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觀後感大全800字精選5篇
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下面我給大家介紹關於電影 觀後感 大全800字,方便大家學習。
電影觀後感大全800字1
能參加一個電影的提前觀影,真的是很沒想到的一件事,覺得一直只有在新聞上見過,沒想到的是第一次的體驗就及其優秀。
決勝時刻書寫的 故事 背景是我們很多人都熟悉的建國前期的一些故事,比如渡江戰役之類的名詞是從小就一直徘徊在我們耳邊的,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只是一些名詞,一段故事
尤其是對於像我們這么大的年輕人來說,是很難與那個歷史時刻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的,但我覺得決勝時刻做到了,他讓我與那個時代產生了共鳴,產生了情感上的互通。最主要的就是細節和人物描繪的立體,彷彿帶你回到了那個年代。
這部電影里的每一個人物都是完整且立體的,比如對於這段歷史時期的主要人物,我們的五位領導,像唐國強老師飾演的毛澤東讓我看到了一個不僅擁有雄才大略,還很可愛(涉及劇透就不說了,但保證一定是一個最可愛版本的毛澤東),還有就是他們之間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革命情誼也是很讓我淚目的一個點。
再一個就是對於小人物的塑造,這個電影塑造了很多在那個時代下的普通人,比如篇幅描述比較多的,陳有富和田二橋,這兩個人物的塑造是最把我代入到電影中的人物,毛主席身邊的陳有富,性格很單純甚至有點憨,每一次正經的保證完成任務,主席要出去擔心主席安全的時候為難又糾結狀態,還有就是和播音員小孟的那種朦朧的感覺,真的把一個那個年代下的要完成任務但又情竇初開的男孩子演活了(實名感激黃景瑜帶給我們這么優秀的有富);再就是田二橋,這個人物是狠狠賺到我眼淚的人物,一邊體現那個年代的年輕孩子對於黨的事業的熱愛,另一邊還提現了那個年代青年人該有的活潑靈動,而且真的他和毛主席的互動真的很有愛,真的用一個人物體現出我們領導人對於孩子那種真正的關愛,而且他家人和田二橋本人一起在渡江戰役中的那種拼搏感(涉及劇透,就不多提了),真的體現出當時人民對於和平的那種盼望。
看完電影真的覺得自己很難從那種情緒中抽離出來,真的很感謝整個團隊,還有每一個演員,他們真的努力去為我們呈現一個不一樣的 歷史故事 ,真的值得去電影院,最後只想說當一個中國人真的很驕傲。
電影觀後感大全800字2
每當《我心永恆》這首感人唯美的歌曲回盪在我耳邊,我便會想起電影《泰坦尼克號》中一幕幕的感人畫面,它讓我明白了什麼是愛的真諦。
影片主要講述了豪華的夢之輪泰坦尼克號的首航就撞上了冰山,然而在輪船先後的逃離過程中出現了閃耀的人格光輝。
最讓我震撼的是偉大無私的「愛」。
正是因為愛,船長在最後關頭才會鎮定自若的指揮大家逃離,自己則回到了他一生為之揮灑汗水的地方——船長駕駛室。
正是因為愛,指揮逃生的人員才會忘記自己的安危,把一切精力全部寄託在了遊客們的身上。
正是因為愛,船上的小提琴手才會一直為驚慌失措的人們拉響一隻只生命的曲子。
正是因為愛,三等艙的母親才會講故事讓兩位孩子安然入睡,她知道存活的曙光最終只屬於黑暗。
正是因為愛,兩位進入暮年的老人才會緊緊依偎在一起。
也正是因為愛,男主角傑克才會把海上唯一的甲板讓給他所愛的露絲。
影片中的一句話更是讓我潸然淚下。傑克在冰冷的海水中對躺在甲板上的露絲說:「露絲,請你答應我,要好好生活下去,不管發生什麼事,你一定會安然的度過晚年,子孫滿堂,兒女滿膝。露絲,請你現在就答應我。」露絲答應了,答應他要好好的生活下去,帶著對生命的依戀,生活的的嚮往,她不會食言,那是傑克送給她的最後一句話,也是傑克心底最美好的嚮往。
我被男主人公偉大的「愛」所感染了,這讓我想到了另一部電影《銀河護衛隊》中的樹精格魯特,它也有著對隊友的愛。在戰斗的最後階段,五人都陷入了茫然,他們中間必須有人要犧牲,否則怎麼與法力強大的對抗?就在這時,樹精用自己的身軀為隊友搭起了一個搖籃,一片天。因為他是善良的,他熱愛這個集體,這個「銀河護衛隊」,熱愛所有與他一起戰斗過的隊友們,不管發生什麼,它都要為集體犧牲,隊友的性命遠遠超過了對生命的留戀······
一首《我心永恆》讓我恍然大悟。愛是什麼?愛是危機時刻閃耀的人格光輝;是把生的希望寄託給他人;是簡單的愛情、親情、友情。這就是愛的真諦。
電影觀後感大全800字3
看完《焦裕祿》,影片中最感人的一段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忘—— 大雪 紛飛,黃沙路上,李雪健扮演的焦書記拉車,幾人推車,車上裝著救濟糧,寒風挾著雪片打在人們的臉上。河南民歌《共產黨是咱好領頭》響起,為這一行人的愛民行為拚命地吼唱著。破土房的門被推開,焦裕祿出現在門口。屋裡的一對老夫婦,老頭躺在炕上,老太婆站在地上,驚詫地看著這位不速之客。焦裕祿來到炕前,坐在老頭身邊:「大爺,您的病咋樣呀?快過年了,我們給您送點糧食和錢來,您們先用著。」躺在破棉絮中的老人強睜開昏花的老眼,看著焦裕祿:「你,你是誰呀?」焦裕祿拉著他的手:「我是您的兒子!是毛主席派我來看望您老人家的。」老人的鬍子顫動著,淚水涔涔下。老太婆伸出手,順著焦裕祿的頭上往下摸索,帽子、圍脖、棉衣:「感謝毛主席……給我們派來了這樣的好兒子!」那粗獷的民歌配合著畫面將電影推上高潮。
「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焦裕祿同志不愧是共產黨的好書記,人民的好兒子,他是為蘭考人民活活累死的呀!」電影結束後,一位女觀眾泣不成聲地說出了大家的心裡話。我們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除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焦裕祿同志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在這次「講黨性修養、樹良好作風、促科學發展」活動中,自己要不斷去增強焦裕祿同志這種為人民服務埋頭苦幹,永不知倦的責任感。過去有一句話:「黨叫幹啥就幹啥」,不講條件,不提要求,不計個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為黨的工作中去。
「紅日照天下,涌現振奇人。盡管病魔纏繞;奮起棒千鈞。甘願粉身碎骨,敢下五洋捉鱉,倒海索奇珍。蘭考焦裕祿,耿耿鐵精神。鹽鹼凈,內澇治,風沙馴。弦歌聲起,楊柳東風萬戶春。借問津梁何處?萬事認真實踐,全意為人民。群眾中來去,天地共翻身。」當時郭沫若寫的一曲《水調歌頭·贊焦裕祿》將焦裕祿短暫而光輝的生命以客觀公正的角度翔實地傳誦了出來。焦裕祿用他的熱血,在蘭考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寫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畫出了最新最美的圖畫。自己身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辦公室幹部,應該時刻牢記自己共產黨員身份,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加強自身修養和作風建設,為實現人生的價值,燃燒自己!只有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記在腦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作貢獻,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公僕,一個真真正正的人民好兒子!。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焦裕祿同志已離我們遠去,但從他的一生中學到的,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人民的好兒子,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
電影觀後感大全800字4
這兩天看了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起初認為這部電影跟其他 勵志電影 沒什麼區別,無非就是講主人公如何克服困難最後取得成功的故事。可當我全部看完以後,我發現影片中所展現的遠遠不止與此。我被主人公面對命運的坎坷、面對生存的艱難以及面對生活的那份態度,那份淡定、從容、執著所深深震撼。
其實主人公由最初的為生活而奔波到最後得到工作,這並不是偶然的。仔細觀察主人公的面部表情,不難發現無論在何種境況下,他都沒有被生活的磨難擊垮,他都始終保持著他獨特的笑容。在父子倆淪落到必須在地鐵站過夜的地步時,這個硬漢在聽到門外強硬的敲門聲時,將兒子抱緊,再抱緊,忍不住流下了辛酸的淚水。但在這個時候,他依然沒有失去對生活的希望。等到兩人住到救濟站時,他還不忘給兒子講笑話、哄他、安慰他。兒子克里斯托弗給了他最大的安慰和希望。從最初看到爸爸媽媽吵架的茫然失措,到媽媽離開以後的逐漸成長,再到跟到爸爸後面像爸爸一樣拚命跑,到最後的兩人手牽手一起步向幸福明天,這一切的一切都那樣真實,讓人不由得不被他們之間的那種深深的父子情所感染。片中還有一個鏡頭:當爸爸拽著克里斯托弗拚命奔向公共汽車時,他不小心將小機器人——他的玩伴丟在了馬路上,爸爸後來上了車才發現,但已是時間不等人。小克里斯托弗那流淚的臉久久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里。
片中出現最多的鏡頭是奔跑,在那樣一個經濟大蕭條的時代,每個人都是那樣神色匆忙。克里斯也是從頭到尾都在玩命地跟時間賽跑。哪怕就這樣,最初的幾次,他也沒有能夠追上時間的腳步。他感到疲憊,一種浸透了全身的疲憊。如果僅靠奔跑,看來是不能解決多少問題的。因為在那個時候,每個人的時間感覺似乎都不夠用,這個時候就要講求 方法 和效率了。其實他的成功,奔跑還不是起最關鍵的作用。關鍵是他對人對事的態度,幹事的認真的那份勁頭以及講求誠信的良好品質都給曾接觸過他的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每一個細節他都認真去做好,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直至最後達到自己的標准。當兒子在救濟站睡下後,他還接著走廊的燈光埋頭苦讀營銷的書籍。到最後考試時他第一個交了試卷,心中也是自信的。其實他的成功真是一波三折。本來第一次 面試 應該可以通過的,可是陰差陽錯,由於被警察拘留了一宿,第二天一早穿著滿是塗料的T恤去面試,後果可想而知。不過,由於面試官之一的戈登先生在跟克里斯打過幾次交道以後發現他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幹事業的人。最終幫助他得到了第二次機會。
我覺得我從這部電影中學到了很多。如果當初面臨那種情況的人是我,我會怎樣?我連想都不敢去想。不知從哪裡看到過一句話:苦難是人生的財富。是啊,當你經歷過那種刻骨銘心的苦難以後,你才會對現有的生活感到滿足,感到幸福。你會為你所擁有的一切感恩上天。我很慶幸我是在內地工作了兩年之後才來到了松山湖學校。盡管當時在內地條件也很不錯,但到了松山湖以後我覺得我起碼是感恩的,因為我每天都被深深地感動著。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我的體會尤為深刻。我覺得人生無論大喜大悲,無論面臨怎樣的磨難,面臨怎樣的考驗,都應該保持一份淡定、一份從容和一份執著——就像主人公克里斯。因為我們堅信幸福就在我們身邊不遠處,而她註定某天會來敲門。
電影觀後感大全800字5
今天,我做完作業正准備看一會兒電視,無意中看見一部電影,叫《小小飛虎隊》。
電影開始放了,裡面有3個鮮明的人物,分別是虎子,小銀,大壯。他們幾個機智勇敢,不用任何武器,卻能搞得敵人稀里糊塗,分不清東南西北。
大壯,他虎頭虎腦,既憨厚又老實,甚至有點傻乎乎的。但有一天在蘆葦叢里,一個大叔告訴了他一個非常重要的情報,要大壯送給老洪,並且除了老洪不能告訴任何人,他做到了。最後,他和虎子,小銀被鬼子包圍,他說:「現在,我要把情 報告 訴你們。即使我們三個最後只有一個能活著出去也要把情報告訴老洪!死了一個還有兩個,死了兩個還有一個!」沒想到大壯小小年紀,卻能說出如此極有抱負的話,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虎子,他頭腦靈活,十分聰明。有一次,他們三個被李二孬捉住了,他明知掩護大壯和小銀逃走,自己可能會付出生命代價,可還是對大壯和小銀說:「我掩護你們倆逃走,到前面小樹林等我!」說著用鞭子緊緊纏住李二孬,掩護大壯和小銀逃走。最後,他抽了李二孬一鞭,飛快的逃到鐵軌的另一邊,這時火車正好開過,李二孬要追也不行了。虎子的勇敢和聰明,還有他為了朋友願意犧牲自己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小銀,他雖然不及大壯的執著負責,虎子的聰明勇敢,但是他的觀察力十分敏銳。有兩次,鬼子想要偷襲他們,都是小銀及時發現,使大壯他們逃過一劫。我們也應該有這種敏銳的觀察力,並且面對問題臨危不亂。
這部電影也很搞笑。有一次鬼子利用虎子和小銀威脅大壯交出情報,大壯急中生智順口編了一句『半夜睡覺老尿炕,不尿它就憋得慌』,那些糊塗的軍官,竟然讓那些翻譯官來翻譯這句話,並且根據翻譯內容東挖西挖,到頭來什麼都沒挖到。哈哈,笑的我肚子疼啊!
這部電影更讓我更多了解戰亂年代的艱辛和困難,相比之下,差的真是太多啦,我也知道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我們應該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努力工作,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美好。
電影觀後感大全800字精選5篇相關 文章 :
★ 《少年的你》電影觀後感800字範文5篇
★ 2019電影觀後感大全精選5篇
★ 《葉問4》觀後感影評大全800字精選5篇
★ 《烈火英雄》正能量電影觀後感800字5篇精選影評
★ 2019電影《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精選800字範文5篇
★ 電影《傳染病》觀後感作文800字精選5篇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觀後感800字5篇
★ 觀看電影《囧媽》觀後感感悟最新的800字5篇
★ 《攀登者》影評5篇
★ 《攀登者》精彩影評5篇
❷ [薦]拯救大兵瑞恩電影觀後感作文1000字7篇
見字如面,所有情感都能在作文里體現,長期訓練寫作有助於思維能力的提高,多讀書對寫作文有幫助。那作文怎麼才能寫的好?考慮到你的需求,我們特意整理了「拯救大兵瑞恩電影觀後感作文」,請閱讀後分享你的朋友!
正如這部影片的主題,八個人去救一個人,這樣的事在真正的戰場上可能不會發生。但他們仍然義無反顧的去執行,為的是不讓一個年老體衰的母親經歷所有的兒子都喪命於戰爭的噩耗。這種飽含人性的虛構其實早以打動人們的內心,讓我們不會再去過多的苛求它是否符合歷史等林林總總的問題。這便是導演的高明之處,化有形為無形,變虛幻為真實。櫻慶
我不想在對開頭的20分鍾的震撼的諾曼底登陸的槍林彈雨做過多的描述了。大家已經做過太多的褒獎和評述,而且我知道,無論我用什麼樣的文字努力去還原,較之斯皮爾伯格的鏡頭語言來說,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我還記得米勒中尉剛到岸上時候的那一怔和那一個片刻的周圍的死寂無聲,搖晃的眩暈的他的眼神環顧著四周慘烈情景。已經不能用驚愕來描述了,腦海中可能是一片空白――無法接受!!前一刻的還在平靜中的他們此時竟然來到了地獄!這是最讓我震撼的一個場景,因為在那時我第一次把自己置身於戰場上去身臨其境的感覺周圍的血肉橫飛。開頭的這場登陸戲讓我想起了《盜火線》里的那場警匪對峙,同樣的真實迅速把觀眾拉入其中的氛圍。緊迫的節奏感染了所有的人。
看過本片的人可能會親吻一下胸前的十字架。確實很讓人神往,可這脊態握是斯氏對戰爭的神話描述,對戰爭傳奇的放大,所以他最後還是沒有逃脫死亡的厄運――人不可能憑一己之力來改變戰爭結果的。
還記得最先犧牲的那個士兵嗎?為了救一個毫不相識的小女孩而中槍身亡,而在之前他絲毫都沒有考慮過值不值得的問題,在他看來,這可能近乎一種本能,善意的本能,即使代價是生命。
還記得他們放走的那個德國人嗎?最後反過來被他所殺時那種凄迷的眼神到底想說什麼呢?這就是戰爭,沒有所謂的仁慈嗎?
恐怕人人都會在那個士兵躲在樓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戰友已經快被敵人殺死的時候而近乎憤怒了吧!再我們眼裡,他懦弱的近乎無恥,在他自己看來,他可能也會痛恨自己吧,因為直到這樣的危難時刻,我們和他自己,才同時如此清晰的通徹了他的內心。
這便是戰爭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強烈的對比才能更深刻的彰顯人性。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我們那些平日里隱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層的東西,到底是怎樣的呢?如果面對戰爭之時,會有怎麼的表現呢?這是一個很讓你恐懼的問題,因為有時候我會發現自己竟然會感到底氣不足!
瑞恩,這個八條命換來的年輕士兵,並沒有令我們感到失望。正義勇敢的他的內心也在經歷著痛苦和掙扎。不單單是失去兄弟的痛苦,還有對為了救他回去而犧牲的幾個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無法去扭轉什麼,因為大家已經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計任何代價。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轉移撤退以保全自己,而是留下來和這群熱血男兒共同作戰。這不是魯莽,而是一種高於生命的責任。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後的任何一個時刻,都提醒自己好好的活著,活的有意義,不單為自己,還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個忠魂。這將是貫穿他一生的動力閉橡。直到他頭發花白的時候,仍然會為這些動力和自己的堅持激動的熱淚盈眶。
最後,當米勒中尉無力的躺在那,一槍一槍的射向敵人的坦克的時候,我從他即將熄滅的眼睛裡,甚至看不到一絲的絕望。直到最後的一刻他都在堅持,這種堅持往往能創造奇跡。
轟隆震天的坦克爆炸聲和上空呼嘯而過的飛機,是一個昭示希望的開始。
其實奇跡不光是電影中才有的神話,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贖》里告訴我們的一樣: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了希望。能做到這一點,已經是奇跡了。
《拯救大兵瑞恩》,斯皮爾伯格1998年神作,久聞其大名是在各種電影專著中。《拯救大兵瑞恩》的標簽很多:斯皮爾伯格、二戰、戰爭片、美國精神。網上有關影評多如牛毛,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我來說,選在這個時候看《拯救大兵瑞恩》完全是出於《倫理學》通識課倪老師的要求。因此,我的切入點或多或少與這堂課的聽課感受有關。
影片開頭近半個小時的戰爭場面讓我惡心,這么直觀地看戰士們在戰爭的各種殘酷血腥的死法還是第一次。這半個小時里我一直在想的一個問題是:瑞恩和這群人有什麼關系?為什麼要拯救他?他怎麼了?
答案在半小時後揭曉,諾曼底登陸成功了,傘兵瑞恩被困在了敵人後方,而他的三個兄弟全部在戰爭中死亡,家中的老母親只剩下了這個唯一的兒子。美國作戰總指揮部得知情況之後,決定組織一個小分隊前往救援,米勒上尉和他的七個部下,外加德語翻譯厄本。在戰火依然燃燒的歐洲戰場,敵方危險重重,他們毅然上路,只為一個上級的命令,只為實現對一個他們不認識的母親的諾言。而死亡,隨時可能到來。
風雨交加中的逃生、危險暗藏的伏擊、長途的跋涉、兄弟的相繼犧牲、希望的日漸渺茫,我困惑了:這么多人去救瑞恩值得嗎?為了瑞恩犧牲這么多戰士明智嗎?疑問不攻自破。
米勒上校把這場尋蹤看成一場賭注,殊不知他內心的痛楚。每個人在戰爭到來之前都曾有過美麗但與戰爭毫無關系的夢想,有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生活幸福。米勒在面對部下要離開時沒有表現出任何吃驚,在踏上這條沒有回頭路之前,他或許預料到了這一切的發生,但對他而言,戰場上的使命比什麼都神聖。米勒說,到蘭姆勒帶瑞恩回家能讓我回到妻子身邊,我會擔下這項任務。你想退出?你想回去戰爭?沒關系,我不會阻止,我甚至還會替你申請,我只知道,每多殺一個人,我就離我的家越遠。拯救可以救贖在戰場上瘋狂殺戮的罪惡,於是,沒人想再退出。
所有人生命的價值此時被大大的簡化,即救出瑞恩,然後回家。陸續犧牲的戰士,臨死前都會說一句話,媽媽,我想回家。還有一封寫好的帶給家裡的信。因此,拯救大兵瑞恩的人的終極目的和瑞恩的終極目的融匯一體,即:實現對母親的承諾,平安回家。這正是人性中相通的地方,沒有人想繼續戰爭,那麼拯救瑞恩,可以逃避戰爭;瑞恩平安回家即是對米勒他們平安回家願望的變相實現。這即是米勒及其部下不顧一切拯救瑞恩的終極價值。
於是就有了麥克對米勒上校的說的話,或許在這場混蛋戰爭中,拯救瑞恩成了唯一的好事。他們的無畏犧牲為瑞恩平安回家搭建了橋梁,生之價值得以如此高貴地彰顯。
我又在想,假如瑞恩不能平安回家呢?假如戰爭永遠無止境的繼續下去呢?他們如此的犧牲有意義嗎?
答案在遇見瑞恩後,在誓死守衛橋的戰爭中揭曉。
是啊,拯救出瑞恩他們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他們可以對戰事撒手不管然後撤退回營等待歸期了。但首先是瑞恩遲疑了,他無法接受兄弟的死訊,他要堅守戰場,這是他的使命。那麼,米勒他們呢?瑞恩已經找到了,可是戰爭還在繼續沒有了回頭路,只能和瑞恩一起保衛這座孤橋。接下來又是一場血雨腥風,僅存的幾個兄弟也相繼離開,就連麥克也倒下了。米勒上校一直的信念崩潰了,他要怎麼回去?就這樣回去嗎?顯然不能,於是他沖到了敵人坦克面前,就那麼無奈地坐在那,用抽搐的右手握著槍,一搶一搶的射向迎面駛來的坦克,他的表情很從容淡定,用自己的生命來試圖結束這場混蛋戰爭吧,該死的沒完沒了的殘殺。
米勒努力擠出最後的笑容,對瑞恩說:詹姆斯,別辜負大家
幸好援軍來了,戰爭有了勝利的曙光,可是那麼多兄弟在戰爭中走了。
瑞恩會怎麼想?這是我最後思考的問題,他怎麼面對那麼多為了救他而犧牲的生命?他還有勇氣繼續活下去嗎?
鏡頭回到影片開始,年老的瑞恩面對米勒上校的墓碑老淚縱橫,他說:我每天都想著當日你在橋上說的話,我盡力活好我的人生,希望這已經足夠,至少這讓你覺得我沒有辜負你們所做的一切。瑞恩最後問妻子,我是個好人嗎?跟我說,我這輩子沒有白活,跟我說,我是個好人。眼淚止不住往下掉。
傳承生命的價值,米勒和一部分兄弟為了拯救瑞恩而離開人世,瑞恩為了感恩必須要好好活著。我在想,如果這個故事不是發生在二戰戰場,還會有這么壯美嗎?因為戰爭看不到的盡頭耗盡了戰士們的精力,他們的心靈已遭受殘酷戰爭的蹂躪,已處於崩潰脆弱的邊緣,於是在這深刻的絕望中,他們把嚮往自由、嚮往美好生活的夢想寄託在瑞恩身上,此時他們所做的斗爭不再是盲目的持槍殺敵,而是為了拯救一個士兵的生命,從而避免了淪為戰爭的機器。這也正是影片把故事背景設在二戰的獨特意義之所在,生命價值一場華麗而壯美的升華,並且得以傳承生生不息。
今天晚上集體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不知在平安夜看這么讓因心痛的片子是不是一種諷刺。
現在已經看完這部片子一個多小時了,可是心情還是不能平靜,還是很堵得慌!片子里的血腥、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折射……都給我的心靈強烈的震撼!總有那麼幾個片斷,我都不忍看,下意識的把頭別開。很佩服斯皮爾伯格,他找的切入點都令我感觸頗深……
戰爭,永遠是最殘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無辜的牽連。在燭光下,當幾個大漢露出他們的柔情的一面時,我忽然發現,他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們也會八卦開玩笑,他們談論的生活片斷和我們的是那麼相似。沒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為了某些人的野心,卻讓大批大批的無辜者受害。
當瑞恩和隊長在談論和哥哥們在一起的生活時,我感到很痛心。從那麼幸福的場景,一下墜落到死亡邊緣,那種對心靈的沖擊力,連我這個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為他們對未知的恐懼吧!其實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在哪天會突然消失,畢竟時間還有那麼多你留戀的東西啊!
看到片末的時候,很多同學都在咒罵那個不敢開槍的傢伙,若是他敢在關鍵時候開槍,可能就不會釀成那麼慘的悲劇了,可是,這也是最真實的地方啊!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關鍵時刻成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時候。
都說對敵人的寬容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是啊,若是他們不放過那個德軍,他們的隊友就不會死在那人的槍下了。可在戰爭中,沒有誰對誰錯,成王,敗寇。
現在,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
看一部好片子,凈化一次心靈,真好……
《拯救大兵瑞恩》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二戰中的故事:美軍三軍參謀長馬歇爾親自下令,派一個八人小分隊深入敵後,將已在二戰中死了三個哥哥的列兵瑞恩救回祖國。為了一個而可能犧牲八個,值得么?不僅中國人會發出這種疑問,影片中的小分隊成員萊賓也說:誰都有母親,憑什麼瑞恩媽媽的喪子之痛要比我媽重要?
導演斯皮爾伯格多次強調,他無意為了展示武力而血腥,影片中的暴力鏡頭沒有一處是無緣無故的,本片所展現的一切都是現代戰爭的客觀反映。事實也是如此,如果單以戰爭場景去衡量本片的好壞絕對有失偏頗,再逼真的效果充其量只停留在優秀軍事科教片的范疇,並不能實現理性的飛躍和流芳百世,強大而富感染力的道德論題、仁義與愛、人性亮點與生存價值等才是本片的精華所在,八個救一個所引起的廣泛爭議、觀念對撞和道義救贖等,使本片持久而真誠地被推崇和難以忘懷。如果要選出一個本片中最難忘的鏡頭,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出這樣一個畫面:一輛軍方小車緩緩開近雷恩家,正在做家務的雷恩母親悄然放下手中的活兒,當她面對走出車門的軍官和牧師的時候,她的身體不由自主地癱倒在地上......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我們會有一些感想。在寫觀後感時,首先要對影視作品的內容作一個概括的介紹,使讀者能了解你的感想是從哪裡來的,要結合作品內容談自己的所思所想,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概括地對影片內容進行分析和評論。然後再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從影片中的人和事,聯繫到現實中的自己或自己所見的人和事,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或獨特見解。這是全文的重點部分。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戰爭片,一直以來我都很少看戰爭片,因為總有那麼幾個片斷,太殘酷、太血腥,使人無法直視。所以,久而久之遇到這種畫面總是會下意識的把頭別開,但是這部影片使我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對生命價值的重新認識。
電影開頭就是,老瑞恩帶著自己的家人來到米勒上校的墳前,向他的靈魂祈禱。自從俄馬哈搶灘成功後,總部就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犧牲的消息,便下令讓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在半途中,他們幾個都慢慢的走向死亡,但是經過艱苦的努力,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找到了瑞恩。但是,讓人疑惑的是,米勒一行人沒有立刻走開,而是他們決定和瑞恩留下來共同守衛橋,不過最終米勒上校還是死了,但是臨死前還不忘叮囑瑞恩要好好活地下去。
是啊!戰爭永遠是最殘酷的,它往往使平凡的百姓也被無辜的牽連。在燭光下,當幾個大漢露出他們的柔情的一面時,我忽然發現,他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們也會聊八卦、開玩笑,他們談論的事情和我們平常談論得是那麼相似。沒有人天生就是英雄,而只是為了某些人的野心,卻讓大批大批的無辜者牽扯進來一起受害。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戰爭不光是政治的延續,它也會給我們所有的人留下不同的記憶,有的驚栗,有的慘烈,有的悲痛,有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它給人們帶來最多的是難過。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戰爭片,一直以來我都很少看戰爭片,因為總有那麼幾個片斷,太殘酷、太血腥,使人無法直視。所以,久而久之遇到這種畫面總是會下意識的把頭別開,但是這部影片使我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對生命價值的重新認識。
電影開頭就是,老瑞恩帶著自己的家人來到米勒上校的墳前,向他的靈魂祈禱。自從俄馬哈搶灘成功後,總部就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犧牲的消息,便下令讓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在半途中,他們幾個都慢慢的走向死亡,但是經過艱苦的努力,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找到了瑞恩。但是,讓人疑惑的是,米勒一行人沒有立刻走開,而是他們決定和瑞恩留下來共同守衛橋,不過最終米勒上校還是死了,但是臨死前還不忘叮囑瑞恩要好好活地下去。
是啊!戰爭永遠是最殘酷的,它往往使平凡的百姓也被無辜的牽連。在燭光下,當幾個大漢露出他們的柔情的一面時,我忽然發現,他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們也會聊八卦、開玩笑,他們談論的事情和我們平常談論得是那麼相似。沒有人天生就是英雄,而只是為了某些人的野心,卻讓大批大批的無辜者牽扯進來一起受害。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戰爭不光是政治的延續,它也會給我們所有的人留下不同的記憶,有的驚栗,有的慘烈,有的悲痛,有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它給人們帶來最多的是難過。
東方是丙戌年冬月初五,西方是聖誕節,也正逢周末,看片計劃自然要如期進行。挑來挑去,一部《拯救大兵瑞恩》成為一個決定。此片在九八年上映,也掛上個上世紀的影片這樣的調侃。斯皮爾伯格做為本片的導演,湯姆.漢克斯為主演,都大大增強了這部二戰題材影片的看點。從商業角度這就是賣點。內容的深刻,創制手法的獨特,使得影片的藝術價值同樣不容估量。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在二次大戰中一行七人小組尋找並保護一名叫瑞恩的士兵,讓他回到他母親身邊的故事。同樣體現了斯皮爾伯格的拯救一人既救助全人類的思想主旨。故事從老瑞恩回憶的諾曼底登陸戰開始,灰灰的天空和灰灰的海面,透射出冰冷的氣息,那種叫人瑟瑟顫抖的色調充斥著整個畫面。當渡船打開藏門的一剎那,德軍的子彈掃射了進來,士兵相繼倒下。緊接著,挪動、奔跑、掩護、呼喊、爆炸、鮮血、屍體等等,彷彿每一步都是生命與死亡的分界線。跳下船、跑上岸、潛伏在敵人堡壘前的沙包後面直到沖過火力封鎖並摧毀它,米勒中尉帶領他的部隊為這次登陸立了一功。然而他說出怎樣的一番景象啊。時,取得成功的背後是眾多戰士的身軀,這其中就有一名叫瑞恩的士兵。
一名、兩名、三名,戰務後勤收到三份不同瑞恩的殉難書,令他們難以相信的是,他們是親兄弟,只有一位老母親,也就是說,那一天的上午老母親要收到三份殉難信。美軍副總參謀長為此感到無比的傷感,為了說服部下去尋找並把這位母親的最後一個兒子帶回祖國,意味深長地念誦當年林墾總統為陣亡士兵家屬書寫的手信。
剛剛結束的搶灘登陸,米勒中尉與戰士們還在為剛才的一幕幕回味伸長,前線長官就在體探之餘,將這個最高機構下達的特殊任務。中午時分,一行七人開始了尋找這個不知身處何方的瑞恩。這里,經歷過兩次戰斗,失去兩位戰士。他們都曾抱怨犧牲七人為救回一人是否值得。同時同名的瑞恩也為小組帶來激動於失落。米勒中尉曾說這小子,看他值不值得我們去救他。
第二天的下午,他們在第三次遇到敵軍時,偶然地發現了瑞恩。但是對於失去幾位親兄弟的瑞恩,悲痛之餘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就這樣離開戰場回家,他要繼續奮斗在戰場上,為自己保衛的橋做最後奮戰。米勒中尉答應了他,戰斗之後既要離開這里回到母親身邊。
准備埋伏圈過後,米勒中尉與瑞恩坐在一起閑談,說起家裡,說起往事。一番兒女情長後,緊張的氣氛隨之而來。緊張的戰斗貫穿整個故事的結尾。最後米勒中尉在瑞恩的面前陣亡,臨死前,對著瑞恩說不要辜負我們。痛苦的瑞恩最後變回老人,並回到米勒中尉的墓地前,告訴他自己活得很好,沒有辜負他,並叫妻子證明給米勒中尉。
一部不錯的電影,一段不錯的戰爭回憶。電影上映的時候,很多的二戰老兵看後唏噓不已,感覺到又回到了二戰現場。這都要歸功於攝影師卡明斯基和斯導的對於這部電影主題的深入了解以及對於藝術再現上的傑出表現。影片當時採用的是高感光的膠片和紀錄片的設備,就是做到那種粗糙的質感,那種畫面上的大顆粒就此誕生,而且結合拍攝是的手提式拍攝搖晃的視角,出奇地美,這個美是來自它足夠真實。那種連續的搖晃的長鏡頭,那種不合節奏的剪輯,都是從真實還原戰爭場面的藝術表現角度出發的。在光源的運用上,並沒有過多地去塑造人物而去使用反光板或是多點光來表現,單一光源運用很多,即使人物的面部表現不明了也無所謂。那種夾雜在人物面部、身體,還有景物、樹木、廢墟等上面的黑色,都是具有明顯的明暗交界線的塊狀。對表現人物內心的抑鬱,無助,以及在戰爭下人們心中的那種厭倦恐懼,都起到很好的詮釋。
影片中,前26分鍾用來展現了諾曼底登陸戰的驚人場面,在影片的前期建制上,已經讓觀眾們怔住個半晌了。也許很多人第一次看都說:這他媽怎麼拍的?在這里,運用這樣的建制,第一,提高了影片的精彩程度,更主要他告訴你戰場上可不是好玩的,是血腥的。這可是給看慣國內戰爭片那種軍號一響,千軍萬馬如潮水般踏過敵人的頭顱,人都沒傷一個的中國觀眾一即顛覆以往印象的作品。第二,交代了影片的時代背景以及主要人物與重要人物。對整個影片的開始鋪墊了一個足夠刺激與足夠戲劇化的段落。第三,影片開始的老人回憶,也帶出了一個故事前提,就是這個人是誰?一個懸念;他的回憶,故事足夠真實。
影片在戰斗中開始,在戰斗中結束。也同樣是老人回憶開始與回憶結束而結束,首尾是呼應的,也是一個意識整體。不能不提到的是片中最先進入戰爭時空的,是海灘,強調了環境,其次出現的就是漢克斯扮演的米勒中尉,還有他的手,特寫的手,顫抖的手。這一元素在片中多次出現,最後在米勒中尉死後,還是落到手上。這一元素,豐富著米勒中尉這個人物的本身。他顫動的手,表示他個人的健康在戰場上生死攸關之中是多麼的無所謂,也強調了他經歷了足夠多的戰斗,是戰斗給他帶來了這樣的迫害。正因如此,這只手,代表著法西斯,那是不健康不和諧的躁動。同時米勒本人代表著真正中的人們,被戰爭所累,不僅僅是一隻手,更是身心的受傷。再後來表現米勒的瞬間失聰也同樣是表示了他本人以至所有身處戰爭的人們,受到的人本之上的侵害。最後,米勒中尉死去,眼神中表現了這一事實的同時,又再一次將鏡頭停留在他的手上,它停止了跳動,也就是說,米勒真的離開了他的將士們,也標志著戰斗最後,侵略者是必將死去的。的確,諾曼底之後,盟軍就取得了轉折性的勝利,手的涵義表露無疑。
影片中,第一幕結尾的情節點一,是後方的一個忙碌的打字間。也正是這里,發現了瑞恩家三個兄弟都陣亡的消系,也正是這個戲劇性情節揭開了影片的中段,帶出了小組奉命去拯救大兵瑞恩,並推動故事的繼續前進。同樣,故事的第三段結局的發起點也是這樣,由一次偶然機會發現了瑞恩開始,他們繼續了最後的結局,一切的解決。
影片之中,表現了導演的一種民族情節。由於導演身為猶太人,所以更有情感在這樣的一部題材裡面去講述故事。實際戰爭,生靈塗炭,身處那一特殊時期的人們,他們在殘酷現實面前能做的又是什麼?生活空間被摧毀,人身自由的被限制、被剝奪、人格的被殘缺以及靈魂的被變態,這就是戰爭對於人本身所做的。也只有在那個非常時期政治力量是最大的,它可以領導一切。建造一切並摧毀一切。本片對於戰爭的揭露不是建立在故事情節上的,使用鏡頭和那接近真實的畫面來講述的。它叫眼睛告訴你的大腦,戰爭有多可怕,戰爭有多殘酷。生命已經在戰爭之中變得渺小,甚至微不足到,他們只是去向某一政治陣營搭建勝利堡壘的磚瓦。
退出大的歷史背景表現,對於影片裡面的人物,我們看到了是漂浮與海面上的一粒谷殼,隨時都可能被打濕淹沒。但他們仍然堅持著漂浮著。要做的就是一直漂到岸邊,生根發芽。這是人類的希望,人類最偉大,最值得自豪的特性。這也就是人性。當人失去了希望,那人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慾望,死亡也就無所謂了。是希望叫米勒中尉一直帶領憤憤不平的隊員尋找下去;是希望叫他們戰勝一撥又一撥的敵人;同樣也是希望叫米勒中尉在臨終前叮囑瑞恩不要辜負我們它是推動人去做一件未知事物的動力,超越慾望的動力,是文明的,是高級的,是理想化的,是美好的。相反,發動戰爭,塗炭生靈,瘋狂掠奪則是慾望,丑惡的,自私的,無理由的,原始的,野蠻的。
他們希望勝利,希望回家,希望去種自己的莊稼,希望去看望自己的母親,希望同心愛的女孩結婚,這成了米勒中尉等人的動力,戰斗下去。他們要勝利,是更多土地的慾望,更多資源的慾望,更多女人的慾望,更高權力的慾望,這就成了法西斯的戰爭的動力。影片中也同樣,拯救一人為了回到他以前的生活幸福下去。殺死一人,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資源揮霍下去,鮮明的對比,告訴你這就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