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31屆華鼎獎全球電影滿意度獲獎名單,范偉獲獎,鞏俐劉德華落選
一直覺得范偉很老了,其實人家還不到60歲,比劉德華還小1歲呢。
2004年,42歲的著名小品演員范偉,開始對電影感上了興趣。不好好演小品,卻跑去和陳小藝演起了電影。
最終,一出手,就憑在安戰軍執導,與趙君、陳小藝合作主演的電影《看車人的七月》,精彩的表演,斬獲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國際大獎——
2年後,44歲的范偉,又憑章家瑞執導,與張靜初、聶遠合作主演的電影《芳香之旅》,拿到了第30屆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特別表演獎,金鑰匙獎。
然後,就是在2017 年,距離第二次獲得國際大獎11年後,55歲的范偉,又憑梅峰編劇並執導,與殷桃、張超等人合作主演的抗日題材電影——
《不成問題的問題》,第三次斬獲國際電影大獎,第7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最佳男主角獎。
第4次,就是今天,59歲的范偉老先生,再次奪得國際頂級大獎——第31屆華鼎獎 全球電影滿意度調查,最佳男配角。
憑借張藝謀執導,與張譯,劉浩存合作主演的電影《一秒鍾》中,飾演電影放映員的精彩表演,而最終獲獎。
中國僅此一人,實至名歸。
自從《八佰》在滑神前一段時間,成功入選華鼎獎全球電搜讓隱影滿意度調查提名後,獲獎的呼聲一直很高。
其實,當時能世廳夠入選,已經很厲害了,畢竟這是全球甄選啊。
而管虎執導的這部史詩級電影《八佰》,最終在今天斬獲了第31屆華鼎獎全球電影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難能可貴,中國第一。
夠贊!
而華鼎獎全球最佳影片,則是美國的《信條》,當然也是實至名歸了。
通過以上各項大獎,不得不承認如今的華鼎獎,早已經成長為一個國際性大獎。著眼的全部都是國際上的頂級影星。
可惜了,同樣參演《一秒鍾》的劉浩存,沒有拿到最佳女主角。而張譯卻連提名都沒有。當然,劉浩存的提名,也只是憑《送你一朵小紅花》。
結果,也沒有獲得最佳新人獎。
還有一個可惜的人,就是朱媛媛,她本是憑《送你一朵小紅花》中的配角演繹出彩,卻和劉浩存一樣——
最佳女配角,沒有拿到。
而這次華鼎獎全球滿意度調查最佳女主角,女配角都是幾個我們不認識的人。
當然,人家在國際上已經相當有名,只是我們普通人很難看到她們演的電影。比如,最佳女配角,阿曼達·塞弗里德(美國) 《曼克》。
而最佳導演,則由日本的黑澤清,憑借《間諜之妻》獲得。最佳編劇,則由印度的柴塔尼亞·塔姆哈尼,憑《信徒》獲得。
最佳男主角,被義大利的埃利奧·傑曼諾,憑《我想藏起來》獲得。
而最佳新人演員獎,則由美國的塔莉婭·萊德,憑借《從不,很少,有時,總是》獲得。
除此之外,最佳動畫電影則由美國的《心靈奇旅》獲得。最佳電影歌曲獎,則由《Hear My Voice》 Celeste演唱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獲得。
有意思的是,終身成就獎,提名和獲獎都是他,英國的安東尼·霍普金斯。
前一段時間,也就是在 9月16日, 第31屆華鼎獎全球電影滿意度調查,各項大獎提名名單在洛杉磯揭曉。
中國影人榜上有名的男主角,只有一個,那就是劉德華。
男配角也是只有一個,出演張藝謀電影《一秒鍾》里的范偉。
而女影人中的女主角也只有一個,那就是鞏俐。此外還有一個女配角,朱媛媛。和劉浩存,易烊千璽一起主演《送你一朵小紅花》。
全球電影最佳新銳演員,中國也只有一個,女演員劉浩存。
可見,這個獎(華鼎獎全球電影滿意度調查)的篩選之嚴格。比如,易烊千璽,劉昊然等,統統都沒有。
像劉德華,已經出道40年,還缺N個國際獎
1981年,20歲的劉德華,在香港第10期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學習的時候,被安排出演電視劇《江湖再見》。
這是他第一次演戲,在劇中演一個以販賣婦女為生的小混混阿龍。
雖然,這部劇獲得美國電視節電視劇特別獎。但,劉德華並沒有成為最有名或者最有才華,最有影響力的那個新人演員。
可能,他也沒有想到,自己在40年後,會成為一個在香港,在中國,乃至在世界上很有影響力的一個演員。
迄今為止,60歲的劉德華出演過29部電視劇,154部電影。
而在這近200部影視作品中,劉德華獲獎無數,先後拿過近100個大大小小的影視獎項。但,其中的國際獎並不多。
這一次,劉德華主演的《拆彈專家2》,讓他有幸獲得 2021 第30屆華鼎獎最佳男主角 獎和最佳專業精神獎。
本來,也在第31屆華鼎獎全球電影滿意度調查中,獲得了提名。與鞏俐的《奪冠》一起入圍。
可惜,卻都沒有最終獲獎。
不過,這也正好說明,華鼎獎全球電影滿意度調查獎,是一個國際性的嚴肅的大獎。能夠獲獎的,都是國際上的頂級大腕。
也許,劉德華還需努力啊。
#八佰獲華鼎獎全球滿意度調查第一名#
#劉德華鞏俐錯失華鼎獎影帝影後#
B. 有部歐洲風格的電影,年輕男子租住在中年女人家裡,女人誘惑男子並在一起了,女人包養了年輕男子
這部電影的名字可能是《法國女人的情事》("Femme Fatale")。這是一部2002年上映的法國電影,由布萊恩·德·帕爾馬執缺輪導,主要角色包括雷貝卡·羅梅恩和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影片講述了一個年輕男子租住在中年女人家裡,女人誘惑男子並發展出一段關系的故緩春事。
在電影中,有一個片段符合您描述的情節。男子因為沒有帶鑰匙而坐在家門口的台階上等待女人回來,女人回來後拿鑰匙在男人耳邊晃動,伏哪信示意他跟著她。這一幕展現了女人對男子的控制和引誘,形成了電影情節的一部分。這部電影以其歐洲風格、情慾和復雜的情感關系而聞名。
C. 盤點4部與芳香植物有關的治癒系高分電影,芳療師們都在看!
大自然的奇特之處在於能療愈他人也能療愈自我,我們是大自然的使者,感應每一種植物獨特的構成規律與能量,將天然植物精油集合在一起。
同時我們是一群有愛的人,愛自然、愛生命、愛自己,相信每一株植物的生命與靈魂力量,將植物的智慧運用到生活中,靜下來感受人生的意趣。
下面推薦4部有關於芳香植物的電影,希望能從中感應自然的平靜,溫暖我們動盪不安的心靈。
# 第一部 #
《小森林》
豆瓣得分:9.0分
無法融入喧囂浮躁的都市女孩【市子】回到了位於東北地區的老家小森村,騎著自行車,騎著自行車,馳於鄉間小道,與大自然撞個滿懷。
這里沒有過多時尚文明的色彩,當地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他們靠天吃飯,靠著雙手經營人生。
生活雖不富裕,心中則是滿滿的充實和歡喜。受媽媽影響,市子取自大自然的各種食材,親手製作各種美味而廉價的料理,靜靜地走過了春夏秋冬。
《小森林》分為兩部《小森林 夏秋篇》與《小森林 冬春篇》,該片有一股怡然自得的生活的味道,用食物傳遞出深沉的人生哲學和返璞歸真的生活美學,反襯出低調內斂的高層次修養,溫暖平凡觀眾的奔碌人生。
現代人,其實更需要用心去體會生活,感恩自然地生活,還原純凈的心境,對生活的條件要求很少,而對自己的所得倍加珍惜,這樣更容易抓住你可擁有的快樂 。
# 第二部 #
《四季之庭》
豆瓣得分: 8.5分
《四季之庭》是一部敘事影片,用唯美的鏡頭,講述了一個堅強的女人勇敢追求自由生活的真實故事。
來自英國貴族的凡妮莎女士,19歲開始周遊世界,當她來到日本之後被日本庭院深深吸引,決定隱居於日本京都大原鄉村一方小院兒,靠教英文的微薄收入,養花、種菜、劈柴、讀書、結婚、生子,做起了一個普通而又不凡的田園女人。
她的花園種著150多種香草,有迷迭香、薰衣草、檸檬香蜂草、金盞花、薔薇、肉豆蔻、蓍草、歐芹、鼠尾草……而光是百里香就有五個品種。並將植物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食用、釀酒、清潔、染色、染發等。
把女主人的生長經歷和家庭生活的波折穿插其中,將其人生感悟和思考娓娓道來。播種、澆水、勞作、收獲,遠離塵囂,品茗遺失在時光中的美麗四季。
# 第三部#
《海蒂和爺爺》
豆瓣得分:9.3分
電影《海蒂和爺爺》講述了女孩海蒂的成長故事。
自幼父母雙亡的女孩海蒂,被姨媽被送到了住在阿爾卑斯山上的爺爺家,性情孤僻、行為怪誕的爺爺曾想把她丟到孤兒院,卻被海蒂的天真溫暖打動,開始了爺孫相伴相依的生活。
然而,幸福的生活被姨媽的再次造訪打斷,海蒂被賣到了法蘭克福的富豪家中,給貴族小姐克拉拉當伴讀,可是,嚮往自由不願被禮儀規則束縛的海蒂日夜思念著爺爺和阿爾卑斯山上的廣袤無垠。
終於在「鬧鬼事件」真相大白後,海蒂被送回了家鄉,和爺爺重新團聚的她又找回從前的生活,笑語充斥在阿爾卑斯山中。
影片實地取景阿爾卑斯山脈,遍地芳草綠茵,野花點綴山間,頭頂藍天白雲,湖泊清澈如鏡,每一幀畫面都像上世紀的油畫一樣,使人彷彿置身於夢境般的世外桃源。
# 第四部 #
《秘密花園》
豆瓣得分:8.5分
故事講述了性情古怪孤僻的小女孩瑪麗・倫羅克斯的父母雙亡後,生活在姨父神秘陰沉的大房子里,一次神奇的經歷,使瑪麗闖入久已禁閉且荒蕪的花園。
瑪麗、農家小子迪肯和常年被關在陰暗房間里病態的少爺柯林,找到了開啟快樂的鑰匙,他們一起在秘密花園里耕種,使花園從此煥發出盎然生機,到處充滿了大自然的魔力。
當然除了以上電影的介紹,還有很多值得大家去發現與觀看,希望大家在舒緩壓力的同時也可以釋放情緒,回歸內心的寧靜。
D. 適合深夜看的電影 適合深夜看的電影推薦
適合深夜看的電影有:《戀戀筆記本 》、《午夜巴塞羅那》、《盜鑰匙的方法》,具體介紹如下:
1、《戀戀筆記本》是導演尼克·卡薩維茨2004年的一部愛情片。改編於美國小說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同名小說,由萊恩·高斯利、瑞秋·麥克亞當斯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4年6月2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一對青梅竹馬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歷劫重逢,這段刻骨銘心的故事由一名天天來探望住在療養院病人的老先生筆記本中娓娓道出,隨著故事水落石出,顯然這名躺在病床上的老太太就是故事中的女主角,而說故事者正是求婚的人。
2、《午夜巴塞羅那》是由伍迪·艾倫執導,斯嘉麗·約翰遜、麗貝卡·豪爾、哈維爾·巴登等人主演的愛情喜劇電影。影片於2008年5月17日在法國戛納電影節率先放映。電影故事發生在美麗的巴塞羅那,講述了美國女孩維姬和克里斯蒂娜結伴來西班牙旅遊。維姬為人古板而且即將結婚,克里斯蒂娜則思想開放、充滿好奇心。這兩個性格相異的主人公,來到西班牙後,邂逅了一位非常有魅力的藝術家和他美麗但很愛吃醋的前妻。隨後四個人之間發生了一系列有趣而浪漫的愛情故事。
3、《盜鑰匙的方法》是由日本Cine Bazar製作的128分鍾的劇情影片。該片由內田賢治導演編劇,堺雅人、香川照之、廣末涼子、荒川良良、森口瑤子等主演,於2012年9月15日在日本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個失敗的演員與一名殺手之間的人生糾結。
E. 觀美國電影《大河戀》
今晚22:00看了一部美國電影《A River Runs Through It》。
我深深被影片中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生動哀怨的電影劇情所吸引。
電影是1992年,由美國導演羅伯特·雷德福執導的文藝劇情片。
《大河戀》改編自諾曼·麥考連的自傳體小說,主線講述諾曼與保羅兩兄弟的故事。展現了一心以父親為榜樣的諾曼及狂放不羈的保羅,這一對兄弟,數十年的成長經歷,和不同的命運。
《A River Runs Through It》
節奏舒緩,攝影優雅如詩,再加上深情款款的主線和旁白,使其成為文藝片的經典之作。
全劇沒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節和轟轟烈烈的戲劇沖突,在好萊塢的電影里顯得格外清新脫俗。在導演的散文式旁白和攝影師一派悠然自得、充滿詩意的拍攝風格下,不再是單純的電影作品,而是一幅印象派的油畫。除了攝影師是它的靈魂外,電影音樂也是它的另一個生命承載。在導演、攝影、配樂的親密合作下,觀眾充分感受到精神上的喜悅和心靈上的平靜。
電影在「光」和音樂元素的裝扮下,自然景觀美輪美奐,人物造型絕妙之至,精神面貌至真至純。大河傳奇和演繹的「大河戀」 情結成為油畫和抒情散文的唯美超越。影片詮釋了生活中的親情、愛情、友情的內涵和真諦。一條大河,承載著父子深情和兄弟之情,大河奔流不息,就如生命一般。
該片的光線造型非常有特色,對不同時空的景色、人物表情、動作、形態、心境、形象塑造和電影的主題完美、立意升華等都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蒙大拿州特律河邊的小鎮,住著長老派牧師雷夫倫特·麥考(湯姆·斯凱里特飾)一家。麥考連為鎮上人佈道之餘,平時喜愛讀書,更喜歡在美麗的特律河裡用假蠅釣魚。麥考連家有兩個男孩,大兒子諾曼穩重內斂,小兒子保羅堅強、倔強、狂放不羈。他們從父親那兒學到了釣魚的技藝,也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1917年,一戰爆發,諾曼(克雷格·謝菲爾飾)加入美國森林服務部,而保羅(布拉德·皮特飾)做了泳池救生員,唯一不變的是他們對釣魚的愛好。諾曼發現,弟弟慢慢不再按照爸爸教的節拍去釣魚,他發明了自己的節奏,而他無疑是個釣魚天才。
1919年秋,諾曼前往離家幾千英里的達蒙斯學院上學,一去就是六年。在學院,他發現自己其實非常擅長講授英國文學,萌發了當教授的念頭。保羅在家鄉讀完大學,畢業在當地報社工作。
1926年,諾曼回到了家鄉。再和弟弟一起去釣魚時,他發現自己永遠都趕不上弟弟了。在一個舞會上,諾曼結識了美麗的傑茜,兩人很快墜入愛河。
保羅則迷上了賭博,欠了一屁股債,經常因為欠債與人打架,成了警察局的常客。
諾曼接到了芝加哥大學的聘書,請他擔任英國文學教授,他鼓起勇氣向傑茜求婚。
即將離開家鄉的諾曼與父親和保羅再次來到特律河釣魚。諾曼讓保羅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和他一起去芝加哥。
保羅拒絕與諾曼一起去芝加哥,他是一個釣魚藝術家,他不願離開蒙大拿。就在諾曼動身去芝加哥的前一天,保羅被仇家殺害。
諾曼遲暮之年回到蒙大拿,在特律河邊,用顫顫巍巍的手拋出魚線,大河流淌著生命的意義。
1)父親 雷夫倫特·麥考連
鎮上的長老派牧師,諾曼、保羅兩兄弟的父親。善良正直,有堅定的信仰,嚴肅認真。在佈道之餘喜歡釣魚。他愛自己的兩個兒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教育和要求他們,把釣魚愛好和技術傳給他們,以此引導他們驗證上帝所創造的自然生命規律:唯有掌握節拍,才能重獲力與美。但他的愛過於嚴苛,讓年幼的兒子畏懼。
2)母親麥考連太太
牧師的妻子,兩兄弟的母親。慈愛善良,善解人意,愛護家人。然而,保羅過早去世,給她留下了無盡的悲傷和遺憾。
3)弟弟保羅
麥考連牧師的小兒子,富有冒險精神,倔強堅強,狂放叛逆,是個反抗父親的不羈兒,連釣魚方法也違抗父親教的法則,但他繼承了父親富有藝術氣質的一面,把釣魚作為畢生的愛好。從事記者工作,因與印第安女子交往甚密而常與保守的同鄉發生沖突,賭博、酗酒成性,最終招致殺身之禍。
4)哥哥 諾曼·麥考連
保羅的哥哥諾曼,穩重內斂,循規蹈矩,事事順從父親,富有責任感,全心全意地愛著那些他不一定能理解的親人。他深知人生不是藝術,那一刻不會長久,所以不能忍受富於「藝術家」氣質的弟弟嗜賭成癮,想帶保羅去芝加哥,認為這是在幫助弟弟。
5)諾曼戀人 傑西·伯恩斯
諾曼追求的美麗女孩。出身富裕家庭,有一個名人哥哥。她愛自己的哥哥尼爾,但就像諾曼不能理解保羅一樣,她也不能理解尼爾。她認為尼爾需要幫助,並為他不肯接受幫助而難過。
6)傑茜哥哥 尼爾·伯恩斯
傑西的哥哥,常年混跡於好萊塢。屬典型的紈絝子弟,喜歡誇誇其談。因為他玷污了神聖的大河以及釣魚規矩,所以引起諾曼、保羅兄弟的反感。
潺潺河水,每每靜靜的午後,釣魚成了父子間最難忘的時刻。大河流淌著,生生不息,好似講訴著生命的意義。生命就像一條大河,時而平靜,時而波瀾。我們的生活也如此。河水最終會奔流入海,而我們的生命最終會歸於塵土。生命中的每一步都不可預見,我們的生活就如甩出去的魚鉤,或有收獲,或無收獲。我們靜靜的接受這一切,然後繼續甩繩。大河中的石頭記錄河水的足跡和歲月,我們則用記憶來銘記生命中的這些往事。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條河,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方向。當老去的時候,回首過往,就如河水般曲折和精彩。
電影中的許多台詞,暗寓了生命這條大河的深刻含意。
有一條護城河,兩岸種植著槐樹。
春天槐樹都在同一時間開花,全城都彌漫著淡淡的芳香。
每當我站在峽谷的暗影中......
周圍的一切都會漸漸褪色,變成了與我相伴的靈魂深處的記憶......
還有那大河底下的聲音。
大河緩緩流淌,河流聲像打著四拍子的音樂...
我在河邊盼望著魚兒上鉤。
最後,所有這一切融合在了一起......
一條穿越時間和生命的河流。
大河因為暴雨漲潮而湧向四面八方......
在時間的基石中川流不息。
有些岩石上有著永恆的雨滴印記。
岩石下面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而這大河裡的一切至今縈繞在我心頭......
最終,所有的事物都將融為一體,隨河水奔騰而逝。
父親是一位牧師。在歐美的文化中,牧師是很有文化和社會地位的。他有兩個兒子:諾曼和保羅。從小開始,父親就對兩個孩子進行著傳統的教育,而且父親喜歡釣魚的興趣也深深烙在了兩個兒子的心中。哥哥諾曼繼承了父親傳統的思想,他老實而勤奮。而弟弟保羅則更接近於自然,他無拘無束。
父親對他們的教育,以及對他們思想的影響,這就是父愛的一種。我總以為父親是兒子心中的一座山,當兒子長大後,他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兒子翻過這座山,然後成為另一座山。其實,父親何嘗不是一條河?趟過父親這條河,就如走過了人生這條河。而我們又成了後代眼中的那條河!人就是這樣一代代的傳承,而父親就是如此高大的站在我們眼前,或為高山,或為大河,他日夜守衛著我們。
影片中前半部分是父愛在我們小時候的那些細節,要求我們認真的對待生活,認真得學習文化。到了影片的後半部分,父子之情又再次登場。諾曼回到家鄉,父親詢問他的未來,並試探著問他是否願意接自己的班。當諾曼最後成為教授的時候,父親並不覺得失望,而是覺得高興。這或許就是歐美文化中,人是個體獨立的。父子都會尊重各自的選擇。而父親也願意兒子能在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當兩個兒子和父親一起釣魚的時候,把這種父子之情渲染到了極致。父親堅持走自己走了多年的老路去釣魚,而兩個兒子則選擇了另一條路,也就是這個細節,說明父子之間的傳承就是這么的自然。當父親老了,兒子繼承著父親的思想,重新開始屬於自己的生活。當保羅死後,年邁的父親在教堂中努力的勸說大家要關愛自己的親人。在那一刻,我想那是父親為自己沒有留住小兒子而進行的一種心靈慰籍。
兄弟,就是有一個比你大或比你小,欺負你或被你欺負的人。由於有著血緣關系,這種兄弟情顯得格外的珍重。現在獨生子女多,而很多人是不會體會到的。由一個和你一起分享父愛和母愛的人,有一個會處處和你做對的人,有一個時刻惦記但不流露的人。而這個人就是兄弟。
沒有血緣的兄弟之情那是義氣之情,他們的結合是有一個共同的利益,而兄弟之情則是忽略這點。雖然,現在又一些因為經濟原因導致兄弟反目,但這畢竟是少數。我們所希望的兄弟之情或者期盼的兄弟之情那是僅次於父愛和母愛的。
諾曼和保羅,兩個就打過一次架,雖然性格完全不一樣,但是兩個人確是如此的尊重、理解和幫助對方。這種付出是沒有條件的,也是不需要回報的。兩個人相互和諧又相互「競爭」。
影片的海報是我最喜歡的。保羅站在岩石上,當魚線劃著美麗的弧線和周圍的河水、森林、岩石融為一體的時候,那是一幅帶有哲理的油畫。畫中的保羅是個藝術家,當釣魚都能作為藝術,就說明藝術對於生活的影響,是多麼的重要。雖然生活並不是藝術,它沒有那麼長久。但是,在藝術來臨的這一刻,生命感到充實快樂就巳足夠!
這部電影中,無論是諾曼一家還是潔西一家,所展現出來對弟弟亦或哥哥的關愛,都呼應著這句話。
弟弟保羅在外面放肆玩樂,抽煙酗酒,但在父母和哥哥諾曼眼中,他永遠是最可親可愛的家人。潔茜的哥哥尼歐同樣是荒誕無垠、沉迷美色的浪盪子,但他父母與潔西對哥哥也是只有無盡的愛和關懷擔憂。親情確實如此,無論你功成名就,還是一事無成,在父母眼中卻永遠是孩子,他們對孩子總是奢求不多,唯一的期待,就是孩子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劇中這對主角兄弟,諾曼的性格與弟弟保羅截然不同。
哥哥諾曼從小沉穩聽話,循規蹈矩從不改變,生活軌跡幾乎按父親所期望的那樣,讀書—任職—娶妻—生子。是按人類最基本的循環直至死去,一生規規矩矩,平平淡淡。
弟弟保羅,從來不肯像父親教導的那樣,他倔強卻又活潑開朗,愛冒險又調皮搗蛋,從不懼怕世俗,只求公平自在。不願意吃的東西,拗著性子一夜也不會吃一口;釣魚時會創造獨特的釣魚方式;和哥哥偷跑去妓院,會對著她們跳著舞挑逗;夜晚翻牆出門去玩,會直接從二樓蹦下;兄弟們懼怕激烈漂流,但保羅卻沖鋒在前;船被摔壞也好,賭場欠債也罷,他一個人獨攬責任;不顧賭場規矩和世俗眼光,帶印第安女友入場玩樂;不顧他人警告信,繼續公布那些不為人知的壞人壞事,最終慘死仇人槍下...
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造就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保羅的死,有可能是被賭場的債主派人所殺;也可能是他當記者時所得罪過的那個對他寫了多威脅信的人。因為在父親知道保羅被槍殺,打斷手骨還被拋屍街頭時,問了諾曼一句很關鍵的話 「被打斷的是哪只手?」 「右手」。保羅已經被槍殺死亡,但主謀還要打斷他的右手骨,可見是認為保羅用這只右手,寫下了過多不可公布於世的東西,被記恨已久,才引來如此慘絕人寰的殺身之禍。同時殺害保羅的真凶,借著打斷保羅右手骨向世人,向記者們警告,「不要再寫這些不可公之於眾的東西,否則這就是你們的下場。」
保羅死於非命,但是他以生命為代價,所公布出來的東西,必然是對社會有貢獻的,在當時那個社會環境下,能夠像保羅一樣不畏懼惡勢力,堅持本心做好分內事,不因為恐嚇威脅,放棄事實真相的人,又有多少呢?正因如此,保羅才顯得格外的寶貴,他的優點遠大過缺點。
有朋友開玩笑說 「戀愛選擇保羅,結婚選擇諾曼。」
縱使保羅的結局令人感到悲哀凄慘,但他的性格卻受眾多人歡喜,他懂浪漫,懂情意,懂得如何討人開心,他的優點勝過缺點。比如當他去一個歡迎會,所受待遇與哥哥便是不同的,哥哥受盡眾人的禮遇,但是他受盡的卻是眾人的歡喜;當他的印度女友被別人窺探侮辱,他二話不說就和別人幹上架,為的保護女友;他陪伴在父母身邊總是充滿歡聲笑語,當他一離開餐桌時,整個家庭氣氛就寂靜起來...
反觀諾曼,他有安穩沉著的性格,但他過於死板,如現在的「直男癌」。當他被潔西的美貌俘虜,並主動上前攀談之時,恰好所談論的話題與潔西母親所愛相抵觸,他十分窘迫卻仍死皮賴臉的繼續搭話。諾曼性格中有懦弱的成分,激烈漂流那次,就是最好的體現。當除了保羅的所有人都為眼前激烈的流水感到懼怕時,諾曼雖出於對弟弟的保護和責任心選擇了陪同他,但是到達下流後,保羅還有閑情雅緻與兄弟們開玩笑時,他已然是疲憊不堪的坐在岸邊,強忍驚魂未定朝弟弟勉強的笑了一笑。回家後由於保羅一直嘲笑那幫兄弟的膽小懦弱,讓諾曼感覺到被隱藏已久的弱點,似被弟弟發現,他嫉妒弟弟所擁有的勇敢,難以忍受弟弟的冷嘲熱諷,他認為弟弟嘲諷的那些人,實則也是他的照影,一氣之下就與弟弟打了有生以來唯一一次架。
不僅如此,潔西也發現了諾曼骨子裡所無法磨滅的懦弱。其中影片里有一片段,潔西開車沖到鐵軌上沖著諾曼笑,而諾曼則被嚇得面目全非。這笑中必然帶著對諾曼懦弱的嘲諷,他們本不是一路人,潔西的性格與保羅相似,與諾曼相反,她本應該是被保羅吸引,看不起諾曼的懦弱拘謹,與諾曼分道揚鑣。但是最終,她仍屈服於諾曼的芝加哥大學的教授聘書能夠帶給她的身份地位,屈服於一個沒有文化內涵只想脫離小鄉鎮奔向花花世界的花瓶軀殼所帶來的慾望。
電影是寧靜的,父親的語言是詩化的、清澈的河水、銀白的魚線、開闊的大地、幽密的森林,一切都讓影片成為一部至善至美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