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紹國外的偷窺類型的電影
歐美art系列韓國情色片《愛人》(喜歡站著那段),《周末同床》(不要……直接……),《頂樓的大象》,《媽媽的朋友》(更衣室那段),《方子傳》,《美人》(金城武主演),《完美搭檔》(喜歡引體向上那一段),《娜塔莉》,《空房間》(喜歡偷窺那一段),《恩嬌》(老師看學生和學生),《夏娃的誘惑》(四部曲),《美景之屋》(恨自己買房的時候沒有多和中介聯絡感情)
2. 帶有戀母情節的電影
少年漢尼拔,加斯帕德尤利爾與鞏俐主演,2007年出品,犯罪驚悚片
3. 電影鋼琴教師女主人公形象分析
女主缺父,閹割弒母
相對於比較直接表現出來的「戀母情結」,女主角鋼琴教師的「戀父」情結則表現的更加隱晦。表面上,電影中並沒有出現一個在年齡上可以作為女主角父親的角色的男性主體的出現,其主要男性角色只有一個——就是作為學生的男主角。對老師存在「戀母」情結的男性學生同時也是女鋼琴教師「戀父」情結的對象。
這一觀點看似離奇,但是也是弗洛伊德的理論分析范圍之內的。「戀父」情結的劃分與「戀母」情結的劃分是相似的,也可以分為廣義與狹義,狹義的「戀父」情結是指女兒對父親的愛戀;而廣義的劃分則可以包括多層含義,包括對自己的長輩、男性老師、上級等,然而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講,其不一定是以年齡來劃分的,如果其在某一方面對女性起到了啟蒙、引導,或彌補了其心靈上的創傷,對可以成為女性「戀父」的對象,其行為就像小時候父親引導自己走路、成為第一個關注、關懷自己的男性對象所產生的影響。
男主角作為走近在男性缺失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女教師的第一位男性主體,並且他對自己的情愫、關心與其男性特質逐漸喚醒了其存在於潛意識中的壓抑了許久的對父親與性的渴望,於是從心理上產生了對其認同,「戀父」情結就是在這樣的機制下逐漸形成。
關於閹割焦慮,弗洛伊德如此解釋:女性認為自己是被閹割了的男性,其生來就具有一種對男性生殖器不可抗拒的迷戀的感情。他的心理分析中指出,少年時期父愛的缺失是成人後精神分裂產生的原因,戀父情結的扭曲是對人性的閹割。
在艾麗卡的字典里,父愛是一個稀有而珍貴的東西,她從未觸及也從未品嘗過。父親死於精神病院也暗示了艾麗卡在人格上不僅缺失父愛,而且扭曲、誤解了父愛。的確,人性的殘缺也造成艾麗卡性格的諸多病態,如若無其事地觀看自助色情錄像,陰冷的用刮鬍刀割身體的下處,偷窺別人在車里交歡。在這樣潛在的侵犯性行為中,艾麗卡達到自我畸形性意識的滿足與陶醉,這些都是在肉體的自虐與偷窺的刺激下玩味痛楚的快感。
女主角的生活給了我們明確的啟示:在一個父愛缺失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女教師長期壓抑了自己對父愛或者男性的渴望或者慾望,或者說壓抑了被閹割了的自己對男性性器官的迷戀的情感;並且由於母性的權威使其很少有與男性接觸的機會,最終導致其對男性的態度表現為雙重性:渴望(或者說對性的追求)與憎恨(或者說對其對性的渴望的心裡狀態的罪惡感)。
又或許如阿德勒所言,女人生來就是自卑的動物,她們防備男人、又依賴男人,那是源自人類心靈深處的雙重自卑。
4. 一部外國電影裡面五個兄弟一個是成功人士 一個妻管嚴 一個流浪漢 一個老頑童 一個戀母情結 知道的速來!
美國派4:美國重逢
5. 關於講戀母情節的書籍和電影
經典外國名著——杜拉斯《情人》
淺析希區柯克的懸念電影:《驚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