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戈爾巴托夫的衛國戰爭
我研究了我們軍的各個師團。它們的實力逐漸增強,但我感到它們之間不能真正地協同,在我看來,水平不高。越是深入了解,我越是肯定了部隊缺乏必要的秩序、組織和紀律。更糟糕地是,指揮員們沒有認識到這些缺陷。回到軍部,我豪不誇張,但明確精要地向軍長匯報了我的所見。他完完全全同意我的說法。但是,已經沒有時間補救——戰爭降臨了。
人人都知道戰爭即將來臨,我們的戰士很少有人報有戰爭可以避免的希望。然而,當宣布敵人的飛機轟炸了日托米爾、塞瓦斯托波爾、考納斯和明斯克,以及許多鐵路樞紐和機場,敵人的師團越過我國邊境的時候,每個人都感到措手不及。這也反映了我軍在思想政治方面准備不充分。
我自己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多麼幸運,我及時恢復了自由和力量。但我立刻就想到了妻子,對她來說這又是多麼大的打擊。我還能見到她嗎?我給妻子打了電話,傾聽她的聲音。盡管很悲傷,但她還是竭力讓我開心:我們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最近三個月她過地很幸福,她現在有足夠的勇氣期待勝利的那一天。
戰爭的第一和第二天,我們的各師准備進入戰斗狀態。沒有任何好消息。6月25日,我們聽說敵人佔領了Kaunas和Vilnyas。第聶伯河東岸出現了難民――整村的人從西烏克蘭逃難過來。我們猜測由於德國人已經幾乎控制了整個歐洲的工業,再加上其進攻的突然性,使其推進相當快。當然,事實也就是這樣。但是,我早先的擔憂仍然使我毛骨悚然:戰爭還沒有開始,我們就失去了那麼多有經驗的指揮員,這仗怎麼打呀?無疑,這是我們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盡管沒人提起。有人甚至仍然假裝認為1937和1938年「清洗叛徒的軍隊」使軍隊更強大。
我軍的各師起初集結在基輔附近的森林裡,明斯克失守後, 我們又回到了第聶伯河東岸,然後在Darnista和Brovara乘火車以轉隸西方面軍。我也坐上其中一輛火車。停車的時候,我走進一個個車廂,給戰士們講27年前我怎樣第一次參加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時我堅信自己不僅不會被打死,而且都不會負傷。1915年,大戰的第二年,俄國軍隊什麼國產的東西都沒有:馬鞍是加拿大的,靴子是美國的,槍是日本的,這些進口的東西還是不夠用,但我們打地很好。現在,由於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我們擁有了蘇維埃的武器,保衛我們自己的工農國家,如果仗打地還不如舊俄士兵的話,就丟臉了。
我聽軍官們說,有些人是從預備役徵召的,不熟悉新式武器,我命令用拖延的停車時間緊急進行訓練。我們甚至組織了實彈演練。 車頭和車尾都有防空觀察員並裝備了機槍,但是,每次空中出現哪怕是單飛的敵機,也要停車,沒有特殊任務的人都要下車散開到田野里。敵機飛走後,吹號集合,戰士們不慌不忙回到車廂。我認為這是極端膽怯和紀律渙散的現象,軍官對指揮他們的部隊准備不足,黨的教育工作缺乏力度和熱情。
我們的火車在斯摩棱斯克堵了好幾個小時。跨過鐵道,我看到了第19集團軍司令I.S.科涅夫中將, 我向他做了自我介紹,報告了我們軍車的到達。他仔細看了看我,說:「我想,1935年我們在索契療養所時是鄰居吧?」 得到我的肯定答復後,他又說:「你比那時侯瘦多了。」 我回答說我還未能徹底恢復健康。 「能在前線見到老戰士真是太好啦,哪怕不是熟人呢。」將軍說,「如今很難遇到啦。」 他向我簡要介紹了西方面軍的局勢,告訴我維貼布斯克已經被敵人佔領,命令我盡量防守維貼布斯克周圍地區。他祝我好運,然後就分手了。見過科涅夫之後,我陷入沉思。為什麼會這樣,1936到1937年還指揮一個團的人現在指揮一個集團軍,或擔任方面軍副司令,以前負責一個師的人現在卻指揮整個方面軍,而I.S.科涅夫,我軍最有經驗的指揮員之一,1935年就指揮一個步兵軍,而現在卻僅僅指揮一個集團軍?
載著25步兵軍的列車把部隊運到了維貼布斯克東南部。不待各師集結完畢――更別說整個軍了――團和營一下車就在距離維貼布斯克40英里的佔領了陣地。 在戰爭的這個階段,特別是第一個月里,你經常要習慣聽到「我們的側翼被包抄了」,「我們被包圍了」,「傘兵在我們後方降落」等等。不僅是士兵,而且沒有打過帳的軍官也很容易輕信謠言,這在現代戰爭里很常見。一天早晨,我聽見維貼布斯克方向傳來了炮火聲。我提醒軍長注意,並且得到他的批准前去察看。沿著公路,我開始遇見小股的疲憊戰士向東方向移動。當我問他們去哪裡做什麼時,得到的是含混的答復。我命令他們向後轉,和我一起走。我遇到越來越多的部隊向東撤退,不得不時常停下來。我對他們說他們應該感到慚愧,並且命令他們轉回去。我開始感到出了大麻煩,現在急需找到團長。我厭倦了攔截和盤問戰士,現在急需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當我把車開到距前線不到3英里的地方,我看到第300團正在無秩序地撤退。在士兵的人流中,有幾個面帶愧色的不同級別的軍官。不時地有敵人的炮彈在田野里爆炸,沒有威脅到我。我下了車,大喊:「停下來!停下來!停下來!」當所有人都停下腳步,我命令道:「所有人,向後轉!」等所有人都轉身面向敵人,我讓所有人原地卧倒。然後,我集合了軍官,試圖搞清撤退的原因。一些人說收到了上級的命令,另一些人說「我們看見別人都撤退了,我們也就撤了。」在躺在一邊的戰士中傳來一個聲音:「只看見敵人的火力鋪天蓋地,而我們的炮兵什麼都沒有做。」其他的聲音也附和著。我明白了,潰退的一個原因就是炮火傾瀉在了尚未適應戰爭的人們中間,另一個原因是有人傳遞了並非來自上級的命令。但根本的原因是無能的軍官未能制止驚慌失措,並且他們自己也接受了可恥的潰退。我簡要地向軍官們解釋了我的看法,然後命令:「現在,就地建立防線!」
我問一個營長他們的團長在哪裡。似乎團長早晨就的公路左側在距維貼布斯克2英里,在那以後,沒有人見過他。我又向前開了一英里,然後下車步行。我仔細察看了那一帶,但沒有見到任何人。最後,我聽見一聲喊,一個軍人朝我跑過來。這就是501步兵團的團長,一個叫科斯特耶維奇的人。從不遠出的一個散兵坑裡爬出來的是參謀長和通信員。「你們怎麼弄成這個樣子?」我問團長。他無奈地揮了一下手,回答說:「我完全知道所發生事情的嚴重性,但我無能為力。所以我們決定留下來,死在這里,也比沒有命令就潰退強。」他佩帶著兩枚紅旗勛章,但他是在退役多年以後最近才應召從預備役轉入現役的。我對他說,雖然他有勇氣寧死也不離開崗位,但這又有什麼用呢?看這這副可憐巴巴的面孔,我感覺很不是滋味。
顯然讓這個團回到原來的陣地已經毫無意義, 我叫軍官們跟我走,開車把他們送到他的團那裡。我指給科斯特耶維奇一處觀察所,就各營的部署和火力支援提了建議。命令他挑出人去和各營觀察所建立聯系。
在公路右側的樹林里,我找到了軍的炮兵團,發現他們還沒有讓炮進入陣地,團指揮員甚至還沒有建立觀察所。我把炮兵們集合起來,訓斥了他們一頓,下達了必要的指示,讓炮兵團的軍官和科斯特耶維奇取得聯系,告訴他們進行協同。我告訴科斯特耶維奇從每個營派一個排去到他們原先應該守衛的戰線,讓炮兵指揮員提供炮火掩護。
回來以後,我向軍長進行了詳細的匯報。看起來這些情況並不比聽取下一列軍車順利卸載的報告留下的印象深。我問162師師長是否知道他下屬的501團發生了什麼事情。他不知道。
我指出說由我來向他匯報他下屬團的情況是很奇怪的現象。我接通了軍炮兵司令的電話,問他的炮兵團現在在哪裡做什麼。 「炮兵團正在維貼布斯克地區為162師501團提供火力支援。」他肯定地回答說。 「你確定嗎?」 「是的,我收到了報告。」他回答說,聲音里多了些擔憂和遲疑。 「您應該感到慚愧。您不知道下屬團的位置,更不用說您對炮兵團如何執行任務一無所知。指揮軍所屬炮兵是您的責任。」 軍長也在場, 但是沒有參與談話。
13點的時候,我再次聽到來自同方向的炮火聲。我給162師師長打電話,問他是否聽到炮火,如果聽到了,為什麼不立即前往501團。「現在不必回答我,」我說,「在501團掩護的公路上向我匯報。我要自己去那裡。」說完就放下了電話。
這一次,盡管炮彈在該團的戰線上爆炸,部隊沒有沿公路潰退的跡象。於是我開始幻想該團處於良好控制之下,「看起來用不著如此費勁地教一個團進行防禦。」可是,當師長和我小心翼翼地察看了該地域,我們找不到該團的影子。師長提出兩種可能,一個是他們很好地偽裝了起來,或許他們佔領了原先的距此2英里的陣地。我們決定把汽車留在公路上,穿過田野和稀疏的白樺林。走了大約半英里,我們爬上一個小山丘,突然3聲槍響從身後傳來,子彈從頭邊呼嘯著擦過。
「或許是我們後方的掩護陣地,」我的副官說,「他們以為我們想投降,所以才想我們開火。」 我們轉回身,朝著槍響的方向走去。就象幾小時前一樣,從一個散兵坑裡冒出了團長科斯特耶維奇和他忠實的參謀長,還有通信員。
「是我們開的槍,」團長說,「我們不知道是你們。」 他報告說,炮擊一開始,他的團又撤退了,「不過這一次他們沒走公路,他們穿過山谷進樹林了。」 科斯特耶維奇用小的幾乎聽不到的聲音咕噥著,為他未能強迫他的部隊執行命令找借口。這一次,我讓他留在原地,並且許諾把我們能追上的人都帶回來。
在山谷里,我們看到深草叢中被踩出了一條寬寬的路――顯示了後撤士兵的行蹤。只向前走了300步,就看見了十幾個正圍著篝火烤包腳布,其中4個連武器都沒有。我讓師長把這些人帶回去交給科斯特耶維奇,並把師預備隊交給科斯特耶維奇以掩護公路。我和副官繼續向前搜羅那些放棄了陣地的人。
很快,我們就追上了一些散落的正向東面的Liozono和Rudnya村小的分隊。我們截住他們,我羞辱他們,咒罵他們,命令他們回去,看著他們不情願地走回去,然後繼續追趕其他人。 有幾次,不得不承認,當我追上一群人,命令所有的幹部下車。有時,說來難為情,我對待他們中間級別最高的人的態度超過了允許的限度。後來我很生自己的氣,但是那時候,說話已經不管用了。
那一夜,想著501團從自己陣地上後退的樣子,我幾乎一夜沒合眼。那是個很大的團,我不懷疑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愛國者。但為什麼士兵和軍官都會潰逃呢;為什麼沒有人留下來守衛陣地,除了那個撤退命令的小插曲?毫無疑問,部隊的瓦解是團長的問題,但我想地更多。為什麼師長聽到501團地域有交火的聲音,卻不立即前往該團?他離那裡比我近,所以他聽到的炮火聲一定比我清楚。為什麼,至少,他沒有在我告訴他那可怕的情況後沒有立即前往該團,而是呆在那裡直到我把他拉出來,命令他和我在公路上會面?是欠考慮還是根本就漫不經心?
再有,軍炮兵團的軍官又怎麼樣呢?他們知道敵人前幾天推進的速度,但是當敵人只有6英里遠的時候,他們在卸車以後只建立了休息營地,既沒有指揮所也沒有觀察所。甚至當炮兵團司令部看到步兵在無秩序的潰退,甚至他們已經看到敵人的炮火在身旁傾泄,他們對所發生的一切卻無動於衷。
對我來說,剛剛回到軍隊,這一切看起來就象一場惡夢。我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不停地抗拒著那個頑固的想法:「想必是1937年和1938年瓦解了士兵對軍官的信賴,現在他們以為是被一群『人民的敵人』指揮著?不可能。更可能的原因是那些沒有打過仗的軍官缺乏經驗,工作中生搬硬套。」這個想法讓我不得安寧。我決定早晨的時候在政治部主任在場的情況下同軍長坦率地談一談。話是談了,但是沒有收到任何效果。事情發展地太快了。 在第聶伯和會戰的時候, 戈爾巴托夫的第3集團軍從布良斯克方面軍轉隸給了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方面軍。為擴大索日河西岸的登陸場而戰。此前該集團軍的部隊經過艱苦的戰斗在難以通行的地形條件下向前推進了很遠。官兵們十分疲乏,各部隊和兵團減員嚴重,但戰鬥力仍然很強,而取得的戰果也極大地鼓舞了官兵們的鬥志。集團軍司令員及其司令部也鬥志昂揚。他們明白,在這種條件下想喘息一下是不可能的。
羅科索夫斯基在他的回憶錄《軍人的天職》中這樣評價他:戈爾巴托夫是個很招人喜歡的人 。他是個勇敢、善於思考的軍事指揮員,是蘇沃洛夫的狂熱崇拜者。他特別重視戰斗中的突然性、動作神速、遠距離奔襲敵人的側翼和後方,將這些品質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戈爾巴托夫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學蘇沃洛夫的榜樣——拒絕享受任何舒適的生活條件,在士兵灶就餐。
蘇沃洛夫的原則對他指揮作戰大有裨益。但有時戈爾巴托夫對這些原則的理解過於機械,不考慮條件已發生了某些變化。在我們時代,要前出到敵人側翼和後方己不那麼容易,因為集團軍已十分龐大,而戰線十分嚴密。要突破敵人的陣地,一個集團軍常常是不夠的,必須採取同時有幾個方面軍參加的大規模戰役。而現在就正是在進行一次這種大規模的戰役。在這次戰役中戈爾巴托夫的集團軍是在一個次要地段上扮演一個很次要的角色,把敵人的兵力吸引到自己方面來,而讓方面軍的主要集團在決定性方向上實施突擊。
戈爾巴托夫是個老指揮員了,他一得到進攻的命令,就立刻投入全部兵力來完成任務。但局勢卻出乎他的意外,他的努力沒能導致他想達到的結果。於是戈爾巴托夫便毫不掩飾地抱怨,說方面軍司令員沒能正確使用他的集團軍。我拜讀了他的上訴書並將其寄往大本營。
戈爾巴托夫這樣做,只是使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我確信,這是一個真正的、善於思考的軍事指揮員,全身心要做好交給他辦的事情。既然大本營對他的上訴沒有給予答復,我便自做主張,一反慣例,在該集團軍司令員面前攤開了所有地圖,並詳細給他講解了他的集團軍在當時的具體形勢下的作用。戈爾巴托夫對我表示感謝,並保證將以最好的方式完成任務。
但是,戈爾巴托夫將軍的上訴書經我轉交大本營後,看來還是起了作用。於是,大本營便開始將自己的意圖及我們部隊在實施這些計劃中的地位更充分地通報我們大家。 而集團軍司令員戈爾巴托夫即使在方面軍次要地段上也能有出色的表現。他所率領的第3集團軍抓住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了敵軍,並緊追不放一舉渡過了第聶伯河,而這已是後話了。
當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60集團軍因為冒進而在基輔被德國人三面圍攻時,戈爾巴托夫卻在為執行最艱苦的誘敵工作,戰後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卻被華西列夫斯基提拔為方面軍司令, 這些年輕的將帥那個希望提升一個資歷在自己之上的老人呢。 2月10日起,集團軍編入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 據戈爾巴托夫回憶: 現在,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的戰線已經轉向西,而我的集團軍在右翼,轉隸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司令員是伊萬·丹尼洛維奇·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大將(38歲的大將)。 他第二天就到弗雷恩馬克來看我們(戈爾巴托夫)。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他。他非常年輕,精力旺盛,信心十足。一見面,他就對(我們)對部隊發出的各種指令表示滿意。我記得他的原話:「很好,非常正確。」當他聽完我對形勢的估計並報告了想法後,他再次表示滿意。他問我多大年紀,戰爭開始時指揮什麼部隊。 「五十四歲,(當時)我指揮一個師。」 他後退了一點,看著我說:「也不錯。」 然後他問我來這里的路上遇到的一位師長的名字。因為不知道他說的是誰,我回答起來有些困難。於是他描述了那人的外貌,「他是個很老的人,」他說。 「師長中沒有老人。」我告訴他。 「嗯,他大約四十五歲。」
「如果他四十五歲的時候玩布娃娃,」我說,「那他年紀是有點大了。但指揮一個師,他還不老。」我又補充說,「1914年德國人圍攻巴黎時,率領側翼軍隊的是布勞和庫拉克。一個67,另一個69,他們都打得很好。」 這次談話之後,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大將待我很重禮節。但那又怎樣--一個老人!
1945年2月18日,東普魯士戰役發起前兩天,年輕地的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 大將在視察前線的時候中炮陣亡,死在了戈爾巴托夫的懷里,年僅39歲。 攻克東普魯士後,戈爾巴托夫的第3集團軍被納入了最高統帥部預備隊,他回憶道:我們就指望在10到15日內得到補充並且適當修整。但是,四月一日我們收到指令,轉向法蘭克福-奧得河東北方向。 我們並未因此而沮喪。事實上,我們對此很滿意,因為每個人都想參加柏林戰役。我們被兵員短缺所困擾,但仍希望在戰役開始前得到加強。我們沒有猜錯,在到達新的集結地域後,部隊得到了少量補充,許多人獲得獎勵,其中一些人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其中包括我自己。
我向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司令員蘇聯元帥朱可夫報到,向他匯報了部隊集結的進展。他告訴我對柏林的進攻將在黎明前很早開始,用145盞探照燈照射,將把敵人變成瞎子,把黑夜變成白晝。他說四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兩個坦克集團軍將在十五里寬的橋頭堡發起進攻。他還講述了把敵人趕出柏林方向的具體措施。我們將在15日內即4月26日到達易北河。 我對在夜間以這樣密集的隊形進攻可能導致混亂表示了憂慮。而且為什麼要把黑夜變成白晝?我還想到(盡管沒有說)這樣的進攻隊形過於密集,想要旋風式地奪取柏林是不合理的。最好是先封鎖柏林,然後向易北河推進。 交談過程中,方面軍司令員堅持夜間進攻的意見。然而後來的事實是:進攻並未在夜間,而是在6點30開始。
我們到達了奧得河-尼斯河一線,並佔領了進攻出發陣地。方面軍各部隊開始准備柏林戰役。到四月十五日,我集團軍除個別後勤部門外,都在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第二梯隊內集結。戰役的准備工作已經完成,兩個師被安置在正對敵人的奧德河東岸的橋頭陣地上,朝向法蘭克福方向。
德軍指揮官顯然在等待我們進攻。他們在兩條河上都建立了牢固的防禦--一個縱深的防禦地帶,有中間地帶和狙擊點。屈斯特林橋頭堡面對的塞洛高地的防禦尤其強大。山脊距我們的推進區域僅三里,敵人從那裡可以俯瞰整個進攻陣地。而在柏林的另一面,朝向英美軍隊的方向,德國人根本沒有在柏林和易北河之間建立任何防禦。
德軍方面的防禦部隊是由第三坦克集團軍和第九集團軍組成的「維斯瓦」集團軍群,以及「施泰因」集團軍群的一部分,共有六個師以及無數的輔助單位。除此之外,僅柏林自身就有三道防禦,並新組建了兩百個營。德國人拿出了整個預備隊,高等軍事院校及所有軍事訓練單位,用這些人補充前線的部隊,使建制擴大70%到80%,並且組建獨立營。他們還從西線抽調部隊,補充到東線,而全然不怕在西線留下空盪盪的陣地--希特勒仍未放棄同英美單獨媾和的希望。
最高統帥部把突破敵人的奧德-尼斯防線,瓦解敵堅固防禦的任務交給了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員蘇聯元帥伊·斯·科涅夫)和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司令員蘇聯元帥康·康·羅科索夫斯基)。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於四月十六日投入戰斗,敵人的防禦被突破。22日,戰線推進到大柏林地區的北郊,繞過施特勞斯貝格、Kinbaumm、Buchholz、Belendorf,直至法蘭克福北郊一線。同時,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的先頭部隊也推進到大柏林地區外圍,從南面和西南面繞過了敵人的法蘭克福-古本集群。
此時,我的集團軍已集結完畢,接到的任務是在Schoenfeld-Kagel-Bondsdof地區及左翼的Heinersdof-Buchholz-Bindow-Mittenwalde發起進攻,與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會師,完成合圍,切斷法蘭克福-古本集群向柏林撤退的後路,並和友鄰一起摧毀它。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崔可夫上將的近衛第8集團軍在我們的右翼,左翼是弗拉基米爾·雅科夫列維奇·科爾帕克奇上將的第69集團。
完成對敵軍集群合圍的決定是在Jansfolde的古堡中做出的。見證人就是古堡主人的祖先--那些受人崇敬的統治者們,他們從圖書室牆上的金色像框中,用呆滯的目光望著我們。
我們認為敵人的士氣已經被粉碎,士兵們只是因為懼怕被他們自己的懲戒者槍斃而繼續戰斗。因此夜間進攻會比較有利,因為此時軍官們很難控制其下屬,尤其是在這個森林密布的國家。我們決定23日夜強渡施普雷河和奧得-施普雷運河,4月25日到達柏林-措森高速公路,完成合圍。這是個困難的任務。要知道,不僅僅是22里距離的問題,這之間有多大的湖泊由運河相連,而此間僅有狹窄的陸地。然而,任務還是按時完成了。我們的確遇到了有組織的抵抗,但畢竟不象在東普魯士那樣。在完成了合圍,開始殲滅被圍部隊時,我們才遇到了最猛烈的抵抗。
在前進的過程中,我們佔領了一個湖畔長滿老松樹,有著很多漂亮房子的地區。德國貴族在那裡生活了幾個世紀,後來他們成了希特勒的仆從。別墅里留守的僕人們掛出了白旗。我們還經常看到自殺的希特勒主義分子。有些人上吊,有些人吞槍,有時還碰到全家自殺的。狂熱的納粹分子先殺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然後自殺。 在Neue-Mole,我們拿下了功率強大、運轉正常的柏林電台,還有些工作人員願為我們服務。我們還佔領了一個製造炸葯的工廠和其它一些設備完好的工廠。 4月30日黎明,我們聽到了科爾帕克奇將軍和維亞切斯拉夫·德米特里耶維奇·茨韋塔耶夫上將的第33集團軍司令員部隊的炮聲。被合圍的敵軍停止了抵抗。
5月1日,我們奉命在柏林北部邊界集結,消滅被圍的敵游擊隊,但是當夜遊擊隊就投降了。於是,我們被派到75公里以外的易北河,指望在三天以內趕到,以阻止希特勒的軍隊逃向英美軍隊一邊。我和一個師一起行動,追趕朝西北撤向易北河的敵軍。我不僅看到擁擠在河岸上被圍的德軍,還看到他們在不顧一切地用各種方式渡河--汽船、駁船、摩托艇、遊艇,還有人只穿著內衣游泳,全然不顧河水的寒冷。我與對岸的美軍第102步兵師和一個步兵團的指揮官取得了聯系,要求他們遣回渡河的德軍。我提出這樣的要求是基於我們本可以向渡河的德軍開火,擊沉船隻,但卻怕誤傷對岸的盟軍而沒有這樣做。美第102步兵師師長Kitinch少將理解了我的初衷,還回了一大批德國人,還有船隻。我代表集團軍和我本人,對美軍和Kitinch將軍本人表示了謝意。美軍則在對岸朝我們歡呼,以示問候。
5月9日晚,集團軍司令部舉行晚宴慶祝「勝利日」。我在前面提到過,1907年,我曾經發過誓不吸煙、不喝酒、不講臟話。人們一輩子都在糾纏我,試圖勸我喝酒,尤其是戰爭時期。有一次,我不小心說了:「等我們打贏了戰爭,我就喝。」說完我就忘了,但同志們沒有忘。參加聚會的所有人都堅持說我應該遵守諾言。晚餐在西勃蘭登堡最漂亮的別墅的花園里進行。那一晚,為了讓同志們開心,我打破了自己的這一誓言 。
B. 電影《布列斯特要塞》是哪國的戰爭蘇聯是俄國嗎是俄羅斯嗎
是蘇聯和德國的戰爭。
蘇德戰爭爆發,靠近波蘭邊境的白俄羅斯小城布列斯特要塞最先遭受德軍炮火突襲,但守衛部隊於彈丸之地牽制了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兵力。戰爭進行到第30天,最初打響戰斗的布列斯特守備部隊仍在堅守,並一直向後方總部發出「這里是要塞,正在戰斗」的訊息。在已經失守的布列斯特要塞的地道里堅持戰斗一年多的最後一名蘇軍戰士,被德國人發現時,他被德國人從地穴中押出來刺眼的陽光讓他幾乎失明。面對德國將軍的審問,他的回答是: 「將軍,現在您知道一俄里有多遠了吧?」 (戰前德軍宣稱這個距蘇德邊境僅一俄里的要塞一個沖鋒就能拿下)…
C. 求一部二戰電影名字
你說的這個片叫《自己去看》蘇聯1985年的影片導演伊里姆·克里莫夫
主人公是個小男孩吧呵呵
裡面剛開始有個少女最後出現時已經很慘
還有一段森林裡的游擊隊員唱神聖的戰爭的鏡頭
那個小男孩最後出現時臉上鄒紋密布象老人一樣
這個片子在網上就有在風行上叫《炎628》
D. 前蘇聯二戰影片
炎628又叫自己去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白俄羅斯被敵人侵佔,大量群眾受到了敵人的蹂躪。十萬個白俄羅斯人被德寇活活地燒死,幾百個個白俄羅斯村莊化成了灰燼。影片講述的是被焚燒的一個村莊別列霍夫村。本片的主人公是一個農村少年,他從地底下挖出了一枝槍,才得以參加了游擊隊。他經歷了最可怕的考驗與不可思義磨難……14歲蘇聯小孩弗洛亞在戰死蘇聯士兵身上取得一把槍,之後加入了白俄羅斯的地下游擊隊,抵抗入侵的德軍部隊。其後因為沒有趕上大部隊,他回到家鄉,親眼目睹了鄉民和家人遭到屠殺的情景,於是只有流浪他鄉,但依然看到滿目瘡痍,幼小心靈遭受到徹底的摧殘。
本片根據1985年發行的АлесьАдамович的電影劇本"Хатынскойповести"改編,故事基於史實,是最恐怖的戰爭電影之一。故事發生在1941-1945年的白俄羅斯,影片的地點和事件恰恰是人類痛苦和災難的象徵。影片的主人公Флера是一個潛入森林幫助游擊隊的16歲少年,影片開始時,他還完全是個孩子,當影片結束時,經歷了德國法西斯殘酷軍事圍剿的孩子已經變成了一個面目嚇人的成年人,已經未老先衰。戰爭無形地將一張稚嫩的孩童的臉扭曲成皺紋密布象老人一樣的臉。Флера這張變了樣的臉是一張戰爭的臉。作者對戰爭真實的殘酷性進行了深入刻畫,他成功塑造的本片的主人公並不是一個功勛累累的游擊隊員,而是一個尚帶著童年記憶的、不諳世事的毛頭小子....本片根據1985年發行的АлесьАдамович的電影劇本"Хатынскойповести"改編,故事基於史實,是最恐怖的戰爭電影之一。故事發生在1941-1945年的白俄羅斯,影片的地點和事件恰恰是人類痛苦和災難的象徵。影片的主人公Флера是一個潛入森林幫助游擊隊的16歲少年,影片開始時,他還完全是個孩子,當影片結束時,經歷了德國法西斯殘酷軍事圍剿的孩子已經變成了一個面目嚇人的成年人,已經未老先衰。戰爭無形地將一張稚嫩的孩童的臉扭曲成皺紋密布象老人一樣的臉。Флера這張變了樣的臉是一張戰爭的臉。作者對戰爭真實的殘酷性進行了深入刻畫,他成功塑造的本片的主人公並不是一個功勛累累的游擊隊員,而是一個尚帶著童年記憶的、不諳世事的毛頭小子....這是一部很特殊的戰爭題材電影,它真實地描寫了德佔區人民的悲慘遭遇和場面,以及人們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的恐懼,反映了戰爭的真實面目。它既不同於《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攻佔柏林》這些正面戰場的血肉橫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也不同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星》所描寫的局部戰斗中體現的平凡悲壯,更不是戰地浪漫曲,而是降臨在平民百姓頭上血淋淋的殘酷。影片的事件和恐怖場面遠超過任何一部描寫德軍集中營的電影,令人毛骨悚然,提醒膽小和心軟者慎看。紐約時報評價它是「蘇聯電影的最高成就」、「強有力潤色的強有力的素材...電影製作的絕技」、「引人入勝且令人毛骨悚然」,至今還沒有第二部蘇俄電影能夠在美國有如此大的影響力。這也是CCTV九十年代播放過的唯一一部俄國電影這是一部很特殊的戰爭題材電影,它真實地描寫了德佔區人民的悲慘遭遇和場面,以及人們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的恐懼,反映了戰爭的真實面目。它既不同於《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攻佔柏林》這些正面戰場的血肉橫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也不同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星》所描寫的局部戰斗中體現的平凡悲壯,更不是戰地浪漫曲,而是降臨在平民百姓頭上血淋淋的殘酷。影片的事件和恐怖場面遠超過任何一部描寫德軍集中營的電影,令人毛骨悚然,提醒膽小和心軟者慎看。紐約時報評價它是「蘇聯電影的最高成就」、「強有力潤色的強有力的素材...電影製作的絕技」、「引人入勝且令人毛骨悚然」,至今還沒有第二部蘇俄電影能夠在美國有如此大的影響力。這也是CCTV九十年代播放過的唯一一部俄國電影
風行上的地址www.funshion.com/media/17103
先把風行網路下了就可以看了
優酷上的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A5MjQ3NTI=.html
E. 請問大佬有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2010年上映的由安德烈·梅爾茲利金主演的百度網盤資源嗎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GuVVEV4rX7l3gpGbcMbV3Q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導演: 亞歷山大·科特
編劇: Aleksey Dudarev、Ekaterina Tirdatova、Konstantin Vorobiov、Vladimir Yeryomin
主演: 安德烈·梅爾茲利金、葉甫蓋尼·齊加諾夫、帕維爾·傑列維揚科、Anna Tsukanova、阿列沙·嘉博索夫、Veronika Nikonova、阿納托利·科特
類型: 劇情、動作、歷史、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俄羅斯、白俄羅斯
語言: 俄語、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
上映日期: 2012-03-16(中國大陸)、2010-11-04(白俄羅斯)
片長: 138分鍾(白俄羅斯)、116分鍾(中國大陸)、180分鍾(TV)
又名: 兵臨城下、布列斯特要塞、The Brest Fortress、Fortress of War、Brestskaya krepost
故事發生在1941年的6月,布格河畔回盪著歡聲笑語,就在一片歌舞昇平之際,幾架飛機飛過投下了炸彈,將一切摧毀殆盡,霎時間,河畔邊成為了鮮血和火焰的海洋。德國人的入侵讓位於華沙和莫斯科之間的布列斯特要塞陷入了動盪和戰爭之中,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八千名蘇維埃紅軍戰士們拿起了武 器,與親人告別,走上了戰場。
草草建立的軍隊中人員情況十分復雜,但是,每個人心中的信念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頑強抵抗賊寇的入侵。糧食短缺,武器簡陋,裝備寒酸,在及其惡劣的條件之下,蘇維埃青年們和裝備精良的敵方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險象環生的激烈戰斗,並且最終獲得了勝利。
F. 決戰要塞這部電影為什麼要掛上兵臨城下的名號,一個是西方拍的黑蘇洗腦神劇,一個是白俄羅斯的電影
兵臨城下這部影片相當成功,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原名The Brest Fortress ,直譯就是布列斯特要塞。為了保證票房,吸引觀眾,所以加入了兵臨城下四字。
G.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聯合拍攝的一部反映二戰期間保衛邊塞的電影是什麼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 (2010)
類型: 劇情 / 動作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俄羅斯 / 白俄羅斯
語言: 俄語 / 烏克蘭語 / 白俄羅斯語
上映日期: 2012-03-16(中國大陸) / 2010-11-04(白俄羅斯)
片長: 138分鍾(白俄羅斯) / 116分鍾(中國大陸)
又名: 兵臨城下 / 布列斯特要塞 /
H. 白俄羅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被德軍燒殺整個村莊的名字
這是個二戰史中永遠被牢記的時刻
也許無法和南京大屠殺相比。因為德國人和日本人不能相提並論,一個是集體意視中出現的暴行,一個是民族的整體殘暴性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郊區的哈丁村
讓我們記住這些地方
即捷克首都布拉格附近的利迪策村慘案,
南斯拉夫克拉古耶瓦茨市的屠殺小學生慘案,
蘇聯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屠殺傷員和平民慘案,
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郊區的哈丁村慘案,
摧毀華沙猶太區慘案,
法國里摩日市附近的奧拉都爾村慘案,
希臘的七村慘案和義大利首都羅馬附近的阿爾戴阿蒂納山洞慘案,
比利時的孟塞爾一基澤蓋姆村慘案,
荷蘭的普滕村慘案,
對波蘭高級知識分子的集體滅絕案(略)和集體屠殺美軍戰俘的馬爾梅迪慘案和集
體屠殺英軍俘虜的拉巴拉迪慘案
I. 你不知道的二戰,猶太人向德國人尋仇:瘋狂的投毒計劃悄然開始了嗎
我們知道,二戰是德國人挑起的。1939年9月1日,德國人進攻波蘭,標志著二戰的開始。這場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給很多民族帶來沉重的災難。其中受損最嚴重的就是猶太人。德國在發動二戰之前就一直在反對猶太人。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到處抓捕猶太人。前後一共屠殺了600萬猶太人。不過二戰結束後,猶太人開始有計劃地對德國號進行報復。
後來,這個組織開始想要以血還血,以牙還牙,他們想為那些被屠殺的同胞報仇。他們制定了一個計劃,滅亡600萬德國人,因為德國人在二戰期間滅亡了600萬猶太人。當時拿卡姆組織選定了德國四個城市,分別是紐倫堡、慕尼黑、法蘭克福、漢堡。他們計劃在這些城市的飲用水源上投毒,進而毒殺死這些城市裡的人。不過在他們執行的時候,被盟軍發現了。阿巴·科夫納本人也因此被英國警方逮捕,1948年獲釋後來到了巴勒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