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讓娜和喬法國電影

讓娜和喬法國電影

發布時間:2024-03-01 10:17:09

Ⅰ 有哪些電影主角是狗狗的

《導盲犬小Q》《忠愛無言》《一條狗的使命》《忠犬八公》等等。

當然還有最經典的《忠犬八公》,有時候看狗狗題材的電影,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做忠誠,而這是人類最稀缺的東西。大家覺得呢?

Ⅱ 如何評價讓娜·達爾克

聖女貞德(法語: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決。

貞德原本是一位法國農村少女,她聲稱在十六歲時的一日,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天使聖彌額爾、聖瑪加利大和聖加大肋納,從而得到「上帝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蘭人佔領的法國失地。後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於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成為了聞名法國的女英雄,後帶兵多次打敗英格蘭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於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聖女貞德於1430年在貢比涅一次小沖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為英格蘭人以重金購去,由英格蘭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於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魯昂當眾處死。20年後英格蘭軍隊被徹底逐出法國時,貞德年老的母親說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於1456年為她平反。500年後被梵蒂岡封聖。

貞德死後成為了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角色。從拿破崙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主要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威爾第、柴科夫斯基、吐溫、蕭伯納、布萊希特都創作過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今天。

Ⅲ 讓娜·莫羅的生平簡介

法國女演員,生於巴黎。幼年即立志要當演員,後考入巴黎戲劇藝術學院專修古典戲劇,1948—1952年在法蘭西斯喜劇院演出,後在巴黎國家人民劇院演出。1948年從影。1957年和1958年分別主演了路易·馬勒執導的《通往絞刑架的電梯》和《孽戀》,成功地塑造了兩個在愛情生活中內心充滿矛盾和苦悶的女性,使她成為國際明星。
1960年因主演《如歌的行板》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1964年因主演《女僕日記》獲捷克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1965年因主演《瑪麗亞萬歲》獲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演員獎;1992年因主演《海邊行走的老嫗》獲法國電影愷撒獎最佳女主角獎 。曾拍攝特呂弗、布努艾爾、安東尼奧尼等大師級導演的作品。以特殊的美和強烈的個性著稱,被稱為「知識女性的化身」。1991年榮獲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1997年又獲歐洲電影學院終身成就獎。
2001年影壇再掀傳紀片風潮,讓娜·莫羅在新片《就這樣愛了》中扮演法國文壇女神瑪格麗特·杜拉斯,被戛納電影節鎖定為熱門參賽片之一。

Ⅳ 求一部法國動畫電影

《貓在巴黎》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47tDjUTd5T4CJm3sOZl0vA

提取碼:orjy

《貓的生活》是由讓-盧普·費利喬利執導,阿蘭·嘎諾爾編劇,Dominique Blanc、Jean Benguigui等擔任配音的法國動畫電影,於2010年12月在法國上映。影片簡述了一隻叫蒂諾的黑貓保護主人並將惡棍繩之以法的故事。

Ⅳ 求推薦,國外,「忘年戀」題材電影~~~謝謝。混分的別來~

目前只想起一部法國的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馬龍白蘭度的
巴黎最後的探戈的劇情簡介 · · · · · ·
讓娜(瑪利亞•施奈德 Maria Schneider 飾)穿行大街而過,來到一個旅館,怪誕的服務員給了她一串空房間的鑰匙。她開門而入發現已經有個中年男人在那裡。簡單交流後兩人目光如熾,在空盪的房間里激烈地親熱。結束後安娜來到火車站接男友湯姆,湯姆正在拍攝電影,准備記下與女友戀愛的發展過程。此後讓娜經常到那間公寓與中年男人約會。中年男人保羅(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飾)來自巴黎,出軌的妻子在不久前自殺,他十分痛苦。讓娜試圖了解保羅,向他敞開心扉,而保羅卻一再拒絕她的窺探亦不希望了解她。湯姆向讓娜求婚,讓娜答應了。兩人在選擇婚紗時,讓娜因湯姆重視拍攝效果冷落自己,沖進大雨找到保羅……

Ⅵ 不要回頭的影片評價

本片是法國女導演瑪麗娜·德·范導演的第二部長片,2002年她推出了第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長片《切膚》。此前她作為演員,與校友、導演弗朗索瓦·歐容合作,參演過《看海》和《失魂家族》。另外,弗朗索瓦·歐容的《沙之下》和《八美圖》都有她參與了編劇。蘇菲·瑪索扭曲的面部變幻為貝魯奇的畫面頗為懾人。本片的故事讓人不禁聯想起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兩生花》,而宣傳海報也推出了雙款。二位女星在海報上皆以黑色連衣裙亮相,以二人的位置變化相映成趣。有趣的是,海報上二人的POSE卻與片名《不要回頭》相反——她們都在回頭。
《不準回頭》:頂級美女變臉秀
蘇菲·瑪索自己都不敢說是法國演技最好的女演員,同樣莫妮卡·貝魯奇也離義大利偉大女星的地位尚有距離。但這並不妨礙她們倆成為歐洲最具人氣的女人。崇拜症似的美貌,區別於好萊塢的成熟魅力,超越於普通意義的性感,讓這兩個女人占據了各大娛樂媒體的封面。國際化的路線很成功,都已年過四十的法國、義大利女人,也不滿足於充當花瓶。畢竟再瓷實的肌膚無法抗拒皺紋變成裂痕,尋求演藝形象和表演類型的突破,瑪索和貝魯奇再走不同的路,本無交集。這一次的《不準回頭》,至少觀眾看到了她倆的努力,誰更迷人,一比既知。
不再年輕的蘇菲·瑪索,這兩年已經開始初執拿導筒,反響波瀾不驚,遠不如她做演員受關注。貝魯奇在美國和法國影壇頻繁出沒,也試圖突破花瓶定勢,接下幾部考驗演技的劇情片,可結果並不理想。歐洲的女演員,當成她們倆這樣也算是極品,借一部電影名來說,就是《只怪你太美了》,在一眾同年齡段女演員中,美貌壓過了演技,總與「偉大」二字隔洋嚮往。與花瓶相對的是才女。有趣的是,《不準回頭》的導演瑪麗娜·德凡就是這些年法國電影圈進步頗大的「小才女」。德凡年紀並不大,卻是Femis科班出身,自身形象也顯可塑性,常在弗朗索瓦·奧宗等師兄弟的片子里編劇、出演,可算是頗具才華,能導能編能演的新銳女影人。《不準回頭》只是德凡的第二部長片,上一部處女作《在我的皮囊里》贏得圈內和觀眾的廣泛好評,這一次再接再厲,作為新人直接入圍戛納電影節的展映單元,糾集兩位頂級美女,和眾大師同台,前途頗為看好。
這部《不準回頭》的立意,還真可以用德凡前作的名稱來概括:兩個相貌、身份完全不同的中年女人,法國人讓娜就「藏在」義大利人瑪麗娜的「皮囊」里,從沉睡到覺醒的過程。生活美滿,家庭幸福的女作家讓娜,在面對創作困境時,身體突然發生巨變。不單是自己的相貌軀體,就連身邊的親人,環境都通通抹去,詭異得不明所以。女主角只得重溯回憶,帶領觀眾一起尋找緣由,一切都是從回憶錄開始,而記憶里失去的,正是自己童年往事。影片中的迷惑變成了詭異的懸念,時空關系完全錯亂,蘇菲·瑪索陷入了超現實的迷霧中,觀眾也跟著兜圈子,最終才發現導演的意圖,像是看了一場變臉魔術秀。
影片在敘事上的刻意迷亂,如果用正常的手法講述並不復雜,但德凡顯然不甘心如此保守簡略。《不準回頭》里運用了先進的電腦特效,模擬出蘇菲·瑪索逐步變化成莫妮卡·貝魯奇的每一個階段。而且這種變化要伴隨著劇情,而不是一個鏡頭幾秒鍾就可完成的,影片中有十幾分鍾,讓娜的臉一半是蘇菲,一半是莫妮卡,兩個美女的面部特徵生硬地拼貼在一張臉上,變得怪異且醜陋。 這種完全不符合常理的造型,外人卻毫不驚訝女主角的變化,人物和環境的一再變幻,已經模糊了真實和想像的界限。德凡在影片中,其實引用了「心理重現」的方式,像很多成功的驚悚片一樣,觀眾看到的很可能只是女主角的錯覺。包括她自己的相貌,母親和丈夫孩子的模樣,家庭出身等等,讓娜必須從童年誕生地去尋找,就像心理醫生的催眠一樣,從記憶深處找回自己。《不準回頭》所做的就是拍下這個過程,主觀與客觀混淆,真實與錯覺並立,靈魂與肉體重合又分離。
這是個不俗的劇本,可惜德凡的處理過於魔幻,有為了炫技而炫之嫌,弄混了蒙太奇和敘事。有時候觀眾需要自己琢磨因果邏輯,填補漏洞,本來是件好事,結果處理的有點繞,前半段故布疑陣,顯得累贅且拖沓。這種尋找家族史秘密的立意,很像早期的阿莫多瓦,尤其是讓娜從照片中認出生母,毅然前往義大利南部的段落,成為這個懸疑故事的真正轉折。熟悉此類題材的觀眾,已經可以猜出事情的由來,逐漸接受導演的處理方式,再從女孩的視角來陳述就順當多了。相比之下,阿莫多瓦的懸念就設的明朗工整,不用魔幻的特技,也能通過戲劇手法造出魔幻的效果,德凡的這部《不準回頭》則顯得「機械化」了。
作為商業片,影片的最大賣點還是兩位歐洲頂級美女的「對決」。影片中由於只是一個女人在變化,其實並沒有多少對手戲。一人一半劇情平均分配,蘇菲演前半部,莫妮卡演後半部,僅有結尾處的一次對視,算是完成了靈魂對肉體的「交接儀式」。至於誰的演技更好些,各家粉絲自有評判。個人以為,相比之下蘇菲的疑惑和恐懼更多些,有更多更重的戲份可以發揮,觀眾的情緒也隨同她的心理表演而調動。到了後面莫妮卡回義大利的尋找,故事已經順暢明朗,再輔以童年記憶的閃回,留給表演上的空間並不多了。最為津津樂道的,還是讓娜變臉的過程,通過3D技術對臉部特徵的重構,眼部和鼻樑的精妙化妝,讓觀眾們見識了電影史上最完整最細致的「變臉魔術」。原來美女也是一場「真實的謊言」。
遺憾的是,飽受的法國影評人們並未贊同導演瑪麗娜·德凡的煞費苦心,也一點都不給兩位女明星面子,《不準回頭》公映後的評價並不高。應該說,觀眾對於這么個懸疑題材還是報以很大的好奇心的,這不是一個平白直訴的乏味故事,演員形體的異化,甚至帶有一點cult風味,算是難得的嘗試了。然而問題就在這里,把《不準回頭》當藝術電影看得影評人們,覺得導演和編劇故弄玄虛,賣弄特技;而把影片當商業類型看得觀眾,又無法完全接受其表現手法,缺乏簡單易懂的敘事邏輯。或許是期待高了點,最後的票房並未有預期的理想。但若僅此就給兩位女星下一個評語,尚為時過早。畢竟她們倆為了首次合作,表現地很賣力,在風韻猶存的歲月里,用這種「破相」的對決方式留下銀幕痕跡,這已經需要份勇氣,還是對得起影迷們多年的追捧和迷戀的。
很明顯,導演瑪麗娜·德·范想憑借《不要回頭》的明星陣容和勃勃野心躋身於電影大師之列。然而,她的敘事手法缺乏新意。瑪麗娜-德-范是一位出色的導演,卻在法國影壇無法被歸類。 ——《正片》雜志
捕獲人的氛圍和兩位巨星的信手拈來,讓我們能夠寬恕導演的愚笨(尤其在結尾處)和相襯之下黯然失色的男搭檔。 ——《20分鍾》
那些指望導演的新片能跟《切膚》媲美的影迷可能要失望了。影片的處理不如後者深入內心,結構更為鬆散……撇開這些不談,我們還是支持這樣一次自由而反叛的藝術嘗試。 ——Dvdrama網站
一切都平平,瑪麗娜·德·范太過在意蘇菲-瑪索和莫妮卡-貝魯奇金蟬脫殼的特技效果,有點忘記了她的電影,讓影片淪為女演員的展示秀。 ——《ELLE》
理解:是莫妮卡沒死,蘇菲死了,這是前提。所以說看清楚那隻流血的手是誰的,和結尾的那個字幕翻譯正確是相當重要的。但你可能會問,開頭出現蘇菲是怎麼回事?這是因為小莫妮卡一直接受不了小蘇菲死了的事實,或者說很希望很希望蘇菲還活著,於是這些年來一直都把自己當做是蘇菲,注意,不是把自己想像成蘇菲,而是認為自己就是蘇菲。長大了之後,她也有了一個丈夫,有了兩個孩子,有了一個母親,還有了一份作家的工作。但這一切都因為工作上面的不順心而改變。
精神上的壓抑,漸漸地觸動了她在記憶深處的那根脆弱的神經。她開始發現,照片上的她好像是另一個面孔,而總是有個小女孩出現在她的視線中,甚至做惡夢。在這樣混亂的精神狀態下,脾氣自然不好,家庭生活就出現了問題,丈夫提出分居。她到母親那裡去,母親卻不在家,到麻將館找到,又忙於堆城牆,對她不睬不理。就這樣,精神越來越緊張,越來越緊張,到了極度緊張極度脆弱的時候,她越能通感到那個埋藏已久的真正的自己,所以她感覺自己的臉在變化,在變化,直到她打開鏡子照,發現沒變才暫且緩了一口氣。
在這個過程中,有三個人物需要解釋一下。第一個是她的丈夫。我開始也沒看明白為什麼看著看著她的丈夫變成另外一個男人了。後來才知道原來開頭出現的那個男人也是莫妮卡如同把蘇菲當做自己一樣「當做」的。那個男人其實是當時在車上的另一個小男孩,也沒死。那個在她童年時代印象最深的面孔,也就一直跟著她到她的生活中來,被她當做她的丈夫。實際上她丈夫跟她一樣是另外一個面孔,也就是後來開車送她到娘家的那個面孔。而她的母親,開頭出現的那個也是她童年時代的母親的面孔,也只是她印象中的,事實上跟她生活在一起的是那個白頭發的——她的養母。那個恍然出現在她的視線中的小女孩,是她童年時候的自己,也是印象,並不真實存在,象徵著她的記憶。這就是後來她為什麼跟著小女孩的原因,實際上是跟著自己的記憶。先前夜裡做惡夢,拉著她團團轉的小女孩,也是她的記憶牽扯著她團團轉。
在養母家,她發現了一張小時候的照片。上面有她親生的母親和姐姐,於是才有了後面她去老家找她們的情節。為什麼養母把門反鎖了不讓她走,其實怕她見到生母之後不回來了,畢竟養母對她有很深的感情。
終於,她找到了照片中的那個地方,但是生母已經假裝不認她了。而那個被她「當做」丈夫的面孔的男人,也就是當初同樣在車上的小男孩,因為事過好多年也不認識她了。後來去旅館找她,她還把他當做他丈夫,但男人只是來找個激情邂逅罷了。
小女孩又出現了,代表著她離記憶更近了。於是她跟著小女孩,事實是跟著記憶,一步一步地走進了童年的家。回到了當時,回到了車禍現場。她,她母親,小男孩在車禍中倖存下來,唯獨小蘇菲死了。小蘇菲是小莫妮卡深愛的姐妹,車禍的時候她們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這其實象徵著一種「靈魂」的傳遞。小莫妮卡的心靈受到了莫大的刺激,她接受不了所發生的一切,於是離家出走後,就在靈魂之中一直把自己當做蘇菲,把童年時代身邊的人當做後來身邊的人,活到現在。
這里有一個場景,實際上是兩個場景的重疊,就是她在露天咖啡座那遇到一個白頭發的女人,也就是她的養母。一是當她小時候離家出走的時候,在這里遇到她,後來就成了她的養母。二是養母現在是過來接她,這兩個場景重疊到一起了。這就是為什麼小莫妮卡做了個打電話的手勢,就自己上火車去了。
小莫妮卡在換完衣服之後就變成蘇菲了,實際上這個過程象徵著她從那時候開始就把自己當作是蘇菲了,一直到現在。也象徵著她還習慣把自己當作蘇菲而存在。
但在她回到家裡的時候,推開門,看見丈夫兒女,兒女叫了聲「媽媽」,所有的一切,在這一刻真實了起來,她終於擺脫了心中的夢魘,找回了自己。最後,莫妮卡回望了一下蘇菲,也算是告別了那個存在於她靈魂之中的蘇菲,從此蘇菲不在她的靈魂中,而在她的心裡,她不再把自己當作蘇菲,而是保存著對蘇菲的記憶……
雖然我也用「靈魂」這個詞來作了解釋,但此靈魂絕非彼靈魂,可作為「深度的心靈」來解釋。所以,這絕對不是一部鬼片,也沒有任何的鬼出現。所有的一切,都是存在於主角的心理。
總的來說,這部片子還是相當有看點。比如鏡子中的自己還是作為意識而存在的,而照片中的自己卻是作為事實而存在的,這都是導演費心所表現的細節。
想起了《停留》,那是主角在臨死前的一剎那腦海里對外界一切印象的解構和重演,也是在「存在於某一特定時刻的印象」上做文章。可惜我早先沒有看懂,後來看了影評才懂,覺得好遺憾喲!還好這一部想了很久終於自己能夠想通。————摘自豆瓣

Ⅶ 莫泊桑的小說有哪些被拍成電影的求大神幫助

1、《漂亮朋友》分上、中、下,有好幾個版本
2、《羊脂球》(美國電影《關山飛渡》就是這個小說的改編版),
3、名著名片--《菲菲小姐》(根據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同小說改編的電影
4、電影
>
莫泊桑作品集之一個農場姑娘的故事
這個姑娘好開始強硬,很有個性的,被一個叫雅克的男人騙了,又反小孩生下來撫養起的艱-----
5、電影
>
莫泊桑作品集之項鏈
《項鏈》
中國改編:一夜豪華
One
Night
Wealthy
(1932)
劇情:
盧偉齋在大亞銀行工作,他和妻子沈蓮君育有一子馨兒,雖然家境並不富裕但一家人非常和睦。一天,蓮君偶遇老同學劉媚雲,她見劉媚雲衣著光鮮,家裡布置得也極為華麗,心中頗不是滋味,殊不知劉媚雲只是為了面子假裝有錢而已。盧偉齋見妻子悶悶不了為了讓妻子開心,他准備攜妻子赴宴會,為此他借錢為妻子買新衣,而蓮君則從媚雲那裡借了一串項鏈,在宴會上,蓮君大出風頭。第二天,蓮君發現項鏈竟被小偷偷走,盧偉齋為了籌款買同樣款式的項鏈挪用公款,後來他向公司坦白並願用以後工資償還錢款,從此盧家為了償款日子過得非常艱辛。九年後,他們終於還清了欠款,偶然發現那條項鏈原來竟是贗品。
6、世界文學名著經典電影《真實的故事》【根據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同名小說改編】
7、、《鄉村一日》,改編自莫泊桑愛情小說的電影《俊友》都拍過
8、《俊友》拍過
9、電影
>
莫泊桑作品集之兩個朋友
10、電影
>
莫泊桑作品集之圖瓦納
11、電影
>
莫泊桑作品集之奧多父子
12、電影
>
莫泊桑作品集之遺產
13、莫泊桑同名小說改世界文學名著經典電影《真實的故事》【根據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同名小說改編】(編的電影《一生》
編劇:科羅·塔弗涅·哈甘
導演:伊麗莎白·拉普諾
主演:芭芭拉·舒爾茨、鮑里斯·泰拉爾
故事梗概:
天真單純的少女讓娜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她受父母的影響愛好幻想,對未來有種種美好的夢想與憧憬。讓娜經人介紹,認識了英俊的世家子弟於連。於連雖已落魄,但貴族的氣勢依舊在,讓娜的母親對這個招人喜歡的小伙非常滿意,勸說讓娜和他見面。讓娜內心單純,從修女學院畢業後她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遇見自己的白馬王子,過著有愛情滋潤的幸福生活。對於於連她一見鍾情,還沒有經過太長的戀愛期,兩人就結成了夫妻。
她搬到了於連位於鄉下的房子生活,而讓娜從家裡帶來的家產也自然被丈夫掌管。但是,婚後於連就像變了一個人,對讓娜十分冷漠。不僅如此,他對讓娜的家人也非常刻薄,對下人更是殘酷,吝嗇的本性展露無遺。讓娜以為這是婚姻必須經歷的階段,所以一直安於平淡寂寥的生活,希望由一天於連能夠回心轉意。但是很快她就發現於連是個無恥之徒……

Ⅷ 誰知道法國宮廷風格的電影,請列出

《巴黎春夢》
《瑪麗皇後》
《大鼻子情聖》
其中,《瑪麗皇後》的服飾道具都很精美.《巴黎春夢》里的描述最地道浪漫。《大鼻子情聖》就不用說了,經典中的經典。

閱讀全文

與讓娜和喬法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白色月光豆瓣評分電影簡介 瀏覽:877
吃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
街霸真人版春麗決斗肯日本電影 瀏覽:268
潘長江的電影喜劇電視大全 瀏覽:121
手機3d電影軟體哪個好看 瀏覽:492
電影票買券 瀏覽:938
2018年中國電影槍戰片 瀏覽:379
h版的電影韓國 瀏覽:746
2016上映歐美電影 瀏覽:903
歐美兔子的電影 瀏覽:928
法國電影歡喜冤家 瀏覽:641
2017冰膚傳說電影完整版 瀏覽:239
什麼電影片尾是個貓 瀏覽:51
58天日本電影高清 瀏覽:446
2018槍斃犯人電影 瀏覽:913
諾蘭電影大全集 瀏覽:598
手機內的電影怎麼拷貝 瀏覽:35
對著電視叫笨蛋的那什麼電影啊 瀏覽:656
播放流動電影需要哪些 瀏覽:439
印度電影開掛經典片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