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電影《飛越老人院》
老人都是容易感動的。老人都是脆弱的。或許武斷,但是大多如此。
這個時候的他們是七零後,是八零後,是九零後。他們聲音聽不見,他們口齒不清話說不明,他們腿腳不麻利走不快,他們老年痴呆卧床不起。他們有自己的兒子,他們的兒子是某某集團CEO,是大律師,是大醫生,是學校教授,但是他們依然在瘋人院一樣的老人院裡面"安享晚年"。並不是一定要描繪一個病態的老年人還有樹立一個不孝的後代給大家看,只是事實上的確有很多的子女在口口聲聲吼著責任的時候卻把老去的父母當成是一個負擔。
在電影進行到大概三分之二的時候老周和自己的孫子在夜晚的河邊聊天,老周講了一個麻雀的故事給他的孫子聽。麻雀的故事講的是一位年邁的父親在和兒子聊天時候像是假裝痴呆一樣問兒子站在樹上的鳥兒是什麼,連續問了三次。兒子不耐煩的告訴說是麻雀,最後一次回答甚至吼起來了。這個時候老父親眼裡面噙著淚,從自己的荷包裡面拿出一本日記本,上面記錄著這個年輕的兒子小時候剛剛學會說話不久父親帶他出去郊遊的事情,那個時候,兒子天真的問著父親樹上的鳥兒是什麼,父親高興的說那是麻雀,兒子每問一次父親就欣喜的回答一次,說不出有多幸福。講完故事之後老周的孫子給了老周一個擁抱,爺孫倆都哭了。
全社會,都應該為我們的老人們做點事情。每個人都會老去,我們不能不顧一切的等到我們老了的時候再去哀嘆,人老了不中用了。而是需要每一個兒子,每一位女兒,莫要覺得給了自己的老父母每個月六百塊就以為是盡到了孝道,莫要覺得把自己的老父母送去了老人院,就是盡到你們的責任了。他們要的不是六百塊,要的只是你在身邊,哪怕只是一年短暫的一兩次,他們都心滿意足了。
我看著他們表演都不自覺的笑了。是真心的笑,幸福的笑。我贊同他們的生活方式,我覺得他們可以飛躍老人院,不光是老人這樣,任何時段的人都不能過得太安穩把夢想擱淺,尤其是這個年齡階段的我們更應該是這樣。他們告訴我要跟著自己的心走,要去追逐自己的夢想,要去邁開第一步。走著走著。我也會在者不自覺中,找到我們自己了。
再多的誤解都會化解的。搞不懂為什麼有的子女榮華富貴而自己的老父母卻沒有落腳之地。這是一種變態畸形的社會發展形態,應該要改善而且必須要改善。
願他們就像賓士的駿馬一樣,老驥伏櫪,卻志在千里。擁抱生活去,在陽光下,在河流邊。放聲大吼放聲大叫,該忘得都忘掉,這才叫幸福。(轉自豆瓣,作者:非恪 )
㈡ 飛越老人院醫學角度觀後感六百字
是這樣的: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飛越老人院電影開始後,溫馨的畫面和老戲骨們自然的表演讓我知道名字只是一個噱頭,飛越老人院觀後感。一群年歲已高的老人們因為各種原因被家人們送到了老人院,身體的每況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獨讓他們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於家人的擔心和院長的管束他們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棄自由生活的權利。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議,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體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參加超級變變變的節目,當他們設計的節目博得了大家的笑聲,他們更加堅定了要到節目現場去參加表演的信心。商量過後,他們的想法雖然遭到了家屬和院長的反對,老金和其餘老人們仍舊決定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再只活在老人院里。於是大家齊心協力買了一輛大巴,逃脫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轄,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歡呼,活出了他們想要的激情,脫韁的野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讓我想到了這群老人們真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並不是只有年輕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們也應該比年輕時更熱愛生活,觀後感《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這部電影里的老人們是一個大家眼中的弱勢群體,可是他們雖然在生理上不如從前,心理上卻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熱愛自由和生活,他們有自己的煩惱,雖然被忙碌的孩子們冷落在老人院里,可他們心繫子女渴望溫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們的矛盾。 電影里很多細節的刻畫都讓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來。讓我們這些在喧囂之間忽略家人的孩子們重新審視自己,主動去呵護和父母之間無比珍貴的感情。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個情節是老葛跟自己的孫子說的那個麻雀的故事,我流了眼淚。老金在參加超級變變變的舞台上被采訪的時候說之所以參加節目是為了在日本的女兒能在電視上看到自己,我聽到影院里有此起彼伏的抽泣聲。沒能在海邊看到日出的老金終於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為他准備的節目,堅強有愛的他們用自己的身體為老金錶演了最美的一次海邊日出,譜寫了不老的生命樂章。 其實老人們想要的很簡單,有時候只要我們一句溫暖的話,尊重他們的眼神,不嫌棄他們的態度。只要我們換位思考,只要我們靜下心來細細體味,這一切都是來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頭發斑白或遠離人世才後悔莫及。讓這部電影給我們一個反思的空間,也給我們敲響警鍾,重視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願我的答案對你有所幫助!
㈢ 電影<飛越老人院>的觀後感
在電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張楊新片《飛越老人院》後,擦擦濕潤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遠方年邁的爺爺奶奶打個電話。電話鈴一響,聽出孫子的聲音後,電話那頭開心、燦爛的笑聲讓我心酸:對老人來說,需要的只是那麼一點點關愛。
繼上一部作品《無人駕駛》關注都市男女情與欲的糾結關系之後,張楊在這部新片里直指中國社會目前可以說是最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由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無所養、老無所依的問題,體現了導演出道以來一以貫之的敏銳視角和人文情懷。影片自始至終貫穿於一股溫情的力量,與《殺生》和《黃金大劫案》相比,文藝氣質更為濃烈;而在這種文藝氣質的背後,是對快要走到盡頭的生命的本能憐憫以及對老人們揮之不去的孤獨感的深切同情。
㈣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滿意望採納。
看完這部電影,我淚流滿面。這部電影很感人,也很有教育意義,它詮釋了愛情,親情,友情。
影片開始講老頭老太太們在老人院的平常生活。雖然老人院的生活是這樣的真實而無趣,但是這些熟悉的老演員們盡情的把他們最真實的一面展現給我們觀眾,我看後還是很感動的。
影片中有很多感動我的情節:
場景一:老葛爺子在樑上掛白布想上0吊,卻沒上0吊的情節,我沒忍住流淚了,我突然間理解他老人家的無奈心傷和絕望中的一絲捨不得,生命何其可貴,但有時又真的有過不下去的感覺.......
場景二: 當老人們在行駛的途中看到馳騁的野馬時,爆發出陣陣孩童般的歡呼聲,那一刻我真切的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喜悅。這樣的旅途,對於這些老人來說是辛苦的,但又是他們嚮往的生活。我欣賞他們對夢想的執著!
場景三:在河邊野餐時,老太太消好了蘋果給老周吃,老周會心地笑了並接過蘋果;在小河邊,老周摘了幾朵鮮花送給老太太幾朵鮮花,老太太羞澀的笑了;在醫院里,老周病重躺在床上,老太太握著老周的手,老周說:「你陪著我,我覺得很幸福......」;在夕陽下,老人們一起看海,老周躺在老太太的身邊,盡管老周病重,但老太太臉上一直掛著滿足的微笑......那一刻我感覺他們很幸福!
我曾經問過自己,究竟什麼是幸福?曾經我茫然的搖搖頭。現在我在這部影片里找到了答案:幸福就是兩個人在一起過的很快樂;幸福就是和自己的愛人在一起心裡很踏實很滿足;幸福就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幸福就是相愛的人能夠在一起......
我希望我能擁有自己的幸福!
本部影片讓我流淚的場景也有很多:
第一次流淚是他們在河邊野炊,院長追了來。愛喝酒的老頭罵兒子,老林老頭說自己無兒無女說自己最後的願望就是希望走出老人院而不是坐著等死。演得真好,雖然是平常話,但覺得真實。我並沒有過家裡老人住老人院的經歷,但設身處地的想想就會理解他們,誰也不想辛辛苦苦為孩子奉獻一輩子,而到年老時卻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等待死亡。
第二個流淚是在老頭們表演完節目,將死的老周說的一番話,老人院里只有他隱瞞自己的重病和家事,老人最後的遺言還是對遠嫁女兒的牽掛,最後的願望是在海邊看日出,也許也只是想離自己的女兒近一點吧。物傷其類,殊途同歸,無論多麼風光的人生,晚景到底是凄涼的,那時候的自己已經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已經獨善其身,看透了人生,已經與這個世界和0解。所以,才有勇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影片結束後,小窗口放出拍攝花絮,寫出每個演員的年齡,又是很震撼。老藝術家們仍然煥發了藝術的青春,飽含創作的激情,真令人敬佩和感動。
㈤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作文怎麼寫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飛越老人院電影開始後,溫馨的畫面和老戲骨們自然的表演讓我知道名字只是一個噱頭,飛越老人院觀後感.一群年歲已高的老人們因為各種原因被家人們送到了老人院,身體的每況愈下和精...
㈥ 飛越老人院80字觀後感
這部電影里的老人們是一個大家眼中的弱勢群體,可是他們雖然在生理上不如從前是這樣的。於是大家齊心協力買了一輛大巴,逃脫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轄,偷偷溜出了老人院,觀後感《飛越老人院觀後感》,飛越老人院觀後感。一群年歲已高的老人們因為各種原因被家人們送到了老人院。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議,譜寫了不老的生命樂章。 其實老人們想要的很簡單,他們更加堅定了要到節目現場去參加表演的信心,心理上卻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熱愛自由和生活,他們有自己的煩惱。老金在參加超級變變變的舞台上被采訪的時候說之所以參加節目是為了在日本的女兒能在電視上看到自己,我聽到影院里有此起彼伏的抽泣聲。沒能在海邊看到日出的老金終於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為他准備的節目,堅強有愛的他們用自己的身體為老金錶演了最美的一次海邊日出,老金和其餘老人們仍舊決定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再只活在老人院里,有時候只要我們一句溫暖的話,渴望化解跟子女們的矛盾,主動去呵護和父母之間無比珍貴的感情,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體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參加超級變變變的節目,當他們設計的節目博得了大家的笑聲,脫韁的野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讓我想到了這群老人們真可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並不是只有年輕人可以活出自我,身體的每況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獨讓他們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我流了眼淚,可是迫於家人的擔心和院長的管束他們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棄自由生活的權利,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來。讓我們這些在喧囂之間忽略家人的孩子們重新審視自己,只要我們靜下心來細細體味,這一切都是來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頭發斑白或遠離人世才後悔莫及。 電影里很多細節的刻畫都讓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飛越老人院觀後感 飛越老人院電影開始後,一路歌唱歡呼,活出了他們想要的激情,老人們也應該比年輕時更熱愛生活。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個情節是老葛跟自己的孫子說的那個麻雀的故事,雖然被忙碌的孩子們冷落在老人院里,可他們心繫子女渴望溫馨的家庭生活,不嫌棄他們的態度。只要我們換位思考,尊重他們的眼神。讓這部電影給我們一個反思的空間,溫馨的畫面和老戲骨們自然的表演讓我知道名字只是一個噱頭。商量過後,他們的想法雖然遭到了家屬和院長的反對
㈦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誰能幫下,寫點東西不要雷同的
這個世界最重要的就是給予別人足夠的尊重,無論是貧窮還是失敗,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在我們印象里的老人應該是在夕陽下坐著聊天,或者是坐在屋子裡看著新聞聯播,每天無所事事的呆著,或者,操著沒有用的心,每天說著一些沒有用的話。沒有所求,也沒有什麼慾望,甚至於沒有愛好。有一點點無悲無喜的味道。但是,他們真的是這樣的么?他們沒有需求了么?難道老人老了就僅僅什麼都不需要了么?只需要吃飽穿暖就足夠了么?這個世界難道真的就僅僅是如此嗎?頗有一絲老人就是等死的,孩子是需要教育和撫育的,成年人是需要奮斗的味道。
《穿越老人院》講述了這樣的一個事情,告訴各位其實並不是這樣,老年人也有夢想,他們的精神世界是怎樣的。但是,可笑的是,當兒女將不願意奉養的老人送到了老人院以後,老年人心心念念的還是兒女, 連夢想都和兒女有關系。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有兩條線索,一條線索是老葛與20多年不聯系的兒子最後終於和好了,另一條是大家幫助老周在臨死之前實現了他的夢想。
老周心心念念的想去超級變變變,只不過是為了如果可以是前三名可以去日本,這樣就可以看到了7.8年不和他聯系的女兒。哪怕他已經是膀胱癌晚期,哪怕他是硬撐著也要實現這一個夢想。老葛的兒子20多年不和他說話,只不過是因為在兒子為了結婚將他趕出家門以後,向他借錢沒有借給他。在最後兒子終於經過感化而相互諒解。
這個世界,只會有兒女憎恨父母,卻沒有父母憎恨兒女。哪怕20多年不諒解,也會在孫子結婚的時候拿出20萬給孫子;哪怕女兒和他7..8年沒有聯系,再送到養老院以後,也不怕疼痛的去排練節目,只是為了在臨死之前見一面女兒。這個世界,到底哪裡會有這么多的恨在親情面前,又哪裡會有這么多的關心,在冷漠的面前。
我們認為老人就應該是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那是我們的以為,又有誰問過老人;我們認為只要給老人足夠的金錢送到養老院就可以了,那麼在我們年幼的時候,父母也沒有說只要讓我們有吃有喝就足夠了。是不是我們的以為都是對的呢?是不是我們老了,兒女也會這么對我呢?我們會逐漸長大,父母只不過會慢慢變小。我們只需要想一想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模樣,或者想一下如果我們老了,我們的兒女這樣對我,那麼也許就會改變了吧。
我記得老葛和孫子的對話,一個年邁的父親反復的問兒子同一個問題,兒子不耐煩了以後,父親說小的時候我告訴了你幾十遍,每一遍都是和顏悅色的。老葛說,他很羨慕這個父親,因為兒子還願意和他講話。我才明白,原來冷漠比語言更要恐怖。我們用我們的心去關心一下父母。只為了父母的恩。自私一點說,用我們的愛去關心父母,只不過是為了我們的老年更加幸福。因為我們都會老去,也都將會變的什麼都迷茫。我們不要為了擺脫責任而將老人拋棄,如果那樣,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拋棄。
㈧ 飛躍老人院觀後感600字
這個世界最重要的就是給予別人足夠的尊重,無論是貧窮還是失敗,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在我們印象里的老人應該是在夕陽下坐著聊天,或者是坐在屋子裡看著新聞聯播,每天無所事事的呆著,或者,操著沒有用的心,每天說著一些沒有用的話。沒有所求,也沒有什麼慾望,甚至於沒有愛好。有一點點無悲無喜的味道。但是,他們真的是這樣的么?他們沒有需求了么?難道老人老了就僅僅什麼都不需要了么?只需要吃飽穿暖就足夠了么?這個世界難道真的就僅僅是如此嗎?頗有一絲老人就是等死的,孩子是需要教育和撫育的,成年人是需要奮斗的味道。
《穿越老人院》講述了這樣的一個事情,告訴各位其實並不是這樣,老年人也有夢想,他們的精神世界是怎樣的。但是,可笑的是,當兒女將不願意奉養的老人送到了老人院以後,老年人心心念念的還是兒女, 連夢想都和兒女有關系。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有兩條線索,一條線索是老葛與20多年不聯系的兒子最後終於和好了,另一條是大家幫助老周在臨死之前實現了他的夢想。
老周心心念念的想去超級變變變,只不過是為了如果可以是前三名可以去日本,這樣就可以看到了7.8年不和他聯系的女兒。哪怕他已經是膀胱癌晚期,哪怕他是硬撐著也要實現這一個夢想。老葛的兒子20多年不和他說話,只不過是因為在兒子為了結婚將他趕出家門以後,向他借錢沒有借給他。在最後兒子終於經過感化而相互諒解。
這個世界,只會有兒女憎恨父母,卻沒有父母憎恨兒女。哪怕20多年不諒解,也會在孫子結婚的時候拿出20萬給孫子;哪怕女兒和他7..8年沒有聯系,再送到養老院以後,也不怕疼痛的去排練節目,只是為了在臨死之前見一面女兒。這個世界,到底哪裡會有這么多的恨在親情面前,又哪裡會有這么多的關心,在冷漠的面前。
我們認為老人就應該是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那是我們的以為,又有誰問過老人;我們認為只要給老人足夠的金錢送到養老院就可以了,那麼在我們年幼的時候,父母也沒有說只要讓我們有吃有喝就足夠了。是不是我們的以為都是對的呢?是不是我們老了,兒女也會這么對我呢?我們會逐漸長大,父母只不過會慢慢變小。(觀後感 www.guanhougan.net)我們只需要想一想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模樣,或者想一下如果我們老了,我們的兒女這樣對我,那麼也許就會改變了吧。
我記得老葛和孫子的對話,一個年邁的父親反復的問兒子同一個問題,兒子不耐煩了以後,父親說小的時候我告訴了你幾十遍,每一遍都是和顏悅色的。老葛說,他很羨慕這個父親,因為兒子還願意和他講話。我才明白,原來冷漠比語言更要恐怖。我們用我們的心去關心一下父母。只為了父母的恩。自私一點說,用我們的愛去關心父母,只不過是為了我們的老年更加幸福。因為我們都會老去,也都將會變的什麼都迷茫。我們不要為了擺脫責任而將老人拋棄,如果那樣,終有一天,我們也會被拋棄。
㈨ 《飛越老人院》觀後感好看嗎
軍旗為什麼這樣紅?是無數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看見了朝霞就看到了你,你像朝霞鋪滿在我們的心底;想到了烈火就想到了你,你像烈火召喚我們去殺敵。啊軍旗,啊軍旗,戰士的旗,勝利不能離開你,祖國不能離開你,戰士不能離開你,我們緊緊跟著你,跟著你!」
這是一首我一直比較喜歡的隊列歌曲,名字就叫《軍旗,戰士的旗》,由石順義作詞,羊鳴譜曲。多年來,我仍記得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心靈上產生的那種強烈共鳴和持久震撼。每次唱起它,全身上下就充滿了無盡的鬥志和豪情——一種專屬於軍人的鬥志和豪情。
軍旗,是一個國家武裝力量或一支軍隊的主要標志,也是軍人榮譽的突出象徵和思想統一的集中體現。它不僅用在禮儀上,更重要的是在戰場上發揮著特殊的作用。戰斗發起後,軍旗所指,就是士兵們的沖鋒方向。那些插在某個城樓、山頭或其他建築物制高點的軍旗,則是宣揚勝利和力量的信號。作戰中,作為軍人,必須要誓死保護軍旗,在任何情況下,寧肯犧牲生命,也不準向敵人降旗,所謂「旗在,陣地在」。一支部隊如果丟掉了軍旗,就等於丟掉了自己的精神和魂魄,是最為恥辱的事情。
每一位穿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的人,都會對神聖的「八一」軍旗懷有一種特殊而深沉的情感。踏入兵營之後,雖然不能象先輩們那樣跟隨軍旗南征北戰、沖鋒陷陣,但在平常的傳統教育、訓練演習、搶險救災中,同樣留下了無數次和軍旗親密接觸的故事,其中有兩次尤其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