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93歲田華北影節悼念去世演員,鞏俐感動落淚,現場其他演員的情緒如何
其他的演員也是比較悲傷的,因為他是非常優秀的一個人,很多人對他的去世感到非常可惜,特別的傷心難過。93歲演員田華悼念已故演員。在他看來,這些都是他們的戰友,所以說的也是非常的感人。台下的鞏俐也動情的眼眶濕潤,確實那個年代的感情是我們是無法理解的。當然田華這個演員他也是非常優秀的,曾經也出演過很多優秀的作品,現在雖然年紀大了但是心依舊在演繹事業中。而且他的經歷非常的豐富,對當下的年輕人來說,聽到這樣的感情回顧自然是非常的嚮往非常的感動。因為他們這種純真的感情,在我們這個時代已經不存在了。
這樣共同的認知基礎,是百歲山與北京國際電影節能攜手的原因之一。致敬堅持藝術的不易,也致敬匠心品質的堅持,在這場光影藝術盛典中,我們也期待北影節和百歲山在藝術道路上,繼續品質堅守,合力生光。
㈡ 全國十佳電影女演員出爐,分別都有哪些
這個全國十佳電影女演員也是最近剛評比出來的,其選取的人員囊括了建國70年以來的活躍在影壇中的具有影響力的女性演員。其人員名單如下:張曼玉,鞏俐,林青霞,劉曉慶,章子怡,田華,王曉棠,周冬雨,惠英紅,祝希娟。評選單位是新時代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聯合第27屆華鼎獎組委會,從這個評選單位也可以看得出來具有一定的分量。畢竟,華鼎獎的含金量不低。
最後說一下周冬雨,做為年青一代的女演員,周冬雨在電影上的悟性和天賦是別人比不了的。所以,其參演的電影也獲得了很多的人認可。像《七月與安生》、《少年的你》等作品都能夠很好的反應社會的各種問題。那些質疑周冬雨的人可以消停一下了,畢竟沒有誰能夠在這么快的時間內既獲得電影大獎又能夠收獲觀眾口碑。
㈢ 我國第一部新歌劇是什麼是《白毛女》嗎
我國第一部新歌劇是《白毛女》。
編劇是魯藝文學系的賀敬之、丁毅,作曲是音樂系的馬可、張魯、瞿維、向隅、李煥之。導演王濱、王大化、舒強。王昆演喜兒,凌子風演楊白勞,陳強演黃世仁。歌劇音樂用民歌「小白菜」等作基調,大受歡迎。
《白毛女》是一部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文藝作品。此作品後來被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經久不衰。
相關藝術形式:
1951年初上映的電影《白毛女》。編導水華和王濱。田華演喜兒,李百萬演大春,陳強演黃世仁。影片1951年榮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1957年榮獲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
1965年上海芭蕾舞團演出芭蕾舞劇《白毛女》。女主角:蔡國英、茅惠芳飾喜兒;顧峽美、石鍾琴飾白毛女。該劇在1980年代沉寂之後從1990年代開始有多次上演。《白毛女》為日本松山芭蕾舞團保留劇目之一,由清水哲太郎編舞,森下洋子飾喜兒。
㈣ 老藝術家田華曾在一個頒獎晚會上朗誦了一首什麼詩
金雞百花獎真正影後是田華。第19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真沒想到真正的「最佳女主角獎」其實是當年《白毛女》的女主角喜兒飾演者田華。
《你們年輕,我們也年輕》
朗誦:田華
這不是我的,
這是偉大的祖國,
偉大的人民的,
因為人民養育了我。
人民使我成長了一個老的文藝工作者,
使我成為文化戰線的一個老的螺絲釘。
我,是的, 我也是80後的,
但是我, 我覺得:
我在今天這個老人節的晚上,
我覺得我並不老!
至少說,
我的心不老!
我不會在終身成就獎的下面畫個句號!
我要在終身成就獎的基礎上,
我要再起步!
因為我沒有老,
我不服老!
我就覺得人民還需要我,
文藝工作需要我,
電影還需要我,
馬克思還不要我!
所以, 我覺得:
我做的工作太少,
由於種種原因我失掉了10年,
我要是一年拍一部電影我還能拍十部呢。
但是,我做的那麼少,
你們給的我那麼多。
所以我要活著!
我要繼續干!
你們年輕,
我們也年輕。
你們年輕總是寫在臉上,
我們年輕總是藏在心房。
你們做夢,
我們也做夢。
你銀銀們做夢充滿了遐想,
我們做夢從來不去多想。
你們有愛情,
我們也有愛情。
你們的愛情講究的是熱情奔放,
我們的愛情講究的是日久天長。
你們是財富,
我們也是財富。
你們的財富在於來日方長,
我們的財富在於飽經滄桑。
你們是太陽,
我們也是太陽。
你們是一輪火紅的朝陽,蒸蒸日上,
我們是一抹絢麗的夕陽,同樣燦爛輝煌。
朋友,朋友們,
不要看我們年過半百銀發飄零,
歸根的落葉尚能肥沃泥土,
降落的夕陽意在點燃繁星。
我們為什麼離休而不離伍?
只要雄心不老就有無盡的潛能。
兒子說,你應該種花養魚散步練功到河邊去垂釣那晚年的安寧;
女兒說,您該遊山玩水尋訪親朋盡享那天倫之樂和大自然的恬淡風情。
而我們,卻悵然若失,食睡不寧,
豈能躺在功勞簿上領取百分之百的薪俸?!
是的,
我們曾飽嘗過凄風苦雨的血腥,
秀發和青春已獻給共和國的黎明。
青紗帳里,有我們血染的琴弦;
行軍路上,有我們鼓動的歌聲;
朝鮮戰場,有我們包紮的綳帶;
邊防前沿,有我們演唱的哨棚。
歲月的犁鏵已在我們的額頭耘滿了皺紋,
征戰的馬背也悄悄逝走了開花的年齡,
我們本應摘取更多藝術的桂冠,
最寶貴的十年啊,又被牛棚所蹂躪。
然而,我們畢竟是戰爭的倖存者。
多少戰友獻出了他們年輕的生命。
夢里,浮現著他們馳騁沙場的身影;
醒來,又記得那神采飛揚的音容。
想到這些,我們每每熱淚縱橫。
為了他們,我們也要重上舞台,拼啟並盡餘生,
畢竟我們還有豐富的舞台經驗。
哪怕是殘燭,也要放射熱量和光明,
何況我們雄心猶存,血熱氣盛,
敢於登台就意味著我們還年輕。
我們多想變成一縷清風,
送你緊張工作後的一點點輕松;
我們多想變成悠揚的晨鍾,
輕輕的為您歌唱,
默默的伴隨您攀登。
瞧,改革的大潮激盪千里,波飛浪涌,
怎能不令我們老驥奮蹄,蕭蕭長鳴。
這是民族崛起的又一次深刻變革,
它像總攻的號令悄搏跡綳緊了我們每根神經。
我們要以文藝為武器而抒懷吶喊,
像當年在淪陷的街頭揮舞著救亡的話筒。
愈近晚年,
愈珍惜人生的旅程。
我們多麼想做改革者那弄潮的帆蓬,
或者將肩膀化成攻堅的雲梯,
踏上來吧,一代年輕有為的精英。
我們向你們學習,
把你們稱頌,
獻上老文藝戰士由衷由衷的致敬。
http://qnzxsay.blog.163.com/blog/static/2768946320111048259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