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青春派觀後感200字兒

電影青春派觀後感200字兒

發布時間:2023-05-15 06:20:21

『壹』 青春派觀後感

引言: 青春的成長總會伴隨著亦敵亦友的朋友,他們可能跟你在同一個宿舍,你們沒有深交,但當他消失的那一刻,好像又掏空了你生命中的某一種習慣。

16歲的時候,高考失敗,重新復讀,覺得這個世界所有東西都在跟自己作對,家長、老師、高考、女友、同學、鄰居。而正是在這個復讀的一年中,加速了成熟的腳步,復讀的不只是高考,而是從青蔥到青春的成長。

青春的成長就是不斷經歷第一次的過程。沒有戀愛過,沒有告白過,青春的熱血會沖破自己的懦弱。但是青春的熱血一般伴隨的都是頭破血流的反省。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總會在你熱血的時候給你當頭一擊棒喝,人難免就又會縮了回去。走一步,退兩步,思第三步,哪一段第一次不是這樣。

青春的成長總會伴隨著亦敵亦友的朋友,他們會跟你爭妹子打得頭破血流,也會在蠢毀外敵當前的時候做你最堅強的後盾。他們可能跟你在同一個宿舍,你們沒有深交,但當他消失的那一刻,好像又掏空了你生命中的某一種習慣。他們可能外向可能內斂可能單純可能細膩,但你總能接受各種多樣性而又不帶成見。

青春的成長就是第一次的戀愛,大千世界的戀愛故事大體是你愛的人愛別人,而愛你的你不愛。這個基本的道理我們都知道,但是體驗了第一次才知道為什麼戀愛的`魔力讓你對不愛你的人專情,而對愛你的傲慢。男主角居然也只有在自己失戀的深淵才能體會父母要離婚的傷感,哪怕他早就知道這是一個局。也就只有在時間和對戀愛新的體驗中,才知道應該欣賞愛你的人對你的付出,雙宿雙飛去了人大。

所以說,青春的成長就是從懵懂到體諒。電影裡面,像我們影子的中學生們都像我們曾經一樣,老說別人幼稚,而自己干著沒有擔當的幼稚的事帶拆備情。而我們接觸了社會,知道我們無法保護同伴,知道我們身邊看起來跟我們一樣人有著不同的身家,知道我們對朋友背負的重擔的無知程度,知道我們父母老師所經歷的不能言說的痛。知道了這些,很難再幼稚下去。所以,我們體諒、我們擔當、我們分擔、我們才可能進化成更好的人。

雖然字幕的最後,居然和曉凡都考去了人大,雖然居然懂得了曉凡換發型的原因,雖然看起來居然這一次要緊緊抓住愛自己的那個人的付出,但青春總伴隨著來來回回。說不定他會再次放棄愛他的人選擇他愛的人。但是,在復讀戀愛的這一段旅程,他只是更御拿清楚了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想要什麼。所以,青春的第一次,總要嘗試,不在嘗試中失敗,哪能從失敗中找到成功呢?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時代青春的故事。很明顯,80後90後的青春不是北京胡同家屬大院,山西汾陽晃盪迷茫。但對於青春的叛逆,青春的成長,每個重新翻看這一段的人,總會敲擊到內心的共鳴。

PS: 秦海璐的老師演技真是神一般的,前面潑辣又幽默,最後說心裡話那一段說到動情的地方,忍住眼淚而上嘴唇還一直抽動,真是細膩到家了。

各位中學生主角更是非常搶鏡,男主角讓人想起當年的夏雨,而李飛的飾演者每一場戲都讓電影院充滿歡樂。

『貳』 《青春派》觀後感

《青春派》觀後感5篇

看完一部作宏銀畢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青春派》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春派》觀後感1

中國人向來有悠久的考試歷史,長達1300多年的漫長科舉制度為我們提供了無數考試的素材。時至今日,范進中舉時的瘋狂或許已經不再呈現,但對於考試本身的熱衷卻仍然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小學到大學再到工作,初考、中考、高考、考研、考博、托福、雅思、考公務員……中國人可謂活到老考到老。

當然,在眾多的考試中,高考依然是最重要的一環。每逢六月則各種奇招倍出,紛紛為之讓道,所謂天大地大高考最大,全民關注的目光每年都讓原本就悶熱的六月更加熱浪滾滾。說到底,在這個沒有更多驚奇的年代,高考已經是一道另類的奇觀,讓我們體驗著不同平常的感覺。

在這種氛圍之下,由劉傑執導的《青春派》的出現或許不算突兀。相對於前段時間那部在黃岡中學拍攝的《全城高考》,這部由黃岡廣電出品的作品更關注高考者的內心自我,於是本片觀眾也會注意到出品方裡面的黃岡要素。說起來,黃岡作為高考的神跡之一,全國百分之九十的同學大概都曾經咬牙切齒地做著他們的試卷復習高考。只是不知道兩部關於高考話題的作品都跟它有關,到底是巧合還是故意。

作為一個喜歡邊緣題材的導演,劉傑選擇高考這一熱門話題確實有些一反常態。然而,相對於國內娛樂氛圍中高考近乎被禁忌的現狀,或許拍攝高考題材其實才是一種真正的另類。而且,雖然是拍攝這樣相當嚴肅的話題,他也試圖以一種非主流非官方的方式來詮釋。

高考是一大群人陪著一個人在受罪,哦,或者也可以說是在成長。漫長卻又煎熬的時間里考驗的不光是自己,董子健飾演的居然,就在表白失敗、高四復讀重新開始高考沖刺,此間的利害關系,父母、老師、老師和同學都會給予壓力,當然更為緊要的是自我對個人的認知。

世界從來都不是我內心的世界,雖然搏圓叔本華、尼采都以為世界是他們的意志,但至少不是我們的意志,當然也不是居然的意志。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高考更像是一個加速器,它讓那些稚嫩的心靈在煎熬中迅速成熟。或許,只有在復讀的過程中,居然才看到黃晶晶(安悅溪飾演)之外的世界。

如今的世界早已經不是當初的蒙昧年代,所以也不會再有那種天真到一無所知的女生。其實就生理發育而言,女生要比男生成熟的更早。在一個不再有各種強制限制的年代,十七八歲的女生事實上已經遠非同齡的男生所能理解。對於剛剛開始的戀愛感覺來說,青春其實就是一場錯位的故事,而在這其中誰先成熟誰掌握著主動。於是,本片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一樣,又明顯處在內心世界女強男弱的局面,即便電影中的戀愛不能成功,事實上也會給一些觀眾以某種自我認可式的期待。

《青春派》觀後感2

「奼紫嫣紅開遍,也不過是斷壁殘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青春告訴我們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等到花開。

電影《青春派》講述了一位高三學子居然在高考前五天拍畢業照時,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大聲地用泰戈爾的詩句向暗戀了三年的女同學黃晶蔽芹晶表白,展示了年少青春的張狂。然而初戀的甜蜜很快被匆匆前來的媽媽破壞了,初戀很快就結束了,高考卻大受影響失利,最後居然選擇了復讀。

也許在居然長大之後會為那次的瘋狂而後悔不已,可是在那時,居然一定是不想讓自己的青春留下不唯美的遺憾才做出那樣瘋狂的舉動。居然在第二次照畢業照時,他用泰戈爾的話來總結過往:「盡管走下去,不必逗留著,去采鮮花來保存,花自然會繼續開放。」

但我卻並不贊成居然的想法,青春就像是路邊絢爛一時的野花,綻放時紛紛擾擾,凋零時落英繽紛,短暫而凄美!「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試看春殘花盡落,便是紅顏老死時。」青春,我們需要堅定地往前走,因為我們辜負不起。

我認為人的一生也許會邂逅許多美麗,但只有適時而開的那朵花才是屬於自己的,過早采擷只會加速她的凋零。也正是因為如此,影片的最後,並沒有交代居然的愛是否修成了正果。我想,應該是沒有吧!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居然看著騎著單車的男孩,也會心中一動,

想起那充滿活力的青春,追憶那些瘋狂的往事。回想起曾經喜歡的那個女孩,但卻發現自己已記不清的她的輪廓,記不清她的面容。

《青春派》中撒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破釜沉舟,拼他個日出日落,背水一戰,干它個無怨無悔。」而青春最需要的也正是這樣的無怨無悔。

只有不間斷地追求不停止的奮斗,不消失的夢想,才能創造青春之輝煌,才能擁有無悔的青春。但這種無悔的青春並不是要把人間的酸甜苦辣嘗遍,也不是要把不屬於這個時期的事都經歷一遍。所謂無悔應當是平靜淡然的姿態,完美地走在青春路上,不盲目慌張,最終也不後悔。

記得有哲人說過:「若花不開在路上,就一定會開在路的盡頭。」我說,在青春的這條路上,我們不必過早地追求不屬於我們這個年齡段的東西,只要我們努力了,奮鬥了,青春之花就一定會開放在路的盡頭,所以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一路向前,靜待花開!

【教師點評】本文由居然的初戀故事展開,聯想到對待情感與人生的正確態度,觀點鮮明,見解獨到。情感真摯,感受深刻。文筆優美,語言流暢。(指導教師:吳愛兵)

《青春派》觀後感3

《青春派》的導演劉傑此前一直致力於小成本文藝片的拍攝,本片之前他拍攝的三部作品都是典型的文藝片,題材多集中於偏遠地域和小人物身上,更注重人性的挖掘與刻畫。《青春派》是他的首部商業片,而且是以他「60後」的身份來拍攝一部反映「90後」的電影,具有較強挑戰性。

不過,從影片的整體效果來說,這部《青春派》在時代感並無多少脫節之處。重要的是,這部影片是真正從片中的那些學生的角度出發,真實的再現他們歷經前後那段日子的生活。而對於很多觀眾來說,觀看本片的過程則更像是一次重溫自己學生生涯的過程。尤其是對於我們這個「高考」具有特別意義和地位的國家來說,高考前後的經歷幾乎都會成為每個當事人心目中永遠難以磨滅的記憶。《青春派》中出現的大量學習氣氛緊張的教室、宿舍學習場景以及嚴師、、決心等等元素都在這一段記憶中具有特別的象徵意義,甚至影響到了每一個參加過高考的人的一生。這些熟悉場景的再現無形中使得影片貼近真實生活,顯得自然親切,更具說服力。

除了高考,影片涉及的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就是「早戀」。片中的男主角居然在之前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向自己心儀的女生表白,結果引來了軒然大波,導致高考失敗,不得不復讀一年。在復讀過程中,這段感情成為支撐他堅持下去的動力,而也正是這段感情的失敗,是他真正走向成熟,最終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影片真實的再現了這一特殊年齡段的感情的懵懂與沖動,客觀反映了這一代人對於的態度,同樣對於有著高中經歷的觀眾而言,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在記憶中,即使在那學業高度緊張的日子裡,幾乎每一個心目中都有著自己喜歡的「那一個」,只不過是很少有人有片中居然這樣的勇氣而已。居然的感情經歷不一定是每個人都具備的,但卻有著每一個從這個年齡段走過的人的影子。

雖然是一部表現高考壓力的`電影,導演劉傑也未刻意將影片變得過於沉重,而是為影片加入了不少喜劇元素。因為對於很多人而言,這一段時期的經歷往往是痛苦與快樂並存。重要的是,這段經歷對於成長具有極強重要的意義。除了學習,影片還在很多細節上再現了這個時期的很多美好的東西:戀情、信任、友情和熱情,更有成長過程中進步帶來喜悅。在這部影片中,沒有單純的對於高考制度的所謂「控訴」,更沒有板起臉來對於「幼稚」的指責與批判。有的是每一個經歷過高考的人的熟悉的場景與經歷,甚至連片中那陪讀的老媽和讓人「又愛又恨」班主任都看來是如此熟悉而親切。可以說,這一部《青春派》,既不僅僅是「長的漂亮的人」的青春,更不是「有錢人的青春」,而更像是每一個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普通人的青春。也正因為如此,這部影片才會顯得如此親切,讓人感動。

《青春派》觀後感4

昨晚看了好久以前一直想看的《青春派》。

這部電影是四五年前的了,在我初中畢業的時候上映的。一直沒機會去看,當時要會員又找不到資源,久而久之也便忘了。之前和現在觀看的這兩個時間段都挺尷尬的。如果在那時候看,一隻腳還沒踏進高中可能還不能感同身受,而現在呢另一隻腳已經離開高中一年了,更多的成了回憶與念舊。

影片以泰戈爾說開始,以泰戈爾說結尾。講述的是一個高三畢業生因早戀而高考失利,重新走上復讀的道路,再次經歷了一次艱辛充實瘋狂的高三生活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相比其他的一系列青春片,我在裡面感受到了現實中你我最真實的高中樣子。董子健憑電影一炮而紅,不覺得他長的帥,但是卻舒服的平易近人,感覺就像是身邊的同學,盡管他現在快當爹了。

看完電影,想起了我的高中班主任,和電影里的撒老師很像。有著一頭刻板的短發、凌厲的目光、利落的動作和說一不二的威嚴。說實話,很多時候很怕她,但在心裡又很佩服她,因為她說的每句話都很在理。在過去的讀書生涯里遇見過很多的好老師,有兩類不會忘記。一類是相處時就如同朋友,沒有高高在上,在那時便喜歡畢業後還是會懷念他對我們好的那種;另一類便是相處時不喜歡不理解甚至是厭惡,到畢業後才會漸漸發現讀書時他對我們的付出與愛。而撒老師和我高中時的班主任是屬於後者,就像男主結尾時對老師表達愛意時所說「我們永遠不會忘了您,說恨您,但也很愛您。」

我們用一個6月進行高考,卻在以後的每個6月里來懷念這場考試。但是,我並不喜歡中國的高考制度,不喜歡一考定終生的說辭,甚至不喜歡高考。什麼「不苦不累,人生無味,不拼不博,高三白活」「拼一載春秋,搏一生無悔」這些誓言太為誇大。就在今年的浙江新高考改革中,看到落榜生的數量大大增加,那些原本是二本的考生到最後卻只能走上專科與復讀的道路,真的挺唏噓,實力的較量里最終卻成了憑運氣所決定去留。寒窗苦讀十二年,不注重結果是假的,即使到最後懷念的是過程,那也是在考上大學以後。

影片的另一個關鍵詞是早戀。早戀害男主成了班裡唯一的落榜生,同時早戀也蛻變了男主,讓他逐步成熟,之後考上了名牌大學。早戀是好是壞?很多青春片告訴我們,青春是用來追憶的,早戀是沒有結果的,但是沒有早戀的青春是會後悔的。看過關於早戀的所有影片中,最喜歡的是來自泰國的《初戀這件小事》,裡面的女主為了靠近優秀的男主,努力讓自己成為了更好的自己,用同樣優秀的自己去吸引了優秀的他。這種正能量的喜歡在青春里才顯得有意義。

《青春派》觀後感5

青春是稀里糊塗的,橫沖直撞的,口號的,口號的,口號的,經歷過高考的青春更是。那時候總懵懂卻覺得前路很清晰,那時候總迷茫卻覺得有夢想就有無限可能,那時候還是暗戀不敢說出口卻再也不會有那樣的單純,那時候高三,殘酷,高壓,沉悶,卻在愣頭愣腦的青春面孔中透露著一股子鮮活。這樣多美好,可惜沒有這樣美好的電影,拍過的幾部關於高考的青春片,實在不敢恭維。直到《青春派》——這實在不是一個討巧的片名。

《青春派》之所以成為第一部高考青春的美好影片,完全因為它建立在童話的雲端上,盡量少地去描寫那些壓抑的存在,將更多視角放在了青春的情感上,並且這種情感美好而剔透,完全不像在中國高三所想像的那般,所以,美好出現了。當一種你想像中的美好突然襲擊到你,而你潛意識中一直期待這種美好,那麼火花就這么倏忽而至。

今天夏天北京很熱,全國也很熱,青春片也跟著熱。我是盼著像《青春派》這樣的小成本影片走紅的,不僅是因為它這樣如童話一樣美好,還因為它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典範。如果走打鬥路線,中等成本的電影《激戰》應該是一個標本。但小清新的,唯《青春派》。這部片子的檔期不咋地,前有狼後有虎,對於中國院線經理而言,沒有大明星的《青春派》不會討他們的喜歡。但我說的正是明星這塊。該片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選角成功。雖然秦海璐貢獻了這兩年她最棒的配角演出,但男一號董子健才是亮點。這個據說是某大牌經紀人公子的90後演員,一出道就風華正茂。客觀地說,很不錯。無論是那股子青澀勁兒還是生猛的眼神,甚至有時候你都會想,這樣的沉穩,像一個93年生的孩子嘛。前途無量。片中的幾個女學生選得特別像高三生,很有代入感,而男一號周邊的幾個小夥伴,則各有性格,很好的調動了觀眾情緒,讓人墜入其中,重回高三。嗯,多美好的高三啊。

青春電影能讓人回到自己的青春,那便是最基本的成功了。《青春派》做到了。想起我高三時,跟同學在宿舍說著臟話說著理想,在課間休息時對著走過的女生吹口哨,跟同桌看到喜歡的女孩經過,她的小腿像蔥白一樣干凈,想起那年4月1日逝去的張國榮,想起自己的愛情和友情,眼淚飄灑而至。看之前並沒有對這部影片抱多少期待,拭去眼角淚的剎那扭頭看了下四周,正有與我一樣的動作在想念著各自的青春。

;

『叄』 求電影《青春派》的觀後感,初中水品!

《青春派》的觀後感
「想起了我在XX中學的日子」相信是每個人看完片子的第迅桐一感覺,如果你懷念高考,你得去看《青春派》,因為你可以在91分鍾原汁原味的重過一遍;如果你恨高三,更應該去看《青春派》,因為你可以看到學弟學妹遭遇地獄折磨,而自個在那幸災樂禍。只是想不通電影怎麼會取一個這么Low的片名?
現在的青春片普遍的會去營造一種華麗浪漫的感覺,讓男女主角談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或是讓少年們去做一件瘋狂的事。誠然這是絕大部分青年們夢想中的青春,但事實上當他們看完電影之後又得去面對滿桌的書籍和試卷。因此這些青春片對於他們來說相當於是童話而已,然則現實中的青少年的青春生活是很平實的。而《青春派》卻做到了緊扣高考枯燥生活的同
時又描敘了足以引起觀眾共鳴的學生戀情,這是一部真正屬於國內中學生的青春電影。 電影中的愛情和愛情是交叉敘述的兩條線,但隨著時間的深入愛情線逐漸被淡化掉,男主角從開始的執著變成了後來的釋懷,所以本質上這還是一部關於青春期成長的電影。不過電影絲毫沒有提到成長二字,最後以男主角的獨白和一個開放式的結尾終結了故事,讓觀眾產生遐想。很滿足於電影對高中生早戀的概括,開始時男主角「居然」對黃晶晶的一片痴情,心盲無明只剩執著,剛看覺得這故事編的刻意做作了,越看越覺得很像那麼回事兒。年少的情全靠感覺,認定了還真就不放了,暗戀幾年幾年的都太多了,最後卻會被身邊一直對自己好的人所打動。「居然」最後情難自已的對曉凡產生了感覺,但當他想做點什麼時高中生活又一次戛然而止,只是這一次他沒在念泰戈爾的詩。 其實青春便是這樣無聲無息,你想做點什麼發現卻始終來不及,等到你回頭看才明白一切都是過去,剩下的都是自己成長的痕跡。不過,人生若無悔那得多無趣啊!不是嗎? 為了保證電影能夠接地氣,影片中的幾位關鍵配角演員是真實的在校高中生,而導演更是潛藏在中學中14個月,就是為了能夠捕捉到真實的細節。觀影時我們會發現片中學生的表演都比較淺白,顯得十分生澀。不過這就是電影的優勢所在,真正的高中青春不需要化著妝的大美女,也不需要從漫畫里走出來的大帥哥,讓幾個普通人去演繹普通人的故事才能體現出那種少不更事的真切感。之前賣座的《致青春》和《中國合夥人》都是打懷舊派,講述的是80後的故事,這很難讓90後們有多大觸動。《青春派》的故事背景就發生在2012年,影片中的青春是現在進行時的,代入感更為的強烈。 電影很敏銳的觸及到了高考和早戀兩大青春主題,也是一部青春電影必不可少的元素,不過《青春派》做到了與眾不同的表達。導演在電影中花了許多的筆墨來突出家長和老師在孩子青春期的作用,這是以往青春片缺失的部分,在現實生活中這兩個角色絕對是學生時期不可缺失的一環。片中男主角媽媽阻攔孩子早戀時的狠勁以及對孩子學習時無微不至的關心就是每個人都經歷過的真實寫照。而秦海璐扮演的班主任更是刻畫的入木三分,她嘴中不斷冒出的高考口號和對學生的嚴厲教導都讓人回憶起無法磨滅的高考生活。在兩位長畝並輩形象的對應下,更加的突顯了影片的真實性。 影片時刻都離不開高考兩字,而鮮明的倒計時也是始終出現在鏡頭中。電影不斷製造高考給學生帶來壓迫感的同時也為他們塑造了有趣難忘的生活。片中的學生有的是官二代和富二代,有的則是貧苦的屌絲,電影面面俱到的把當下社會的學生形象聚集到一起,讓他們互相嬉戲打鬧的為影片增加樂趣。這也是最真實的學生生活,相信每個人當初都會有個小團伙,也會有肝膽相照的損友以及馬首是瞻的迅昌跡意見領袖,這些片段都有在電影中體現出來。那位娘娘腔的角色是影片中第一大笑果,雖說他跟其它角色一樣都有表演臉譜化的毛病,但在這樣一部定位商業輕喜劇的電影里還是情有可原的。

『肆』 勵志電影《青春派》觀後感:沒人逼我上北大

沒有人逼我上北大,沒有人逼我上一本線,但是我想,我想在這三年裡有一點點的改變,到未來的某一天再提及高考這個字眼的時候,我能覺得。以下是我整理的勵志電影《青春派》觀後感:沒人逼我上北大,歡迎閱讀。

《青春派》觀感:沒人逼我上北大

作者:苑子攜源巧豪(90後雙胞胎兄弟)

沒有人永遠十七歲,但永遠有人十七歲

青春是什麼

我眼裡,它就是有關我的那些不甘時光

和那些藏在不甘時光里的故事

今天看了最近熱映的電影《青春派》,首先支持一下好朋友雪鳴,裡面飾演的富二代賈迪真的演得特別棒,多的話不說了,期待你跟我說過的“印證”,有一天一定會實現。

再來談一談我自己的感受,高三真的是我這二十年來過得最真實殘酷的日子,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結束,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解脫,彷彿就是個無邊的稠密黑網,一直尷尬地存在著。

小時候成績差被退回學前班,四年級因為期末考試排在班裡三十多名而不敢回家,初中入學考試因為不理想爸媽給掏錢才進的普通班,高中開始,就是全校一百四十名的爛成績。

然而經歷這些我並沒有放棄,就像我們的體重一樣,從160多斤瘦到現在的120多斤。

我知道結果有一天一定是好的,如果現在還不夠好,只能說明還沒到最後。

我的高三和《青春派》還不太一樣,或者說更殘酷一些。

我們所在的高中是一所郊區縣一中,當時的環境並不好,門口就是菜市場,叫賣聲連綿不斷。計程車很少見,要坐三輪車到稍遠的地方。周邊的飯店很少,因此大家在學校吃膩了就去小胡同里買一些炸雞和麻辣燙。

高一那年,我們16歲。

我們第一次到外地讀書,第一辯鍵次離開家裡,第一次住宿。

八人一間的宿舍,只有一個裂蔽方方正正的小電扇掛在一號床位。天氣熱得不得了,宿舍有些陰暗潮濕,水泥地。洗澡要出了宿舍樓,走到它後面的澡堂。吃飯在兩個食堂,衛生狀況一般。

那時候哥哥連著三天沒吃飯,我也是拿著一碗又一碗的泡麵,在宿舍靜靜泡著。

我從來沒想過會到這樣一所高中來讀書,那時候我告訴自己,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下混三年,我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於是我把學習當做了唯一。

那三年裡幾乎沒看過電視,沒玩過電腦,手機僅僅是鬧鈴和跟爸媽報平安的工具。走路像是競走,吃飯的時候手裡還捧著書。所有的委屈和堅信,全都歷歷在目。

為了省時間,我都是放學第一個沖出來買飯的,不用排隊,也不在人多的時侯擠不進食堂而浪費時間。我晚飯總愛買炒麵,自然不是因為好吃,而是因為它是盛好的,刷了卡直接端走。面很乾,到現在我還記得是什麼味道。我一大口一大口往嘴裡送,坐在食堂偏僻的角落裡看書,吃完,也就看完了幾頁書了。拿著書匆匆走回在外面租的房子里,一邊走路一邊看書,走過是誰也不知道,也不在乎。

高三的時候每天都處於緊張的狀態里,走路更像是跑步了。早上起來就吃飯,不管吃得下吃不下,起早了跑去街上背書,清靜。到了學校開始一天到晚上10點的學習,每到課間就跑去辦公室問昨晚熬夜到兩點攢下的問題。上課的時候我總捶腿,渾身酸痛,伸懶腰是最舒服的動作,困了就喝水,再困就站到教室最後面聽講。

班主任總問我,還堅持的下去么。

當然,她接著的問題便是,你的北大夢呢。

於是我還是老樣子,從中午放學到走回家吃完飯,就只用不到20分鍾,吃完就站著做題,然後睡覺。爺爺奶奶來陪讀,很少打擾我們,只是在吃飯的時候和我們聊聊天,其他時候,真的心疼到不想佔用跟我們說說話的時間。

我總覺得自己像是一場颶風,冬天早上,穿上衣服連鞋子都沒提好就匆匆出門,手裡拿著圍脖一邊走一邊帶,有時候走急了岔氣,竟然小聲怪罪起自己來。

春節的時候全家封閉,早早回到學校看著僅有三兩人的教室,默不作聲地學習。

我還記得那時候晚上,我們幾個學累了,竟然在教室里大聲唱起歌來,在黑板上亂寫一氣,就和《青春派》里的“去他的託付,去他的清華,去他的高考”一樣。然後各自緘默,收拾好書包回家繼續學習去了。

後來班主任說,她在外面街道上站了很久,沒敢上來,她怕她忍不住掉眼淚。

是啊,春節呢,外面放著美麗的煙花,教室里,亮著燈。

越到高考就是越是瘋狂了,我的復習書越來越多,卷子越來越厚,一張數學的成套題,熟練到幾十分鍾就做完。英語題做得讀完題干就能憑感覺選出正確答案,盡管有的根本就講不出道理。

時常覺得這樣的時光才是最真實的,它給你一種幻滅感,也同時幫你驅散所有的空虛和虛無感,你一定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你,活在高三。

我在廁所的牆壁上都貼滿了紙條,刷牙洗臉的時候就一張一張的背,背下來了一張就讓媽媽把它移到更高的位置上,換成新的紙條。甚至是小解的時候,也要看上幾眼。

日子就這么殘酷,我經歷的失敗絕對不少,當我一次又一次面臨放棄的時候,我才知道,夢想真的這么重要。我那些上操都要在別人異樣眼光里拿著古詩詞的小本默默地看、體育課都要一個人躲到操場以外偏僻的角落裡大聲背書、教室停電了卻仍接著別人電子書的一點點光亮做題或是乾脆背誦一些詩詞的時光,都不能老去。

它們永遠在我的記憶里,鮮鮮活活地存在著。

無論時空交錯成什麼樣,它們就那樣,真實而又尷尬地存在著。

沒有人逼我上北大,沒有人逼我上一本線,但是我想,我想在這三年裡有一點點的改變,到未來的某一天再提及高考這個字眼的時候,我能覺得不後悔,甚至有一點小小的驕傲,就是值得的意義所在了。

『伍』 求電影《青春派》的觀後感

關於《青春派》欲罷不能的電影
今天是電影上映最後一天,我猶豫了一會兒,買票看了。不是我看不起中國青春電影,而是因為這部電影是劉傑導演的。片尾是侯孝賢的客串,看看吧!當然還有秦海璐。寫這個電影的影評不想那麼的規范和拘謹。隨意一些更好。

年初,趙薇《致青春》斬獲5.4億票房,營銷策略大獲成功,她的處女座,她的一切盡在流逝的年華中國走去。趙薇是個好明星。然而,劉傑第一部登上大熒幕作
品,無人知曉的是他之前的作品,這就是藝術導演的窘境。
如果有一天人們看到一個藝術導演的作品登上大熒幕,我想那是中國文藝之復興。人們會想知道一個藝術家妥協之後拍的水平如何?《青春派》如果啟用大牌明星結
果如何?票房會怎麼樣?
電影有些情節在我預測之中,青春+高考的片子中國內地不多,有的在」地下「活動呢?當然,電影還是見天日的好。劉傑拍的老辣,最後沒有畫完整的圓,那才是劉傑。

電影如果再瘋狂一些多好。居然的愛情可以脫一點衣服,高考可以用行動證明,不是用音樂代替過場,電影出現了兩次過場,這是第一個敗筆。第二個是權力人物描
寫除了對學生高考嚴厲以外再無其他,他們也是人,應該是七情六慾的。講桌下的老師更有的寫。我大膽說一句,中國老師德高望重的都是課上一個人,課下一個
人。他們除了發現金子外,還善於玩弄規則。起碼電影學院就是如此!
我不怕得罪人!說就說了。規則沒有,何以成方圓?
即將奔瀉的慾望就是往自己身上澆涼水嗎?還穿著內褲。高考盡然可以拼出一切,還有什麼可以再乎?脫光了這才是青春,保守什麼?祖宗規矩?劉傑導演的客串到是很有意思。
居然的宿舍是包含了一個小社會,富二代,官二代盡顯。所以,處於中下等成績的學生在這樣的宿舍是被毀滅的,我們看到那個死書呆,看到死變態,看到讓人仇富的富二代。居然除了高考,可以說就是愛著他那個對他沒有絲毫感情的婊子。
全篇最好的台詞就是你說你拼爹不行,還不拼你自己。是啊!這就是中國。
這是一部欲罷不能的電影。劉傑沒有給畫滿圓就是這個意思。
下面聽下這段話
你可以選擇做官,你也可以選擇掙錢,但你不能選擇通過做官來掙錢;你也可以選擇玩女人,但你不能通過從政玩女人,你可以選擇做聖人,也可以選擇讓大家像聖人一樣崇拜你,還要想俗人一樣原諒你。只想要權力不想要約束是惡霸,只想要享受不想盡義務是流氓。
電影的最後,居然說我恨老師,又很愛老師。這是真心話!也是高考學生的真實寫照,凡是想有所作為的學生都認同。

『陸』 青春派觀後感

青春派是一部青春陽光又稍微有些傷痛的校園劇,在這部劇你或許能看到當初學生時代的自己。

青春派是由秦海璐和董子健以及安悅溪等人主演的一部青春校園劇,當中有歡樂搞笑的喜劇成分,同時也有對於青春期少年的那種小傷痛的描寫。面對校園時期不該有的微妙州歲小感情,幾位主人公有著各自的處理方法空悔,雖然有些很是令人啼笑皆非,但卻也有些小感動。

一冊虧睜個叫居然的男孩子,在高三畢業的時刻當著全校同學的面表白自己暗戀了很久的女孩。然而這個大膽的舉動卻是遭到了母親的強烈反應,女孩雖然答應了她,但也只是為了安慰他,不至於讓他出醜。

他帶著失望的同時也迎來了自己的高考不順,面對心愛女孩前往大學的身影,他有些難過。這高中時代的小戀情就此即將消失的時候,他決定復讀。在復讀的過程中,居然很是努力,同時也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美好的高中生活總是給人以無限美好的回憶,也給我們以啟發。

『柒』 青春派後半部分關於努力學的觀後感300字

初三,一個多麼搶眼的名字,在這個青春歲月,我們有過放手拼搏的時光;我們有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甚至有了新的突破。我感謝初三!初三像一個花室,而我們就像五彩繽紛花朵,它使我們獲得充分的營養,贏得人生的第一次成功。在初三,我們曾為自己心中悄然綻放的夢想努力奮斗過,也許結果不如人願,但我們至少擁有流過汗水的青春。在初三,我們也許會遇到一個真心為自己學業著想的老師,也許會遇到一個真心想幫助自己的亂敏同學,也許會獲得一份真摯的友誼。在初三這個花樣年華里,我們學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也獲得了很多,有人說:只有上過大學才會有完整的人生。但我覺嘩缺枝著初三雖不及大學,但它卻有著獨特的魅力!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熾熱的夢想等著我們去實現,而恰好初三給我們提供了條件,它使我們離夢想更進一步,我們要感謝初三中每一個支持我們,幫助我們,保護我們的人;我們要感謝青春是如此的美妙,它讓我們擁有一個奮斗過的初三!我們擁有青扮凱春,我們充實青春,初三點綴著我們美好的青春!
農民運動

閱讀全文

與電影青春派觀後感200字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7nian十一月新電影 瀏覽:49
美國講述歷史的電影 瀏覽:47
魯濱遜漂流記的動畫電影 瀏覽:331
歐美唱跳電影 瀏覽:979
日本70代至90的動漫電影 瀏覽:457
美國黑人司機電影哪部電影 瀏覽:995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錄取分數線403 瀏覽:331
金沙電影城影訊 瀏覽:8
義烏橫店電影城伊美 瀏覽:667
馬東錫電影在哪裡觀看 瀏覽:753
貞操帶2017在線電影 瀏覽:397
劉亦菲電影與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278
電影院應該怎麼過去 瀏覽:359
韓國影評電影 瀏覽:857
日本反映初為人母現狀的電影 瀏覽:645
韓國黑道電影推薦國語 瀏覽:163
韓國十九禁電影床片段 瀏覽:888
致敬無名英雄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19
日本理論電影片免費看 瀏覽:113
關於奇異博士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