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歐美電影賭棍

歐美電影賭棍

發布時間:2023-05-30 17:25:33

Ⅰ 賭棍美國電影 開頭歌曲

所有的歌曲信息都出來了,希望該對你有所幫助,祝你生活愉快。
紫色流星賭徒故事

Ⅱ 賭徒馬布斯博士上映時間

德國電影《賭徒馬布斯博士》上映時間是:1922年05月26日

《賭徒馬布斯博士》是由弗里茨·朗執導驚悚、恐怖、懸疑電影, Rudolf Klein-Rogge、Hans Junkermann等參加演出,1922年在德國上映。

《賭徒馬布斯博士》講述在上世紀初的德國,一個精通心理學的犯罪天才馬布斯博士,利用各種伎倆,包括催眠、易容、賭博等,把他的受害人完全操控於股掌中。警方開始調查並跟蹤馬布斯,但是很快就引起了他的戒備,並蓄意報復。當馬布斯以治病為名,害死了伯爵托兒德後,警方包圍了馬布斯的住宅准備逮捕他。可是狡猾的馬布斯卻從地道溜走了,結果成了一個精神病人。

《賭徒馬布斯博士》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代表人物弗立茨·朗格(《M》、《大都會》)經典作品影片描繪了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現實,表現了導演的現實政治態度和關心社會的姿態。這部電影的表現主義的特徵相對弱一些,是一部偏現實主義的作品。

《賭徒馬布斯博士》也是弗里茨·朗的《馬布斯博士三部曲》的第一部又名《玩家馬布斯博士》

《馬布斯博士三部曲》分別是:

《玩家馬布斯博士》(1922)

《馬布斯博士的遺囑》(1933)

《馬布斯博士的一千隻眼》(1960)

Ⅲ 求 賭棍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賭棍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WfLp_Pi9_FD2uMnVOaBSEA

提取碼:c4v7 純團譽

作品相關簡介:《賭棍》根據1974年的同名電影改編而成,沃爾伯格飾或櫻演的吉姆·本內特(JimBennett)既是大學英語文學教授,又是一個大手筆的賭徒。

他讓學生打假球,使自己在賭局中牟利。隨著賭癮日漸加深,他的生活陷入做段萬劫不復之中。由於債台高築,他不得不已自己的生命為代價,向一位高利貸大佬弗蘭克借債。

Ⅳ 《大賭徒馬布斯博士》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大賭徒馬布斯博士》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22 黑白片 (無聲) 103分鍾 (24格/秒) 137分鍾 (18格/秒)

德國柏林Uco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弗利茨·朗格 編劇:弗利茨·朗格 泰阿·馮·哈堡(根據諾伯特·傑奎斯的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卡爾·霍夫曼 主要演員:魯道爾夫·克萊因—羅格(飾馬布斯博士) 貝恩哈德·戈茨克(飾馮·萬克) 阿爾弗雷德·阿貝爾(飾托爾德伯爵) 格爾圖魯德·魏爾克(飾杜茜·托爾德) 奧德·艾格德·尼森(飾卡拉·卡羅查) 保爾·里希特(飾愛德加·胡爾) 漢斯·阿達爾伯特·施萊托夫(飾司機喬治)


【劇情簡介】

第一部:大賭徒——一幅我們時代的畫像



就公眾形象而言,馬布斯博士是一位在社會上頗具聲望,業績卓著的精神分析學家;然而誰能想到,他暗中卻又是個變幻莫測的大賭徒、一個心毒手辣的犯罪集團的首領。在其公開與隱蔽的雙重生活中,馬布斯博士常以變幻自己面目的方式,使用包括催眠術在內的各種犯罪手段,來達到不斷擴大他的財富與權力的目的。

馬布斯博士通過他的秘密情報網接獲一份重要的情報:瑞士與荷蘭兩國剛剛簽署的一份可可貿易的經濟合同,即將通過某列火車加以傳送。馬布斯當即下令:將信使在車廂中幹掉,劫取合同。不消片刻,一個偽裝成電話工人的小嘍啰稟報,他下達的任務已經干凈利索地完成。隨後,馬布斯喬裝改扮,以一個上流商人的形象,驅車前往交易所。途中,一場由他預先策劃並加以導演的「意外交通事故」發生,混亂之中,那份經濟合同神不知鬼不覺地轉到了馬布斯的手中。而後,馬布斯又向他的秘書施派里發出指令:要等交易所開盤半小時過後,才能將文件夾轉交給瑞士領事館。

裝扮成商人的馬布斯容光煥發,風度翩翩地來到交易所。當文件失蹤的消息傳到那裡後,股票行情頓時由870點狂跌到120點,此時,心中有數的馬布斯馬上乘機大宗買進;過了個把小時,當文件重新出現的信息傳來,股票又迅速猛漲至980點,心領神會的馬拍型布斯見狀,馬上又毫不遲疑地將手中的股票盡數拋了出去。就在這一進一拋之間,馬布斯轉眼便發搏頌了大財。馬布斯得手之後,很快又把自己改扮成一個街頭小販,偷偷地視察了他在城中某個偏僻的角落設立的一個秘密印製假鈔的車間。直到夜幕降臨之後,馬布斯才恢復其精神分析學家的面目,在他所做的一場學術報告中,又向人們大談特談起精神分析對於人腦的影響作用……

次日,馬布斯博士又搖身一變,化裝成一個名為胡戈·巴靈的銀行家,前往游樂場。他的一個心腹同黨, *** 卡拉·卡蘿查定期在那裡登台演出。卡拉向剛剛到場的馬布斯暗中示意,讓他注意她為他選定的下一個犧牲品:愛德加·胡爾——一個腰纏萬貫的銀行家之子。馬布斯對那個年輕人施用催眠術,便把他神不知鬼不覺地帶離游樂場,引領到「174游藝俱樂部」的牌桌上。不一會兒,被施以催眠術的胡爾便糊里糊塗地輸給馬布斯5萬馬克巨款。胡爾為了挽回面子,不惜一切地向坐莊的馬布斯發起挑戰,這次他幸運地抓到兩張好牌,憑著21分的優勢,他本來是根本不會輸牌的,然而這時他卻不知怎的,竟然昏頭昏腦地把牌扣在桌上,聲稱自己的基賀鄭牌沒戲。馬布斯遂請胡爾將其未能用現金支付的總共15萬馬克的欠款,第二天送到艾克塞爾修飯店的胡戈·巴靈的包房。直到馬布斯/胡戈·巴靈帶著胡爾的欠條離去之後,胡爾這才看清他本該贏錢的牌,知道自己犯了無法解釋的錯誤。

卡拉遵照馬布斯的布置,在艾克塞爾修飯店開了個房間。次日,胡爾如約來到飯店,在包房裡見到巴靈先生,胡爾對他面前的這位神秘銀行家頗有一種迷惑之感。胡爾還清欠款,離開巴靈的房間時,卡拉與他「意外」相遇。胡爾對卡拉一見鍾情,而卡拉則依據馬布斯的指示,順水推舟,與其上演了一出情意綿綿的「愛情戲」。數天之後,胡爾請卡拉過府喝茶。就在他在家裡靜等卡拉到訪之際,檢查官馮·萬克先生卻不期而至。檢查官這時正在追查一個在賭場上作弊設賭的罪犯團伙,他懷疑,在這幫人身後,指使他們胡作非為的是一個非同小可的人物。當然,對於胡爾在「174游藝俱樂部」頗為蹊蹺的慘敗,他也已經有所耳聞。為此,他要求胡爾,如果那個高個子的陌生人再次露面時,馬上與他聯系。檢查官先生走後,卡拉接踵而至,當她看到放在桌子上的檢查官馮·萬克的名片,立即正言厲色地警告胡爾,不要與警方有所來往,更不能與他們合作。

檢查官馮·萬克與朋友卡斯騰一起來到施拉姆烤肉館,進行他們的偵察工作。在該餐館後面的一個雅間,萬克遇上了伯爵夫人杜茜·托爾德。在賭博圈子裡,伯爵夫人並不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她來這里,更多的是喜歡賭場的氣氛與 *** 性,因為她在她的丈夫、藝術品收集商托爾德伯爵那裡實在找不到任何足以令人激動或歷險的感覺。檢查官馮·萬克請求伯爵夫人,為他們搜尋那個高個子的陌生人提供幫助。然而他們哪裡知道,又經一番喬裝改扮的馬布斯,此時此刻正坐在鄰近的一張賭桌上同一個俄國貴婦人在進行一場豪賭,不消片刻,馬布斯便施展花招將貴婦人那價值5萬美元的項鏈弄到了手。

檢查官馮·萬克通過朋友卡斯騰之手,設法從卡拉那裡搞到一份游藝俱樂部的秘密人名單與進入那裡的暗語。而後他自己也喬裝改扮一番,隻身來到一家名為安達露茜亞的低俗游樂場。在這里,他與一個穿著打扮頗具異國情調的,上了幾分年紀的賭客相遇,原來這不是別人,正是化了裝的馬布斯。馬布斯藉助一副中國的老式眼鏡,口中不住地念叨著「濟—南—府」這一奇怪咒語,開始對檢查官馮·萬克暗中施以魔法,然而,他萬萬沒有料到,這次施法卻遇到了障礙。狡猾的馬布斯覺察出來者不善,試圖溜之大吉。萬克緊緊地盯住馬布斯不放,一直跟蹤至艾克塞爾修飯店。但是到了那裡,馬布斯偽裝成一個雜役人員,最終還是狡猾地逃脫了萬克的追捕。他的黨羽一見大事不好,一下子撲了上來,抓住萬克,把他麻醉之後扔在一個四不著邊的湖面上,後來幸虧一個偶然路過的小船將他解救出來。

馬布斯下定決心要鏟除胡爾與萬克。卡拉根據他的指示,邀請胡爾參加裴提特賭場的開業典禮。為免意外起見,萬克決定暗中陪同前往。當他通過電話發出搗毀賭場的命令後,一場警方與匪徒之間的激烈戰斗爆發了,槍戰中,胡爾不幸被馬布斯手下的人擊中殞命; *** 卡拉·卡蘿查則被捕入獄。

伯爵夫人杜茜·托爾德在一個篤信特異功能的社交圈子裡結識了著名的精神病醫生馬布斯博士,遂邀請他參加自家舉辦的一次聚會。檢查官馮·萬克再次請求伯爵夫人提供幫助,伯爵夫人同意了他的請求:作為一個「假定的做弊賭博者」而被捕入獄。為了能探聽出那個陌生人的秘密,警方有意將她與卡拉關進同一間牢房。然而頗為警惕的卡拉·卡蘿查把機關看破,而使計劃未能如願。於是,充當「罪犯」的伯爵夫人又設法結識了一個因得不到馬布斯的寵愛而心碎的女人,然而這個女人竟也拒絕從卡拉·卡蘿查身上探聽馬布斯的秘密。

第二部: 地獄——一場拯救我們時代人們的賭博



馬布斯博士應邀來到托爾德家出席招待會。身為藝術品收集商的托爾德伯爵,詢問馬布斯博士對時下風靡一時的表現主義持何種看法,對此,馬布斯博士不以為然地答道:「表現主義不過是一場賭博而已,就像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賭博一樣,對他來說,最有 *** 性的就是同人與命運的賭博。」然後,馬布斯博士與托爾德伯爵等人玩起牌來,馬布斯博士暗中對托爾德伯爵施展魔法,讓他在打牌的過程中欺騙客人,然而由於伯爵的騙術不大高明,露出破綻,被眾人識破,爆發出托爾德伯爵作弊的丑聞,於是招待會中途不歡而散。伯爵夫人杜茜·托爾德氣得昏死過去,馬布斯利用混亂之機,將其綁架而去,帶回他的住所,鎖進他以前的情婦卡拉·卡蘿查居住的房間,想以此「李代桃姜」,另續新歡。

六神無主的托爾德伯爵不堪忍受「賭博作弊」的污名,遂請求檢查官馮·萬克為他討回公道。根據馮·萬克的建議,托爾德伯爵決定去做精神分析治療,並且求助這方面的權威人士馬布斯博士。馬布斯博士慨然應允為他進行治療,但是卻提出一個前提條件:伯爵必須與他原來熟悉的生活圈子斷絕往來。於是,根據馬布斯博士的安排,托爾德伯爵指示僕人,凡是有找他或者伯爵夫人的,就說他們夫婦倆外出旅行去了。這樣,馬布斯博士就將伯爵夫婦完全控制在他的手掌之中,連檢查官也無法預測他們所面臨的危險,他只好通過加緊審問被捕入獄的卡拉·卡蘿查,來尋找突破口。為了不給警方留下口實,確保萬無一失,馬布斯決定除掉至今依然忠於他的情人與助手卡拉·卡蘿查。他通過一個打入警方,擔任監獄看守之職的手下給卡拉帶去一安錇的毒葯,卡拉順從地服毒自殺。

馬布斯手下另一個名叫派施的人,因試圖將萬克與他所在的辦公樓炸掉而被捕。得悉派施將在嚴格的安全措施下被移送監獄的情報,馬布斯便以左派鼓動家的面目出現在工人聚集的酒館里,他發表演說,謊稱被捕者是一個名叫約翰·古德爾的革命志士,煽動工人在轉送派施的路途上採取營救行動。營救行動雖然取得成功,但是當工人們發現,他們營救的根本就不是什麼古德爾時,被解救的派施即被暗中埋伏的馬布斯的人槍殺了。這樣,馬布斯就又除掉了 一個知情者。

由於被綁架的伯爵夫人杜茜·托爾德堅決不從,馬布斯便把托爾德伯爵定為他的下一個犧牲品。在為托爾德伯爵做精神分析治療期間,馬布斯不止一次地告訴他,他的生命已然無可救葯。托爾德伯爵信以為真,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於是他使用一把剃須刀,割斷頸部動脈,自殺而死。

當檢查官馮·萬克對這起謎一般撲朔迷離的案件進行了一番調查,回到辦公室時,馬布斯博士正在那裡等他。他向檢查官解釋說,托爾德伯爵顯然是在中了一種魔法的情況下自殺身亡的。萬克不相信這一說法,於是馬布斯博士便勸他,去看一場魔術師贊多爾·威爾特曼的演出,便可瞭然。在演出過程中,那個其實為馬布斯博士化裝而成的魔術師威爾特曼將萬克喚上台。他拿出 一顆鑽石給萬克看,同時口中又念叨起「濟—南—府」這一奇怪的咒語。這時,檢查官馮·萬克已然看出個中的名堂:馬布斯博士就是那個高個子的陌生人,其實他與馬布斯不止一次地相遇過,只不過這個傢伙每次都改頭換面,難以辨認罷了。萬克雖然認清了馬布斯博士的真面目,但此時卻已完全被他的催眠術所控制,不由自主地依從馬布斯的魔法命令,離開了大廳,坐進了自己的汽車,然後朝著梅里奧採石場疾馳而去。按照馬布斯的計劃,萬克應在那裡車毀人亡,摔得粉身碎骨。然而富有經驗的萬克對此早有所料,他事先已經吩咐過他手下的人,要時刻密切注視他的處境。因此,萬克在最危機的時刻終於獲救,倖免於難。

隨後,萬克下達包圍馬布斯住所的命令。馬布斯面對這一局面,竟然處亂不驚,他狂妄地宣稱:他擁有一個國中之國,作為一國之主,他要向另外的國家開戰。此時,在馬布斯住所里除了關押著的伯爵夫人杜茜·托爾德之外,還有三個忠於他的助手:嗜毒的斯波里、殘暴成性的哈瓦什與半瘋半痴的斐納與他在一起。萬克指揮警察沖進馬布斯的住所,先將伯爵夫人杜茜·托爾德救出魔窟,隨後又將斯波里、哈瓦什與斐納一一俘獲。然而狡猾的馬布斯這時卻乘機通過一條秘密的地下通道,逃到他為印製假鈔而設立的車間。不過到了那裡,他犯下致命的錯誤:進入一個死胡同而無可逃脫。馬布斯見末日來臨,發了瘋。這時,被他殺害的眾多犧牲者——胡爾、卡拉·卡蘿查、托爾德伯爵與派施等人的鬼魂相繼出現,紛紛強迫馬布斯同他們進行一場賭博,結果馬布斯輸了。正在這時,萬克帶領他的人馬趕到,沖進車間,看到此時癱坐在他們面前地上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昔日道貌岸然,如今喪失意志的瘋子——馬布斯博士。

【鑒賞】

《大賭徒馬布斯博士》是德國無聲電影大師弗利茨·朗格繼《蜘蛛》、《疲倦的死神》、《諾斯費拉圖》之後拍出的另一部早期成名作品。

影片根據諾伯特·傑奎斯1921年發表在《柏林畫報》上的同名連載小說改編拍成。

這是一部兩集影片,上下集分別名為: 《大賭徒——一幅我們時代的畫像》與《地獄——一場拯救我們時代人們的賭博》。影片主人公是一個披著精神分析學家外衣,暗中進行種種犯罪活動的黑社會頭子馬布斯博士,他經常改頭換面出現在各種場合,渾水摸魚,使用各種非法手段,實現其罪惡的計劃,不斷擴大他的勢力與財富。馬布斯博士宣稱:「世上沒有愛情,只有慾望; 沒有幸福,只有通向權力的意志。」正是這種追逐統治權力的慾望與製造混亂,渾水摸魚的思想使他成為一個與人的命運、乃至與其自身進行冒險賭博的大賭徒。

將兇殘暴力與盲目恐懼看作一種在劫難逃的命運的表現形式,曾是朗格早期影片的基本題材,這在他的《疲倦的死神》里曾有集中的表現。而這種「命中註定的暴力」在《大賭徒馬布斯博士》里則表現在一種清晰可見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里。

《大賭徒馬布斯博士》的故事發生在20年代初德國首都柏林,那時正值德國戰後危機年代,政治動盪,社會混亂,犯罪猖獗,經濟上通貨膨脹,革命與反革命進行著反復較量。影片展現了在一種瀕於內戰的政治情勢之下,魏瑪共和國初期德國社會混亂無序的狀態與一種緊張而浮躁的氛圍。對那個時代,朗格曾經這樣描繪道:「對德國來說,一次大戰之後的時代是個深刻絕望、歇斯底里、玩世不恭、肆無忌憚地張揚惡習的時代,是個令人吃驚的貧困與新的暴發戶並存的時代。」朗格作為一個敏感的藝術家,不僅在影片里忠實地記錄了戰後恐怖而又血腥年代的種種社會現象,而且為了突出影片的時代感,還有意識地將當時發生在德國以及國外的某些政治事件做了側面反映 (如暗殺拉特瑙部長的事件)。為此,他曾把這部影片稱作是「一部展現戰後時期的紀錄影片,它所虛構的是一份震撼早期魏瑪共和國社會—精神的文獻」;「這部影片成功之處並不在於它的轟動性——這種轟動性是次要的,而在於它充分利用電影作為時代的畫像,或者說得更確切一些,在於把電影看成是一種時代的文獻」,「只有當電影的本質與時代的本質相符合時,它才會令人信服,具有說服力」。

馬布斯博士作為戰後年代黑社會與惡勢力的一個代表人物,是個與卡里加里博士有著某種相似之處的惡魔,他們兩人均是使用催眠術方法,以殺人為樂的罪犯,都是一種權威與獨裁的象徵,他們的最後結局都是失敗後發了瘋。所不同的只是,卡里加里始終以一種面目出現,而馬布斯則不斷地改頭換面;此外,朗格沒有像《卡里加里博士》那樣把混亂與獨裁加以對立,而是使兩者相一致,說明了這樣一個規律;混亂產生獨裁,獨裁利用混亂,這樣朗格便進一步發展了梅育與雅諾維茨在《卡》片里提出的控告。在影片里,馬布斯博士這一人物,最終惡有惡報,他所代表的邪惡勢力最後以失敗而告終。然而有的評論指出,由於朗格妻子、編劇泰阿,馮·哈堡的影響,這一人物被刻畫成一個具有某種誘人光彩的形象,使影片在政治上有些朦朧不清,甚至帶有某種早期法西斯主義的傾向……對此,朗格曾解釋說:「常有人把這樣一種看法強加於我。認為馬布斯博士是那個獨裁者的原型,是我預先看到的希特勒,實際上並不是這么回事,對我來說,馬布斯博士是個超人,往壞處說,是個尼采式的超人而已。」

在影片的風格上,除了某些場景是採用自然主義的表現方式外,大部分情節仍發生在一種非現實的、陰森恐怖的、令人壓抑的表現主義風格布景中,表現主義布景師奧托·琿特也像影片《卡里加里博士》那樣將陰影與反光畫在背景畫布上,而不是用攝影機加以表現,而且飾演馬布斯博士的魯道爾夫·克萊因—羅格的表演亦與這種布景的風格相適應。

影片於1922年4月27日 在「烏發宮」影院首映後,獲得巨大成功,連映數周爆滿,新聞與影評界也一致對該片給予了好評,稱贊該片抓住了「時代精神」;《柏林地方指南報》稱「馬布斯博士是一個時代的鏡像」;社會民主黨的《前進報》把朗格的這部影片看成是「時代的檔案」,指出「……對一個時代所做的反映被永久性地固定在賽璐珞膠片上,並以活動畫面的方式為後世保存了下來」。

《大賭徒馬布斯博士》是繼法國早期著名5集連續影片《方托馬斯》(1913/14)之後出現的又一部重要的偵探片;不僅如此,它在朗格整個電影創作中,亦是一部帶有開創性意義的作品,從電影史角度而言,它一方面是德國早期無聲偵探系列影片的終結之作,同時又是使驚險電影超越於單純依靠緊張情節取勝,而向著藝術方向發展的一部開山之作。

繼《大賭徒馬布斯博士》之後,朗格於1933年又拍出了《馬布斯博士的遺囑》,1960年拍出《馬布斯博士的1000支眼睛》兩部影片,使以馬布斯博士這一「天才罪犯」為主人公的影片形成一個特有的系列。

Ⅳ 威爾史密斯演一個賭徒

電影 焦點

Ⅵ 賭徒父親欠賭債拿女孩去償還的電影叫啥名字

賭徒父親欠賭債,拿女兒去償還的電影叫什麼名字?電影的名字叫賭王。

Ⅶ 賭棍電影最後贏了多少錢

贏了10萬塊,可是他沒拿。

男主在大眾眼光里就是個渣子,賭博成性,沖動易怒的大學教授,他有教育,前途,天賦,富裕家庭還有一輛寶馬,但他生活一團糟,家人對他失望透頂,他知道怎麼做是對的,但他連那條正確的道路看都不看一眼,這種自我毀滅的人格感覺沒法拯救。

女主評價他證明了一個人可以從什麼問題都沒有開始,走偏到染上一堆麻煩。聰明的人一雀中般都很自我,享受萬眾矚目,追求刺激,反而比普通人更容易上癮。電影最後男主改邪歸正,放棄了贏來的10萬塊。

女主我一直理解為男主的自我映射,因為女主在課堂上先於男主敲出了那句台詞,甚至一度我以為女主是小說家寫出了男主的故事,她有句台詞「融入人群是最安全的做法」。電影最後男主來敲她的中歲豎房門,在我看來有種喚醒美好自我的感覺。但也可能是我的一廂情願。

電影雖然是救贖成功的結局,但我沒有覺得開心,可能心裡認定了他還是會回復舊態,身邊也有那種擁有一切但被賭毀了人生的例子,男主和母親的戲份讓我看的特別難過。

最後感嘆一句,有時候生活上遇到苦難不是壞事,它讓我們更堅韌,像小草在石縫中掙扎還是可以見到陽光賣大,雖然永遠無法長得像樹木那樣高大。但樹木有樹木的煩惱,享受陽光最重要。

Ⅷ 《賭棍 The Gambler》這部電影要表達的情感是什麼

表達的是只活心情,不活人生的情感。

主人公是典型的富二代,家境富裕,事業有成,酷愛文學。但是他憤世嫉俗,找不到生命的意義。 從什麼問題都沒有開始,然後走偏,並確保自己染上很多麻煩,主人公從現實中看確實是這樣。但從主人公自己的人生上看,他尋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搞文學的人確實是這樣)。

他自己的出生、教育、才智、天分、外表、家族財富,這些絕大多數人需要苦幹終生,幾代積累下來的東西,他卻唾手可得,他不在乎。

他對事物只要兩種結果,絕對勝利與死亡,所以他賭博。他體驗不到那種飢寒交迫的感覺,沒有大多數人奮斗來的幸福感,電影開頭他祖父沒有留資產給他,一是希望他找到自己的價值,二是怕這貨賭輸完。

電影中,放高利貸的俄羅斯人說的很對,贏了250w,「隨便一個混蛋都知道怎麼做,你買間屋頂保固25年的房子,再買輛中規中矩的日本車,其他的放到銀行里,賺3%到5%的利息來付稅金,這是你的基地,你懂嗎?,那就是你他媽的孤獨之堡,這能讓你的餘生都處於「去死吧」的地位。

Ⅸ 幸運手鐲電影叫什麼名字

《鐲來運轉》

劇情介紹

該劇由漫畫界的老泰山Stan Lee創作,Neil Biswas製片。這是Stan Lee名下的首部英國劇集,第一季包含10集。故事描述倫敦警察Harry Clayton(James Nesbitt)是個嗜賭成性的賭棍。

賭博不僅導致他失去了婚姻,還欠了一屁股債。債主是個窮凶極惡的黑幫老大,他多次揚言要殺了Harry。

有一天Harry在賭場上遇到了美麗而神秘的Eve(Sienna Guillory),她給了他一個古老的手鐲,使他一夜之間擁有了「控制自己命運」的能力。但是……當他在賭場上順風順水的時候,一切真的那麼美好嗎?

(9)歐美電影賭棍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結尾很悲傷,Isabella沒能做到的,她希望Harry能夠做到,雖然一直拉Harry下水說你一定會變成我這個樣子,可最後還是傾盡所有給Harry留下了過另一種生活的機會。Isabella那麼恨Eve,卻還是不能下手殺了她,而是說,答應我,我死了以後把鐲子銷毀。她心裡始終留著一縷善念。

感覺男主在一點點對鐲子上癮,第一季學習和了解平衡機制,是試探,第二季看到幸運鐲能把人變成什麼樣子之後,摘下來了還要帶回去。



Ⅹ 這個歐美男演員叫什麼

阿德里安·布勞迪
開放分類: 明星

文:Adrien Brody

身高:186cm

生日:1973年4月14日

出生地:紐約州紐約市

瘦長的個子、黑色的頭發、明朗的外形,酷似年輕時的阿爾-帕西諾(Al Pacino),加上令人不容置疑的表演天賦,使阿德里安-布勞迪很早就確立了同齡演員中的領頭人地位,從邊緣演員進入到了舞台的中央。但是1998年,在根據詹姆斯-瓊斯(James Jones)二戰題材小說改編的《細細的紅線》("The Thin Red Line")中,他得到了出演法伊夫下士(Cpl. Fife)的機會,不幸的是影片剪輯過後,他在片中差不多隻是一閃而過,這幾乎將他當演員的雄心一掃落地。可這位年輕余磨的演員堅持了下來,並在以後的影片

中刻畫了一個又一個人物,充分表現出了他的精彩演技和銀幕魅力。

阿德里安-布勞迪1973年4月14日出生於紐約州紐約市,自小就立志長大當演員。但小時候只是在露營時才有表演的機會,12歲時他在一次兒童聚會上表演過魔術師,這是他第一次登台表演。阿德里安的母親、著名攝影家西爾維亞-普萊奇(Sylvia Plachy)從家庭照片中看出他的表演天賦,鼓勵他去參加各種表演班,先後進入表演藝術高中(High School for the Performing Arts)和美國戲劇藝術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Dramatic Arts)就讀。他在美國戲劇藝術學院學習期間,有機會參加了學校年輕人的周末節目,在哪裡,他很快發現了自己已進入了戲劇界的大門。後來,阿德里安扒毀李進入非百老匯戲劇界進行舞台表演,出演的第一部非百老匯舞台劇是《五十年代的自豪家庭》("Family Pride in the '50s")。1988年,阿德里安第一次出鏡是參加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的電視劇《終於回家》("Home at Last"),在劇中飾演一位來自紐約的孤兒比利(Billy),前往內布拉加斯州尋求新的生活。同年,他還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情景短劇《安妮-麥圭爾》("Annie McGuire")中飾演瑪麗-泰勒-摩爾(Mary Tyler Moore)的繼子倫尼-麥圭爾(Lenny McGuire)。不久,阿德里安又回到大學繼續了一年的學業。

1993年,阿德里安參加了著名導演斯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執導、描寫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崩潰時期貧民生活的劇情片《山丘之王》("King of the Hill")的拍攝。在這部影片中,他飾演童星傑西-布拉德福德(Jesse Bradford)的好朋友萊斯特(Lester)。出色的表演贏得了一片的贊譽聲,也得到了許多新的機會。包括:1994年在加拿大導演威廉-迪爾(William Dear)執導的喜劇荒誕片《棒球天使》("Angels in the Outfield")中飾演丹尼(Danny),1996年在英國導演朱利恩-坦普爾(Julien Temple)執導的犯罪片《黑街殺手》("Bullet")中飾演米基-魯爾克(Mickey Rourke)患有毒癮的兄弟魯比(Ruby),1996年在埃里克-布羅斯(Eric Bross)執導的影片《甜衫》("Sweet Jersey")中主演一個賭棍雷(Ray),該片在1996年美國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上首映,得到了評論家們的一致好評。

1997年,阿德里安與基努-里維斯(Keanu Reeves)及當時還不出名的格雷奇恩-莫爾(Gretchen Mol)和克萊爾-福蘭尼(Claire Forlani)合演了斯蒂芬-T-凱(Stephen T. Kay)獨立製作的劇情片《意氣風發》("The Last Time I Committed Suicide"),他在這部影片中飾演詩人本(Ben)。同年,他還在《婚姻的責任》("The Undertaker's Wedding")和《在各方面》("Six Ways to Sunday")二片中擔綱主角,有著不俗的演出。1998年,他再次與埃里克-布羅斯合作,出演了影片《餐館》("Restaurant"),他因此片的出色表現於2001年獲獨立精神獎最佳男演員提名。這一年,他還參加了特蘭斯-馬利克(Terrence Malick)執導、描寫二戰瓜達康納爾島(Guadalcanal)戰役的戰爭片《細春遲細的紅線》的拍攝,這部戰爭思考影片曾獲第71屆奧斯卡獎7項提名,但他只在片中出演了一個小角色法伊夫下士,很令他失望。

1999年,著名黑人導演斯派克-李(Spike Lee)發現了他的潛質,邀他在恐怖片《山姆的夏天》("Summer of Sam")中主演連環殺手的替罪羊里奇(Ritchie),勁爆前衛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隨後他又在理查德-謝潑德(Richard Shepard)同類題材的罪案驚悚片《極速殺陣》("Oxygen")中飾演哈里(Harry)一角。這一年他的重頭戲是主演了奧斯卡金牌導演巴里-萊文森(Barry Levinson)反映種族問題的劇情片《飛揚的年代》("Liberty Heights")。此時,阿德里安已完全躋身於一流演技演員的行列。

2000年,阿德里安主演了英國著名寫實導演肯-洛區(Ken Loach)的劇情片《麵包與玫瑰》("Bread and Roses"),在片中飾演一位多情的工會組織者薩姆(Sam),組織社會底層的工人為權利而抗爭的故事。以及法國導演伊利-喬拉基(Elie Chouraqui)執導的《危機密布》("Harrison's Flowers")。2001年,阿德里安與希拉里-斯旺克(Hilary Swank)合作出演了查爾斯-施伊爾(Charles Shyer)執導的劇情片《項鏈事件》("The Affair of the Necklace"),在片中飾演伯爵尼古拉斯-德-拉-莫特(Nicolas de la Motte)。這部影片描寫了18世紀成為法國大革命導火線之一的著名"項鏈事件",生動再現了當時巴黎上流社會的生活,使整個事件乃至當時社會的風貌得以更為完整的體現。

2002年,阿德里安主演了著名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執導的歷史傳記片《鋼琴家》("The Pianist")。該片根據波蘭猶太鋼琴家瓦拉迪斯勞-斯皮爾曼(Wladyslaw Szpilman,阿德里安-布勞迪飾)的自傳體小說《一個城市的毀滅》("Death of a City")改編。描寫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但他的琴聲打動了一位德國軍官,在這位軍官的冒死保護下,終於迎來了自由。阿德里安扎實的表演,將溫文而雅的斯皮爾曼憂郁之情演繹得感人至深。他甚至為了拍攝此片"放棄了一切",每天要練4個小時的鋼琴,體重也下降了30磅。當然,阿德里安的努力也取得了豐厚的回報,先後獲得了法國愷撒、波士頓影評協會、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男演員獎,第56屆英國學院獎、第60屆金球獎、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作為演技派的代表人物,阿德里安-布勞迪在本片中令人贊嘆的表現,將他的演藝事業推到了頂峰。(靜雨)

主要獲獎紀錄:

2003年因《鋼琴家》獲第7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

2003年因《鋼琴家》獲第60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2003年因《鋼琴家》獲第56屆英國學院獎(BAFTA)最佳男演員提名

2003年因《鋼琴家》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演員獎

2003年因《鋼琴家》獲法國愷撒獎最佳男演員獎

2001年因《餐館》獲獨立精神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主要影視作品:
2006年《好萊塢庄園》(「Hollywoodland」)

2005年《金剛》("KING KONG")

2005年《靈幻夾克》(「The Jacket」)

2004年《靈異村》(「the village」)

2003年《歌唱偵探》("The Singing Detective")

2002年《鋼琴家》("The Pianist")

2002年《啞巴》("Dummy")

2001年《項鏈事件》("The Affair of the Necklace")

2001年《愛得辛苦》("Love the Hard Way")

2000年《危機密布》("Harrison's Flowers")

2000年《麵包與玫瑰》("Bread and Roses")

1999年《飛揚的年代》("Liberty Heights")

1999年《極速殺陣》("Oxygen")

1999年《山姆的夏天》("Summer of Sam")

1998年《細細的紅線》("The Thin Red Line")

1998年《餐館》("Restaurant")

1997年《在各方面》("Six Ways to Sunday")

1997年《婚姻的責任》("The Undertaker's Wedding")

1997年《意氣風發》("The Last Time I Committed Suicide")

1996年《甜衫》("Sweet Jersey")

1996年《黑街殺手》("Bullet")

1996年《機器戰士》("Solo")

1994年《越獄者》("Jailbreakers",電視)

1994年《棒球天使》("Angels in the Outfield")

1993年《山丘之王》("King of the Hill")

1989年《紐約故事》("New York Stories")

1988年《安妮-麥圭爾》("Annie McGuire",電視)

1988年《終於回家》("Home at Last",電視)

2002年 《鋼琴家》》("The Pianist")

閱讀全文

與歐美電影賭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終犧牲美國電影 瀏覽:334
電影院開放安全嗎 瀏覽:32
如何將電影視頻轉換為mp4 瀏覽:390
劉威電影網 瀏覽:413
法國版武大郎電影 瀏覽:435
937年袁牧之導演的電影是什麼 瀏覽:931
漢川電影院 瀏覽:69
哪個電影2020世界末日 瀏覽:879
美國紐約電影學院官網 瀏覽:189
怎麼把電腦上的電影導入手機 瀏覽:679
2017最火明星演過的電影 瀏覽:897
周星馳電影都是爛片 瀏覽:971
泰國電影Anglebaby 瀏覽:318
立威廉2018年新電影 瀏覽:34
彭偶么電影大全 瀏覽:207
你看完電影跟我說英語怎麼說 瀏覽:383
鴿子電影有哪些 瀏覽:229
韓國電影咖啡店 瀏覽:276
韓國倫理電影黑洞 瀏覽:927
機械師電影插曲純音樂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