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五朵金花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五朵金花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選擇看五朵金花,也是源於這次雲南之行。
五朵金花講述的是雲南白族姑娘,金花和阿鵬的感情故事。故事背景,自然風景,洱海,小船,大山,采葯,等等,顯現當時雲南人民的熱情向上,進取工作的狀態,一片和諧,白族男男女女,能歌會跳,能幹能說的一番欣欣向榮的氣氛。由楊麗坤主演的金花,是社團里的副社長,能幹,能說,能唱,並且長的美麗,大方。在一次賽馬活動中,認識了阿鵬,並在河邊許下了諾言,第二後這個時候,讓阿鵬來找她,她便會成為她的愛人。第二年,阿鵬來到了白族村,歷經千辛萬苦,經歷了誤會,尋找了許多金花,都認錯了人,可是阿鵬的聰明和熱心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喜歡,最終在最終關頭,在大家的幫忙下,他們順利的在老地方見了面,延續了去年的.約定。
看完後,很是嚮往那種團體的生活,大家一齊共同勞作,共同載歌載舞的場景,更重要的是那份純潔的感情,還有人們的善良都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小時候看過小人書,昨日電影台《流金歲月》播出,看了半截。50年前的電影,除了表演有些戲劇化的誇張,絕對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作品。甚至此刻很多國產電影都達不到這樣的審美水平。五朵金花!秀麗的雲南!永久的經典!
20xx年我和同學去雲南,也曾到過蝴蝶泉邊,那裡豎立著電影《五朵金花》的劇照。秀麗的彝族演員楊麗坤的倩影,長久地伴著泉水,彷彿不曾有過那些悲慘的歲月,斯人已去,唯有懷念。20xx年,楊麗坤去世。
這期《流金歲月》節目還請了20xx年快樂男生著名選手---吉傑---彝族青年---我的大學同學。我們同屆不同系,但是在校園的時候因為參加文藝活動經常在後台聊聊天。當時就聽說著名的彝族樂隊山鷹組合和他有親戚關系。他經常參加吉他彈唱表演,校園搞歌手比賽,他拿了通俗演唱的冠軍。決賽我去看了,他唱的彷彿是張學友的歌曲,一曲畢了,滿堂喝彩,當之無愧拿下冠軍。我們校園音樂舞蹈專業相當有名,非藝術專業的學生也有不少在文藝方面頗有才華的,這大概是少數民族兄弟姐妹與生俱來、未曾被現代生活泯滅的天賦吧。
② 五朵金花電影觀後感
影片描繪了一幅積極、上進的生活畫卷,展現了人與人之間最純真、最質朴的情感,並通過這個曲折溫馨的喜劇故事,展示了活躍在不同崗位的五位金花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片中人物情感真摯、自然流露,還穿插了悅耳的音樂和雲南大理的秀麗山水,帶給觀眾賞心悅目的精神享受,使本片成為一部經典之作。
③ 求《靜靜的嘛呢石》《歌謠》《五朵金花》《大東巴的女兒》《玉蝴蝶》任意一部電影的觀後感 字數越多越好
影片《大東巴的女兒》表現了和西、和納這一對納西族姐妹不尋常的成長道路,不尋常的人生命運和不尋常的情感世界。姐姐和納,憑借甜美的歌喉成為著名的「納西族女歌王」,可妹妹和西卻是一個聾啞人。她聰明美麗,從小喜歡跳舞,但由於不會說話,在人生的道路上歷盡了辛酸和磨難,是一個掙扎在生活底層的「灰姑娘」。然而,由於偶遇從維也納來到麗江研究東巴文化和納西族歌舞的奧地利青年學者傑克,她的命運發生了改變。在傑克的激勵和姐姐和納的引領下,和西經過刻苦努力,終於從一個「灰姑娘」變成了「白天鵝」,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納西族女舞王」! 影片著重表現了聾啞女孩和西自強不息、挑戰命運的奮斗精神,相信這部作品會極大地鼓舞殘疾人,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生活、命運的挑戰,同時體現了豐富的東巴文化。
生活在我國省地區的納西族就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他們不僅善於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而且還創造了自身獨特的民族文化——東巴文化。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祖先勞動、生息、繁衍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生活在我國省地區的納西族就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他們不僅善於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而且還創造了自身獨特的民族文化——東巴文化。
東巴文化包括圖畫象形文字,包括東巴經還有東巴畫,東巴舞蹈、東巴音樂,還有東巴的各種道場就是祭祀活動,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質的很多內涵在里頭,所謂東巴文化就是指的這么一個文化體系。
東巴文是一種十分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從文字形態發展的角度來看,它比甲骨文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最早是寫、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圖象,後來有了紙,才把這些符號圖象寫在紙上。由於東巴才掌握這種文字,故稱為東巴文。東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
東巴經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活著的象形文字,它現在被統稱為是納西古代社會的網路全書,因為它牽涉到歷史,政治,天文地理,文學藝術,宗教,人類學,甚至於醫葯等的方方面面,還有生產生活方面的許許多多知識和神話故事。
東巴文字,由於人類造字尊重意識,或者叫做仿造,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文字無非就是記錄語言的一種工具。人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把它記錄下來,開始的時候就有圖畫,現在的東巴文裡面有很多的圖畫字,一幅圖畫就是一個故事,也是一個約定俗成固定的一個內容,大家一看這個畫就知道它是指什麼事情,所以由於圖畫字,人們在觀察,比如說漢字,因為是在平原裡面看那個『山',是一個山,一個山的,所以他寫字的時候,就有三個山頭,但是納西族生活在山區里頭,他一出門就是大山,所以他造字的時候,就是只有一個『山',再像漢字的門字,有兩扇門,納西族只有一個門,所以他造字的時候看到的只有一個門,與他所處的環境是有關系的,所以他在造字的時候看到什麼就畫下了什麼,逐步用圖畫從繁到簡,就把它減少了,形成約定俗成的一種筆畫,固定的形式,它屬於這樣造字的范圍,所以東巴文它是通過圖畫到文字發展起來的。用漢族的話說叫書畫同源。
隨著納西族社會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在明末清初,的一些東巴,又創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東巴什羅後代弟子創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對東巴文的改造和發展。
西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有很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舞蹈。東巴舞就是納西族的古典舞蹈,它表現了古代納西人同大自然和社會邪惡勢力的斗爭。
納西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稱。唐代和元代的志書就有「男女皆披羊皮,俗好飲酒歌舞」,及「男女動數百,各執其手,團旋歌舞以為樂」的記載。目前廣泛在民間流傳和新發掘整理的舞蹈,有原始舞蹈、東巴古典舞蹈、組舞和新歌舞等幾類。「麥達蹉」和「熱熱蹉」等是詩、歌、舞三者合一的原始舞蹈。其特點是邊唱邊舞,以唱促舞,以舞助唱,唱完舞止;沒有樂器伴奏,人數、地點和場合不受限制,男女皆可參加。舞步簡單,一般是以右手搭左肩或手挽手,從右行進,漸成圓圈。
西族的古典舞蹈,也是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東巴祭司根據不同儀式,按照道場規則所跳的一種宗教舞蹈。東巴舞從形式上,似乎多是跳神驅鬼之類的動作,但實際上,大部分內容是表現古代納西人同大自然和社會邪惡勢力的斗爭。
蹈素材的來源主要從民間,因為從民間舞蹈裡面把它吸收過來了以後,用在它祭祀的時候來跳,又加上有東巴教神韻的一些風格後,就變為東巴的舞蹈,它又有非常濃郁的民間性。《氂牛戲老虎》是根據納西民間的一個典故改編而成的動物舞,舞蹈分為頌經、氂牛戲老虎等幾個部分。主要講述了兩只猴,分別代表人類最早的兩個家族,一族崇拜老虎、一族崇拜氂牛,兩家族為此發生爭執的故事。
中,有很多舞蹈都是模仿動物的動作而形成的。據《東巴舞譜》記載,納西最古老的舞蹈源於金色青蛙的跳躍。如今在西北部山區仍然保留著一種古老舞蹈《勒巴舞》。據《呂氏春秋》記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歌以歌八厥」。而《勒巴舞》最顯著的特點也是拿著牛尾巴跳的,它分別模仿大象、鷹、猴、蛙及虎,並使之形成了一套連貫的舞蹈動作。
文化的主要部分,無論是文字、音樂還是舞蹈,它們的傳承和發展都離不開東巴,座落在古城的東巴宮,更為現代人提供了一個了解東巴文化的窗口。東巴宮座落在古城東大街,它的門樓上裝飾的是東巴的「五幅冠」,大門兩旁懸掛著東巴的木牌畫,東巴宮內別具一格的裝飾和文化活動更會讓您感受到東巴文化的魅力。
整個東巴宮的布局,突出納西族的特點,就是突出東巴的特點。主要是通過像東巴的經卷、文物、東巴的繪畫、祭祠用品、東巴的壁畫、浮雕等等這幾個方面來相對完整地介紹納西族的東巴文化的音樂、舞蹈這一塊,通過加強它的文化氣氛,給大家有一種能相對直觀的了解納西族的音樂、舞蹈文化。整個東巴宮就是一座小而全的民族文化藝術博物館,通過它可以欣賞到舉世無雙的東巴文化藝術,領略到真正的納西古樂以及民間歌舞神韻。
是東巴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包括木牌畫、紙牌畫、布卷畫和經文畫幾大類,反映了古代納西族社會的各種世俗生活。
傳統東巴畫主要是東巴在做法事時製作和使用的,有布軸的神佛像畫、經書畫、木牌畫上的神、鬼、鳥、獸畫,以及大型布卷畫,民間還有反映生產和生活的裝飾畫,這些畫筆調粗獷、色彩濃艷、形象朴實生動。
畫的內容主要表現了古代納西族信仰的神靈鬼怪和各種理想世界。東巴畫中的布卷畫《神路圖》它一般長達14米多,寬26厘米左右,主要用於喪葬時超度死者亡靈儀式中,描述了死者亡靈要經過的地獄、人間、自然界、天堂等各階段的具體場面,有較高的文化和藝術研究價值。雖然傳統東巴畫也受到周邊民族文化,特別是漢藏文化的影響,但它仍然比較系統地保持了自己整體的風格和特點。
納西的東巴文化,確實受藏傳佛教的影響相當之大,所以在納西的所有的東巴文化的繪畫部分,包括其它的儀式部分等等,人家一看就知道受藏文化、藏傳佛教的影響特別大,包括繪畫,但它整個過程、整個賦彩、用線,不是那麼求華麗,它是求朴實、畫完一張畫以後,它外觀的包裝,它是不加以裝飾,然後上下一般的是用兩塊黑布,中間就像我們裱軸畫一樣,國畫裡面裱軸一樣,穿上兩根木頭,它整個過程已經完成。
一部影片,一種文化。《大東巴的女兒》讓人們看到了東巴文化的精深。(自己可以再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