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影視後期調色的方法和步驟
影視後期調色的方法和步驟
為什麼要調色?答案很簡單,為了從形式上更好地配合影片內容的表達。
一部影片的表達語言,由畫面、音效、同期音與配音等基本構成。其中,畫面自然是最重要的基本要素,畫面的表達方式不一樣,對影片內容會起到非常大的改變。要想把影片內容表現得飽滿、到位,那麼畫面的影調、構圖、曝光、視角等細節都要精細安排,才能統一形成完美的、適合主題的表現力。
以色調為例,簡單了解一下它在影片製作中的重要作用。
原始視頻素材,畫面是以中性的所謂「標准」基色為主,前期拍攝中,主要控制畫面的曝光、白平衡、構圖、視角、運動等基本指標。對於色調,往往不會在前期進行調整和設置,前期盡量提供「標准」拍攝,因為,不同的畫面素材,可能會在後期用在不同的場景和氣氛中,前期不能判斷後期處理的所有要求和操作,所以,前期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構圖、曝光這樣後期很難處理的環節,而色調,只要提供准確的白平衡即可。當然,模擬夜景、晚霞渲染之類的白平衡也算前期工作,這可以適當改變色調色溫,使其大致符合後期要求。前期能做的都在前期做,但不要過分改變太多,那樣,會給後期造成麻煩。
前期素材拍攝完畢,在後期機房,製作師會領會導演意圖,根據影片風格,確定色調風格,對前期素材進行一級和二級校色,其目的是把素材這些「蔬菜」做成不同味道的「菜餚」,這完全取決於「廚師」對菜餚的製作手藝。如果說,一道菜是由色、香、味組成,那麼,影視後期的調色就是其中的視覺元素,而影片的節奏、蒙太奇剪輯手法等則是影片的味道。調色可以喚起觀眾的觀賞情緒,甚至改變一部影片的.風格,都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色彩的物理屬性
如果一部影片,不進行調色,或者調色不正確,會在視覺上大打折扣,本來可以影響觀眾情緒的畫面,因為平淡無奇的色彩而達不到目的。
或者,調色過於誇張和隨意,本應該平和的畫面卻顯得突兀和做作,這也是不允許的。
合格的調色,應該是完全與影片主題相吻合,不溫不火,不誇張,不炫技。
沒有調色的影片是粗製的半成品,調色不正確的影片是半廢品,調色也是雙刃劍,過猶不及不可取、恰到好處才行。
調色的第一步,就是對色彩的屬性給予深入的理解。
色彩,是光在不同介質上的反射結果。不同材質,對光的色譜吸收不同,才有了不同的色彩表現。本質上,除了太陽和燈光等發光體,一般物體是沒有色彩的,是對光的不同反射能力才產生了各種色彩感受,而這些色彩的物理屬性,也會隨著光的強弱、角度等不同而發生改變。
雖然我們通過白平衡偏移,也能改變色彩,但這不是一個好辦法,白平衡改變是機器對色彩的不正確還原得到的,其副作用就是,可能對真實環境的某些色彩還原偏差過大,甚至產生嚴重的噪點。我們應該盡量在前期布光中,先把色彩的分布進行妥當安排,不靠機器去人為改變,靠燈光的不同照射角度和強弱、增減不同的色溫濾片等方法,改變光線的物理屬性,讓攝像機處於標準的主體色溫范圍。
光線是由色相、飽和度、明度來整體決定本身的屬性。
色相是一種色彩區別於其他的色彩的屬性,盡管自然界的色彩極大豐富,但我們觀看影片的媒介卻遠遠不能還原那麼多色彩,前期攝像機可以記錄很高的色彩色域范圍,而電視機這類的媒介,僅僅能夠接受8bit色彩,也就是說,前期色相很豐富,後期製作中,只是提供了更多的可控范圍,真正能夠讓觀眾欣賞的色域要壓縮不少。
飽和度,簡單理解就是色彩濃度的大小。飽和度太小,色彩黯淡,缺乏足夠的色彩沖擊力。飽和度過大,則顯示出明顯的色彩視覺刺激,讓人更加醒目地感受到色彩的力量,但是,飽和度過高,會給暗部色彩產生明顯的雜訊,這種雜訊干擾,是視頻調色的底線,應該在處理飽和度過程中,既要保持一定的飽和度,又要接近但不能出現雜訊的那個閾值。
明度,是一種色彩的純潔度、通透度,明度高,則色彩干凈准確,明度低,則色彩有些混沌。調色中,未必要追求所有色彩的明度都是很高的。當需要表現的主體需要高明度的時候,必然要用其他輔助物體的低明度做對比。光線在色彩明度中起到關鍵作用,光線較強,明度則高,光線較弱,明度則低,必須充分利用布光,改變明度的大小。
色彩的主觀作用
色彩除了本身的物理屬性,在視頻製作中,色彩的主觀作用更重要。
所謂主觀作用,就是一種色彩在畫面中能對觀眾的視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從而影響到觀眾的心理。色彩有時候是一種心理上的錯覺,它是視覺刺激之後,對觀眾更深層次的影響。
現實中,我們常常看到不同的商業環境,色彩基調也是不一樣的,這和影視製作異曲同工。比如,我們會感受到大多酒店、飯店採用暖色調照明,就是營造一種安全、溫馨、放鬆的感覺,在飯店,則可以激發食客的食慾。而冷飲店之類的環境,大多使用冷色調,強調清爽、冷靜的主觀感受。
一般來說,暖色調會把畫面宣示出厚重、可靠、飽滿、沉穩的感受。而冷色調則會顯示出安靜、空盪、遙遠、清靈的視覺感受。這樣,我們在調色中,就要根據影片的風格,採用恰當的冷暖調,甚至通過冷暖調的反差和對比,進一步強化主觀的視覺感受,讓觀眾潛移默化受到影片色調的影響,從而達到影片思想的有效傳達。
比如,寒冷清寂的冷色調夜晚,風雪夜歸人,突然,畫面中出現一盞溫馨的暖色調光亮,不管那個暖色調有多小,在大面積的冷色調中,依然非常顯眼,觀眾會立刻被吸引,這樣,接下來的,讓暖色調不斷擴大,最後,進入完全暖色系的房間,一種家庭的溫暖、吸引力和渴望力就大大加強,冷暖色調的作用和鮮明的反差,在強烈的對比中自然形成,而這種色彩上的主觀感受,並不需要過多的畫面解釋,就能水到渠成,這就是調色的作用。
一定要善於運用冷暖色調,一般性的新聞之類的,可以採用標准客觀的自然色彩還原,不能採用主觀的人為色調,其目的是更好地再現真實。紀錄片、劇情片可以根據影片整體風格,採用以一種色調為基礎的調色,是暖色系的懷舊還是冷色系的觀察,這都要在後期製作之前確定,而適當加入冷暖對比,可以突出表現的主題,但還是應該以一種基調為標准,不能冷暖色調反復出現,過猶不及,千萬不能以一種手段反復應用,那樣就失去了主題基調的全片統帥作用了。
;② 影視調色方法
影視調色方法六則
影視作品是真實的情感在銀幕流淌,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調色師,要掌握影視調色的法則。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影視調色方法六則,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熟讀影片劇本
不僅限於調色,這個問題經常被許多影視後期工作者所忽視。熟讀劇本的重要性,真的比許多人想像的還要大。
要知道,真正的電影劇本是為銀幕而寫作的,也就是說,好的劇本是具有畫面感的。影像中的色彩也參與了敘事,在調色工作進行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劇本所講述的故事。
下面以移民題材的電視劇《填四川》為例,此場景為農家小院中一行人商議建房買種子所需錢財的事宜。 剛開始從畫面分析,農家小院,炊煙裊裊,好一幅悠然恬淡的田園畫,於是我們往往本能地將其調成暖色調。但是通過劇本得知,填川移民所到之地,地廣人稀,地處荒野農村,所以又做了些調整,將畫面調成綠色 調,反映了偏遠農村的大環境。再後來,通過前後故事的解讀,發現這個場景雖然是一個充滿希望、充滿 喜悅的場景,但是下一部分就是有人來將他們意外所得的金子要回,他們千里迢迢移民到此,地廣人稀,房屋簡陋, 好不容易有錢開墾土地,建造房屋,無奈又有人來此要錢。根據劇本內容,則將這一畫面調成了帶有悲涼色彩的 藍色調。
可見,剛開始對畫面的判斷是片面的、主觀臆斷的,只有通讀劇本,了解前後關系,才會對畫面 有一個全面的整體的把握。因此,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調色師,首要任務必須是熟讀劇本。
二.調整心情
影視作品是真實的情感在銀幕流淌,影視作品也是由無數的情感的積累而組成。好的藝術作品,往往都是創作者在充滿激情的良好狀態下產生的;而一部好的影片,其創作時的情感狀態決定了 影片的藝術高度。同樣,影視調色工作中,調色師的情緒狀態應該能夠達到影片創作時的激情狀態,在對劇本的充分了解下,在一 個調整好的狀態下,才能產生情感共鳴,進而更好地將色彩處理達到影片該有的技術水準與藝術高度。
而人類視覺對顏色的識別,情緒因素帶來的差異更大。這就要求我們進行調色工作之前,要調整一下自己的 心情,如果覺得狀態不好,或者有一些小的負面情緒,那麼就不要去做眼前的調色工作。很多人可能覺得這言過其實 有些誇張。事實上,如果你帶著情緒進行調色工作,那麼你對色彩的敏銳度及其判斷力會嚴重下降或者偏移,即使你 完成了工作,第二天你再回頭看,也會是一塌糊塗,務必還要重新來過。
三.構思立意
無論是抽象還是具象的作品,色彩都是以比自然狀態所賦予的更多的意義來豐富空間形態的。作為調色師,應當將影像色彩在創作過程中匠心獨運地展開想像,最終形成貫穿於整個作品內容與形式的總觀念和思想性。
影片《帶我去遠方》中,小女孩阿桂是色盲,所以她眼中的`世界必然是另一種色彩。影片中並不是將所有的 阿掛的視角調成另類的色彩,而是在阿桂爸爸給阿桂有色眼鏡的時候展現了阿桂眼中的另一個不同色彩的世界。
在調色工作中,我們可以將色彩進行適度的處理,恰如其分地表現色彩的形式與內容;我們還可以將色彩進行大 膽的創新新處理,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然而,適度處理與大膽創新之間的關系卻又令人難以准確把握。只有人心之 感,才能感人之心。
四.與導演、攝影師、燈光師的合作
一個好漢三個幫,調色師再強,沒有與前期導演、攝影師和燈光師的良好合作的話,你會開始懷疑人生的!
在影視製作過程中,導演將電影劇本所描寫的形象,運用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創造性地體現為銀幕形象;攝影師則盡可能多地捕捉信息,並涉及光線、運動、畫面構圖的 處理及何種攝影技巧的運用,並通過鏡頭,捕捉盡可能高的動態亮度的顏色位深,為後期製作提供最大的可能;而燈光師則協助攝影師完成影片的造型處理,完成電影攝影技術工作和藝術任務。
在進行調色工作時,調色師在熟讀劇本之後,要同導演進行溝通,理解導演的創作意圖,將其付諸畫面。此外,還要同攝 影師交流其構圖理念,同燈光師交流光線的處理。
有時候,我們對畫面的光影處理可以是創造性的。在電視劇《填四川》中,有一個場景是小文儒去當鋪典當首飾 以給娘治病。此畫面太平,缺乏光影層次與戲劇性。當鋪老闆充當的是心地善良的熱心腸好人的角色,救 人於水火。因為拍攝時在小文儒背後有燈光,所以小文儒在畫面中顯得較亮,故我們將前景的亮度降低。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中的光源部分是窗子,為了表現當鋪老闆的高尚,我們將老闆面部亮度提高。除此之外,我們添加節點模擬窗外光線射入屋內的效果。經過多個節點的認真調整之後,我們最終得到了想要的 影像效果。
五.修改與復查
在調色工作完成後,我們往往會隔一天,或者出去休息一段時間,再回頭來看。千萬不要一次性調色完成之後就認為工作已經完成了。由於長期在工作間,對色彩的感應會變得遲鈍,調色工作久了會出現偏差。往往工作一段 時間,就需要看看窗外的風景或是休息一下。整個調色工作雖已完成,但當你睡一覺或者出去活動一段時間再回來,就會發現,很多鏡頭的色彩已經完全不是你當初想要的效果,有的可能曝光過度,有的可能飽和度過高,等等。這 時候我們就需要再做一些調整。
六.膚色處理指南
影視攝制工作中,燈光與攝影都在力所能及地做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更好地還原人物在真實環境之中的膚色。針對這一問題,膠片生產商專門做了技術研究,生產了不同光線條件下最大可能地對皮膚進行還原的高質量的膠片;化妝師盡最大可能彌補人物膚色本身的瑕疵;攝影師將攝影機調整到最佳的狀態獲取人物皮膚影像;在影視後期調色工作中,調色師則充當了「數字化妝師」的角色,將人物的膚色調整到最完美的狀態。
然而對於一些難處理的皮膚,比如滿是鬍渣鐵青色的臉,如果影像需要更加柔和的皮膚,那麼化妝不能完全做到的,可以在後期調色工作中進行修繕補償。
《暮光之城》中的人物膚色處理
有時候,通過調色工作可以完全取代化妝工作。超高清時代,化妝趨向於更加精準真實,而通過調色工作使得這 一工作不再依賴於化妝顏料。《暮光之城》中,愛德華一家打棒球時遇到吸血鬼勞倫等三人,為了表現吸血鬼勞倫已 經聞到了人類貝拉的氣息,鏡頭給了勞倫的眼睛一個特寫,而這時勞倫的眼睛由正常的黑白色變成了血紅色,通過表 演是不可能達到這種藝術效果的,以前只能通過復雜的化妝來實現。如今調色工作使得這一工作變得更加容易,通過 後期影視調色,我們可以將勞倫的眼睛調成任何一種顏色。
《暮光之城》中調色替代化妝的效果
我們以往會通過化妝來實現的效果,隨著超高清時代的來臨,便存在一定的風險,稍有不慎,就會給人假的感覺,從而脫離了劇情將觀眾排斥到影片外。在這方面的問題中,影視調色可以完全取代化妝工作,從而取得逼真的視覺效果,調色工作甚至可以輕松地將顏色的變化過程逼真顯現; 而化妝工作要實現這一過程則是難上加難,既費精力又費時間。
《大話西遊》中白晶晶手、唇部色彩還是更多依賴化妝這種容易穿幫的方式
調色工作還會彌補由於演員表演所造成的技術上的不足。比如某個場景需要演員用一個長鏡頭從正常的臉色變得 羞赧腓紅,然後劇情急轉,演員臉色變得煞白。這樣的效果要求演員表演出來有很大的困難,藉助於化妝也只能是將 鏡頭分開拍攝。但是調色工作使得表演更加簡單,演員只需要表演出相應的情緒,後期調色工作中通過調色處理,我們會很方便地得到想要的藝術效果。
;③ 拍電影時怎麼調白平衡
人家那不是機器隨便調一下就行的,
有專門的調白卡片,(俗稱調白紙)
而且燈光和膠片的配合都要經過嚴格的測光和曝光計算的~~~
當然後期也能調,但是很費勁,
花大價錢不說,主要是時間緊啊
都是在前期就注意過的,要不要那麼多攝影助理干什麼啊~~各司其職
④ 如何使用布局和燈光製作出更好的電影
要對一個鏡頭進行合理布局,在架起攝像機之前,應該先弄清要拍攝什麼。如果用了演員,應讓他們進入場地或用其他人先替他們站好位。如果無法控制場景,應琢磨一下可以控制什麼。來回走一圈,注意鏡頭中的對象相互之間的位置關系是如何變化的—他們如何走近或遠離,如何變大或變小。考慮如何能最好地以視覺手段來講述故事。下面是對鏡頭布局的幾點說明:選擇主對象一個鏡頭應該只有一個主對象。如果一個鏡頭中的主對象不只一個,您可以將它切分成兩個或更多鏡頭。例如,在一個場景中有兩個人對話,您可以從三個不同的角度拍攝整個場景:第一個鏡頭拍攝兩個人,第二個鏡頭將其中一個人作為主要對象,第三個鏡頭將另一個人作為主要對象。為主對象取景如果能夠控制主對象,讓他們先站好位。然後尋找一個角度,使主對象和鏡頭中的所有其他對象都合理地分布在畫面中,並且每個對象的角度都是您所期望的。如果您使用的是廣角鏡頭,則可以找一些對象放入前景,讓畫面更自然。找到平衡的布局注意鏡頭中所有對象的布局是否平衡。看各種形狀、色彩及各個明暗面,將它們想像成簡單的形狀和線條。這樣的形狀是能構造一個平衡、布局得當的畫面以便突出顯示主對象,還是會分散對主對象的注意?不斷移動,直至找到一個布局平衡的鏡頭。圖2:形狀、線條和明暗度能將您的目光拉入圖像中。帶入攝像機並檢查鏡頭使用縮放和調焦功能,為主對象取一個最好的畫面。簡化如果知道主要的拍攝對象,您可以簡化布局。可通過選擇簡單的背景將焦點集中到主對象上。如果必要,可讓鏡頭接近主對象,以去除分散注意力的對象。 改變景深讓攝像機離開對象並使用鏡頭拉近功能,以減小景深。這樣,通過讓可能分散注意力的背景和前景對象都不在焦點上,就能將注意力集中在拍攝的主對象上了。使用三分律三分律是攝影師用於確定對象位置的指導原則。想像有兩條橫線和兩條豎線,它們將一個畫面沿水平和豎直方向都分為三等份。您可以把主對象放在這四條線的四個交點的位置,這樣才符合三分律,從而創造一個好的布局。將對象放在畫面中央一般被認為是不好的布局。 圖3:用三分律劃分的畫面。為主對象的目光和移動留下空間例如,在畫面中一個人從左向右走動,將這個人放在畫面的左邊,使他前面有一定空間,觀眾的感覺就比較舒服。如果畫面中站一個人在向左邊看(畫面左邊),那麼將他放在畫面的右邊效果就比較好。 圖4a:處於畫面左邊的對象其右邊有一定的視覺空間。圖4b:對象布置和從右向左的視覺空間。利用攝像機的鏡頭和角度增強感覺使用長鏡頭 或拉近鏡頭並將攝像機向後移,以創建一個更加柔和親切的鏡頭。如果從低角度拍攝一個主對象,主對象的形象就會顯得高大有力。從上方拍攝,就會使主對象變小。想一想什麼樣的攝像機角度最能表現您想傳達的感情。圖5:使用長鏡頭創造更加親切的感覺。調整燈光排好鏡頭以後,如果感覺燈光不太自然或不均勻,可以添加或減少燈光。 移到下一位置如果一個鏡頭中需要有移動,就讓演員轉到下一個位置。在此新位置上,鏡頭的布局是否還合理呢?如果已不合理,應考慮如何移動攝像機或重新調整演員位置,以重新布置鏡頭。甚至可能需要重新調度鏡頭,以協調所有的要素。理想情況下,攝像機和鏡頭中的一切對象在從一個位置轉到下一位置時,都應銜接自然,天衣無縫。實時拍攝如果拍攝真實生活,就無法控制拍攝對象,您需要隨機應變。往往在沒得到一個完全平衡的鏡頭之前,就要判斷一個鏡頭,架起攝像機並開拍。通常情況下,不得不舍棄一些布局;您有可能無法拍到主對象的面部表情或者得到完全符合需要的燈光。如果無法控制主對象但又想得到一個布局完美的鏡頭,應考慮在拍攝上花更多的時間,多帶些錄像帶。與其費盡心機將無法控制的場面拍攝得像在控制之中,還不如將這些未經設計的場面作為一種風格。導演往往通過打破畫面的平衡或添加一些無關因素使鏡頭看上去像是未經設計的。盡管這些技巧並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適合,但它們確實可以增加一些真實度,保持觀眾的興趣。 並沒有規定說每個鏡頭必須有完美布局才行。有意打破規則往往更能使您的電影表現出您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布局只是此過程的一部分。一個鏡頭的全部目的是如何有助於敘述故事。
⑤ 那位前輩能告訴我,拍攝時色溫是怎麼變化的,該怎麼調
一日之間太陽光的色溫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時間的變化進行著有規律的變化。早晚偏低、中午偏高。太陽光的平均色溫是5600K,人工光源也各有不同的色溫指數。電影攝影由於一日之間色溫的變化引起的畫面偏色,可以在印製正片時,用配光的方法加以校正。在電視攝像中,主要靠調整黑白平衡的方法加以解決。調整黑白平衡的具體方法(略)。室外自然光和室內自然光都是5600K左右的高色溫光,室內主要是天空光,比太陽光的色溫要高。室內自然光的色溫和採光好壞無關。
晴天太陽直射光在9-15時之間,陽光中含紅、綠、蘭三原色比率基本相等,各佔1/3。因此給人以白色的感覺。鎢絲燈、民用燈泡色溫較低。其中含紅的成分較多,給人以偏紅的感覺。熒光燈含蘭綠成分較多。給人感受偏蘭綠。
燈光的色溫隨電壓高低而變化,電壓高色溫高,電壓低色溫側偏低,標准電壓220V時的概數。電壓低3-2V影響不大,不會被人眼所察覺。
⑥ 影視製作後期調色的方法是什麼
有些時候,因為前期拍攝的原因,會讓我們的畫面缺少了點什麼,這時全道文化傳媒後期師會進行畫面調色,讓出現色偏差遺憾的畫面修正過來,讓光感提升,其中,常見方法有:
1.調整畫面對比度
景物曝光或者人物曝光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調色來糾正。
⑦ 畫質好的 電影怎麼調整經驗
一張照片變得有電影的質感,APP就可以,但是想要學點技能的可以選擇Photoshop處理,原理也很簡單,調色!然後把照片的寬度裁剪成電影的尺寸16:9,上下加上黑邊,再來點電影必備的中英文,就很完美了!
在這里說好像是很簡單的樣子,我就不賣關子了,直接借鑒一個照片呈現電影質感的例子說明一下步驟吧~
⑧ 如何把視頻里夜晚的燈光調成白天
這個基本無法實現,你可以先試試將晚上的照片變成白天的行不行,如果不行,同理視頻也不行的。用PS等軟體可以對照片進行處理,調節照片的亮度,但不論怎麼調節也達不到白天照片的效果的。視頻可用會聲會影或其它視頻編輯軟體進行類似的調節,但效果還是不能達到白天視頻的效果的。首先攝像機拍攝的夜間視頻與白天的相差很大,視頻的可調節量也是有限的,因此基本無法實現。
如何能把白天拍的視頻做出傍晚拍的效果:
方法/步驟
1
可以使用黃昏濾色鏡拍攝,黃昏鏡一般是一半橙色一般透明,
2
使用時橙色把天空變成日落時的橙黃色,令照片有夕陽西下的感覺。
3
最好逆光拍攝,效果更逼真。白天拍夜晚的效果比較難。
4
主要是不能拍出燈光效果沒有燈光就不像夜晚。
⑨ 微光看電影怎麼調畫質
你好!打開相關的觀影app,在下方點擊設置,或者是在下方,會有一個畫質調節入口,點擊那個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