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流浪漢世界盃觀後感
流浪漢世界盃觀後感: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名叫張建東的社工,為了組織流浪漢參加流浪漢世界盃的故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做一位社工的艱難,更看出了做一個好社工的艱難。這部影片在其他人看來可能只是一部勵志的電影,可是其實他是一部告訴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重要性的電影,不論我們曾是社會所稱謂的好人或者壞人,我們都要相信自己可以的。
我們現在是好人,那麼我們就繼續做好人,如果我們是所謂的壞人,那麼告訴自己那些都是過去的事,只要我們改過自新,明天將會是全新的一天。
在這部根據真實故事的改編的電影中,通過觀看我有了以下一些感想。
當我看到最後快結束時,突然間熒幕上出現氣球飛上天,彩虹也出現在空中,這一刻氣球是會動的,而彩虹是靜止的。而影片中告訴我們氣球是幫主的包袱,是他以前誤殺了一個孩子帶著氣球的孩子,由於愧疚於是一直將氣球綁在自己的手上。而彩虹卻是張建東的女兒想要看到的,是她所夢寐以求的東西,同時出現這兩個東西,一方面是告訴我們放下曾經不好的,夢想就會出現。
另外一方面也告訴我們「幫主」放下了自己的曾經敢於面對未來了。現實確實是這樣,可能我們有追求某種美好東西的夢想,可是在世俗的眼裡,我們是不可能達到的,因為我們的過去的有污點,我們就被剝奪了權力,無法去實現這個夢想。可是作為一個有夢想的人我們不應該萎縮於世俗,我們應該認識到追逐夢想是每個人的權利,不應當受到過去的限制。
我們應當認識到污名不過是社會中的我們對他人加以排斥,對少數的群體加以排斥,對不同於我們的加以污名,認清污名就是一種社會的排斥對我們很重要,明白了它我們就不要再去創造與傳播污名。
最後,我們要相信自己是皇子或公主,敢於去奮斗,敢於去對現實說不。不管黑暗魔王是否擄掠和吞噬了我們,我們都要Say No,我們都要敢於去嘗試,不論結果是輸還是贏。就像影片中的那群流浪漢一樣,面對挑戰,我們也要敢於應戰。那怕最終在德國世界盃上沒有拿到世界盃,但是他們沒有放棄對夢想的追逐,自己也是人生的贏家。
② 電影 為了明天 的觀後感
影片《明天》從娛樂場所涉毒問題切入,深入刻畫了幾位年輕人沾染毒品後經歷的身心磨難,用形象的電影語言集中反映了當前新型毒品對青少年的嚴重危害,對於增強公眾禁毒意識,澄清了新型毒品「對身體損害小,不會成癮」的認識誤區,提高抵禦新型毒品能力具有強烈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新型毒品濫用在我國持續發展,而被這些毒品危害的人群中,35歲的青少年佔了75%。《明天》這部電影透過年輕人的視角、年輕人的故事,深刻地展示了毒品對青年人的危害,希望大家通過欣賞影片,加深對毒品危害的理解,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為何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數相對於吸食傳統毒品的要多?我們從相關研究報道中得知,其實很多青少年在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新型毒品不像傳統毒品海洛因那樣危害身體。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認為吸食新型毒品不會成癮。同時,不少人認為吸食新型毒品是一種時尚,朋友過生日到娛樂場所去吸食新型毒品。所以要加大對青少年群體識毒、防毒、拒毒知識的宣傳。
如何使青少年遠離新型毒品呢,是我們每一位禁毒社工都要思考的課題,在這里我向青少年提一些忠告:
1、接受毒品基本知識和禁毒法律法規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
2、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盲目追求享受、尋求刺激、趕時髦。
3、不聽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脫煩惱和痛苦,毒品能給人帶來快樂等各種花言巧語。
4、不結交有吸毒、販毒行為的人。如發現親朋好友中有吸、販毒行為的人,要及時進行勸阻或報告公安部門。
5、進歌舞廳要謹慎,決不吸食搖頭丸、K粉等興奮劑。未成年人是不允許進娛樂場所的,最好是不跟陌生人去那些地方,去的時候,喝的東西要看好,不能隨便喝別人給的東西。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初升的太陽。但青少年們,生命只有一次,你們要好好珍惜,明天的陽光會更加燦爛!讓我們大家一起遠離毒品,去擁抱美好的明天! 面對毒品,我們不能膽怯,要記住「有毒必肅,販毒必懲,種毒必究,吸毒必戒。」我們一定要遠離毒品,遠離萬劫不復的斷魂深淵!青春年少的你們面對毒品應提高警惕,要抵抗住花言巧語的誘惑,控制住自己不往這個「美麗」的陷阱里跳!
③ 如何評價香港社工電影《流浪漢世界盃》
很感人,讓流浪者們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得到社會的承認。
對於這些流浪者來說 也許他們的精神寄託就是足球了。他們不需要場地不需要設備 一個球一夥人。足球無國界無貧富 時時刻刻在打動全世界的人,每個人為了勝利都奮不顧身。影片里 一個老頭奮力去追求然後自己失去平衡摔倒的時候很沖擊人的心靈,
④ 看刮痧有感200字
這部影片實質上凸顯的主題是文化差異,片中的許大同因為美國社工無法理解刮痧是中國的傳統療法被誤解為虐待孩子,因而與兒子丹尼斯分開。此外還有很多體現中西文化差異的小片段,比如是否用筷子吃飯;孩子犯錯是否要當面教訓以示對友人的尊重;在解決問題時是講感情還是重事實……這些都可體現中西文化所提倡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中國推崇集體主義,重感情,在意宗族、家庭等的聯系;而西方(比如說美國)則更推崇個人主義,在意個體的個性施展,更重視個人成就。從專業角度來看,之所以中間有一個家庭分開居住的結果是因為美國社工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帶入了自己的價值觀,因而沒有很好地理解受助者丹尼斯的所處的價值觀念環境。當然,如心理學上所談到的,文化會影響一個人的人格發展乃至他的價值取向,要做到的完全的價值中立是一個很理想但難實現的要求。但可以做的是有意識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並了解受助者的文化背景與價值判斷。
影片中的那位美國女社工在開始的時候對許大同「虐待兒童」的行為感到很憤慨,但在中間的時候她考慮到了受助者(丹尼斯)的感受,當她的搭檔為打贏了官司而歡呼的時候,她說:「沒有人會贏。」這一點倒是值得欣賞。此外,片中的許大同的老闆兼好友昆蘭去了解了刮痧的原理,親自嘗試了刮痧,知道了刮痧是中國一種傳統的治療方法,為其作證,最終一家人才團聚在一起。如果要問影片中哪一方面的行為是正確的,我認為片中人物都努力嘗試讓他人接受刮痧這一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療法(許大同及父親)或是自己主動了解別國的文化並反思改正自己的錯誤(昆蘭與女社工)都是值得肯定的。
總之,《刮痧》是一部很有張力的電影,它所要傳遞的信息也不少,可謂是一部社工專業學生必看的佳作!
⑤ 作文湄公河大案觀後感作文
「2011年10月5日上午,「華平號」和「玉興8號」兩艘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襲擊。「華平號」上的6名中國船員和「玉興8號」上的7名中國船員全部遇難。中國領導人對多名中國船員在湄公河遇襲身亡事件高度重視,中國民眾和媒體對事件的發生和相關調查工作的進展十分關注。」這是在2011年在泰國境內湄公河金三角區域發生的湄公河慘案的開始,也是一個驚天大陰謀的初露端倪。
湄公河大案由於事件復雜,牽扯人員眾多,背後陰謀重重,是一個構思鋪墊許久的連環鎖,因此從案件發生到偵破都被高度重視,為了將事情的原委真實的反映給群眾,提高全民對毒品的認識和拒毒意識,由公安部宣傳局、公安部禁毒局、雲南省公安廳和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拍攝了電視連續劇《湄公河大案》,淞南禁毒社工十分重視這部與我們的工作息息相關的影片,在觀看後,社工在一起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電視劇中,幕後毒梟躲在層層烏雲之後,操控著毒品的交易販賣市場,當發現警方開始注意到他的時候,他偽造線索,誤導警方視線,將注意力引到了13個無辜的中國船員身上,直接致使13個無辜船員的死亡,手段兇殘無比,甚至公報私仇,把一名警員的家人殘忍殺害,但是我們的正義力量並沒有因此被擊垮,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大家齊心協力,抽絲剝繭,最終搗毀了幕後最大的販毒首腦老窩,將大批毒品的流通機會扼殺在搖籃里。
社工們除了對於跌宕起伏的劇情發表了各自的,同時也聯繫到自己的實際工作,紛紛提出了自己對禁毒工作的建議。多年來,各國的禁毒宣傳都有一個盲區,就是著重關注「預防吸毒」,卻沒有重視制止販毒行為的預防。我們的「6.26」禁毒宣傳活動做了大量的宣傳,強調吸毒的壞處和後果,而事實上,因為販毒促進了毒品的流通,間接摧毀吸食者的生活和生命,從道德層面講,這更是一件傷天害理的事。
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會遇到一些因為家庭經濟困難又找不到合適工作而選擇販毒的服務對象,還有一些混在魚龍混雜場所被人教唆走上販毒道路的服務對象,大部分原因是這些參與販運毒品的人,他們很多都沒有想過他們販毒的這一犯罪行為會對社會和其他公民造成多大的影響,毒品的邪惡魔力會讓人上癮,讓那些健康的人身心受損更甚於家破人亡,因此,我們的禁毒宣傳可以適當加入販運毒品等方面的警示和案例,讓那些正處在抉擇階段的運送者們正視到自己的犯罪行為,影響和幫助他們重建道德觀念和守法信念的宣傳工作,其實也十分重要。
社工可以從我們自身出發,對自己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讓禁毒工作的宣傳更全面更細致,從非法種植罌粟的危害到毒品販運的負面影響以及吸食毒品的不良後果進行全方面的宣傳和普及,讓禁毒工作影響更深、更遠。
⑥ 從社工角度簡評《肖生克的救贖》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安迪,並非肖生克。電影很精彩,主演很給力。盡管這部電影不是講社工、也不是講犯罪學等什麼知識的。但是安迪的方法確實值得我們社工借鑒,堪稱同伴教育或者社區教育的典範。
首先,安迪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來幫助犯人改善自己的生活,尤其是理財,更是一絕。
其次,在監獄中辦監獄圖書室,為囚犯播放美妙的音樂。這也是安迪為改善監獄生活所做的努力,盡管安迪自身沒有能力擴大圖書,但是他向相關部門積極申請。
第三,做任何事情都要抱有希望和耐心,尤其是耐心,安迪挖逃獄的隧道何其艱難。我們作為社工面對一些受助對象反反復復發作,我們沒有理由要放棄的。
當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安迪幫助監獄長逃稅,我們應該要樹立正確幫助對象的觀念,當受助對象要做違法或者遊走法律邊緣的行為的時候,我們需要慎重引導他們回到正軌上來。
⑦ 看電影流氓社工感想
想做社工?你可以忍受被人打不還手,被人罵不出聲,朋友有難你為他出頭的日子嗎?太不可信嗎?那你看過這片之後可能會有些認同。林伯樂本是一名大學社工系的畢業生,在小學教書。但由於身性自大,覺得自己非池中物,所以便放棄了工作,想出去找找理想。經過一番波折後他終於做到自己想做的社工,令他興奮不已。但很快,他的興奮已被工作上各種挑戰所蓋過,他開始對自己的能力有所懷疑。他不但不懂為街上流漣的青少年解決問題,就連怎樣和他們溝通和怎樣保護自己安全的基本事他也做不到,因為他在大學時所學的在實際情況上根本用不著。幸好身邊有同事十八的幫助,伯樂才沒有放棄。在十八身上,伯樂不但學會了怎樣用新的角度去對待青少年,他還從他身上學會了用一些平常的社工不會/不可能用的方法去對待青少年。而且,十八的處事精神也令到他茅塞頓開,伯樂開始改變自己對生命的看法...
⑧ 看完「我的中國夢與社工夢」讀後感
《我的中國夢》這本書講述的是全國廣大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要實現 「 中國夢 」
,有青春年少的少年,有愛崗敬業的普通職員,也有勤勞致富的農民兄弟,大家都用充滿深情的筆墨,生動地記敘和描繪了自己的夢、家鄉的夢、祖國的夢。讀完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開始浮想聯翩
…
從小,我就擁有夢想,而夢想是我們更加努力奮斗的階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夢也一次又一次地改變了。 7
歲時,媽媽不在我身邊,照顧我的是外公外婆。那時我上小學二年級,外面下起狂風暴雨,教室的同學們都尖叫起來了,我面無表情的望著外面,媽媽為了我去外地打工,誰也不能知道我的心情,誰也無法體會我媽媽的心情。媽媽答應我等她的生活穩定下來了,就會回來接我過幸福的生活。對於以前的我來說那是多麼遙遠的事啊。我望著窗外的雨,心是那麼的痛,那麼的想念。那時,我的夢是希望自己能變成一隻小鳥,飛到媽媽的身邊。
上了小學五年級,我的夢又變了。這個夢是中國夢,是 13
億同胞共同的夢。每當我看到那些落後的山莊,我的心中又點燃了一個夢。我想把知識學好,長大以後去當一名教師,把落後的村莊用知識武裝起來。這個夢不僅僅屬於我,是屬於大家的夢。有著中華血統和黃皮膚的中華兒女們,讓我們一起奮發,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夢改變祖國,讓祖國更美更富饒吧。
⑨ 社工電影的介紹
社工電影是社會工作者或社會工作專業學習的一種獲得心靈體驗的平台和方式。心靈體驗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啟發,一種對自我和人生的反省,一種融入感情的評論。對於社工來說,亦是一種價值觀的培養和技巧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