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薦點類似地心引力 月球 木衛二報告 另一個地球 這樣的電影吧
月球漫步
2. 湯姆漢克斯的太空電影把蘇聯的核彈送月球的那個
湯姆漢克斯的太空電影是《阿婆羅13》
把蘇聯的核彈送月球的那個電影是《太空大哥大》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
3. 求一篇電影名稱,美國和蘇聯在月球上打仗
鋼鐵蒼穹?也叫鋼鐵天空
4. 兩個女人在月球上發現蘇聯飛船及宇航員屍體是什麼電影
阿波羅18號。
劇情簡介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登月艙降落到月面,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登月。隨後「阿波羅」飛船執行過多次登月任務,但到20世紀70年代,當「阿波羅18號」按照既定計劃准備起飛前往月球時,卻意外的接到了尼克松總統的命令:取消登月,並且禁止隨後的一系列登月計劃。
於是,「阿波羅18號」的登月計劃胎死腹中,人類也從此再未上過月球。 數十年後,兩名NASA的宇航員意外的發現了幾十前的一卷錄像帶,在當中從未公布的絕密視頻里,兩人驚奇的發現了為何美國再未登月的真正原因。
原來「阿波羅18號」其實曾按照既定計劃順利登陸月球,當時的3名宇航員(沃倫·克里斯蒂、瑞恩·羅賓斯、勞埃德·歐文飾)還在月球發現了外星生命。
(4)俄羅斯月球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本傑明·安德森
阿波羅18號上面的登月宇航員之一。他和宇航員內森·沃克、約翰·格雷按照既定計劃順利登陸月球,進行考察,但是在月球上發現了俄羅斯的登月飛船以及俄羅斯宇航員的屍體,後來在同伴被外星生物感染之後,他自己也被感染。
內森·沃克
阿波羅18號上面的登月宇航員之一。他和本傑明著陸月球,卻發現月球上有神秘的生物存在,並且極具攻擊性,他自己被外星生物感染,最後死亡。
5. 求一部電影名字 講的好像是一個宇航員檢修空間站還是衛星什麼的,發現上面有蘇聯冷戰放的核彈,最後他駕
地心引力,望採納,可追問
在美國太空站,一個男宇航員麥特·科沃斯基和女同事瑞安·斯通出艙修復望遠鏡時,一枚導彈擊中俄羅斯的衛星,連鎖產生的碎片疾馳在同步軌道上,與太空梭發生了猛烈撞擊,除了出艙的兩人,其他航天員全部喪命。之後,漂浮在外、毫無憑借力的兩名航天員想方設法地回到地球,他們遭遇了重重險情,麥特為了瑞安自我犧牲,讓瑞安登上了已經空無一人的的國際空間站,並憑此再借力靠近中國的天宮空間站,期間的各種故障讓瑞安近乎絕望,但憑借著瀕死前看到麥特的幻象,她振作起來,找到方法登上了中國天宮空間站,並最終駕駛神舟飛船返回地球。
6. 《地心引力》這部片子好看么
挺好看的一部電影。
技術宅向的科幻冒險電影,導演的拍攝技法很高超,一如既往的長鏡頭風格在該片中延續著。說起影片節奏,還挺不錯的。要說那些硬傷,影片的完成度相當高,也不提那些瑕疵了,只是影片對國內觀眾還是有比較明顯的選擇性的。
《地心引力》由阿方索·卡隆執導,喬治·克魯尼和桑德拉·布洛克主演。劇本由導演阿方索·卡隆與兒子喬納斯·卡隆共同撰寫。影片於2014年3月3日獲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以及最佳配樂獎七項大獎。
影片講述了一個在探索者號太空梭上的兩名男宇航員和一個女宇航員出艙進行哈勃望遠鏡維修時,遭遇太空碎片襲擊導致飛船發生嚴重事故後在太空中發生的故事。由於其他同行全部喪生,所以這部在太空領域內的「密閉空間」式電影人物極少,後半幾乎只有兩位主演,他們將面對的是殘酷的宇宙環境的人類內心中無限的孤獨和恐懼。
7. 一部登月電影有石頭變成蟲子,結果都沒回來!月球上還有俄羅斯宇航員的骸骨
阿波羅18號 Apollo 18 (2011)
本傑明、內森和約翰三名宇航員以採集樣本的名義登上了阿波羅18號,於1974年飛赴月球,進行為期一周的考察。
本傑明和內森著陸月球,卻接連發現奇怪的現象:不明身份者留下的腳印、慘死的蘇聯先行者以及各種奇怪的聲音和若隱若現的生物。這不啻為一次無法回頭的死亡之旅……
8. 求一部美國怕的月球科幻電影! 我記得他們在月球沒有空氣了 有個人想自殺把頭盔打開了發現自己可以呼吸!
確實是火星,但不是《火星任務》
那片叫《紅色星球》裡面有我喜歡的演員Tom Sizemore,不過不是男1號而已。
我很多年前看的,幾個人到火星,發現氧氣不夠了,其中一個人為了生存,把另一個人扔到懸崖下摔死了,後來氧氣還是不夠,有個人就想自殺,自殺之前摘下頭盔,發現原來這里有氧氣,好像是一種蟲子吃了以前地球人在火星種植的植物,排放出來的是氧氣(地球人好像在吸火星蟲子的屁。。。)
那幾個倖存者想回地球,可是飛船沒有能源了,最後他們發現一個很久以前俄羅斯在火星墜毀的一個衛星,把衛星電池拿下來安到自己飛船上,成功逃脫了。
9. 月亮撞地球 電影
就是叫 毀滅又名月殞天劫 (impact)
令人詫異的流星雨裹挾一大塊隕石不小心擊中了月球。恰巧這是一顆能量巨大的恆星的殘骸(應該不需要我掃盲吧,恆星就是能夠燃燒自己的星星。)燃燒之後,剩下的殘骸密度更大,而且還深深地嵌在月球里,相互間的引力導致月球離地球越來越近。科學家們想了很多辦法,卻發現情況越來越糟,月球和地球的在一個狹窄的軌道上相遇時,地球的磁場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先有人失重,然後是汽車,還有裝滿集裝箱的大輪船。尤其是那艘大貨輪,從海面上的正在航行的狀態中飄起來,等電磁暴過去之後,輪船又重重地摔進海里去。還有更恐怖的,一列疾馳的火車脫離正常軌道,被強大的引力從地面扔到空中。當引力消失,地球重力恢復正常之後,火車重新掉回到地面上,現場一片混亂,彷彿是剛剛被沖擊波掀翻。
我很少看災難片能夠如此感動的,上一次感動也是看這樣的拯救地球的影片,與其說是和大自然斗爭,其實是和人斗爭。人類社會在面對僅剩三十天的階段里,自然是瀕臨法治理想破滅的邊緣。人們受到各種難以解釋的現象的困擾,生存的信念遭遇很大的考驗。危難時刻,總得有人站出來,勇敢的美國人再次站出來,准備犧牲自己,拯救地球。類似於我之前看到的,裡面勇敢的不只有上天入地的英雄,還有普通的民眾,還有這些英雄的孩子、妻子。英雄不僅有強大的一面,還有著不為人知的弱點,他們也有情感,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不像是我們以往看到的英雄,他們對現實世界有著深深地牽掛,不僅僅是生活在上層。
近年來,我發現美國人的片子越來越靠近普通人的感情了,不再是過去傳奇式的英雄時代了,而中國的片子則越來越雲里霧里,說點兒事情都不敢來點兒實際的。除卻兩國的語言環境不談,這與創作者們的思維方式也有很大關系。從各種消息來看,似乎中國的藝人們都忙於在cocobanana之類的酒吧里吸食毒品,難道從海洛因中能夠吸出靈感來?我不相信。當中國編劇正在為知名編劇做打手、胡編濫造各種垃圾劇的時候,美國的編劇正在罷工,爭取自己的權利,對比強烈。
看著片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我也忍不住心情起伏不止。能夠有電影讓我忘記晚飯,以前也有過,不過不太容易。這部電影從頭到尾,我除了喝水,吃點兒饅頭片兒,幾乎沒有其他的進食項目。當然,這和我弟弟晚上在外面吃飯有很大的關系,嘿嘿。看完電影之後,很感動,很長時間里都沉浸在月亮被恆星殘骸撞擊的恐懼里,我想,除了「綠壩·花季護航」能給我這樣的恐懼,沒有其他了。
這個片子,不再是《第五元素》里美國人獨自拯救地球的壯舉了,和上一次的流星災難片一樣,全人類已經聯合起來。這次的《毀滅》更徹底,美國人得依靠歐洲航天中心和俄羅斯人、德國人的團結奮斗、自我犧牲,才把深嵌入月球的恆星殘骸利用同性相斥的原理彈向太陽,最終讓月球回歸正常軌道。
德國專家為了拯救地球,拋下已經懷孕的妻子。可憐的是,他被困在月球深溝里的懸崖上,他的搭檔康妮,掉進谷底,死掉了。他甚至沒機會向妻子說再見,就在炸彈的強烈作用下蒸發了。他的妻子哭了,所有人都沉默了。美國專家受益於俄國宇航員的手疾眼快,安全返回地球,和家人在一起了。不過,可憐的月球被削掉了小一半。不知道這會有什麼副作用,反正在三十天內,地球不會被碩大的月球撞到,人類也不會被毀滅了,大家更有充足的時間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了。
下載
http://58.251.57.206/down?cid=1425130410&t=14&fmt=&usrinput=月殞天劫&dt=0&ps=720_416&rt=2088kbs&plt=5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