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投資韓寒的電影

如何投資韓寒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3-02-04 08:32:20

① 果麥文化虧損近千萬,韓寒電影《四海》為何成為「賠本生意」

果麥文化虧損近千萬,韓寒電影《四海》之所以會成為“賠本生意”,這是因為預告片中的片段非常的吸引人,但是大家到了影院,看這部影片的時候,卻發現沈騰原來就是一個配角。另外這部影片的劇情確實有些老套,包括結尾也是不能讓人看懂的。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跟票房未達預期有著很大的關系,其實韓寒導演的其他三部影片口碑、票房都非常的不錯,所以果麥文化也是看中了韓寒這個導演的實力,於是選擇投資,不過結果卻不盡人意。其實投資本來就是要承擔風險的,一旦投資對了,就可以賺的盆滿缽滿,一旦投資錯了,那麼就要有相應的虧損,所以也希望韓寒導演下次拍影片的時候,找好人選。

② 中國電影還有上升空間嗎,未來的出路在哪

總體來說的話,中國電影現在處在發展階段,所以上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中國電影已經成了所有一切服務於資本的階段,所有的目的都為了能賺錢而去。流量鮮肉能吸引粉絲群體帶來票房,所以把資金的90%都投入到了演員的身上,那麼本應花在特效的錢自然消失了。為了貼合演員的形象和資本的湧入,編劇更不可能像國外一樣奉為第一。這是資本第一導致的。

但如果你說中國電影沒救了,這是不可能的!如今好的中國電影大部分都是在資本缺乏的階段創作的,而票房和口碑完全不成正比。以去年上映的國產電影為例,豆瓣國產電影top10里僅有《湄公河行動》破10億,《百鳥朝鳳》的驚人一跪也不過換來8000萬,畢贛的《路邊野餐》更是只有600萬。
當然你可以說是排片量導致的,但我更覺得是觀眾自身對影片的品味導致。一部片子的票房歸根結底還是由觀眾決定,粗製濫造的影片沒人看自然導致排片量減少,會給好影片以一定的位置。可我看見的是觀眾瘋狂湧入口碑不好,特效不好的國產「大片」。觀眾的品味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從觀眾平時觀看的小熒幕就可以看出大熒幕如今現狀的原因。如何去引導觀眾,讓觀眾自動抵制爛片。這才是中國電影的出路。
關於電影類型,我同樣想說幾點。中國因為電影技術的不成熟,沒有好萊塢電影流程的積淀,想拍出堪比好萊塢的商業片是不可能的。只能從好萊塢方面慢慢學習經驗,把資本投入到技術,才有可能完成。但你說一個合格的商業片,我想《捉妖記》就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美國電影票房從100億人民幣到100億美金經歷了30年。而中國,2010年票房100億人民幣,2017年已達到了559億,所以大家預測2020年就可以跨越100億美金。」深創投執行總經理劉綱曾預估,我們只需要10年時間完成美國30年的發展軌跡,因此中國電影產業還有非常巨大的發展空間。
這塊「肥肉」吸引了不少資本的關注,包括VC/PE機構。2009年,一壹影視文化股權投資基金正式設立,號稱是國內「首支以影視文化產業為主要投資方向」的人民幣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而2013年開始介入影視文化投資的東方富海,也已設立了專門影視文化基金。2015年,深創投聯合多方發起了北電紅土影視文化投資基金,首期規模20億元人民幣。如今,幾乎所有的大中型VC/PE都設立了影視投資部門,或者乾脆成立影視子基金公司。
目前,VC/PE 投資中國電影產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對影片或影視機構的單獨投資。2014年,經緯創投投資韓寒導演的《後會無期》,這部製作成本6000萬元的電影,經歷8個月的投資製作之後,實現超過6億元的票房回報,成為VC/PE機構投資電影的典型成功案例。另一種則是瞄準了影視文化產業鏈上下游的相關公司。2017年大火的《前任3》,上映18天票房累計超19億,其背後營銷推手和聯合出品方自在傳媒功不可沒。值得一提的是,自在傳媒的背後投資方是本土老牌PE機構同創偉業。資本的進入,令中國電影行業各個環節生機勃勃。

粗略一算,中國電影行業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才不過短短15年,卻已成為了全球第二大市場,堪稱傳奇。回過頭來看,這股市場化的力量不可謂不強大,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如今,八一電影廠成為了歷史,而中國電影正創造著屬於自己的新歷史。
中國電影之路從中國引進電影開始就一直在路上。出路也在於中國電影融匯世界電影藝術,這是一個進程也是一個過程。如果不從一個曾落後的國家來說,而從一個崛起或者是一個正在走復興的國家來說。中國電影將伴隨著華夏文明的復興立足於世界文明一樣,而立足於世界電影之林。不偏執的去看待的話,中國電影一直在發展,好與壞共存,事物都是這樣的,陰陽互立。這符合中國這樣具有文化傳承的國家。一切的興衰都伴隨著這個國家的文明跌宕起伏,或高潮,或低谷。我們具有包容,學習,融匯等特質,善於學習優秀的文化,融合優秀的文明。

中國的電影人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模仿。也存在盲目追求電影的市場經濟,利益最大化。這有如何,當下便是現實。你說不足也有,你說缺陷也有,弊端也非常明顯。但是這不影響一些真正的電影人對於中國電影的思考。那些追求市場經濟利益最大化善於炒作的作品,終究是曇花一現,要被電影歷史所淹沒的。悲觀看待的話,當下自有悲哀之處。樂觀看待的話,要為中華文明之復興之引領做准備,為之努力。當下的不足不能懈怠。為迎來電影藝術的文化輸出做准備。前途應當光明。

③ 投資多部電影都大賺,韓寒的商業投資天賦到底有多高

從作家、賽車手、電影導演、再到商人,韓寒在這幾個職位中混得順風順水,這是他一路走過來的階梯,讓他在35歲的年紀里就有估值20億的身價。
到目前為止,他名下已經有15家公司,並且投資了多部電影,而最為讓他出名的,無疑是他電影投資的能力。

他似乎從來抵禦不住新鮮事物的吸引力,彷彿有賺錢的新行業,總有韓寒的身影,他在多個領域都在嘗試探索。不再是單單靠他的寫作天賦賺錢,而是靠他的獨特的商業投資天賦,在巨大的商業市場中為自己博得一席之地。

④ 怎麼看待 韓寒和郭敬明的電影開啟粉絲經濟時代

《後會無期》上映4天票房接近3億元,《小時代》系列目前總票房已超過10億元。今年暑期國產電影市場上,無論是票房,還是話題,韓寒和郭敬明無疑是最大的製造者。多年前,韓寒就以叛逆、深刻、敢於質疑,郭敬明以精明、前衛、有意的華麗,正式開啟了文學領域的粉絲經濟時代。時至今日,這個商業傳奇開始在電影市場繼續發酵。他們正在以自己的模式投入到市場洪流中,而最終造就這兩個消費符號的還是這個時代。
背後的商業推手
轉戰電影,對於韓寒、郭敬明而言,其實是他們商業路徑的自然延伸。在這個新走向的背後,是一些有形、無形的手在推動著他們。
路金波是韓寒背後的最大的一隻手。這次韓寒的電影處女作中,投資方除了這位與韓寒合作12年的出版商之外,還加入了北京勞雷影業老總方勵。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後來也進入了合作團隊。三人的分工是,路金波掌管影片的外聯和商務,方勵負責製片,於冬負責影片的宣發。
韓寒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多年來一直被各路投資方盯著。幾年前,喜好電影的方勵找到路金波,想買下韓寒某部作品的版權。當時路金波的手裡只剩下《光榮日》,其他的早已賣光。於是,方勵買下了韓寒的這部作品,雙方算是打了第一次交道。

⑤ 果麥文化投資韓寒電影或現首虧,《四海》為何票房不及預期

電影《四海》的票房之所以不及預期,主要是因為電影的口碑不好,本身《四海》的票房走向是不錯的,預售票房也是輕松過億,只是豆瓣開分以後,《四海》的口碑就開始持續下滑,大部分觀眾看到口碑差,都選擇了春節檔的其他影片。

最後,2022年的春節檔其實電影很多,觀眾們可以選擇的餘地非常多,所以大家都不必要去看電影《四海》,喜歡喜劇的觀眾可以去看《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喜歡戰爭片的可以去看《長津湖之水門橋》,所以《四海》的排片量也是越來越低,後期的時候都已經只剩下不到10%的排片量了,在其他電影單日票房過億的時候,《四海》的單日票房卻在持續走低,所以虧本是必然的。

⑥ 為什麼韓寒拍電影那麼多人投資

因為拍電影投資不透明,是個洗黑錢的好途徑,當年香港就是這樣乾的,現在輪到內地了。更何況韓寒這么高的知名度,號稱投資多少億實際上哪有那麼多,但是別人都信。這是個洗錢的好辦法啊,土豪你值得擁有

⑦ 人前是演員,背後是資本家,這6位男星手中的商業帝國,難以想像,都有誰

明星如果是翅膀,資本就是風向,漸漸地明星們發現與其被資本驅使,不如自己變身成資本。於是乎我們發現幾乎每個娛樂圈的知名明星,他們不再只是單純做文藝。比如韓寒、陳赫、黃曉明、李亞鵬、林志穎、杜海濤等一眾明星。

⑧ 韓寒拍第一部電影時的啟動資金是哪裡來的

按理說韓寒的第一部電影的啟動資金是自己的積蓄,也就是自己多年的稿費,但是不排除還有別的投資商,比如出演的賈樟柯等等。

閱讀全文

與如何投資韓寒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青年男女電影大全 瀏覽:209
當我們海闊天空電影導演 瀏覽:8
美國電影雪佛蘭 瀏覽:476
超能力電影劉德華 瀏覽:82
電影四大神 瀏覽:684
善良嫂嫂韓國電影 瀏覽:772
電影院全景廳 瀏覽:13
咒怨美版電影什麼意思 瀏覽:215
2015年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照 瀏覽:424
1元假鈔案美國電影 瀏覽:962
印度電影舞曲肚皮舞 瀏覽:221
兒童看的大電影 瀏覽:229
大胸老師電影 瀏覽:574
女人把第一次給男人的電影 瀏覽:79
重復一樣的動作電影手法 瀏覽:328
東平那個電影城好 瀏覽:329
男主超man的歐美電影 瀏覽:209
童話村電腦電影網 瀏覽:504
有沒有什麼精神污染的電影 瀏覽:952
找和安娜2015一樣的電影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