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影評範文點評的目錄
總序/1前言/1
緒論影評寫作概述/1
概念/1
特徵/2
基礎/2
基本要求/3
應試技巧/4
幾點說明/6
第1篇 文藝片影評範文點評/8
春天裡尋夢的歌聲
——評《立春》中的王彩鈴形象/8
在傳統的含蓄美和形象美之間
——評《小城之春》的長鏡頭/10
語義混亂的浪漫狂想
——評電影《太陽照常升起》/13
魅惑之音與倫理悲劇
——淺談牛余和電影《黑白往事》與小說原著的人性深度/20
淺談馮氏電影的幾點特色
——兼論馮氏賀歲片風行內地的社會性心理因素/25
欲說還休的愛情之旅
——析散文電影《暖》/31
山路彎彎情長長
——筒析《十七》的美/34
百花深處的文明
——評電影《百花深處》的主題/37
清新脫俗雪蓮盛放
——評電影《岡拉梅朵》/39
青春:不可言說的灼灼年華
——評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42
都市:精神的漂移和傳統文明的失落
——評電影《綠茶》/44
手法精湛韻味無窮
——評《紅高梁》畫外音的藝術特色/46
哀婉凄涼悲愴
——評《撞車》中聲音元素的運用/49
賈樟柯《三峽好人》獨特的影像內涵/51
四場「夢」一段旅程
——對影片《野草莓》夢境的文本解讀/54
第2篇 社會生活片影評範文點評/60
韓國式的道德激情狂想
——評韓國電影《老男孩》/60
美國精神的寓言
——評電影《阿甘正傳》/66
這場望穿秋水的愛情
——評《雲水謠》的主題/71
愛情與理想的守候承諾與責任的交織
——評《雲水謠》之陳秋水/73
痛苦掙扎的一粒沙
——筒評《看車人的七月》中杜紅軍的人物塑造/75
在陣痛中成長
——評《茉莉花開》/78
餘震的心跳聲
——評影片《唐山大地震》/81
第3篇 家庭倫理片影評範文點評/84
遙遠的回響
——《天上草原》的文化解讀/84
黑白影像下的溫情守望
——評電影《不能沒有你》/89
肥皂泡.魔鬼
——評電影《菊豆》中楊天白的人物形象/91
生命的底色
——評電影《不能沒有你》的黑白色調/95
第4篇 社會問題片影評範文點評/98
被陽光遺忘的角落
——評影片《盲井》/98
在罪惡中反思挽救自己
——解讀《盲井》中的人物形象/102
那駛向靈魂的火車
——評影片《天下無賊》導演的創作風格/104
第5篇 戰爭片影評範文點評/107
集結號:在家國和個體間吹響
——評電影《集結號》/107
自然美質朴美色澤美
——評《沂蒙六姐妹》之張月芬/109
戰爭中迷失的靈魂
——評《折彈部隊》中的人物形象/112
第6篇 驚險勵作片影評範文點評/115
《漢江怪物》:遊走在國族形象和家庭倫理中的驚悚影像/115
在冷酷與感傷中探尋生與死
——解析日本影片《座頭市》/121
命懸一線
——評《保持通話》的細節和導演風格/125
多元視角傳統模式
——《英雄》《天地英雄》敘事策略的比較/127
第7篇 史詩片影評範文點評/130
心靈救贖的人性光輝
——《辛德勒名單》賞析/130
戲劇人生從一而終
——評《霸王別姬》中程蝶衣的形象/134
真作假時假亦真
——筒析《霸王別姬》中三組人物關系/136
一個偉大的政黨一部復興的史詩
——評電影《建國大業》/139
第8篇 傳紀片影評範文點評
附錄
後記
㈡ 遼師大勵志電影不能沒有你電影觀後感
一部簡單的電影 ——電影《不能沒有你》觀後感這是一部簡單的電影,劇情簡單地可以用一句話來概述,色彩也簡單,黑白兩色,場景也簡陋,連演員也是業余的,電影不能沒有你觀後感。但這部以紀實手法拍攝的影片將生活在當代台灣最底層的社會民眾的生活展示在了銀幕上,一段平淡無奇的故事中無比情深的父女情懷,讓人不禁愴潸然淚下;同時,由厚重的情感關注、殘酷的社會寫實而帶來現實而且沉重的社會反思。 (一)簡單的愛 有一種情感,存於根深蒂固的本源中,像血液奔流,永不停息,直到死亡。 一對生活在港口倉庫里的父女。父親李武雄是無照潛水工人,女兒小婷是黑戶失學兒童,他們是非法的父女,生活在不屬於他們的簡陋的房子里,偷著別人家的電。男人沒有妻子,女孩沒有母親。但這個缺席的女人和她在法律上的丈夫才有小婷的合法監護權,只有他們才能讓小婷合法生存。然而在小婷的心裡,父親不是印在戶口本上的名字,也不是證件上的照片,更不是法院的案例。在李雄武和小婷的世界裡,只有愛和關懷;立法院和社會局的世界是文件和法律的世界,他們遵循著不同的規則生活。 父女兩生活的狀態一直簡單、自然,沒有起伏,平淡到索然無味,正如我們的生活。 但,簡單即是幸福,李武雄很簡單,如果不是遇到女兒上學的問題,他也很 幸福。 一切都是源起於小婷到了要上學的年紀,要進入法和理的世界。他們要做一對法律承認的父女,才能過上「合法」的生活。顯然,這些是挑戰他們的認知和情感的,也很顯然,這種所謂的「合法」對於這對父女是不合理也不合情的。走投無路的父親抱著小婷上了天橋——這是影片一開始的鏡頭:在一個小商店裡,一夥下工的人們擠在一台小電視旁熱熱鬧鬧的看一則社會新聞,要跳橋的男人高喊「社會不公平」。 許多人說,李武雄不是稱職的父親,他不該將女兒帶著一起走向死亡的邊緣。但,我想,在不諳世事、頭腦笨拙的李武雄看來,這是最好的方式。因為,他問過女兒願不願分開去找媽媽,女兒推搡他,告訴過他,不願與他分開。 影片中的一幕,父女二人坐在船上,望向近處的海面: 「妹仔(女兒),你真的能在上面看見我嗎?」 「能啊,就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
㈢ 寫一扁電影《世上只有媽媽好》的觀後感
電影《世上只有媽媽好》(觀後感)
看到一條微博,內容是這樣的:一個孤兒院的孩子,她在地板上畫了個媽媽,想像著,在媽媽溫暖的懷抱里睡著了。這是伊朗女藝術家拍的一家伊拉克孤兒院的場景。網友洪東祿在微博上傳後,令無數人心碎。渴望愛,渴望媽媽溫暖的懷抱,在渴望中,她睡去。
文字下面是一張真實的照片。小女孩躺在黑灰的地板上,而抱她在懷里的不過是簡單的粉筆線條勾畫出的「媽媽」。
僅僅一個鏡頭,看到的那一刻,心被觸動了,酸酸的,眼淚也沒禁得住,咸鹹的。
我留言說,一張照片不亞於一部電影,《世上只有媽媽好》。
是的,我想到了二十多年前的那部台灣電影《世上只有媽媽好》。雖然過去很久了,可再提到它,我想,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沒有人不會瞬間想起,哦,那個電影啊---而臉上的神情分明就是在回味。
那個年代,我還沒什麼記憶。模糊中,好像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過,直到現在腦子里也只存著那麼一個鏡頭---一個大大的臉部特寫。還記得,當時被嚇了一跳。(想像一下,占滿整個幕布啊!)沒緣沒故地,不知為何,我一直把它和《世上只有媽媽好》聯系在一起。但今天翻出影片來再看時,竟然沒有找到記憶里的那個鏡頭。
當時,這部電影毫無疑問,一枚不小的「催淚煙霧彈」。人們說,那是一次集體揮淚,從電影院里走出來的人,手裡的手帕都被苦濕了。而今天,它依然感人。至少,我是流了熱淚……
故事的大情節在今天看來是老套了,高貴的豪門少爺和低賤的私生女相愛卻不能相守。當然這只是故事的開始,再接下來也沒有沿用現今的敘事套路,什麼歷盡坎坷,女主角最終迎來木棉花的春天。沒有曲折復雜,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有的只是真切的情感,關於母愛。
身份卑微,人格高尚的女主角秋霞選擇了默默離開,帶著肚子里的孩子---那是她人生所有的希望,是她的生命。這可能也是她最後為什麼會瘋掉的原因吧。
孩子是母親的生命,我還不能夠理解這種情感。可---在小強生病之時,秋霞像一個無比虔誠的朝聖者一樣,匍匐著,一步一磕頭祈禱,來到神靈前,額頭早已是磕滿了血。看到這一幕,我的腦子里沒有理智地去思考什麼,只是熱淚滾落,一下子劃過嘴角,順著下巴滴落。眼淚也有冷熱之分吧。秋霞抱著大病痊癒的小強落淚時,淚水應該是熱的。而之前哭訴「媽媽不能沒有你,你要是走了,媽媽也跟著走」時,淚水應該是冷的吧。
影片中小強的奶奶,為了延續豪門林家香火,向秋霞提出要回小強,當然秋霞也會得到一筆不小數目的補償。談判自然是不歡而散,秋霞怎會捨得小強!
可最後還是秋霞主動把小強送回了林家。因為那樣的話,小強會受到良好的教育,也不會再因沒有爸爸而遭人異樣的眼光和謾罵。可她怎麼不想一下,如果這樣,小強就等於失去了媽媽。
好吧,暫且不去理性地分析這個問題了。母親總是為孩子想的最多,為孩子提供最好的。秋霞是深愛著小強的。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可無私不代表沒有傷害,只不過傷害是無可奈何的。愛與痛並存著。
母子分別之後,是想念與哭泣。這邊,小強在新家抱著媽媽的玩具熊貓,哽咽著那首《世上只有媽媽好》。那邊,秋霞在聽那首《世上只有媽媽好》,是小強以前的錄音。鏡頭將這兩者不斷交錯穿插,平行剪切之下,給人是強大的情緒感染力。你很難不為之動情,因為影片是如此的聲情並茂。
鏡頭閃回母子兩人過往的歡樂時光。小強在母親節時,為媽媽獻上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稚嫩的童音沒有多麼的「美聲」,可秋霞臉上流露出的是幸福的神情。是的,母子兩人在一起是幸福的,充滿歡笑的。
忍受不了對媽媽的思念,小強偷偷跑回去了。通情達理的秋霞再一次把小強送回去,轉身離開之時,小強那一聲撕心裂肺的「媽媽」,真的是讓人聽來心碎。秋霞在門外哭,小強在屋裡跪著求爺爺,奶奶,爸爸,新媽,求他們讓他回到媽媽身邊。誰也沒說什麼,雖然心裡並不好受。
在這里,我想說,他們對小強的愛都不及秋霞,他們多多少少有些私心,而秋霞完完全全是無私的。
電影也讓我想起了看過的一部電視劇《娘家的故事》,在那裡面,也有類似的爭奪孩子的戲,但那是真正的激烈的爭斗。你的心會隨著情節揪起來,可不會有太多感動。而《世上只有媽媽好》沒有那麼地戲劇沖突,有種真實感。它所講述的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平常事,人之常情,重在情感的再現,人性中最柔軟的那塊地方---母愛。這可能是電影會讓人揮淚的原因吧。
其實,不論電影或是其他藝術形式,只要不做作,不矯情,不刻意,而是一份真摯的情感,來自於直接體驗亦或是間接體驗,都會令人所動,無論有無血緣的各種人間真情。
還有一點,電影里並沒有十足的惡人,看到的也只是真善美。而生活也確實不是那麼地帶有戲劇性,沖突斗爭。所以,還得說,電影比較現實性一些。真善美是沒錯,可這世上總要有人受傷,這是一定的。所以,有喜劇,就必然有悲劇。
影片的最後秋霞瘋了,而最後母子在精神病院相見,是那首久違的《世上只有媽媽好》喚醒了秋霞的記憶。看著母子二人抱頭痛哭,你沒法不感懷。就像小強說的,媽媽,我不想流淚的,可它自己流出來了。
對於影片有些情節的安排,確實有瑕疵。最後這一鏡頭,還是沒法理解,這也許就只是一種藝術的表現手法。重要的是觀眾落淚了,不是嗎?
對待這部影片或許我們應該拋開理智,僅憑情感而已。在一個安安靜靜的環境里,靜下心來,靜靜地觀看……
㈣ 《不能沒有你 》觀後感500字左右
俗話說:好虎一隻攔住路,三個女人一台戲。若從現實和客觀的角度去感悟,是誰的那段情,切切要「一意孤行」,勇敢地去「認領」!因為捍衛自己的愛情永遠是無過錯的!
近看了連續劇《不能沒有你》,對劇中的三個女人的命運感觸頗多。男人就是男人,狡兔三窟乃男秉性所在。再聰明的女人,能臣服男人的軀干,擺布的了容顏也就樂不思蜀了,而最終吃虧淚流的還是張揚的女人。
劇中的第一女人婉茹,是個品貌兼優的小才女。情竇初綻時就愛上了衣衫襤褸的同校男生——沈陽。雖然他口袋近乎一文不名,但他的聰明才智和多情的嫵媚,傾倒了諸多酣情的翩翩佳麗——婉茹則是脫影而出的一個!她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掙脫了來之各方的阻撓,潛心入室地陪伴著沈陽在人生的風雨中......
後因沈陽在股市一搏人生而敗得不可收拾,而在一富婆與她中間非要做出抉擇時,他最終還是出賣了靈魂,以往金戈鐵馬的愛情,不得不偃旗息鼓,為此婉茹還殘了下肢。
八年光陰無休地絞殺著青春歲月,盪滌著可憐的、醜陋的人性!當沈陽又站在她的面前時,他已是位集團的老總,重溫舊情的火種在悄然地復燃!
盡管歲月的長河早已帶走了以往那廉價的情意,留下的應該只是不堪回首的往事。然而,可悲的女人總也跳不出用血淚泡大的「可憐賊心」!那尚未久去的信誓旦旦的決心,還有那昨天尚回盪在耳畔的悲凄皆拋腦後!她寧可作仁慈的叛逆者,也不願做未雨綢繆的主人,心甘情願的作了愛情的犧牲品。為此,她自然的就攪進了沈陽與阿嬌的紛爭世界,跳入性愛、醋愛,甚至是洶波惡濤中來!
阿嬌本是沈陽明碼標價的戀人。雖然他們始終處於「戰爭」和火葯味的狀態,但是愛和性愛的牽絆,加之阿嬌舅父的影響力,他們走進婚姻殿堂只是個時間的問題。而婉茹的出現,使得醋愛聚起風暴,捲起了一波未平又掀狂瀾的境地!
捍衛屬於自己的愛情,沒有忤逆施捨的道理!哪怕是不擇手段都不應該受到指責!阿嬌縱然做了一些所謂的「傷天害理」的事情,然而,她原始的目的就是要奪回自己的愛!從這個意義上講,她是沒有過錯的!盡管她「騷」,盡管她用了女人最不能分享的東西去獲取了「骯臟」的情報,都應該歸為——有情可原......
婉茹的妹妹秀麗是情感床上玩世不恭的情聖(個人看法)!她敢愛敢恨不甘寂寞,忍辱負重,忍受著世俗的鞭丌和時刻都面臨著來之社會、家庭的「三板斧」,艱辛地行走在忤逆的「獨木」橋中——因為她愛上了姐夫(婉茹現任的丈夫)!
小姨子愛上了姐夫實例聽說過,屢見不鮮!而愛的那麼的執著、那麼真切,實乃催人淚下!可為是:蠍子放屁——獨一份了!那淡香悠純的「相思」無疑地、不可抗拒的化作了人間情感中一道賞心悅目的瀑布!就算鐵石心腸也會令其肝顫!
秀麗的愛河裡,咋看不論不類,令人嗤之以鼻。但是她還是有先決條件的,不是什麼暢游者都可以漂浮的。第一,姐姐棄姐夫後,第二,姐夫接納她以後。由此可見,秀麗愛的箴言還是完整、豐滿的,一點也不缺乏理性!
古往今來,真愛是沒有固定模式的,擁有它的幸福過程就可高歌一曲——向東又向西了!世俗就是世俗,何時何地改變,什麼人去砸爛,只有天知道!
如今的社會,高調淹死鬼的尷尬現象比比皆是!嘴裡唱著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而實際上從不給自己的言行做主!一事當前,特別是有礙自己的利益時,總喜歡用違心的「常理」尺子去量,用世俗的枷鎖去固封!既然我們信奉生命都沒有愛情的價高,那一事當前豈不成了奇談怪論乎?看問題還是不要用酣睡的目光為好!
三個女人的糾葛、紛爭已經開始,何時結束永遠是後話嗎???
㈤ 電影不能沒有你觀後感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唄!
㈥ 我要300字電影觀後感 300字~!!!!
《不能沒有你》觀後感
97年,由黎明、吳倩蓮、梅艷芳、葛優、王志文等一批紅星壓陣的《半生緣》委實出了一陣風頭。這是導演許鞍華兩年來市場成績最好的一部影片,並且各個層面的評價均為不俗。先來介紹一下這位香港大師級的導演,許鞍華很有自己的風格,經常以提示人生的蒼涼為主題,他不太喜歡纏纏綿綿、萎靡不振的情調,即使是名著,消極的東西也是他所不屑的。好在原著張愛玲的《十八春》故事夠曲折,為許鞍華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婉約情愛到悲壯人生,電影的展述很有一番深沉的味道。《半生緣》的故事中心是曼貞和曼璐兩姐妹的命運。曼璐早年是上海舞女,為維持一家人生活嫁給了小混混祝洪才。曼貞經好友叔惠介紹認識了富家子弟世鈞,但世鈞家嫌曼貞的姐姐作過舞女有辱門風,力阻兩人結合。同時,曼璐為籠絡丈夫,居然設下圈套,讓妹妹代替自己給祝家生兒子。每個人的經歷雖然不是轟轟烈烈,也算是波瀾跌宕。主人公的愛情是否被命運之神牽在了一起?有情人能否終成眷屬?這一切的一切,答案都在這部寫盡世事人生的《半生緣》里,還是讓我們一同走入許鞍華和張愛玲營造的世界裡去吧。
這部影片總長度有近120分鍾,不知怎麼的,我感覺看完後心裡總有點沉甸甸。對於用小說名著改編的電影,很多人都有一種偏見。認為無論導演功底再好,也無法體現小說的原滋原味。因為文字可以給予讀者無窮無盡遐想的空間,而電影則不然,它的人物、空間都是相對固定的,是靠鏡頭、燈光和演員演技來營造人為的意境。《半生緣》是個例外,許鞍華對張愛玲的作品並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是經過了自己的分析和創造。其實,原著《十八春》的結局還有一道光明的尾巴。男女主人公走過18年曲折的情路後,雖然各有家庭,但還是一同去參加國家剛解放時東北的建設,化哀怨為淡泊。小說變成了電影後,許鞍華毫不留情的將之一刀斬斷,讓這個悲傷的故事徹底以宿命的結局完成蒼涼的主題。某些評論家認為,這種處理方法反而遵從了張愛玲一貫的寫作風格。
《半生緣》講述的是一個復雜的感情故事,作者寫的本不是轟轟烈烈的愛情,而是千千萬萬滾滾紅塵中的兒女們都可能遭遇的故事。世鈞與曼楨相愛得平淡無奇,即使不是屢遭變故,日後也不會有激越的火花。這種相愛其實很大部分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但是在一個黯淡的缺乏鼓舞的年代裡,愛情又是唯一可以體味可以珍藏的東西。曾經是最好的,曾經有過真愛,但終歸於平淡,只有在重逢的瞬間,才悔恨起錯過一生的最愛。人生的蒼涼不在於過程,而在於回首的剎那。愛情就象水晶瓶里的名貴香水,完美而易逝。假使十幾年後,世鈞離開他並不愛的太太去和剛剛掙脫了一場悲劇婚姻的曼楨結合,在情節上是圓滿了,但當殘缺的完美變成圓滿的缺憾時,正如斷臂的維納斯被裝上蹩腳的假肢,虛假的完整實際上是對其本質的損害。因為本來就沒有人能回到過去的時光,只能追憶逝水年華。
談完了愛情,我們換個角度,就影片本身來說,從頭至尾都是採用暖色調,所以在視覺上首先建立了一種朦朧的美感。其次,導演很少採用寬闊的取景空間,閣樓、車廂、走道等,狹小的取景造就了自始至終的被困壓的感覺。這一點正包容了故事中人物的所有特徵:紛亂中的平靜,沒有準確目標的循規蹈矩,沒有大悲也沒有大喜的灰色心緒。在這樣的環境里,所有的喜怒哀樂也都被克制在很小的限度里,絕對無法張揚。除此以外,現場原聲錄音產生的真實感,回憶引出陳年往事時營造的遙遠的陳舊感也是很有味道的。同時,女主角吳倩蓮的表演天分在《半生緣》里發揮得淋漓盡致,朴實無華,卻蘊涵著一種素凈含蓄的本質,一種脫去誇張和矯飾的美麗。
你刪改一下,僅供參考!!
㈦ 凱蒂我不能沒有你讀後感600字
當有朋友身處逆境之時,有句話便常被提起: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是啊,生活本身就是幸與不幸組成,遇到不幸才會覺得原本的安康平淡才是最真,歷經了生死離別後才知道相聚是多麼的難得。人生之路並不都是充滿陽光鮮花的大道,有時也會有溝溝坎坎、磕磕絆絆,許多的成敗得失,並不都是我們能預料到,也不是我們都能夠承擔起的,但只要我們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後的坦然,得到的也會是一種快樂。
2012 年 10 月 11 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 2012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知獲獎後,莫言直言 「 驚喜而惶恐 」 。驚,是沒想到獎項會落到自己頭上,他說自己從不為獲獎而寫作。莫言叔叔的驚不無道理,在中國,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文學方面可謂是人才輩出。不過遺憾的是,在此之前,中國還未曾有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即使是魯迅先生這樣的文學大師,也沒有得此殊榮。這也難怪這位大作家會「驚喜」。而我更看重的是這一句話:自己從不為獲獎而寫作。從他的故事裡,我們知道他的生活並不如意,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不是他最初的夢想。但就是他的豐富的閱歷,把生活當做寫作的源泉,把真實寫成文章的靈魂,信手拈來,輕易而舉獲得此殊榮。他不愧是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很多願望,甚至是不切實際的慾望,這些都渴望實現。但現實是,有些願望即使我們努力了也不一定會實現,就像在春天埋下了種子,我們盼望著秋天會有碩果累累,可是一陣狂風,一場暴雨就可能把我們的願望沖毀、撕碎。如果這時的我們不能淡然處之,不能有順其自然的心態,終日抱怨上天的不公以至於錯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天的播種,那就真的再也看不到金黃的秋天了。所以,順其自然是在奮斗之後,面對人生得失時應有的一種積極心態。
只要有一顆坦然的心,真真實實的生活,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笑看風雲變化,你會發現原來一切也不過如此。
㈧ 誰幫寫一篇電影觀後感
眼淚始終在我的眼裡不停地轉動,終於在影片收尾的時候,它情不自禁地奪眶而出。
看完《暖春》這部電影後,我覺得很驚訝,沒想到世界上還會有這么一個不幸的小女孩。
首先是父母雙亡,孤苦伶仃的她被一個好心的老大爺收養。但老大爺的兒子、兒媳(繼父、繼母)並不喜歡她。後來,只為聽到的繼母說的一句話,她便在每天放學後拿著向別人討來的玻璃瓶去捉蚱蜢。她這么辛苦地去捉蚱蜢只為一個理由:她認為繼母吃了蚱蜢,便會生出小弟弟,生下小弟弟後,繼父繼母會喜歡她,愛她。看到這里,我覺得心好酸,她的繼父母雖然對她不好,但是小女孩卻一點也不怨恨他們。
故事中的小女孩只有7歲,但她有一顆善良的心,有一種寬廣的胸懷,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和她的生活環境不一樣,甚至有天壤之別,我的父母愛我、寵我,有時候,只要我喜歡還可以在父母懷里撒撒嬌,我不必為一個愛,一個喜歡,去捉「蚱蜢」。
故事一小女孩終於如願以償地得到了繼父繼母的愛為結局。但我感到的卻是悲哀,人與人之間的生活太不一樣了。
我真的好希望大家都能生活在溫暖的春天裡,不要再有不幸的小女孩、小男孩。
讓世界充滿愛,讓人間充滿愛吧!
我是討厭被感動的人 我是討厭流淚的人
多少年了 我看的電影都是些所謂大製作的商業片 或者是在別人看來幼稚到極點的動畫片 因為這些能夠讓我有足夠的空間去保護我那軟弱得無力支撐的心 它總是想流淚 總是想掙脫我竭盡全力才建築起來的保護層 所以我竭力不去觸碰它
記得周末時 笨笨說他在看一部名叫《暖春》的電影 感動得淚水在眼眶中直打轉 卻不好意思哭出來 是啊 一個大男生 能夠至情至性到如此地步 也是讓人贊嘆 而我 似乎已經感覺到這部影片的殺傷力 還在用笑話不斷地搪塞著自己 最後 還是拗不過那顆本心 我決定去看看《暖春》
從頭到尾我就是在哭 我情不自禁地在哭 幾年了 壓積在心裡地苦痛一股腦全部出來了 我不僅是可憐小花 同情爺爺 我也可憐自己 沒有了真心的自己
整部片子有幾個意象一直在我腦海揮之不去
那個被嬸娘一腳踩爛的風車 撕心裂肺的痛哭 我不自覺地哭 由無聲到大聲 奶奶的風車 小花和親人唯一的聯系 就在這殘酷的一腳下粉碎了 風車啊 風車啊 上面有著奶奶的體溫 有著奶奶的愛撫 風車啊 風車啊 為何你是紙做的 為何你要那麼容易就從生活中消失 而又是那麼不願意從孩子的記憶中離去 你有留戀嗎 是牽掛嗎
那隻被小花異常疼惜的小白兔 「根娘,我覺得小白兔是最可憐的動物。」「怎麼這么說,我的孩子?」「因為豬痛苦的時候會叫,而小白兔不會叫,所以它是最痛苦的。」小花懷抱著自己的小白兔 想著爸爸媽媽和奶奶 淚在掉 我不能說她在賺取我的眼淚 曾經的我也是這么傷心地哭過 而我的親人還在我的身邊陪伴著我 小花如同小白兔 有苦說不出 只是靜靜地默默地品味著人間的悲苦 假若兔兔能夠說話 能夠叫喚 小花你是否能夠開心一點呢
那雙看見腳踏車頓時閃亮的眼睛 原以為只是一次出遊 卻是無情地在小花最快樂的時候讓她遭受痛擊 看著她坐在嬸娘的車後開心地哼著歌感受著自然的氣息 我的心猛然落進了冰窖 這么一個天真的孩子 從此就要見不到爺爺了 「嬸娘,我聽話,再也不坐腳踏車了!嬸娘,帶我回去,我會聽話的!」一直一直追著嬸娘和腳踏車 一直一直哭著 直到摔倒 直到精疲力盡……
「我最愛的人是我爺爺!」「老師,您以後能用鉛筆給我批作業嗎?這樣我就可以把舊本子上的字擦掉重新再用,這樣爺爺就不用那麼辛苦的上山砍柳條了。」「這是胖嬸給的熟雞蛋,爺爺不吃小花也不吃。」那雙讓人憐惜的眼睛 那顆疼惜爺爺的心 是不是只有在那種困境下 我們才能真正發現親情就在身旁? 是不是我們這些衣食不愁的孩子忽略了太多太多微小的生活細節?
傾盆大雨爺爺還在山上砍柳條 為的是能夠編更多的竹筐 攢更多的錢給小花上學 在那條盤旋得讓我心有餘悸的小道上 爺爺一步一步地在泥濘中走來 我默默祈禱 低聲念著 爺爺小心 一定要小心 小花不能沒有你 小花不能失去你 爺爺 慢點 一定慢點 本以為爺爺會隨著一場暴風雨離開我們 導演卻讓我第一次在影片中破涕為笑 爺爺活下來了!我不曉得該用什麼詞去形容當時自己的感覺 只有欣慰 只有開心 我的爺爺
這些已經很感人了 已經讓我的心臟承受不起了 卻沒料到最後還有讓我忘乎所以不顧一切的放聲大哭的鏡頭
一切的一切 原來寶柱也是爺爺抱養的 原來爺爺一直是個單身 原來爺爺一直這么疼愛孩子 他一直管寶柱叫「寶寶」 他一直為沒能讓寶寶上學走出大山而遺憾和自責 我不能自已的喊出「爺爺 我的好爺爺 你是我們的好爺爺!」窮盡一生 為的都是孩子 為的都是那些從小就苦命的生命
寫了這么多字 流了這么多淚 我的心終於沒有最後一道防線了 它自由了
不曉得該說些什麼了 用小花的一句話帶我們回到那個無盡的空間中
「是愛 讓我成長 讓我明白 生活中不止是血是濃的」
《暖春》
在偏遠的小山村裡,住著幾十戶人家。
一天,村長的兒子二狗撿回一個暈倒在村口的女孩。村民們圍著女孩,不停地議論著,村長承諾,要收下這個女孩。等村裡收成好了,給她補點口糧。大夥都無動於衷地看著。寶柱的爹收下了這個女孩,她叫小花,然後背起她向家裡走去,大家都吃驚地看著,因為在這個村,以男孩為主。
寶柱的媳婦過門很多年了,可是連個孩子也生不出來,媳婦看岳父從外面撿了一個回來,認為他想當著全村人的面丟她的臉。寶柱也怪爹撿了一個回來吃閑飯的。寶柱的爹知道了小花是個無家可歸的孤兒後,頂著兒子和兒媳的壓力,留下了苦命的小花。
小花非常懂事,也非常心疼爺爺盡管寶柱的嘆息聲多了,兒媳婦的臉陰得能滴出水來,可是並沒有影響兩人相依為命的快樂。土屋子裡有了歡樂的笑聲,寶柱媳婦非常妒忌,決定送走小花。
寶柱媳婦經過精心安排,一次又一次騙走單純的小花,最終還是沒能趕走小花。寶柱媳婦惱羞成怒,借吃飯的機會把怨氣撒在小花身上,寶柱的爹忍受不了兒媳的臉色,帶著小花另起爐灶,雖然生活很寒酸,但是很快樂。
心地善良的小花不記恨叔叔和嬸娘,一次一次用真誠的心去接觸他們。一次她送來了自己做的餅,寶柱和寶柱媳婦看著手裡的饅頭,內心有一點觸動。第二天,寶柱無意中和小花說話了,小花為了證實,連摔帶顛跑到了爺爺家,告訴了爺爺,爺爺看著滿身是泥的小花,開心地笑了。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寶柱媳婦的肚子里依然沒有動靜,寶柱媳婦的媽媽聽說螞蚱能治她的病,但是寶柱媳婦依然不理不睬,這句話被小花聽到了,她在路上偷偷把螞蚱抓進大瓶子里。寶柱和寶柱媳婦看著擺在炕上的滿滿十大瓶螞蚱,被深深打動了。
小花終於用自己的寬容和善良感化了寶柱和寶柱媳婦,媳婦留下了懺悔的眼淚······。爺爺和小花被請進了正屋,他們穿上寶柱媳婦做的新衣服,看著桌上豐盛的飯菜,小花撲進了寶柱媳婦的懷里,叫了平生第一句娘······
《暖春》是一部反映農村生活的片子。主要講一個小姑娘,父母雙亡,後來被別人領養。她的後媽後爸經常虐待她,她就逃了出來,逃到另一個村子,被一個好心的老爺爺救回家,老爺爺含辛茹苦地把她培養成了大學生的感人故事。
電影看過好多天了,可那感人的一幕幕還經常在我腦海中浮現。爺爺為了小花上學,下海雨天去砍柳條賣錢,結果因雨打生了一場大病,差點沒醒過來。小花傷心極了,我也已經泣不成聲了。還有一次,小花利用放學的時間去捉螞蚱,螞蚱可以治嬸娘不生小孩的病,她把一座山周圍的螞蚱都捉光了,她的純朴感動了嬸娘,倆個人幸福地擁抱在一起。
是爺爺一家給了她溫暖。上學後,小花總是班裡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走進了大學,為家裡爭了光,為村子添了彩。
人間處處有真情,在這世界上,尤其是農村,像小花這樣的孩子還大有人在,他們都需要我們的幫助。
影片看完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暗下決心,將來做一個熱心的人,學好過硬的本領,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㈨ 《不能沒有你》的觀後感
一、財富不會使你擁有全部,但卻可使你擁有絕大部分。(甚至是99%)
二、男人是不可靠的,女人是不可靠的,婚姻是不可靠的,但一定要相信愛情!
三、事業有成的男人,跟有背景的女人發生關系,一定要謹慎。
四、成就事業一定要走正道,否則一敗塗地。
五、如果腰纏萬貫,還想婚姻幸福,就跟一個普通女人結婚。
六、真正的不幸源於愛錯了人。
七、做事業如果有一位出色的女性合作者,會更有利於事業的成功,但不要發生男女關系。
八、即使鑄就大錯,也是可以挽回的,但卻不應該挽回。
九、即使自己身價百萬,如果有人愛你,無論出身如何,貧賤與否,一定要珍惜,因為真正的幸福就在身邊。
十、學會包容,懂得珍惜!
㈩ 讀 繪本故事《不能沒有你》讀後感
這個暑假裡我讀了好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不能沒有你》。故事的內容是:有一個女孩辛迪在回家的路上撿到了一隻流浪狗,就把它悄悄帶回了家,還帶著它去上班,小狗成了辛迪最好的夥伴。然而,沒過多久小狗終於還是被辛迪的家人發現了……小狗被發現後,就被送到了動物保護協會。辛迪很難過,於是辛迪想把小狗從動物保護協會接回來,當她趕到的時候小狗已經被送走了,辛迪傷心極了。當她第二天去上班的時候,發現簡送給她一個神秘的禮物——小狗花花。小狗又重新回到了辛迪的身邊。
這個故事中辛迪不能沒有小狗,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辛迪,我們從辛迪身上學到了友情、尊重和仁慈。我們經常會從馬路上看到好多的流浪狗和流浪貓,好多流浪狗跟流浪貓是因為它們的主人不喜歡它們了就把它們扔掉。還有的壞人用各種方法傷害小狗、小貓,不把小動物當朋友。
如果我是辛迪,我也會為失去小狗而傷心,因為小狗重新回到我的身邊而高興。通過這篇文章我要告訴身邊的人,「愛護小動物,保護小動物」。讓我們跟所有的動物做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