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IMAX電影院現在是不是很少有imax的電影院是不是都會打上這個名稱
IMAX銀幕分為矩形幕和球形幕兩種,商業IMAX巨幕影廳其實挺多的,只是在全國分布的不均勻,科普IMAX球幕影廳比較少。個人認為IMAX這種影院視覺效果好,一般都會打上IMAX這個名稱。(*^__^*)
B. 目前全國有多少塊 IMAX具體地點分布是怎樣的
IMAX(即Image Maximum)是一種能夠放映比傳統膠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電影放映系統。整套系統包括以IMAX規格攝制的影片拷貝、放映機、音響系統、銀幕等。標準的IMAX銀幕為22米寬、16米高。IMAX的構造亦與普通電影院有很大分別。
由於畫面解析度提高,觀眾可以更靠近銀幕,一般所有座位均在一個銀幕的高度內(傳統影院座位跨度可達到8-12個銀幕),此外,座位傾斜度亦較大(在半球形銀幕的放映室可傾斜達23度),便觀眾能夠面向銀幕中心(來源:虎嗅網)。
IMAX中國是一家根據香港法律成立的,IMAX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公司成立的宗旨在於中國公司還將監管IMAX在大中華區不斷增長的公司業務。
IMAX® ,IMAX® 3D, IMAX DMR®, 體驗在IMAX®, IMAX 3D 體驗® 以及IMAX 體驗® 都是IMAX公司所有商標。
目前全球IMAX巨幕的總量近700塊,其中美國擁有400塊巨幕,居世界首位,中國內地眼下已經突破100塊,居世界第二。
北京IMAX巨幕總數漲到8塊,位居亞洲城市第一,上海擁有5塊IMAX巨幕,位居國內第二。
目前北京的8塊IMAX巨幕中,有6塊歸商業院線所有,另兩塊是中國電影博物館、中國科技館各有一塊。(來源:虎嗅網)
C. 3D影院和I-MAX影院的區別,為什麼很多人不喜歡3D
1、IMAX影院的特色包括以下:
■ 銀幕巨大,一般的IMAX電影院的銀幕達到五層樓高,截至2010年4月,全世界最大的IMAX電影院銀幕有九層樓高(約29.42米);
■ 觀眾可以更靠近銀幕;
■ IMAX電影院所有座位的范圍分布在整個IMAX銀幕的高度內;
■ IMAX銀幕幾乎消除了小格式三維系統的不舒適感和邊界輪廓,塗有高性能金屬塗層的銀幕有微小的弧度,略向觀眾傾斜,使觀眾彷彿身臨其境,置身於電影之中;
■ 座位傾斜度比傳統電影院大,球形幕的放映廳傾斜度達23度,讓觀眾能夠面向銀幕中心;
■ 電影院內採用大坡度的座位設計,使每個觀眾的視野無阻礙;
■ 配備較好的音響系統,一般稱為IMAX六聲道超級音響系統,當中包含有超低音頻道;
■ 帶有專門設計的聲源均衡喇叭系統,讓影院內每個地方的音量和音質盡量相同,觀眾無論坐在哪裡都能享受同樣質量的音響效果;
■ 採用特殊的IMAX放映機,放映機內特製的弧光光源耗電功率為15千瓦。
2、3D影院具有主體突出、科技含量高、效果逼真等特點。觀眾在體驗過程中可以真實感受到影片中的各種物件撲面而來,彷彿置身於影片的環境中,感受高新技術帶來的新奇體驗。
3、3D是從維數上面說的,IMAX是從屏幕大小上面講的。因而就有IMAX-3D的說法。IMAX 3D是立體版本的IMAX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呈現更為立體的效果。
D. 現在為什麼看不到膠片imax 3d的電影了
1 ,好萊塢逐步開始,到2015年全部用數字IMAX發行影片。
2,膠卷IMAX成本過高。
3,雖然沒有商業膠卷IMAX,但是上海科技館這類場所,還是有球幕IMAX廳的,用的就是膠卷。
E. IMAX 3D影院
嗯,樓主不要激動啊,我調查了一下,一般一個IMAX大廳的建設以及設備的價格加在一起,要2500萬左右,而普通的放映廳不過上百萬而已。況且IMAX的維護費用十分驚人,所以很多影院都辦不起。只有在大城市有,一來是因為大城市的消費水平高,二來是因為消費觀念不一樣,看一場電影一百多元畢竟有很多人不以為然的。為了收回成本,所以才只在大城市有。
我也很郁悶,回家就沒有IMAX了,而IMAX得確實很爽啊
據說在三年內,IMAX的屏幕會激增到30塊兒左右,因為我國的市場是巨大的。期待吧
F. 據說IMAX影廳全國僅有12家,都在哪個城市哪十二家
北京3家,上海2家,深圳2家,其他5個城市各一家
聽說蘇州的Imax是全國最小的,而且設備還沒跟上,所以目前還沒有考慮安排放映呢!杯具啊~~
大略了解了一下:
中國內地目前確定上映本片的IMAX影廳情況如下:
8個數字廳
1. 北京華星影城雙安店(高18米,寬26米,總面積468平方米,座位數387)
2. 北京石景山萬達影城(高12.6米,寬21.3米,總面積268平方米,座位數433)
3. 長春萬達歐亞影城(13.4米,高21.8米,總面積292平方米,座位數556)
4. 長沙萬達影城(16.5米,寬22.5米,總面積371平方米,座位數425)
5. 天津中影國際影城(高13米,寬21.5米,總面積279.5平方米,座位數377)
6. 無錫大世界影城(高10.6米,寬19.1米,面積202平方米,座位數378)
7. 昆明百老匯影城(高12米,寬21米,總面積252平方米,座位數294)
8. 武漢環藝影城(高15米,寬22米,總面積330平方米,座位數648)
3個膠片廳
9. 上海和平影都(高15米,寬20米,總面積300平方米,座位數358)
10. 中國電影博物館(高21米,寬27米,總面積567平方米;座位數403)
11. 東莞萬達影城(22米,寬28米,總面積616平方米,座位數561)
昨天去成都萬達電影院看了普通版的《Avatar》,看完了才悔了啊~~!
人家《Avatar》本來就是Imax-3D版本製作的,我為了十塊錢沒去看吶~~!
決定今天再去看3D版本的!
強烈建議看Imax-3D版本的,不然至少看3D的!
G. 為什麼近兩年3D電影少了
的確,自從《阿凡達》帶火3D市場之後,有一段時間,什麼片子都會拍成3D的,不管什麼類型的。武打的,動作的,槍戰的,恐怖的。。。。。。。
然後,也帶動了影院的硬體設施升級,現在哪怕是5、6線的縣城電影院,都能放映3D電影了。
現在3D似乎沒那麼火了,這也是市場決定的,當然觀眾也已經審美疲勞了,對3D電影也沒有那麼稀奇、好奇了。
甚至一段時間,很多電影本身就有3D版、2D版的分類拷貝,由觀眾選擇。
看3D電影要帶眼鏡,這個大家都知道,慢慢的一些觀眾也嫌麻煩了,特別本身就戴眼鏡的觀眾。
從製作方來看,製作3D片的成本肯定會比一般的電影高。這是勿容質疑的。
從影院方來說,3D片的票價會比一般的片貴,然後又是3D眼鏡,又要管理,本身觀影的人也不如一般的影片人多。所以影院也會嫌棄。
既然,製作方,觀眾,影院都對3D電影有了隔閡,你說它還怎麼火。
關注,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如有不滿意的請見諒謝謝!
自從卡梅隆用《阿凡達》「重新發明」3D電影以來, 3D幾乎成為了大片的標配 。
伴隨著票價和影院設備的升級,現在要拍攝、上映、觀看一部非3D的大片,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政治錯誤」的舉動。在這種背景下,諾蘭的《敦刻爾克》依舊堅持用2D上映,不僅僅需要勇氣,還需要一種藝術的自信。
在這背後的,是IMAX2D的《敦刻爾克》的不俗票房。當然,不能否認的是,諾蘭很有可能利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力保影片用2D格式上映。但是越來越多的導演,也正在漸漸拋棄3D——尤其是3D並不能帶來更好的觀影感受的時候,他們對於3D的放棄,似乎顯得正確而且大公無私。
十月份即將登陸大銀幕的《銀翼殺手2049》,雖然是一部高 科技 、高概念的大片,但卻依舊選擇了IMAX2D格式。
《阿凡達》
有一組數據可以表明,為什麼導演正在漸漸放棄3D。2016年,好萊塢一共製作了68部3D電影,數量創造了 歷史 新高。但是去觀看3D電影的觀眾人次,卻同比減少了8%。兩廂綜合,3D電影市場的縮減,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有很多原因造成了這個局面。不僅僅是過暗的銀幕亮度,笨重的3D眼鏡以及超過2D影片30%的票價。最為關鍵的是,3D在很大的程度上,並沒有提升觀影質量。相反,在很多場景中,3D反而成為了累贅。拖影、模糊、抖動,種種觀影過程中的bug,已經嚴重影響了觀影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放棄3D,反而是更好的服務於觀眾。
其實早在2012年,英國媒體就提出了 「3D熱潮銳減」 的觀點。只不過彼時3D正如火如荼,誰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當時間轉到2017年,3D電影已經經過了斯科塞斯 (《雨果》) 和文德斯 (《皮娜》) 這種級別導演的實踐之後,似乎已經成為了商業上的「刻工求意」,而不是電影語匯的一種拓展。
3D究竟有沒有參與敘事,並且成為表情達意的電影手段呢?答案在目前這個階段,基本是否定的。因為無論是在《變形金剛》、《雨果》還是在《地心引力》抑或是在《少年派》之中,都沒有成為電影的語匯。所以,IMAX公司決定削減3D電影的數量和比重,來重振公司的口碑和業績,也是有理可尋的。
在未來,3D是不是會成為電影語匯的一種,並像聲音和色彩一樣,成為一部電影「所必須」的部分,這依舊是一個未知數。
在電影語匯得到拓展的時間節點上,很多諾蘭無法比肩的導演和攝影師,都曾經「倒行逆施」地開了 歷史 的倒車。有聲電影出現的早期,偉大的卓別林和更偉大的愛森斯坦,都曾經極力地反對「聲音」這個電影元素。
但當時間沉澱,錄音質量不再是技術掣肘的時候,這兩位大導演並沒有固執己見地拋棄有聲電影,反而留下了影史上著名的《大獨裁者》和《伊凡雷帝》。
《大獨裁者》
技術上的問題,終究會被技術攻克;藝術上的事情,在藝術家手中,終究會變成藝術語言。
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聲音和色彩已經成為了電影的組成部分。假若在這個時代,拍攝一部黑白電影或者是一部默片,那麼一定是導演的藝術理念在作祟,而不是技術手段的限制。由此來反觀3D這個技術性的命題,從3D rig到雙鏡頭攝影機,甚至是卡梅隆宣稱的,《阿凡達2》要是用「裸眼3D」技術——3D正在經歷著自己的技術革新。
在未來,這個商業「元素」是不是會變成電影的「固定組成部分」還是一個未知數。
《阿凡達2》
如果說,3D技術的未來是樂觀的話,那麼「3D藝術」的未來,則沒有那麼光明了。要成為藝術手段,需要參與敘事,並且表情達意,並最終參與並影響影片的「表現力」。但是無論是從《變形金剛》還是從《皮娜》,甚至是戈達爾的《再見,語言》來看,3D並沒有參與到影片的「藝術層面」之上。
那句「不看3D就等於沒看」,成了一句空洞的「廣告語」。無論是商業片導演的「被3D」還是藝術片導演的「實驗試水」, 3D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玩意」 。
這個「小玩意」可以撬動市場和資本,可以令人不爽,可以讓票價上漲。唯一不能的,就是讓影片變的更加好看,讓人更加「身臨其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3D漸漸遇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言及此,美國媒體表示稱,人們還是希望看到質量更高的平面圖像,而不是立體圖像。所以4K和8K方興未艾,3D則遭遇了寒流。
美國媒體認為,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導演回歸到2D電影的范疇之中,但3D並不會消失,畢竟還有卡梅隆這樣執著於3D的導演。
可以暢想的是,在未來,假若3D不再是製片廠強加的「任務」,而是導演「有意為之」的訴求,那麼3D成為電影語匯,並被寫進電影教科書,或許真的是「有生之年」的一個可以看到的事件。謝謝不滿意我的回答請原諒。您的批評就是我前進的動力與方向謝謝。!
疫情么,電影院很難看到了,在家么沒3D眼鏡了
H. 為什麼國內的IMAX影院這么少呢
成本太高,一個影廳要升級為IMAX,包括放映設備和聲音設備,還有設計的費用,要1500萬美元,而且IMAX的作為也和普通影廳差不多,但是佔地更大,收回成本壓力較大,所以只有幾個大城市的大影院有IMAX
I. 為什IMAX電影這么少
製作成本跟技術問題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