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流浪地球》所描述的把地球推離太陽系在現實中可行嗎
《流浪地球》電影已經上映,這是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首次搬上銀幕,其實劉慈欣的作品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忠於科學,其中涉及的科技事物大都有科學理論支撐,而且合乎邏輯。就《流浪地球》這部作品來看,雖然現在的科技不可能做到,但是依靠將來的技術,其作品中的假設基本都是可以實際做到的。
作品中還假設了人類已經掌握了重元素核聚變技術,讓地球上的岩石資源就可以成為燃料,靠此驅動巨大的地球發動機,每一台可以產生150億噸的推力,其實這種發動機應該沒什麼問題,導致地球的地殼未必受得了如此巨大等級的自身重量以及它的推力,因為其實地球的地殼非常薄,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地球的地殼還沒有蛋殼厚,因此如此巨大的發動機加上它的推力,很可能導致地球的地殼承受不住。
這里還有一點就是,雖然發動機高達1萬多米,但是地球大氣層的空氣厚達百餘公里,因此當發動機驅動等離子束的時候,也會把地球大氣吹出大氣層,這就會導致地球表面的空氣越來越薄,氣壓越來越低,不過好在這個時候的人類已經全部轉移到地下生存,進入一種封閉式的環境,倒也就不太擔心地球表面的大氣發生變化了。
地球要離開太陽系,需要利用太陽和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這也是很符合實際的,相對於地球來說,太陽和木星都是引力巨大的天體,引力彈弓效應都可以加快地球的速度,特別是木星,由於它距離太陽已經足夠遠,自身的質量又比地球大了數百倍,所以依靠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可以獲得脫離太陽系的速度,因此在電影中著重突出了這一環節,最後人類通過木星的加速使地球獲得了離開太陽系的動能,向著4.22光年外的比鄰星進發。
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它自身的質量比較小,不會發生氦閃,而且它的壽命也非常長,可達太陽壽命的近百倍,只是它的宜居帶比較狹窄,地球需要距離比鄰星700多萬公里才能恢復我們如今的生態環境,而且科學家們已經發現這比鄰星宜居帶中有一顆比地球質量還大的行星存在,如果地球到達那裡的話,和這顆星球的共存將是一個大問題,或者需要和這顆星球在比鄰星兩邊同速運行才可以。
另外一點就是據觀察比鄰星星體活動還不很穩定,經常會爆發出比太陽發出的恆星風還長的等離子風,這也是不利於地球生態環境存在的,而且由於地球流浪時沒有攜帶月球一起前去,屆時地球還會不會有磁場也很難說,但大劉創作《流浪地球》時,人類對比鄰星的觀察還沒有今天這么仔細,所以這並不妨礙一部偉大的作品。
總之,如果人類真的具有《流浪地球》中那樣的科技水準,又真的預知到了太陽與數百年後發生氦閃現象,那麼採用《流浪地球》中的方法移民自救,倒也是很有可取性的。
B. 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去接近木星,往別的方向逃不行嗎
是為了給地球加速。
看《流浪地球》,人們不免產生了一個疑問:既然木星的引力那麼強大,會對地球造成許多惡劣影響,甚至將地球吞進木星,那麼人們為什麼還要冒著巨大的風險,推動地球——人類唯一的家園,去靠近木星呢?遠遠地躲開木星不行嗎?畢竟「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宇宙之大,還找不到一條躲開木星飛出太陽系的軌道?
其實影片中給出了答案:人們需要利用木星的引力給地球加速,以便飛出太陽系。利用天體引力給飛行器加速,稱為「引力彈弓」效應。
「引力彈弓」已經用過許多次了。遠到「旅行者」探測器,近到「卡西尼」探測器、「帕克」探測器都曾利用「引力彈弓」效應進行加速。當飛行器接近大質量天體(比如木星)時,天體的引力會使飛行器加速。這樣不需要消耗燃料,飛行器就可以獲得很高的速度,這時再啟動火箭發動機,可以直接進入「省油模式」,在節省燃料的情況下獲得相對更高的速度(動能)增量。
按照影片的記載,地球要在500年中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如此算來地球的加速度約合十萬分之一重力加速度。這個加速度對太空航行來說是略顯無力的,所以地球才要利用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進行加速,以便開啟一場長達兩千五百年的流浪太空的壯舉。
也就是說,「流浪地球」是專門選了接近木星這條路的。
C. 電影《流浪地球》中,地球想逃出太陽系,為什麼偏要走到離木星那麼近的地方去
因為木星的引力很大,地球倍木星引力捕獲了
近未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 飾)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啟(屈楚蕭 飾)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趙今麥 飾)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吳孟達 飾)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征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希望……
《流浪地球》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Z4X9h9vVhlvIwIfwvCOBgA
提取碼: ws1r
D. 《流浪地球》中地球飛走了,那月亮哪去了呢
《流浪地球》是一部春節檔的電影,相信大家都有看過,不管是在家還是在電影院,看過的朋友相信都對其中的畫面所震撼。講述的也主要是人類開啟的“流浪地球”計劃,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這時也許很多人就會有疑問,地球飛走了,那月亮哪去了?我們知道月亮是繞地球轉的,它們之間靠的是一種引力,但是這個引力帶不動月亮,所以月亮沒有跟著地球一起走,而是停留在了原地,一直這樣維持下去,不圍繞任何的東西轉了。
其實回到這部電影,它是一部科幻片,內容也是虛構出來的,製作也是非常精良,讓我們看得是非常開心,以至於我們會想出這樣的問題,但不管地球被帶走太陽系後月亮去哪,我們都要相信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因此作為一名中國人要對月亮有著足夠的儀式感,享受月亮帶來的中秋。
E. 《流浪地球》中,月球哪裡去了呢
雖然在流浪的地球上沒有明確解釋月亮的去向,但月亮在旅途中並沒有跟隨地球。這本書確實告訴我們月亮去了哪裡! 但即使你沒有讀過這本書,你也能猜到,既然木星附近沒有圍繞地球的月亮,那麼它肯定是被地球拋棄了。問題似乎由此產生。首先,為什麼要傾倒月亮?第二,如果你拋棄了月球會發生什麼?第三,月球可以變成一個空間站嗎?
甩掉月球的後果是什麼?如上所述,月球與地球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有引力的,一旦月球消失,那麼其作用消失後就會產生嚴重的後果,首先是巨大的水體,然後是地殼,導致三個以上的後果,一個是海嘯,另一個是地震,還有火山噴發!所以說,月球消失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在最初的《月球漫遊》中,月球首先被粒子發動機推進去,可能是為了方便移動地球。因為月球在引力上依附於地球,所以很難移動地球,這就需要更多的發動機來推動地球。當然,如果月球被推走,地球上將會出現一系列災難。潮汐將不再產生,地球的水汽循環將變得混亂,到處都是風暴和暴風雨。最可怕的是,月球消失後,地球上肯定會發生許多超級地震,其結果將是毀滅性的。因為現代研究早已表明,月球和其他行星的位置變化對地球上地震的發生有很大影響。當月球被推開時,其影響就更大了。
F. 《流浪地球》中地球飛走了,那月亮去哪了
《流浪地球》中,地球飛走了,月亮還在自己的軌跡中運行,不會發生改變。億萬年來,月亮作為地球的衛星,圍繞著地球轉,靠的就是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萬有引力,因此腦補下,即使如電影中描述的地球安裝了姿控發動機和推進發動機,舍棄自轉和公轉去「流浪」,月亮依然會因為萬有引力的作用,對地球「不離不棄」。
電影中,人類實施自我拯救計劃後,地球沒有了自轉和公轉,慢慢飛離太陽系。電影沒有交代地球失去自轉和公轉的過程細節,但能想見的是這一結果對地球生物圈一定是極具災難性和毀滅性的,失去了自轉,地表將掀起滔天巨浪,大部分陸地將被海水淹沒。同時,飛離太陽系的過程,太陽輻射強度逐漸降低,地球將逐漸變冷,變成一顆表面死寂的冰凍星球。月亮是地球的保護罩,很難想像沒有了月亮的保護地球該是什麼樣。
G. 流浪地球中地球偏移使是向什麼地方噴向火焰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地球是靠向後噴射的火焰產生推力前進的,
想要剎車就得啟動反方向的推進器熄滅正在使用的才能緩慢剎車。
H.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去哪了
很多人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心中會有一個小疑惑——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呢?月球去哪了?在電影中確實沒有提及月球的去向,但是在小說原著中,月球的命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被人類扔了。實際上,電影《流浪地球》是基於原著中流浪地球計劃大背景的深度改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只是流浪地球計劃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總之,對於電影《流浪地球》而言,往前可以拍前傳,往後可以出續集,甚至還可以串場《三體》搞番外,想像空間還是很大的。希望電影《流浪地球》的一炮走紅,能夠帶著中國科幻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