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p電影現狀體現了哪些傳播學原理
IP電影就是指將一些暢銷,或者訪問量高的文字作品改編成電影,主要依靠互聯網渠道向用戶傳播的影視種類,它與傳統電影最大的不同就是傳播的媒介。傳統的電影主要是藉助在影院上線來贏得票房,而IP電影則主要依靠互聯網渠道在用戶之中傳播,他們的盈利更多依靠各大視頻網站的會員費用,嵌入廣告等。
IP電影的現狀及其傳播原理:
IP電影在中國處於發展初期,也受到各大平台的追逐,他們的主要來源是訪問量高的網路作品,然後依據此改編成電影。IP電影之所以能夠盛行,主要是因為很多的影視作品的原著原本就具有一定的讀者群,這些讀者在著作改編成電影後依然會去觀看,貢獻點擊率和收看率。網路資源的海量性和傳播的全球性讓全球更多的讀者可以匯聚成為巨大的受眾群,以受眾為中心,注重受眾的反饋,這也是ip電影可以形成產業的原因。
IP電影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娛樂為主,他們追求商業利益,大部分都是活躍在網路上的網紅或者是在傳統大眾傳播媒介上的「小鮮肉」,如《識汝不識丁》《太子妃升職記》這些都是以無厘頭的荒誕劇情和高顏值演員為主。傳播學者懷特曾經提出傳播的四功能,其中包含提供娛樂,IP電影正是將此功能延伸到了互聯網行業。但是過於娛樂化也是也容易引發另一種現象:對傳統的正能量或者與民族文化相關的優秀作品的擠壓,IP電影的媚俗化,低俗化內容也引發了學界,業界和行政部門的擔憂。如一些內容涉及到了同性戀等社會問題,因為處理不當,也容易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產生影響。
IP電影內容開始觸及社會問題,如同性戀問題等等,在一定為弱勢群體發出了聲音,但是內容上卻過於低俗化,並非是為了聲援弱者,而是為了自我的盈利和吸引眼球。從傳播學來說,IP電影作為媒介產品的一種,他兼具商品性和文化性,IP電影最大的目的還是為了商業利益,如何平衡兩種特性的關系和比重,這也是IP電影需要考慮的問題。根據阿多諾的文化工業理論,當代的文化產品是工業文化的產物,他們依據一定的生產流程而生產出來。
正是因為以上出現的這些問題,相關行政部門對IP電影也進行來政策上的調控,如對播出的IP電影進行下架處理。根據傳播學中的涵養效果理論,電視在形成人的主流觀和現實觀具有重要作用,他們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人們對於世界的看法。IP電影作為在互聯網世界的影像作品依然對用戶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對於那些依靠互聯網作為唯一接受信息的媒介的人群而言。
IP電影在發展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內容粗製濫造,原創力度不足,過於依靠顏值高的演員,而忽視了對內容的建設。IP電影依靠網路傳播成為當前媒介產品的一類,但是與所有的其他媒介產品一樣,媒介內容依然是王道。IP電影的內容就是溝通傳播者和受眾的途徑。
2. IP熱究竟熱的是IP本身還是一種商業的操縱模式
關於「IP熱」這個話題,我們已經進行過多次或深或淺的報道或分析了,這篇的特色之處在於,會把很概念的道理說的比較簡單,更重要的是,作者同樣堅持:IP並不是「現象」,好的IP是一個長期命題。 IP熱是什麼意思? IP,英語「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直譯為「知識產權」。IP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既可以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個概念、一個形象甚至一句話;IP可以用在多種領域,音樂、戲劇、電影、電視、動漫、游戲……但不管形式如何,一個具備市場價值的IP一定是擁有一定知名度、有潛在變現能力的東西。美國迪士尼公司就是運營IP的高手,依靠米老鼠等深入人心的形象,不但拍攝動畫電影,還創造了史上最成功的主題樂園。印有米老鼠等形象的玩具、服飾等衍生產品所創造的利潤遠遠超過電影本身的產值。 中國眾多影視公司正以迪士尼為榜樣,力圖復制這一模式。那些具備一定知名度、擁有較多粉絲的作家作品於是成為影視公司緊盯的對象。 「IP熱」告訴我們什麼? 聚焦當下文化消費市場,「IP熱」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關鍵詞。改編自熱門網路小說《鬼吹燈》系列的電影 《尋龍訣》上映後憑借16億元票房領跑新年賀歲檔;《花千骨》《琅琊榜》等IP改編劇不僅獲得了高收視和高點擊量,衍生游戲也獲得了不俗的下載量;演出市 場上,根據網路小說《玩命愛一個姑娘》改編的同名舞台劇正在北京火熱開演…… 從內容來源到開發方式,從營銷手段到產業模式,搶佔IP資源成為頗為流行的行業現象。如何看待「IP熱」現象?是文化產品價值鏈的延伸還是折射出原創能力的匱乏?該如何理性挖掘IP價值? 1.IP開發潮,熱鬧背後虛火也旺 【案例】 根據暢銷小說《左耳》改編的同名話劇如今正在北京上演,僅在預演階段就預訂出了全年60場演出,劇組的排練視頻在網路上獲得了超過100萬次的點擊量;同 名電影在2015年4月上映後,獲得了近5億元的高票房。話劇《左耳》出品方負責人表示,喜歡原著的讀者至少帶來三成票房收入,收回製作成本有了保證。 《左耳》在電影、話劇市場上的火爆,是近年來IP開發熱潮的一個縮影。樂視視頻1月20日宣布,未來將投入70億元扶植基金打造超級原創IP;阿里影業表示,要以逐輪淘汰方式研發「超級IP」。進軍IP開發成為很多互聯網巨頭、影視文化企業的共同選擇。 IP是英語「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直譯為「知識產權」。現在通常所說的IP,廣泛意義上來講是指那些被廣大受 眾所熟知的、可開發潛力巨大的文學和藝術作品。IP的形式多種多樣,既可以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個概念、一個形象甚至一句話,可以應用於音樂、影 視、游戲等多個領域。美國迪士尼公司即是運營IP的成功典範,依靠米老鼠等廣受歡迎的形象IP,衍生出主題樂園、玩具、服裝等多種產品,收益遠超電影本 身。 IP概念在中國影視文化界火熱起來大約始於2014年。這一年的影視產業被稱為「網生代」元年,「小時代」系列、《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由 小說或歌曲改編而成的作品在市場上紛紛取得高票房,IP改編熱潮到來。數據顯示,我國2013年基本沒有特別大的網路劇,2014年小說IP改編作品有 20部左右,2015年有40多部IP改編劇,到2016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100部。 在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看來,IP開發熱潮的到來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的必然體現。隨著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們的精神文 化需求越來越旺盛,文化消費市場越來越大,文化產品形態越來越豐富。如果說IP是一個內核,它存在的方式則可以在漫畫、小說、電影、玩具、游戲等不同形態 中轉換。通過對熱門IP的多元化開發、多渠道推廣,將其價值最大化發揮,這也是成熟文化市場的慣常做法。 盡管IP改編熱在我國興起較晚,但發展迅猛,熱門IP早已被一搶而空。業內人士介紹說,近一兩年網路IP版權費一漲再漲,3年前10萬元一個, 如今隨便一個IP就是100萬元,有的達到千萬元高價,一些IP價值被過分高估。搶IP、囤IP成為不少影視企業的工作重心,一首流行歌曲,一篇點擊率高 的帖子,甚至《新華字典》、「俄羅斯方塊」等概念,都被買去當作IP開發。 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趙暉坦言,IP概念並不是中國獨有,但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如當下中國的影視業這般追捧IP,乃至達到瘋狂的程 度,這種現象折射出中國影視行業的深層問題。資本追逐IP,目的是想把一個項目盡快變現,反映了影視文化業界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態。如果一味地依賴IP、 熱炒IP,而摒棄影視內容本體,那麼在資本的裹挾下,創作會越來越粗糙,原本就較弱的原創能力將受到進一步損害。 2.創意短缺,「IP熱」折射影視發展困局 【數據】 2015年,國內有近30部IP改編的電影,貢獻了約80億元的票房。招商證券發布的報告顯示,上游的IP儲備與交易、中游的影視劇製作與運營、下游的衍生品市場這三者形成了完整的影視劇IP產業鏈,三者互通將打造出超萬億元IP市場。 影視產業購買文學作品版權的傳統由來已久,IP開發將推動這一傳統做法的操作規范化和精準化。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年來IP改編熱潮的出現是影視文化產業迅猛發展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階段。 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吳兵認為,IP改編的「井噴」並非是原創動力不夠,而是目前的市場判斷機制還不能准確提供對原創劇本的判斷依據,而IP則能直觀地展示一個作品的潛在消費群體和市場價值。中國影視產業飛速發展所帶來的創意短缺是「IP熱」出現的首要動力。 從2010年的剛過100億元到2015年的440億元,中國電影票房突飛猛進。隨著銀幕增長數量向三四線城市下沉,中國電影市場依然具備巨大 的發展潛力,吸引了大量投資者蜂擁而入。目前,網路、阿里巴巴、騰訊、樂視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成立了影視部門。電影產業不缺資本,缺的是能拍成電影的創意, 擁有較強「粉絲」基礎的IP則成為重要的創意來源。 「利用成熟IP開發影視作品的最大好處是可以降低投資風險。」中文在線總裁童之磊分析說,以IP主要來源網路小說為例,這些暢銷小說是廣大網民 從海量作品中篩選出來的,符合網路時代讀者的審美,將它們改編成影視劇、游戲等產品更容易引起共鳴。游戲產業的市場反應佐證了童之磊的看法——有數據顯 示,有IP的手機游戲下載轉化率是無IP游戲的2.4倍,收入則是無IP游戲的兩倍。 「IP熱」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影視產業原有的創作模式。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影視製作不再是一個單向的過程,而是可以和受眾實現充分互 動,提高關注度的過程。IP改編成影視作品的過程中,創作者與受眾保持互動會不斷引起熱議,更易得到受眾的關注,從而在宣傳推廣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 超級IP《鬼吹燈》改編的電影《九層妖塔》《尋龍訣》為例看,《鬼吹燈》的IP號召力為影片省掉了上億元的宣傳費。 顯然,作為一種影視運作方式,IP是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藝術創作綜合開發的範例。 業內人士坦言,憑借天然的話題度與龐大受眾群,與原創劇本相比,IP改編確實討巧而省力。樂視影業高級經理梁女嫣介紹說,「IP熱」本質上看是 粉絲經濟效應,粉絲數量及粉絲類型是投資方選擇IP時最看重的因素,數量大意味著轉化為觀眾的基數大,粉絲類型更集中則營銷效率更高。 需要引起關注的是,大量湧入影視產業的商業資本並不具備相應的專業背景,缺乏對原創作品的判斷力,只能靠追逐有名氣的IP控制試錯成本。騰訊視 頻總編輯王娟表示,IP不是萬能的,在當下單純追逐IP的熱潮中,更需要冷靜。影視文化產業歸根到底是內容主導產業,如果對內容重視不夠,即使熱門IP也 很難獲得市場認可。 3.豐富內涵,警惕出現「一窩蜂、一陣風」 【探索】 網路成立了網路文學,並簽約影視、游戲等多家合作夥伴,進行IP產業鏈開發。騰訊收購盛大文學成立閱文集團,以文學為源頭,促進精品IP在線下出版、影視、游戲、動漫、音樂、周邊等泛娛樂領域的多態呈現,實現文字閱讀市場價值最大化。 對於當前的IP開發熱潮,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指出,業界一定要理性對待,警惕出現「一窩蜂、一陣風」。文化產業是內容產業,重 視IP說明業界已認識到內容質量的重要性,但也要看到IP開發是一個長期過程,不能急功近利。影視產業投資較大,投資方肯定不僅希望IP的「粉絲」來看, 也希望其他人都來看,如何打動後面這批人,才是充分挖掘IP價值的關鍵所在。 製作方與IP提供方分工合作,各取所長,從而提升作品質量,達成商業利益最大化,這是影視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如果單純利用IP帶來的「粉 絲經濟」進行一次性開發,無疑是對IP的過度消費,很可能毀掉一個優質IP。在IP的「老樹」上開出「新花」,通過影視產業與文學、動漫、游戲等領域的跨 界融合進行模式創新,創作出不同業態的精品,豐富IP內涵、提升IP價值,從迎合消費需求轉為主動引導消費需求,這是IP開發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IP開發熱潮中,不斷出現的版權糾紛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不久前,《匆匆那年》小說作者九夜茴要求某視頻網站停止播放網路劇《匆匆那年:好久不 見》;懸疑小說家周浩暉起訴電視劇《美人製造》涉嫌抄襲其小說《邪惡催眠師》。業內人士預測,由於IP價格被炒高,今年的著作權糾紛將會更集中。中國版權 保護中心法律部主任孫潔表示,IP凝結著作者創作作品的價值,完善版權保護政策,降低維權門檻,加大侵權處罰力度是IP開發的必要前提。 在魏鵬舉看來,構建健康的IP生態首先要繼續鼓勵原創,只有越來越多的原創作品進入市場競爭,才能優中選優,提升IP的審美價值。同時,要在法 律層面加強監管。此外,當前影視文化產業出現一種「產品經理」現象,投資方一味追求項目盈利狀況,而不管作品本身好不好。「文化產品不僅具有經濟屬性,更 需注重社會效益,要引導從業者在IP開發過程中『兩個效益』並重。」魏鵬舉指出。 中國電影市場主要IP來源 ●網路小說類:這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IP來源。從《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開始,越來越多的影視投資人關 注到網路小說領域。僅在2015年「五一檔」,就有由小說改編而成的《何以笙簫默》《左耳》《萬物生長》等多部作品上映。《死亡循環》《三生三世十里桃 花》《盜墓筆記》等一大批網路小說已公布了IP項目的啟動。 ●音樂類:由高曉松監制的電影《同桌的你》拿下近5億元的高票房,讓熱門歌曲IP在電影圈獲得了青睞。何炅執導的《梔子花開》、流行金曲《愛之初體驗》同名大電影均在2015年暑期檔上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小蘋果》《一生有你》等流行歌曲演化而來的電影也已全部立項。 ●動漫類:改編自日本動漫的電影《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2015年「六一」檔上映,票房突破5億元。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源自國產動漫形象的《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備受矚目。 ●游戲類:IP這個詞原本是在網遊行業被炒得火熱,隨著互聯網企業深入到影視行業,更多熱門游戲被搬上大銀幕。《古劍奇譚》《仙劍奇俠傳》《軒轅劍》等知名游戲都被傳出即將改編為電影的消息。 ●熱門綜藝類:同名電視綜藝節目改編而成的電影《爸爸去哪兒(1、2)》兩部票房近10億元,《奔跑吧兄弟》票房達到4.3億元。《中國好聲音》《極速挑戰》等多個熱門電視節目均被製造成了電影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