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類似於,《教父》這樣 史詩般經典的 電影 還有哪些
一、《美國往事》
一部由瑟吉歐·萊昂執導,羅伯特·德尼羅、詹姆斯·伍茲、伊麗莎白·麥戈文、塔斯黛·韋爾德等人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面條」從懵懂少年成長為黑幫大佬的歷程,同時也展現了美國從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的黑幫史。1984年2月,該片在美國上映。1985年,該片獲得了第8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等獎項。
⑵ 盤點12部經典的好萊塢黑幫電影
黑幫電影是好萊塢經久不衰的類型片之一,它們不僅是一部充斥著殘酷血腥與陰謀詭計的幫派爭斗史,更是一面反映 美國社會的 族群關系、底層文化、時代背景 的明鏡,下文就帶大家一起了解好萊塢最具代表性的12部黑幫電影。
TOP 12 《東方承諾》族群幫派:俄羅斯裔黑幫
分析:大衛·柯南伯格的影片向來以怪異、暴力、血腥的風格而見長,這部影片正是以寫實的風格還原了俄羅斯裔幫派的殘酷與血腥, 電影中男主角維岡·莫滕森赤身裸體與敵人在浴室搏鬥的場面曾被外國媒體評委最血腥的格鬥戲。
TOP 11 《米勒的十字路口》 族群幫派:愛爾蘭幫、猶太幫
影片導演:科恩兄弟
分析:該片借鑒了《教父》《鐵面無私》等經典黑幫片的橋段,並在此基礎上融入了科恩兄弟獨有的「黑色幽默」,電影從小格局出發,塑造出一個處在黑幫爭斗漩渦之中卻堅持江湖道義的主角形象,從這一層面而言,電影頗有八、九十年代的港片風格。
族群幫派:黑人幫派
影片導演:萊德利·斯科特
分析: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變,是一部警匪故事與黑幫史詩的混合體,劇場版的情節略顯單薄,只有加長版的電影才真正體現了大師導演斯科特的功力,警察與幫派間的相互較量在一黑一白的光影交錯中更顯出電影的獨具一格。
族群幫派:芝加哥犯罪組織
影片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
分析:電影同樣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禁酒令時代芝加哥警方與阿爾·卡蓬領導的犯罪集團之間的故事,被譽為希區柯克接班人的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在影片中多次使用長鏡頭,並於結尾的火車站戲份中致敬」敖德薩階梯「里的蒙太奇剪輯手法,這些高超的拍攝技巧使得這部黑幫片更顯匠心獨運。
TOP 8 《紐約黑幫》族群幫派:愛爾蘭裔黑幫「死兔黨」與「本地黨」
影片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分析:這部影片可謂是一部真正的黑幫史詩,影片將時代背景放置在19世紀的美國,展示了移民浪潮之下不同幫派之間的爭斗,黑幫故事的背後真正隱藏的是不同族群的融合,這也正是美國這個新興國家建立的根基,丹尼爾·戴·劉易斯在本片中獻出了堪稱「神級」的表演。
TOP 7 《忠奸人》族群幫派:義大利裔黑手黨
影片導演:邁克·內威爾
分析:該片同樣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FBI探員在黑手黨卧底的故事。電影側重於對卧底探員這一角色的心裡刻畫,表現他在卧底過程中逐漸發現黑幫朋友的身上同樣有人性的閃光點,艾爾·帕西諾和約翰尼·德普的對手戲是整部影片最大的看點。
TOP 6 《情梟的黎明》族群幫派:義大利裔黑手黨
影片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
分析:該片反應了「一入黑道深似海」的現實,艾爾·帕西諾飾演的卡利多是一個極具悲情色彩的人物,在他的身上極具香港黑幫電影人物講義氣,重情懷的個性,可惜處在一個「身不由己」的江湖,最終難逃朋友的背叛,悲劇性的結局似乎印證了那句經典台詞」出來混遲早要還「!
TOP 5 《賭城風雲》族群幫派:義大利裔黑手黨
影片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分析:影片講述的是一位賭場大亨的傳奇經歷,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男主角在事業奮斗的同時如何處理友情與愛情的背叛,德尼羅的精彩演技和斯科塞斯的掌控力使3小時的故事行雲流水,不見絲毫拖沓感,而 通過這部影片也讓我們了解到義大利黑手黨與賭城拉斯維加斯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
TOP 4 《疤面煞星》族群幫派:拉丁裔黑幫
影片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
分析:電影講述的是一位古巴難民托尼逃至邁阿密白手起家創立一個販毒組織的故事,影片以傳記電影的結構講述了這位幫派大佬的崛起、輝煌、衰落與滅亡,艾爾·帕西諾在片中一反優雅、沉穩的形象,演出一個喪心病狂的幫派頭目。
TOP 3 《美國往事》族群幫派:紐約犯罪組織
影片導演:賽爾喬·萊翁內
分析:嚴格意義上講電影並不能算一部傳統的黑幫片,故事的重點不是幫派之間的爭斗,而是以 四個紐約街頭混混的成長史展現出20世紀上半頁美國社會的變遷,故事中又涉及了親情、友情、愛情與利益的間的復雜糾葛,這是一部反映人性的經典之作。
TOP 2 《好傢伙》族群幫派:義大利裔黑手黨
影片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分析:這是「老馬丁」最優秀的黑幫電影,相對於優雅的《教父》,這部電影更多的是展現了黑手黨的殘酷與血腥,影片通過幫派成員間的相互背叛與暗算,揭示出真正的黑道並沒有所謂的江湖義氣,只有醜陋和貪婪的人性,作為一部黑幫電影,其在寫實性上要比同類影片稍高一籌。
族群幫派:義大利裔黑手黨
影片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分析:《教父》是公認的影史最偉大的黑幫電影,在該片精彩故事的背後總結出了一套值得每個人學習的人生觀, 實現自我價值 , 保護家族成員 , 為族群發聲 , 為國家爭榮譽 ,這套價值體系正與我們傳統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不謀而合之處。所以這部影片有著超越種族及文化的影響力,可以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提供一點積極的經驗。
⑶ 奧斯卡最佳導演「老馬丁」曾導演過哪些大片
奧斯卡最佳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電影主要有(推薦十部,除了雨果之外都是比較有年代的電影了)
雨果(豆瓣:7.7分)(由阿沙·巴特菲爾德、科洛·莫瑞茲、本·金斯利、裘德·洛、艾米莉·莫迪默等聯袂主演,影片於2012年5月31日在中國上映。電影講述12歲的雨果·卡布里特在遇到了一位窮苦的玩具推銷員以及他的教女伊莎貝爾之後,進入了一個無比奇特的世界,並有幸認識了魔術大師兼科幻電影製作的始祖喬治·梅里愛的有趣故事。)
⑷ 賭城風雲影評
《賭城風雲》(《casino》)是馬丁.斯科塞斯《犯罪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下面我整理的賭城風雲影評,供你參考。
賭城風雲影評1
前兩天那本《斯科塞斯論斯科塞斯》看到最後一章《賭場》,我正好重溫數年前看過的《賭城風雲》。三個小時的影片,卻如行雲流水般順暢;這么復雜的人物關系,在大師的攝影機前有條不紊;極為精細的台詞、極為精細的配樂,無法不佩服作者的功力和用心;當然少不了畫外音的巧妙插入,更使影片精彩至極。
《賭城風雲》繼承了《好傢伙》的快節奏,把一幫無賴的生活拍出了詩意,拍出了感情。我們不用對他們進行道德判斷,因為黑幫分子同樣人,就如最最凶暴的尼奇在大家看來又有其可愛的一面,而這些都是源自真實的情景,甚至我們會對他們當時的生活方式著迷,所以試圖譴責什麼的人才是虛偽的。
賭城改變了他們,使他們達到人生的頂峰,也正是在賭城,更易成功帶來的傲慢、無法無天帶來的傲慢,他們全都完蛋了,或者賠上性命,或者差點賠上性命,至少他們的“職業生涯”全結束了,那些像明星般生活的日子都結束了。從此賭城再也沒有70年代幫派背景的風光,成為了闔家旅遊的場所,在孩子們觀看海盜船的時候,家長們輸光了房貸和學費。不管時代如何轉變,唯一的贏家依然是莊家。
當尼奇和薩姆兩條線擰到一起時,他們的膨脹最終毀掉了一切。野心使得他們不斷超出底線。尼奇盼望著離開老家,天高皇帝遠,到賭城找兒時的夥伴薩姆掩護身份,然後他可以為所欲為地滿足他殺人的暴力傾向、偷東西的慾望,最終目空一切,不僅自己想取代那幫老傢伙,還觸犯了黑幫最大禁忌——搞別人老婆。他以為出格無所謂,其實一切都在老大們的控制和FBI的監視下,他們都在賭博,尼奇拿自己的狂躁賭,薩姆則用他與金吉兒的婚姻賭。
薩姆的生意就是讓每個人都開心,自從金吉兒出現,他的理性逐漸喪失,就像剛剛見到她,她在賭場作弊,薩姆用盡辦法防止作弊,偏偏放過了她,並覺得很酷。她並不愛他,一個天生的婊子只是為了那些錢和珠寶,他卻自以為可以改變她,最後不可挽回時他又不想讓她走,所以不會給她錢,可他在一開始答應過她,不過當她偷到錢,又在很短的時間里揮霍一空。一個反復無常的女人,墮落是她的本性,自信爆棚又渴望家庭的薩姆怎麼能看到?
最終家事不可避免地影響了本來井井有條的事業運作和嚴謹的程序,那些老大們看不下去賭城的混亂,更接受不了自己的油水越來越少。最諷刺的是一份毫不起眼的自費賬單竟然把黑幫這顆大樹連根拔起,無論是權高位重的老大們,還是真正操作生意的薩姆和尼奇,或者底下的打手小嘍啰,無一倖免。那個在沙漠里挖洞的時代一去不返。
賭城風雲影評2《賭城風雲》(《casino》)是馬丁.斯科塞斯《犯罪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作為封篇之作,《casino》顯然沒有令人失望。本片延續了“將暴力進行到底”的主旨,涵蓋了一切馬丁.斯科塞斯的必備要素,依舊暴力,依舊懸疑,依舊撼人心魄,依舊“理性”。之所以說“理性”,完全是相對於另一位黑幫片大亨——弗朗西斯.科波拉來說的。相較於《教父三部曲》將筆墨過多的放在美好情感與背叛的掙紮上,《casino》及先前的《好傢伙》則更多了一份平和的理性,就像羅斯坦得知自己的老婆金吉兒與最鐵的哥們兒尼基有染時所表現出來的那份超乎常人的淡定,都昭示了羅斯坦用“腦子”說話的特點與本片理性色彩較濃的特徵。
的確,操控整個賭城最需要的不是義氣,不是金錢,更不是暴力,能將各類富的流油卻壞的透水的玩家玩弄於鼓掌之中的,只有智慧和理性。在沒進入賭城之前,他們可能是最狡詐的狐狸,可一旦進入拉斯維加斯,所有的機智都會被貪欲所覆蓋,而唯一置身事外、冷眼旁觀並用頭腦從中獲利的,只有羅斯坦一人。影片開頭,導演便毫不隱晦地批露賭城罪惡的規則與違反規則所要付出的代價。深諳這一切的羅斯坦將賭城處理的井井有條,他用理性明哲保身。然而,從他看到金吉兒的一瞬間開始,一切就都驟然改變了。雖然他的理性並沒有消失,甚至自己也意識到“一見鍾情”上這樣的女人是多麼危險之極的一件事。但他最終還是應了“英雄難過美人關”這句古話,在明知金吉兒貪愛錢財、毒品且並不愛自己的情況下,毅然將其娶進了門。或許羅斯坦也為自己的這一感性舉動找過理性原因(這一點可以通過緊接著劇情發展的畫外音略知一二)。比如金吉兒善抓賭城中人之弱點,能夠不露聲色地打點各方,最終使自己從中獲利。從這一層面看,金吉兒也算的上是賭城的女中豪傑了。羅斯坦將其納為妻子,自然能夠更加統籌全局,鞏固自身的掌門人地位。另外,金吉兒的魅惑與社交能力也恰好填補了羅斯坦這種身份地位的人身邊的空缺花瓶之位。但即便說這些都是羅斯坦將金吉兒娶進門後的好處,那麼除好處之外的禍根則也是明顯到羅斯坦根本不可能忽視的。金吉兒的美毋庸置疑,然而與美形成對比的善良則少得可憐。她貪婪無度,只相信金錢也只追求金錢。為了金錢她可以拋開一切,甚至將女兒作為要錢的籌碼。他的人生不求付出,只取回報,是一個讓人忍無可忍的女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停暴露本性的女人,卻使羅斯坦永遠無法徹底放手。這種讓人難以理解的“割捨不斷”類似於甚至就是金吉兒對自己的“軟貨”前男友(詹姆斯.伍茲飾)痴心不改的翻版。一定程度上說,羅斯坦一生之中少有的這次感情用事毀了他今後的遠大前程。當然,這只是一定程度,最根本的原因是,在賭城,永遠不存在單一、持久的贏家。從游戲沉迷者的富商到賭城經營者羅斯坦,再推至幕後黑手義大利老牌黑幫。自以為可以永遠贏下去的,全部輸得傾家盪產甚至搭上了性命,成為拉斯維加斯周圍沙漠“坑中之一”。只有像羅斯坦這般的大腦二十四小時永遠轉動的人才可能在最後尋求夾縫求生存。
這是賭城,也是人生,沒有永遠的勝利,贏家輸掉一切......
賭城風雲影評3斯科塞斯最拿手的還是史詩化的黑幫片。很多人說此片是這位電影社會學家集大成之作,最為一個非專業的菜鳥影迷,我說不出個一二三,但觀影完畢還是大體感受到了這種所有精華集與一體的經典所在。此片中,斯科塞斯依舊啟用最佳拍檔德尼羅為主演,依舊將一個 故事 娓娓道來,依舊將暴力溶於一種平靜和客觀的視角中。人物的命運就在這種近乎於冷漠的鏡頭語言中翻滾,毀滅,而斯科塞斯只是靜靜的看著,這恰恰是其電影對觀眾最大的震撼所在。
影片中德尼羅的表演符合他一貫的水準。我甚至有些懷疑他在飾演這種類似黑幫老大的角色時,即使發揮失常,我們也絲毫覺察不到。因為他就往這一站,微微偏頭,雙眼盯著某人,這就成了活脫脫的BOSS相,完全不需要多餘的詮釋,可謂“老大天然不是德尼羅,德尼羅天然是老大”。德尼羅的這種演技水準,就如同武俠小說中超一流高手的存在,每個招式看來都簡單之極,卻渾然天成無懈可擊——你永遠知道就是這么回事,可是你永遠也學不會。
片中莎朗·斯通的角色讓我觸動很大,准確來說是反感至極。一個女痞子加妓女,為了所謂的愛情和獨立,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然後連這點所謂的夢想與自由意識也喪失殆盡,完全淪為毒品和慾望的努力。德尼羅不夠關心她嗎?不是,是她自己的迷茫和幼稚葬送了自己,到最後成為人人唾棄的婊子。莎朗·斯通能憑藉此角色攬得金球獎和奧斯卡提名,可見對此角色塑造的成功,不過看她近年來戲里戲外的表現,不得不讓人覺得她能演好這個角色,完全是其本性使然,也算是本色出演。
《賭城風雲》似乎可以看作是經典幫派電影的類型終結者。誠然在它之後也有相當多的黑幫影片,其中也不乏《美國黑幫》和斯科塞斯自己的《紐約黑幫》這種上乘佳作,但不難看出,這類的幫派電影已然和80年代前的幫派電影產生了很大區別。近年來的幫派電影中,動作場面越來越火爆,也越來越占更大的比重,而人物的對白和所謂的文戲則似乎越來越不被看重,如今的幫派電影中,我們已經很難看到《教父》開頭那段經典對話的文戲了,所有的幫派老大都恨不得說上兩句後就立馬拔槍相向揮刀互砍。
不能說這是幫派電影一種退步,這種變化的原因歸結到一點,說出來其實很俗:時代的變化。當年以《教父》為代表的幫派電影中,黑幫成員多為義大利人,愛爾蘭人,他們展現出一種底層的紳士風度,助危扶困,如教父唐·柯里昂就曾幫助社區孤寡老人對抗惡劣房東;他們以家族和族群為組織,擁有著某種意義上的道德水準,譬如從不沾染毒品。這種熒幕形象符合當時的社會情況,或者說符合觀眾當時所認知的真實黑幫狀況,因而這些製作精良的傳統幫派電影就受到了大批觀眾的追捧,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價值,成就了影史上的一段輝煌。
《賭城風雲》中的幫派已經由《教父》中的紐約轉向新興賭城拉斯維加斯,這些幫派成員雖然是“外來人”,遠在“老家”之外,卻依然和老家的大佬們保持密切的聯系,即便後來進貢的錢越來越少,可是身為維加斯老大的尼克依然對大佬們忌憚無比。這個強大老闆就是在美國勢力強大的美國卡車司機工會。事實上,當年美國各類工會的起家也離不開各類幫派的幫助,甚至可以說原本美國不少的工會就是幫派起家,他們被眾多愛爾蘭裔把持,通過各種合法非法的手段,發展出龐大的產業鏈,成為游離於美國法律邊緣的重要力量。然而今天的美國工會早已洗脫了幫派痕跡,儼然成為一個能夠左右美國政壇的巨大政治勢力。也許,當年的拉斯維加斯就是他們暴露在世人面前的最後污點,也成為“古典幫派”最後的輝煌。
此外,美國當今的社會情況已與當年大不一樣。大批拉丁裔,亞裔,東歐的移民湧入,取代了當年義大利人愛爾蘭人的地位(或者說填補了他們留下的地位),成為幫派的主力,而他們則擁有著和當年的前輩們完全不同的生活習慣乃至幫派道德標准,傳統的幫派電影就失去了現實形象的根基。而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碎片化焦慮化,今天的年輕人已經很難一坐3個小時來欣賞一部在他們看來啰里啰嗦而又一點也不火爆的黑幫片,哪怕導演是斯科塞斯。
於是,曾經史詩般的幫派電影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電影歸根到底是一種娛樂消費,電影的商業屬性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與生俱來,時代在變,電影就得變,黑幫片也不例外——市場告訴我們,觀眾想看什麼,我們就拍什麼。不過當下,斯科塞斯監制的如文物般的《大西洋帝國》收到熱捧,表明某些傳統還是有持久的魅力。
賭城風雲影評篇4賭城,繁華的虛無
對於一個進賭場的人來說,他會越賭越大,因為他贏一萬時,他看到的不是贏了一萬,而是輸了九萬。
----------------賭城風雲
賭城風雲是老馬爺爺,黑幫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同樣的羅伯特德尼羅,同樣的喬派西,似乎是好傢伙的原班人馬,唯一多的就是我們美麗性感的莎朗斯通。這部電影是男人喜歡的電影,當該死的尼莫,用鋼筆插入挑釁他朋友的喉嚨時,我相信是男人都應該熱血沸騰了,這種方式雖然簡單粗暴,但是卻用最原始的方式告訴我們大家,不要惹我們,不要惹我們的朋友。這是男人喜歡的方式,真正男人喜歡的方式。
不知道怎的,對於羅伯特德尼羅,他的壞總是義正詞嚴,壞的有理有據,壞的你不覺得他這是壞,對於喬派西,他的壞,壞的狠,壞處一副邪勁,壞的讓你心驚膽寒。兩種壞在一起,真是讓你不得不銷魂。
女人在老馬爺爺的電影都要壞事,美麗性感的金吉兒,硬生生把智慧的羅斯坦弄的狼狽不堪。一如既往,老大們同樣的愚蠢,金錢同樣的誘人,女人同樣的只是有一絲靈魂的擺設。兄弟情在誘惑的面前總是那樣的不堪一擊。向著物質前進的男人永遠是悲哀的,不管他是死是活。
這部電影很長,但不乏味,所有賭片中,我認為沒有什麼可以超過這一部作品,發哥的風衣,星爺的特異功能,華仔英俊的臉,盡管我都很喜歡,但是如果說深度和廣度,至少是它在賭片中這是前無古人的,廢話少說,讓我們看精彩的劇情和對白吧。
一句話簡介:fuck ,fuck ,fuck……….
1, 蛇一樣的女人
精彩對白:Ginger: I should've never married Sam. He's a Gemini, TRIPLE Gemini. Gemini's a snake, you can't trust the snake.
Ginger:我不應該跟Sam結婚。他是 雙子座 的,三倍的雙子座。雙子座的人是蛇,你不能去相信蛇。
可能這句話應該由sam來說更合適些吧,sam不像蛇,倒是金吉兒更像,也許啊,金錢並不是維系感情唯一的東西吧,一開始他們都想錯了,太重視錢的作用而忽視了感情,最後金吉兒的死,讓我覺得可憐可悲可嘆
2,道德洗手間
精彩對白:Ace Rothstein: Running a casino is like robbing a bank with no cops around. For guys like me, Las Vegas washes away your sins. It's like a morality car wash.
Ace Rothstein:開賭場就像在沒有警察管的情況下搶劫銀行。對於我這樣的人,拉斯維加斯可以洗去我的罪惡。它就像一個道德的洗車間。
可能這句話揭示了賭場生態的真諦,其實就是沒警察管的搶銀行,或者說是警察和你合夥搶銀行也行。Sam認識很深刻,對賭場認識很深刻,對自己也認識很深刻,他這種人只能生存在拉斯維加斯,道德的洗車間里,讓罪惡布不再是罪惡,而是一張一張沾滿鮮血的獎狀。
3賭城誘惑
精彩對白:Billy Sherbert: (to the winner) That's a lot of money to be counting out in public.
Billy Sherbert:(對贏錢的人)這筆錢多到不適合在公眾場合數。
也許這就是賭場對賭徒最有誠意的誘惑,但是這通常也就僅僅停留在誘惑的層次而已,這句話由賭徒對賭場說不是更合適。最大的贏家從來不可能是哪位賭徒。甚至也不是賭場,只是某個背後的人。
4,出來混,遲早要換
精彩對白:a plane just crash-landed on the golf course)
Ace Rothstein: The feds were watching Nicky play golf for so long that they ran out of gas.
(一架飛機剛剛墜落在 高爾夫球 場上)
Ace Rothstein:聯邦調查局的人看Nicky打高爾夫太長時間,最後沒油了。
這句台詞是不是很黑色,nicky是不是看起來很牛逼,監視他的聯邦調查局竟然監視到飛機都沒油了,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出Nicky確實很囂張,第二個,我們也可看到他離倒霉不遠了,看到這里時,我就猜到,不是警察處理它,就是老家的老傢伙們要處理他。老大們的風光無限各有各的不同,但倒霉時都一樣。出來混,遲早要還得,只是遲早的問題。
5,賭徒,賭場
精彩對白:Ace Rothstein: In the casino, the cardinal rule is to keep them playing and to keep them coming back. The longer they play, the more they lose, and in the end, we get it all.
Ace Rothstein:在賭場里,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玩完了還能再回來。他們玩的時間越長,輸的就越多,最後一切都屬於我們。
這次sam對手是一個鬼精鬼精的日本人,聽說在什麼鳥島搞垮幾家賭場了,他在sam賭場贏了錢要上飛機,而sam要人在飛機上做了手腳,最後這個日本大叔,輸的個精光,這是sam對這件事的看法,再次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從長遠來看。賭徒永遠玩不過賭場,玩不過莊家。
6,狼一樣的男人
精彩對白;尼基是個天生的惡棍,多大的塊頭他都敢對付。你用拳頭對付尼基,他會用球棒回擊;你對他用刀,他就會用槍還以顏色,如果你對他動槍,那麼最好殺了他….因為他會沒完沒了的報復,直到你和他之間有一個死掉。
如果說金吉兒是蛇一樣的女人,那Nicky大叔就是狼一樣的男人,這是對他很客觀的描述,看了電影你就知道這並不誇張。
7,這是哪兒?
精彩對白:Ace Rothstein: Back home, they put me in jail for what I'm doing. Here, they give me awards.
Ace Rothstein:回到家,因為我做的事他們會把我送進監獄。而在這,他們還獎勵我。
這是拉斯維加斯!
8,男人的悲哀
精彩對白:Ace Rothstein: When you love someone, you've gotta trust them. There's no other way. You've got to give them the key to everything that's yours. Otherwise, what's the point? And, for a while, I believed that's the kind of love I had.
Ace Rothstein:如果你愛上某人,你就要相信他們。沒有別的辦法。你要給他們你所有東西的鑰匙。否則還有什麼意義呢?我曾經一度相信我有過這樣的愛情。
這句話本身沒錯,只是最可怕的是對方不愛你,sam聰明一世只是沒看透這一點,所以他失敗了,希望大家不要這樣。不然聰明又如sam都處理不好,更別說其他。
幕後花絮
•"Fuck"這個詞在片中一共說了439次,包括敘述中。算下來也就是平均每分鍾2.4次。
•莎朗•斯通在片場度過了很多個漫長難忍的工作日。她背部舊傷發作,還要穿著片中那件重達45磅的綴滿珠子的睡衣。
•麥當娜曾被考慮演出Ginger,但是莎朗•斯通最終說服了斯科賽斯讓他出演。
•《好傢伙》的作家、編劇尼古拉斯•派勒吉派勒吉還是想和《好傢伙》一樣,先把整個故事寫成紀實小說,然後再改成劇本。但整整五年的創作過程中,他遇到諸多阻力。當年叱吒風雲的那些賭場老闆、幕後黑手都不願意向他吐露心聲、追憶往事,他們似乎並不在乎由作家來為自己著書立說,特別是本書的焦點人物,綽號"左撇子"的弗蘭克•羅森塔爾。幸好,此時媒體傳出消息,派勒吉的這本書將會由斯科塞斯搬上銀幕,主角會由羅伯特•德尼羅擔任。於是,賭城大佬們都來了興致,羅森塔爾甚至主動要求與自己的偶像德尼羅見面。派勒吉的創作也終於漸入佳境。
•玩21點撲克牌的時候用的那種騙術叫"Spooking",這是高度違法的。
•整個影片都是在拉斯維加斯拍攝的,包括著名的Riviera酒店和Las Vegas Strip的賭場。拍攝影片開始處開車鏡頭的Fremont街已經不再對車輛開放了。
•影片中涉及的人物都經常來片場,提供一些關鍵信息。
•導演馬丁•斯科賽斯聘請了一些真正的假釋犯對情節提供知道,同時也聘請了抓捕他們的FBI探員。
•影片中有很多細節跟《好傢伙》有聯系,例如喬•佩西在被殺前對弗蘭克•文森特說"What's right is right.",《好傢伙》中文森特被佩西殺死前也說了同樣的話。
•莎朗對這次機會十分看重,她一到拍攝現場就不斷地用各種問題"騷擾"馬丁,最終將大導演弄煩了。馬丁憤怒地問她:"莎朗,你究竟想怎麼著?"莎朗說:"我希望你能對我狠點,將我推向連你都沒想到過的極致。"馬丁同意了。在以後的拍攝中,莎朗顯示出很大的主動性,對Ginger這個角色的塑造提出了不少的建設性意見。
•奧斯卡評選中,莎朗•斯通史無前例地獲得影後提名,雖然最終負於蘇珊•薩蘭登,但對於之前幾年還在連續獲得金酸莓獎最爛女演員提名的她來說,這已經是一個奇跡了。
看完這部電影,給我最直接的感覺就是差不多每句話的一句fuck,fuck是美國 文化 的精髓,老馬爺爺的黑幫電影就是這樣,沒有人的劇本台詞能比他的直接、形象、繁復、粗暴,所有人的嘴都像能說出花兒來,像是每一拳打在你腦門上,然後疼到心裡頭。當德•尼羅的嘴裡不斷叫囂著“Fuck,Fuck,Fuck”,當喬•派西把鋼筆一下一下插進挑釁他最好朋友的混蛋的身體里,那種爽快勁兒沒有別的地方能找到。馬丁的電影里能透出男人身上最不要命的硬派,以及最不小心的柔軟,因為他的電影里女人總不會帶來什麼好事兒的。
也許這就是賭城的真實生態吧!這也是老馬爺爺最好的作品之一了。
猜你喜歡:
1. 美國騙局影評3篇
2. 尼古拉斯·尼克貝觀後感3篇
3. 澳門風雲影評3篇
4. 澳門風雲3觀後感
⑸ 主演有艾斯 利蒙 尼克的黑幫賭片講1980年拉斯維加斯的叫什麼名
賭城風雲/Casino》
多的不說了,馬丁的黑幫經典片!imdb得分是7.98分,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快去找來看吧
導演: 馬丁 斯科塞斯 (Martin Scorsese)
主演: 羅伯特 德尼羅(Robert De Niro) / 莎朗 斯通(Sharon Stone) / 喬 派西(Joe Pesci)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美國
上映年度: 1995年11月
1. No one stays at the top forever.
2. Luck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games they play.
3. They had it all, they ran the show, and it was paradise...while it lasted.
劇情簡介:
薩姆.羅斯特恩是拉斯維加斯賭場中的老千,由於對各種賭術和賭場運營的精通,被賭城幕後的集團任命為賭場經理。精明干練的薩姆經營有方,深得集團的賞識和器重。薩姆不但賄賂各種政界要人以鞏固自己在拉斯維加斯的地位,還與黑社會頭目尼基交往密切。在黑白兩道都發展順利後,薩姆的財富也滾滾而來。
一天,薩姆在賭場里見到了性感迷人的女郎吉爾,他用大筆的金錢換來了與吉爾的婚姻。但不久薩姆就發現吉爾經常背著自己給以前的男友送錢。
尼基在拉斯維加斯到處製造混亂,薩姆感到十分頭疼。與此同時,薩姆由於得罪了市長而遇到了麻煩。因為沒有正規的經理執照,薩姆面臨著無法繼續工作。正當情況一團糟時,吉爾又帶著薩姆的孩子與男友准備逃跑。吉爾與薩姆離婚,並帶有了他全部的積蓄,最後糜爛地客死他鄉。
聯邦調查局意外地竊聽到賭城集團的秘密,眾多頭目面臨著審判。為了高層的利益,集團決定殺人滅口,他們處決了被警方極力追捕的尼基,並在薩姆的汽車里安裝了炸彈。
結果汽車里的防火裝置救了薩姆一命,大難不死的他離開了賭城,開始了新的生活。
大導演馬丁斯科塞斯與老拍檔羅伯特德尼羅合作的一部影片,擁有相同的編劇、演員陣容,《賭城風雲》完全可以看作是《好傢伙》的續集,斯科西斯似乎對這類黑色題材有著一種特殊的偏好,所以指導起來也有輕車熟路的感覺。性感明星莎朗斯通應邀在片中扮演羅伯特的妻子,一個貪得無厭,嗜好酒和毒品的美麗女人。這部以拉斯維加斯的賭場為背景講述友情與背叛、崇高與墮落的影片盡管受到了「過份宣揚暴力」的指責,卻為斯通嬴得了本年度金球獎最佳女演員獎和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而導演馬丁史考西斯的崇拜者們也紛紛將該片稱作前者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
昨天用一個晚上的時間終於看完了賭城風雲,好長啊,史詩般(唉,現在看個電影居然要花兩天)。果然不辱馬丁西科塞斯和羅伯特德尼羅的威名。
片頭以羅伯特德尼羅發動汽車,之後爆炸,而後抽離出他在爆炸引起的火焰氣流中的翻滾特寫引出字幕(這段背景音樂是聖靈之聲.馬丁在評論這塊的時候說.上帝認為世人無罪.所以才採用這種音樂),給觀者留下一個大大的懸念,之後,由羅伯特扮演的賭城管理者山姆和他的生死兄弟尼奇的旁白介紹人物和故事情節部分注釋,讓觀者邊聽邊看,一點也別想閑著。捎帶說一下,性情暴戾的小個子尼奇的扮演者喬·派西將這個角色詮釋的很深刻,從他用一根鉛筆把一個高他一頭傢伙刺倒在地開始到被活埋時的一剎那。
至於沙朗斯通扮演的金吉爾,不知是馬丁大導演一貫的重視男演員的原因,還是演技的問題,總之,只能說是一個普通的花瓶,反正沒有挑起本妖的一絲憐憫之心。(也許是我的心變狠了吧)。遠沒有她在本能中的表演出色。
老大們同樣的愚蠢,金錢同樣的誘人,女人同樣的只是有一絲靈魂的擺設。兄弟情在誘惑的面前總是那樣的不堪一擊。向著物質前進的男人永遠是悲哀的,不管他是死是活。
羅伯特德尼羅的表演已爐火純青,他往那一站總給人一種壞的義正詞嚴,壞的完美無暇的感覺。這部片子里當他將背叛了他的金吉爾接回來到酒店的那場戲。他終於控制不住自己,向金吉爾一連說了很多句的「兩萬五錢美元就買了三件西裝和一塊表,其他的一萬多去哪了,我的錢去哪了?」時,我開始有些恨他了。
他扮演的所有人都是那麼的危險(除了拜見岳父大人)。
有人說德尼羅越年輕越狠,而帕西諾越老越毒,的確有道理。德尼羅臉上的褶子一多就顯得沉穩甚至誠懇。呵呵,回想他在計程車司機中的表演,對這鏡子一遍一遍掏出手槍,或輕蔑或狠毒地重復那句經典台詞,媽的,真爽,活脫的危險人物。這部片子里的表現有禮有節,倒有點不適應...當然,也是劇情需要,因為這社會越來越文質彬彬,游戲規則在變嘛。
對於影片里的暴力鏡頭的處理,可以聯想到很多東西,比如,山姆處理被抓的老千,用錘子砸爛他右手的每一根手指,這不得不讓我聯想到另外兩部電影中的情景——老男孩中的鉗子拔牙和危險人物中的梅爾吉布森被人用錘子砸爛腳趾。我覺得以上三個影片就算不讓觀眾們親眼看到畫面,只聽聲音,也足以震憾人心。我本人不是很喜歡昆汀叫囂的所謂暴力美學,像他拍的殺死比爾,番茄醬飛濺出更種形狀,我是不曾看出任何美感,倒有些惡心。可以類比一下,那些鮮血滿天飛的暴力美學和馬丁,科波拉的電影與經典的古裝港片的暴力處理就如同歐洲與日本的恐怖片相比一樣,一個是惡心,一個是令人真正的心理驚悚。不排除有人喜歡那種所謂的暴力美學,反正本妖不怎麼來電。
對於黑幫片,借用一下那句名言,「老大」們輝煌時,都各有各的風光,被剿滅時卻驚人的相似。賭城風雲也不例外,誰叫科波拉先拍了教父,誰叫馬丁開始活埋。我總有種對於黑幫片一切都已經黔驢技窮的感覺。黑幫片也一無例外的弱化了女性的表演舞台,每個大導演都要找絕色美女,因為從一開始就是把她們做花瓶用的,在導演的手裡把那些美妙的花瓶或砸碎或丟棄,以引起觀者的惻隱之心。兄弟情手足情,一幫愚蠢的男人讓更多的男人一邊看電影,一邊荷爾蒙分泌過剩,當然沒辦法,我也是男人,這也是免不了的。
但話說回來,這部片子更多是在講一幫自以為是小人物在當時的拉斯維加斯這個一切並不健全的制度下,從飛黃騰達到灰飛煙滅的故事,總的來說,在一切不健全的體制下,一切慾望都會淪為犧牲品,馬丁的認識總是那麼的深刻,那麼的一針見血,所以他不會被老美的資深評委們喜歡。但哪裡才有健全的制度呢?人性本自私,對於慾望我們的大腦又會理智的控制多少呢?說體制的問題法律的問題道德的問題,一個人連溫飽生存都得不到解決還哪顧得上那些,一旦有了些物質基礎,人們又是如此的貪得無厭。
也許悲觀了點,幸好金吉爾沒有鉤起我的憐憫之心,她死她的。有60億人呢,怕什麼...
=====
PS:
1.影片長達三小時,前一個半小時,一直用迷幻音樂和雜亂的電子音樂做為背景音樂,雖然背景樂較小,快節奏的音樂有助於影片的緊湊。
2.喬派西演的比較傳神,演活了一個兇狠 張狂的黑幫暴徒形象,特別是在賭場找茬兒、教訓不懂事的牛仔小弟。
3.出來混遲早就是要還的。
4.金吉兒(莎朗斯通)那歇斯底里的瘋狂,潑婦一樣的架勢很熟悉,不知道怎麼回事,每次看到她撒謊,我都想掏出槍來轟掉她的腦袋。
5.正應了那句話,因為愛的瘋狂所以才毀滅一切。
6.這部電影講的無外乎是友情、背叛、愛與毀滅,馬丁在95年出來的片子達到了整個90年代黑幫片的頂峰,除了這部Casino恐怕無出其二了。
7.本片對白較快,看外語片的同學估計得眼神留意點兒。
8.馬丁從小在義大利區長大的,黑幫片從來都帶有義大利黑手黨的印記,本片也不例外,尼克雖然得到了「老頭子」們的信任,覺得他如他父親一樣是個硬漢,應該是個非常可靠的能幹人,但又如何呢,「誰叫他不是義大利人!」一樣被「老頭子」們幹掉了,死在雪地里。可憐的尼克,臨時的前一分鍾還在想對策解決幫派危機。
9.迪斯尼般的賭城是建立在一具具屍體上的。那些沙漠里的坑誰知道有多少具屍體。
10.看完這部片子,很想再重看《盜火線》,打雷了,於是睡覺,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