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百年後的女兒國電影名字叫
一百年後的女兒國電影名字叫《幻想女兒國》。
《幻想女兒國》是由王子導演的一部青春,愛情,喜劇,魔幻等多種元素集一身的穿越題材網路系列大電影。
劇情:
故事講述了主人公是一個以打游戲為業生活一團亂麻的現代標志性屌絲,在一次無意的時空變換時穿越到另外一個時空,他發現他是這里唯一的男性。
在這個美女如雲的地方他的命運開始改變,潘金蓮,蜘蛛俠,武大郎,埃及艷後等等人物出現在他的生活中,在這種糜爛的時代主人公又會有怎樣的艷遇。
② 求一部法國電影名字,電影中有四個女兒分別找的是不同國家的人
好像是什麼岳父,前幾天我還看過,等會用電腦給你看一下
你是說的電影《女兒國的傑基》吧,這部電影就是法國的,講述的男女顛倒的社會
女兒國的傑基觀看連結
電影名:王中王
導 演:蓋拉德·歐利
上 映:1982年10月27日
地 區:西德/法國
時 長:98分鍾
【主演】 讓-保羅·貝爾蒙多 瑪麗-弗朗斯·皮西爾
故事發生在1936年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當年,就是在這個法西斯頭子的 *** 下,在德國柏林舉辦了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法國拳擊隊教練喬治·加瓦利耶雖然痛恨德國法西斯,知道希特勒妄圖利用奧運會的國際影響來為法西斯政權作宣傳,但他不得不率領自己的隊伍到柏林去參加拳擊比賽。海報2法國運動員乘坐由巴黎開往柏林的列車,一路上大家滿懷必勝信心。加瓦利耶曾經是一個出色的拳擊運動員,外號「王中王」。他本人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擔任過法國戰斗機飛行員,擊落過德軍飛機,在法國名氣很大。正是在這次大戰中,他與一名德國空軍軍官甘特在空中交手,雙方不分勝負。不打不相識。經過從空中到地面的較量,他們相互之間有了好感,成了好朋友。當時,他們都只有25歲。世事變遷,但二人仍保持著友誼。
在奧運會上他們又一次相遇了。在比賽中,甘特給加瓦利耶以大力支援,使法國拳擊隊贏得社會的廣泛關注。不巧,一個猶太孩子卡爾在偶然的機會中出現了。由於他的家庭遭到德國法西斯的迫害,父親的書店被查封搗毀,家人也不知去向。加瓦利耶和卡爾相遇,非常同情孩子的遭遇。為了解救卡爾一家,加瓦利耶在甘特的幫助下,與納粹分子進行了錯綜復雜的周旋,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驚險。最後,英勇無畏的加瓦利耶終於戰勝了敵人,把消談脊卡爾一家護送出國境。
校園小霸王
什麼樣的電影啊?觸不可及可以么?這部電影很治癒很棒!望採納,謝謝!
英文名: RRRrrrr!!!
中文名: 森林魯賓遜
法國2004年冒險喜劇片,傑拉爾德帕迪約主演的法國版《石頭族樂園》,法國本土票房第三位。
講述的是37,000年前,有兩個部落相互鄰近,他們和平共處。「凈發部"過著寧靜祥和的日子,小心守護著洗發水的製作秘方。而「污衣部"滿嘴牢騷,抓撓個不停。一天晚上,一起謀殺案打破了「凈發部"的寧靜。這是人類史上的第一次,以前從來沒有人殺過人(當然,在這個案子里,被殺的是個女人)。為什麼要殺人呢?是人難免一死的。誰能解開這個迷?而且,如果這只是一個恐怖的開始怎麼辦?這部史前黑色喜劇片講述了兩個完全不同的部落的冒險經歷。
我也是,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一段,之後就找了好多年。
法國電影《零錢》 ,但我也一直找不到重新看的地址,以下也是網上找的
它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高樓林立的街區里,有一個跛足的老乞丐,每天都倚著一根柱子,站在路邊乞討。他頭發蓬亂,表情木訥,總是瞪著一雙深陷的眼拿滲睛默默地注視著過往的行人。他的手中拿著一隻變形的紙杯,行色匆匆的行人中,常會有慈善的人駐足掏出零錢放入紙杯中。他從不哀求別人施捨,對施捨的好人,也從不道謝,連個謙卑的笑臉都不給。
有一個成功人士,他擁有自己的公司,擁有豪華的寫字間,擁有高檔的轎車。他每天下班走過乞丐身邊的時候都會掏出一枚零錢扔進乞丐的紙杯中。這已成了慣例,乞丐注意到這位成功人士的車,由於地下車庫尚未修好,只好露天侍毀放在附近的空地上。也許是為了感謝這位每天都施捨與他的恩人吧,他默默地為這位恩人擦起了車。這一切都被這位成功人士透過落地窗看見了,不知是於心不忍,還是怕乞丐沾上了他,或不想欠這位可憐又可嫌人的人情,在下班走過乞丐時,他在照例往紙杯中放入一枚硬幣後還惡狠狠地對乞丐說,這錢是送給你的,不是擦車的工錢,請你以後不要碰我的車!乞丐什麼話都沒說,第二天還是執拗地為他的恩人擦車。
:douban./subject/1297203/
採納哦
廊橋遺夢不是法國電影
法國的有<時光駐留>
<情慾 *** >蘇菲·瑪索演的
還有<相思成災>應該也算
神奇大道/魔力大道
③ 關於女兒國的電影,只要男人被陽光照射就會變成女人
是《千機變Ⅱ:花都大戰》 吧
《千機變Ⅱ》是一部由梁柏堅,元奎聯合執導,房祖名,鍾欣桐,蔡卓妍,陳柏霖,甄子丹,成龍等主演的典型中國式魔幻電影。主要講述一個在女人國里發生的男女大戰
http://ke..com/link?url=gnKMCNGfQgX9ANxtIWi3rpPg5__MAtBFhyxQ_S-qD6D-JR6PHiElIYSmgE0kf85zZFc-WNEeObhMA4_P6mpE8iPNAtw_spx0_3HC88pZwC3z35fo7
④ 電影《魔幻女兒國》里說塞爾維亞在一戰中佔全國總人口三分之二的男性喪生有什麼歷史根據。
第一次世界大戰里交戰雙方軍民的死亡人數的比例,協約國士兵佔36%,協約國平民佔20%;同盟國士兵與平民各佔22%。請注意戰爭里平民大多是死於西班牙甲型流感。
協約國士兵的陣亡: 5,497,600
·比利時: 13,700
·英國: 908,000
·澳大利亞:60,000
·加拿大:55,000
·印度:25,000
·紐西蘭:16,000
·南非:7,000
·大英帝國:715,000
·法國:1,240,000
·法國殖民地:114,000
·希臘:5,000
·義大利:650,000
·中國:3000
·日本:300
·黑山:30,000
·羅馬尼亞:336,000
·俄羅斯帝國:1,700,000
·塞爾維亞:450,000
·美國:50,600
同盟國士兵的陣亡:3,382,500
·奧匈帝國:1,200,000
·保加利亞:87500
·德意志帝國:1,770,000
·奧斯曼帝國:325,000
平民被殺:6,493,000
·奧匈帝國:300,000
·比利時:30,000
·英國:31,000
·保加利亞:275,000
·法國:40,000
·德意志帝國:760,000
·希臘:132,000
·羅馬尼亞:275,000
·俄羅斯:3,100,000
·塞爾維亞:650,000
·奧斯曼帝國:1,00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死傷人數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共有5500萬-6000萬人死亡,1.3億人受傷,合計死傷1.9億人。以下是主要國家死傷
人數:
蘇聯二戰共有2680萬人死亡,其中正規軍隊死亡人數有890萬人(一說1400萬人),民兵人數大大超過這個數據,其餘是平民。二戰蘇聯士兵死亡人數一直是個爭論很大的問題,因為在衛國戰爭時期,許多平民男子和婦女被臨時編入了紅軍,所以很難說清他們是正規士兵還是平民或民兵,所以有了士兵死亡890萬和1400萬兩種說法,不過西方認同前種說法的多。其中死於蘇德戰場的士兵有880萬左右;死於蘇日戰場的有1萬人不到;死於蘇芬戰場的有近9萬人。
中國二戰死亡人數一直說不太清,因為統計不清楚,學者估計有1200萬人-1800萬人,不過90年代以後,數據漸漸明了:約1800萬。其中士兵死亡人數約148萬,其中國軍135萬,共軍(包括游擊隊)約10萬-12萬多,其餘為平民
美國有38萬軍人死於二戰,其中在西歐和北非有25萬餘人死亡,在太平洋約有12萬人以上死亡
英軍有40萬人死於二戰,其中士兵約有近38萬;在太平洋死亡約3萬;其餘在歐洲和北非。
德國二戰死亡約800萬人,其中士兵約550萬,其餘平民。其中死於西線和北非約有50萬,其餘死於東線蘇德戰場。
日本二戰死亡人數近300萬,其中士兵死亡約190萬(日本歷史教科書上寫185萬),其中在中國戰場死亡人數約44萬(我們現在教科書上寫的135萬是胡扯);在東南亞被英軍、中國入緬遠征軍(消滅日軍1萬還多)、游擊隊殺死約18萬;在蘇日戰場死亡10萬餘人;在太平洋與美軍戰斗中死亡約120萬;志願人員、童子軍死於戰爭近40萬;平民被美軍原子彈、炸彈炸死人數約在55萬人以上(日本方面統計)
義大利死亡約20萬,大部分為士兵,主要死於北非場
南斯拉夫死亡人數為170萬
法國死亡人數為30萬左右
各大戰場死傷數:
蘇德戰場:蘇聯紅軍共死亡880萬人。德軍以及7個仆從國軍隊共死亡572萬人。雙方死亡比例1.54:1
北非和西南歐戰場:盟軍共死亡90萬人(美軍25萬,英軍35萬,法軍20萬,其他國家10萬人),軸心國軍隊共死亡55萬人(德軍50萬,意軍5萬),雙方死亡比例 1.7:1
中國戰場:中國軍隊共死亡148萬人,日軍死亡44萬人,雙方死亡比例約3.36:1
太平洋戰場:日軍死亡138萬人,美軍死亡12萬人,英軍3萬,雙方死亡比例約9.2:1
遠東戰場:日軍死亡10萬人,蘇軍死亡1萬人,雙方死亡比例 10:1
總表:
國名 死亡 受傷 合計死傷
蘇聯 2680萬 3300萬 6000萬
中國 1800萬 1700萬 3500萬
德國 800萬 2000萬 2800萬
波蘭 650萬 100萬 750萬
日本 290萬 400萬 690萬
南斯拉夫 170萬 300萬 470萬
美國 38萬 150萬 190萬
英國 40萬 120萬 160萬
義大利 20萬 50萬 70萬
法國 30萬 20萬 50萬
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大勝,阿拉伯國家軍隊死亡1.5萬人,以色列軍隊死亡約 6000人。
第二次中東戰爭:埃軍亡1600餘人,損失飛機210餘架;英、法、以軍亡200餘人,損失飛機約20架。
第三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傷亡5萬餘人被俘6000多人。損毀坦克960輛。飛機440架。以色列軍隊傷亡3000餘人,被俘19人。損毀飛機46架、坦克400輛。
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死亡8500餘人,損毀坦克2200餘輛,損毀飛機約440餘架。以色列死亡2800餘人,損毀坦克850餘輛,損毀飛機110架。
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1982)
在這場戰爭中,巴解鹽鹼地傷亡3000餘人,被擊毀坦克100餘輛,火炮500門,
400多座秘密倉庫被佔領。敘利亞軍隊傷亡1000餘人,損失坦克400餘輛,飛機58
架。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編輯本段]戰爭結果
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傷亡人數約占兩國總人口的4.5%,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7倍。雙方經濟損失慘重,戰爭中的軍費支出和戰爭導致的經濟破壞共計到達8,000億美元,兩國的經濟均倒退了20年。
海灣戰爭,伊拉克方面參戰的43個師共有38個師被重創或殲滅,6.2萬人被俘, 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輸送車、2917門火炮被擊毀或繳獲。107架飛機被擊落、擊毀 或繳獲。多國部隊方面共有126人陣亡(其中美軍74人),300餘人受傷,12人失蹤。
北約在科索沃戰爭中共派遣飛機1000多架,艦艇40多艘(其中美國約730架飛機、24艘艦艇,北約其他國家約325架)。飛機共出動32000架次,投彈13000噸,使用了大量殺傷性能極強的新式武器,造成南聯盟1800多名平民喪生,6000多人受傷,近百萬人淪為難民,20多家醫院被毀,300多所學校遭破壞,還有50多座橋梁、12條鐵路、5條公路干線、5個民用機場被炸毀,39%的廣播電視傳播線路癱瘓,大批工廠、商店、發電廠被毀,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多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了南斯拉夫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的損失。至於軍人的損失,北約方面雖然宣稱南聯盟軍隊有5000人喪生,萬人受傷,但南聯盟只承認有462名軍人和114名警察部隊人員在空襲中死亡(戰後核查結果表明,南軍的實際損失與北約公布的數字相差很大)。
阿富汗戰爭請看這個吧
http://ke..com/view/603772.html?wtp=tt
這些年的戰爭主要是伊拉克戰爭,伊拉剋死亡人數達到10萬.雙方直接間接損失達到了8000億美圓.
隨著伊拉克反美武裝襲擊美軍的花樣越來越多,駐伊美軍的傷亡數字不斷攀升。本月前27天,駐伊美軍又有74人死亡。僅20日一天,就有25人死亡。根據專門統計伊拉克戰爭傷亡數字的「伊拉克傷亡情況」網站公布的數字,迄今美軍在伊拉克的死亡人數已經高達3079人
伊拉克的傷亡數字無人統計
至於伊拉克軍人的傷亡人數,無疑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據媒體報道,僅在4月3日至4月5日美英聯軍進攻薩達姆國際機場的戰斗中,就至少有2000名伊拉克軍人死亡。美國軍方也聲稱,在4月5日第三步兵師的坦克對巴格達西南的攻擊中,有多達3000名伊拉克軍人被殺。■美國軍方不願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