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車的電影
[轉]
汽車百年史--汽車的電影情緣
汽車自19世紀末誕生以來,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從卡爾·本茨造出的第一輛三輪汽車以每小時18公里的速度跑到現在,誕生了百公里加速度只需三秒鍾多一點的超級跑車,這100年,汽車發展的速度是如此驚人。
同樣作為19世紀末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電影也已歷經百年的浮沉。從盧埃爾兄弟第一次播放簡單的「火車進站」之類的無聲黑白小短片,到現在高清晰、充滿高科技的彩色數字電影,這100年,電影變化的腳步是如此神速!
汽車改變了人們的行進速度,使「日行千里」成為現實;而電影則作為全新的藝術形式,改變著人們的精神世界。汽車與電影,這兩個19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他們年齡相仿、品貌相當,所以自誕生以來總是藕斷絲連地糾纏在一起。終於有一天,人們坐著汽車去看電影;終於有一天,汽車出現在黑白銀幕上。當汽車遇上電影,這兩個改變人類生存軌跡的偉大發明又會撞出怎樣的「火花」呢?那麼現在,就讓我們進入電影中的汽車世界,看看當汽車遇上電影時擦出的「火花」!
■「007系列」與阿斯頓·馬丁
007系列電影推出已有40年,永遠的任務、永遠的冒險、永遠無盡的驚奇與刺激。人們想到詹姆斯·邦德,首先想到的就是阿斯頓·馬丁,飛車追逐場面通常都是007電影的高潮所在,從第三集的《金手指》里肖恩·康納利的座駕開始,那部能夠旋轉車牌、具雷達導航裝置的DB5,便使阿斯頓·馬丁一舉成名。直到今天,仍有許多人認為肖恩·康納利和DB5是007系列電影中的最佳組合。作為007系列的第20部,《DieAnotherDay》仍延續著與阿斯頓·馬丁的持久合作,其中的詹姆斯·邦德開著他的灰色Vanquish與敵人在冰原上捉對廝殺,則再次成為007的經典。
Vanquish是阿斯頓·馬丁公司有史以來開發和生產的技術最先進、最高級的新車型。自2001年9月面市以來,在2001年生產了230輛,到2002年底一共生產了500輛。2003年前的V12Vanquish都已售出,其後還有18個月的排隊名單。
■《我,機器人》與奧迪RSQ
真是佩服奧迪頂尖設計師們的想像力,2035年的汽車沒有車輪!這真是個天馬行空的夢想。不知道現在的輪胎企業如何想,不知道被譽為「給世界裝上輪子」的人福特先生如何想。
在科幻片《我,機器人》中,男主角威爾·史密斯的寶貝座駕,就是那輛由15名奧迪頂尖設計師特別設計的RSQ超級概念跑車。它既有跑車流暢完美的線條美感,又充滿了強烈的金屬科技感,中置引擎、蝶翼式車門,最炫的還是它以球體滾動的設計取代了傳統的車輪移動方式。影片中2035年的芝加哥,車將不再有車輪,而是在球體上滾動。
這又是一次汽車業與電影業的完美合作,如果沒有這部電影,不知道我們還要多久才能看到這部沒有輪子的未來汽車。
■《瘋狂金龜車》與甲殼蟲
如果你是甲殼蟲汽車的「鐵桿」粉絲,那麼你一定應該知道美國迪斯尼的Beetle系列電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金龜車」Herbie可謂是風靡世界。這輛擁有和人類一樣的獨立思維和意識的甲殼蟲,用它的神奇和善良幫助它的主人在賽車事業和愛情道路上施展魔法,實現理想。它不僅成為了迪斯尼的經典形象,也讓更多的人愛上了這款精緻小巧的甲殼蟲。
25年過去了,Beetle系列再次到來,而老款甲殼蟲卻已不在,但人們的熱情不改。在最新的這部電影中出現了大眾歷史上製造的總共21529464輛老款甲殼蟲中的最後一輛,雖然現在老款甲殼蟲已經停產,但它給了人們一個很好的機會來回味這款歷史上的經典小車。
■《蝙蝠俠》與蝙蝠車
這是一款被評為「十大電影汽車」之首的英雄「戰車」,它只屬於一個人,也許永遠你也不會擁有它,但你一定永遠都忘不了它,它就是蝙蝠車。
在蝙蝠俠的各種奇怪設備中,最讓人感興趣的還是他那輛超酷的大黑車。這輛造型結合了超級跑車和美軍快速突擊車特色的汽車有著兩排超大的輪胎,車身上的黑色金屬既像蝙蝠的黑翼,又像鯊魚的腮裂,能使人的視覺得到極大的滿足。
在整個蝙蝠俠傳奇中,蝙蝠車一直被表現為一種現代造型的汽車,只是顯得有點誇張和極端的味道。根據導演的要求,蝙蝠車的方方面面都要體現出清晰的目的性,而不僅僅是一大堆引人注目的細節的簡單堆砌。
Ⅱ 尋找一個電影片名
偷天換日 (2003)(Braquage à l'italienne)
導 演:F·加里·格雷
編 劇:韋恩·鮑爾斯 Troy KennedyMartin 唐納·鮑爾斯
主 演:馬克·沃爾伯格 愛德華·諾頓 查理茲·塞隆 馬克·瓦爾伯格 查理斯·塞隆
上 映:2003年5月30日
地 區:法國 英國 美國
語 言:義大利語 俄語 英語
顏 色:彩色
時 長:111分鍾
類 型:犯罪片 驚悚片 冒險片 動作片嘩態
內容:
以查理(馬克·沃爾伯格飾)為首的一夥職業盜賊,電腦黑客里爾(塞斯·格林飾)、駕車能手羅勃、爆破高手「一隻耳」和專攻保險箱的約翰,在義大利威尼斯完成了一票大買賣,搶得了大量黃金。就在幾個人滿心歡喜准備分錢的時候,史蒂夫竟一個人帶著金條溜之大吉。
為了搶回屬於自己的那份,剩下的人只好重新出發,與新加入的漂亮女賊斯黛拉(查理茲·塞隆飾)一起來到洛杉磯。為了搶在史蒂夫把金條脫手之前找到他,一夥人成功的控制了洛杉磯市的交通系統,造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城市交通阻塞。而他們駕駛著迷你型寶馬車,在裝甲車與直升機的追逐下,在大街小巷甚至是地鐵隧道里,完成了一場驚天大逃亡。
[賣點一:經典重拍]
本部影片是1969年同名英國影片的重拍版。老版中匯集了大批當年英國影壇的紅人,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至今仍活躍於影壇的宿將邁克爾·凱恩,以及本尼·希爾(Benny Hill)和諾爾·克華德(Noel Coward)等等,該片被公認為英國電影的巔峰佳作之一,在英國電影學院評出的100部最佳英國電影中名列第36。此次卷土重來,當然首先是瞄準了那些懷舊的人們。
最近一段時間,翻拍經典已經成了一種拯救票房的良葯。《芝加哥》的成功就不必說了,前不久道格拉斯的《特務親家》,也用了「借屍還魂」的手段。不過重拍經典老片或改編戲劇、漫畫作品這種手段,最大的不利之處就在於劇情已經被無數人已經熟悉,沒有了那種神秘感與新鮮感。所以能否在劇本改編上多下功夫,是此類影片能否成功的關鍵。
由於新版亂模源的籌拍歷經10年之久,所以劇本也數度被改寫,牽涉到的編劇達9人之多(不過恐怕還是破不了《霹靂嬌娃》17名的驚人紀錄),最後接受的,是夫妻檔Donna Powers和Wayne Powers,兩人此前的作品是驚悚片《水深火熱》(Deep Blue Sea)和《情人劫》(Valentine)。盡管事前如此大動干戈,但據有的影評人反映,本片屬於典型的換湯不換葯產品,人物和影片的場景道具雖已然今非昔比,但是基本情節的核心並沒有太大改變。不知道製作方聲稱的不一樣之處,是如何通過結局與細節具體體現的。
[賣點二:火爆飛車]
為了達到良好的聲光效果,尤其是為了表現最後在洛杉磯街頭的追逐戲,製作方特別與寶馬公司簽訂合約,在影片中使用了他們新款的迷你跑車(MINI)。這種微型跑車,體積相當精簡,性能卻十分卓越,在擁擠的街道穿梭自如是家常便飯,上至人行道、下到地下鐵照樣暢行無阻才是它的最迷人之處。這也是本影片最後的重頭戲,立體追逐所能實現的關鍵。
據說為了碼桐完美展現這場壯觀的賽車追逐戲。洛杉磯市特地在好萊塢星光大道附近封閉了兩個街區,實拍時動用了百輛武裝卡車和多部直升飛機,並疏導了多次交通。寶馬集團為拍攝該片總共提供了32輛MINI汽車,但觀眾在影片中看到的將只有三款:一輛紅色、一輛白色、一輛藍色。導演格瑞說,如果沒有這些天賜的小車,這部電影將完全不一樣。「MINI是第三幕追逐戲的主要交通工具」,為此演員們都被送至駕駛學校,接受特殊訓練,以便更好地了解MINI車的操控性。
[賣點三:群星薈萃]
不知道從何時起,馬克·沃爾伯格已經成了主演好萊塢翻拍老片的最熱門人選,他最近出演的四部片子,有三部都是老片新拍,除了本片外,尚有提姆·波頓導演的《決戰猩球》和翻拍奧黛麗·赫本的《新謎中迷》。沃爾伯格顯然對這部《偷天換日》很有信心,他已經公開表示這是迄今為止他表現最好的一部影片,甚至超過了此前的《決戰猩球》及《搖滾歌星》,對此沃爾伯格解釋說,「這部片子聚集了好萊塢最出色的年輕演員,每個人在演繹角色時都傾注了自己的個性,整部片子的人物性格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們這次沒有用電腦特效,而是回歸傳統拍攝方式,但效果卻非常好,動作和特技場面都是迄今我見過的最棒的!」
與沃爾伯格的信心十足興致勃勃形成反差的,是片中的二號男主角愛德華·諾頓。有傳聞說諾頓原本對出演該片毫無興趣,只因合約在身,無法拒絕才勉強接下。在這部群戲為主、賽車場面為輔的片子里,留給諾頓的發揮空間想必不會很大。但即便如此,這位好萊塢公認的天才演技派依然無法讓人忽視他的存在,甚至有影評說這片子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諾頓的表演。
性感美女查理茲·塞隆對於本片當然也是不可少的。這類犯罪片當然都少不了一個性感香艷的美女來照顧廣大男性觀眾的眼光。去年為觀眾帶來一部《陷入絕境》,今年當然也少不了來一場美麗的「黃金大逃亡」。
Ⅲ 剛上映的電影《特種部隊》好看不
《特種部隊》還沒上映,就看到很多人拿它跟《變形金剛2》比,《變2》本來也不是招我待見的電影,我也沒必要為它說什麼好話,但如果非要比的話,我想打個比方吧,這就好比在一個學校里上學的兩個學生,變二同學雖然學習不咋地,但家境闊綽,一身叮當作響的名牌,並因其高大俊朗的外形而深得同學們的擁戴,其時髦得體的言行也讓大家紛紛效仿。而特種部隊同學,學習要更勤奮,但限於天資,在成績方面也沒什麼足以傲人的,在大家的印象里,特同學家境也是不錯的,一身的穿戴也都是拿得出手的,但經過同學們的仔細研究,發現特同學的襪子實際上是地攤貨,不如變同學的阿瑪尼襪子透氣性好。而且雖然和變同學一樣都是戴歐米伽名表,但變同學的限量版似乎更拉風一些。特同學的Gucci書包一看就是高檔貨,但是變同學的書包雖然沒牌子,但卻是在義大利定做的,用的是整張的南非小牛皮,純手工縫制。於是經過同學們的考證,變同學家裡祖上實際是有軍方背景的,做的生意也都是官方特許需要批文的項目,而特同學家裡的生意雖然也不小,但是以電視購物為主,賣的實際上也就是原來自己作坊里生產的塑料仿鑽,基本上屬於暴發戶一類的。
暴發戶有一個特點是,他們知道自己在這個財富圈的位置,做潮流王子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可以將財富的標簽貼得滿身都是,但始終還是處於一個追隨者的狀態之下,他們最怕的就是別人看穿自己心底里的自卑。
看《特種部隊》就是這種感覺。
電影結束後我聽邊上的觀眾嘀咕:「這電影怎麼這么長啊?看變形金剛沒覺得那麼長啊!」我覺得這個感覺很大程度上來自那一系列結而不尾的結尾,每次看似結尾的情節過後,都出來再抖個包袱,我看到導演在銀幕後面說:「看到沒有,我這電影是有料的啊!看到我與前面劇情的呼應了嗎?看到我為下一集埋下的伏筆了嗎?」你就不能在有效的敘事時間內把該交代的交代清楚,讓觀眾的情緒一下子到了高潮,最後再留一個讓人回味一下的結尾嗎?這搞得人進進出出的,煩不煩啊?後來我想明白了,這都是因為導演不自信啊!
可以說索莫斯從《木乃伊》第一部之後就沒有什麼大作為,雖然《木乃伊》和《蠍子王》系列的票房都還說得過去,但從影片實際質量上來說,下降的趨勢是很明顯的,觀眾越來越不吃他RPG游戲那一套模式了,但他實在是不太善於經營故事。《特種部隊》是一部群像戲,但每個人的性格特徵都很扁平,個人的能力屬性也沒什麼突出表現,無非就是黑人嘴碎,蛇眼不說話,斯嘉麗說大話,杜克一根筋,這里的人物屬性設定都不如《金剛狼》豐富。本來故事就很簡單,核心道具就一個納米炸彈,人物還這么弱,整個看下來實在是太單薄了。而交代前史部分與現實故事結合並不嚴密,占很大篇幅的白幽靈和蛇眼之間的恩怨,最後只是為了交代蛇眼為什麼不說話了?要說交代人物性格,白幽靈的囂張在現實活動中已經交代清楚了,還要用閃回部分來強調嗎?從現在的結局來看,兩人的恩怨已經不可能延續到下一集了,那相比起繁復的前史交代來說,他們最後的PK實在是太不到位了,觀眾根本就high不起來啊!
影片的前半部分基本上很悶,音樂也賤兮兮的,主要是對話老套沒營養,搞笑部分也很冷。受不了那些腦殘的台詞,斯嘉麗被搞掉了隱身衣並被痛扁之後,在那裡嘮叨,大意是「生平第一次輸了,我父親告訴我一定要贏的」,黑人瑞科德然後上來安慰……我噴!
當特種部隊的飛機第一次出現在銀幕上時,我就哀嘆,這特效也太糙了,似乎摳像的毛邊都沒處理干凈,比例也失調,與背景根本無法融合。基本上所有的戰斗場面設計都很沒有想像力,乏味的很,雖然子彈劈啪作響,但根本就激動不起來,你就連那些老套一點的烘托氣氛的手法都懶得用嗎? 比如適當來個升格啊,模仿一下子彈飛行軌跡什麼的,好歹有點炫目的場面。唯一值得稱道的一場戲是巴黎追逐,終於看到了屬於這部電影獨有的場面了,瑞科德和蛇眼的飛行穿梭實在是扣人心弦,破壞力也很驚人,算是拍出了點精氣神。
整體來說,反面人物刻畫更成功一些,尤其是李秉憲的白幽靈,很酷,雖然基本是在延續《三傢伙》中的冷血殺手形象,但也應該足以讓他在好萊塢成功上位了。當然這也要取決於電影在美國的受歡迎程度,要不然可能只能像《極速賽車手》里的rain一樣,流星般劃過。不過以現在電影的素質,我覺得不至於像《極速賽車手》那麼慘,但要想在票房上有太大作為也難。
這是這個瘋狂的暑期檔最後一部進口大片,也是最讓我失望的一部,失望程度甚至超過的《哈6》,哈6之悶在於劇本的局限和小說作者的強大主導,而非導演的不作為,至少還是一個有創作主旨的風格化的東西,而不是像《特種部隊》這樣的科幻贗品,在暴力外殼下包裹著的是導演的無能和平庸,雖然可以根據其表面特徵為它貼上一個大片的標簽,但細節、搭配、氣質上的失敗還是只能證明這只不過是個外強中乾的暴發戶而已,而暴發戶是不能引導潮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