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歌劇魅影觀後感

電影歌劇魅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3-01-30 16:53:17

A. 歌劇魅影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歌劇魅影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歌劇魅影觀後感 篇1

也許我們可以說,魅影的殘忍來自於他童年的不幸經歷、來自於他自卑的人格。但我們又怎能評價一個人人格的優劣呢?每個人都是在一次次的傷害中成長。受到別人傷害的時候,往往也會傷害別人。

但我覺得,拉烏爾對克里斯汀的愛,更多的是一種對年少夥伴的夢幻般想像。或者說,歌劇在對他們兩人愛情的刻畫上多少顯得有些單薄。讓人感到只是一個灰姑娘遇見王子的夢幻。甚至讓人以為,克里斯汀因為拉烏爾貴族的身份和財富才跟他在一起的。

而拉烏爾和克里斯汀後來怎樣呢?無從得知。歌劇開始的拍賣會上,為什麼只有拉烏爾一個人呢?克里斯汀呢?30年的時間已是滄海變桑田,但這個傾城的美麗女孩,是否已長眠地下了呢?更不知道她是否還記得那個擁有醜陋卻極富才華的 魅影 。

華麗的服飾、精緻的布景、變幻莫測的舞台,再加上專業的演員。使得這幕百老匯的歌劇顯得如此美麗。從演出開始,巴黎歌劇院的拍賣會上展示第663件拍品的時候,就感覺自己彷彿來到了1911年的巴黎。昏暗的拍賣會現場、垂垂老矣的拉烏爾,落滿灰塵的海報,有些機械失靈的鐃鈸,傾覆的吊燈,讓人情不自禁的投入其中。

倏的一下時空倒轉,30年前的巴黎歌劇院一片金碧輝煌。《漢尼拔》的排演,有些耍大牌的皮昂吉腆著肚子在演唱。燈光照得他將軍的盔甲閃閃發亮。只有驚嘆的份。……

當場景轉移到歌劇院的地下湖時,乾冰營造出夢幻般的效果。小舟在湖面穿行。魅影此時彷彿變成駕駛貢多拉的船工,引領著克里斯汀來到他的宮殿。

當拉烏爾與克里斯汀為了避開魅影,來到歌劇院樓頂的時候,背景牆上顯現的是19世紀巴黎的迷人夜景。街巷裡閃爍的'燭光與滿天繁星呼應。彷彿在星河中徘徊。

克里斯汀來到她父親的墓前傾訴心聲與困擾。魅影出現在十字架旁。深情的演唱,矛盾的心理,灰暗的服飾、蒼白的面具,加上幽暗的十字架。讓人也為他感到無限悲哀。

而當歌劇的最後,一個女孩來到曲折的地下室,發現魅影那件披風下的面具,拿起端詳、定格的時候,忽然間感到時光流轉。這感覺不亞於電影中的蒙太奇鏡頭。看到這個場面,我是第一次徹底折服於劇場演出的魅力。令人無法言表的感動,那是一種令人心醉的美麗。

第一次進上海大劇院看演出,深深的折服於歌劇的魅力。只能說,《劇院魅影》帶給我的感覺,就是一段傳奇,一出悲喜劇,一個關於愛的故事,一種令人心醉的美麗。

歌劇魅影觀後感 篇2

還是第一次接觸到中國的歌劇劇本。於是我滿懷著好奇,在《白毛女》中探索。

歌劇《白毛女》緣於白毛仙姑的傳說:1940年,在河北北部一個山村中,村幹部和村民都很迷信,說曾在廟里看到過「白毛仙姑」,要他們每月初

一、十五上供。於是,區幹部帶人夜裡到奶奶廟捉「鬼」,終於逮住了這個「白毛仙姑」。經審問才知道,「白毛仙姑」原來是一個貧苦人家的女兒,被村中的惡霸地主以討債為名逼死父親,搶掠回家。後來地主要續娶新人,想陰謀害死她。她設法逃到深山,一住多年,因缺鹽少吃,全身發白。她倡導奶奶廟去偷貢品,別村人看見,成為「白毛仙姑」。區幹部告訴「白毛仙姑」,世道變了,將她從山洞中解救出來,幷幫她伸冤。

《白毛女》就是以這個傳說故事為主線,寫了白毛仙姑——喜兒被地主黃世仁壓迫,又被八路軍解救的故事。這本書表現兩個不同社會的對照,表現人民的翻身,提煉出反映當時時代變化的主題——「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

有研究者稱《白毛女》「唱出了一個新中國」,這不僅表現在《白毛女》向人們展示了一種新的政治文化和新中國政權讓窮人當家作主的性質上,也表現在《白毛女》巨大的社會動員能力與影響力上。很多戰士正式喊著「喜兒報仇」「為楊白勞報仇」,沖上了解放戰爭的戰場。

「北風吹,雪花飄,雪花飄飄年來到。爹出門去躲帳整七天,三十晚上還沒回還。大嬸子給了玉茭子面,我等我的爹爹回家過年。」這是《白毛女》中著名的唱段,簡介而生動,在短短幾句歌詞中,既有寫景抒情,又有敘事交待,情境合一,一開始就將人帶入到了風雪撲面的情景中,又表現出了喜兒既欣喜又不安的心情。

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並沒有喜兒這樣的經歷,也不曾感受過舊社會的黑暗,但《白毛女》讓我們親近的接觸到新舊社會交替時的正義滾滾,熱浪潮潮。就如曹景行所說:「喜兒的遭遇自然會激發起觀眾的強烈感情,就像保爾·柯察金、卓婭和舒拉的形象曾深植於那一代中國年輕人心中一樣。」

70年的風風雨雨,《白毛女》從未停止過自己的腳步。簡潔朴實的語言,不需要華麗的裝飾,便清清楚楚地讓人感受到喜兒的痛苦、憤怒,感受到貧苦人民的痛苦、憤怒,感受到八路軍帶給貧苦人民的希望和夢想。

歌劇魅影觀後感 篇3

特意拋開某種情感去觀看這部電影,音樂沒得說的,歌劇魅影主題曲的旋律很容易在大腦里形成迴音,不斷播放。

魅影除了在歌劇中學習一些做人的東西,他的生活全然隔離在人類社會之外。理解他的人,只有一個,就是帶他進入劇院生活的居里夫人。她深知他的一切,並默默的保護這個可憐的孩子,盡量避免外界的人對他的擾亂。魅影是個天才,他無師自通學會了很多東西,自從他的生命中出現了克莉絲汀,他便他的音樂全部貢獻給她,通過他的愛。對克利絲汀來說,這種愛滿足了她精神上的一切,她卻不知他的存在,以為那隻是一個神靈、一個夢,當然,她喜歡這個夢。拉伍是克莉絲汀小時候的朋友,在她一唱成名後,他出現了。他是一個俊朗有錢的白馬王子。魅影感覺到愛情的威脅,他把克莉絲汀帶到了他的地下宮殿表達愛意。本來一切都很美好,但克莉絲汀卻因為好奇他面具後面的面孔,揭開了即使母親也要拋棄的醜陋面孔,也讓魅影怒不可揭,他自憐的嘆到――從此,他在她心中不再存在美好的一面。無奈之中,唯好送她回到劇院。

克莉絲汀和拉伍的感情因為魅影殺死一個工作人員,而訊速長溫,克莉絲汀已經開始恐懼魅影的所作所為了。然而,她卻對他慈父般的關懷念念不忘,她渴望再次聽到那熟悉的歌聲。在魅影差不多成功誘惑克莉絲汀回到他的地下宮殿時,拉伍不失時機的殺出來,並帶走了克莉絲汀。魅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憤怒的他決定不擇手段要把她帶回身邊。

魅影在舞台上設置兩道機關,成功的把她帶到了地下。拉伍也在居里夫人的幫助下找到他們。魅影上前把他給勒住,然後以拉伍死的代價讓克莉絲汀選擇是否跟魅影離去。克莉絲汀歌唱他的可憐,並吻了他。這一吻喚醒了魅影對克莉絲汀最真誠的愛,魅影只好放了他們,讓他們離開。愛一個人,如果她的幸福快樂不是他的幸福快樂,他還離住她,就是貪婪。

拉伍沒什麼好說的,是個勇敢的白馬王子。

克莉絲汀是個可愛美麗善良勇敢的女孩。在魅影沒有向她頃訴愛意前,她從來不知劇院的那隻鬼就是她的夢中天使。後來讓她在白馬王子與醜陋的魅影之間作愛戀的選擇,正常人都會選前者。

魅影是個孤獨的黑馬紳士,他一直以來都深愛著克莉絲汀,即使是在暗中。有最醜陋的面孔,也有擁最真誠的心和才華。自從愛上克莉絲汀後,她就是他生命的一切,而這一切都給一對小情人奪走時,他還是活了下來。從他母親拋棄他開始,他一生註定是孤獨寂寞的,他的生命就是《學習承受孤獨》。

B. 歌劇魅影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歌劇魅影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歌劇魅影觀後感1

作為四大音樂劇之一的《歌劇魅影》一直盛演不衰,全劇充滿著戲劇性的沖突和矛盾,甚是好聽好看。最早看該劇影片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劇中主角是魅影、克里斯汀和勞爾。魅影因容貌其丑無比被家人賣與流浪的吉卜賽人作為「魔鬼之子」關在籠中四處展覽,而就是因為他無法選擇的容貌令他飽受人們充滿惡意的辱罵和責打。在他十歲左右,他打死看管他的人從籠中逃出,被大劇院的一個小女孩藏在劇院中。在大劇院的隱匿生活令魅影在音樂和建築方面的天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克里斯汀還是一個孩子而喪父的時候,魅影在暗中撫平她的傷痛並教導她音樂,令克里斯汀一直以為魅影是她的「音樂天使」,在歲月流逝中魅影也深深地愛上了小女孩。在克里斯汀成人並在音樂上一舉成名後,魅影將她帶到了自己的音樂王國,雖然克里斯汀在內心對魅影及他的音樂充滿愛和痴迷,但當她揭去魅影的面具,也無法接受他的容貌且無意與他白頭。期間克里斯汀與勞爾相愛,魅影設計將克里斯汀拐入自己的住處並以弔死勞爾相逼要克里斯汀嫁給自己。克里斯汀深感魅影因從未得到人世的愛而令內心充滿著仇恨,她決定留下陪魅影並當下給了他一吻,魅影貪婪地吮吸著這個吻,感受著其中的愛與溫存,而就是這個吻消融了魅影心中的一切仇恨,放了克里斯汀和勞爾而孤獨終老。

因影片之故買了莎拉布萊曼版的該劇CD,點點五歲時發現CD的小冊子,問畫面的面具和劇照,得知魅影作為「魔鬼之子」而飽受人世折磨,對其充滿同情。當點點六歲時再度拿出CD時,圈圈便和點點共看該劇的電影版,問點點喜歡誰,表示喜歡勞爾,因為帥,好吧,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點點問「為什麼魅影在接吻的時候嘴巴張得那麼大」,這,這,這,圈圈頓覺一個頭變成兩個大。

音樂劇版《歌劇魅影》在上海上演時圈圈現場一觀,因對其期待過高,看罷無甚感覺。不可否認舞台效果確是美輪美奐,但如何也是不及電影的,歌者更是無法匹敵莎氏。全部角色中還是魅影給圈圈留下最深的印象,因為周遭人們的人性惡的一面對他的傾瀉,令他從無被愛過的心中只有惡之花,但當他獲得些微的溫存愛意,本性中的善就顯現出來。《聊齋志異》中有一則名為《羅剎國》的故事,該國的審美觀與中國全然相反,在中國認為最丑的人在此被看做最美,在中國人看來越丑的人在該國越是位高權重,而在該國認為最丑的人即中國人認為美的人則被限定在一個村落過著被遺棄的生活。

其實美醜並無定論,只是因時因勢的看法,因人的容貌不符合周圍人們的審美標准而剝奪其被愛與生活的權力是何其之不公。

歌劇魅影觀後感2

作為四大音樂劇之一的《歌劇魅影》一向盛演不衰,全劇充滿著戲劇性的沖突和矛盾,甚是好聽好看。最早看該劇影片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劇中主角是魅影、克里斯汀和勞爾。魅影因容貌其丑無比被家人賣與流浪的吉卜賽人作為「魔鬼之子」關在籠中四處展覽,而就是因為他無法選擇的容貌令他飽受人們充滿惡意的辱罵和責打。在他十歲左右,他打死看管他的人從籠中逃出,被大劇院的一個小女孩藏在劇院中。在大劇院的隱匿生活令魅影在音樂和建築方面的天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在克里斯汀還是一個孩子而喪父的時候,魅影在暗中撫平她的傷痛並教導她音樂,令克里斯汀一向以為魅影是她的「音樂天使」,在歲月流逝中魅影也深深地愛上了小女孩。在克里斯汀成人並在音樂上一舉成名後,魅影將她帶到了自我的音樂王國,雖然克里斯汀在內心對魅影及他的音樂充滿愛和痴迷,但當她揭去魅影的面具,也無法理解他的容貌且無意與他白頭。期間克里斯汀與勞爾相愛,魅影設計將克里斯汀拐入自我的住處並以弔死勞爾相逼要克里斯汀嫁給自我。克里斯汀深感魅影因從未得到人世的愛而令內心充滿著仇恨,她決定留下陪魅影並當下給了他一吻,魅影貪婪地吮吸著這個吻,感受著其中的愛與溫存,而就是這個吻消融了魅影心中的一切仇恨,放了克里斯汀和勞爾而孤獨終老。

因影片之故買了莎拉布萊曼版的該劇CD,點點五歲時發現CD的小冊子,問畫面的面具和劇照,得知魅影作為「魔鬼之子」而飽受人世折磨,對其充滿同情。當點點六歲時再度拿出CD時,圈圈便和點點共看該劇的電影版,問點點喜歡誰,表示喜歡勞爾,因為帥,好吧,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點點問「為什麼魅影在接吻的時候嘴巴張得那麼大」,這,這,這,圈圈頓覺一個頭變成兩個大。

音樂劇版《歌劇魅影》在上海上演時圈圈現場一觀,因對其期待過高,看罷無甚感覺。不可否認舞台效果確是美輪美奐,但如何也是不及電影的,歌者更是無法匹敵莎氏。全部主角中還是魅影給圈圈留下最深的印象,因為周遭人們的人性惡的一應對他的傾瀉,令他從無被愛過的心中僅有惡之花,但當他獲得些微的溫存愛意,本性中的善就顯現出來。《聊齋志異》中有一則名為《羅剎國》的故事,該國的審美觀與中國全然相反,在中國認為最丑的人在此被看做最美,在中國人看來越丑的人在該國越是位高權重,而在該國認為最丑的人即中國人認為美的人則被限定在一個村落過著被遺棄的生活。

其實美醜並無定論,只是因時因勢的看法,因人的容貌不貼合周圍人們的審美標准而剝奪其被愛與生活的權力是何其之不公。

歌劇魅影觀後感3

其實,劇情從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是杯具了,當時剛看的不太清楚這一點,等全劇看完了,最終明白了各個出現的人物的身份之後才發現,原先從一開始就存在著杯具。

"執子之手,與之偕老"這是很好聽的一個詞語,前些年很多文藝片啊,瓊瑤的言情劇都經常出現這類的詞語。

經過很多文人雅士,小說創作人員,電視編制人員的不斷粉刷之下。

這詞語已經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真愛的其中一種體現了。

而電影裡面,我們能夠明白,克里斯丁是比拉烏爾早死的,這能夠在結局拉烏爾在克里斯丁的墳墓前獻花能夠明白。

並且,電影里也沒有對那克里斯丁的墓碑進行特寫,所以我們不太清楚克里斯丁究竟是活了多少歲就死掉了,我們也能夠猜想可能克里斯丁就是在跟拉烏爾結婚後一兩年就死掉了(我太狠毒了),你說這樣是不是太杯具了。

然後,我覺得電影里應對克里斯丁墳前的一支玫瑰進行特寫,這可能是想說魅影其實也是還沒有死的,這又是一個杯具!

貌似這部劇沒沒有多大的杯具能夠說,硬要說的話,只能說說是,"三角戀"真的確實是杯具。

算了,還是不去挑這部劇的杯具了。

還是正兒八經的說我對這個電影的感想吧!

對於音樂劇這種類型的電影,說不上厭惡,只能說是不喜歡吧。

總之就是忍受不了幾個小時下來耳邊一向充斥著吵吵鬧鬧的聲音,連個正常點的對話都很少。

《歌劇魅影》是我看過的第二部音樂劇,之前有看過的一部是《窈窕淑女》。

還看過一部分《歌舞青春》的片段。

這些都是被逼著去看的,窈窕淑女是高中時候英語書本裡面的一片課文,然後這個歌劇魅影是此刻的選修課。

我想了一下,之所以厭惡音樂劇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語言不通,本來聽著那些番語就覺得不舒服了,此刻還要一大群人嘰里呱啦的瘋瘋癲癲的在舞台上頭張著大大的嘴巴啰啰嗦嗦的不明白在干什麼,在我看來,簡直是雜訊污染,對聽覺神經的嚴重摧殘,對人忍耐性的極大挑戰。

可是,在音樂劇裡面,那些沒有人在唱歌的段落我還是很喜歡的,就是那些僅有配樂來襯托環境或者是用來表達某一種情景的音樂我還是覺得挺好聽的。

這和我剛才說的觀點也重合,也是因為語言問題,音樂沒有語言障礙,所以聽起來不會反感,並且是能夠被理解的,能夠被理解的,所以才能有感受。

至於那些根本都不能理解和理解的,談什麼感想。

在《歌劇魅影》中,也不乏這樣的令我感興趣的段落,具體是在哪些環節我忘記了,我一向對涉及音樂方面的東西就行就特差了。

總的來說,看《歌劇魅影》,我也只是把它當做一般的言情電影來看。

進行關鍵詞搜索的話,也就是下頭幾個高頻詞彙:三角戀歌劇院青梅竹馬單相思。

歌劇魅影觀後感4

特意拋開某種情感去觀看這部電影,音樂沒得說的,歌劇魅影主題曲的旋律很容易在大腦里形成迴音,不斷播放。

魅影除了在歌劇中學習一些做人的東西,他的生活全然隔離在人類社會之外。理解他的人,只有一個,就是帶他進入劇院生活的居里夫人。她深知他的一切,並默默的保護這個可憐的孩子,盡量避免外界的人對他的擾亂。魅影是個天才,他無師自通學會了很多東西,自從他的生命中出現了克莉絲汀,他便他的音樂全部貢獻給她,通過他的愛。對克利絲汀來說,這種愛滿足了她精神上的一切,她卻不知他的存在,以為那隻是一個神靈、一個夢,當然,她喜歡這個夢。拉伍是克莉絲汀小時候的朋友,在她一唱成名後,他出現了。他是一個俊朗有錢的白馬王子。魅影感覺到愛情的威脅,他把克莉絲汀帶到了他的地下宮殿表達愛意。本來一切都很美好,但克莉絲汀卻因為好奇他面具後面的面孔,揭開了即使母親也要拋棄的醜陋面孔,也讓魅影怒不可揭,他自憐的嘆到——從此,他在她心中不再存在美好的一面。無奈之中,唯好送她回到劇院。

克莉絲汀和拉伍的感情因為魅影殺死一個工作人員,而訊速長溫,克莉絲汀已經開始恐懼魅影的所作所為了。然而,她卻對他慈父般的關懷念念不忘,她渴望再次聽到那熟悉的歌聲。在魅影差不多成功誘惑克莉絲汀回到他的地下宮殿時,拉伍不失時機的殺出來,並帶走了克莉絲汀。魅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憤怒的他決定不擇手段要把她帶回身邊。

魅影在舞台上設置兩道機關,成功的把她帶到了地下。拉伍也在居里夫人的幫助下找到他們。魅影上前把他給勒住,然後以拉伍死的代價讓克莉絲汀選擇是否跟魅影離去。克莉絲汀歌唱他的可憐,並吻了他。這一吻喚醒了魅影對克莉絲汀最真誠的愛,魅影只好放了他們,讓他們離開。愛一個人,如果她的幸福快樂不是他的幸福快樂,他還離住她,就是貪婪。

拉伍沒什麼好說的,是個勇敢的白馬王子。

克莉絲汀是個可愛美麗善良勇敢的女孩。在魅影沒有向她頃訴愛意前,她從來不知劇院的那隻鬼就是她的夢中天使。後來讓她在白馬王子與醜陋的魅影之間作愛戀的選擇,正常人都會選前者。

魅影是個孤獨的黑馬紳士,他一直以來都深愛著克莉絲汀,即使是在暗中。有最醜陋的面孔,也有擁最真誠的心和才華。自從愛上克莉絲汀後,她就是他生命的一切,而這一切都給一對小情人奪走時,他還是活了下來。從他母親拋棄他開始,他一生註定是孤獨寂寞的,他的生命就是《學習承受孤獨》。

歌劇魅影觀後感5

也許我們可以說,魅影的殘忍來自於他童年的不幸經歷、來自於他自卑的人格。但我們又怎能評價一個人人格的優劣呢?每個人都是在一次次的傷害中成長。受到別人傷害的時候,往往也會傷害別人。

但我覺得,拉烏爾對克里斯汀的愛,更多的是一種對年少夥伴的夢幻般想像。或者說,歌劇在對他們兩人愛情的刻畫上多少顯得有些單薄。讓人感到只是一個灰姑娘遇見王子的夢幻。甚至讓人以為,克里斯汀因為拉烏爾貴族的身份和財富才跟他在一起的。

而拉烏爾和克里斯汀後來怎樣呢?無從得知。歌劇開始的拍賣會上,為什麼只有拉烏爾一個人呢?克里斯汀呢?30年的時間已是滄海變桑田,但這個傾城的美麗女孩,是否已長眠地下了呢?更不知道她是否還記得那個擁有醜陋卻極富才華的 魅影 。

華麗的服飾、精緻的布景、變幻莫測的舞台,再加上專業的演員。使得這幕百老匯的歌劇顯得如此美麗。從演出開始,巴黎歌劇院的拍賣會上展示第663件拍品的時候,就感覺自己彷彿來到了1911年的巴黎。昏暗的拍賣會現場、垂垂老矣的拉烏爾,落滿灰塵的海報,有些機械失靈的鐃鈸,傾覆的吊燈,讓人情不自禁的投入其中。

倏的一下時空倒轉,30年前的巴黎歌劇院一片金碧輝煌。《漢尼拔》的排演,有些耍大牌的皮昂吉腆著肚子在演唱。燈光照得他將軍的盔甲閃閃發亮。只有驚嘆的份。……

當場景轉移到歌劇院的地下湖時,乾冰營造出夢幻般的效果。小舟在湖面穿行。魅影此時彷彿變成駕駛貢多拉的船工,引領著克里斯汀來到他的宮殿。

當拉烏爾與克里斯汀為了避開魅影,來到歌劇院樓頂的時候,背景牆上顯現的是19世紀巴黎的迷人夜景。街巷裡閃爍的燭光與滿天繁星呼應。彷彿在星河中徘徊。

克里斯汀來到她父親的墓前傾訴心聲與困擾。魅影出現在十字架旁。深情的演唱,矛盾的心理,灰暗的服飾、蒼白的面具,加上幽暗的十字架。讓人也為他感到無限悲哀。

而當歌劇的最後,一個女孩來到曲折的地下室,發現魅影那件披風下的面具,拿起端詳、定格的時候,忽然間感到時光流轉。這感覺不亞於電影中的蒙太奇鏡頭。看到這個場面,我是第一次徹底折服於劇場演出的魅力。令人無法言表的感動,那是一種令人心醉的美麗。

第一次進上海大劇院看演出,深深的折服於歌劇的魅力。只能說,《劇院魅影》帶給我的感覺,就是一段傳奇,一出悲喜劇,一個關於愛的故事,一種令人心醉的美麗。

歌劇魅影觀後感6

話說我小學時在正大綜藝節目里第一次看到這部歌劇的片段,是女神莎拉布萊曼的音樂MV。從此就對這部歌劇念念不忘,盡管看過電影版本,在網上也看過一些現場演唱的片段,但完整版的舞台劇還是沒看成。

20xx年這場歌劇魅影25周年紀念演出外界評價頗高,我也是機緣巧合在網上找到了資源,是在英國皇家阿爾伯特大廳紀念演出版本。 對這場演出的`觀後感是精彩、華麗、劇情緊湊、演員表演太贊了,舞台效果真是美倫美奐,絲毫不比電

影版的效果差,而之前看的電影版拍得太像偶像劇了,演技跟唱功都很偶像。而舞台劇演員的表演真是太有功底了,太能引人入戲了。

男主魅影孤僻自卑偏激卻又才華橫溢,他因外表的缺陷而自卑的生活在黑暗中,但因他的音樂才華能跟女主克莉斯汀交流而慢慢走出黑暗,因為醜陋的外表魅影對克莉斯汀的愛很偏執很瘋狂,他太怕失去她,就因為自己怪物似的臉。他總說上天對他不公平讓他生得如怪物一般,但上天也是公平的,讓醜陋的他是個全能天才,而且還是個財富豐厚的隱士,但他唯一缺的就是愛跟被愛。

女主克莉斯汀是個熱愛唱歌表演的年輕舞者,她美麗充滿活力,她的歌聲純凈清亮讓魅影著迷,魅影成為了克莉斯汀的演唱導師,並讓克莉斯汀成為了劇團新的台柱。克莉斯汀感激他,崇拜他,傾慕他。但也因為魅影瘋狂窒息的愛讓克莉 斯汀恐懼,克莉斯汀並不反感懼怕魅影醜陋的外表,她怕的是魅影為了愛她而做出傷害他人的事,這種愛太恐怖太沉重壓得克莉斯汀無法呼吸,她是個矛盾體,她對魅影有感情,但魅影的愛她真的要不起。

這部劇中還有三幕戲中戲也很是精彩,第一幕是《漢尼拔》,第二幕是《啞仆》,第三幕是《瑭璜的勝利》。這三幕 戲故事、風格、造型均不同但都非常的華麗。三幕戲中戲是有推動劇情的作用,就是慢慢的把魅影從黑暗的後台引到光明的前台來。也是克莉斯汀從伴舞成為劇團第一女主角的過渡。

這幕歌劇魅影25周年紀念演出的謝幕是何等的隆重啊,請到了歷屆此劇的主要演員出場謝幕,連1986年在英國皇家阿爾伯特大廳《歌劇魅影》首演的兩位男女主角都請來了,他們分別是;邁克爾·克勞福德Michael Crawford飾魅影,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飾克莉斯汀,最初的跟最近的兩代魅影與克里斯汀同時站在台上,真的是星光熠熠啊,當然舞台上最大的星星則是這部歌劇的作者安德魯·洛伊德·韋伯 Andrew Lloyd Webber。

歌劇魅影觀後感7

也許是因為理科生的思維終究太過於直白,第一次看完《歌劇魅影》,我一點也不覺得這是一場悲劇。怎麼會是悲劇?青梅竹馬的情侶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殺人兇手終於淡出人們的生活。所以當老師讓我們探討歌劇魅影到底是「誰的悲劇」的時候,我是大大吃驚的。為了欣賞「多情而敏感的天才的隕落」,我又把這部電影仔細的看了一遍。可惜的是,我仍然沒有看到我所期待的東西。

剝離掉韋伯美妙的音樂以後,電影剩下的無非是一場離奇的三角戀情而已。克莉絲汀的角色就如同被魅影養大的洋娃娃,長大之後卻愛上了外來的年輕小夥子,讓魅影的養成計劃失敗而氣恨不已。接著便是在各色配角的串場下,兩個男的搶一個女的;而克莉絲汀則從頭到尾非常一致的不知如何是好。

女主角的演技實在太過呆板,她應該是想表達出充滿疑惑,被過去的回憶和現在的感情困擾。魅影除了是她父親角色的移情之外,相信也是她少女時期的愛情幻想對象。即使後來發現魅影的真實面目,但是只要不看到他的臉,過去的甜美回憶又會回到自己的腦海中,於是陷入無從選擇的境地。同時魅影在她心目中應該是更加偏向父親和導師的形象,而非戀人,如此種種讓人迷惑。可惜,這位演員表達迷惑的方式似乎只有張大嘴巴眼神渙散,到後來我甚至很想請她把嘴巴閉上….

而作為絕對主角的魅影,本來應該是一個相當出彩的角色。個性扭曲到瘋狂,有著悲傷身世,被世人恐懼嫌棄;同時又極端渴望著愛與被愛。這樣一個蔑視世俗道德規則的天才,卻偏執的渴望著他所蔑視的世俗的認可;這也是歌劇魅影最諷刺的地方了吧。其實克莉絲汀對於魅影來說,更多的是用來實現自己的工具。由於魅影本身醜陋怪異,他只願意隱身在黑暗中自憐自卑;但是他把自己的音樂才能教給了克莉絲汀;讓克莉絲汀代替他走上舞台,克莉絲汀代替他接受觀眾的歡呼與贊美。所以魅影對於克莉絲汀的感情,是夾雜了極強的控制欲的;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他會強迫克莉絲汀作出恐怖的抉擇。在電影的最後,魅影因為一個真心的吻而卸下了所有的武裝,對著猴子音樂盒唱著悲傷的離歌。愛人遠去,追兵在即。想必導演對這個角色也有所偏愛,所以給他安排一個如此悲傷而唯美的結局。但是這個角色的塑造也不是沒有問題的。首先,電影對他的身世和他的那些驚世絕倫的才能是怎麼來的語焉不詳;所以魅影的性格顯得有點突兀。其次,演員對魅影的闡述有點過頭了,他到了後期完全是一頭負傷的野獸,甚至有點沒能耐,象輸不起的小孩,總嫌膚淺了些,不夠深刻。

歌劇魅影觀後感8

其實,劇情從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是悲劇了,當時剛看的不太清楚這一點,等全劇看完了,終於明白了各個出現的人物的身份之後才發現,原來從一開始就存在著悲劇。

"執子之手,與之偕老"這是很好聽的一個詞語,前些年很多文藝片啊,瓊瑤的言情劇都經常出現這類的詞語。經過很多文人雅士,小說創作人員,電視編制人員的不斷粉刷之下。這詞語已經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真愛的其中一種體現了。而電影裡面,我們可以知道,克里斯丁是比拉烏爾早死的,這可以在結局拉烏爾在克里斯丁的墳墓前獻花可以知道。而且,電影里也沒有對那克里斯丁的墓碑進行特寫,所以我們不太清楚克里斯丁究竟是活了多少歲就死掉了,我們也可以猜想可能克里斯丁就是在跟拉烏爾結婚後一兩年就死掉了(我太狠毒了),你說這樣是不是太悲劇了。然後,我覺得電影裡面對克里斯丁墳前的一支玫瑰進行特寫,這可能是想說魅影其實也是還沒有死的,這又是一個悲劇!

貌似這部劇沒沒有多大的悲劇可以說,硬要說的話,只能說說是,"三角戀"真的確實是悲劇。算了,還是不去挑這部劇的悲劇了。還是正兒八經的說我對這個電影的感想吧!

對於音樂劇這種類型的電影,說不上討厭,只能說是不喜歡吧。總之就是忍受不了幾個小時下來耳邊一直充斥著吵吵鬧鬧的聲音,連個正常點的對話都很少。《歌劇魅影》是我看過的第二部音樂劇,之前有看過的一部是《窈窕淑女》。還看過一部分《歌舞青春》的片段。這些都是被逼著去看的,窈窕淑女是高中時候英語書本裡面的一片課文,然後這個歌劇魅影是現在的選修課。我想了一下,之所以討厭音樂劇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語言不通,本來聽著那些番語就覺得不舒服了,現在還要一大群人嘰里呱啦的瘋瘋癲癲的在舞台上面張著大大的嘴巴啰啰嗦嗦的不知道在干什麼,在我看來,簡直是雜訊污染,對聽覺神經的嚴重摧殘,對人忍耐性的極大挑戰。

但是,在音樂劇裡面,那些沒有人在唱歌的段落我還是很喜歡的,就是那些只有配樂來襯托環境或者是用來表達某一種情況的音樂我還是覺得挺好聽的。這和我剛才說的觀點也重合,也是因為語言問題,音樂沒有語言障礙,所以聽起來不會反感,而且是可以被接受的,可以被理解的,所以才能有感受。至於那些根本都不能接受和理解的,談什麼感想。

在《歌劇魅影》中,也不乏這樣的令我感興趣的段落,具體是在哪些環節我忘記了,我一向對涉及音樂方面的東西就行就特差了。

總的來說,看《歌劇魅影》,我也只是把它當做一般的言情電影來看。進行關鍵詞搜索的話,也就是下面幾個高頻詞彙:三角戀歌劇院青梅竹馬單相思。

C. 歌劇魅影觀後感

歌劇魅影觀後感7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歌劇魅影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歌劇魅影觀後感1

一門西方舞台表演藝術,是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戲劇,有時在歌劇中也會加入一些舞蹈和樂隊。

老師提前告訴了同學們要去看歌劇,同學們都十分期待。因此我對其中幾部歌劇進行了了解。

而其中歌劇《魅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魅影》主要講了:幼年喪父的小克莉絲汀吉理夫人帶到歌劇院接受舞蹈訓練,成為一名芭蕾舞女。克莉絲汀十分想念他的父親,處於同情魅影陪克莉絲汀講話並教她唱歌。幾年後,克莉絲汀因美妙的歌喉一夜成名,而魅影卻為克莉絲汀把一切阻礙她的人一一除掉的這樣一個故事。表演者美妙的歌喉讓人如痴如醉,即使沒有華麗的服裝,寬敞的舞台,依舊讓人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另一部中國歌劇《白毛女》也讓我記憶猶新。

《白毛女》主要的情節是:惡霸地主黃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實的佃戶楊白勞,搶走了他的女兒喜兒並姦汙了她,最後又逼得她逃進深山。喜兒懷著強烈的復仇意志頑強地活下來了,因缺少陽光與鹽,全身毛發變白,被附近村民稱為「白毛仙姑」。八路軍解放了這里,從深山中搭救出喜兒。《白毛女》通過講述喜兒不幸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會普通老百姓受地主欺壓的慘狀。凄美的音樂配上表演者獨特的嗓音讓人不由得也同情喜兒的遭遇。而《白毛女》是中國民族歌劇成熟的標志和發展的奠基石,同樣也為民族新歌劇的建設開辟了一條富有生命力的道路。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江姐》。江姐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樣堅強的表現,是由於對舊社會及其代表國民黨反動派的極度仇恨,也是由於對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的無限嚮往。江姐路過城門時突然看到丈夫頭顱,心如刀絞,為防止旁邊的敵人發現,還要表現得鎮定自若;在江姐身上,寄託了革命的英雄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兩種精神的融合。

最後江姐為共產主義事業付出了29歲的生命。

歌劇是一種藝術,需要有人去欣賞它的獨特,聽懂它的美妙,讀懂它所想要表達的含義。

初一:綰瑩瀟湘

歌劇魅影觀後感2

什麼感情最為真摯,什麼感情最令人心動,什麼感情可以融化萬年的冰山,什麼感情可以讓世上最自私的人拋棄一切?相信有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答道:「愛情。」是的,「愛情」有幾個人不想得到一份至死不渝的愛情呢?可又有幾個人可以得到呢?如果世上真有上帝,那麼他一定不希望人間有太多完美的事,否則他為何在給予人美麗時,附帶了一份平凡;在給予人智慧時,卻又收回了一份本應有的幸福呢?也許有一天,上帝也認為人世中的完美實在太少了,所以他想塑造一個完美的人。上帝讓這個人擁有超越世人的智慧,無以倫比的才華,以及沒有人可以抗拒的魅力,可是當他要把這個人偶投入塵世中時,突然腳下一滑,人偶掉在了地上。上帝沒有細看,他把人偶撿起,立刻把它投入人間。誰知就是上帝的一時粗心,卻促成了一段凄美絕倫的故事。

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到了電影版的《歌劇魅影》,一開始,我就被那氣勢磅礴的音樂迷住了,隨著劇情的深入,一向以鐵石心腸而著稱的我竟然有兩三回讓眼淚在眼眶內打轉。看到結尾那朵鮮艷的玫瑰花,綁在上面的黑緞帶,還有那枚戒指,無法言喻的疼痛感在心中盪漾開來。一個擁有絕世才華的人,卻在付出一切之後,也喚不回一個可以陪伴他的人。看到魅影,克麗斯汀和拉奧爾三人在地宮中的那一幕,只因為克麗斯汀的一個吻,魅影就放了他們。或許就這么一個吻,魅影可以品味一生。他所求不多,只要有一點點的憐憫,關愛,他就會把這一點愛反射並放大到給予他同情的人身上,正因為從來都沒有得到過人間的溫情,魅影才有了那麼陰暗的內心。可是當他得到那一點溫暖之後,他所有在別人眼中的強悍,兇狠都不見了。剩下的只有失望,悲傷以及空虛,看到他對著八音盒的神情,實在讓人心痛欲裂。魅影,他是上帝的一個疏忽。然而就是因為這個小小的疏忽,是我們的心中又多了一份痛,還有一份對人性的思考。

歌劇魅影觀後感3

某周六晚,我們觀看了電影《歌劇魅影》。本人頗有感觸,寫下了以下文字。感觸有三:

首先,講扮演者。男、女主角的扮演者各有各的特點。用現代話來說,男的帥,女的靚,特別是帶面具的那個男主角。雖說他被摘下面具時的另一半臉是很嚇人的,可是帶上面具時的模樣是帥加酷的。他的臉龐亦是均勻完整的。女主角很有氣質,俊秀可愛的臉型,征服了無數男士的心。雖然劇中的她傷心痛苦的戲份多點兒,可仍阻擋不住她自身散發出來的魅力,特別吸引大夥的眼球。

其次是服飾、舞台和燈光效果。劇中各個人物的服飾都很華麗,表現出了西方國家特有的服飾裝扮和富有。有句廣告詞:「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豪華的宮殿,伴有細長小溪的隧洞,廣袤的大地等等在劇中均當成了表演者自我展現的舞台。足夠廣的舞台,任由你發揮,無疑演員們們狀態極佳,把角色人物表現得淋漓盡致。無論在什麼樣的舞台上,燈光肯定缺少不了,燈光產生美感,有燈光和無燈光在同一個場景上表現出來的效果和給人的視覺感受是非常不一樣的,而有燈光時也不可亂使用燈光,怎麼樣的電影,表達怎麼樣的人物情感,需要搭配怎麼樣的燈光,給人怎麼樣的視覺沖擊,這就是燈光效應的魅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里就不談了。

第三,講講聲音。世界上,最有說服力的就是聲音。戲中的聲音都很好聽,背景音樂也好,角色對白也罷,雖然有時聽不明白(英文發聲版),但聽得出來無論從音質、音色還是音高來講,表達得都很到為。背景音樂與場景、人物歌唱配合的也非常不錯,有高有低,跌宕起伏,有嚴肅也有輕松,有憤怒也有歡快。真的很喜歡這部電影里的音樂,簡直棒極了。

本人暫時講出這三個主要點,有對也會有錯,還望讀者見諒!不管怎樣,我覺得《歌劇魅影》不愧是一部好歌劇、經典好電影,值得一看,終生難忘啊!

歌劇魅影觀後感4

Gerard扮演的非但不醜,配上白色的面具或唐璜的面罩簡直帥的過分,尤其是他出場的唱腔,邪惡中充滿力量,自信中帶著妒忌,神秘又蠱惑.領著Chrisitine走過火把搖曳的地下通道時,背影簡直帥的沒法形容了。

然而對於一個這么有魅力的 人,Chrisitine還是選擇和平淡的勞爾在一起了。她愛過魅影嗎?勞爾和她青梅竹馬,勞爾執著勇敢,但他完全被魅影的魅力這改掉了,這足矣作為她選 擇他的理由嗎?而Chrisitine著迷沉醉於魅影帶給她的音樂世界,沉迷於他們靈魂的交流,依賴著他對她的守候。「克麗絲汀歷經百般滋味,居然從愛恨交纏的情孽中升騰到原初的清透,四目相對就是地老天荒。」唱唐璜的時候,Chrisitine撕下了他的面具,但已不再是害怕,眼神里明明充滿了溫情。

於是有人告訴了我一個答案,「面具不面具沒有關系,她要的是一個可以溫善地指引她靈魂的人。當魅影歇斯底里的時候,勞爾的『我會給你自由』反倒佔了上風,她倒向他並不是一種改變,而是基於自己不變的心理需要——被保護,被指引,而不是迷失,不是黑暗。」

魅影的世界讓她迷醉也讓她害怕。魅影的愛對於她來說變得瘋狂又粗暴了。

結尾Chrisitine吻了他,也許那時的她不再害怕,想要了解他,感化他,用這 種方式解救他的靈魂。可我的陰暗面又告訴我那是帶有一些利用味道的吻,給他一個滿足,就可以擺脫他的陰暗,因為她還是要和他走的,她只是想說她不愛他。無 論如何,一個吻那麼輕易的感化了他。一個傻子,這么容易就被搞定。。嘆。因為感覺到了溫暖,感覺到了他渴望卻不可求的.美好,於是被融化,選擇了孤寂。並且別無所求。

靈魂被扭曲?因為只有你。 放掉你後,流著淚說我愛你。

打碎了所有鏡子,說看到了光明,聲稱要走出黑暗,只是因為看到你幸福就是他的光明吧。

這樣,在孤獨的時候可以騙騙自己,告訴自己,已經得到了光明,不至於再帶著恨,而是很美好的把你、把融化他的溫暖留在記憶。默默地守護。

不過從開頭勞爾說那個音樂盒和她描述的一模一樣就可以知道,Chrisitine註定不會忘了魅影,相反,一定常常提起他想念他吧。

嗯。別無所求。

歌劇魅影觀後感5

這是第二次為《歌劇魅影》這部電影寫東西了,上一次寫的是《歌劇魅影》結局猜想,那次真悲劇,一部好好的電影看了接近結局還有30分鍾的時候,突然被老師暫停,說要立刻寫一篇文章,文章內容就是《歌劇魅影》的結局猜想,那時候悲劇啊,貌似高考之後,都沒有寫過中文的課堂限時作文了,沒辦法,作業還是要交的。於是,只能按照自己的看到的東西把結局猜想了一遍。後來,接下來的課程里,老師把這個結局放給我們看,再一次悲劇了,結局和我猜想的完全是南轅北轍,我猜的是悲劇,但結局竟然是喜劇,那樣,理所當然的我也便杯具了。

如果我之前沒有寫過一篇什麼結局猜想的文章,要我寫觀後感,可能也就很正統的去寫一篇觀後感了,絕不會有這么多牢騷。但有了一批猜想文章後,難免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為什麼這結局就不能是悲劇的呢?為啥一定要喜劇的呢?

其實我一向是反對悲劇的,但我一向有不太喜歡反對自己,所以,盡管是喜劇,還是盡量挑些悲劇來說吧。

其實,劇情從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是悲劇了,當時剛看的不太清楚這一點,等全劇看完了,終於明白了各個出現的人物的身份之後才發現,原來從一開始就存在著悲劇。

"執子之手,與之偕老"這是很好聽的一個詞語,前些年很多文藝片啊,瓊瑤的言情劇都經常出現這類的詞語。經過很多文人雅士,小說創作人員,電視編制人員的不斷粉刷之下。這詞語已經被大多數人認為是真愛的其中一種體現了。而電影裡面,我們可以知道,克里斯丁是比拉烏爾早死的,這可以在結局拉烏爾在克里斯丁的墳墓前獻花可以知道。而且,電影里也沒有對那克里斯丁的墓碑進行特寫,所以我們不太清楚克里斯丁究竟是活了多少歲就死掉了,(這部分由於我現在手頭上沒有這部電影,所以這一環節不太好說,保留意見。)我們也可以猜想可能克里斯丁就是在跟拉烏爾結婚後一兩年就死掉了(我太狠毒了),你說這樣是不是太悲劇了。然後,我覺得電影裡面對克里斯丁墳前的一支玫瑰進行特寫,這可能是想說魅影其實也是還沒有死的,這又是一個悲劇!

歌劇魅影觀後感6

劇是一門西方國家演出表演造型藝術,是以演唱和歌曲來交待和表述故事情節的戲劇表演,有時候在歌劇中也會添加一些民族舞蹈和樂團。

教師提早告知了學生們要去看看歌劇,學生們都十分希望。因而我對在其中幾個歌劇開展了掌握。

而在其中歌劇《魅影》幫我留有了刻骨銘心的印像。

《魅影》關鍵講了:幼時失父的小克莉絲汀吉理妻子送到歌劇院接納舞蹈訓練,變成一名芭蕾舞女。克莉絲汀非常想念她的父親,並在《慈悲的幻影》中陪著克莉絲汀說話並教她唱歌。兩年後,克里斯汀因她美麗的嗓音而出名,而幽靈則是克里斯汀消除所有阻止她的人的故事。演出者美好的嗓音令人流連忘返,即便沒有綺麗的服飾,寬闊的演出舞台,依然令人親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好像這個故事就產生在大家的身旁。

另一部我國歌劇《白毛女》也要我難以忘懷。

《白毛女》關鍵的劇情是:惡霸地主黃世仁整死了善解人意老實巴交的佃戶楊白勞,搶去他的閨女喜兒並姦淫了她,最終又逼得她躲進大山深處。喜兒滿懷明顯的報仇信念堅強不屈地活下了,因缺乏太陽與鹽,全身上下頭發皮膚變白,被周邊群眾稱之為黑毛仙姑。八路軍解放了這兒,從深山老林解救出喜兒。《白毛女》根據敘述喜兒悲劇的遭受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一般普通百姓受大地主欺負的慘象。凄慘的歌曲加上演出者與眾不同的聲線令人不由自主也憐憫喜兒的遭受。而《白毛女》是中華民族歌劇成熟的表現和發展趨勢的奠基石,一樣也為中華民族新歌劇的基本建設開拓了一條頗具活力的路面。

在其中要我感受深刻的莫過《江姐》。江姐這名看起來柔弱的女士有那般頑強的主要表現,是因為對舊時代以及意味著反動派的極其憎恨,也是因為對領導幹部的新中國成立的無盡憧憬。江姐經過大門時忽然見到老公頭部,心如刀絞,為避免周圍的對手發覺,也要主要表現得泰然自若;在江姐的身上,寄予了改革的個人英雄主義和改革的現實主義二種精神實質的結合。

最終江姐為工作努力了28歲的性命。

歌劇是一種造型藝術,必須有些人去賞析它的與眾不同,聽得懂它的美好,了解它所要想表述的含意。

歌劇魅影觀後感7

《歌劇魅影》一開始看的時候我就覺得那個魅影絕對不會是鬼魅一類的,他很有可能是人,但是我一時又難以解釋為什麼他帶著克麗絲汀進入密道的時候,密道里全部都是燈光閃耀,而等著克麗絲汀的朋友進去的時候,那個地方就是一塊結滿蜘蛛網,有著老鼠的航臟地方,後來才知道原來所謂的魅影只不過是個會玩魔術會作曲的天才而已。

本片採取的是倒敘的方法,影片的一開始是一場在荒廢的歌劇院中的拍賣會,子爵競拍買下來那個會敲磬的猴子藝術品,在後面我看到那個猴子原先是沒有臉的,在所有觀看的人里,只有那個小姑娘和那隻猴子同情他,其他的人都是在嘲笑他,或許他出去之後將玩具雕刻成猴子臉時,他便已經對周遭的人都失望了,他們竟然不如猴子!不過一開始子爵對著那個婦人點頭,而且後面看到婦人與愛人親密回憶著自己與克麗絲汀,我還以為他們兩個最後沒在一起呢!最後才看到克麗絲汀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居然看電影理解錯誤!唉!

影片中的歌曲真的非常動人,音樂本就是一件藝術,它會吸引著人進入卻難以自拔,影片的開頭女主角被歌聲吸引而跟著魅影走進了魅影的世界裡甚至一度無法自拔!而魅影依靠的就是前面的面具,黑暗中的人是不希望自己的面容被看到,而恰恰克麗絲汀因為好奇摘下了他的面具,魅影立刻陷入了瘋狂狀態,他在意他的面容,那是他一生的痛!

化妝舞會那段音樂相當歡快,應該是這部電影的點睛之筆,在所有的黑中留下一點紅,那紅肯定更加鮮艷,更加讓人難忘!

最後魅影不過是一種試探,不過劇情根據我從小到大看電視,對劇情套路了解的差不多了,我已經能夠猜到後面魅影抓住子爵,會用子爵的性命威脅克麗絲汀,而克麗絲汀肯定會為了子爵留下來,但是魅影會看到這才是真愛而放他們離開,果然故事真的是這樣發展的,只是還是留下了懸念,魅影走進玻璃後面他去了哪裡?我們不得而知!

這個世界上一切的藝術品都是藝術家們的心血,我們欣賞著,贊嘆著他們多呈現給我們的世界,當我們沉浸如那個世界,我們會忘記周遭的一切!這才是藝術的魅力!但是如果是在糟蹋藝術,那就會讓原本美好的東西變得惡心,就像那位一開始唱歌卻差點被砸死的女高音歌唱者!

;

D. 歌劇魅影的觀後感

《歌劇魅影》觀後感
一個是因毀容而藏在歌劇院深處的音樂天才,一個是貌美可愛的年輕女演員,還有一個是英俊無畏的年輕伯爵,看似復雜的愛情關系改變了三個人的命運,記錄了一段永生不可忘的人生旅途。
魅影愛上了年輕的Christine,便不遺餘力的把她打造成了耀眼的女高音歌唱家,以為自己可以擁有她的一切。然而當他發現Christine與一位伯爵Raoul相愛後,感到自己受了欺騙,愛也轉化成了怨恨,怒火填充了扭曲的心靈,決意以Raoul的生命來換取Christine對他的愛。最終,Christine的吻消釋了一切,魅影也徹底覺悟,放了那對戀人,再次走向了無盡的黑暗。。。 擁有感人的故事,只能算是一部好電影;而這部歌劇影片中大量的歌劇不得不令人嘆為觀止,特別是女高音的詠嘆調及主題曲,不禁令我心馳神往,心中有中莫名的感動。
我想,我只是把心中所想用貧瘠的文字去表述。 影片採用追憶的手法。通過年邁的伯爵在拍賣會上購得的一些物品所產生的回憶來展開劇情的發展。一隻30鎊的玩偶猴子驗證了那段歷程。從年少的魅影逃離馬戲團時不忘帶走的那隻骯臟猴子到隱居歌劇院後那隻被精心打扮過的可以擊釵的猴子,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絕望的魅影在永絕人世之前所唯一做的事便是在那隻玩偶猴子前輕吟,眼眸中透出一絲淡淡的陶醉與滿足之情,夾雜著對他而言一生不可及的幸福。
片尾處,伯爵帶著玩偶來到了墓園,佇立在Christine的墓前,祭奠自己離世不久的妻子,並將玩偶放在了墓碑前,希望她在天國依然能憶起那個曾經出現在她生命當中的魅影。剎那間,伯爵發現墓的角落擺放了一枝暗紅的玫瑰,枝葉間穿插著一枚銀戒指-----這些都曾是魅影向Christine示愛的信物。似乎一切都在暗示魅影依舊在人間,依舊在不為人知的角落深深愛著Christine。。。 這樣執著,亘古不變的愛是否還會流傳於世間?即使換來的僅僅是苟且度過一生?

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什麼是愛?誰能說得清道得白呢?兩情相悅的幸福,背後總有自我犧牲的悲壯。包容是愛,寵溺是愛,暗戀是愛、依戀是愛、虐戀也是愛……我們每個人都深深的陷入愛的漩渦。期待著、享受著、回味著、追憶著愛。
劇院魅影,一個出生於貴族家庭的「象人」,面具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以後穿的第一件衣裳。僅僅是因為他的容貌。他被光鮮的世界排斥了,沒有尊寵、沒有關愛。漂泊四方,在任何地方都成為別人獵奇的目標,甚至成為馬戲團鐵籠中的小丑。……
喜愛「魅影」這個角色,因為他雖然容貌醜陋,但這掩蓋不住他那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遮蔽不了他出眾的才華,也無法抑止他對愛的追求。他愛克里斯汀,一個巴黎歌劇院里看上去默默無聞的舞者。「魅影」為她創作優美的音樂、華麗的歌劇、教導她歌唱、訓練她的舞姿。幫助她成為一個令整個巴黎傾倒的女神。
「魅影」以為克里斯汀就是他的,或者說是因為他向她傾注了所有的熱情。她代表了他所有的理性(對音樂的熱愛)與非理性(對愛的痴狂)的追求。當克里斯汀與拉烏爾在巴黎歌劇院的樓頂海誓山盟的時候,魅影的心碎了。再次感到無依無靠、被拋棄。凄厲的呼喊響徹巴黎的夜空,卻仍然無法改變命運的安排。
他並不想復仇,或者說,他也知道自己無力改變現實世界中的一切,所以他才會使用偷梁換柱的手法,殺死皮昂吉,把自己扮演成唐璜,成為他為克里斯汀創作的歌劇中的角色,在厚厚的披風下掩飾自己的面容,在警察遍布的巴黎歌劇院中,在舞台上與他心中的愛人上演這幕絕唱。希望在他自己創造的世界中,成為愛的主宰。
也許,他知道,在現實上演的悲喜劇中,他必須死。他帶走了克里斯汀,然而,他真的是為了佔有她、霸佔她嗎?未必。因為當克里斯汀不在乎他的容貌,給他深情的一吻時,他顫抖了。我甚至能感覺到那副「怪獸」似的臉上在流淚。這是一種幸福的感覺,一種常人難以體味的幸福。他並不殘忍,也不缺同情心,他需要的是他人的尊重,所愛的人對他的尊重。
他可以放棄克里斯汀,讓她與拉烏爾遠走高飛。但希望看到克里斯汀的坦誠,看到拉烏爾的執著。當拉烏爾寧肯被弔死,也不願放棄克里斯汀的時候,魅影明白了,這個看似柔弱的男人,擁有更大的勇氣。對愛的追求,能給人和脆弱的人帶來巨大的勇氣。愛的力量能促使我們忘記一切恐懼、去爭取。
也許我們可以說,魅影的殘忍來自於他童年的不幸經歷、來自於他自卑的人格。但我們又怎能評價一個人人格的優劣呢?每個人都是在一次次的傷害中成長。受到別人傷害的時候,往往也會傷害別人。
但我覺得,拉烏爾對克里斯汀的愛,更多的是一種對年少夥伴的夢幻般想像。或者說,歌劇在對他們兩人愛情的刻畫上多少顯得有些單薄。讓人感到只是一個灰姑娘遇見王子的夢幻。甚至讓人以為,克里斯汀因為拉烏爾貴族的身份和財富才跟他在一起的。
而拉烏爾和克里斯汀後來怎樣呢?無從得知。歌劇開始的拍賣會上,為什麼只有拉烏爾一個人呢?克里斯汀呢?30年的時間已是滄海變桑田,但這個傾城的美麗女孩,是否已長眠地下了呢?更不知道她是否還記得那個擁有醜陋卻極富才華的 魅影 。
一種令人心醉的美麗
華麗的服飾、精緻的布景、變幻莫測的舞台,再加上專業的演員。使得這幕百老匯的歌劇顯得如此美麗。從演出開始,巴黎歌劇院的拍賣會上展示第663件拍品的時候,就感覺自己彷彿來到了1911年的巴黎。昏暗的拍賣會現場、垂垂老矣的拉烏爾,落滿灰塵的海報,有些機械失靈的鐃鈸,傾覆的吊燈,讓人情不自禁的投入其中。
倏的一下時空倒轉,30年前的巴黎歌劇院一片金碧輝煌。《漢尼拔》的排演,有些耍大牌的皮昂吉腆著肚子在演唱。燈光照得他將軍的盔甲閃閃發亮。只有驚嘆的份。……
當場景轉移到歌劇院的地下湖時,乾冰營造出夢幻般的效果。小舟在湖面穿行。魅影此時彷彿變成駕駛貢多拉的船工,引領著克里斯汀來到他的宮殿。
當拉烏爾與克里斯汀為了避開魅影,來到歌劇院樓頂的時候,背景牆上顯現的是19世紀巴黎的迷人夜景。街巷裡閃爍的燭光與滿天繁星呼應。彷彿在星河中徘徊。
克里斯汀來到她父親的墓前傾訴心聲與困擾。魅影出現在十字架旁。深情的演唱,矛盾的心理,灰暗的服飾、蒼白的面具,加上幽暗的十字架。讓人也為他感到無限悲哀。
而當歌劇的最後,一個女孩來到曲折的地下室,發現魅影那件披風下的面具,拿起端詳、定格的時候,忽然間感到時光流轉。這感覺不亞於電影中的蒙太奇鏡頭。看到這個場面,我是第一次徹底折服於劇場演出的魅力。令人無法言表的感動,那是一種令人心醉的美麗。
第一次進上海大劇院看演出,深深的折服於歌劇的魅力。只能說,《劇院魅影》帶給我的感覺,就是一段傳奇,一出悲喜劇,一個關於愛的故事,一種令人心醉的美麗。

也不知道你滿意不

E. 從各個方面評價《歌劇魅影》這部電影。

影評 題目1:

地獄的天使?天堂的魔鬼?

凄慘一生的魅影幽靈,在年少的時候就被稱為地獄之子倍受凌辱。當他躲在陰暗的永夜殿堂,終於遇到自己的音樂天使時,那是他多大的幸福啊,也許是萬般悲慘中的唯一幸事吧。可這個奢華美麗的世界似乎永遠不能為他所有,雖然他控制著整個劇院,但他卻一無所有,他的孤獨於絕望充斥著他的整個凄慘人生。

他像個地獄的天使,用他的美麗歌喉詠唱著這段美麗的愛情憧憬,裝扮著他華麗輝煌的私人空間。可是他卻像是被下了詛咒。他比魔鬼更受人排斥。他的傷痛何止是面具下的那塊傷疤?

他所仰慕的,他所精心呵護的,他所精心打造的音樂天使卻殘忍地撕裂了他的華麗夢想。她當眾撕毀他的面具,她以為她是正義的,她也確實以正義的名義。但是她的行為卻是那麼的殘忍,有什麼比撕毀一顆心靈更讓人傷痛欲絕?

我一開始就站在了孤獨的魅影這一邊。只是一種感覺,從電影的開始,我就揪心,揪心於他的孤獨,揪心於他的陰暗,揪心於他的無望。

最喜歡他與Christine第一次相遇的那一段。音樂突然激昂,電子樂器的特有強勁,從布滿玫瑰的房間,穿越燭光長廊,渡過寧靜的水湖,美麗的christine終於來到了魅影的天堂,抑或是地獄。華麗的黑暗,燦爛的燭光......

但,悲劇終究是悲劇。可憐的魅影幽靈,他戴著面具的臉是那麼的迷人,但他的美麗之下是永不能解開的詛咒。

當他期待一生的吻真正貼近他曠世孤獨的臉時,帶給他卻是更為痛苦與沉重的悲涼。

——————————————————

題目2:

Angel of music

簡單的故事,不簡單的音樂與場面,構成了這部絢爛的電影。電影不同於音樂劇之處在於電影可以打造豪華宏大的場景與特效,滿足人們視覺上的享受,但是同時它在角色表現方面就不如音樂劇來的那麼誇張,在本劇中也是如此,部分角色的張力不夠使得電影並不是顯得特別緊湊。導演喬·舒馬赫是一個善於控制的導演,經常能在商業片與藝術片中找到精準的平衡點,但在我看來本劇的缺點也是在此,由於控制的過於精確使得中間部分稍顯平淡,可能會抓不住一些不習慣看大段大段唱詞的觀眾,尤其是還存在語言與文化差異的中國觀眾。但總的來說在我看來整部電影還是十分出色值得一看的。

談完了整片的印象,再談談對人物的一些看法。

首先談談Raoul。在劇中他的表現並不出彩,而且在我看來整部劇中這個角色(不是演員)基本沒有缺點。這種感覺大家想想國內歌功頌德的一些影片就知道了,會給人一種十分蒼白的感覺。從整部片看來Raoul對Christine的愛是真心的,但由於這種表達的欠缺使人不是很能認同這種真愛。這個角色甚至還不如一些配角出彩。

再談談Christine。在影片前半段她曾徘徊在魅影與Raoul之間。對於魅影,她一開始完全只是感恩與敬仰,把他看成父親或者兄長似的人物。但在知曉了魅影對她的愛慕和見到了魅影那非同一般的才華之後,她的心也被深深地打動了。但此時世俗的偏見仍使她僅僅只是動心,她只是一個弱小的女子,她需要勇氣去打破這世俗的枷鎖。倘若故事由此自然發展,很有可能就是魅影與Christine最終幸福的隱居在一起。但可惜,Raoul進入了他們中間,在魅影還沒來得及反應之前,給了Christine一個承諾,一個真愛之吻,再加上Christine朦朧的青梅竹馬之情,就這樣,Christine把整顆心都交給了Raoul。Christine的選擇無可厚非,無論在什麼樣的年代,人總是需要或多或少地迎合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要怪,就只能怪命運的不公,讓如此優秀的兩個男人同時愛上了同一個女人。

電影的開場是1961年的巴黎歌劇院門口,黑白的色調顯得整個畫面沉鬱而蒼涼,一車停在了劇院大門口,從車上被抬下一位白發蒼蒼的已經無法行動與語言的老人,他要參加的是劇院里的一場拍賣20元錢;也就是在巴黎歌劇院前被焚燒時留下來的物品。拍賣師向大家講述著一件件物品的來源,一件破舊的敲鼓的玩具小猴被這位老人拍下,雖然拍賣師無法說明它的來源,但可以猜到,這個小猴一定與以下的影片有著聯系。帷幕拉開,拍賣會最後一件物品隆重出場。這是20年前引發火災的那盞大吊燈,「相信大家都還記得這盞燈,以及由這盞燈引起的悲劇,還有那個揮之不去的魅影。」蓋在燈上的檯布被拉開,華麗的燈光瞬間照片照亮了這個已經敗落的歌劇院的每個角落,逐漸的,在這耀眼的燈光下,人們看到了當年華麗的歌劇院盛況,開始了魅影的追尋。這一幕,我想起了《鐵達尼號》中,露絲看到沉睡在海底的壁櫃時,由壁櫃展開的對鐵達尼號的懷想,這兩者異曲同工。

《歌劇魅影》中充滿美輪美奐的場景,新奇獨特的劇情銜接,漂亮的女主角及她盛裝華麗的服飾,還有她精緻的面龐。最扣人心弦的還是魅影的一次次「閃亮登場」,每一次都是扣人心弦,女主角輕柔動聽的聲音以及魅影充滿磁性溫文爾雅的呼喚,使我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為歌劇而傾倒,那是不折不扣的藝術魅力。歌劇中的「魅」字,又何止於神秘莫測的鬼影,它所渲染的夢幻色彩無不引人入勝,女主人公克莉斯一襲白色的公主長裙,站在萬人中間的舞台上,唱著輕柔婉轉的歌,她滿頭閃爍的星星似的頭飾還有長長的漂亮的卷發,使她好像童話中的公主。當魅影帶著他透過鏡子通向他的黑暗世界時,小船劃過湖面,燭光盛燃的燭火架從水中如睡蓮般升起時,那場景如作夢一般,克莉斯汀與羅爾在藍色背景的天空下互訴愛意時,雪花從天而降,沒有塵世的驚擾,一切安靜又動人心弦,讓人想到的,也唯有「童話」二字。

如《鐵達尼號》一樣,我同樣認為能夠激起人們心潮澎湃的或推動劇情矛盾上升的並不一定是善與惡的斗爭。影評中曾說過《鐵達尼號》中沒有一個惡人,所有的人都是值得被紀念的。我同樣認為《歌劇魅影》中沒有惡人,雖然幽森的鬼魅曾經殺過人,製造了種種的恐怖,最後還用一把火結束了整個游戲,但是我相信,他是全劇中組有魅力的主角,他充滿溫柔的感性的聲音,他對克莉斯汀熱烈而深沉的愛讓他成為觀眾心中獨一無二的angle of music,成為克莉斯汀的音樂天使。人們稱他為魔鬼的兒子,他長久的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連心也從來沒有獲得過陽光,於是他用魔鬼般的手段留在克莉斯汀身邊,守護著她,痛苦如他,如影隨行,而只有克莉斯汀的歌聲與溫柔能解開他無邊的陰影。這種愛戀是瘋狂的,魅影唱到:「我把我的音樂全給了你,而你給我的回報呢?是拒絕與背叛。」;這種愛戀也是神聖的,沒有淫慾,沒有佔有,魅影把昏厥的克莉斯汀小心翼翼的放入貝殼形狀的紅色軟床,然後慢慢為他放下黑色帷幕,在他眼中,克莉斯汀是神聖的,他所想的只是留在他身邊,讓我想起了《巴黎聖母院》中卡西莫多。

關於克莉斯汀到底愛誰,或者她沒有看過魅影,一直是一個無法討論的話題。一邊是一襲黑袍加身的,帶有邪氣與霸氣的面具下容顏可怕的魅影,一邊是英俊瀟灑,風度翩翩,為克莉斯汀闖黑暗之門的白馬王子羅爾,或許人們對於得不到者的心理袒護,羅爾的風頭遠遠不及魅影,只能身為男二號。作為絕對女一號的克莉斯汀,雖然美貌,也擁有令人陶醉的聲音,但被愛者總是沒有愛者投入更令人關注,尤其是如此熾熱的愛情。她畢竟不是赫思嘉。

歌劇的結尾,克莉斯汀給魅影一個深長的吻,這吻中是急於救回被困的心愛的人,還是獻給這個陪伴了十年,伴她成長,每一夜都守護著他的魅影?不管為何,魅影已經淚流滿面,洞外人們的追討聲已經接近,魅影放走了這個他心愛的人,望著她和她深愛的的人離去的背影,手裡攥著的,是那一枚克莉斯汀留給他的戒指,這一刻,克莉斯汀沒有愛上他已經不重要,魅影的心已經走出黑暗,走進新的生命。

F. 電影《歌劇魅影》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影《歌劇魅影》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歌劇魅影》是一部由百老匯的同名歌劇改編而成的電影。電影開場是一場拍賣會,第633號拍賣品是一隻八音盒,白發蒼蒼的紳士抱著這只已經褪色的八音盒陷入到長久的追憶中,由此引出一個關於音樂的故事,一段與歌者有關的往事。

19世紀巴黎歌劇院屢發詭異的事件,當家女高音卡羅塔每每在排練或者演出時總出現舞檯布景上的紕漏,卡羅塔一氣之下罷工不幹,由舞蹈演員克莉絲汀替代她演出,沒想到大獲成功,成為歌劇院的新寵。誰也想不到克莉絲汀從小就有一個「音樂天使」相伴,每到夜晚便會教她唱歌,為她譜曲、排劇,正是她的「音樂天使」無所不用其極,不惜恐嚇、殺人也要讓自己心愛的女孩成為巴黎歌劇院中耀眼的明星。克莉絲汀後來終於了解了「音樂天使」的身份,他是一個因相貌醜陋自出身起便被拋棄並飽受蹂躪但有著極高音樂天賦和建築天賦的人,後來被救,戴著面具永遠躲在了歌劇院的地下。他以音樂為紐帶,想要把自己和心愛的克莉絲汀永遠捆綁在一起,但是這時克莉絲汀青梅竹馬的男子勞爾出現了,他英俊瀟灑,有金錢與地位,更有著每個女孩子心中白馬王子應具備的溫柔與勇敢,克莉絲汀深陷愛河。這激怒了她的「音樂天使」,嫉妒的怒火燃燒,他感覺絕望,自己唯一生存的希望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搶走了,於是「音樂天使」成了一個真正可怕的惡魔,開始了他的詛咒、搶奪與報復。

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都不同,活在黑暗中的魅影用音樂表達對愛人的愛,這也是他唯一能為她做的,他覺得自己和克莉絲汀的愛是最純潔高尚,超越一切世俗,沒有物質的彰顯,只是兩顆音樂靈魂的觸碰。他引領著她、指導著她,走向歌後的位置,他們所有的情感都融合在那悠揚的旋律中,或空靈、或悲傷、或輕快、或纏綿,他們相會在每個有著點點燭光的夜晚,她看不見他的相貌,卻可以感覺他的心。他們用生命在吟唱,他們用愛在低回。

雖然活在黑暗的地下,但有一個有著天籟般嗓音的美麗姑娘與他對唱,聆聽他的心聲,所以他不覺孤獨,而是幸福。但當他被剝奪了這唯一的幸福時,孤獨感、被遺棄感的黑色恐怖迅速侵蝕了他那顆原本鮮活跳動的紅心。

當一個人把所有的愛與希望都寄託在一個人身上,一旦此人離開,他會變得異常極端。愛帶來的'不全是甜蜜,還有傷害,情到深處演變成了恨,因為太在意了。他付出了所有,卻沒有得到愛的回應。他沒有了依靠,被遺棄了,感覺這個世界沒有值得他留戀的人事了,這個世界不需要他。他自卑,自卑到要用毀滅他人來平衡自己的遺失,他已經無所畏懼,因為沒有人在乎他、關心他。

魅影的心靈已經徹底扭曲,他瘋狂地破壞他人的幸福,瘋狂地毀滅所有的歡愉,瘋狂地搶奪那一具心不在己的肉體。勞爾是一個勇敢的王子,為了自己心愛的公主與邪惡殊死對抗,但他怎麼會是一個已經失去理智、喪心病狂的魔鬼的對手。

肉搏確實可分個輸贏,但那是以俱傷為代價。怎一個皆大歡喜呢,解鈴還需系令人。愛引起的斗爭,最終應該以愛來化解。克莉絲汀最後在那張醜陋臉上的真誠一吻最終為這段畸戀化上了一個美麗的句點。魅影醒悟了,放走了克莉絲汀和勞爾,黑暗的地洞唯剩他獨自面對八音盒。

從回憶中走出,這手抱剛拍賣得到的八音盒的老紳士正是勞爾,克莉絲汀已經年邁去世了,他來到墓前看望他一生守護的愛人,卻發現了當年魅影強行為克莉絲汀戴上的求婚戒指,還有一束新鮮的玫瑰。

什麼是愛。不是牢牢地拴她在自己身邊,而是讓她自由地選擇。她愛唱歌,你做最忠誠的聽者;她愛舞蹈,你做她最真誠的觀者;她也愛你,你做她最堅實的守護者。強制讓她在自己身邊,不是愛她,而是愛自己。空間、寬容、理解、信任才是對愛最好的詮釋。魅影給予了克莉絲汀自由,勞爾給予了克莉絲汀無可摧破的安全感,那都是愛。

只要是真愛,惡魔尚且被真誠的愛與善良的吻感化,還有什麼可以讓人久久耿耿於懷不能寬容與理解呢。愛,是這個世界最柔軟又最堅硬的武器。

記得一段勞爾向克莉絲汀示愛的唱詞,「滌凈過往的思緒,讓日光擦乾你的眼淚,讓我成為你的避風港、你的照明燈,無論身往何方,也讓我們同行」。克莉絲汀最後與勞爾合唱,「與我分享每一天,每一個黃昏晨曦,愛我,那是我對你唯一的要求」。

G. 歌劇魅影觀後感2000字左右要有故事和音樂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部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的百老匯音樂劇。又譯做歌聲魅影、劇院魅影或歌劇院的幽靈。

1986年首演,於1988年獲得七項托尼獎,是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

劇院魅影可以說是一部折射著後現代魅力的劇作,首先它成功的改編了蓋斯東·勒魯(Gaston Leroux,1868-1927)的原作小說,既保留了原作的風格又使之更適合舞台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其次,巧妙的戲中戲令觀眾徘徊於現實與虛幻之間。尤其是追逐幽靈的那一場戲,整個劇院,台上台下、四面八方響起了幽靈的聲音,使觀眾置身其中,因為那句「我在這里」似乎就在他們的身邊,就在隔壁的包廂,而那幕吊燈突然墜落的戲也著實令氣氛緊張刺激到極點,前排觀眾的驚叫與台上演員的呼聲連成一片,在這方面,舞台設計瑪莉亞·布瓊森自然功不可沒。
在全劇中,一首「All I Ask of You」的旋律反復出現,羅爾與幽靈對這首歌的不同演繹表現了他們各自對於女主角克莉絲汀不同的愛情,最後這一主題在管弦樂中浮現,顯示了愛情最終戰勝了悲劇 秋天是適合沉默的季節,落葉蕭蕭,寒煙漠漠,各人有各人的歸處。日子越走越長,心事越來越淡,不是不快樂。只是,偶爾仰望蒼茫碧空,竟會懷念夏季的燥熱,冬天的嚴寒。熱到極點是一種瘋狂的釋放,冷到極至也可清醒而敏感。而這樣雲淡風輕的秋,漫長的失語,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於是,很想感受這一場冷熱交融的愛恨情仇,在別人的故事裡找尋心情的出口。

喜歡影片的開始。風雨滄桑的老人,蛛網密集的劇院都以一種回憶的步調慢慢追尋歲月深處的愛情。斯人已去,唯有這破舊古老的建築還默默承載著五十年前的記憶。一件件舊物均以高價拍賣,只是因為它們沾染著愛的氣息,盡管這愛如此遙遠,如此悲痛,如此刻骨銘心。隨著巨大的吊燈緩緩升起,一件件塵封的舊物變得流光溢彩,黑白陳舊的劇院轉眼間呈現出當年的華貴奢靡。喜歡這種感覺,有如上帝說Let there be light於是世界就變回曾經的美麗輝煌,如果上帝說let there be love,人類就陷入愛的旋渦里,再難自拔。自此,影片轉回50年前的場景,18世紀的法國劇院,一派金碧輝煌,眩人眼目。悠揚厚重的音樂不絕於耳。看到這里便驚嘆,如果是現場觀看舞台劇,真的要抱怨自己感官不夠了。女主角Christine的第一次出場便讓人為之心動,肌若凝脂,手似柔夷,優雅溫柔,帶著難以言表的美。Raoul是典型的英俊紳士,他與Christine青梅竹馬的愛情帶著屬於陽光的溫暖氣息。然而,只有Phantom的出現才令人感覺帥氣逼人,神秘伴著邪惡,有如一團黑色火焰,狂熱之中隱忍著無限柔情。

這樣一個邪惡的幽靈,與生俱來便有著扭曲的面容,從小被當做異物,供人愚弄。他心中的仇恨與日俱增,終於殺死了馬戲團里的看管,逃至劇院。從此,他將自己殘毀的面容和孤獨的靈魂一起掩藏在面具下。世界如此之大,卻沒有理解,沒有溫暖,沒有愛。然而,他卻有著天才般的情智,他是建築師、作曲家、甚至魔術師。如此豐富敏感的心智對他來說卻只能是慘痛的折磨。當他透過地下室的縫隙看到美麗的Christine,聽到她天籟般的歌唱時,他就無可救葯地陷入愛情。只有她能夠詮釋他音樂中的美與憂愁,只有她是他心中想像已久的女主角。於是,在她的夢里,在她孤獨恐懼的時候,他用自己的聲音給她安慰,他讓她相信自己是音樂的幽靈,來陪伴她一起長大。這樣一種心領神會的交流使他們成了彼此靈魂的依賴。Christine是他在世間唯一的溫暖和希望,他只是她靈魂的指引,孤獨的慰籍。然而,當Christine生命中的白馬王子出現時,她即刻陷入美麗無比的戀情。而他卻感覺到恐懼和仇恨。於是,幽靈終於現身在她面前,用一種憐惜與威脅混合的愛,帶著令人無法抗拒的魔力向她襲來。Christine被深深誘惑,欲罷不能,在恍惚之間她分不清楚他是天使還是幽靈,是朋友還是父親。然而,他的愛終究淤積著太多的邪惡與黑暗,他的心驕傲卻恐懼,他的面容是自己永遠無法掩飾的痛。當Christine第一次揭開他的面具,他頓時變得憤怒狂放,他的傷疤昭然於眾就如同他靈魂深處無底的孤獨與恐懼被人再次恥笑愚弄,那是他無法承受的悲痛。Christine終究還是選擇了純美的愛情,她和Raoul深情對唱,如痴如醉。幽靈的心在這樣柔情的音樂中一點一點被悲傷淹沒。他愛她,希望她是唯一屬於自己的東西,然而越想抓緊,越是一無所有,只有無邊的悲傷填滿空虛的靈魂。這樣的劇情總是讓人想起《呼嘯山莊》,一樣的瘋狂陰郁,一樣的愛恨交織。愛與佔有究竟如何權衡?佛經和哲學都倡導化解,用另一種方式去愛,給它自由,讓它離開。這樣的愛是屬於另一種高境界的感情嗎?幽靈可以放了她,讓他們終成眷屬,從此就守著自己的孤獨與陰郁苟活於世,他必須接受自己原本就不屬於這人世,不可以有感情,不可以愛,他生命的本質是恥辱和孤獨,然而,這樣的痛能抑制如火的愛嗎?也許人生在世,有些東西原本就該放棄,越想得到,越將自己整個靈魂都押注進去,最後連一點空虛的安慰都沒有。所以,人們常說適可而止,可求可不求,這樣就算是成熟吧。如此,成熟一定是個很痛的詞,要學會割捨,學會自己療傷,自我安慰。

突然發現自己一直在偏向幽靈,他的陰郁,他的憤怒,他的一無所有,他如此敏感而強烈的靈魂都讓人覺得應該有一樣東西去彌補他的殘缺。有人說to love is to put oneself at the mercy of another person或許真是如此,如果那個人也愛你,你的世界就頓時成為天堂,而如果他不愛你,你就只能接受這一事實,再怎樣反抗都無濟於事。我一直恍惚覺得Christine是愛過幽靈的,不然在他們演出《Don Juan Triumphant》的時候, 幽靈深情地唱著say you』ll share with me one love one lifetime她的眼神為何那樣投入沉醉。而在50年之後,年老的Raoul會親自把幽靈的音樂盒送至她的墓前,那麼她一定是想念他的,她也一定擔心過他在這個不屬於自己的世界裡如何活下去。她對他的感情只能掩藏於心,化成一種牽掛,縈繞在日久天長的生命歲月里。

久久難忘的是他們三人在地下迷宮里對抗,幽靈脅迫了Raoul,揚言如果得不到Christine的愛便要將他殺死。這樣的威脅使Christine感到憤恨無望,她告訴幽靈自己不會愛他,卻用狠狠地吻回應他的威脅。這個pitiful creature of darkness在生平第一次被人親吻之後竟長時間痛苦無聲地哭泣。所有的仇恨,渴求,孤獨,恐懼在親吻之下化為烏影,心裡郁結的黑暗和痛苦在一點點溫情的安慰下就泛濫如潮,他控制不了這強烈的情緒,於是只能哭泣,在哭泣中釋放生之痛苦,愛之艱辛,心之破碎。對於這樣一個屬於黑暗的人,想要得到一點點的愛竟是如此奢侈的事,是他要的太多嗎?然而一個親吻就能化去他心中所有的固執和仇恨,他只要一點點溫暖的愛,是他要的太少了嗎?他讓他們離開,忘了發生過的一切。他終究放了她,放了愛。如果一個人真的愛你,他定會讓你尋找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是如此!

影片的結尾又回到50年後,曾經的當事人都已風燭殘年,在Christine的墓地旁邊小小的角落裡,一朵紅玫瑰配著幽靈曾經送給她的戒指,靜靜躺在那裡,任憑歲月逝去如潮。原來,他一直陪著她,在她的幻影里,在她夢里,在她的笑容里哭泣里,他一直無形地陪伴著她。這樣靜寂的結局卻讓人覺得無言的真情縈繞於心。透過悠悠歲月,總有些東西能夠被心包容,那些狂風暴雨的情感只在靈魂深處留下溫柔的一抹,如此輕盈,卻如此刻骨銘心。

想起《呼嘯山莊》最後的結尾,也是那樣一種美:
I lingered round them, under that benign sky, watched the moths fluttering among the heath and harebells, listened to the soft wind breathing through the grass, and wondered how anyone could ever imagine unquiet slumbers for the sleepers in that quiet earth.

原來靜默也是另一種似火真情!

H. 歌劇魅影觀後感體會

音樂劇《歌劇魅影》是現代音樂劇大師安德魯·洛伊德·韋伯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該劇改編自法國作家加斯頓·勒魯的同名恐怖通俗小說,描寫了發生在19世紀巴黎歌劇院里的一個恐怖而又凄美的經典 愛情 故事 。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歌劇魅影 觀後感 ,歡迎查閱。

歌劇魅影觀後感1

這個周末,我心血來潮將《歌劇魅影》又看了一遍,每一次看,我都會為這個愛情故事感動。

《歌劇魅影》中有三個主要人物:女主角克莉斯汀,魅影、貴族拉伍(夏尼子爵)。整部電影圍繞著三個人展開。

克莉斯汀與拉伍是青梅竹馬,魅影被克里斯汀吸引,並一直指導她,克莉斯汀一直認為魅影是她去世的爸爸給她派來的音樂天使。

在這部影片中,給觀眾印象最深的就是魅影這個人物。魅影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建築家,但他面目醜陋,受盡人間歧視,只能生活在劇院的地下。在「鏡子—音樂天使」這首歌中魅影唱到「你應了解我,明白我為何藏在陰影中」,從這句歌詞可以看出魅影的心裡矛盾:喜歡她,卻不能暴露在大眾面前。

魅影在常年的黑暗與孤獨中變得性格扭曲,就如同《哈利波特》中的湯姆。里德爾一樣,但湯姆沒有愛,他有愛,不過兩人都不懂得怎樣去愛。魅影為克莉斯汀傾盡所有,他給她創作了優美的音樂,華麗的歌劇,教她演唱,訓練她舞姿,並幫她嚇跑劇院的首席女高音,使她成為了巴黎文明的女神。他以為這樣克里斯汀就是他的了,所以當拉伍與克莉斯汀在樓頂立下山盟海誓時,他的心碎了。最後他為能滿足與所愛的人在同一個舞台演出的願望,冒險殺死皮昂吉,來代替皮昂吉演出,在影片的最後,他得到克莉斯汀的一個吻後,終於被偉大的「愛情的力量」撼動,放走了克莉斯汀和拉伍兩人。

也許魅影更需要別人的尊重,魅影有著強烈的愛,卻不懂得怎樣去愛……

歌劇魅影觀後感2

今天晚上上選修課,欣賞了一部音樂劇《歌劇魅影》,感覺感觸還是滿深的,其實我本人並不懂得音樂劇,對音樂劇這種體裁也是首次接觸,今天晚上看的這部音樂劇可以說是我有生以來觀看的第一部音樂劇,所以我對這部音樂劇的欣賞以及感觸主要是在這部音樂劇的劇情方面,在全劇中,一首「All I Ask of You」的旋律反復出現,羅爾與幽靈對這首歌的不同演繹表現了他們各自對於女主角克莉絲汀不同的愛情,最後,愛情最終戰勝了悲劇,幽靈對女主角克莉絲汀的真摯的愛情最終戰勝了他對克莉絲汀的佔有欲,全劇體現出了愛情的偉大。

其實,在這部音樂劇中,最令我感動的還是幽靈對克莉絲汀的愛情,女主角克莉絲汀從開始時一個沒有任何名氣的舞蹈演員到後來成為著名的歌唱演員,在這個過程中,幽靈為她付出了太多太多,可是後來的結局卻是幽靈並沒有得到克莉絲汀的愛,這個結局對幽靈來說很不公平,但是幽靈最終還是成全了克莉絲汀和她的愛人勞爾,讓他們在一起了,這更加說明了愛情力量的偉大,「愛她,就讓她幸福」的主題在音樂劇的最後表現了出來。

除了這部音樂劇的劇情很感人,還有值得一提的就是這部音樂劇在拍攝時所採用的倒敘的手法,整個劇情的演繹都是從老年勞爾的回憶中敘述完成的,這樣使得前後劇情的穿插更加自然。

總而言之,今天通過觀看《歌劇魅影》這部音樂劇,感覺還是學到了蠻多的。

歌劇魅影觀後感3

歌劇魅影是一部安德魯·洛伊·韋伯作曲的百老匯音樂劇。又譯做歌聲魅影、劇院魅影或歌劇院的幽靈。1986年首演,於1988年獲得七項托尼獎,是音樂劇四大名劇之一。《歌劇魅影》的音樂帶給了我們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無論是幽靈、克里斯汀還是拉烏爾都帶給了我們不同的音樂感受,他們用自己的聲音去詮釋了對各自的愛。這無疑對觀眾來說是一種音樂美的享受。

這是個典型而感人的愛情故事,關於一個出沒歌劇院里,用一副面具遮掩自己醜陋面孔的神秘幽靈,愛上一個女高音歌唱演員的故事。這裡面有錯綜復雜的人物感情,充滿張力的戲劇化沖突,以及19世紀社交界特有的那份自嚴謹中爆發出來的神秘恐懼和性格壓抑。舞台上展現出氣勢恢宏的大劇院,陰森恐怖的地下世界,敏感多情的貴族青年,楚楚可憐的紅伶少女。還有那張臉,那隱藏在木然恐怖的假面背後的自卑嫉恨,狂暴而又脆弱的心靈,幾乎所有可以調動觀眾情緒的要素都濃縮在卡斯頓-勒胡德原著中,並在韋伯的手中為它拂去浮塵,再綻芳華。

我認為全劇最精彩的唱段莫過於第一幕中幽靈和女主角克里斯汀在古老的巴黎歌劇院下面,深不可測的地底兩人的深情二重唱「歌聲魅影」,演唱多有美聲成分,音樂動機在不同的調上一次次再現,把當時那種亦真亦幻般睡半醒的戲劇情境表現得淋漓盡致以及將充滿愛與幻想的情感交融表現得及其凄婉、完美而動人;旋律節奏中多採用的附點音型,有一種強烈的推動感和緊張感,製造出全劇中第一個情感高潮,克里斯汀與幽靈聲情並茂的歌唱,使觀眾完全沉浸在這個美妙、真誠而又略帶感傷的浪漫愛情故事當中,同時也期待著幽靈、克里斯汀、拉烏爾這兩個男人與一個女人的的感情接下來將會如何發展下去。

當拉烏爾對克里斯丁的感情給予肯定時會響起一首The point of no return,我看到了克里斯汀對魅影的迷戀和依賴,我幾度誤認為她是愛魅影的,但事實上只是對魅影的一種深深的依賴罷了。其中還有一段《All I Ask of You》,是全劇中反復出現的一段旋律,在不同的場次因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唱詞。可以說,這是全劇的主題旋律,不同角色、不同唱詞的不同演繹,表達了兩位男主人公對克里斯汀不同的愛情。

《歌劇魅影》不僅在音樂和藝術方面取得驚人的成果,在情節的內容上更是更了觀眾很深的震撼!在影片的結尾,影片給了我們很大的想像空間。克里斯汀墓地旁邊小小的角落裡,一朵紅玫瑰配著幽靈曾經送給她的戒指,靜靜躺在那裡,任憑歲月逝去如潮。這樣靜寂的結局卻讓人覺得無言的真情縈繞於心。劇院已破敗,青年已成老叟,他得到幽靈的小猴音樂盒,並將其供奉在亡妻墓前,心願已了般輕嘆一口氣,這是他的心願,還是她的遺言?有一點可以肯定,她從未忘記過她的天使,當丈夫看到墓邊居然停放著一朵綁著黑絲帶的紅玫瑰——那是幽靈愛情的信物,只是多套了枚幽靈曾打算送她的結婚鑽戒,丈夫並不感到特別吃驚,觀眾看到了他的成熟和對愛妻真正的理解。時光已老,玫瑰依然紅。

總之,這是一部很值得推薦一看的音樂劇影片,感謝老師給我們播放了《歌劇魅影》!

歌劇魅影觀後感4

剛剛開始接觸到《歌劇魅影》的時候,我被它悅耳動聽的音樂深深的打動了。甚至有點痴迷。現在的看法有點轉變,我覺得它不僅是一部浪漫凄美的愛情片,也是一部場景宏偉的音樂劇,更寫盡了一生的悲涼……

讓我們來了解《歌劇魅影》的主人公------Phantom吧!一個集萬靈於一身的寵兒,音樂家,建築家, 魔術 師等等這些名詞都不足以形容他的才智。是的,他是幸運的,上天賦予他較常人多得多的智慧;但他又是不幸的,他一出身就被冠以一副醜陋的面容,以致被親人遺棄,受旁人打擊和虐待。人之初都只是張白紙,無所謂美醜善惡的,其他的孩子都幸福地成長,而他卻遭到遺棄。這一切都是什麼造成的呢?獨一句「天妒英才」能說得盡他的悲苦遭遇嗎?從生命開始的一刻起,世界就給了他不公平的待遇!

初看這部音樂劇的人都痴迷艷羨Christine那美妙彷彿天籟般的歌聲。Christine是會唱,但是她的老師是誰呢?是Phantom----Angel of music。Phantom是她的老師是她的音樂天使,從這一層上,完全可以說是他創造了音樂的Christine,如果沒有他這個知音,這個伯樂式的人物出現,她可能永遠都只是個默默無聞的 芭蕾舞 演員。在音樂的世界裡,他是個帝王。

然而,作為音樂之國的帝王,出現在我們面前的Phantom卻總是戴著一張面具。那是因為種.種不幸和打擊使他的性格變得膽怯,只有戴上面具、遮住醜陋的時候,他才有勇氣去歌唱、去表露對Christine的真情愛意。當Christine趁他專注於創作,好奇地揭去他的面具的時候,他頓時變得癲狂。他痛心而粗魯地將他心愛的女人推倒在地。此時此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心裡脆弱的底線……在面具的遮掩下,他是驕傲的天才,是令人生畏的可怕的幽靈。而當他最深的痛楚-----所有痛苦的根源暴露在人前的時候,極慟,瘋狂將他的理智沖破了,此時此刻,他恨這個揭開他傷痛的女人,恨得咬牙切齒,恨到骨子裡去了。然而就是這種痛楚伴隨了他一生……

對於Christine,他是愛她的,但是這份愛包含了太多。他愛的是Christine嗎?他真的是,或者真的能把她當作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給她真真切切但卻平凡的愛嗎?我認為不是,也不能。也許從某個程度來講,他還把她當作一件藝術品來欣賞,愛護和佔有。

而Christine最終沒有選擇他。雖然她對他也有著一種復雜的迷戀(包括對父親的思念,和對他虔誠的尊敬和感激,或許還被他的浪漫情懷所打動,比如湖面的萬盞燈火),但最後她被智力戰勝了。她意識到他不可能是她最終的選擇。那是不是說她太軟弱,不能也不敢追求不被世俗認可的愛情呢?我覺得不完全是。雖然Christine是世俗的(因為她生於人世間,也成長於人世間),但是她的的確確是堅強且敢於追求的,曾經她對他一度的迷戀不正能說明這一點嗎?

她敢於面對自己的處境和所承受的復雜的愛,但是為什麼還是不能選擇Phantom呢?有人說她嫌他長得太丑了。我以為不然。Christine並不是那樣淺薄的女子。她是覺得他的心靈比他那張扭曲的臉更可怕。長期不見天日的黑暗生活扭曲了他的性格,更養成了他的偏執。雖然他是真心、多情的,但他的那份感情的付出所利用手段卻是不能被Christine接受的。他的愛又是如此之重,這要平凡的女子若Christine怎麼去承受呢?大概這就是「愛,不能承受之重」吧!我們不妨想像一下,一個人與一個幽靈的生活到底會有多遠的距離呢?太遠了。他們倆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雖然不願看到,不願對Phantom那樣殘忍,但我不得不承認。已經是如此了,Phantom也註定孤獨寂寞地過下去……

音樂劇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們看到老勞爾把猴子音樂盒放在Christine的墓前時,那角落裡早已靜靜地躺著一束用黑絲帶綁著一顆戒指的玫瑰,鮮艷的血紅色是唯一的色彩,它是那樣的凄美絕倫,似有千言萬語,卻也只是默默無聲……

歌劇魅影觀後感5

特意拋開某種情感去觀看這部電影,音樂沒得說的,歌劇魅影主題曲的旋律很容易在大腦里形成迴音,不斷播放。

魅影除了在歌劇中學習一些做人的東西,他的生活全然隔離在人類社會之外。理解他的人,只有一個,就是帶他進入劇院生活的居里夫人。她深知他的一切,並默默的保護這個可憐的孩子,盡量避免外界的人對他的擾亂。魅影是個天才,他無師自通學會了很多東西,自從他的生命中出現了克莉絲汀,他便他的音樂全部貢獻給她,通過他的愛。對克利絲汀來說,這種愛滿足了她精神上的一切,她卻不知他的存在,以為那隻是一個神靈、一個夢,當然,她喜歡這個夢。拉伍是克莉絲汀小時候的朋友,在她一唱成名後,他出現了。他是一個俊朗有錢的白馬王子。魅影感覺到愛情的威脅,他把克莉絲汀帶到了他的地下宮殿表達愛意。本來一切都很美好,但克莉絲汀卻因為好奇他面具後面的面孔,揭開了即使母親也要拋棄的醜陋面孔,也讓魅影怒不可揭,他自憐的嘆到——從此,他在她心中不再存在美好的一面。無奈之中,唯好送她回到劇院。

克莉絲汀和拉伍的感情因為魅影殺死一個工作人員,而訊速長溫,克莉絲汀已經開始恐懼魅影的所作所為了。然而,她卻對他慈父般的關懷念念不忘,她渴望再次聽到那熟悉的歌聲。在魅影差不多成功誘惑克莉絲汀回到他的地下宮殿時,拉伍不失時機的殺出來,並帶走了克莉絲汀。魅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憤怒的他決定不擇手段要把她帶回身邊。

魅影在舞台上設置兩道機關,成功的把她帶到了地下。拉伍也在居里夫人的幫助下找到他們。魅影上前把他給勒住,然後以拉伍死的代價讓克莉絲汀選擇是否跟魅影離去。克莉絲汀歌唱他的可憐,並吻了他。這一吻喚醒了魅影對克莉絲汀最真誠的愛,魅影只好放了他們,讓他們離開。愛一個人,如果她的幸福快樂不是他的幸福快樂,他還離住她,就是貪婪。

拉伍沒什麼好說的,是個勇敢的白馬王子。

克莉絲汀是個可愛美麗善良勇敢的女孩。在魅影沒有向她頃訴愛意前,她從來不知劇院的那隻鬼就是她的夢中天使。後來讓她在白馬王子與醜陋的魅影之間作愛戀的選擇,正常人都會選前者。

魅影是個孤獨的黑馬紳士,他一直以來都深愛著克莉絲汀,即使是在暗中。有最醜陋的面孔,也有擁最真誠的心和才華。自從愛上克莉絲汀後,她就是他生命的一切,而這一切都給一對小情人奪走時,他還是活了下來。從他母親拋棄他開始,他一生註定是孤獨寂寞的,他的生命就是《學習承受孤獨》。


歌劇魅影觀後感體會相關 文章 :

★ 《歌劇魅影》觀後感2000字作文5篇

★ 歌劇魅影觀後感2020匯集

★ 歌劇魅影觀後感最新集錦

★ 歌劇魅影觀後感匯總大全

★ 關於音樂鑒賞學習心得體會5篇

★ 音樂劇貓的觀後心得感悟範文5篇

★ 音樂劇貓觀後心得感悟範文

★ 《可可西里》觀後感範文5篇

★ 歌劇魅影觀後感 《歌劇魅影》觀後感大全

★ 歌劇魅影觀後感

I. 歌劇魅影音樂觀後感,800字左右

《歌劇魅影》影評
《歌劇魅影》觀後感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部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的百老匯音樂劇。它改編自蓋斯東·勒魯(Gaston Leroux,1868-1927)的原作小說。於1986年首演,於1988年獲得七項托尼獎,是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電影《歌劇魅影》是2004年由喬·舒馬赫導演,傑拉德·巴特勒、埃米·羅森、帕特里克·威爾森、米蘭達·理查森等主演的一部影片。

該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870巴黎大劇院中少女克莉絲汀、歌劇魅影和子爵夏尼之間糾纏的愛情故事。少女克莉絲汀自幼失去雙親,被巴黎歌劇院的潔麗夫人帶進劇院,學習芭蕾舞。而她的父親——一個瑞典的小提琴家臨終前告訴她在他死後會有一位音樂天使來到她的身旁,教導她,守護她。果然,在克莉絲汀成長的過程中,常常在黑暗中,深夜裡,入睡時聽到一個聲音在她腦海中唱歌,教她音樂。她以為這正是父親給她派來的天使,她完全順從這個聲音。隨著時間流逝,克莉絲汀漸漸出落成一位美麗動人的少女,在一個看似偶然的機會下,她上台扮演了女主唱,一展她動人的歌喉和迷人的風姿,迷倒了在場的所有人,演出大獲成功。英俊、富有,並且和童年的克莉絲汀曾經青梅竹馬的夏尼子爵(勞爾)一下子就愛上了她,卻無法了解克莉絲汀告訴他有關音樂天使的事,以為那隻是瞎說。隨著劇情的展開,一系列奇怪和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卻都和一個自稱歌劇魅影的神秘形象有關……

我不再贅述劇情,因為只要觀影本身,就完全可以獲得這次充滿憂傷、快樂和夢想的音樂之旅。而我認為這出劇它之所以深、之所以美,直至顫人心弦,卻是因為它通過音樂劇這樣一種最能體現心靈語言的時間藝術,讓我們沉醉,體味人生命的悲傷,卻又發現靈魂對善、美和自由最執著真實追求。下面我將分幾個部分分別說明。

一、兩個隱喻

在劇中,魅影和夏尼子爵是讓克莉絲汀徘徊猶豫的兩個男人,而她對這兩個男人的感情卻完全不同。魅影,從小伴她成長,在深夜中為她唱歌,鼓舞她成長,是她的音樂天使,是她永遠景仰、順從的導師。後來,即使當克莉絲汀發現了魅影的真相,看到了那永遠屬於黑暗的音樂王國和那張醜陋可怕的臉之後,他也仍然是她最重要的人,音樂縈繞在她的心靈中,豐富她的靈魂。在魅影將克莉絲汀第一次引入地下室時,他們這樣唱道:

CHRISTINE
Those who have seen your face
draw back in fear ...
I am the mask you wear ...

PHANTOM
It's me they hear ...

BOTH
Your/My spirit and your/my voice,
in one combined: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is there -
inside your/my mind ...

克莉絲汀

凡見過你面容的人

蜷縮在恐懼中

我是你所帶的面具

魅影

他們聽見的是我



你/我的靈魂和聲音

合為一體

歌劇魅影就在那裡

在你/我的心中

從某種程度上講,魅影雖然有著被人人所厭惡畏懼的可怕外形,卻通過克莉絲汀的純美外形傳達出了絕美的音樂和最深沉豐富的靈魂。在音樂中,克莉絲汀和魅影的心靈合為一體。」And though you turn from me, to glance behind,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is there - inside your mind ...」 (即使你離我而去,留下驚鴻一瞥,歌劇魅影就在那裡,在你心中)即使克莉絲汀想要抵抗,可那的音樂卻永遠在她心裡。透過那奇妙的音樂,她的靈魂能夠豐富,她的心靈能夠自由翱翔……

如果說魅影是屬於黑暗的,是夜的心靈夢境。那勞爾對克莉絲汀來說就是白晝的,明亮的,擁有著夏日般的光明溫暖和迷人的外表。當克莉絲汀害怕自己永遠無法逃脫那暗無天日的黑夜,那張黑暗中恐怖扭曲的臉和永遠困於那心靈的牢房時,她和勞爾有這樣一段對唱:

RAOUL
No more talk of darkness,
Forget these wide-eyed fears,
I'm here, nothing can harm you -
my words will warm and clam you.

Let me be your freedom,
let daylight dry your tears.
I'm here, with you, beside you,
to guard you and to quide you ...

CHRISTINE
Say you love me every waking moment,
turn my head with talk of summertime ...

Say you need me with you,
now and always ...
promise me that all you say is true -
that's all I ask of you ...

RAOUL
Let me be your shelter,
let me be your light.
You're safe:
No-one will find you -
your fear are far behind you ...

CHRISTINE
All I want is freedom,
a world with no more night ...
and you, always besides me,
to hold me and to hide me ...

勞爾

莫再言及黑暗

忘記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恐懼

我在這里,沒有什麼可以傷害你

我的話語將溫暖你,平靜你

讓我成為你的自由

讓日光擦乾你的淚水

我在此,伴隨你身旁

守護你,指引你……

克莉絲汀

說你在每個蘇醒的時刻都愛我

用夏日的時光談論,將我的頭轉過去

說你生生世世需要我陪伴你

對我承諾你所說的皆出自真心

那是我對你僅有的要求

勞爾

讓我成為你的避風港

讓我成為你的明燈

你是安全的

沒人能找到你

你的恐懼離你遙不可及……

克莉絲汀

我只祈求自由

不再有黑暗的世界……

而你,永遠伴我身旁,

擁抱我,隱匿我……

對於克莉絲汀來說,勞爾正是那個能夠給她依靠,幫她忘記黑暗、驅散痛苦和孤獨的彷彿夏日陽光一樣的男人,而魅影,是那個眼神之中蘊含著全世界的悲傷的人,雖然,那樣誠懇,攝人又迷人……

尼采認為,人生的本質就是悲苦和荒誕,為了讓生命得以承受,人得以存活,只有通過藝術。他區分出兩種藝術,一種是日神藝術,另一種是酒神藝術。在古希臘神話中,日神代表光明,萬物因日神光輝的朗照而呈現出美的外觀,人們通過日神藝術的美麗夢幻(如美麗的,理想化的雕塑)來克服或掩蓋那可怕生命真實,從而將那難以承受的痛苦生命轉化為令人嚮往的美好夢想。而酒神藝術則是正視個體毀滅(如悲劇),在個體的毀滅與痛苦中達到與本體世界的融合,進而徹底解除痛苦,獲得至上的快樂。日神藝術帶給人夢幻,而酒神藝術使人沉醉。

本劇中,英俊、富有、受眾人羨慕和社會尊敬的夏尼子爵正是擁有著日神的光明美好外觀的隱喻。克莉絲汀的人生本來悲苦、孤獨,只有通過和勞爾,才可以讓她對所遭受的痛苦不再敏感,通過美的幻覺,讓她覺得人生值得一過;而那個遭受一切人厭惡和仇恨的魅影,永遠生活在黑暗中,擁有著全世界的悲傷,卻更有著最豐富深沉的靈魂,他正是酒神的悲劇的隱喻。「在所有藝術中,音樂藝術是最高級的藝術,它是意志本身的運動」(叔本華語),魅影的美妙動人的音樂正是他高貴心靈的直接語言,克莉絲汀深深沉醉於魅影的黑暗的夜之音樂,體會著靈魂的自由、豐富和最深層次上生命的美。通過這種沉醉,她可以獲得心靈最本質的快樂,緩解生命的苦難。

二、兩種自由的矛盾

在本劇中,夏尼子爵和魅影間的對立和沖突是全局的核心,而克莉絲汀在二者之間的徘徊和糾結則正是矛盾沖突的體現。這里所蘊含和暗示的矛盾或許有很多種,我在這里僅談我所認識到的一個方面。

夏尼子爵,擁有著俊朗的外表、人人稱羨的地位和財富,在陽光下的社會交際中有著無比的榮耀,可是他的內心卻很簡單、平庸;而魅影,外形醜陋、人人厭棄,被所謂的文明的社交社會所拒絕,排斥在陽光之外,只能蜷縮在歌劇院底層永遠在暗無天日的水潭深處,可是他的內心卻最深沉、豐富,他的才華無人能及。他們二者本身就是靈與肉、精神與世俗的決然的對立。克莉絲汀在二者之中抉擇,如果選擇了夏尼子爵,那麼可以獲得正常的陽光下社交場中的榮耀和自由,在合法合理的正常社會中擁有一片天地,可卻將失去魅影——靈魂的唯一知音,她的內心會快樂和自由嗎?如果選擇魅影,在他黑暗中的音樂王國中,將觸及真正的美,感受靈魂的舒張和翱翔,心靈的自由和豐富,生命的高貴和力量,可那將是一條「不歸路」,意味著永遠被囚禁在他的「心靈牢籠」之中,直面生命的悲苦……兩種自由,卻也是兩種囚籠,選擇其中一種自由,必然同時選擇了一種囚籠。難道這就是人無法逃脫的的命運嗎?我們誰不想在現實生活中獲得人人稱羨的地位和榮耀?可是當我們在努力追求這些的時候,很有可能卻正在失去自由生存的本性,當我們追求到了所謂的榮耀、財富和地位之後,也許卻發現內心依舊孤獨寂寞,靈魂仍然痛苦。於是為了擺脫痛苦,我們轉而向藝術,可是如果永遠沉浸在藝術中,就是永遠沉浸在太過濃烈的烈酒里,同樣是一個人所無法承受的。在本劇中,有關人性本質的沖突和矛盾正是通過兩個實實在在的人物之間的對立真實地呈現了出來。

三、兩種解讀方法

對《歌劇魅影》這出成功的音樂劇,我們可以有多種視角和解讀的方法。在我看來,用古希臘的命運說或者黑格爾的沖突說都比較具有解釋力。

首先,用古希臘的命運說,可以看成它描繪了魅影這個同我們一樣的小人物受到命運的捉弄——天生一副醜陋可怕的面容,遭到母親的嫌棄,成為眾人嘲弄、仇視、虐待的對象,可是他卻不屈服於命運,反而利用一切條件使自己成為一個「建築師、設計家,作曲家,魔術師」,一個才華橫溢的天才,同時他也偷偷嚮往和渴望著人世的美好,他愛上了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心都如同天使一般的克莉絲汀,並希望在他構建的音樂王國中真正得到克莉絲汀的心。而克莉絲汀,雖然靈魂深深被魅影所吸引,但是仍然不能選擇和他在一起,只有通過終生的思念,他們的愛成了永恆。在這里,主人公魅影不屈服於命運的頑強精神,雖囚禁地下卻仍在內心嚮往著美好的高貴、獨立的靈魂通過他的音樂飛翔在我們的耳際,感動了我們的心。

再者,用黑格爾的沖突說,可以理解為持著片面合理理想的雙方的沖突。夏尼子爵代表著日神的夢幻和正常的現實生活世界中合法合理的自由;而魅影代表著酒神的沉醉和藝術世界中精神的絕對自由。二者都據有合理性,但是也都具有片面性。通過他們之間的決然的對立和沖突導致雙方都遭受痛苦或毀滅——克莉絲汀的最終的選擇並不是皆大歡喜的結局,而是三方面都痛苦一生的決定。因為從本質上說,夏尼雖得到了克莉絲汀的人,卻並沒有得到克莉絲汀的心。克莉絲汀雖然和英俊、富有、地位的夏尼在一起了,可卻她念念不忘的那個波斯小猴子的八音盒,永遠無法擺脫腦海中那個讓她靈魂自由翱翔的夜之音樂,念念不忘她靈魂的伴侶。而魅影,他失去了那個「唯有你能令我的歌聲飛揚」的克莉絲汀,失去了那個唯一能令他這在殘酷無情的塵世中期待的美好,他的生命即使能夠繼續,他的音樂,他的靈魂也結束了意義。這樣,悲劇人物都無辜遭受了苦難,可是他們即使受苦也不放棄堅持的理想卻得以彰顯,得到升華。同時雙方代表的理想的片面性暴露無疑,引發我們對生命本質的矛盾沖突的思考,這就是揚棄的過程,「永恆正義」最終得到勝利。

四、悲劇的美和感人的力量

本劇所描繪的這場愛情故事中,最具悲劇性的故事是魅影和克莉絲汀之間的感情,而劇情向我們彰顯和頌揚的,也是他們靈魂間的愛戀。從故事的開頭,老年的夏尼伯爵買到了那個魅影的八音盒——每一個細節都和他夫人克莉絲汀說的一模一樣的八音盒,到故事結尾,他在夫人的墓前獻上它,一切發生在1919年的故事雖然在時間上離我們更近,可是卻彷彿更像封塵在記憶的底層:掛著蛛絲的拍賣場、寂靜清冷的墓園……黑白的畫面正是沒有了激情和歡樂的生活的暗示,和1870年在劇院的燈火通明、華麗輝煌形成鮮明對比。可是直到劇終,當發現了那支系著黑色緞帶,扎著戒指的玫瑰花時,顏色卻呈現一如當年的紅潤鮮艷,經過幾十年的歲月歷久彌新……那是克莉絲汀和魅影的愛的象徵。顯然,即使克莉絲汀最後和勞爾在一起了,她依然在心中無法忘記那個讓她歌聲飛揚,靈魂自由的魅影。而魅影,即使最後懷著絕望的心情揮手讓克莉絲汀和勞爾離開,即使打算一個人獨自承受此生的孤獨悲傷,也永遠在心裡念著那個唯一能讓他歌聲飛揚的克莉絲汀。他們的愛情,看似在現實的生活中失敗了,其實卻是在精神的層面上得到了升華和永恆。

悲劇之所以不同於其他藝術形式,一方面是由於它又展示了人生的虛幻性,幫我們正視生命的可悲,另外一方面,它所具有美感和顫人心弦的力量,卻也正是來源於人物受難的痛苦中——它通過生命的受難或犧牲,深入到我們心靈的最深層次,激發出本己的快樂。

在克莉絲汀做出抉擇的那最後一個場景中,她鼓起勇氣,給了魅影深深的一個吻,她願意犧牲自己在塵世中的快樂和自由來換取勞爾的自由,她願意陪伴魅影,指引他,拯救他走出孤獨。那一刻,面對苦難的命運,她的內心激發出了身為一個人最本質也是最為高貴的理性和超越精神,一個意味深長的吻,是她充滿勇氣的回應,也是不被任何強大的力量所能夠控制和支配的精神力量,懷著愛,懷著痛,她如此堅定地願意去犧牲,願意去承受。也正是這充滿勇氣的,真誠的一個吻,讓魅影第一次嘗到了被深愛的人所愛的幸福,看著克莉絲汀如此堅定勇敢的站在他面前,他淚流滿面——是被她的真誠和勇氣所感動,也是面對命運自己同樣做出了痛苦卻偉大的抉擇——不再強求克莉絲汀永遠伴他在黑暗的地下,而是犧牲自己,讓心愛的人過上正常的生活,自己獨自一人去承受餘生的孤獨和苦難。在觀看這悲劇的種種沖突中,我們經歷了人類情感的全音階,感受到了生命的運動和顫動。悲劇帶給我們的美感,已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快感,也不是簡簡單的痛感,而是通過悲劇人物的苦難和命運,將我們心靈中最深層次的東西被喚醒,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生命的真實存在,這種深層次的快感,來源於生存深處生命力的舒張。

「在所有藝術形式中,悲劇是最深沉的精神藝術。它通過生命的受難或犧牲,盪滌日常生活的瑣碎性和平庸性,觸及生命的底層,顯示出精神理念的高貴和崇高。在今天這個甘於平庸和瑣碎的時代,悲劇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但只要人是一種精神性的存在,就仍然會對悲劇產生共鳴。」欣賞一出成功的悲劇,凈化了我們的靈魂。

J. 歌劇魅影觀後感精選6篇500字

歌劇魅影是一部安德魯·洛伊·韋伯作曲的百老匯音樂劇。又譯做歌聲魅影、劇院魅影或歌劇院的幽靈,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希望你喜歡。

歌劇魅影 觀後感 1

《歌劇魅影》觀後感

我最喜歡的電影是一部既驚悚又浪漫的電影,那就是—「歌劇魅影」。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我一位最要好的朋友介紹的。電影里講述一位擁有無與倫比才華的男主角,因為臉上的缺陷,被無情的父親狠心拋棄,隱身生活在一座金碧輝煌的歌劇院里,男主角會現身教女主角 唱歌 ,男女主角對唱的片段非常悅耳動聽,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除了浪漫的雙人對唱,也有不少恐怖的情節,只要有人做事不順他的意,那位隱身在歌劇院地下室的「魅影」就會把跟他唱反調的人殺掉。除了性格扭曲的魅影,還有另一位有錢的子爵,他們都深深地為克莉絲汀著迷,為了得到克莉絲汀,兩人甚至不惜性命,拿著長劍對決,雖然魅影獲得了勝利,但他的善妒,讓一連串血腥的悲劇不斷發生,讓他始終都得不到最愛的.克莉絲汀的心。

這部電影,情節緊湊精彩,也令我獲益良多,克莉絲汀說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雖然你的臉扭曲了,但我不覺得你丑,不過你的心讓你從里到外都扭曲了。改掉吧!它能讓你從里到外散發出真正的美。」最後,魅影放走了克莉絲汀,成全她與她愛的子爵。長相雖然很重要,但擁有一顆美麗的心才是最重要的,若是魅影的父親擁有一顆善良的心,說不定魅影就不會成為人人懼怕的魅影,而是世人皆崇拜的音樂家吧!

歌劇魅影觀後感2

《歌劇魅影》是一部安德魯·洛伊·韋伯作曲的百老匯音樂劇。又譯做歌聲魅影、劇院魅影或歌劇院的幽靈。1986年首演,於1988年獲得七項托尼獎,是音樂劇四大名劇之一。《歌劇魅影》的音樂帶給了我們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無論是幽靈、克里斯汀還是拉烏爾都帶給了我們不同的音樂感受,他們用自己的聲音去詮釋了對各自的愛。這無疑對觀眾來說是一種音樂美的享受。

這是個典型而感人的 愛情 故事 ,關於一個出沒歌劇院里,用一副面具遮掩自己醜陋面孔的神秘幽靈,愛上一個女高音歌唱演員的故事。這裡面有錯綜復雜的人物感情,充滿張力的戲劇化沖突,以及19世紀社交界特有的那份自嚴謹中爆發出來的神秘恐懼和性格壓抑。舞台上展現出氣勢恢宏的大劇院,陰森恐怖的地下世界,敏感多情的貴族青年,楚楚可憐的紅伶少女。還有那張臉,那隱藏在木然恐怖的假面背後的自卑嫉恨,狂暴而又脆弱的心靈,幾乎所有可以調動觀眾情緒的要素都濃縮在卡斯頓—勒胡德原著中,並在韋伯的手中為它拂去浮塵,再綻芳華。

我認為全劇最精彩的唱段莫過於第一幕中幽靈和女主角克里斯汀在古老的巴黎歌劇院下面,深不可測的地底兩人的深情二重唱「歌聲魅影」,演唱多有美聲成分,音樂動機在不同的調上一次次再現,把當時那種亦真亦幻般睡半醒的戲劇情境表現得淋漓盡致以及將充滿愛與幻想的情感交融表現得及其凄婉、完美而動人;旋律節奏中多採用的附點音型,有一種強烈的推動感和緊張感,製造出全劇中第一個情感高潮,克里斯汀與幽靈聲情並茂的歌唱,使觀眾完全沉浸在這個美妙、真誠而又略帶感傷的浪漫愛情故事當中,同時也期待著幽靈、克里斯汀、拉烏爾這兩個男人與一個女人的的感情接下來將會如何發展下去。

當拉烏爾對克里斯丁的感情給予肯定時會響起一首The point of no return,我看到了克里斯汀對魅影的迷戀和依賴,我幾度誤認為她是愛魅影的,但事實上只是對魅影的一種深深的依賴罷了。其中還有一段《All I Ask of You》,是全劇中反復出現的一段旋律,在不同的場次因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唱詞。可以說,這是全劇的主題旋律,不同角色、不同唱詞的不同演繹,表達了兩位男主人公對克里斯汀不同的愛情。

《歌劇魅影》不僅在音樂和藝術方面取得驚人的成果,在情節的內容上更是更了觀眾很深的震撼!在影片的結尾,影片給了我們很大的想像空間。克里斯汀墓地旁邊小小的角落裡,一朵紅玫瑰配著幽靈曾經送給她的戒指,靜靜躺在那裡,任憑歲月逝去如潮。這樣靜寂的結局卻讓人覺得無言的真情縈繞於心。劇院已破敗,青年已成老叟,他得到幽靈的小猴音樂盒,並將其供奉在亡妻墓前,心願已了般輕嘆一口氣,這是他的心願,還是她的遺言?有一點可以肯定,她從未忘記過她的天使,當丈夫看到墓邊居然停放著一朵綁著黑絲帶的紅玫瑰——那是幽靈愛情的信物,只是多套了枚幽靈曾打算送她的結婚鑽戒,丈夫並不感到特別吃驚,觀眾看到了他的成熟和對愛妻真正的理解。時光已老,玫瑰依然紅。

總之,這是一部很值得推薦一看的音樂劇影片,感謝老師給我們播放了《歌劇魅影》!

歌劇魅影觀後感3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歌劇魅影》。因為它真的很好看,原來世上還有一個不管外表只靠歌聲就答應跟他在一起的女生,我根本不能想像外表像活死人,歌聲卻像天使般的美妙。而且夜夜笙歌的巴黎歌劇院,發生一連串離奇事件!歌伶克莉絲汀信任有加的『音樂天使』,竟然就是傳聞中的『劇院之鬼』。而他為什麼被叫劇院之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像書中人人都怕的劇院之鬼,有那絕妙的嗓音,這就是他的優點,所以我們每個人應該多看別人的'優點,而不是只看他人的缺點。如果我們只看劇院之鬼得優點的話我們就不會覺得他可怕了,就不會叫他劇院之鬼了!還有像書中的克莉絲丁他也有優點,她的優點也一樣是歌聲美妙,可是他有一個每個人都有的缺點,就是很好奇,就因為太好奇而才差一點結束自己的生命,『這讓我學到了人的好奇心不要太強』而為什麼克莉絲汀為什麼沒死,因為劇院之鬼不要她死而要克莉絲陪她一輩子。雖然沒有結束自己的生命但結束了自己的未來,跟不喜歡的人在一起過著不快樂的生活。

人生的優點就要像劇院之鬼一樣發揮出來而不是向克莉絲汀一樣發會缺點,如果像他一樣發揮缺點的話恐怕會惹上殺身之禍。所以我們要改掉我們的缺點,再把我們的優點發揮出來給世人知道。

這本書給我們的收獲是如果有優點就每天發揮出來,每天用自己得優點幫助別人,但如果是缺點的話就要讓缺點變成有點,而不是把缺點當成優點去幫別人,這樣就不會有很好的人際關西反而會惹上殺身之禍。

歌劇魅影觀後感4

《歌劇魅影》的故事發生在世界著名的巴黎歌劇院。男主角艾瑞克是一個有著幽靈一樣恐怖面孔的無所不通的天才。他用面具遮掩自己的傷疤臉,生活在歌劇院的暗道里,並時不時地像幽靈一樣出現在歌劇院的某個角落裡,並製造了一系列恐怖事件。

後來,艾瑞克愛上了美麗的歌劇演員克莉斯汀,他用自己非凡的才華幫助她成名。直到有一天,克莉斯汀的戀人拉烏爾出現了,艾瑞克非常妒忌。於是,他在一天晚上歌劇演出時綁架了克莉斯汀,並將其帶到了一個地下湖邊。拉烏爾冒著生命危險前去解救克莉斯汀。雖然克莉斯汀深愛著拉烏爾,但看到艾瑞克的醜陋面貌後,她還是以一個同情之吻安慰了艾瑞克。艾瑞克被克莉斯汀打動了,他意識到自己理想的愛情是不可能實現了,於是便放走了這對情侶,歌劇院的幽靈從此再也沒有出現。

這部劇充滿了偵探小說的懸疑氣息,引人入勝。男主艾瑞克雖然面貌醜陋,但是卻有著絕世才華、熾熱的情感和一顆善良的心。雖然妒忌暫時蒙蔽了他的良知,但是,最終,他還是成全了克莉斯汀和拉烏爾的愛情,自己在孤獨中死去!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

歌劇魅影觀後感5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歌劇魅影》。因為它真的很好看,原來世上還有一個不管外表只靠歌聲就答應跟他在一起的女生,我根本不能想像外表像活死人,歌聲卻像天使般的美妙。而且夜夜笙歌的巴黎歌劇院,發生一連串離奇事件!歌伶克莉絲汀信任有加的『音樂天使』,竟然就是傳聞中的『劇院之鬼』。而他為什麼被叫劇院之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像書中人人都怕的劇院之鬼,有那絕妙的嗓音,這就是他的優點,所以我們每個人應該多看別人的優點,而不是只看他人的缺點。如果我們只看劇院之鬼得優點的話我們就不會覺得他可怕了,就不會叫他劇院之鬼了!還有像書中的克莉絲丁他也有優點,她的優點也一樣是歌聲美妙,可是他有一個每個人都有的缺點,就是很好奇,就因為太好奇而才差一點結束自己的生命,『這讓我學到了人的好奇心不要太強』而為什麼克莉絲汀為什麼沒死,因為劇院之鬼不要她死而要克莉絲陪她一輩子。雖然沒有結束自己的生命但結束了自己的未來,跟不喜歡的人在一起過著不快樂的生活。

人生的優點就要像劇院之鬼一樣發揮出來而不是向克莉絲汀一樣發會缺點,如果像他一樣發揮缺點的話恐怕會惹上殺身之禍。所以我們要改掉我們的缺點,再把我們的優點發揮出來給世人知道。

這本書給我們的收獲是如果有優點就每天發揮出來,每天用自己得優點幫助別人,但如果是缺點的話就要讓缺點變成有點,而不是把缺點當成優點去幫別人,這樣就不會有很好的人際關西反而會惹上殺身之禍。

歌劇魅影觀後感6

作為四大音樂劇之一的《歌劇魅影》一直盛演不衰,全劇充滿著戲劇性的沖突和矛盾,甚是好聽好看。最早看該劇影片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劇中主角是魅影、克里斯汀和勞爾。魅影因容貌其丑無比被家人賣與流浪的吉卜賽人作為「魔鬼之子」關在籠中四處展覽,而就是因為他無法選擇的容貌令他飽受人們充滿惡意的辱罵和責打。

在他十歲左右,他打死看管他的人從籠中逃出,被大劇院的一個小女孩藏在劇院中。在大劇院的隱匿生活令魅影在音樂和建築方面的天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克里斯汀還是一個孩子而喪父的時候,魅影在暗中撫平她的傷痛並教導她音樂,令克里斯汀一直以為魅影是她的「音樂天使」,在歲月流逝中魅影也深深地愛上了小女孩。

在克里斯汀成人並在音樂上一舉成名後,魅影將她帶到了自己的音樂王國,雖然克里斯汀在內心對魅影及他的音樂充滿愛和痴迷,但當她揭去魅影的面具,也無法接受他的容貌且無意與他白頭。期間克里斯汀與勞爾相愛,魅影設計將克里斯汀拐入自己的住處並以弔死勞爾相逼要克里斯汀嫁給自己。克里斯汀深感魅影因從未得到人世的愛而令內心充滿著仇恨,她決定留下陪魅影並當下給了他一吻,魅影貪婪地吮吸著這個吻,感受著其中的愛與溫存,而就是這個吻消融了魅影心中的一切仇恨,放了克里斯汀和勞爾而孤獨終老。

因影片之故買了莎拉布萊曼版的該劇CD,點點五歲時發現CD的小冊子,問畫面的面具和劇照,得知魅影作為「魔鬼之子」而飽受人世折磨,對其充滿同情。當點點六歲時再度拿出CD時,圈圈便和點點共看該劇的電影版,問點點喜歡誰,表示喜歡勞爾,因為帥,好吧,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點點問「為什麼魅影在接吻的時候嘴巴張得那麼大」,這,這,這,圈圈頓覺一個頭變成兩個大。

音樂劇版《歌劇魅影》在上海上演時圈圈現場一觀,因對其期待過高,看罷無甚感覺。不可否認舞台效果確是美輪美奐,但如何也是不及電影的,歌者更是無法匹敵莎氏。全部角色中還是魅影給圈圈留下最深的印象,因為周遭人們的人性惡的一面對他的傾瀉,令他從無被愛過的心中只有惡之花,但當他獲得些微的溫存愛意,本性中的善就顯現出來。

閱讀全文

與電影歌劇魅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院我要 瀏覽:161
美國樂視電影 瀏覽:6
韓國好看的愛情動作電影排行榜 瀏覽:314
英語初中電影推薦 瀏覽:531
金馬獎2018獲獎電影名單 瀏覽:77
2018賀歲電影華策影視 瀏覽:60
恐怖電影泰國高分 瀏覽:150
日本講社長新人前台接待員的電影 瀏覽:847
免費的兒童電影大全免費下載 瀏覽:942
美國電影創世紀 瀏覽:766
拍優酷電影如何賺錢 瀏覽:637
近兩年的國外電影什麼新娘 瀏覽:165
電影神話成龍舞劍 瀏覽:610
少兒法律微電影推薦 瀏覽:590
2018年院上電影 瀏覽:627
如何把電影上傳抖音 瀏覽:444
中國醫生電影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743
周星馳二十四小時電影輪播 瀏覽:758
美國電影大全1932 瀏覽:699
泰國電影晚鋃2罪孽 瀏覽: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