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過的德國電影~
二戰反思影片
1.《浪潮》Die Welle
老師在「獨裁政治」課上突發靈感,與學生做起模擬獨裁政治的實驗,這場運動在短時間內產生強大效果,激進、亢奮、麻木及獨裁政治下的種種面貌一一呈現。這部電影根據1967年發生在美國一所中學里的真實事件改編。
2.《竊聽風暴》das Leben der Anderen(直譯:別人的生活。)
德國影片《竊聽風暴》(豆瓣9.1分),講述一群德國普通人面對白色恐怖的屈從,和另外一些普通人在盲從行為中人性蘇醒的過程。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悲劇故事。影片中扮演監聽任務的男主角,通過眼神將內心的蘇醒與轉變過程演繹得入木三分,層次分明,也正是他的精彩表演,更加深了影片的感染力。
3.《布達佩斯之戀》Ein Lied von Liebe und Tod
如果說有一部電影讓人記住了布達佩斯這座城市,那麼它一定會是《布達佩斯之戀》,其不僅用這座城的底蘊構築了唯美的基色,在戰爭年代所上演的悲歡離合與音樂的交融,更使電影用愛、尊嚴和生死的悲情構築了出色的內在。
4.《朗讀者》Der Vorleser(德語版)
愛情劇情片,改編自1995年本哈德·施林克所創作的小說《朗讀者》,講述一個叫米夏的15歲少年和一位叫漢娜的36歲單身女人的驚世絕戀。每個人都有自己不願為人知的秘密,甚畢敏至可以為了保守它而付出一切,而這些做法經常是旁人所無法理解的。
5.《鐵皮鼓》Die Blechtrommel
第5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導演: 沃爾克·施隆多夫
《鐵皮鼓》不是一部情節電影,它具有強烈的批判和反思傾向。影片利用荒誕而非理性的手法,使觀眾感受導演對命運所作的深層次思考,從中感悟出生活的某種哲理。
6.《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
這部2003年拍攝的著名影片講述了亞歷山大為了不讓患有心臟病的母親受刺激,隱瞞民主德國已解體的事實,營造了一個與外面世界截然不同的「民主德國」的感人又充滿喜劇沖突的電影 。榮獲當年德國電影獎8項大獎,提名次年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電影《再見列寧》以一對母子間的親情為引,呈現著處於動盪變革中的東德時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生活聚焦,誇張輕喜劇化的戲劇性,很好的在這個故事中以家庭的脈脈溫情,將歷史厚重值得沉思的大命題以幽默諷刺的手法予以著交融。
7.《帝國的毀滅》Der Untergang
戰爭本身就無從代表正義,作為一部帶有紀實色彩的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以極近客觀的角度再現了納粹大廈將傾的最後歲月,從元首到平民,戰爭所帶來的苦難是如此沉重而深刻,以此對戰爭的原罪以真正的警醒
8.《紅男爵》der rote baron(一戰電影)
少有的一戰電影,曼弗雷德·馮·里奇特霍芬男爵(德國軍官名字有馮字的皆為容克貴族)普魯士貴族,一戰王牌中悄數閉的王牌飛行員,戰爭中英德飛行員還會為死去的敵方飛行員空投花束,自中世紀以來歐洲軍官幾乎只能由貴族出任,一戰由於大量傷亡這個局面被打破,但往後的戰爭越來越沒節操無下限,一戰可以說是最後的含有騎士精神的戰爭。
喜劇類 :
1.《甜蜜幼兒園》Kein Ohren Hasen
07年的電影,男主是花花公子因違法被判到女主所在的幼兒園社區服務【劇情是不是很熟悉?開始兩個人互不對盤,後來……大家啟裂懂的:咦?這個人雖然很奇怪,但是好像也不討厭嘛。女主很自然,看著順眼。嗯,就是這么老套。哈哈。
2.《好男不當兵》Kein Bund fürs Leben
劇情:電影了講述了一心想逃脫兵役的德國男青年巴斯蒂在入營服兵役前後的一系列搞笑故事。專橫的長官,性格迥異的室友,可笑的演習,一遍又一遍咆哮的荒唐命令……喜劇電影。
3.《獃獃精靈》
魔幻喜劇片,韋布五在伯捷克城堡與耍老千的人打架,遭雷劈死,變成了城堡幽魂,五百年後他還在此徘徊,他喜歡惡作劇;只有老管家知道他的存在。城堡主人朱利安國王為了向琳歐娜女爵求婚,並在此舉行婚禮,來到此處;繼而發生一些搞笑的事。鬼魂為3D動畫形式表現,特效一般。
4.《拜見希特勒》
這是一部有關元首的喜劇電影 Mein Führer - Die wirklich wahrste Wahrheit über Adolf Hitler 能想像一個和元首同名的猶太藝術家和元首之間的另類友誼嗎。
關於人性與反思
1.《羅拉快跑》(Run Lola)
影片中奔跑的羅拉要在20分鍾內籌到10萬馬克,否則男友曼尼就會被黑社會老大處死。羅拉一次次奔跑拼盡全力為救男友。三個過程三個結果,很有深度耐人尋味的一部好片。人生也一樣不同境遇不同結果。每個事件片段組成你截然不同的人生色彩。
2.《柏林蒼穹下》Der Himmel über Berlin (1987)
柏林由兩位天使守護著,一個是對人世疾苦冷眼旁觀的卡西爾,另一個是常常感懷於人類疾苦的丹密爾(布魯諾•甘茨 Bruno Ganz 飾)。二人穿著寬大的天使袍,在城市各處游盪,傾聽人們的祈禱,默默觀察人們的內心世界。馬戲團瑪瑞安(蘇韋戈•多馬丁Solveig Dommartin 飾)的心事引來了丹密爾的同情,因為馬戲團經營不善,面臨倒閉,瑪瑞安滿心煩惱。這個馬戲團的天使演員令丹密爾動了凡心,他決定化作凡人,追求一段美滿感情。
本片榮獲1987年第4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3.《自由墜落》Freier Fall
德國版斷背山。即將身為人父的防暴警察馬克,由於在警校與室友朝夕相處,發現內心竟潛伏著對同性的愛慕。警校禁戀帶給他前所未有的刺激,將他的生活打亂,馬克開始體驗生命中的自由落體...
4.《勇往直前 》Gegen die Wand
柏林電影節歷史上第七部榮獲金熊獎的德國本土電影。片子講的是兩個土耳其後裔在德國的生活。該片敘述非常耐心,非常沉默,像流水一樣鋪開來。這兩個同時被生活拋棄的人,一個是被家庭所鄙視的一心想過荒唐浪漫生活的少女,一個是喪妻失業整天酗酒的中年男人。
5.《當我們離開》die Fremde
德國2010年電影,由導演菲奧·阿拉達戈執導,影片講述了一個土耳其女子由於沒有愛情的婚姻和家庭暴力,而和兒子一起逃到了德國。然而她發現,不論是在她的祖國,還是在這里,她都是一個陌生人,兩個不同世界的陌生人。
《最後的沉默》,《我們的父輩》(在電腦里,一直沒看。呃……)
6.《不死鳥》Phoenix
《芭芭拉》原班人馬,伸手集中營摧殘的女主好不容易回到國內卻又遭到背叛,輾轉徘徊她又重新回到男主身邊,但容貌早已七零八落,他心中她早已死去,直到最後她最後的高歌和手臂上隱隱編碼,而已卻以失去,背叛不舍依戀,好的電影都該有的隱喻 。
7.《靈異第六感》(大二德語影視課上看的德語版,一直以為是德國電影。之後大三選修《心理學影視鑒賞課》老師放了英語版,才知道這是部米國電影。順便懷念一下,當時選修的這門心理學影視課,真得很棒,老師講得也很棒,而且好幾部一直沒看的驚悚片都是在這門課上看的。)
電影凝重陰暗的基調中,電影借一場兒童心靈學家與患者男孩的對角戲,透過男孩靈異能見鬼的雙眸達到了出色的驚悚懸疑渲染,而在此之後令人意料之外卻又巧於情理之中的結局,則為人沉思於現實中的我們為何僅能看到自我的私慾。
有關愛情與其他
1.《情陷非洲》【Nirgendwo in Afrika】
純凈的自然之靈悄然而至,隨同不期而至的溫柔猛然間射入了你的眼睛,是雨林深處的密語,向繁華一生的人講述:活著不是最重要的,相比人渴望的幸福。然而比幸福更讓我們嚮往的就是去發現和探究,感知活著的意義,不斷思索以了解生命的存在所能創造的不僅僅是紛爭還有愛與和諧。
2.《茜茜公主》三部曲
賞心悅目的歐洲景緻成為了電影迷人的基色,考究華麗的服飾背景,更使《茜茜公主》猶如一場遊走於夢境的歐洲童話, 而與此中羅密·施奈德的美艷動人讓人永遠記住了這位可愛又不乏善良的茜茜公主和這段浪漫的純真之戀。
3.《赤足情緣》Barfuß
德國溫暖片《赤足情緣》講述了一位是中產階級家庭的敗家子,叛逆充滿在他的每一個細胞 ;一位是與世隔絕的精神病患者,任何一個陌生人的微小身體接觸都會讓她發瘋。兩個人的生活似乎永遠都不會有交集,直到那一天,他得到了一個在精神病院刷衛生間的美差,一段美妙的情緣便開始了。
4.《鱷魚隊》Die Vorstadtkrokodile(那首歌小鱷魚之歌,我相信你們一定聽過)
每個孩子都想要當超級英雄!單親家庭長大的漢斯,最大夢想就是加入世上最酷的「鱷魚隊」~隊伍成員全是各種各樣的怪咖小孩,但卻團結起來一起搜尋線索,對付當地犯罪團伙~[奧特曼]電影改編自德國史上最暢銷的冒險類少年讀物,獻給所有無所畏懼的靈魂!
5.《在七月》Im Juli
每年夏天,我都站在你讓我上車的地方,開始旅行。風帶我到哪兒,我就去哪兒。第一個讓我搭車的人將決定我去的地方,你並不知道最終會走到哪裡... ...電影im Juli 茱莉與丹尼,一段前往伊斯坦布爾的公路之旅~
屈指可數
The End~
2. 一部歐美電影講的是身患心臟病的兒子 妻子想要騙她財產 最後母親救了他
《奪命手術》
劇情簡介 · · · · · ·
年輕的克萊(海登•克里斯滕森 飾)擁有數十億的身家,但父親的逝世對他的影響太大,他也討厭母親莉莉絲(莉娜•奧琳 飾)變得愛管制他。克萊也一直迴避讓母親知道他與母親助手薩曼莎(傑西卡•阿爾芭 飾)戀愛這件事。越是反對,越是反抗,最終他還是與心愛的薩曼莎結婚了。
克萊有嚴重的心臟病,心臟移植才能活命,無奈他的血型鮮有,待終於找到了適合的心臟時,他拒絕讓世界級醫生給他做手術,而是選擇了自己的好朋友醫生傑克(特倫斯•霍德華 飾),一個醫療事故纏身的醫生。
手術准備開始,克萊以為自己已被麻醉,令他恐慌的是自己的意識竟如此清晰,甚至能感受到身體被剖開,只是身體完全不能動彈。他聽到了醫生們的談話,竟然聽到了傑克與薩曼莎之間的陰謀,傷心欲絕的他想著自己將要離世了,卻在這時候看到了自己的母親,母親告訴他不能就此死去……
3. 有一部美國電影,是主人公的媽媽生病了他去看望。路上遇到各種恐怖的景物其實都是源自自己心裡
你說的應該是騎彈飛行,本片由美國著名驚悚小說家斯蒂芬金的小說改編而成。個人覺得此片很一般,如果你喜歡可以去找斯蒂芬 金的小說看,他的小說在美國很受歡迎的。
騎彈飛行 Riding the Bullet (2004)
導演: 米克·加里斯
編劇: 米克·加里斯 / 斯蒂芬·金
主演: 喬納森·傑克遜 / 大衛·阿奎特 / 克里夫·羅伯遜 / 芭芭拉·赫希 / 埃麗卡·克里斯滕森
類型: 驚悚 /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德國 / 加拿大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4-10-15
片長: USA: 98 分鍾 / Argentina: 98 分鍾
又名: 死亡子彈
故事發生在1969年的一個冬天,女友的意外死亡讓艾倫(喬納森·傑克遜 Jonathan Jackson 飾)陷入了無盡的悲痛和恐懼之中去,經過漫長的時間洗禮和好友潔西卡的(埃麗卡·克里斯滕森 Erika Christensen 飾)耐心勸說,艾倫內心的痛苦才略有減輕。就在艾倫的心情慢慢恢復的節骨眼上,母親受傷彌留的消息猶如一盆冷水當頭澆下,為了能夠見母親最後一面,艾倫毫不猶豫的踏上了前往路易斯通醫院的旅途。
在路上,艾倫搭上了一輛便車,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駕駛此車的農夫喬治(大衛·阿奎特 David Arquette 飾),其真實身份竟然是殘酷嗜血的死神。為了能夠順利到達終點,艾倫必須機智應對喬治所拋出的一連串尖刻的提問,這些問題無一不與艾倫內心的陰暗面緊緊相連。在光明和黑暗之間,在生存和死亡之間,艾倫必須做出抉擇。
4. 找一部美國電影 說的是一個癌症媽媽的事
真愛同心/ 繼母 / Stepmom (1998)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6993/
5. 母親得癌症想和兒子過夏天的電影名字
《如果還有明天第一季》。
《如果還有明天第一季》(The Big C Season 1)是由Bill Condon執導,勞拉·琳妮、奧利弗·普萊特、加布里埃爾·巴索、約翰·本傑明·西基、加布蕾·絲迪貝等主演的美劇。
該劇於2010年8月16日播出,主要講述凱瑟琳被查出癌症,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個夏天,她想多陪陪家人的故事。
劇情:
在學校里,凱瑟琳(勞拉·琳妮 Laura Linney 飾)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歷史老師,在家中,她又搖身一變成為了支撐家庭的頂樑柱。
波瀾不驚的生活逐漸成為了壓在凱瑟琳心中的一份負擔,但她如此迫切的想要改變生活的原因還並不在於此,而在於她發現自己竟然患上了癌症,而凱瑟琳決定將此作為自己的秘密,一直保守下去。
無論是凱瑟琳那游手好閑的兄弟西恩(約翰·本傑明·海基 John Benjamin Hickey 飾)還是永遠都長不大的丈夫保羅(奧利弗·普萊特 Oliver Platt 飾),他們對於凱瑟琳的「宏圖大志」都表達了懷疑的態度。
幸運的是,凱瑟琳的主治醫生托德(瑞德·斯科特 Reid Scott 飾)一直都堅定地支持和鼓勵著凱瑟琳。癌症當前,如果還有明天,明天真的會更好嗎?
6. 歐美電影,9歲小男孩求得讓死去的母親復活一天相處溫馨時光,煮飯吃沖涼吹頭玩樂至晚目睹睏倦母親永遠不醒
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人工智慧》
本信息
中文名 人工智慧 片 名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年 代 2001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劇情/科幻/冒險 語 言 英語 漢語普通話 片 長 146 Mins
演職員表
導 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 演 裘德·洛 Jude Law .... Gigolo Joe 海利·喬·奧斯蒙特 Haley Joel Osment 威廉·赫特 William Hurt .... Prof. Hobby (the Visionary) 梅麗爾·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 Blue Mecha (voice) 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 Specialist (voice) 克里斯·羅克 Chris Rock .... Comedian (voice) 阿德里安.格蘭尼 Adrian Grenier .... Teen in van 海利·喬·奧斯蒙特 Haley Joel Osment .... David 亞當·亞里克斯·馬里 Adam Alexi-Malle .... Crowd member Jack Angel .... Teddy (voice) Clara Bellar .... FemMecha nanny Keith Campbell .... Roadworker 戴夫·切斯 Daveigh Chase .... Child singer Clark Gregg .... Supernerd 恩里克·克蘭東尼 Enrico Colantoni .... The Murderer 弗蘭西絲·奧康納 Frances O'Connor .... Monica Swinton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香港 Hong Kong 2001年8月23日 美國 USA 2001年6月26日......(New York City, New York) (premiere) 美國 USA 2001年6月28日......(Los Angeles, California) (premiere) 加拿大 Canada 2001年6月29日 美國 USA 2001年6月29日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夢工廠 [美國] Amblin Entertainment [美國] Stanley Kubrick Proctions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美國] 發行公司: 夢工廠電影發行公司 [美國] (2001-2002) (Non-USA) (theatrical) Warner Bros. GmbH [德國] (2001) (Germany)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 [阿根廷] (2001) (Argentina)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 [日本] (2001) (Japan)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 [荷蘭] (2001) (Netherlands) (theatrical)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美國] (VHS) Warner Roadshow (2001) (Greece) (theatrical) Warner Sogefilms A.I.E. [西班牙] (2001) (Spain)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美國] (2001) (USA) (theatrical)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 (2004) (UK) (TV) (first national airing) (BBC1) 夢工廠家庭娛樂 [美國] (2002) (USA) (DVD) Fox-Warner [瑞士] (2001) (Switzerland) (theatrical) Net5 [荷蘭] (2005) (Netherland 電影海報
s) (TV) (first national airing) 華納兄弟公司 (2001)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華納兄弟公司 [法國] (2001) (France) (theatrical)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 (2002) (Switzerland) (DVD) Warner Home Video (2002) (Netherlands) (DVD) (VHS)
劇情簡介
21世紀中期,由於氣候變暖,南北兩極冰蓋的融化,地球上很多城市都被淹沒在了一片汪洋之中。此時,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人工智慧機器人就是人類發明出來的用以應對惡劣自然環境的科技手段之一。 先進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不但擁有可以亂真的人類外表,而且還能像人類一樣感知自己的存在。大衛(海利·喬·奧斯蒙特)就是這樣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小機器人,他被一對人類父母所收養,有一個哥哥和一個貼身的夥伴——機器泰德熊。但這些並不能讓大衛滿足,他一直渴望著自己終有一天不再僅僅是個機器人。抱著對這個願望的執著,11歲的大衛踏上了漫長的心路歷程,跟隨在他身邊的,還有另一個善良的機器人喬(裘德·洛)。誰也不知道他們能否完成自己的心願,脫胎換骨成為真正的人,等待他們的只有凶吉難料的對復雜人性的追尋……
獲獎情況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效果(視效及其他) / Best Effects, Visual Effects 提名 Dennis Muren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效果(視效及其他) / Best Effects, Visual Effects 提名 Scott Farrar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效果(視效及其他) / Best Effects, Visual Effects 提名 Stan Winston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效果(視效及其他) / Best Effects, Visual Effects 提名 Michael Lantieri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2002 最佳音樂/歌曲 / Best Music, Song 提名 約翰.威廉姆斯 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2002 最佳男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提名 裘德·洛 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2002 最佳導演 / Best Director - Motion Picture 提名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2002 最佳電影歌曲/音樂 / Best Motion Picture Score 提名 約翰.威廉姆斯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2002 最佳特效 / 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 提名 Dennis Muren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2002 最佳特效 / 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 提名 Scott Farrar 英國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2002 最佳特效 / Best Special Visual Effects 提名 Michael Lantieri
幕後製作
淵源——兩位大師的故事 由於《人工智慧》一片是斯皮爾伯格繼完成《侏羅紀公園》多年之後重拾科幻片的老本行,並且也是他在《第三類接觸》後又一次自編自導影片,所以該片製作的水準也就可想而知。 本片斥資1億美元,由華納、夢工廠和庫布里克製片公司合作出品,庫布里克的養子也擔任了本片的執行製片人。2000年8月17日,影片在位於加州的華納公司製片廠16號攝影棚開機(16號攝影棚是全世界最大的攝影棚,《完美風暴》一片就是在這里誕生的),整個拍攝過程中,高科技的技術手段再一次大顯其能:工業光魔利用先進的「實時3D電腦游戲引擎」系統事先在電腦中製作了部分影片中的場景,使導演可以隨時根據拍攝需要選擇合適的背景並加入特殊效果;另外,嶄新的「On-Set Visualization」技術還可以實時地在拍攝時將演員和背景合成起來,並把合成的結果顯示到場景中,讓演員們不會因為對著藍色幕布演戲而不知所措。 看來對高科技手段樂此不疲的斯皮爾伯格這次可真是又過了一次特技癮——據小演員奧斯蒙特說,斯皮爾伯格叔叔很會給自己找樂子,《人》片拍攝過程中,攝影棚簡直就是他的一個大型游樂場。難怪我們總能在斯氏的影片中看到那麼多自己兒時的夢,其實這位大導演本身就是一個童心未泯的大頑童。 宣傳——「欲擒故縱」的把戲 眾所周知,《人工智慧》在整個製作過程中均保持了高度的保密性,再厲害的記者也無法打探到有關劇情或拍攝的任何細節。這種保密程度與當年的《女巫布萊爾》可有一拼,因而《人》片也就格外受到影迷們的關注,網路上各種與《人》沾邊的消息都成了電影愛好者們瘋狂追逐的對象——這也許正是影片製作者們所要達到的效果吧?「欲擒故縱」的把戲比起花大把的銀子作宣傳來說,可劃算多了。 當然,保密歸保密,「欲擒故縱」還是不能完全替代影片宣傳的。《人》片的宣傳手法可以說也是很討巧的:在電影預告片的末尾,一句猶如謎語一般的話引起了影迷們的極大興趣,要想解開這個謎團,他們必須訪問一系列的網站,然後得到幾個電話號碼和E-mail地址,撥打這些電話號碼並且發信給那些神秘的地址,謎底——也就是《人》片的劇情——就會一點一點地呈現在你的眼前。這種宣傳方法正好投合了影迷們獵奇的心理,達到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 幕後 斯皮爾伯格繼承大師庫布里克遺志,拍攝了這部未來派的科幻史詩影片,裘迪勞和第六感小神童奧士文的機器人造型頗為神奇。 故事發生在二十一世紀,地球因溫室效應而令冰山溶化,許多沿海城市被水淹沒,人類只有依靠電腦的人工智慧來維持生命,同時人類也應用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作各種不同的用途。在其中的一個家庭,一對人類父母收養了小機器人大衛(凱利祖奧士文)作為他們的兒子,給他真人一樣的生活。而大衛在人類中長大,開始了一段非比尋常的心路歷程… 本片是導演監制於一身的斯皮爾伯格根據電影大師史丹利庫布里克生前所留下的八十頁劇本改編而成的。影片的故事有點兒象童話皮諾曹的現代科幻版,和2年前羅賓威廉斯的《兩百年人》(Bicentennial Man)也有幾分相似。而片名 A.I. 是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縮寫,就是人工智慧的意思,影片的全名也應該是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斯皮爾伯格自98年的《拯救大兵瑞恩》後就一直在猶豫他的下一部作品,他手頭的計劃包括《藝妓回憶錄》(Memoirs of a Geisha)、《印第安納瓊斯第四集》(Indiana Jones 4)和《少數派報告》(Minority Report)等。但由於和他有20年交情的庫布里克於1999年突然去世,《大開眼界》(Eyes Wide Shut)在無奈中帶著一絲遺憾成了大師的絕響,而大師生前最後一個計劃也就是本片《A.I.》暫時擱淺,這一突變使得斯皮爾伯格把本片列入了他的計劃之中。 斯皮爾伯格於去年初決定繼《侏羅紀公園》後再度挑戰科幻題材的影片,其中包括向老友致敬的這部《A.I.》和湯姆克魯斯期待多時的《少數派報告》,兩部影片到底誰先勝出一度成了影迷茶餘飯後的最佳話題。經過數度周折,斯皮爾伯格最終選擇了這部他從未嘗試過的未來派風格的科幻史詩影片《A.I.》。 人工智慧幕後揭秘 1999年,斯坦利庫布里克因為心臟病突發而永遠的離開了他畢生熱愛的電影事業。引用一本雜志的話「我們對這個死去的偉大導師已經說的太多」。這個大師的一生之中,只拍了16部影片,卻部部都是驚世之作,從《2001年太空漫遊》到《發條橙》,他老人家的深度和對人類的諷刺實在是讓人佩服。「只有上帝和庫布里克才熱愛人類和詛咒人類——如今這一對老混蛋在天堂又他媽笑了。」 唯獨讓這位大師在天堂仍不得安心的,就是讓他花費了二十多年心血的《AI》,早在1974年,庫布里克就開始構思如何將這個故事拍成電影了。靈感來源於1969年的一部短篇小說《去年夏天的超級玩具》,小說描繪了一個失去關愛的機器男孩和他的玩具泰迪熊的故事。庫布里克在這個故事的基礎上不斷加工潤色甚至還找來幾位小說家一起來合作當故事構思的差不多時,技術的實現問題就擺到了庫布里克面前。以當年的技術水平是很難達到庫布里課的要求的。不是說庫布里克挑剔,之所以稱之為大師,就是因為他對完美的執著追求。別人拍一部電影可以只花幾個月,他卻要耗費三四年。所以《2001年:太空漫遊》放在今天看仍然很完美,而別的早期科幻片卻顯得很粗糙,道理就在於此。話在說回來,因為當年技術條件的限制,庫不里克深感難度之大,只好把進展放慢,暫時將影片擱置起來。 一切的改變開始於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這部科幻影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在票房上,更在於技術上。可以說《侏羅紀公園》是電影數碼技術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庫布里克從那裡看到了希望,於是,當年感恩節上他邀請了公司的效果總監丹尼斯·謬倫去他在英國的家做客。飯後庫布里客觀摩了丹尼斯帶來的一些樣片,並一起討論了為該片進行數碼製作的可能性。回到美國後,丹尼斯開始為《AI》設計方案,但庫布里克要求甚高,每個方案他都不會馬上表態。因為庫布里克的這種拖拉作風,一直到他去世,這項工作也未能有所進展。 就在庫布里克去世一年後,華納公司讓史蒂文·斯皮爾博格接手了這部影片。幾十年沒寫過劇本的斯皮爾博格開始為《AI》編寫劇本。這不是華納公司的突發奇想,事實上二十年來庫布里克一直與斯皮爾博格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要說誰是最了解這部影片的人,那麼除了庫布里克自己就是斯皮爾博格了。兩年後丹尼斯被請到洛杉磯,會見了斯皮爾博格。在那裡丹尼斯驚訝的看到庫布里克為這部影片所准備的各種資料,其中包括請畫家貝克繪制的一千五百多張電影插圖。事實上從丹尼斯1993年同庫布里克第一次會晤開始,庫布里克就為該片投入了大量心血,做了很多的前期工作。說到這1500張插圖,我們還要提一下他們的作者——克里斯·貝克。庫布里克之所以找到貝克是因為被他的一部圖畫書所吸引,庫布里克告訴他大致內容,然後讓貝克自由發揮。就這樣,在兩年半的時間里,兩人雖然身在兩地,但通過電話和傳真機完成了這些驚人的插圖。 正式開始工作後,他的老搭檔斯坦·溫斯頓工作室自然而然的負責起人物造型的任務。當然,最主要的人物就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機器人了。說到為機器人設計造型,溫斯頓工作室可是有一手的。最經典的造型莫過於當年的《終結者》了。但是這次不同以往,要設計的造型數量巨大,斯坦溫斯頓試圖創造出一個人們從未見過的機器人世界。為此,溫斯頓工作室聘請了超過140位藝術家來加盟這個工程。並且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車間,這是溫斯頓工作室有史以來搞的最大的一次,人人都是傾力而為之。即便如此,在設計了幾百個方案後,斯皮爾博格居然還是不太滿意,他總是說「哦,他看起來實在太像終結者了。」 當影片轉交到斯皮爾博格的手中,一切關於大衛的問題都不存在了,因為斯皮爾博格使用了真人來扮演這個機器男孩(不愧為大師,偷工減料的本事也是一流的……不知道庫布里克在天之靈會不會被氣的吐血……)。童星海利喬奧斯蒙特出色的完成了這個任務,他在表演的時候居然能幾分中不眨一下眼睛。當然,為了讓他顯得更完美,化妝師們剃光了奧斯蒙特臉上的汗毛,這樣他看起來會更光滑一些。事實上,為了研究出這個效果,化妝師拿其他小孩做了很多試驗,以至於最後半打孩子臉上都是光光的。 影片的主角是機器人男孩大衛,這是一個皮諾曹式的人物,也是讓庫布里克最傷神的角色,早在1994年,庫布里克就開始了一系列試驗,摸索如何在影片中表現這個角色。以庫布里克最初的想法,大衛一定不能用真人來扮演,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真小孩兒會長大,而以庫布里克的拖拉作風,估計影片拍完小孩兒也該成人了。同時他也希望這個角色看起來稍微的不同於真人,因為他畢竟是個機器人。所以他讓IML做一個全數碼生成的人物試試,但是效果並不理想。隨後考慮使用玩偶,模型專家以庫布里克五歲的孫子為樣板,製作了玩偶模型,但是這個方案最後也未被採納。也有人建議庫布里克使用真人演出,再加上電腦生成的腦袋,如此種種,但庫布里克始終沒有能夠找到令他滿意的效果。 當斯皮爾博格除了大衛,影片中還出現了各種型號千奇百怪的機器人。製作者們為了影片設計了大約25種機器人。他們各司其職,包括清理工,廚師和開罐頭的機器人。斯皮爾博格要求這些機器人看上去更人性化一些,而不是讓觀眾感覺到他們只是一些機器而已。為了讓這些機器人在銀幕上活靈活現,斯坦溫斯頓工作室動用了模型、CG和化妝技術,總而言之,能用的全都用上了。 雖然影片上映後如同所有庫布里克的影片一樣,觀眾反映平平。但相信它會是一部慢熱的作品。在若干年之後,成為又一部偉大的作品。畢竟,它包含了兩位電影大師的心血。以及數百名幕後人員的忘我工作。
精彩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