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部懸崖上打鬥的電影
《特種部隊2:全面反擊》里忍者山大戰的片段,蛇眼和一個女的去搶白幽靈
『貳』 《忍者神龜》是否讓你看的滿意
在登陸內地之前,《忍者神龜》的全球票房已達3.92億美元,充分證明了該片的商業成功。本片或許不是一個理想的懷舊對象,卻代表著好萊塢娛樂產業的一流工藝水平,也即所謂典型爆米花電影。不看肯定後悔,至於看了是否後悔,那就因人而異了。
或許《忍者神龜》的原作者根本沒有想到,自己的隨意之作獲得與《變形金剛》和《特種部隊》不相上下的全球影響力。《忍者神龜》誕生於1984年,但真正風靡形成品牌還要說是在1987年。忍者神龜出自當時兩個默默無聞的漫畫家筆下,凱文·伊斯曼和彼德·拉特,而且是他們在一個休閑晚上的信筆塗鴉產物。當時這哥倆的出發點完全是因為「山寨」——好萊塢業內美其名曰「parody」文化,是對那些成名作品的拙劣模仿。當年兩位漫畫家模仿的是80年代相當流行的四部漫畫——漫威的《X戰警》(尤其是金剛狼)、《夜魔俠》,DC的《浪人》(由漫畫家弗蘭克·米勒創作)和戴夫·西姆創作的未來主義調侃漫畫《Cerebus》,而且為了避免版權糾紛,他們將四位主角的形象換成了海龜,因此如今重新審視《忍者神龜》,你會發現其中充斥著不少金剛狼、夜魔俠等知名漫畫英雄的影子。漫畫的出版只在美國地下漫畫界引起了一定反響,真正令神龜們名聲大噪還要算是黑馬漫畫(美國著名漫畫商)代理的《忍者神龜》玩具,1986年他們發售了大量手辦,成功將神龜推向主流文化。次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買下動畫改編權,同樣以促銷玩具為目的,象徵性地製作了幾集動畫劇,誰知此後便一發不可收。短短幾年之內,四隻神龜帶著它們的口號「海龜的力量」(Turtle Power)走向了全世界,甚至掀起了一股拿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名字開玩笑的熱潮。
1990年,《忍者神龜》真人電影面世,影片由美國哥倫比亞公司和香港嘉禾聯合打造,神龜形象則由四名香港龍虎武師穿著神龜頭套扮演(粵語配音更是由Beyond樂隊四名成員親自上陣),當年在全球狂收2億美元,同時位列當年北美年度票房榜第五位,隨後片方又陸續推出了兩部續集。此後多年,關於《忍者神龜》的品牌文化不斷擴張,2003年又重新開發了新的動畫系列,2007年中國意馬工作室與美國華納又聯合開發了CG動畫電影。
可以說,動畫片與電影是令神龜積聚強大粉絲團的主要原因,雖然當年的孩童已經長大成人,但情懷不會改變或消退;但即使如此,神龜仍然需要開拓一種全新的方式,以便能夠給這些人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