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解答電影《華爾街》(1987)的這些問題 - 知乎
周末觀看了1987年的經典影片《華爾街》,分享個人見解。
影片以1985年的華爾街交易所為背景,描繪出那個時代美國金融中心的繁忙景象。無數大頭電腦在綠色屏幕字元的跳動中,人聲鼎沸的交易所里,賣出買入的交易不斷進行,直到下午4:00才告一段落。鏡頭簡明扼要,卻成功勾勒出1980年代華爾街的整體印象。
初出茅廬的紐約大學生保羅·巴德,在貪婪的驅使下,利用從父親那裡得到的藍星航空公司內幕信息,結識了華爾街PE大佬戈登·蓋柯,成為其門徒。巴德利用各種途徑搜集商業情報,回報蓋柯並為自己謀取利益。他的野心和貪婪最終使他走上人生巔峰,但也因此迷失自我,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最終因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而身陷囹圄。
影片通過四個案例,揭示了美國證券監管的一些小細節。
首先,巴德通過泄露藍星航空的內幕信息,成功吸引了戈登·蓋柯的注意。這一案例涉及內幕交易,美國證券法規定,泄露未公開信息的行為構成內幕交易,其中關鍵在於泄密者是否從中獲取個人利益。巴頓的父親、巴頓和蓋柯的行為違反了信義義務。
其次,巴德在蓋柯的暗示下,放棄了堅持,利用泰達紙業內幕信息獲利。這同樣構成內幕交易,因為泄露內幕信息的蓋柯存在個人利益。
第三,巴頓通過分析懷特曼的行蹤,預測其即將收購安葛鋼鐵,並通過這一信息和資金優勢操縱市場。雖然巴頓在這一案例中並未直接從事內幕交易,但其行為構成操縱市場。
最後,巴頓通過散布虛假信息,拉抬藍星航空股價,最終實現對蓋柯的反戈一擊。然而,這一行為同樣涉及操縱市場,並最終被美國證監會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