在身邊她就心滿意足。
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林逋
很多結發夫妻相識於微時,相守於貧賤,卻忘卻初心,耗不過時光。其實並不是生活變得庸常乏味,而是他們迷失了自己,對自己擁有的那些美好視而不見。只有在遭遇外力打擊,經歷撕心般的疼痛,他們才能明白那些人和物的重要性,才會懂得“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的道理。
懂得知足的人,無論貧賤還是富貴,都更容易收獲幸福;懂得知足的人,無論遇到怎樣的困境,都更容易破局而出。上天是公平的,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就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此刻你只要不負韶華,不負自己,珍惜眼前人就一定能收獲美好人生。
寫在最後:
影片《夏洛特煩惱》在幽默風趣的電影對白中,用反諷的手法通過醜陋的人性弱點彰顯了稀缺的、寶貴的人性光輝。用簡單的、穿越式的“南柯一夢”去映射影片的現實意義,啟發觀眾思考故事內涵,學會警醒自我。
這是一部無大明星、無大製作、無大營銷的“三無”之作,但影片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國慶檔混戰中殺出重圍,票房低開高走,口碑一路攀升,完成了一場漂亮的逆襲,憑的是什麼?憑的就是影片的高質量和好口碑。
⑸ 電影《落日殺神|借刀殺人》結尾的那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影片前半段 ,文森就說過桐灶這句話,預言了他的結局,反諷了一下現實,在燈紅酒綠下的城市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冷漠註定成為主旋律,這只是冰山一角影片里還有很多為冷漠買下的伏筆,一個在錯誤的夜晚、錯誤的城市、錯誤的人物之間發生的錯誤的故事,一段在冷漠的夜晚、冷漠的城市、冷漠的人物之間綻放的冷漠的溫情。其實他說會有人發現嗎?顯局首扮然麥克斯就發現了,潛台詞就是世上還是有芹譽溫情的,是麥克斯感化了他,是麥克斯讓這個殺手不太冷(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⑹ 求一個美國教授在禮堂里被學生詢問如何看待美國,最後忍無可忍的說了幾個世界排名,反諷美國很美好的電影
你說的,應該並不是一部電影的劇情
而是美劇《新聞編輯室》中的一個經典片段
一個學生問:為什麼美國是世上最偉大的國家
劇中的新聞主播Will McAvoy給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回答
⑺ 只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是哪部電影的台詞
這部電影是《大腕》。
劇情簡介
一位蜚聲國際的大導演泰勒將其新作的外景地選在了中國。誰料天有不測風雲,泰勒在拍戲中一病不起。眼看大腕命在旦夕,大家決定為他操辦一場體面風光的葬禮。於是,電影廠下崗攝影師優優和木訥迂腐的商人路易·王攬上了這活兒。
一時間,大腕的葬禮成了所有媒體關注的焦點,誰也不甘心錯過這樣大好的商機。這可愁壞了優優,更愁壞了大腕的助手露茜。就在葬凱則運禮准備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不可置信的事發生了。
(7)有反諷的台詞歐美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尤優
尤優是一名無業遊民,但是後來受到來自美國長大的露西工作邀請,成為了一名攝影師。在中國進行攝制工作紀錄片的過程中,受到美國國際級大導演泰勒的喜愛,並和他成為一對友誼深厚的忘年之交。
2、泰勒
泰勒是一名導演,朋友邀請他拍攝一部電視劇,但是他一天一天的浪費時間,沒有找到靈魂,感覺自己根本拍攝不出很好的作品,就這樣後來他找到了尤優,既能減輕壓力,還能幫助拍攝工作。
幕後製作
1、《大腕》這部電影的內容正如其英文名所譯,叫做《大腕導演的葬禮》,馮小剛還在電影拍盯凱攝過程中突發嚴重心臟病,情況危急。
2、在《大腕》的劇情中,出現了大量的反諷廣告,像可笑可樂、搜狗、報喪鳥、三六等。
3、《大腕》拍攝期間辦了4個葬禮,英達的岳父去世,梁左去世,馮小剛母親去世,製片人王中軍的母盯梁親去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腕
⑻ 約翰·特托羅自導自演電影《色衰應召男》里有哪些比較有意思的情節
《色衰應召男》是由特托羅執導的一部愛情喜劇電影,主要講述了兩個年老的男人因為不滿自己如今貧窮潦倒的生活,決心進入色情行業做應召男士的故事。但是,他們的行為卻引起了二人所在宗教派系的注意,為兩人帶來大麻煩。
《色衰應召男》雖然是特托羅執導的影片,但是拍攝手法和情節設置與伍迪艾倫的電影非常相似,特托羅和伍迪艾倫一個面癱一個話癆的演出讓影片喜劇性氛圍更加濃厚,非常值得一看。
⑼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首先,讓我從個人角度來談談觀影的主觀感受~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推薦指數:四星+0.5
細膩指數:四星+0.5
基本信息
類型:劇情
編劇:讓-克里斯托弗·卡斯特里
導演:李安
主演:喬·阿爾文,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等
上映時間:2016年11月(國內)
上面的故事,我有加工,顛倒了原順序,因為影片是兩條敘事線(現實、回憶)交叉進行。
故事講完了,那《中場戰事》中,比利到底是個什麼角色,他做什麼呢?他的戰役是什麼呢?
比利一直在戰斗,只是你一人未發覺:比利有兩條重要的線,被導演隱藏了起來。
1,故事結構
通過影片中的鏡頭語言,我們不難發現,比利在自己世界中幻想時,在比利家中客廳沒有收拾的餐桌是彩色的,鏡頭繼續從客廳到卧室,在床上比利跟彩虹的交歡的畫面是灰色的。也就是說,在比利心中,吃完飯後,離開家回到戰場是他的第一選擇,跟彩虹在一起也是他想要的,但是他自己給抹殺了這個選擇。
B班在一次室內采訪結束後,比利和彩虹一見鍾情,在後台親熱,導演並沒有拍他們是怎麼親熱的,在故事結束的時候,導演用台詞交代比利還是一個處男,也就是說比利和彩虹只是接吻,並沒有交歡。比利見到了那個想跟她廝守終生的女人,但還是選擇了自己軍人的身份。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故事是從第一幕轉到第二幕,比利的在中場的戰役(成長、身份認同以及更多)打響了!
2,戰役
在比利最後一場表演前兩天,凱瑟琳就跟比利說,只要比利願意配合,她有能力將比利留在國內,而不是服從政府命令,回歸伊拉克戰場。凱瑟琳有什麼能力呢?是不是她跟橄欖球隊老闆諾姆、心理醫生已經達成了某種共識:只要比利願意配合,比如說比利自己有病,比如聽從諾姆拍低價電影的建議,比利就有可能留在國內(這條線大家可以忽略,1,諾姆拍電影藉助的是主旋律,如果比利不去伊拉克反水,那他可能無利可圖,所以可能凱瑟琳沒有跟諾姆達成共識;2,游完泳很累了,晚上又看了如此燒腦的電影,只看了一遍有些情節我不敢保證真實)
文章開始時,我說看比利被人們當做木偶一樣,站在舞台上,我差點淚崩。當時,舞台上放著音樂,歌詞大概的意思是:我愛你士兵的所以原因,因為你是英雄,會給我熱淚和幸福。
在比利等人離開場館時,彩虹出現跟比利道別,比利對彩虹說,他其實有機會跟彩虹永遠在一起的。彩虹不明白比利說的話,彩虹的回答是:「你不是英雄嗎?」言外之一就是老娘把你當英雄才願意被你感染和驅使,願意跟你睡的,不然你以為你是誰。
這場戲的交代,不僅從反面證明了比利選擇回歸戰場是正確的、表明了導演觀點,而且使得整個故事比較完整,又省去了拖泥帶水的各種交代。(電影中有很多台詞:「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個軍人」、「我必須回去,我有過承諾,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巧妙地來表達比利的心聲。)
關於亮點,比利和諾姆在跟戴姆殺價的時候:「五千不行,必須十萬!」運用的真是巧妙。我們先不管那五千是定金或給多給少,比如有這樣一個機會,如果給你十萬,你會不會把你老婆讓我睡一個月再還給你,答案一般是否定的,那如果我出一個億呢?你還答應不答應我這個條件?
所以我個人覺得除了交代故事外,導演是不是有另一層意思:導演自己把B班的戰爭英雄光環拿下了,告訴觀眾,B班他們不過也是在交易而已,軍人不過是他們的一個職業而已。
關於《中場戰事》,很多人說該片含有反戰啊社會現實啊這個那個的亮點和立意,你們就扯淡吧。作為一個擅長掌握細膩情感的導演,李安所有心思還是在比利這個人物上,把人物表現好了,反戰也好其它也好,都是外殼,自帶的光環而已,但前提是把比利這個人塑造的鮮活起來。
所以電影才運用120幀/4K/3D的最高技術規格,才在電影中無數次正面拍攝比利的臉龐、無數次出現以比利視角出現的世界,都在向觀眾表達比利內心關於這個世界膠著的戰役。
影片內含的思考
佛經上有個經典的案例:當智者伸出手指指向月亮時,愚者卻朝著智者的手指望去。
那愚者的思路就不對嗎?他們眼光沒有智者那麼遠,但他們活在自己的規則中,凡是智者說的話辦的事兒,一定是對的。
每個人的人生可能有無限的可能,但世界上有很多跳脫者,無論是思路上,行為上,表達上都有。活著就有可能,張幼儀在18歲之前,在她的認知中她一輩子或許只是相夫教子,從來沒有想過會出國,誰又想到後來她不但出了國,還成了職業經理人?
但電影故事中表現出來的東西,基本都是固定的。每個時代,有不同的價值觀,每個時代看同一部電影的角度和思路是不一樣的。然而人性是想通的,世界看著比利,比利也觀察著世界,他得有個立場,他長大了,他必須長大,因為他下了投名狀(跟蘑菇生死之交、殺了人),進入了成年人的世界,就得按著成年人的規矩去辦事兒。
按照這樣的思維去辦事兒,那智者指著月亮也沒人管它了,因為沒有人是傻子。他們不是看不見月亮,而是甘心認可手指就是真理。
在《太陽的後裔》中,女主問大尉,我跟祖國非要選一個你會選誰,大尉回答是祖國。好一場主旋律教育!我這里有個問題,大尉愛的是祖國還是愛的他的職業?
如果這個國家是非正義的發動戰爭,大家明明知道戰爭不過是政治的延續,還要繼續戰爭,那一些戰士的犧牲還有意義嗎?在影視劇中,大尉必須正能量愛的是他的祖國,但如果現實中,他就是下了投名狀,他的世界觀必須要維護,哪怕是用生命。
投名狀都下了,還有什麼事兒不敢乾的,我世界的尊嚴,必須我來維護,我也必須維護!
橄欖隊老闆下了投名狀,所以他無奸不商,極力維護著自己的世界:利益和商業版圖。電影中的影視明星下了投名狀所以只是跟英雄們客氣的打著招呼,以維護自己在影迷心中波瀾不驚的形象/或是怕有緋聞(根據鏡頭語言:在後台明星跟比利等B班成員打招呼的鏡頭是,明星背對著鏡頭,正對著B班)
在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何嘗沒有下投名狀呢。管它什麼樣的投名狀,小三為了轉正毒死正室;辦公室甄嬛傳每天上演,玩死一個是一個。平靜的小湖中,實際上暗流涌動。
每個人都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生活則是在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關系中(父子、鄰居、戰友、同事等)體會著樂趣、感受對比、學習帶來的認知和滿足。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名利場都有交集,這個交集中有一種價值觀容不得侵犯,那就是道理。因為這個道理對每個人的利益都構不成威脅,這個道理比如是正義、比如是善良、比如是付出。
在小眾的音樂節目中,大家共同認同的道理是《我是歌手》,那重金廣告就來了,也就是說認同也能被利用。
導演眼中,《中場戰事》中的愛國主義宣傳隊B班是不是也是這個意思?我們下了各自的投名狀,各自安排著自己的命運,你若聽話和安好,那全世界都是晴天。比利到最後選擇了戰場,那是他主動的選擇,那是他的人生,成長過程中總是有心無力,管不了那麼無奈。
比利在這些光怪陸離的世界中,不過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路而已,那還怪什麼現實社會中的虛情假意,把美國英雄當成蛋糕來分割利益的各色人等呢?走吧,走吧,每個人都要學會長大。
最後拋個問題:比利最後贏了嗎?
一個完整的電影,有終點有歸宿的結尾好像是標配,但我想一部好的電影,仿若人生,人生又豈止一種可能。
不要問我為什麼有錢能看這么貴的電影。博納影城的會員,每年生日的時候,影院都會免費贈送一場電影看。我就是《獨家記憶》中,每年看一場孤單電影的主兒……你明年再看電影時,身邊要有菇涼。
⑽ 淺談《讓子彈飛》中語言的幽默藝術|淺談讓子彈飛的主題
[摘 要] 電影語言能夠直接刺激著觀眾的視聽感覺,直觀而具體地傳達出具有藝術含義的語言,增強了電影的藝術感染力。《讓子彈飛》中的電影語言是這部電影的看點之一。姜文憑借自己的具有特色的「姜氏幽默」,在電影中設置了許多幽默風趣並含有深層含義的台詞,讓電影笑點頻出,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對這部電影中的幽默語言進行品讀,進而對電影中人物的角色塑造與藝術感染力進行分析,對語言進行理解與貫通。
[關裂戚鍵詞] 電影語言; 藝術感染力;《讓子彈飛》; 幽默語言;角色塑造
打出西部、喜劇與傳奇三大元素的電影《讓子彈飛》的熱潮早已退卻,但是這部電影給人們帶來的深思還在繼續,許多人都在意猶未盡地品味著這部電影的意蘊。姜文實現了在電影中那句「站著也要把錢掙了」的夢想,通過黑色幽默的語言和緊張的情節,來散發出電影的魅力。馮小剛導演這么評價過「兄弟」姜文:「如果不阻止姜文拍商業片,那未來將對我是最大的威脅。」馮小剛說得沒錯,對於姜文的第一部商業電影就叫好又叫座,其中最使觀眾有著深刻印象的就是那些幽默而經典的台詞了。本文對電影中的幽默語言進行品讀,進而對電影中人物的角色塑造與藝術感染力進行分析,對語言進行理解與貫通。
一、《讓子彈飛》中後現代語境下的語言
後現代主義主要以語言游戲為主,並且不斷開發著語言符合與代碼的作用,通過語言為中心進行表現。加達爾莫說過,「誰能夠擁有語言,就能夠擁有了整個世界」。西方學者也指出,「世界中語言與時間是一樣實現解構的,而人們擁有語言只是游戲的開始」。在電影中有著濃厚的後現代主義特徵,在人物的幽默對白中有著雙關、反諷等手法,能夠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進而體現出後現代語言游戲中的特徵。
第一,角色對白中的雙關語:我們所指的雙關語是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通過語言的多重表意與同音的條件下,能夠對語言表現出雙重的意義,這樣能夠體現出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含義。在電影中雙關語能夠將意思表達得更為含蓄幽默,而且能夠加深語句的意思,讓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電影中,有許多人物的對白能夠用雙關語來對事物有著新的創造,這樣能夠有著新的意義,例如張麻子說「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指的是在一會兒工夫後對方會人仰馬翻。這種說法十分巧妙,看似十盯則分幽默,就好像給子彈賦予了人的生命一樣,觀眾們可以直接地看到張麻子這句話的雙關的意思,就是「我的槍法很准」。這種幽默的說法能夠讓觀眾感受到新意,並且淺顯易懂,和這種說法類似的語句有「你快開槍呀,就算你開槍我也能把你先打死」。還有當黃四郎命令胡萬要對張麻子「殺雞取卵」時,觀眾們都明白黃四郎葫蘆裡面賣的什麼葯:黃四郎是希望殺了縣長去拿回來鑽石。同時觀眾們能夠對「殺雞取卵」有著另外的意思理解,就是張麻子等人會對黃四郎一行人趕盡殺絕。在電影中出色的雙關語的幽默能夠讓人物對白通俗易懂,讓觀眾在觀看電影的同時感受到輕松。
第二,反諷式的角色語言。我們在後現代指的反諷是有著多重性、散漫性與荒誕性特徵的意味,能夠通過誇張或者比喻等方式對於人或者事物進行批判,能夠給觀眾一種新奇的感受,並且感受到語言上的弦外之音。在電影《讓子彈飛》中有著多處的荒誕反諷的應用,例如湯師爺說:「這里前幾任的縣長都把鵝城的稅收到九肆則陵十年之後了,也就是他媽的到了2010年了!」這種誇張的幽默語言顛覆了原有的電影中高雅的腔調,通過簡單的話語告訴觀眾鵝城的人民油水早被前幾任縣太爺榨幹了。反觀當今的人們,也早已沒有油水能榨了,這體現出社會的稅收高。而電影中花姐說的「不好色的縣長絕對不是好縣長」,這與人們平時經常說的「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正是對這句話的變形與誇張,讓湯師爺的話語變得十分滑稽可笑,進而諷刺了縣長好壞的標準是「好色」,這就對社會上官僚作風不正進行了批判。還有「你連小鳳仙都不知道是誰,就還想當妓女,那可是名震京城的妓」,這句話類似現實生活中對大人物的誇贊的格式——「你連希區柯克都不知道還想拍電影,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國際導演!」這些都是對社會上的有名的人物進行贊揚,而在電影中卻拿妓女小鳳仙說事,將她的形象提升,讓觀眾感到諷刺十足的意味。
第三,角色對白的「矛盾修辭」技法。這種手法是將一些有著矛盾或者不搭的詞語集合在一起,例如「碎成一地的憂傷」「悲傷的愉悅」等,這種方式能夠引起一些出人意料的感覺,一般在文學作品中使用的次數較多。
在《讓子彈飛》中就使用了多次的矛盾修辭手法,乍一看違背了常理,但是能夠深深刺激了觀眾的思維,進而有著「陌生化」的效果。例如黃四郎對胡萬說「你如果活著,就早晚都會死;可是如果你死了,就能永遠活著」。這句話讓觀眾們很難以理解,為什麼一個死人會永遠活著,而隨著電影情節的開展,就能夠明白黃四郎在鴻門宴上讓胡萬裝死,然後以死人的名義辦事,這樣比活人辦事更加方便。
第四,人物幽默對白的「反差對比」。這種方式是能夠將有突出矛盾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通過對比的手法,能夠充分顯示出事情的矛盾,將電影的藝術效果增強。
湯師爺說:「我認為酒要一口一口地喝,腳下的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步子要是邁得太大,容易扯著蛋。」雖然電影發生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但是卻融入了當前網路流行用語來進行搞笑,這能夠引發觀眾的興趣。另外這種對白能夠呈現出後現代的高雅與低俗文化的融合,這前後兩句不同的風格能夠將師爺虛偽的形象凸顯出來。當湯師爺面對張麻子脫衣服的時候,緊張地說:「你是要殺我,還是想要睡我?」在電影中馬縣長假冒的湯師爺是一個猥瑣的男人,通過「被睡」來達到反差的比較,讓觀眾們感到十分的幽默與搞笑。
第五,話語的重復強調。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少對一個詞語一直重復,認為那樣是啰嗦的,但是在文學作品中如果對一個詞句一直進行重復,就能夠起到強調的作用。在電影中武舉人對張麻子嘲笑著說:「何止是愚蠢,這簡直就是愚蠢!」然而觀眾卻可以看到愚蠢的人在嘲笑最聰明的人,這句話就能讓人們感到好笑。還有張麻子一進城就對百姓們說;「我來鵝城上任只辦三件事:公平、公平,還是他媽的公平!」張麻子並沒有用官僚主義的宣言來讓百姓臣服,而是用這些平民化與通俗化的詞句告訴人民,他會讓人們看到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