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爵跡2》特效畫面都很贊,主角們都是顏值派,為何豆瓣評分只有4.0
時至今日,中國的電影觀眾都已經普遍理性很多,不會因為主演都是流量明星而盲目追捧,就劇情和電影思想來看,《爵跡2》也就只值個4.0分。
《爵跡2》也稱《冷血狂宴》,先不論這嘩眾取寵,堆砌詞藻的電影名字。就從電影的劇情上看,也讓人感覺十分突兀,完全摸不著頭腦。《爵跡2》作為一部獨立電影,卻絲毫離不開它對於《爵跡1》的依賴,電影開場大概30分鍾,我只看到一群面容依稀有點眼熟的電影玩偶在天上地下打來打去,至於為什麼要打,誰跟誰打,為什麼可以脫離牛頓老人家的定律飛天遁地地打,在電影前面三分之一的時間里,我都處於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總的來說,《爵跡2》只適合那些熟讀郭敬明小說的受眾,或者是主演的死忠粉來看,讓我一個普通觀眾來看,真是尷尬到腳趾要在地板抓出一道痕來。
② 大家覺得郭敬明的電影《爵跡》究竟怎麼樣
漫長的電影發展史中,頂著「首部」、「第一部」標簽的電影總會享受著市場以及觀眾的優待,即便是成色平平,也會因其探索和先鋒意味而名垂藝術史,成為影迷心中的經典。
比如,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在咖啡館放映的首部電影,1926年華納拍攝的首部帶有管弦樂伴奏的有聲電影《唐璜》,2002年張藝謀開啟華語電影大片時代的《英雄》。
最終,影片票房定格3.82億,豆瓣評分3.8,貓眼7.8,不過是樂視小賠了一筆,郭敬明被罵了一陣,超級流量偶遇事業滑坡。
但看似雲淡風輕的失敗後,卻隱藏著華語電影破滅的cg夢。
影片至今上映三年,真人cg電影只有兩部立項,一部是《爵跡1》,一部是因冰冰事件遙遙無期的《爵跡2》。
華語爛片並不少見,能青史留名的,《爵跡》大概獨一份。
③ 如何評價《爵跡》值得一看嗎
應圍繞影片的故事劇情、演員功力等方面評價,又因為是一部奇幻片,特效也是影片評價的一個重要方面,喜歡看奇幻片的觀眾還是值得一看的。
(3)爵跡電影豆瓣評分擴展閱讀:
劇情:
傳說中的神話奧汀大陸分為水、風、火、地四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精通魂術的人,其中最厲害的七個被稱為王爵。
水國普通男孩麒零離奇地被七度王爵銀塵收為使徒,捲入了這場魂術的風暴,水國隱藏的秘密也漸漸浮出水面。
在奧汀大陸這個神秘的世界裡,西之亞斯蘭帝國七度王爵銀塵尋找到自己的使徒麒零,卻無意中發現了上代一度王爵吉爾伽美什可能還活著的秘密,於是義無反顧的投入到追尋之中。
而與此同時作為侵蝕者的王爵幽冥、特蕾婭也收到了對銀塵和鬼山蓮泉等人的殺戮紅訊。一場王爵和使徒們為了真相和榮譽的戰役一觸即發。
④ 爵跡是不是爛片
《爵跡》票房口碑撲街,自媒體卻沒有一邊倒地罵?
不知道帶領一眾鮮肉跑場宣傳的郭敬明導演有沒有料到,自己的這部《爵跡》會遭遇票房滑鐵盧。
趕在國慶檔上映,《爵跡》和曾經的《小時代》一樣,試圖精準地藉助這一周的假期,瞄準學生群體,然而觀眾似乎並不買賬。上映五天,票房成績破兩億,但不敵同檔期的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而實時票房和總票房也被《湄公河行動》趕超。
不如人意的不只有票房,還有口碑。目前國慶檔的四部電影中,《爵跡》的豆瓣評分達到4.1分,只能勉強超越王晶的《王牌逗王牌》,甚至低於《小時代》系列中的任意一部。難以否認的是,在社交媒體上,《爵跡》依舊是話題度最高,討論度最熱的國慶檔電影。
原本以為和《小時代》一樣,電影《爵跡》上映之後會招來一篇罵聲,畢竟「郭敬明小說無恥抄襲、電影是爛片」已經變成了一種「常識」性的觀點,然而未料到的是,電影面世後罵聲的確鋪天蓋地,卻罵出了不同的立場。
目前對於電影的評價極化成兩派,一派認為不論是原作還是電影呈現的效果,都爛到爆,它的存在簡直是中國電影的恥辱,有直接亮明觀點在社交網站上罵的,還有在知乎上抖機靈反諷的;另一派的評論則要溫和得多,認為《爵跡》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比如在技術和風格上的探索,但仍然存在許多硬傷。
⑤ 電影《爵跡》豆瓣評分能多少
首映2.8分,現在3,3分
⑥ 秀出國產劇的下限,被稱之為國產第一爛劇,《爵跡》還值得觀看嗎
實話實說,《爵跡》這部電影充分暴露了郭敬明作為導演的缺點:野心與能力不匹配,愛請流量賺噱頭。
我可以理解郭敬明想要在國產影片中創下採用CG技術先河的野心,但是花錢請的特效製作團隊沒有能力也沒有用心,流量雖然演技被詬病,好歹顏值過關,但是CG技術下,人物角色的面部看起來僵硬又奇異,失去了美感,動作捕捉也不到位,整體看下來十分遭罪。其實郭敬明完全沒有必要一位追求技術特效有多高超,先把故事講好,把演員請好,細節做到位,就是在施展自己的野心了。
總體來說,小編非常不推薦看《爵跡》,實在沒有值得一看的理由,流量明星的高顏值在這部片子的CG技術處理下已經不忍直視,故事空洞乏味,特效粗製濫造,有時間不如看看國外的《指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