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走路上學電影觀後感

走路上學電影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5-22 23:12:17

㈠ 走路上學觀後感

觀後感:

今天,爸爸媽媽陪我一起去南油劇院看電影:《走路上學》,有很多同學都來看《走路上學》呢。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認識了這個電影中的主角,娜香和瓦娃。他們生活在大山裡,他們渴望上學,但是他們上學的環境非常的艱苦,沒有路可以走,他們從江的一邊到另一邊去上學,要滑著溜索過去,一不小心就會掉下來掉進江里,娜香就是在放學回家的時候掉進江里淹死了。

所以,他們很渴望有橋可以過江上學。電影中的主角瓦娃有兩個最大的願望,一個是能夠去上學,第二個是想修一個橋,有兩次他還偷偷的溜索到江對面的學校的課堂外聽課,瓦娃還用粉筆畫出了一座橋,他非常羨慕他姐姐能夠上學,能夠在學校里和同學們玩、學習。

電影看完的時候,我深受感動,對比起娜香和瓦娃,我的學習條件和學習環境比他們好多了,所以我要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我覺得我以後要向他們一樣愛學習,特別是要主動的學習,完成作業。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不淘氣,不讓爸爸媽媽生氣。

㈡ 《走路去上學》觀後感500字

有人說,《走路上學》以其唯美的畫面,純真的情感帶給我們本年度最純粹的溫暖與感動。而當你看完電影,也許還會收獲更多……
初聽片名,我的第一反映是農村,孩子們沒錢乘車,只好每天跋山涉水,徒步上學。我自己就出生在農村——一個山高林密,交通極不發達,被人遺忘的角落。從小我就生活在這個狹小的盆地里,眼光從來沒有越過對門的丘山,直到夠上入學的年齡,父母才將積攢下的學費和自製的帆布書包拿出,我一個人扛著板凳就下山了……可是,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我才知道,片中主人公的求學過程遠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艱辛,至少我還能走路上學,我還有路可走,而他們,想走卻連路都沒有……
影片以怒江福州貢縣馬吉鄉的孩子們「溜索求學」為原型,講述了生活在雲南怒江邊上的小姐弟倆娜香與瓦娃,為了到對面去上學,而不得不每天命懸一線、溜索過江的故事。這部中國首部公益題材兒童故事片,不僅勾起了我童年的記憶,也帶給我更多的思索……
當我看到娜香為了求學而溜索飛江時,我就隱約擔心她的安全;及至她突然失手墜江,我的心立刻下沉,一陣心痛,一片冰涼。待痛稍緩,我開始思考:娜香的悲劇為什麼會發生?其根源何在?是溜索的質量不好么?看上去是,其實不是,質量再好的東西,也總會有損壞的一天,溜索本身並沒有錯;是使用溜索的人錯了?也不是,無論是父母、瓦娃還是娜香自己都不希望有生命危險;那也許錯在求學,如果娜香不去上學,就不用坐溜索,不坐溜索也就不會墜江。這當然也不成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古往今來,歷朝歷代教育都被擺在了重要的地位,怎麼會錯?
問題出在農村的欠發達,教育的欠發達上!試想,他們如果有錢,為什麼不架橋鋪路?溜索既不方便又有生命危險,他們不會不知道。問題在於他們沒錢,沒錢修路,沒錢架橋,沒錢興辦教育,更無從談起教育的現代化。這是我們不忍去想而又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我們甚至可以更深一步的想到,從這些地方走出來的孩子,他們所受的教育是很不均衡的,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是非常單調的,他們所學到的知識是極其貧乏的;這些求知慾高、可塑性強的花期少年,他們一出生就落伍了,在人生的賽場上,他們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而在以後的人格重塑過程中,他們也將用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彌補,而這又是多麼的不公平!這便是農村的不發達帶來教育的不發達,而教育的不發達又導致了人生規劃的滯後與悲壯。盡管他們主觀上異常的努力,卻只能徒添其悲壯與悲涼。
怎麼辦?誰來救救他們?
好在新時期的黨和國家依舊將三農問題放在首位,更是釋放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的強烈信號,農村發展的不均衡和教育資源的不公平正逐步得到改善,這些又使我這顆原本悲壯而沸騰的心得到些許寬慰,也許,用不了多久,這樣的故事再也不會發生,它們將成為歷史,成為我們的德育教材。
這部電影最終獲得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少兒影片獎,這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榮譽,但我想其獲獎的意義並不止於獲獎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喚起醒人們對農村教育的關注,對教育的公平性與普及性的思考……
最後,以影片的主題曲來結尾,與讀者共勉,並祝願所有的孩子都能戰勝困難,獲得幸福。

㈢ 走路上學 影評

範文:一股清新的風——評《走路上學》 走路上學,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在我們眼裡這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但是在我國雲南,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為了求學,長久以來,每天依靠一根尼龍繩、一個自製的滑輪,從200米的鋼索上滑過日夜奔騰的怒江,去開始一天的學習生活,他們只是一群小學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身江底。「走路上學」對於他們來講,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走路上學》就是以「飛索渡江求學」為題材,從孩子的視角,不以苦難和獵奇為賣點,僅僅通過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之間純真的濃濃姐弟情,成就了這樣一個清澈、毫無雜質的感人影片。《走路上學》是一部兒童公益片,但它同時又通過深刻的主題和清麗的藝術手法感染和啟發了我們這些已經成年的觀眾。瓦娃和娜香是生活在我國雲南省傈僳族的一對小姐弟,他們過著自給自足、無憂無慮的生活,瓦娃唯一的夢想就是像姐姐一樣能夠去對岸上學,但是姐姐是靠危險的滑索遛到對岸去讀書的,對於年幼的瓦娃,媽媽堅持要他等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 電影的前半部分充滿著輕松和歡笑,通過對生活中的細節和小情小趣來巧妙地鋪墊了故事的主線,介紹角色關系。影片中精美的畫面和稱景的音樂顯露出令人折服的震撼性視覺效果,攝影考究,畫面精美,雲南的風景如畫,峰巒疊嶂,細細的溜索橫跨咆哮的怒江,一個個小孩子從彼岸從容淡定的溜索過江,以美襯險,滿足了我們的視聽愉悅感。我們也在這種歡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姐弟倆的喜怒哀樂。一雙十六塊五的鞋打破了影片的溫馨和唯美——天使般的聶老師為瓦娃買下了一雙鞋子,以此補償瓦娃沒有得到的紅色小雨靴,姐姐娜香在溜索回家的時候本能地去抓那雙要掉出來的鞋,墜入怒江的激流當中……畫面的精美,音樂的考究僅僅沖擊了觀眾的視覺感官,但娜香的墜江卻震動了觀眾的心。在姐姐娜香離開之後,曾經那麼渴望過江的瓦娃,曾經那麼活潑好動的瓦娃,成天默默地坐在臨江的石壁上,再也不發一言……看到這里,影院里也彌漫著一股悲傷的氣氛,所有的觀眾都被影片感染了。雖然畫面無聲,寂靜卻留痕,我們因目睹生命的隕落而陷入一輪沉重的思考。之後,實習期已滿的聶老師沒有離開這里。她一次次過江來給瓦娃家裡給他上課,始終沉默不語的瓦娃帶聶老師看他畫在木墩上的畫:一座長長的橋,兩個牽手的孩子,橋下無數的浪花。影片的結尾,大橋落成,聶老師帶著孩子們在橋的另一頭迎接背著書包、舉著風車、走路上學的瓦娃。瓦娃神情落寞,步履沉重。在扔下那支小風車後,瓦娃,這個七歲的孩子,露出了與他的年紀不符的苦澀微笑。此時此刻,我們終於看到姐弟戀手牽著手一起走路上學。導演彭家煌和彭臣兄弟倆從事廣告行業多年,他們為仁和葯業、招商銀行拍攝過諸多電視廣告,但電影卻一直是他們的最愛,彭家煌多年來一直保持每天看一部電影的習慣,他說,電影可以給他靈感,拍電影是他兒時的夢想。終於在積攢了足夠的經驗、人脈和資金之後,兄弟倆直奔夢想,自行投資1000萬拍攝《走路上學》,連於榮光、成龍這樣的大牌明星都甘願不計酬勞為影片出力,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商人不去選擇賺錢的生意而要做這個很可能收益甚微甚至賠本的兒童公益電影。兄弟倆認為人一輩子不能只為錢活著,拍一部發人深省的心靈電影,去啟發和激勵更多人,去為改變一些孩子的命運做一點事情比賺錢的意義大得多!彭家煌把《走路上學》當做禮物送給了自己的兒子,他發現觀影之後孩子對金錢、對學習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他堅定的說:「也許這是一部能夠改變他人生的電影」。從導演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來看,《走路上學》就已與充滿銅臭味的很多商業片分隔開來,散發出一股清新的味道。唯美的畫面、純朴的民風、濃厚的親情,一字一句一景一情使我銘刻於心。國產電影中,實在有太久沒有出現一部如此純凈、清新的故事片了。《走路上學》就憑借著其單純毫無雜質的氣質打動了所有的觀眾。

㈣ 電影《走路上學》觀後感

這天、我們外學校看了電影《走路上學》,看完後我感慨萬千。
故事發生在美麗的怒江邊上。姐姐娜香,弟弟瓦娃。學校在江對面,為了能上學,姐姐每天不得不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過江,因為通往學校既沒有路,也沒有橋。看著姐姐能天天上學,弟弟瓦娃羨慕不已,但媽媽一定要爸爸回來帶他溜索才放心。可爸爸在外打工總也不回來。於是瓦娃就偷偷溜索過江,來到了日思夜想的學校,偷聽了老師講課。
時值冬天,聶老師卻發現孩子們都穿著拖鞋甚至光著腳上課,課堂上滿是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操場上是一片歡歌笑語。聶老師為孩子們的腳細心地量了尺寸,給每個孩子都買了雙雨鞋。瓦娃偷偷溜索過江,媽媽知道後大怒,最後他以姐姐的紅雨鞋做為不去溜索的交換條件――他實在太愛那雨鞋了,睡覺時都抱在懷里,夢里都露著笑容。
娜香在給家裡買鹽的時候,看到了一雙適合瓦娃穿的鞋。很便宜,才十六塊五。可是她的手上只剩下找回的一塊錢,她認真地看了看那鞋子,最後把鞋輕輕放了回去。正巧聶老師看到這一幕,她把鞋子買下來,讓娜香送給弟弟。興高采烈的娜香,帶著滿心歡喜急著溜索回家,溜索到一半時,鞋子從書包里掉了出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人卻從溜索上翻下來,掉進滾滾怒江。。。
瓦娃因為姐姐的離去遭受重大打擊,從此後再不說一句話。當聶老師給他上課時,要看看他的畫。瓦娃無聲地帶著老師來到一處房梁前。那是一座美麗的橋,橋下是滔滔的江水,橋上是姐弟兩個,手拉著手,快樂地去上學。。。這是瓦娃的夢,能走路上學,不再溜索。可是姐姐再也看不到弟弟的畫。
這部電影,讓人感動的事太多太多。看到瓦娃抱著紅雨鞋來到江邊給姐姐時,用袖子擦著姐姐的腳,把鞋子套在姐姐腳上;看到娜香穿著新鞋子來到學校,再把鞋子脫下來愛惜地放到一邊時;看到瓦娃一個人坐在屋頂上,寂寞地放著風箏時;看到新橋落成時,孩子們站在橋上笑成一片時;看到瓦娃手舉風箏,在橋上大叫著「姐姐」迎風向前跑時;瓦娃的一家,是不幸的,娜香為了得到彼岸的知識,了解彼岸的世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終於建起了愛心橋,橋這邊的孩子們可以走路上學了,再不用溜索了。多麼希望,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橋, 通過這些橋,讓那些仍處在貧困邊緣的孩子們獲得知識。也多麼希望有很多很多的心靈之橋,把我們和他們緊緊地連在一起,讓我們與他們一起,獲得心靈的慰籍。

㈤ 走路上學觀後感200字

寫真實的。仔細觀察到的。曾經沒有注意的。
例如:一條狗,一座大樓,一件事等,都能引起思考,別說200字了,2萬字也很容易。實物的聯想。
走路上學也可以觀察自己,走路對自己的變化。例如:身體更好了,或煙塵使身體更差了。
走路上學,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例如:車輛橫行,走路上學很危險。

㈥ 《走路上學》觀後感

《走路上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講述了生活在雲南怒江邊上的瓦娃和娜香小姐弟倆,為了到江對面學校去上學,不得不每天命懸一線、溜索過江的故事。
先後獲得華表獎、金雞獎和平壤國際電影節大獎等重要獎項。
==========
【觀後感】
這是一部很令人感動的故事片
感動的最深刻原因,是因為影片的真實:
從故事原型,
到人物,
到那艱險的場景,
以及孩子們那艱難的求學之路,
最重要的,是那令人感銘肺腑的求知之心……
雲南怒江邊上的小姐弟倆,姐姐為了到對面去上學,而不得不每天命懸一線、溜索過江。弟弟嚮往上學卻因溜索的危險而被呆在家裡。後來姐姐因弟弟的新鞋而墜落江中,弟弟從此沉默寡言,直到政府修建了一座新橋,他才得以「走路上學」。
瓦娃是一個7歲的傈僳族孩子,他對於姐姐娜香每天能和小夥伴一起溜索過江讀書好生羨慕。媽媽堅持要瓦娃等爸爸回來帶著才可以溜索。可是,在外打工的爸爸總也不回。
終於,沒能抵抗住來自對岸的誘惑,瓦娃獨自偷偷溜索過江了,看到了心儀已久的學校。沒想到,瓦娃溜索過江的秘密居然被第一次來家訪的聶老師戳破了。是聶老師送來的那雙紅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裡。他答應媽媽和姐姐:有了這雙鞋,他就不再偷著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這雙漂亮雨鞋還給了姐姐。
日子就這樣平靜地過著。誰也想不到,因為趕著給弟弟送一雙新鞋回來,姐姐娜香失手從溜索上墜落江中……從此,瓦娃對於溜索有了一種深深的恐懼,並再不敢上溜索一步。
春暖花開的季節,馬吉鄉第一座「愛心橋」在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下,順利建成,瓦娃終於得以第一次走路上學。在初春的陽光里,瓦娃似乎又看到了姐姐,姐弟倆手牽手,小鳥一般從橋上飛過……
直到看完整部影片,到了末尾,才終於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才又回到現實中
才想起我們自己
每天坐在明亮的課堂里
每天輕松的上學放學路
可是,我們大部分學生,卻缺少影片中的他們那不懈求學的心……
看完影片,我思緒久久不能平靜……

㈦ 走路上學觀後感300字 急!!!!!!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生活在雲南怒 江邊上的小姐弟倆,為了到對面去上學,溜索過江的故事。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弟弟給姐姐擦腳,幫姐姐穿上新雨鞋,姐姐為了給弟弟送雙新鞋而掉入怒江被江水沖走,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被小姐弟倆之間的深厚感情所感動。同時,我也被當地惡劣環境所震驚。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知道了還有許多小朋友生活在那樣艱辛的環境里,他們和我們一樣擁有受教育的渴望,他們堅持自己的信念,比我們付出的努力多的多。我生活在城市裡,每天上學、放學伴著鳥語花香,走在柏油路上,比他們幸福很多,可我們在做什麼?不認真學習、偷懶、抱怨,我們是不是也該反省一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不辜負老師和爸爸、媽媽的期望。

㈧ 走路上學的觀後感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一部名叫《走路上學》的影片。
它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瓦娃和他姐姐娜香,在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貧困山區生活。娜香每天上、下學,都要從急匆匆的河水上面滑索回家,那是非常危險的。之後,來了一位深圳的自願者,她是聶老師,教山區的孩子們讀書。同學們在冬天裡沒有鞋子穿,就穿拖鞋,聶老師發現後,將朋友們捐助的第一批貨物——鞋子、襪子和書包,便發給大家每人一件物品。看到瓦娃那麼羨慕,娜香非常想給伊娃買一雙鞋子,但要16.5元,於是老師幫娜香買下來,送給瓦娃,娜香很開心,滑索回家了。中途鞋子掉出了一半,娜香想去救鞋子,可是滑索鬆了,娜香掉進河裡摔死了……政府為了能讓孩子們走路上學,就修了一座橋,實現了瓦娃和大家盼望已久的夢想——走路上學。
我覺得,他們雖然是貧困山區的孩子,但是他們的有著遠大的理想,等待著被實現;他們非常懂得珍惜,只要機會在面前他們就不會放棄;他們非常的聰明,當天學習的內容有些聽幾遍就記下來了;他們非常的勇敢,在寒冷的冬天裡能忍受寒冷穿拖鞋來上課;他們非常的……他們有著說不完的優點,雖然非常的貧窮,可是他們能堅持下來,說明他們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㈨ 走路上學觀後感30字

《走路上學》觀後感_200字

星期日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到坂田大會堂觀看《走路上學》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講了姐姐娜香和弟弟瓦娃溜索上學的感人故事。姐姐每天都要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過江上學。當弟弟聽著姐姐從學校帶回來的知識,也想去上學,他不顧媽媽對他溜索過江的禁令, 偷偷地到對岸看姐姐讀書。
城裡的老師還送給每個同學一雙雨鞋,其中也有弟弟一雙。娜香為了搶救老師買給弟弟的布鞋,自己掉進江里……我當時就哭了,因為娜香就這樣離開了。六個月後,政府在怒江上修了一座橋,瓦娃終於可以上學了!看完電影,我今後更要好好學習,勇敢去面對各種困難。
請採納,謝謝

㈩ 走路上學觀後感400字

觀《走路上學》有感
今天,我看了《走路上學》這部電影,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寫的是姐姐娜香,弟弟瓦娃。姐姐每天溜索去上學。瓦娃很羨慕姐姐。但媽媽不讓他去溜索。於是瓦娃偷偷溜索過江,來到了對岸,偷聽老師講課。
冬天,聶老師發現孩子們都穿拖鞋。聶老師很同情他們,於是給每個孩子都買了雙雨鞋。
娜香在買鹽時,看到了一雙鞋。他想買,可是錢不夠。聶老師看到了,把鞋子買下來,讓娜香送給弟弟。娜香帶著滿心歡喜溜索回家,溜到一半時,鞋子從書包里掉了出來。娜香一急,伸手去抓,人卻掉了下去。
瓦娃因為姐姐的離去遭受重大打擊,從此沉默不語。當聶老師給他上課時,要看他的畫。瓦娃帶著老師來到一處房梁前。那畫著一座橋,橋上是姐弟兩,手拉著手,快樂地去上學。這是瓦娃的夢,能走路上學,不再溜索。可是姐姐卻離開了。
這部電影,讓人感動的事還有很多。娜香一家是不幸的。她為了得到彼岸的知識,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建起了橋,瓦娃可以走路上學,再不用溜索了。我多麼希望,有很多這樣的橋,通過這些橋,讓那些仍處在貧困邊緣的孩子們獲得知識。也多麼希望有很多的心靈之橋,把我們和他們緊緊地連在一起,讓我們與他們一起,獲得心靈的慰籍。

閱讀全文

與走路上學電影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外老師打學生的電影 瀏覽:468
3d電影近視眼怎麼辦 瀏覽:199
告訴全世界我愛你泰國電影 瀏覽:992
香港動作電影女主角 瀏覽:613
電影剪輯怎麼加配音字幕 瀏覽:454
歐美電影黑色卷發男 瀏覽:550
可以學英語的動畫電影 瀏覽:690
2016元旦上映的電影 瀏覽:296
最火動漫電影電視劇 瀏覽:144
關於感恩的電影動畫 瀏覽:455
輪回電影國外的 瀏覽:665
邵氏電影古裝神鬼系列大全 瀏覽:311
電腦一看電影卡的不行 瀏覽:187
富江電影每部都有什麼 瀏覽:695
電影網471 瀏覽:259
電影考試第一名 瀏覽:990
美國槍殺節日電影 瀏覽:286
一人一句周星馳電影台詞 瀏覽:754
電影票漲價2018 瀏覽:543
俄羅斯電影暫時困難原型 瀏覽: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