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評委名單
(除金爵獎、亞洲新人獎外,其餘單元為觀眾票選,無評委名單。) 劇情片紀錄片動畫片評委會主席安德烈·薩金塞夫
(俄羅斯導演)
評委
蔡尚君(中國導演)
郝蕾(中國演員)
施南生(中國香港製片人)
金熙彩(韓國編劇)
費利普·彌勒(法國導演)
羅恩·耶克薩(美國製片人) 評委會主席
馬爾卡姆·克拉克
(英國紀錄片導演、製片人)
評委
金東元(韓國紀錄片導演)
孫曾田(中國紀錄片導演) 評委會主席
伊舒·帕特爾
(印度導演)
評委
米歇爾·菲思勒(法國編劇)
常光希(中國導演) 評委會主席金漢珉(韓國導演)評委易智言(台灣導演)
李心潔(馬來西亞演員)
黃軒(中國演員)
尼古拉斯·里戈·羅伯特(法國製片人)
2. 自身心氣兒高,郝蕾為什麼把演戲當藝術
在拼顏值拼身材的娛樂圈,郝蕾有點主動「退出」外貌競爭的感覺。
今年6月,在憑借影片《春潮》亮相上海國際電影節時,一襲艷麗紅裙曲折緊張地勾勒出她的豐腴。
多年來,郝蕾一直以這種微胖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
很多人都非常不解,郝蕾為什麼不減肥?瘦下來明明更好看。
殊不知,她早已在博客上提過,活著最重要的是內心充滿幸福感。
她出名得早,19歲時,就已經憑借《十七歲不哭》中「楊宇凌」一角走進大眾的視野。她沒想到這個當初自己嫌不夠「深刻」的角色,竟會影響這么多人,也沒想到走紅後會面臨著被圍觀、被孤立的尷尬處境,這讓她感到「很難過,很煩」,甚至質問自己「為什麼我要紅?!」
郝蕾不欺騙自己,也從不欺騙他人。她真實地存在著,真實地愛恨情仇,始終堅持自己的表演初心,與世上所有的遮掩做對抗。
她不懼世人的眼光,只因她心中有火把,足以照亮前行的道路,就像《氧氣》中她唱的那樣:「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來,所有的氧氣都被我吸光。」
2012年,郝蕾獲得某周刊頒發的「性情之魅」的獎項。她說:「在這個時代,如果真的想做一個有性情的人,可能會很受傷;但我堅持了這么多年,好處是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她做到了。
3. 娛樂圈有哪些明星的同框讓網友都覺得尷尬
娛樂圈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在娛樂圈中的明星們,總是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導致和別的明星會產生一些不好的過往,這也造成了,許多時候當兩個人再次同框的時候,會看起來相當的尷尬,讓人感慨不已。
楊紫和關曉彤華語歌壇天王天後周傑倫、蔡依林曾是一對情侶,2002年傳出「雙J 戀」,後來就分開了。在華語樂壇中,周傑倫是天王級的人物,而蔡依林則是天後級的人物,澳門舉行了一場名為「全球華人金曲排行榜」的頒獎儀式,周傑倫和蔡依林就同框了,只不過之間夾了個李宇春。
盡管他們兩個人同框了,但是全程都沒有交流,甚至連眼神交流都沒有。當蔡依林發言時,周傑倫目光如炬地注視前方;當周傑倫發言時,蔡依林同樣也這樣做。站在他們中間的李宇春也略顯尷尬,無論和他們兩個誰說話都不合適。
4. 為什麼觀眾對郝蕾身材的變化接受度高
我認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她當然也曾為身材糾結過。只是,在意識到自己心態有點失衡,又聽到中學同學患癌的消息後,她改變了想法,決定珍愛生命,善待自己。說到底,健康比身材重要,而滋養靈魂,演戲,高於一切。
我不是藝人,我是演員。大家都說媒體跟演員是魚和水的關系,但我是一隻鷹,你不要老讓我去排隊,大雁才排隊呢。不得不承認現在的郝蕾身材方面稍微有點走形,但是她的氣場卻是依舊不減,想來這就是女神吧氣質常伴左右!之後的郝蕾堅持「健康第一,鍛煉應該,減肥走開」的原則,不管胖還是瘦,丑還是美,貧窮還是富貴,只要內心深處充滿幸福感就好。
5. 鄧超和郝蕾分手之後曾同台頒獎,會很尷尬嗎
都是成年人了又經歷過了很多的風雨,許多事也都成了過去,不會尷尬的。
6. 因大尺度影片惹怒鄧超分手,自稱拍爛戲長大的郝蕾,憑什麼當導師
《我就是演員》第三季開播沒多久,就引起了熱議,除了李誠儒一貫的喜歡懟人的風格吸引觀眾眼球,再有就是章子怡與郝蕾這兩位在影視圈演技口碑都極高的女演員的互嗆了。
郝蕾是一位演技非常出色的女演員,而她的能力和成就也完全有資格勝任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