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歐美電影 > 4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4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發布時間:2022-06-29 02:07:41

1. 演員斯琴高麗資料

【演員斯琴高娃】
斯琴高娃 女,中國電影評論學會電視部藝術指導、《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辭典》榮譽主編。蒙古族,1949年12月出生,赤峰市寧城縣大城子鎮人,瑞士籍。1965年任內蒙古自治區歌舞團舞蹈演員、報幕員。1979年在故事片《歸心似箭》飾演角色,獲文化部79年優秀青年創作獎。198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1982年因在影片《駱駝祥子》中成功塑造了女主角虎妞的銀幕形象,展現了角色的復雜性格和鮮明色彩,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六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後主演影片《似水流年》,於1985年獲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獎,是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一屆理事。1986年後定居瑞士。至今仍然活躍在國內影視劇界,並以她矚目的藝術成就傲立藝壇,尤其是導演及主演的老舍先生話劇名作《月牙兒》可謂震驚劇壇,從而展示了她在話劇藝術上的完美追求!

【電影作品】
1979年《歸心似箭》飾玉貞
1980年《殘雪》
1982年《駱駝祥子》飾虎妞
《再生之地》
《風雨下鍾山》
《駝峰上的愛》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阿麗瑪》
《大澤龍蛇》
1983年《似水流年》飾阿珍
《高山下的花環》
1985年《成吉思汗》
《森吉德瑪》
1986年《月牙兒》
1988年《電影人》
1989年《人在紐約》
1990年《販母案考》、《異域》
1991年《嫁到宮里的男人》飾慈禧太後
1992年《上海皇帝》、《少林英雄》
1993年《香魂女》、《老人與狗》
1994年《刀劍笑》、《天國逆子》、《陽光燦爛的日子》
1997年《太後吉祥》飾慈禧太後
《不扣紐扣的情人》
2003年《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2006年《姨媽的後現代生活》飾葉如棠
編輯本段【電視作品】
1982年《雄獅》自編自導
1996年《黨員二楞媽》
1997年《日落紫禁城》飾慈禧太後
1998年《大唐御史謝瑤環》飾武則天
2001年《尚方寶劍》
2001年《大宅門》飾白文氏
2001年《康熙王朝》飾孝庄太後
2001年《肥貓尋親記》飾華老太
2002年《絕對權力》飾趙芬芳
2002年《榮譽》
2002年《豪門驚夢》飾程虹
2002年《孝庄秘史》飾大福晉
2002年《走出藍水河》飾母駱駝
2002年《日出》飾顧八奶奶
2002年《大宅門2》飾白文氏
2003年《國家公訴》飾葉子菁
2003年《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飾慈禧太後
2003年《人生幾度秋涼》飾董老太
2003年《誠信無價》
2003年《無鹽女》飾慈禧太後
2004年《滄海百年》飾慈禧太後
2004年《中國故事》
2004年《野火春風斗古城》飾楊母
2005年《青花》飾司馬弓(反串)
2005年《東歸英雄傳》飾賈恩
2005年《飛花如蝶》飾竇男
2006年《虎踞龍盤》飾曹玉蘭
2007年《無字碑歌》飾武則天
2007年《緝毒英雄》
2007年《母親的懺悔/母子情天註定》
2007年《海上傳奇》
2007年《老柿子樹》飾母親
編輯本段【話劇作品】
2006年《月牙兒》
2007年《紅樓夢》飾賈母/史太君
編輯本段【所獲獎項】
1979年獲文化部79年優秀青年創作獎《歸心似箭》
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駱駝祥子》
1983年第六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駱駝祥子》
1985年獲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駱駝祥子》
1996年第二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天國逆子》
1996年第十七屆中國電視飛天獎評委會特別表演獎《黨員二愣媽》
2007年第十四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2007年第十六屆上海影評人獎最佳女主角《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2008年第十四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主角《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2008年第二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編輯本段【演藝經歷】
1950年1月20日生於廣州。1950年到1954年在延安。1955年回老家寧城上學。1963年在內蒙古原昭烏達盟寧城子中學學習。
1964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業余文藝匯演代隊,出席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
1965—1979年在內蒙古自治區歌舞團任舞蹈演員及報幕員,榮獲內蒙古全區專業文藝匯演優秀報幕獎。
1979年在《歸心似箭》中飾女主角玉貞,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和上海十佳影片獎、個人獲文化部優秀青年創作獎。
198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
1980—1981年在《殘雪》片中飾演女主角,獲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1982年因在影片《駱駝祥子》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角虎妞的銀幕形象,展現了角色的復雜性格和鮮明色彩,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六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
1980-1982年參加拍攝八一電影製片廠《再生之地》《風雨下鍾山》,北影廠《駝峰上的愛》《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內蒙古電影製片廠《阿麗瑪》,上海電影製片廠《大澤龍蛇》。自編自導電視劇《雄獅》。
1983年在香港青島電影製片有限公司和泰極電影有限公司聯合攝制《似水流年》中飾演女主角。此片獲第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金像獎等七項大獎。個人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獎。後參加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高山下的花環》。此片獲中國金雞、百花雙獎。
1985年參加內蒙古電影製片廠和青年電影製片廠以及中國電影輸出輸入公司合拍《成吉思汗》,飾演成吉思汗的母親。參演內蒙古電影製片廠的《森吉德瑪》。
1986年參加北京電影製片廠和遼寧電影製片廠合拍《月牙兒》獲第41屆義大利薩萊諾國際電影節銀質獎。
1987年移居瑞士日內瓦。
1988年參加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電影人》。
1989年參加香港學電影公司拍攝《人在紐約》,飾演女主角此片獲台灣金馬獎。
1990年參加台灣中央電影公司拍攝《販母案考》和《異域》。
1991年參加香港和中國合拍《嫁到宮里邊的男人》飾慈禧。
1992年拍攝《上海皇帝》、《少林英雄》。
1993年參加天津電影製片廠拍攝《香魂女》飾演女主角,獲第43屆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個人獲最佳女主角獎提名,在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中獲「十大華語片」獎,獲美國芝加歌最佳女演員銀雨果獎。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為會特別貢獻獎。參加謝晉恆通有限公司拍攝的《老人與狗》獲上海十佳影片獎。
1994年參加拍攝《刀劍笑》。在《天國逆子》中飾演女主角,此片獲第1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天國逆子》成為香港有史以來入圍奧斯卡影展的影片,個人獲最佳女主角獎提名。參加北影廠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以傑出演員身份榮任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美國《時代周刊》評選九五世界十佳最大最重要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位居榜首。
1995年參加福建電影製片廠,大道影業公司聯合攝制《太後吉祥》飾演慈禧。
1996年因飾演《天國逆子》女主角,獲第二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演員獎。在《黨員二愣媽》中飾演二楞媽。
1997年《太後吉祥》作為近年優秀國產片之一。赴香港參加由香港華南電影工作者協會主辦的《九七中國電影展》。參加拍攝20集古裝言情電視劇《梨園生此死情》。參加拍攝《日落紫禁城》飾慈禧太後。
1998年因飾演《黨員二愣馬》女主角,獲第十七屆飛天獎特別榮譽獎。《黨員二愣媽》、《日落紫禁城》列入第26屆中國電影金鷹獎的最佳影片候選之列。
2002年主演影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近年來主演了電視劇《康熙王朝》、《大宅門》、《榮譽》、《絕對權力》、《海上傳奇》、《豪門驚夢》、《無字碑歌》、《誠信無價》、《國家公訴》、《滄海百年》、《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走出藍水河》、《青花》等,參與電視劇《日出》《人生幾度秋涼》《孝庄秘史》《中國故事》等,多有傑出的表現。

2. 香港國際電影節目前正在進行中,請問今年是第幾屆

2015第3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時間/地點)
第39屆國際電影節」
時間:2015年3月23日 ? 4月6日 (每日)
地點:香港多個主要文化場地

3. 香港國際電影節是幾月幾號

一般在三月份的下旬到四月份的上旬。持續十六天左右。沒有具體的時間。

4.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歷屆資料

年份 主題 開幕電影 閉幕電影 榮譽大使/形象大使第25屆(2000)劉國昌《無人駕駛》陳果《榴槤飄香》
陳以文《想死趁現在》 第25屆(2001)楊凡《游園驚夢》
讓-雅克·貝納克斯《死亡轉賬》 楊德昌《一一》第26屆(2002)陳果《香港有個好萊塢》
湯姆·提克威《疾走天使》 蔡明亮《你那邊幾點?》第27屆(2003)杜琪峰《PTU》
山田洋次《黃昏的清兵衛》 路學長《卡拉是條狗》
斯派克·瓊斯《改編劇本》 第28屆(2004)李少紅《戀愛中的寶貝》
許鞍華《玉觀音》 蔡明亮《不散》
阿倫·雷乃《嚴禁嘴對嘴》 黎明第29屆(2005)顧長衛《孔雀》
山田洋次《隱劍鬼爪》 賈樟柯《世界》
阿蘭·柯諾《無語慰晴天》 第30屆(2006)向動作指導致敬杜琪峰《黑社會以和為貴》
彭浩翔《伊莎貝拉》 尼爾-阿姆菲爾德《糖果》
《雪花膏狂奔》 劉德華第31屆(2007)朴贊郁《再造人之戀》
游乃海《跟蹤》 第32屆(2008)山田洋次《母親》
張作驥《蝴蝶》 馬丁斯科塞斯《電光滾石》
舒琪、關文軒《咖啡,或茶》 鄭秀文第33屆(2009)爾冬升《新宿事件》
許鞍華《天水圍的夜與霧》 賈樟柯《二十四城記》莫文蔚第34屆(2010)岸西《月滿軒尼詩》
羅卓瑤《如夢》 雲翔《安非他命》
麥曦茵《前度》 第35屆(2011)Let's Meet Here杜琪峰《單身男女》
《香港四重奏II》 無楊千嬅第36屆(2012)火鳳凰彭浩翔《春嬌與志明》王全安《白鹿原》楊千嬅第37屆(2013)激活無限想像邱禮濤《葉問終極一戰》賈法·帕納希《閉幕》楊千嬅第38屆(2014)世界匯聚香港彭浩翔《香港仔》
陳果《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林超賢《魔警》古天樂第39屆(2015)張艾嘉《念念》翁子光《踏血尋梅》古天樂第40屆(2016) 楊慶《火鍋英雄》
許學文、黃偉傑、歐文傑《樹大招風》 黑澤清《毛骨悚然》古天樂

5. 電影節的世界電影節

la Biennale di Venezia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Sundance Film Festival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類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Festival De Cannes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份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份,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份,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份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76年,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四世國王的王後娜妃蒂蒂命名,娜妃蒂蒂以美貌聞名,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娜妃蒂蒂金像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紀錄片、最佳短片。2009年開羅又把國際電影節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 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為「世界電影節」。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的活動內容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並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 Kinema Junpō
創刊於1919年的《電影旬獎》於1924年開始進行年度佳片評選,最初只選出最佳外國電影;1925年起對外國片分藝術片、娛樂片兩類開展評選;1930年起又分「日本現代電影」、「日本古裝電影」、「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
「年度十佳」是戰前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隨著戰後電影繁榮時期的到來,電影旬報年度評選項目越來越多,漸趨「奧斯卡化」,分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員等,並擴大了讀者參與程度,上述獎項,由讀者同樣選出一遍。 RAZZIE Awards
由約翰.威爾遜在1981年設立,由「金草莓獎基金會」組織評選,是與奧斯卡唱對台戲、專評好萊塢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員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得獎名單在每年3月24日即奧斯卡頒獎前夜公布。得獎名單有時並非該年度最爛(但多半也好不到哪裡去),而是以〔虧〕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電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會因樹大招風而中獎!每年還故意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天公布得獎名單。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據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5年成立。專門表揚低成本電影,現今已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界的最高榮譽獎,不容小覷。
每年三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美國奧斯卡的風向標之一。
Internet電影獎(internet movie awards)
參與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線電影獎項,所有獲獎電影無一例外是好萊塢大製作。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英國愛丁堡國際電影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英國倫敦國際電影節(London Film Festival):
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The Festival of the 3 Continents):
義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Tori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瑞典斯德哥爾摩電影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瑞典哥德堡電影節(Gotebor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德國國際婦女電影節(International Women's Film Festival):
瑞士洛加諾國際電影節(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多倫多亞洲國際電影節(Toronto Reel As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溫哥華國際電影節(Annual Vancouver International Film Fesitival):
美國聖丹斯國際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
美國拉丁電影節(International Latino Film Festival):
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Chicag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The Chicago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ilm Festival):
美國舊金山電影節(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Hawai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紐約獨立電影節(New York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美國紐約地下電影節(New York Underground Film Festival):
美國芝加哥亞裔電影節(Chicago Asian American Showcase):
美國舊金山國際亞裔電影節(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Asian American Film Festival):
美國西雅圖國際電影節(The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中國香港國際電影節(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韓國釜山電影節(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亞太電影節(Asian Pacific Film Festival):
曼谷國際電影節(The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亞悉尼國際電影節(Sydney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電影節(Melbourn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迪拜電影節(Du Film Festival)

6. 世界上著名的電影節有哪些

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北部著名水城威尼斯,舉辦了第一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嘎納電影節 (Festivai de Cannes)又名坎城電影節或康城電影節,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創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柏林電影節:Berlinale(簡稱IFB)和嘎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三大A類電影盛事,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是北美洲其中一個重要電影節每年9月份在加拿大多亂多舉行。1976年首次舉辦,早期是以放映其他電影節的參展電影為主的電影節,經過多年發展及多番轉變,今日已成為頗具規模的電影盛會,近年更被認為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預演。電影節強調多元化口味,並藉此肯定加拿大為電影工業做出的貢獻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全稱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在捷克的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舉行一次,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釜山電影節
拉丁電影節
愛丁堡電影節
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聖丹斯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
洛加諾電影節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7. 世界所有的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 金棕櫚獎
威尼斯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
蒙特利爾電影節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
洛加諾電影節
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
莫斯科電影節
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聖丹斯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
釜山國際電影節
東京國際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
亞洲拉子影展

戛納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又名坎城電影節或康城電影節,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與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創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每年5月在法國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從首屆以來除1948年和1950年因財政困難停辦,1968年受「五月風暴」影響中途中止外,已舉辦58屆(截至2005年)。

電影節設有專門的選片委員會,負責選片工作。評獎委員會則負責評獎工作。電影節授予評選出的最佳影片以大獎—— 「金棕櫚獎」。此外還有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攝影、最佳音樂、評委特別獎、最佳娛樂片、最佳劇本、國際獎等多種獎項。

除比賽、評獎、觀摩影片之外,戛納國際電影節還舉辦了形式多樣的電影藝術和商業活動。1962年設立了「評論周」,1969年設立了「導演半月」研究會,1973年開展了「法國電影前景」討論,並經常舉辦影展、電影先驅者和導演的紀念活動。電影節期間影片交流活躍,各國的電影商都雲集於此成交大宗的影片買賣,使得戛納成了世界最大的影片交易市場。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入選影展競賽部份,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戛納電影節對世界各國的電影藝術家們具有最大的吸引力,影響十分廣泛。

威尼斯電影節是每年八九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主要獎項是金獅獎。它也是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

威尼斯影展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一部份。威尼斯雙年展,顧名思義,是每2年所舉辦的展覽,所展覽的是超現代藝術,是這領域一個很重要的藝術活動。

最近在最佳「反潮流」這一個領域增加了聖馬克獎。

2005年正在舉行的是第62屆。開幕片為香港導演徐克的七劍。

柏林電影節:Berlinale(德文全稱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簡稱IFB)和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三大A類電影盛事。

柏林電影節也是各大傳媒的盛事,每年大約有15,000名的專業參與人員,其中來自世界76個不同國家的記者多達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舉行的第54屆柏林電影節參展影片有3,117部。

從2002年開始柏林電影節隸屬於商業性質的「柏林藝術展出有限公司 」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北美洲其中一個重要電影節。 每年9月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於1976年首次舉辦,早期是以放映其他電影節的參展電影為主的電影節。經過多年發展及多番轉變,今日已成為頗具規模的電影盛會,近年更被認為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預演。

電影節強調多元化口味,並藉此肯定加拿大為電影工業作出的貢獻。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全稱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在捷克的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舉行一次。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不行了,太多了,你還是自己去看吧: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B5%E5%BD%B1%E8%8A%82

8. 香港從什麼時間開始有的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於1977年開始舉辦,每年一次,為期2周。1977~1979在6月舉行,1980年起改在4月舉行。從1978年起得到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合會的承認和支持,規模不斷擴大。1977~2001年分別由香港市政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而2001~2004年則改為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由第29屆開始,香港國際電影節正式由獨立慈善團體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舉辦。該電影節的宗旨主要是把香港建成世界電影中心之一,通過該項活動密切香港電影工作者和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關系,互相交流思想,切磋技藝,以了解和跟進世界電影的發展。該電影節參加上映的影片不舉行比賽,影片的部數和出品時間不受限制。

9.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主要活動

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傳統就是匯聚不同的文化和電影流派,把電影推至不同年齡、界別和愛好的觀眾,以達致創意交流的目的,也協助香港發展成為亞洲的電影文化中心。香港國際電影節由1977年創辦至今,以堅持推動香港電影文化和選映高質素電影為理念,成為國際間極受重視的電影節。除了致力於推介華語電影及發掘影壇人才外,電影節更是全球電影打入香港、大中華及亞洲市場的最佳踏腳石。電影節精選全新高質影片作隆重首映,並邀請導演、演員出席紅地毯活動及與觀眾答問環節,交流心得。
香港國際電影節以操辦者對電影的痴迷著稱。每年,電影節的節目策劃人都要從世界各地搜羅大量上一年的出色藝術電影,奔忙於戛納、威尼斯和柏林這樣的頂級電影節自是他們少不了的功課,其眼光更廣及俄羅斯、阿根廷等地的影展,大有將各地優秀電影一網打盡的意思。這個「影迷」氣氛濃厚的電影節還貼心地在各放映場地免費派發《影訊》,及時向觀眾通報節目變動情況,更有水準不俗的免費講座。 主題環節 單元名 首映禮 開幕電影、閉幕電影、隆重首映、與觀眾會面等 競賽展映 新秀電影競賽展映、紀錄片競賽展映、國際短片競賽展映、頒獎禮之夜等 大師與作者 大師級、作者風等 華語電影 香港電影面面觀、電影生力軍等 國際電影 影迷嘉年華、世界視野等 紀錄片 親愛的地球、真的假不了、影人影事等 平台 自主新潮、我愛午夜長、前衛眼、修復經典、我看我電影、超人氣動畫等 焦點·致敬 焦點影人、影人經典作品回顧等 附加節目 大專學生作品展、ifva紀錄片系列作品精選等

10. 香港的所有的電影節及獎項

香港所有電影節及獎項:

1 香港電影金像獎

2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3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4 亞洲電影節

5 香港國際電影節

6 亞洲電影大獎

閱讀全文

與4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開車的動作電影 瀏覽:722
你養我呀是哪個電影的 瀏覽:814
特別好的動漫電影 瀏覽:176
貓和老鼠大電影1 瀏覽:850
分析電影節 瀏覽:449
誤殺主角模仿的電影 瀏覽:716
雙陽大電影救贖 瀏覽:350
哪個軟體可以免費領取電影票 瀏覽:771
7月有電影上映時間表2015年 瀏覽:278
如何在愛奇藝下載電影在電腦上播放器下載 瀏覽:350
康巴電影院 瀏覽:156
經典電影劇本哪裡能看到 瀏覽:708
楊冪和劉愷威主演電影有哪些 瀏覽:884
clcf法國自由電影學院 瀏覽:900
俄羅斯大電影2017 瀏覽:288
文昌億嘉國際電影院排場 瀏覽:399
2018魔人在線電影 瀏覽:892
十七歲電影2015在線下載 瀏覽:315
周星馳電影十佳 瀏覽:998
女朋友看電影都要做第一排 瀏覽: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