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這部電影的名字馮小剛導演,葛優、徐帆主演的。講述了兩個在美國打拚十餘年的中國人,在美國的相互
不見不散
B. 《大撒把》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大撒把》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92 彩色片 9本
中國北京電影製片廠攝制
導演:夏鋼 編劇:馮小剛 鄭小龍 攝影:馬小鳴 主要演員:葛優(飾顧顏) 徐帆(飾林周雲) 張惠中(飾楊仲) 劉藝飾井玲
本片獲1993年中國電影家協會金雞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
【劇情簡介】
片名《大撒把》令不少人費解,影片剛上映時普遍反映不知何意,其實只要了解「大撒把」三字的具體由頭就沒任何障礙了。這是京人騎自行車雙手脫把什麼都不管的一種俚語,藉此俚語作片名正好透現出影片格調中那份灑脫的神韻,還有那濃郁的京味特色。
影片故事從北京機場大廳開始,又在機場大廳結束。開始時,在旅客如織、人來人往的大廳里,顧顏送別妻子去加拿大自費留學。通道口有女的紅著眼圈和鼻子戀戀不舍地往前走去,有男的眼淚汪汪地揮手告別。顧顏跟妻子說了句:混得不好回來,別死扛著,不料惹起妻子不快:混不好?不可能,你是不是後悔送我走了?顧顏十分平靜地說了番大實話:我沒那麼脆弱……其實我也知道,你這一走就是肉包子打洋狗……將來發了,別忘了給我寄點兒錢來就算情深義重了。這番話反倒激起妻子惜別之情,眼淚叭嗒地摟住顧顏親吻,還說了句臨別贈言:我走了,你也好好的。顧顏點點頭,久久地隔著玻璃向里張望,目送著妻子。結尾時,在空盪盪的大廳里,顧顏和林周雲並肩站著,顧顏兩手扶行李車看著林周雲,林周雲把手放在顧顏的一隻手上用力地握著,兩人誰也不說話,默默地推著車向前走著,顧顏站住說:去吧,啊! 我就在這兒看著!林周雲目不轉睛地看著顧顏,顧顏眼圈發紅低頭扭向一邊,林周雲獨自向前走去,顧顏站在原地目送著。突然林周雲在通道口停住說:護照找不著了,急得顧顏邊數落她邊到處翻看。這是林周雲難以割捨對顧顏那份深情故意將護照悄悄地塞在顧的風衣兜里。被顧發現並點破時,林哽咽著說,你本來是可以把我留下的,……為什麼不?!林、燃蘆顧兩人默默地親吻著……大廳里只有林、顧緊緊擁抱著。接著畫面出現機場跑道,一架飛機呼嘯著飛上藍天,劇終。在這兩次機場送別相隔的三年期間,顧顏和林周雲兩位「留守者」從相識到迴避,又從相聚到相愛,偶發了一段難以忘卻的真情。
顧顏邂逅林周雲是在極其偶然和無奈的境遇中。林在機場送別丈夫時忽然暈倒,丈夫眼看登機時刻已到急著求救,正路過的顧顏聽到一個男人的喊聲:過來幫個忙行不行?……求您幫忙把她送到醫院吧。顧顏看著這昏迷中的女人還未醒來,不讓這男人離開,後來林周雲掙扎著睜開眼睛,吃力地催她丈夫:你趕快走吧,啊!走吧!顧顏就這樣完全意外地趕上了做好事,把林周雲送往醫院,等著醫生給林做完流產手術,又白白遭護士誤把他當作病人丈夫呵責一通。顧顏回到空盪盪的家心煩意亂,不知怎麼打發日子,忽然看到「哥們兒」楊仲結婚請帖,到他們家後就開始瞎折騰,不斷地變花樣調整新房的擺設,挪傢具、掛照片、安吊燈……隔一天一個主意,兩周里竟挪動了八次傢具;還替新郎新娘拍攝各種姿態和神情的紀念照,弄得楊仲苦不堪言,只好討饒:你要真心疼我,就別折騰了雹友,我還得過日子。不久,顧顏想起了去林周雲家看看,初次到她家就無拘無束地神侃一通,希望跟這位同病相憐的人一起排解苦惱,求得安慰和理解。而兩人心境不同,顧顏懊喪悲觀,說自己盡做人財兩空的惡夢,悲嘆自己好沒種的把媳婦送到外國幹嘛?落得等於離婚又不如離婚的下場。林周雲信心很足,充滿希望地說:我們倆跟你們倆不一樣,……他很快就會接我出去的……第一步是他走,然後我去。而顧顏不但不為她高興,還老是提醒她可能發生的意外,批評她丈夫不該要林打掉孩子,不該在她最痛苦的時候扔下一走源段槐了之。話不投機,林周雲甚至生氣地下了逐客令:我沒興趣聽一個陌生人誹謗我丈夫,……我的事情很多,要讀外語,還要辦出國手續……就不麻煩你了。
一年過後,顧顏還在寂寞地打發日子,「鐵哥們兒」楊仲時時關心著他,見他形單影只,閑極無聊,策劃了一樁浪漫而又 *** 的事讓顧顏去闖,要他冒充頂替已成了名作家的同學王月,去見一位女讀者。盡管顧顏突擊閱讀將王月的小說倒背如流,在姑娘面前從容應付,不料,姑娘對照雜志上王月的照片讓他穿了幫。顧顏受了姑娘一番奚落後還自嘲自解地說:哈哈,人民的素質是提高了。在地鐵車站的人流中,顧顏跟林周雲不期而遇,親切交談中林周雲興奮地告訴他,這一年裡出國的手續都辦齊,只等簽證了。顧顏熱忱向林建議出國前應到名勝古跡拍照留念,林欣然同意。顧熱情帶她到長城、圓明園、故宮午門一一拍攝。邊拍攝邊對民族的文化贊嘆不已。歸途中兩人到日本料理共進晚餐,林請客以表示對顧的感謝,分手道別後彼此仍天各一方。
又是一年過後,除夕日顧顏來到楊仲處,送上掛歷和一包食品,說著:天天折騰你們,過年給你們放假。夜晚,街上一派歡度春節的景象,顧顏來到電報大樓,撥通了給大洋彼岸的電話,可是一直發著「嘟、嘟」聲,沒有人接,他換了一隻手拿著話筒,一再等著。此時他無意中透過玻璃看見林周雲走進了另一間電話亭,他來到林周雲的電話亭,向里看了一眼慢慢走開,坐到了大樓的台階上。林周雲接通了電話,只聽到一個男人用英語錄的音:「主人不在家,如果您有事,請在30秒內做簡短留言。」她失神地緩緩放下話筒,低頭向前走去,經過坐在台階上顧顏的身邊竟毫無察覺。顧顏喚住了她,打破沉默問:打電話?林周雲:啊!你呢?顧顏:啊!我也打電話。接著又沉默了。走著走著,顧顏又問:一個人過年?林周雲說:啊。你呢?顧說:啊,我也是,……突然又說:咱倆搭個伙兒?林周雲顯得有點驚慌地推脫了。她回到家裡,一面聽著窗外爆竹此起彼伏,一面打開電視機看著已經開始的春節晚會,在孤寂地跟電視機作伴中聽到一陣敲門聲,顧顏背著一大包東西不期而至,拿出了麵粉、肉餡,還有在樓道里順手抓的一棵白菜,興沖沖地說:我當時也看出來了,你心裡不見得反對我的主意,只不過缺乏思想准備。頓時屋裡升起暖意,倆人有說有笑忙著包餃子。吃著餃子,為「過年好」乾杯後,顧顏提議假期何不來共同模擬一下家庭生活的樂趣,林周雲先是笑著說:過家家,這主意倒不錯。接著一楞,戒備地警告顧:嘿!你可別想入非非!可不許假戲真做。在五天的假期,兩個孤獨的「留守者」盡情地玩放花炮,逛商店,試穿時裝,自得其樂;擺弄些傳統習俗的小吃,營造著些家庭的溫馨;還在心靈上眷眷相依,互吐心緒,互相寬慰,有理解,也有嘔氣使性子的爭吵。短短五天的游戲要結束了,他們明知道這不過是開了場玩笑,但分手時都感到失落,相約以後每逢節日,再來「故伎重演」。
兩個月後,使館通知林周雲去辦簽證,顧顏陪她在加拿大使館門前排隊等候,不時地勸慰她對洋人的提問不要緊張;目送林進入使館,忐忑不安地在門外等著。林周雲從使館出來默默不語,她拿到了簽證,可是高興不起來,三年等待中的變化,已失去了當初的熱情。顧顏內心也不是滋味,可還是興高彩烈地設家宴為她餞行。顧顏忙著做菜往桌上擺,菜餚越來越豐盛,林周雲在水池前幫顧顏洗著衣服。此時,卻意外地來了位不速之客,顧妻的離婚代理人來辦簽字手續。顧默默地看著協議書,一句話也不說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送走律師後,顧對林說:別洗了,吃飯吧!飯桌上,顧顯得若無其事地舉杯對林說:一路順風!林看著顧說:你別太難受了!顧卻強忍痛楚地說:我難受什麼呀? *** 嘛難受?有什麼可難受的?林無限同情地說:你要想哭就哭出來,別憋著!顧顏越是強忍著,林周雲越是受不住,最後終於爆發出內心的情懷,低頭吻著顧顏的頭發,輕聲抽泣著,此時她多麼希望顧顏開口把自己留下來,似乎他們之間會發生些什麼事。可是顧顏竭力掩飾自己,輕輕地說了句俏皮話:別,別嘿!臨走臨走別招我犯錯誤……,就這樣,讓胸中的感情波濤靜靜地流過。然而,這波濤還在林周雲心中翻騰,於是出現機場送別時那動人心弦的「剪不斷,理還亂」 的最後一幕。
【鑒賞】
這是一部藝術上居上乘,觀賞性很強,為專家和廣大觀眾都喜愛的佳片。1993年影片上映期間出乎意料地叫好又叫座,拷貝數遙遙領先達148個,京津地區影院創上座率第一,還一度將當時擁有一流技術、一流明星十分火爆的合拍片《新龍門客棧》刷了下去。在第13屆「金雞獎」評選中,評委們普遍認為《大撒把》跟頗有影響的《秋菊打官司》都是拔萃之作。它展示了現代都市人的那種尷尬無奈,以及相互間的理解和真情,像一篇溫馨的散文詩;藝術結構完整流暢,灑脫自如。初評中,專家們給予了影片五項提名獎,這是極少有的,終評在實力相當的競爭中獲得 「最佳導演」和 「最佳男主角」獎。
影片將當代生活中「出國熱」的社會現象作了富有獨創性的藝術再現,新穎獨特,給人以親切的感悟和思考。全片不去顧及湧出國門者的是是非非,也不把出國本身想得多麼好或感到那麼壞,而是深切關注受出國風震動的男女留守者們的生活和心態; 對男女留守者從獨守空房的孤獨到重遇佳偶知音的戲劇性情景,表現得平淡從容、幽默輕快,全然有別於上影廠拍攝的《留守女士》。它們之間各有其味,各顯神采,所不同的是,《大撒把》在追求雅俗共賞的審美效應上取得突破性成就,這是彌足珍貴的。能引起雅俗共賞的重要基礎是藝術內容所蘊含著的現實生活的廣度和深度,人物思想感情所具有的認同感和親切感。片中男女留守者各自面臨失去正常生活的困境,他們素不相識,性格氣質迥異,卻在孤獨的心境中相互理解、相互接近,以至互予關懷,而這又來得並不輕易,更不廉價。顧顏第一次主動訪問林周雲,自以為跟她同病相憐,可聊解寂寞,而林周雲那時還滿懷希望,等著跟丈夫在異邦團聚,故並不理會他。可是林周雲一等再等,終於跟顧顏有了相同的生活體驗和感情危機後才走到一起。他們寂寞無奈的人生苦澀感,渴望重獲人間溫馨的真情,在春節假日,假扮夫妻模擬家庭生活的那份深切情意,既是純真的友誼,又似真誠的愛情……這種種執著於人間美好情懷的精神嚮往令人感動又感嘆。全片以這種溫馨的情致點化出時代對人物心靈的撞擊,社會生活的變動,新舊秩序的交替,人們正常生活總是在不斷地受到影響,人生面臨孤獨尷尬的緣由及其表現情態絕不可能相同。然而,顧顏、林周雲對人生這一困境所流露的那份真切自然的情感體驗,相當真實地折射出當代都市人較為普遍的心理軌跡。他們身上表現了普通人的感情和心態。貼近現實生活,無論是所處尷尬無奈的境遇,還是執著於對善良和真情的渴望,都能勾起人們心靈間的相通。有的觀眾曾由衷地談到觀片的深切感受:「你沒有影片中男主角連續把兩個漂亮姑娘送出國的勇氣,但你試著去理解那種大徹大悟的瀟灑。」
影片並不刻意地去營造故事,而是在極其生活化地展現有關的都市生活:在機場、單元樓房、日本料理、時裝店、大使館,以及京城名勝等場景中,去表現人物活動的自然流程,使人似乎漫不經心地進入故事情景中,不知不覺地置身於人物的感情波瀾中,毫無那種排斥感和疏離感。真切自然的生活情景,濃郁溫馨的情調,質朴的氣氛,十分和諧地體現了導演執著追求的「平平淡淡最是真」的藝術風格。從情節發展看,三年中顧顏兩次到機場送別,頭尾景同情不同,無論是與妻子間,還是與林周雲間,生活進程中帶來的感情沖撞,掀起的陣陣波瀾都在時間流程中靜靜地流去,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跌宕和曲折尖銳的沖突。從人物感情糾葛情態看,顧顏和林周雲從相識到相愛,經歷一次又一次的邂逅相遇,而又自然地一次次分手,偶然性融化於朴實的日常生活中。最後那份難舍難割的深情,猶如小溪流水緩緩蓄積而成,然而這悠悠深情爆發之時又是中斷之日,可是沒有終了,還在過程之中。人物的那種充滿內在張力的 *** 寓於平靜自如之中,盡管沒有那種死去活來的愛,撕心裂肺的恨,然而卻深深撥動著千萬人的心弦。影片還滲透著變動中當代京人身上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文化心理,及其形態上獨有的神韻,以其強烈的新鮮感和親切感吸引著廣泛的觀眾。顧顏陪林周雲在出國前去長城、故宮、圓明園拍照留念,在京城現代化的生活景象中增添傳統文化名勝的風采,自然流露出京人潛在的文化情緒。一些傳統的京人生活習俗巧妙地融入新的生活變動中,大年三十顧顏自帶麵粉、肉餡,外加順手挪用鄰居家一棵白菜,到林周雲家搭夥包餃子、吃餃子共度除夕,畫龍點睛地演出京味獨有的本色。更內在的是顧顏的心理感應中浸透著濃郁的京味文化意蘊。面對困境仍不乏京人生活中常有的那種自信自負自嘲自諷的幽默;善解人意的寬容大度;理智控制感情的氣概,毫無英雄狀的「隨它去」的灑脫精神。京味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文化深厚傳統,它的涵蓋面和代表性是其它任何地域文化所不能替代的。人們聯想到現實中面臨的諸多人生困境,從顧顏身上能感悟到他盡管留有難以擺脫的惆悵和悲涼,而能擁有那份精神上的超脫是何等不易和珍貴。
影片男女主角的表演富有光彩,葛優、徐帆成功創造了個性鮮明、獨具魅力的人物形象,這也顯示了導演的藝術功力和明智選擇。葛優、徐帆充分發揮各自的氣質和演技的潛力,契合影片總體風格的要求,深入到人物的感情世界中,跟角色化為一體,動作、情緒和神態真切自然,灑脫自如。徐帆演林周雲是第三次涉足銀幕,扮演這一角色難度較大,主要是活動空間有限,又以內心感情戲為主,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顯示出較深的藝術潛力。她對林周雲在不同情境中的心態變化和感情起伏,都有真誠的感悟和清晰細膩的把握。她開始等待丈夫接她出去時躊躇滿志,在顧顏面前聲稱,她丈夫跟顧妻是絕然不同的;一年後手續辦好等簽證時滿懷欣喜,似乎已是十拿九穩,興致勃勃地讓顧顏為她拍攝北京名勝古跡的紀念照;可是,又是一年過去的等待,除夕晚撥通大洋彼岸的電話發現丈夫並未等她,心情沉重而疲憊,從電報大樓走出時腳步緩慢,低頭潛行;而等了三年終於獲得簽證時又惘然若失;跟顧顏萌發的真情又難以割捨。這些不同心態的表演都體現出內心充實,外表沉穩,順乎其然而又富有張力。她與葛優交流顯得輕松自在,配合默契。葛優對顧顏形象的成功創造使影片大放光彩,他對顧顏這人物俗中含雅的把握分寸得當,渾然一體,對他身上洋溢著的京味神韻更是表現得維妙維肖。他在發揮自身素質潛力的同時又加以必要的控制,將本色融於角色性格的創造中,從外表看,他還留有《頑主》、《編輯部的故事》中人物某種影子,然而精神氣質上卻已全然不同,同樣是表現都市生活,又都是富有京味特點的普通人,卻毫無重復和雷同。葛優出色的、富有魅力的表演獲得「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真是實至名歸,順理成章。
葛優的表演素有放鬆自如的特色,而在顧顏身上表現出來的「松」顯得有厚度,松而不失於水,沒有那種不著邊際的故作瀟灑的漂浮感;在整體表演風格中始終交織著幽默輕快和質朴穩重,寓真情於調侃戲笑中。葛優不露痕跡渾然一體地將顧顏性格上的反差和矛盾和諧統一起來,他在平庸俗氣中蘊含著高雅和不凡;在窩窩囊囊的忍受中展示著男子漢的堅強;在人生窘境中仍誠摯地付出真情。他把握這中間的 「度」已進入「化」的境界,一舉手,一投足,收放自如,得心應手。顧顏接到妻子代理律師離婚協議書後,面對林周雲深切關懷之情,在自嘲自解、平靜坦然外表下,強壓內心的悲涼和痛楚。人物此時感情激烈,心理復雜,展示著性格的重大變化和精神上的升華,演好這場戲對全片的成功關系重大。葛優在這里演出人物的魂,將一個凡人靈魂中的不凡酣暢淋漓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他將妙語連珠的幽默機敏推向極致,什麼「 *** 嘛哭啊!都活著,我哭誰呀!」「她沒把我怎麼樣,你不用代表全體出國婦女安慰我!」「別,別嘿!臨走臨走別招我犯錯誤!……」真是舉重若輕地表達了人物那份沉甸甸的高尚情操。葛優嫻熟自如的表演充分體現了全片的風格和導演的追求。
影片導演夏鋼自1982年獨立執導第一部畢業作品《我們還年輕》後,相隔六年之久連續拍攝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遭遇 *** 》、《我心依舊》、《大撒把》、《無人喝彩》等片。他在影片創作中執著於自己一貫特有的藝術追求,在有多次拍片機會的誘惑面前,他堅持「我只拍我想拍的影片」,因而逐漸形成富有鮮明個性的風格系列。這些主要表現為:他貼近現實,面對當代青年生活,在以上的這些影片中所關注的都是城市青年人的感情世界,寫他們的騷動、困惑和無奈,也寫他們的渴望、追求和超脫;他崇尚「平平淡淡最是真」的藝術格調,選擇劇本的原則寧可平淡些,也不願人為地搞得很強烈,將偶然性戲劇性的故事融於真切自然的生活流程中,從容質朴的影像畫面中;他重視觀眾的審美需求,探尋自己藝術個性與大眾審美心理的契合,努力以自己對藝術的真誠在他的影片與觀眾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在第五代導演中他始終自覺地堅持藝術性與娛樂性緊密融合,反對將兩者割裂。他認為商業性並不排斥藝術性,沒有上乘的藝術性就不能支持好萊塢的商業大廈,商業性是將藝術性包含在內的,只排斥那種盲目的孤芳自賞。在對這些堅持不懈的追求中,影片《大撒把》取得了重大發展,顯示出成熟和完整,它從藝術上到商業上都獲得突出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大撒把》影片的創作經驗在發展電影藝術的豐富多樣上,具有很大的啟示性。這類影片既蘊涵文化道德品味又有別於高昂的主旋律精神;既有很強的愉悅觀賞性又不失藝術個性和藝術品格的探索追求,在激烈的電影市場競爭中,它以雅俗共賞的審美效應贏得觀眾廣泛的認同和喜愛,尤其是受到青年觀眾的熱愛。在發行放映的第一線的電影工作者曾感嘆呼籲,中國電影多一些這樣的影片,不愁沒飯吃。
C. 大撒把結局
林周雲和顧顏在一起了。
顧顏到機場送別為即將去加拿大留學而興奮不已的妻子,碰巧遇到送丈夫出國的林周雲。林的丈夫將懷孕的妻子託付給素不相識的顧顏後便匆忙上了飛機,而林周雲雖然被顧顏及時送往醫院還是不幸流產。
一年後顧顏與林周雲在地鐵站不期而遇,一直雄心勃勃渴望到異國與丈夫團聚的林周雲興奮地告訴顧顏自己已備齊了出國的手續,只差簽證就可以出去了。
林周雲居然真的拿到了簽證,顧顏到機場送她。即將離去的周雲希望顧顏能開口要求她留下,顧顏卻隱藏了自己的想法什麼都沒表示,目送林周雲走向了登機口。
在登機口,她說護照找不到了,顧顏翻遍行李箱,卻在自己的口袋裡找到。林周雲說:「你本可以把我留下的。」然後二人終於擁抱在了一起。此時廣播提醒已停止登機,飛機起飛。
(3)徐帆葛優電影美國擴展閱讀:
《大撒把》幕後製作
《大撒把》是由夏鋼執導,葛優、徐帆主演的愛情電影,於1992年12月26日在中國上映。影片具有散文詩般的風格,整體氣氛非常溫馨,展示出現代都市人的無奈、苦澀,還有相互之間的理解與溫情。該片情節單純精巧,藝術結構完整,雖然講述的是普通人的瑣事,卻很吸引人。
著名演員葛優在此片中使自己的表演水平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對主人公顧顏的性格特點、心理活動等把握准確到位,他也因此片榮膺金雞獎影帝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