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村上春樹的《情書》結局是喜還是悲
《情書》是岩井俊二寫的,結局是喜。
《情書》大結局中,渡邊博子得知未婚夫藤井樹愛上她的原因只因她是個替身,在未婚夫年少時候曾經暗戀的女藤井樹租寬與自己長得十分相像。博子雖然悲傷但最終搏型基走出了這段感情,並且接受了一段新的感情,與男藤井樹的朋友秋葉茂最終走到了一起。女藤井樹也在與渡邊博子更多的聯系中,得知了男藤井樹對自己的那份真摯感情,只不過這已經是多年後的事情了。
《情書》劇情簡介
日本神戶某個飄雪的冬日,渡邊博子(中山美穗)在前未婚夫藤井樹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悲痛到不能自已。正因為無法抑制住對已逝戀人的思念,渡邊博子在其中學同學錄里發現「藤井樹」 在小樽市讀書時的地址時,依循著寄發了一封本以為是發往天國的情書。
不想不久渡邊博子竟然收到署名為「藤井樹(中山美穗)」的回信,經過進一步了解,她知曉此藤井樹是基謹一個同她年紀相仿的女孩,且還是男友藤井樹(柏原崇)少年時代的同班同學。為了多了解一些昔日戀人在中學時代的情況,渡邊博子開始與女性藤井樹書信往來。而藤井樹在不斷的回憶中,漸漸發現少年時代與她同名同姓的那個藤井樹曾對自己藏了一腔柔情。
2. 岩井俊二的電影《情書》(3)
接上回。
關於劇情的敘述就此結束。這部情節波瀾不驚的影片里有太多值得回味的瞬間,有太多不可言說的浪漫,也有太多發人深省的隱晦。
成年男藤井樹
成年之後的男藤井樹只存在於台詞里,他自始至終都未現身,沒留下只言片語,所以他的想法和 情感 並未直接交代,甚至電影中還隱去了他的職業(小說里他是中學美術老師),給這個角色蒙上了神秘的面紗。這個巧妙的設置吸引了觀眾去盡情地揣摩、推測他的內心世界,幾十年來眾說紛紜,給這個人物增加了諸多魅力。
在電影中,我們只能從其他人的記憶碎片,去努力拚湊成年男藤井樹的全貌。
他的房間里擺了許多油畫,牆上也貼了不少海報和照片,全部都跟「山」有關,甚至連書架上的台歷都是「山」。而且,他是兩年前在一次登山事故中遇難的,這些線索都可以佐證他對高山的嚮往,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秋葉說,這個傢伙很少跟女孩子說話,但是和渡邊博子第一次見面就提出要跟她交往。男藤井樹的性格應該是比較內斂靦腆的,他突然變得這么主動,因為渡邊博子長得跟國中時的那個女孩十分相像。
博子告訴藤井樹的母親,他曾對自己說是一見鍾情,沒想到,一見鍾情也有一見鍾情的理由。
在雪山腳下,向導說當年藤井樹在跌下懸崖後,被聽到在哼唱「我的愛伴著南風而去……」秋葉說藤井平時並不喜歡松田聖子的歌,不知為何他在臨死前會唱起這句。藤井還曾經拿著求婚戒指約博子出來,在星空下站立了足足兩個小時,也沒有開口。最終是博子主動說:「請跟我結婚吧」,藤井說「好的」。 秋葉聽了,苦笑著說藤井在女孩面前就是一個猶豫不決的人。
這就是整部電影中關於成年男藤井樹的所有記憶碎片,十分有限。
藤井樹在「一見鍾情」上並沒有說謊,一眼萬年的理由有千萬種,或許是一個眼神、或許是一句戳中心窩的話,也或許是她的相貌似曾相識。
然而,藤井樹是一個不敢正視自己內心的人。以他木訥內向的性格,主動追求第一次見面的女孩,是克制多年情難自禁的沖動。在那之後他一定反復拷問過自己是否愛得純粹,無奈答案難求。他買來求婚戒指,想要跟來自過往的殘念一刀兩斷,卻無法說服心底的真我。他優柔寡斷,不願負人,也不願負已,左右為難。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才唱出了最真實的心聲。「我的愛伴著南風而去……」這份愛,是對初戀,對博子,對自己,還是對大山,他根本沒有答案,然而,沒有答案就是他在人生盡頭找到的最終答案。
少年男藤井樹
少年時期的男樹是何時開始喜歡女樹的呢?在女樹寫給渡邊博子的信中,她分享了跟男樹相關的所有國中時代的回憶,然而作為未婚妻的博子逐漸從字里行間中找到了愛人那一場暗戀的諸多蛛絲馬跡。
仔細想來,在暗戀這件事情上,他也清皮是一個心機boy呢。
放學後,男樹和女樹被留下來值日,只有兩個人教室里,他一邊寫作業一邊問女樹:「今天數學課學了什麼?」儼然是沒話找話,故意搭訕的節奏。
同學們串通好選舉兩位藤井樹當選圖書館的管理員。在大家不懷好意的笑聲中,女樹哭了。男樹突然沖上前去踢翻了圍觀女樹的男生,怒火中燒。
在圖書館里,他在一些冷門書籍的借書卡上寫上了「藤井樹」的名字。這是情書的雛形,因為他寫下的不是自己的姓名,而是她的名字。
女樹為了找他換回拿錯的試卷,在自行車棚等到了天黑。他姍姍來遲(十有八九是故意),指液正拿使女鬧搭樹給車燈發電,拿起兩張卷子慢悠悠地對起了答案,故意拖延兩人獨處的時間。
女樹在圖書館找到他,幫大井打聽他是否有喜歡的女孩,他意味深長地看了女樹一眼,然後兇巴巴地否認。大井找他表白後,他一言不發,氣呼呼地離開了圖書館。
他故意等在學校外面的山坡上,當女樹騎車出現,他便沖上前把紙袋子套在對方頭上,捉弄了一番,算是報了女樹幫別的女生牽線搭橋之仇。
他冒著再次斷腿的風險,在運動會上故意沖進短跑比賽的賽道,也有刻意引起女方注意的嫌疑。
他最後交給女樹代還的書是《追憶似水年華》的第七卷,也是最後一卷,卷名是《重現的時光》。
他騎車離開女樹家時,低頭又抬眼,緩緩駛去。
以上的蛛絲馬跡騙過了女樹,但沒有騙過渡邊博子。博子細膩敏感,她曾經讀懂了他求婚時的猶豫,也看懂了他在青春時暗戀的痕跡。
我喜歡你,你不必知道。這是暗戀之美,也是暗戀之殤。
他喜歡她,在櫻花飛舞的春天,也在層林盡染的秋天;在陽光明媚的窗欞邊,在微光熠熠的單車前。他告別她,卻是在冰雪皚皚的冬天。他交給她《追憶似水年華》的末卷,給這段年華畫上了句點。從此以後,他喜歡她,只是記憶中一段「重現的時光」。
他把情書藏在《追憶似水年華》的末卷,誰曾想,女孩見信時已歷經十年。而從未收到回應的他,成年後多了一分猶豫,少了一分勇敢,那段青春成了再也無法重現的時光。
女藤井樹
無論是少年時期,還是成年之後,女樹都沒有感受到男藤井樹的心意,若不是影片最後突然甩出的素描,她一定會一直琢磨渡邊博子為何會對這個性格古怪的男生一往情深。
但男樹對她來說,真的就是一個國中的同班同學這么簡單嗎?倒也未必。
在運動會上,她借用同學的高倍相機玩耍,在鏡頭里看到藤井樹帶著腿傷沖進跑道,由於看得太過投入,按下多次快門都未察覺。因此就說她對他有了特殊情愫,有些牽強。畢竟,賽場上出現一個無端干擾比賽的人,所有人的眼球都會被吸引吧。
圖書館里,女樹看著窗邊讀書的男樹,微微定神。但凡是個女生,沒人不會被那個畫面戳中吧,反復憧憬過的夢中情人的模樣,在這一刻有了具象。這一刻的女樹,是有一點心動的,但和熒屏之外千萬個女孩的心動沒有區別。這是一種本能,是人看到美好的事物目不轉睛、情不自禁的本能。
唯一一處耐人尋味的細節是女樹得知男樹轉學以後,氣憤地把桌上的花瓶摔碎。這個因為同名同姓給她帶來許多牽扯的人,不聲不響地又消失在了生命中,而他那天上門還書,明明有機會道一聲告別,他卻默不作聲。一個莫名其妙走進並打亂你生活的人,正當你逐漸適應了關於他的一切,他又無聲無息地消失。摔碎花瓶的瞬間是摔碎這種無形的背叛。
影片的結尾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因為男樹的情書是在生命逝去之後才遞到女樹手上,曾經暗戀的美好和苦澀「伴著南風」全部轉交給了女樹。他終於無拘無束地長眠,而她將背負這份突如其來的情愫繼續生活,定是百感交集。
渡邊博子
毋庸置疑,渡邊博子對未婚夫愛得深沉。
現代人都希望愛得乾乾脆脆、轟轟烈烈,不卑不亢。可是,真正陷入愛情,哪裡有絕對的平等,又怎麼可能不會患得患失?若是深愛,那些「誰先開口誰就輸了」的法則就會全部失效。
她寄往天國的一封信緩緩地揭開了未婚夫塵封已久的青春記憶,她讀懂了他在這段看似平淡的時光里的全部心事。她不抱怨不後悔,勇敢地卸下包袱,邁出停滯許久的腳步,努力前行。
他所說的一見鍾情,他曾經的欲言又止,他臨終前哼唱的歌曲,還有上百張卡片上的姓名……到頭來只有深愛他的博子懂得。在藤井樹去世後的時光里,博子對他深沉的愛又何嘗不是一場極致的暗戀?
看完影片還有一個關鍵詞會揮之不去,那就是「死亡」。與其說是「死亡」,「逝去」或許更能讓我們擁有共鳴。
未完待續
3. 電影《情書》觀後感範文2000字左右
《情書》這是一部愛情的電影,那麼大家在觀看後都有寫一寫電影的 觀後感 嗎?該怎麼寫好?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影《情書》觀後感範文2000字左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閱。
電影《情書》觀後感範文2000字左右
最近這階段,我一直在看一本小說——《情書》。它講的是日本神戶,登山愛好者,藤井樹不幸遇到雪崩,遇難。他的女友渡邊博子在藤井樹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陷入到悲痛和思念之中。
有一種感覺總在失眠時,才承認是「相思」;
有一種緣份總在夢醒後,才相信是「永恆」;
有一種目光總在分別後,才看見是「眷念」;
有一種心情總在別離後,才明白是「失落」;
博子在藤井樹的中學同學錄里找到了他在小樽市讀書時的地址。由於抑制不住對愛人的懷念,博子按著這個地址給遠在天國的藤井樹寄去了一封充滿問候和思念的書信,心想著信肯定會石沉大海。不可思議的是,不久博子竟然收到了署名為「藤井樹」的回信。經過進一步了解,這個藤井樹是一個年輕的女子,而且她還曾經是男性藤井樹的同班同學,原來是博子從同學錄中誤抄了她的地址。為了多了解一些男友在中學時代的情況,博子繼續與女性藤井樹保持書信來往。而藤井樹在不斷的回憶中,竟逐漸發現因為同名同姓故意被安排成同桌,也因此鬧了不少笑話的那侍漏個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少男曾經對自己產生過一段真摯的感情……
《情書》是由一個同名同姓的誤會開始的,通過兩個女子書信的交流,以含情脈脈的筆觸舒緩地展現了兩段可貴的純潔的愛情。女主角博子對藤井樹的眷戀,兩個藤井樹之間朦朧的情感,都沒有由於藤井樹的意外死亡而枯萎。我不禁質問道:一封寄往天國的信竟然收到了逝者的回信,是不舍的亡魂,還是同名同姓的巧合?
小說《情書》清新感人的情節早已鐫刻在每個讀者的內心深處,而它細膩感人的影象也深深地印在每一個觀眾的心裡,揮之不去,永遠不變。它揭開了埋藏多年而未被揭穿的一段至死不渝的戀情。兩個相貌一模一樣的女子,在不一樣的故事與回憶中,卻都暗念一個相同的名字——藤井樹。根據小說《情書》改編的同名影片自上映後感動了無數中國乃至亞洲的觀眾,已經成為九十年代最為膾炙人口的日本愛情文藝片。導演岩井俊二更以其清麗、雋永的文筆成為當今亞洲青春唯美文學的代言人。
小說《情書》在精心描繪愛情的同時,還著意表現了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和追憶。誠然,我們也總是在追憶過去,回憶曾經的點點滴滴,以此來緩解對現實的不滿或者是對理想的追求。《情書》正象普魯斯特那本小說的名字,追憶著似水的年華。過往的愛情和青春也正是在主人公的回憶中才逐漸清晰、復活。與現實相比,影片中的過去顯得更為明快和優美。在那一幅幅唯美的畫面中,漫天飛舞的片片櫻花,暗生情愫的少男少女,都喚起我們的無限遐想。而《情書》中所構築的那個美好的中學時代,可能也正是岩井俊二和很多人最為溫馨純潔的回憶。是啊,中學時代的我們,對愛情充滿了懵懂,對未來充滿了幻想,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那麼的美,那麼的真,那麼的善。我不禁想到:日出有日落之時,花開有花謝之時,那些青澀卻刻骨銘心的情感體驗,那些曾經激盪胸懷的壯志豪情,在歲月流逝間被腐蝕,被遺忘,直至消逝得無影無蹤。所以,年少不經意的我們總希望開辟出一方可以讓自己心靈馳騁的天地,記錄花開的聲音,留下飛鳥的痕跡。
同很多日本電影一樣,《情書》也反映了死亡。可以說《情書》的故事情節始終是圍繞著生死而展開的,但與嘩侍眾不同的是,它並沒有刻意去表現死亡的恐怖與殘亂談吵酷。男性藤井樹的遇難,少女藤井樹父親的去逝都被淡化為一種哀思和懷念。而影片對女性藤井樹的病危、搶救過程卻著墨頗多,意在通過這種生死較量的情節襯托出生命的珍貴。是啊,生命誠可貴,人的生命就只有一次,稍縱即逝,也許就在俯仰之間。花兒有重復開放的日子,生命卻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為此,又有多少人因為生命的短暫而一蹶不振;又有多少人因為生命的短暫而意志消沉;又有多少人因為生命的短暫而虛度光陰。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韋思博士曾經說過:「既然生命是短暫的,那麼這段生命至少應該是幸福的輝煌的」雖然女的藤井樹的生命長度我們不敢恭維,但我可以肯定的說:她的生命是幸福的輝煌的,因為從她年少的時候開始,就開始有人喜歡上她並暗戀著她。只可惜「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腳。」
《情書》中對過去的追憶和有關生死的描繪都極具東方氣質,含蓄優美、感而不傷地表達了影片的主題——珍惜有限的生命和寶貴的愛情。是啊,「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看到博子站在皚皚白雪中面對深山大聲呼喚的時候,藤井樹最後看到書卡背後畫像而感動落淚的時候,我想有關生命和愛情的一切爭論已沒有意義。因為此時已不需要激盪飛揚的文字的描述,已不需要熱情澎湃的圖片的描繪,一切的一切盡在不言之中,此時無聲勝有聲。
故事的最精彩部分,也許就在於此:在女的藤井樹的學校里,在她曾經工作過的圖書館,許多冷僻的圖書,都是由男同學藤井樹借走的,在借書卡上還寫著「藤井樹」的名字。她終於知道,幾乎所有的同學,和她的學弟學妹都早就知道的事實,男生藤井樹經常流連女生藤井樹工作的圖書館,其實是因為暗戀。暗戀,它的背後,就是:「愛你,是我一個人的事情」。有多少人經歷過那般神秘,美好,孤獨,又無奈的情感呢?是在乎天長地久,還是在乎曾經擁有呢?
除了暗戀,電影中的另一個主題,便是替代情人的事實。博子越來越接近真相,心情就越痛苦。她終於發現,心愛男友愛上她,是因為她同他暗戀對象的相象。是啊,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感情是天賜的良物,它能帶給我們心靈上的滋潤;感情是雨後的七彩橋,它帶給我們心靈上的溝通;感情是一朵鮮艷的玫瑰,它能拯救一顆失落的心。「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
整個故事都在日本以雪景出名的小博上演,漫天的大雪由始至終都飄在觀眾的心裡。影片之所以吸引人,除了拍攝角度的唯美,故事的溫情,轉折承傳的巧妙以外,還觸及了人類心靈中最柔軟的部分——情感。
《情書》是一部關於回憶的電影。回憶,有時就象一杯美味卻略帶苦味的咖啡,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品味一番,品品當中的千般滋味。
兩個容貌酷似的的美麗女子,一個深愛而不能得到,一個被愛卻並不知道……如果不是因為死亡,她們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這沒有回應的愛會是如此美麗和憂傷。也許,這應了郭敬明的那句話:「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是啊,不是所有的夢都來得及實現,不是所有的話都來得及告訴,疚恨總是深植在離別後的心中,盡管他們說世間種種最後終必成空。
電影《情書》觀後感範文2000字左右
至今沒有哪部電影能取代《情書》在我心中的地位。
好似一壺藏在心底清洌的酒,被世故冷漠吞噬時,只要一個人靜靜回味一下這電影,純粹醇香便狠狠襲來。
有人說《情書》是經典愛情片,可你看開篇便是男主的追悼,零碎的回憶片段里兩個阿樹連手都沒有碰到過。
有人說《情書》是經典青春片,可你看女主剛開始回憶男主時吃力費勁兒,若不是收到博子陰差陽錯的信件,記憶或許都不會被喚起,還談何讓人心心念念的青春橋段。
嗯。。我覺得《情書》說的是埋在人生長河裡的美好呢。
彼時的校園到處是打打鬧鬧愛開玩笑的同學,自行車棚里不停上演告白戲碼,女生八卦男生耍帥,操場教室走廊無一處不凝著荷爾蒙的味道。
男主女主生得清純粉嫩傲嬌可愛,偏偏同名同姓,自然成為班級笑點和低high點中學生們八卦的源泉。吶,女生好煩,這個人幹嘛要跟我叫一個名字,幹嘛要跟我一起做圖書管理員又不幹活,幹嘛閑著沒事騎著自行車還不忘惡作劇整人。
此時的女主剪去長發,圖書管理員奇妙地成為正式職業,機緣巧合開始回憶那個有點煩人的同名同姓的他。
當局者迷,回憶最有意思的部分是,當現如今攢夠經歷的自己再次面對它時,那些隱約的情愫才會被抽絲剝繭地袒露出來。
少年的好感表達,途徑好多。俗的有打架斗毆惡作劇,雅的有作為無視成績的學渣居然深夜在自行車棚下對試卷答案只為多和你獨處一下下,再比如,借滿圖書館所有的冷門書,只為在借書卡上大大方方若無其事地寫滿,你以為是我的名字的,你的名字。
而女主呢,一邊回憶一邊發現,其實當時學校圖書館的陽光真溫暖,伴著微風順著窗簾灑進屋子,窗邊還倚著看書的他。啊原來,當時那個穿著校服的小姑娘,會一邊嫌他煩,一邊不自覺拿著望遠鏡,在同學們發現不了的時候偷偷望向他。。
影片結尾,一群浪漫主義想法爆棚的高中小學妹翻出了那本他臨走前拜託她還到圖書館的《追憶逝水年華》,交給女主。
你看,這本書的借書卡上不僅有你的名字,還有你的畫像呢。
這遲了十幾個年頭才到來的真相,其實當年和女主就只有把借書卡翻到背面去的距離罷了。算可惜么?可這本來就是一個失去即得到的故事呀。
說了這么一長串,其實落了太多。
電影里關於生死的探討,記得女主父親去世時她在雪地里拾起一隻被凍死的蜻蜓,獃獃看了好久。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開篇時博子偷偷耍小心思,想寄信給天堂的他(這個情節本身就窩心又虐心),信里唯一那句「你好嗎,我很好」。
從博子親眼看見長相一樣的女主,驚覺自己以為的「被一見鍾情」原來只是個替身劇情,到影片末了博子依然執著於愛,對著他沉睡的雪山喊出「你好嗎,我很好」。與此同時,女主在得知他的過世後,躺在病床微弱呼應著那句「你好嗎,我很好」。
你們說,生命是什麼呢?
問多少人就有多少個答案的吧。
嗯,會不會就如同一陣微微的風,或一束暖心的光。。捕捉不到也儲存不了,無法控制去留。
故人不再,故事還在。
他們走了,但經過你生命時刻下的軌跡還是好清晰,清晰到當你審視自己,他們猶如從未離開過一般地鮮活。
那其實,或許他們只是跟藤井樹一樣,安靜地睡在雪山下罷了。
別忘了,
博子對著雪山喊出那句「你好嗎,我很好」時,有回聲的呢。
啰啰嗦嗦講了一堆,覺得混亂墨跡又矯情,可還是沒表達出這部電影帶給我的哪怕十分之一。
附一段北川悅吏子寫給小說版《情書》序言的部分段落吧,
我還常常做夢---擺在面前考卷上的全是不會做的題,怎麼辦?是個嚇得我魂飛魄散的夢;還有和同學在一排排課桌間嬉鬧的夢;聽到對面傳來男人性感的聲音的夢……偶爾,自己剛認識的某個人會變成年少時的同學出現在夢里。
一睜開眼,如果剛做完考試答不出題的夢,我就會由衷地松一口氣;如果剛夢見和同學在教室里嬉鬧,我又覺得有點惆悵。無論我以後怎樣努力,那個時代都不會再來了。
像初中和高中時代那樣的日子,並不只是留存在記憶里,璀璨地發著光,而是影響到了現在的自己,可能此生都會延續。
我還想,未來也是從現在開始一直延續下去的。
然後,最後說一下,我覺得《情書》不算校園電影。。它只是有到校園取景而已- -
黏貼完才發現,這竟然還是三年前在LA時候的回答,日子過得太快。
從高一第一次看情書,到現在初為社會人,不多不少剛好十年。
期間北上、出國、歸鄉、再次北上。
期間做了很多不大不小的選擇,我以為那些都是我獨立完成的。
可那麼獨立的我,早就不如呱呱落地時那般純粹。
價值觀形成期,接受了什麼,間接決定你會成為怎樣的人。(當然,也不絕對,接受這件事本身就充滿主觀性,不喜歡的東西無論如何我們也不會接受的)
我可能意識不到,我的某一次心動,或許和屏幕上的白雪皚皚有關,我的某一項決定、某一個處世態度,或許和翻來覆去倒回頭看無數次的那張借書卡素描有關。
我把《情書》奉為聖旨,把它當作厭惡現世時提神醒腦的一股清流。
每每又看完一遍情書,工作、客戶、業績爾爾都被我拋之腦後。畢竟在簡單有力的生命和純粹動人的初戀面前,其他東西哪有那麼重要。
哈哈,我也大有可能是沉醉在「眾人皆醒我獨醉」的自滿中無法自拔~
其實生活沒有我形容的那麼糟。
工作中我可以獲得成就感,同事相處中我可以收獲陪伴,愛人在身邊我更懂相知相愛。
但是,因為有《情書》的存在,我的世界更美好。
保留一份純真,再平凡的點點滴滴都可以發光。
對呀~好幸運人生遇到它,就是這么一部偉大的電影。
4. 情書結局什麼意思
《情書》結局的意思是女主知道了未婚夫喜歡自己的原因。在電影的結局中,女主渡邊博子非常痛苦,因為她終於知道了未婚夫喜歡自己的原因。原來藤井樹之所以熱烈追求渡邊博子,是因為他在年少的時候曾經暗戀的對象與博子長得非常相像。渡差頌邊博子得知真相後雖然非常痛苦,但還是放下了這段感情。
故事的一開始是從女主渡虛碧鄭邊博子悼念未婚夫展開的,未婚夫已經離世了整整三年之久,但是渡邊博子卻沒有辦法走出失去愛人的痛苦。渡邊博子翻看未婚夫的通訊錄,突然發現了藤井樹讀書時的地址。她想用寄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失去愛慧配人的痛苦之情,於是就往這個地址寄出了一封情書。
沒想到在不久之後,渡邊博子就收到了一封來自天國的回信,回信的署名正是藤井樹。原來這個藤井樹竟然是與渡邊博子年齡相仿的女生,更加巧合地是,她還是未婚夫的同班同學。渡邊博子非常想了解未婚夫在上學時代發生的故事,因此與這位女性藤井樹開始了書信往來。
沒想到通過書信往來,渡邊博子了解到自己的未婚夫藤井樹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情緣。他對這個與他同名同姓的女藤井樹產生了長達數年之久的暗戀,渡邊博子還了解到自己與女藤井樹長得非常相像,雖然此時的她非常痛苦,但還是為未婚夫曾經的愛情感嘆不已。渡邊博子最終放下了過去的感情,接受了新的愛情。
5. 電影《情書》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我整理的電影《情書》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渡邊博子站在高山平地上,四周群山圍繞,到處白雪茫茫,銀裝素裹,她面向那座與天幕相接的高山,大聲呼喊:--你好嗎?
影片就以這樣的畫面開始了,故事情節很簡單,通過渡邊博子與藤井樹(女)的來信來剖露中學時代那個藤井樹(男)的情感故事,藤井樹對自已的暗戀隱蔽很深,他沒表達,日本電影《情書》觀後感。或許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但對方卻沒感覺出來,這些零碎的情感通過鏡頭與場境的轉換娓娓道來,讓你感受那個因登山事故而亡的藤井樹與已同名同姓的同班女生的情感片斷,細膩地向觀眾道出人內心深處的東西,初戀,是美的,不管有沒有遺憾,這是青少年邁向成長的第一個理程碑,是與自已內心掙扎的源頭,也是以後婚姻生活的藍本,電影以藤井樹(男)現在的未婚妻渡邊博子與他初戀的對象的來信去追憶這位亡人,在雪花飄落,茫茫的雪國世界裡,情書就這樣展開了敘述。
從這部影片讓我感受到,人所追求的是至真至善的情感,我想導演是想通過這個簡單的故事刻意地去營造這個愛的氛圍,因為想表達純潔,故用了雪景,或許是一種寓意,這只是我的自我見解,人類的情感在這部影片子里單純,真切,與之相對比,真實的人類情感要復雜多了,這種描述手法是人類對美好情愫無限的嚮往,觀後感《日本電影《情書》觀後感》。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屬於自已的情書,對象或許並不是如今的妻子或丈夫,但在幼年的情感生活里,因為第一次對異性產生好感,會藏在心裡,在忙碌的生活中,在現實的世界裡,或許你我都不會再記得當年那份淡淡的愛,但它永藏心底,在某一個特定的環境下,會變成最美好的回憶,
不管渡邊博子如何思憶藤井君,但他已成了過去,將來只有陪伴在自已身邊的秋葉,對於已經死去的人,最好是忘記吧!即使很難,也要繼續向前行。藤井樹(女)雖然在藤井君去世後才知道自已竟是對方的初戀對象,這是一份禮物,值得一個女人一生去珍藏,因為我記得錢鍾書的話:"贊美一個女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愛上她"!
近期在我們迎來520美好的節日同時,我們也迎來一部有關愛情的電影著作《情書》,可以說在20xx年這部電影是最為經典的愛情電影之一了。
觀看了《情書》電影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有的時候愛情也是一把雙刃劍,暗戀並不是美好的,應為只會讓你承受更多的痛苦之情。電影《情書》改編自同名小說,以一封沒有寄出的情書為引,開啟了兩段唯美刻骨的愛情故事。故事開頭,博子小姐從山上走回了墓園,這是她未婚夫藤井樹去世兩周年,而博子小姐在藤井家中和他的媽媽談起往事,悄悄記下了畢業名冊藤井樹下方未搬家前的地址。她誤以為這個地址已經不復存在,心中想著天國的博子小姐往這個地址寄了一封信。而接下來的劇情圍繞這一封信所開展的話題,為後者的劇情提前做好了鋪墊,這就給觀眾們留下美好的開頭了。同時也是由岩井俊二執導,中山美穗、豐川悅司、酒井美紀、柏原崇主演的人生必看愛情電影《情書》今日官宣定檔5月20日,全國院線浪漫重現。定檔海報以影片女主角「渡邊博子」(中山美穗飾)雪中仰望天空的場景再現經典,喚起影迷們青春記憶里的那一封「情書」。
劇中最為經典的還是開頭那一句「你好嗎?我很好。可以看出了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呈現出更多的不舍之情,也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詞,經過歲月洗禮,聲音依然在群山和記憶里清晰嘹亮。看到這里心中難免有些感想,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面前,卻沒有勇氣跟你表白。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自己的野心沒有完成,而是一份暗戀之情,人為什麼會流淚,因為是眼睛代替了嘴巴說出的悲傷。
想起片中那一處很令人感慨的小細節:少年藤井總喜歡借閱許多罕有人愛看的書籍,在借書卡上樂此不疲地寫上自己的名字「藤井樹」,木訥又可愛的少女樹覺得「那真是一種怪癖」,多年後博子寄給女孩樹信中的一席話「我覺得,他在借書卡上所寫的藤井樹,是你的名字。影片中的每個情節段落,每個細節都相當准確地組織在影片韓而不露的意義結構中,幾乎達到了天衣無縫的程度。
電影《百年情書》取材於「黃花崗72烈士」之一的林覺民烈士殉難前親筆書寫的兩封遺書「與妻書」與「稟父書」。
影片以林覺民烈士從1905年至1911年期間的革命活動,與廣州起義最後三天時間所發生事件並行交織,集中展現了林覺民親情家國的熱血人生。
林覺民與一干小夥伴,林文、林尹民、方君瑛、方聲洞、馮超驤、劉元棟等,自小立志報國。自中國甲午海戰戰敗,簽署《馬關條約》後,中國大地已經一片狼藉,清政府腐敗無能,國土遭列強欺凌瓜分,愛國志士在熱血革命的感召下,紛紛投身革命洪流。
1905年,林覺民迎取了陳元凱之女陳意映為妻,婚後,兩人情投意合,恩愛有加。然而國難當頭,林覺民沒有沉溺於愛情的纏綿,於1907年借官費生出國留學之機來到了日本。在日本期間,林覺民和他的夥伴們先後加入了以孫中山、黃興領導的同盟會,決意推翻滿清,革命救國。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決定於4月在廣州舉行武裝起義,林覺民與夥伴們一同加入了敢死隊,決意以死報國。林覺民最後一次回家探望,沒有把自己此行的危險性告訴愛妻和父親。但敏感的父親已經從兒子反常的舉動中有所感覺,一家人吃了最後一頓團圓飯。此時,林覺民的長子已經5歲,陳意映懷的第二胎也已待臨產。面對愛妻、愛子、年邁的父親——林覺民此時肝腸寸斷但卻義無反顧地離開了他的親人。
在香港公寓,起義前夕,林覺民淚水與筆墨齊下,寫下來世紀絕唱傳世名篇「與妻書」「稟父書」,之後依然參加了廣州起義。起義中,林覺民等浴血奮戰,攻佔了總督府,但終於因敵我實力懸殊,林覺民的夥伴們一個個悲壯犧牲,林覺民負重傷被俘,最終不幸就義。
廣州起義距武昌首義成功僅幾個月,此次起義的意義重大,振奮人心。林覺民等烈士的熱血為神州大地澆灌出了自由之花,其功績將光照千秋,永垂後世!
《百年情書》將更加真實地還原當年的歷史人文情懷,而且盡管出演的演員大多為新人,但是卻都有著一顆澎湃的心,對待每一個鏡頭也都很用心地去表現,所以說《百年情書》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是一部充滿愛的影片:親情、友情、愛情,每一個都是主線,每一個情都有煽人淚下的一面。
520是早期來源於網路上流行語,是一個有有關情人的節日,而在這一個美好的日子裡國內迎來了一部經典的愛情電影著作《情書》。此次重映,導演岩井俊二親寫中文「你好嗎」手寫信問候中國觀眾,引發影迷紛紛以「我很好」回應以示致敬。5月20日,《情書》與觀眾銀幕久別重逢,不容錯過。
觀看了這部經典的愛情著作後,深有體會,有的時候愛情是美好的,也有的時候愛情是一種痛苦劑。《情書》是日本作家岩井俊二的長篇小說,其小說由一個同名同姓的誤會展開,通過兩個女子書信的交流,以舒緩的筆調細致的展現了兩段可貴的愛情。故事主要是圍繞一封信來所展開的話題,當博子小姐從山上走回了墓園,這是她未婚夫藤井樹去世兩周年,於山難。這個開頭,已成悲劇。然而樹小姐其實一直在羞澀地愛著他,樹先生也不懂得表白,他用一些看似無理和怪異的行為來引起她的注意,而女孩兒就這么一直苦惱著,煩著他,疏離著他,直到男孩兒轉學離開。
電影全片沒有一句告白,卻能將暗戀的故事表現的淋淋盡致:這才是我最為敬佩的地方。正如故事中的少年藤井樹一樣,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曾有過一段暗戀故事,「暗戀」里的心酸與美好、小心翼翼與隱晦克制,都能在電影《情書》中找到影子。無論是少年倚在灑滿陽光的窗邊低頭看書,放學後在校園車棚製造的「偶遇」,還是藏在借書卡背後多年的素描畫像,那份未曾說出口的愛戀詩意而美好,少年的欲言又止令人心動。有觀眾甚至稱贊這是一部「無論何時都會流下熱淚的電影」,可見影片對「暗戀」的極致刻畫動人至深。
作為最經典的愛情電影之一,始終是亞洲最高分愛情電影。《情書》以唯美清新的風格,溫馨而又浪漫的鏡頭語言、雋永淡雅的配樂、含蓄內斂的情感,更多的讓這部電影成為美學標桿。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面前卻不敢跟你表白。暗戀其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或許你我之間並不缺少什麼,更多的是缺少心中那一份勇氣,因為有你,世界變得美麗;因為有你,生活有了意義。但有的時候愛情也會留下更多的遺憾才最為致命的。
《情書》是1995年日本上映的純愛電影,在1998年引進國內。當時看完《情書》後,被電影唯一一封能算得上情書的信一直感動著,簡單的二句話卻藏著無盡的思念。「你好嗎?」「我很好!」。
博子是電影中逝世的男主藤井樹的未婚妻,藤井樹二年前在一山坡上意外死亡。二年來,博子懷著對藤井樹的無比思念與傷痛中度過,於是寄出了一封到「天國」的情書,結果居然收到了回信,回信的是與博子未婚夫同名的女孩子,以前也是同班同學。隨著頻繁的信件來往,博子也知道了自己未婚夫以前的暗戀故事。相信大家看電影的時候也會跟我一樣,會有些迷惑,就是切換場景的時候,二個一模一樣的女孩子,突然在不同的地方書寫著信件,慢慢的往後看,才明白過來。
博子與藤井樹(女)是二個長的一模一樣的女孩子,藤井樹(男)以前跟藤井樹(女)是同班同學,並而且暗戀著藤井樹(女)。在電影的回憶中,我們能看到男主為了接近藤井樹(女),等待二個多小時的畫面;在路上騎著自行車捉弄藤井樹(女),給其戴頭套;在借書卡的背面,偷偷畫上藤井樹(女)的畫像等等。看著回憶中的畫面,讓人覺得搞笑而傷感。搞笑的是電影里滑稽的鏡頭跟男主的有些「幼稚」的做法,傷感的是這何嘗不是很多人在羞澀的年紀不懂的表達自己愛戀的一種行為呢?只能通過一些「小動作」引起對方的注意或者只為了更接近對方一些。這種無法表達出口,單純的暗戀,沒有經歷過的人又怎麼會懂得呢?
看完電影,或許有人覺得博子很可憐,覺得博子只是藤井樹(女)的替代品。只是因為長的像,才得到男主的一見鍾情,我只想說這只是表面看到的一層吧。另一方面的說,博子也是幸運的,博子遇到男主,愛上了男主,如果不是男主的逝世,有機會結婚的.,可以一生一世一起的。試問,如果你遇見一個跟你暗戀的人長的一模一樣的人,你會喜歡,會想著去接近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而且相處過程中,已經打算結婚了,這能不算幸福嗎?還是只在糾結,博子只是藤井樹(女)的替代品,那麼,請問愛情究竟是什麼?什麼樣的愛情是幸福的呢?
隨著電影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娛樂也多了。如今電影的題材可以說是各種各樣,譬如有動作片電影、科幻類以及愛情類電影等等,這些不同種類的電影,在一定程度上給觀眾們帶來不少體驗,而對於有意義的電影,觀眾們在看了之後,內心通常都有許多感慨以及反思。隨著520這么特殊的一天即將來臨,一部好看的日本純愛題材電影《情書》在大陸重映,不曉得朋友們都去看了嗎?有啥感觸?下面就是本人觀後這部電影後的感想感受。
觀看《情書》這部電影,細細地去品味其中的劇情,我們會發現此部影片裡面的感情,無論是暗戀還是各種人物之間的感情,都能讓人看了之後忍不住哭起來,跟隨著故事情節一起悲傷,進而心情復雜。而這部電影的開頭,我們可以看出其風格,美麗的雪景,黑白兩種配色,讓人移不開眼,加上配樂,整部電影渲染出一種唯美、凄清而傷感的氣息,給我們這些觀眾的體驗很不一樣,從而內心的感觸頗深,劇情中人物的情感引人深思。
在觀看完《情書》,此電影中心的內容主要也就是講述一封原本出於哀思而寄往天國的情書,卻大出意料收到同名同姓的回信,並且逐漸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卻始終沉靜的純真單戀的愛情故事。面對這部電影,我們其實可以感受到影片中的各個人物的感情世界是怎麼樣的,對於藤井樹(女的)來說,如果她沒有收到她普通普通高中同學藤井樹(男的,二人同名)的戀人渡邊博子的來信,這一生都不會知道藤井樹對她的愛意。那麼也就有可能會錯過一段其實可以有結果的姻緣,或者是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這么一個人的存在,默默地在背後喜歡自己,不求回報,只希望自己可以幸福快樂,這是多麼偉大而令人悲傷的舉動,讓觀眾們處於淡淡的悲傷中,久久揮之不去。
電影的劇終時,女主又看到了那張借書卡,也看到卡背面的自己,但是兩人已經陰陽兩隔,即使那人活著,也已是別人的丈夫。從這里的劇情,我們這些觀眾的感慨也就更加深刻了,原來世上的事情就是有這么巧合的,雖然有的人已經不在了,但真相還是能以某種方式揭開。
《情書》 這部日本電影給我們的感覺很直接,也很純真,一本書,兩個愛情故事,三個人的感情歸宿,用回憶的方式,紀念著沉甸甸的愛,就好像一封寄往天堂的書信一樣,一去不復返,只因為愛一個字。
這部電影是一個年輕日本導演岩井俊二的第一部影片,他以詩意般的敘事方式表達少年的初戀,給我們帶來了很強烈的唯美視覺。這部影片很早之前有上映過,再次觀看,帶來的感受還是不一樣,青澀的年紀,純真的愛情,只因為膽怯卻沒敢開口表白,在男主角逝去之後,為了追尋記憶,不經意間重新打開。
很多人會覺得這部電影的結局應該不算美好,或許也無法去定義它。一本書,一張卡,一個名字,一幅畫,一句「你好嗎?我很好。」照亮了男主角最青春的年華,給我們精神上的沖擊,是井藤樹的對待愛的執著,也是導演的用苦良心。
影片中有兩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第一個是少女時期藤井樹在雪地里滑翔的鏡頭,整個畫面美麗得讓人落下淚來。那是輕柔的、幸福的淚。另一個鏡頭就是電影一開始渡邊博子躺在雪地里那個鏡頭。短短幾秒鍾卻讓人感覺彷彿過了幾個世紀般,是對離去的愛人的無法忘懷?還是對生命的思索?那個鏡頭一直向四周延伸,然後向高空延伸,從高空往下看,整個鏡頭里只有一片白雪,中間的渡邊博子只成一個黑點。生命是多幺微不足道,感情卻可永恆。她只是緊閉雙眼,靜靜地、久久的躺在哪雪地里。
整部電影運用故事的方式,扣人心弦,倒敘的方式給我們講述一個男生對待愛情的態度,把現在和過去,回憶和現實交叉開展,讓我們看到感動的同時覺得十分的可惜,來自現實與理想中的無奈打擊形成強烈的對比。整部影片讓人看完之後無法忘懷,最後一個鏡頭就好像,一片無聲雪花,穿越過去,把昨日呈現在眼前,卻無法觸摸到他的臉頰。
另外人物的感情非常細膩,每一處都是純粹清澈、生命與變化無常的現實,化作紛飛的雪花,他來過,突然消失了,卻永遠不會被遺忘。也許這就是最好的結局,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都以圓滿的結局結尾,就好像人生總是有遺憾,這就是現實與理想中共存世界。
愛情是每個人所嚮往和憧憬的,愛是即使最後沒有相伴一生,你也因為我出現過而擁有了更美好的人生。最近有一部經典電影《情書》即將在5月20號這一天上映,5月20號是情人眼裡的情人節,而520也是網路流行語我愛你的意思。《情書》由岩井俊二執導,講述了渡邊博子給去世的前未婚夫藤井樹寄出一封本應該沒有回應的書信,卻意外收到一位署名為「藤井樹」的女孩回信,在二人的書信往來中,女孩藤井樹逐漸發現,與她同名同姓的少年藤井樹曾對自己暗藏一腔柔情,而渡邊博子也在過程中與過往感情和解告別的故事。
《情書》是最經典的愛情電影之一,而這部電影的重新上映更是喚起了影迷們的青春記憶,這部電影以一封寄出的情書開啟了兩段美好而刻骨銘心的愛戀故事,電影中最讓記憶深刻的一句台詞便是渡邊博子向雪山裡吶喊的「你好嗎」,當你觀看《情書》這部電影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青蔥時光里最初的悸動與美好值得所有新老觀眾的體會和追憶。
電影《情書》里的男主一直暗戀著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女生,也讓我們看到了在學生時代對愛情的懵懂與青澀,電影中我們並沒有看到有告白的台詞,但是卻讓我們看到了鏡頭細膩的語言,不管是放學後在校園車棚製造的「偶遇」,還是藏在借書卡背後多年的素描畫像,那份未曾說出口的愛戀讓人觸動,少年的欲言又止令人心動,青春期尾巴上遲鈍而純粹的暗戀,就像是心裡埋了顆種子,一開始毫無自知,直到某天發了芽,一點一點破土而出。
或許《情書》這部電影能讓我們如此記憶深刻,是因為電影中的情節故事也讓我們回憶起了在校園那段時間的暗戀情愫吧,青春期的我們對愛情是憧憬與嚮往的,卻因為對愛情懵懂和青澀而不敢出口,把暗戀情愫深深的埋在心中,多年後回憶起來便是心靈的觸動。而觀看這部電影中,最打動我的便是兩位女生對感情的放下與釋懷,我們總會在對的時間里遇到對的人,在錯誤的時間里選擇錯了人,而不管對與錯,我們都要感激我們所經歷的,所選擇的,拿得起放得下或許是我們每個在感情當中都要學會的。
看完《情書》這部電影,平靜的內心猶如掉進一顆石頭,泛起了波瀾。一首歌一個故事,一部電影就像一場人生,細細品味電影,又何嘗不是在細數過往的酸甜苦辣。
一部好的電影是經久不衰的,總是會有人回看,而每次觀看都能從電影中體會到不同的感受。《情書》是1995年日本上映的電影了,時隔二十幾年,再一次搬上電影院的屏幕,正是說明了這部電影的經典。我們能從影片中看到博子失去未婚夫,卻一直念念不忘,不能自拔。博子的愛是純粹的,是專一的,是遇見藤井樹以後全身心付出的愛。生活中,又還有多少這樣子的愛情呢。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樹對博子的愛,很多的人都會認為博子只是替代品,藤井樹其實愛的是跟他同名同姓同班的女孩子。(以下為了區分,男主稱藤井樹,女藤井樹稱為啊樹)。其實在這一段感情里,經歷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藤井樹對初戀的感覺並未親口表達,都是通過回憶中的點點滴滴而呈現出青春期對初戀對象的朦朧感覺,或許是喜歡,或許是愛,但在天國的藤井樹永遠也無法親口表達了,心願在最後卻是實現了,啊樹知道藤井樹曾經喜歡過她。
藤井樹的真實想法已經無從考證,對啊樹的感情也許的真的,也有可能只是看到博子與阿樹長的一模一樣,才一見鍾情,這是現實中很現實的橋段。另一方面影片中既然藤井樹能成為博子的未婚夫,我認為,這也是存在真實感情的,如果愛一個人只愛其樣貌,一段感情肯定不會是長久的,愛一個人,不能說100%的這個人的所有都喜歡,但至少也應該是靈魂契合,相互喜歡,相互尊重的,才能一直走下去。如果只是一廂情願的話,那麼二個人基本很難走上婚姻的殿堂。
經典的電影總是百看不膩,電影映射出的情感,就像人生的路上每走過一步,都能有不同的感受。一百個人有一百個經歷,有一百種情感,人生能遇見無數的人,卻難以碰見一個靈魂契合,相互喜歡的人。如果遇見請珍惜,如果沒有遇見又與他(她)走在一起,也請珍惜。因為有些人,或許一個轉身,就再也見不到了,從此只在回憶里。
6. 情書電影結局是什麼意思
情書全集高清完整版視頻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EBDOWIufu4HaYe-X2k9uJg
簡介:《情書》(Love letter),日本神戶某個飄雪的冬日,渡邊博子(中山鋒滑散美穗)在前未婚夫藤井樹的兩周年祭日上又一次悲痛到不能自已。正因為無法抑制住對已逝戀人的思念讓吵,渡邊博子在其中學同學錄里發現「銀氏藤井樹」 在小樽市讀書時的地址時,依循著寄發了一封本以為是發往天國的情書。
7. 情書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情書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情書》是日本導演岩井俊二的代表作品,拍攝於九十年代中期,是一部表現純愛的電影。影片從一封寄錯地址的情書開始,引出了一段塵封多年的純美情感。女主人公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樹因為一次攀山事故離世,博子始終無法釋懷這段情感,無意中翻到男藤井樹中學時代的畢業紀念冊,按照樹家鄉的地址,寫了一封寄往天國的信以表達心中那份難以割捨的愛,沒想到竟收到回信,引出了當年那段純美情感.....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初戀總是一個記憶的喚起者,更是一個帶有感傷色彩的純粹象徵物,那些帶著些許積塵的過往即使不那麼美好,也依舊帶上了感性的臆斷,並使之不斷主觀化,成為一種對當下生活的逆反,而做出這種回憶的時候,人們的感情往往是內斂而不張揚的。影片《情書》的這種基調,正好切合了觀眾在觀影時的主觀感受,比如藤井樹在轉學之時,交換借走的書本的那一幕:他皺起的面部,故意顯得游離的目光和盡量刻意壓抑自己情感的話語,這些鏡頭完成了一個情感轉移和替換的過程,相信只要有過類似經歷的觀眾,都會有所觸動吧。
同樣的處理方式在影片《情書》中還體現在對「死亡」態度上。死亡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但是流逝的時間會不斷消解其中的悲傷意味和情感因素,使其變成一種更為純粹的回憶。這不由讓人想起早些時候看過的一本阿拉斯加愛斯基摩人居住區的旅行記,作者敘述了一場愛斯基摩人的葬禮:平靜,沒有喧鬧的哀樂和式樣繁復的喪葬用品。那裡的人們長期生活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死亡實在是一件平常的事情,盡管現代文明使他們不需要繼續祖先與自然那殘酷的搏鬥了,但這種面對死亡的平靜依舊流傳了下來。
《情書》之所以成為岩井俊二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除了對情感基調巧妙處理和對觀眾觀影心態的完美把握外,還在於影片精巧的敘事結構。兩條線索的交叉敘述以及不留斧鑿的情節推進,使得《情書》整部影片渾然一體。每個觀眾都能在觀影結束後,從中獲得屬於自己的情感體驗,滿足自己獨特的情感需求,這正是這類電影的價值所在。
兩代人悉心經營40餘年的溫馨小書店,卻在經營規模和戰略上敗給了附近街角處福克斯家族新開張的父子書局。小書店店主凱莉一方面感到遺憾痛心卻又無可奈何;另一方面,為了排解心中苦楚,她在網上通過郵件把一切境遇和心情像一位神秘的藍顏知己一一傾訴。可令她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位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的紳士竟然就是現實中和自己勢不兩立的競爭對手:福克斯。然而,商戰中的硝煙永遠不會沾染人性中最善良溫情的一面,友好的初衷和溫暖的情愫最終會化解一切誤會與恩怨。那個註定的相見,那個深情的長吻在湯姆漢克斯和梅格瑞恩的詮釋下昭示了一個令人欣慰的圓滿結局。
第一次看《電子情書》是在大一上半學期綜英課第七單元的電影短片中。
短片一開始,就看到凱瑟林坐到了電腦前,打開電腦輸入自己的網名Shopgirl,然後開始檢查自己的郵件,直到看到NY152發來的郵件,她表現得很欣喜。看著NY152的郵件,她的表情也變得豐富起來。
第二次看《電子情書》是在大一下半學期的社交心理學課上,由於上課時間有限,我們沒有看完全部。不過我大致了解了這部電影的情節。
影片男女主角喬·福克斯和凱瑟林·凱莉同生活和工作在紐約的西北區,同在一家商店購物,又同在一處買咖啡,而且還沿著一條街道散步。
喬和他做書籍編輯的女友派翠西亞共同生活,而凱瑟林則與她做報紙專欄的作家男友法蘭克住在一起。他們都對自己的生活及愛情感到滿意,直到兩人在網路聊天室相識,並且開始郵件往來。喬在網上是叫NY152,而凱瑟林叫做Shopgirl。他們在網上傾訴著除了真實身份以外的生活中的一切。他們相互分擔著對方的的憂愁,也分享著對方的歡樂。
影片一開始就是男女主角在各自的男女朋友出門後迫不及待的打開電腦查看各自電子郵件的場景,那搞笑場面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同時,喬的書業最新連鎖店開張了。新書店距離凱瑟林的街角書店僅相隔了個街區。由於喬的書店有折扣,詳細的圖書目錄,還提供免費咖啡。雖然凱瑟林很看不起以這些手段來增加圖書銷量的喬,把他視為眼中釘,但這些確實使得凱瑟林的小書店面臨倒閉。凱瑟林向NY152 這個未曾謀面,卻有十分信賴的知己傾訴心中的感慨,希望NY152能替自己出主意。在這樣的情況下,兩人終於決定見面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喬慫恿自己的好友先去約好的地點看一眼,結果卻發現心儀的網路情人竟然就是自己的死對頭凱瑟林。最後喬自然是無法以NY152的身份去赴約了。這讓面臨關門大吉,無人可靠的凱瑟林悵然失落。其實現實中的喬對凱瑟林是有好感的,喬的內心其實也是喜歡兒童的,心底也有著真摯的,善良的愛心,只是礙於兩人在商業上的競爭不能表示出來。知道了Shopgirl真實身份的喬一面還是通過郵件幫凱瑟林出主意,一面也努力讓凱瑟林改變對自己的看法。
第三次看《電子情書》是在那次社交心理學課所在周的周六。
由於兩人與各自的情人存在著鴻溝,他們最終與自己的情人分手了,變成了單身。
商業上的競爭對手,網路上的戀人,這兩個角色折磨著已經知道了真相的喬。他不能沒有網路上的凱瑟林。喬在聽了父親無意中的話「沒辦法,你能上哪裡找到與你心靈相通的女子呢?」之後,他開始了對凱瑟林的追求,白天是以商業巨頭的身份,而晚上是以神秘網路戀人的身份。他一會兒在現實中為凱瑟林提出良好的建議,一會兒又在網上為她出謀劃策。他明白要讓凱瑟林開始對自己產生依賴的時候才能讓她知道真相。
時機成熟時,他們決定再次見面,見面之前,喬問凱瑟林:「你能原諒放你鴿子的人,為什麼不能原諒我呢?如果沒有商業上的競爭關系,我們一定會在一起的!」那一刻她心裡充滿了矛盾,可她仍然割捨不下網路上的那個他。她回家換上了漂亮的衣服,來到了約定見面的地方,充滿期待地四處張望,當眼前出現的人是喬時,她的眼裡先是驚訝,然後是如釋重負的感動。她對他說:「剛才,我真的希望那人就是你!」淚水盈滿了她的眼眶。而影片也到此落幕。
第四次看《電子情書》就是在寫這篇文章前。
這部影片有著讓人百看不厭的感覺。喬與凱瑟林在郵件里的 幽默對話表現了男女主角的睿智,又很自然的表現了各自的心靈。
凱瑟林等男友出門後就馬上去檢查郵件,這讓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她內心的孤獨。喬也是如此,Shopgirl的郵件和他的狗比他那個功利的女朋友派翠西亞更讓他感到親近。
在上班的路上,兩人相距不遠的走著,卻互不相識。這樣的鏡頭在現實生活中也不少見。特別是在大城市,即使是住在同一小區同一單元的兩個人也有可能是見面不相識。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人們無暇做心靈的交流,而且人們總是秉著一種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原則,大家彼此間都充滿了不信任吧。而且在現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里,人與人之間剩下的就是利益的關系了吧(可能說得有點偏激),然而時間就是金錢,誰還捨得花時間去認識一些與自己毫無關系的人呢?只是人們的心靈還是孤寂的,大家都轉向了虛擬的網路,在虛擬的網路里找尋著心靈的慰藉。
他們就是這樣,白天對面不相識,而晚上則繼續著網路上心靈的交流。,繼續著互不相識卻心靈相近。
兩人的第一次見面是在凱瑟林的街角書店,喬帶著自己的姑姑及弟弟(是兩位小朋友)去凱瑟林的書店。喬看到凱瑟林的第一眼就對凱瑟林產生了好感,買了書,並努力隱藏自己就是那家連鎖書店擁有者的事實。而凱瑟林對喬的印象也是不錯的.。這就是第一印象了。
影片中另一個場景,當凱瑟林知道了喬是連鎖書店的擁有者時,她對他的印象從開始的有好感變成了最差的評價。而喬也努力讓自己把凱瑟林想得更差些,因為他們是商業上的競爭對手。這其實就是暈輪效應的一種表現。這使得他們在大街上,超市裡相互躲避,喬的憨態和凱瑟林的俏皮讓我們樂不可支。特別是在超市裡付款的那一段,凱瑟林的氣惱和無奈,喬的竊笑和得意,都足以讓人看出他們兩人破裂的關系。
再就是他們決定從網上走到現實中所安排的第一次見面,一方是等待著救世主出現的凱瑟林,網上那個他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另一方是出現又不能講破的喬。他無法相信自己的對手竟會是自己的網上戀人。約會的信物—夾著玫瑰的《傲慢與偏見》擺在桌上,見證了這對心靈契友的爭吵。凱瑟林怎麼也想不到這個對頭會是自己認為的王子。相信在見面前他們二人對各自的網友都充滿了幻想,也都有一個期望,只是他們二人誰也沒有想到結果會是這樣。
再後來,喬的所作所為感動了凱瑟林,在喬的努力下,凱瑟林終於接受了喬,並最終獲得了完美的愛情。在喬付出努力,要改變凱瑟林對自己看法的這段時期里,近因效應就發揮了強大的作用。
這就是我理解的整部片子,相信我以後還會在看的。
同名同姓的男孩女孩,封存記憶下一段朦朧的情感回憶,電影中的男主人公始終缺席,卻在藤景樹和博子的書信中形象一點點豐滿起來。到影片結尾,電影的懸念揭開時,才讓我們恍然大悟,這是一段深藏心底的未了之情。兩位女主人公阿樹和博子最終迎來了全新生命的春暖花開,為了忘卻的追憶和為了紀念的緬懷,都是美麗和無比清新的……男主人公少年時錯過的表達,我們也許都曾經錯過,但是得到的,未必會珍惜,錯過的,不一定就不美好,畢竟那時,我們都不懂愛情。
影片中穿插的關於藤井樹和早逝的爸爸的病危急救事故顯得真實而震撼,片中爺爺和媽媽關於是冒雪送高燒的藤井樹去醫院還是在家等救護車的爭吵極為精彩,真實。爸爸因為爺爺的方法(送去醫院)而來不及救治,當70多歲的爺爺對著媽媽清楚說出從家到醫院的時間,並背著藤井樹在大雪中飛奔,對著媽媽說:「我就算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把阿樹救會來……」時,我徹底淚奔了。當人們要保護自己心愛的人的時候,往往能夠表現楚人性最光輝的一面。電影中的這一幕給我的感動和《火影》中,三代和大蛇丸對決時說的:「這是我的家,誰也無法奪走……」一樣。
幸運的是,同樣的方法,爸爸沒有挺過去,女兒最後得到了救贖。當然,在影片的最後,相信博子也得到了救贖,因為一次陰差陽錯的感情替代,博子長久背負感情債務而一直沉湎於對以前逝去情人的思念之中無法自拔,伴隨著阿樹在影片最後解開男主人公初戀情感密碼後,終於解脫了,開啟了新的愛情之旅。從這個角度來看,岩井俊二導演是善良並且溫和的,所有的傷痛和糾結都會過去,生命是一種不斷前行的跋涉,不再踟躕於昨日的繁花似錦,才能觸摸明日的火舞艷陽。這,也許就是生活的真諦……
最後談一下電影中的點睛之筆,電影的音樂與情節,畫面完美融合。《Childhood Days》,《His Smile》等等,旋律純凈,唯美且略帶傷感,讓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如果說故事是帶領我們走進電影中世界的領路人,音樂就是撥動我們心弦的天使翅膀。
《情書》是我大一在選修課上第一次看的,當時就想寫一下觀後感,可是一耽擱,也就忘了。如今,於大年三十的晚上重溫一下,完成當時的想法。
8. 《情書》結局
結局:整個電影內容,談的不是山盟海誓的約束,也不是驚天地,泣鬼神的瓊瑤式苦戀,只是單純的兩段逝去的純純感情;一段是埋藏在男藤井樹心底的舊愛-對於同班同學從未表白的暗戀;另一段是渡邊博子對逝者表達的無盡的追念。最後博子終於知道未婚夫愛上她的原因只是因為女藤井樹與自己長得神似之後,雖然悲傷依舊,卻終於走出了這段感情的陰影,尋得自己心靈上最終的解脫。游晌
鏈接:https://pan..com/s/1pTUv_fYcnPt9HJ4h1IVihA
《情書》由一個同名同姓的誤會開始,通過兩個女子書信的交流,以含情脈脈的筆觸舒緩地展現了兩段可貴的愛情。內容講述一位少女渡邊博子(中山美穗飾)在男友攀山意外喪生後,無意中得知他中學時代在故鄉的地址,於是寄了一封明知不會有迴音的情書到那裡,但意外地卻收到回信,原來是一位與她已故男友同名同姓的女孩~藤井樹(中山美穗分飾)收到,並回了信。 之後兩人開始通信,博子因而進一步了解少年時代的男藤井樹(柏原崇飾)及女藤井樹(酒井美紀飾)的故事。
而後博子決定到北海道,與現任男友秋葉茂(豐川悅司飾)尋找此同名同姓的藤井樹。兩人錯過了相遇的機會,但博子卻偶然發現藤井樹與自己的樣貌原來十分相似。 回去後,博子漸了解她已故的男友對她一見鍾情的原因是因為她和他的中學同學藤井樹樣子酷似,於是便放開懷抱,往已故男友遇難的山前大聲舒發鬧逗心中郁結,並接受了秋葉茂的一段新戀情。 另一方面,藤井樹也漸回憶起以往與其同名同姓的同學一起的點點滴滴,最後因液磨賣機緣巧合得到了一個埋藏多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