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提供看完抗日題材的電視劇《長沙保衛戰》的觀後感(約970字左右),供你參考。如果是其它抗日劇,除故事情節不同外,但精神實質大概應該也大同小異。
去年12月13日觀看了舉國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新聞片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總想寫點什麼,但一直未能寫成。今天看完了抗日題材的電視劇《長沙保衛戰》,這種思緒再次被點燃,且無法再平覆,終於提筆,另外今年正值抗戰勝利70周年,謹以此文祭奠日本侵華以來為國犧牲所有抗日英烈以及那些無辜死難的數千萬老百姓,聊以慰藉。只要靈魂猶在,中華民族就不會亡國滅種,縱觀五千年華夏史,有誰可征服我華夏之地。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的戰爭,並不是任何政黨以及組織的戰爭,正可謂為:中華民族共赴國難——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舉國皆報犧牲一切之決心!才贏得的戰爭,這是自鴉片戰爭以來我國唯一贏得的一場戰爭,必須讓人民永記於心,才可使英烈在地下得以瞑目。
「靈魂」也許早已被遺忘,但70年前結束的那場戰爭,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我們能忘記么?倭人欠我們的血債,我們能忘記么?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犧牲的英烈,我們能忘記么?捫心自問,有幾人真正去正視這段被悲壯的歷史?有幾人又真正的去觸摸這段真實的歷史?靈魂何在?中華民族脊樑何在?國人良心何在?
已經過去了70年的抗日戰爭,在今天依然時刻警醒著我們:落後就要挨打。從十九世紀開始,日本侵略者就開始不斷地、肆無忌憚地欺辱中國。日本為何能以小欺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國力、軍力強大,而中國雖大卻是積貧積弱,國力單薄,一時難以和日本抗衡。所以,站起來了的中國人民只有把自己的國家建設成現代化強國,才能有效地抵禦外敵;才能讓某些對我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領海覬覦已久的國家不敢輕舉妄動;讓某些企圖依仗著某大國「撐腰」,非法侵佔我國島嶼並企圖「國有化」或永久化的國家,其痴心妄想徹底破滅。
曾飽嘗戰禍之苦的中國人民,深知和平之寶貴,因而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珍愛和平,並且堅定不移地維護和平。但和平不會自然從天而降,需要全體中國人共同努力創造,精心守護。
今天我們再一次重溫那一段血與火的歷史,必須牢牢記住那一段記錄著日本帝國主義滔天罪惡和中華民族奮起抗爭的歷史。因為,只有不忘過去方能居安思危;唯有警鍾長鳴才能富國強軍。
在和平環境中學習、工作和生活著的國人,必須把我們民族曾經的傷痛和恥辱轉化為奮力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萬眾一心,戮力同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讓我們偉大的祖國不斷走向繁榮昌盛;讓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貳』 抗戰電影的心得體會怎麼寫
1.地道戰
《地道戰》是中國早期創作電影的經典之作。講述日軍侵華時,1942年的中國冀中平原上,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口,准備戰斗。為了與日軍展開斗爭,冀中根據地人民展開了群眾性挖地道的高潮,民兵隊長高傳寶被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圍困敵人,打死民族敗類湯丙會,活捉日寇山田,勝利的鍾聲響遍冀中平原。
該片以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地道戰,顯示人民戰爭的無窮威力。它將豐富多彩的戰爭史實、形象鮮明的英雄人物和軍事教育的內容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生動地描述了由隱蔽地遭到戰斗地道再到聯防地道這一特殊戰場中的發展過程,展現了抗日軍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宏瑰麗的場景。充滿機趣的細節構思和昂揚。樂觀的音樂基調,為影片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2 地雷戰
抗日戰爭時期,膠東抗日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莊和附近幾個村莊,經常遭日偽軍的襲擊和「掃盪」,損失慘重。為此,區武委會雷主任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依靠群眾,想出了對策。他們一方面把幾個村莊的民兵組成聯防,壯大了武裝力量;一方面用土造的地雷封鎖了附近的日偽據點,從而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為對付地雷陣,日軍中隊長中野特地從青島搬來了工兵,攻入趙家莊,大肆燒殺搶掠。趙家莊的民兵總結了教訓,不斷改進地雷技術,使敵人的工兵無法起雷。麥收季節,日偽軍乘聯防民兵搶收麥子的機會,又一次偷襲了趙家莊,擄走一部分村民。他們讓被俘村民在隊伍前踩地雷,再次進攻趙家莊。趙虎領導民兵巧擺地雷陣,用子母雷、連環雷、釘子雷、碎石雷、鐵夾子雷、頭發絲雷等各種各樣的土造地雷打擊敵人。在八路軍主力部隊的配合下,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終於解救了被俘的群眾,全殲進犯之敵。
本片採取了教學與敘事雙重敘事的技巧,現在看來很是有些先鋒意味。1942年,是抗日戰爭期間最艱苦的年月。本片所描寫的,是當時在膠東抗日根據地發生的事情。那時候,日本強盜不斷地向我抗日根據地進行蠶食、掃盪。軍區為了粉碎敵人的蠶食政策,加強邊沿地區的對敵斗爭,特地從主力部隊抽調一批幹部,來組織和領導各地的民兵武裝;同時,還集訓了一批民兵骨幹,學習使用地雷的本領,號召人們對日本強盜展開地雷戰。影片劇情的組織生動、感人,導演以黃村民兵在威震敵膽的地雷戰中大顯身手的史實為素材,處理得質朴而靈活。民兵英雄的勇敢、智慧、不屈不撓與日寇的狡詐、凶險和殘酷形成尖銳的對峙,並在反復較量中展現出各自的形象特徵。該片還較好地烘託了膠東農村的地方風貌,不僅帶來了一定的審美價值,同時也對體現人民戰爭的思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叄』 觀看一部抗戰的影視劇 寫出觀後感
《雪豹》
劇情,以抗日的歷史大背景做主線,記錄了中國第一支特戰隊的建立,成長,直至走向輝煌的艱辛歷程.
而整個劇情和特戰隊中,最光芒四射,吸引觀眾的,就是一號主人翁-周衛國.周衛國的身上,集中了太多平常人難以企及的優點和特質,俊朗的外形,顯赫的家世、接收了最優良的基礎教育、留學德國、接收了西方先進的軍事理論及技能培訓、擁有靈活的頭腦、矯健的身手….可我最欣賞他的,是他卓越的領導力. 雪豹特戰隊最後的的輝煌,與周衛國的領導力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周衛國從黃埔出來後,無論是到德國留學,還是到後來國軍的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清風寨落草為寇,到最終參加八路軍.每一段歷程中,周衛國都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團隊的核心和領導者,無論是上級,平級,還是下屬,都對他有絕對的信任和支持.而這,也是他所在團隊戰無不勝的關鍵因素.
看完後,一直在思考,領導是什麼?領導的核心要素:1、正確、清晰的目標和方向:這點是任何團隊成立的基礎,也是決定了團隊發展的根本性因素.構成一個企業,一個組織的單元,是個人.而每個人都是個性化的,沒有一個正確、清晰的方向和目標,只會原地踏步或背道而馳,最終影響到整個團隊.做為團隊的領導者,首先要比團隊中任何一個成員更清晰的知道,2什麼是團隊的目標和方向.方向的正確是前提,清晰是保障,方向對了,但不清晰,團隊發展如霧里探花,事倍功半;方向錯了,但很清晰,那隻會讓團隊死的更快.
所以,只有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和目標,而且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清晰的看得到每個階段的目標,才是成敗的關鍵.
周衛國組建雪豹特戰隊的目標,就是要在大的戰爭環境下,利用精乾的小部隊,攻擊敵方的要害部位,通過局部的勝利,從而掌控整體的戰爭結局.圍繞這個目標,從而從戰略,戰術,裝備上,對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而團隊的每個成員,也都清晰的知道,特戰隊的戰略目標,和每次攻擊的戰術目標是什麼. 通過劇情中每一次特戰隊以小博大,精彩絕倫的作戰,印證了周衛國的目標和方向,是正確的,也是非常清晰的.所以,正確、清晰的目標和方向,是一個團隊組建的重要因素,而把目標和方向,傳遞給團隊的每個成員,就是一個領導者首先要做到的.2、強大卓越的個人能力:在目標和方向確定的前提下,如何帶領團隊成員實現.就要靠領導者強大卓越的個人能力了,也是整個計劃執行的關鍵所在.在一個團隊初期建立的時候,團隊成員沒有默契,能力參差不齊,也不懂得協同配合.面對種種的困難,大家意見及反應不一,在這個時候,每一小步,每一個困難的解決,都要依靠團隊領導者自身的能力.
雪豹特戰隊成立初期的靈魂,就是周衛國,只有他明白,什麼才是特戰隊,也只有他接受過特戰訓練.在團隊建設初期,圍繞如何達到特種作戰的要求,如何以最小的損失給敵人最大的破壞,特戰隊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達到什麼樣的標准這些問題,周衛國選拔了各種各樣的人,通過一次次的親力親為,傳達給團隊成員可量化的標准.訓練結束後,通過一次次的實戰,經驗總結,當特戰隊成長起來後,特戰隊的核心,就轉到了隊長趙傑的身上.周衛國負責更高層面的戰略部署,趙傑負責執行.所以,一個成功的團隊,在建立的初期,想走入正軌,正確的朝團隊方向邁進,一定要領導者具有卓越的個人能力.
技術能力,在團隊初期,是一個領導者首要展示的.在一個團隊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面對一些有能力卻驕傲的成員,只有強大的技術能力,才能使其心悅誠服.周衛國落草清風寨土匪窩的場景中,他通過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而贏得了土匪頭朱子明和下面嘍啰們的信服,而帶領土匪們以幾乎0傷亡的代價全殲鬼子一支正規部隊的戰績,使他迅速成為整個清風寨的領導核心,後期一個接一個精彩的戰斗,他成為全寨土匪們實質上的精神領袖.
參加八路之後,從一個副排長做起,通過一次比武,征服了獵戶出身的楊大力及楊大力的擁護者.也許,戰爭年底,特定的環境下,對武力及戰爭智慧方面的能力,對領導者的要求更為重要,
在這個團隊里,每個成員都是平等的,都是互動的,沒有平等和互動的愛,不是真正的愛.愛存在在團隊中,才會有真正的溝通,真正的凝聚,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想起星巴克咖啡的企業理念-員工第一,企業第二.不禁佩服提出這個理念的企業領導者,沒有對愛的真實理解,是無法提出並做到這一點的.
《雪豹》中,在那個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年代,每個人隨時都會有失去生命的可能,可故事中的每個人,都樂觀,積極的活著,正是因為有愛,他們才會如此
.印象很深刻的一個場景,獨立團新到的政委張仁傑,不懂軍事,確好大喜功,私自帶領一個連的新兵去作戰,雖然贏得了勝利,卻犧牲了10幾名戰士,當身為團長的周衛國得知消息後,絲毫沒有關注戰爭的結局,而是淚流滿面,大聲的哭著,喊著:還我的兵!在那一刻,心裡酸酸的,也一直在思考,也許這才是雪豹特戰隊,獨立團戰無不勝的秘密.因為,他們有一個充滿了愛的領導,他們的領導在任何的時刻,都是把團隊的每個戰士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戰功放在了第一位.有愛的團隊,才能戰無不勝.3、犧牲精神:在敵人掃盪中,周衛國為了掩護團隊成員的撤退,自己留下來阻擊敵人,戰斗中,失去了一支手臂.當他醒來後,笑著對徐虎說,從今以後,你就是我的左手….或許因為周衛國太過於完美,太不平凡,故事的作者,刻意的讓他失去了一隻胳膊.故事也許只是故事,但從這一幕中,我感悟到了,一個團隊領導者的身上,犧牲精神的重要.而犧牲精神的背後,正是周衛國對團隊成員的愛,因為愛團隊,犧牲了愛自己的小愛,換來了大愛.沒有愛,也就沒有犧牲精神的存在.以上三點,就是我通過《雪豹》這部電視劇,感悟和體會到的一個優秀的團隊領導者身上,不可或缺應當具備的特質.第二個問題關於團隊的理解雪豹特戰隊,是一個優秀的特種作戰部隊,特點很鮮明:人數少、裝備比普通作戰部隊好、分工明確、目標統一、凝聚力強、單兵作戰能力出眾….影片里,他們出色的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艱巨的任務,通過局部戰爭的勝利,換來了整體戰爭的勝利,實現了最終抗日戰爭的勝利.宏偉的目標下,正式由這一次一次小的戰役量的累加影響了總體的質變效應.在我看來,整個故事中,其實的主體,並非周衛國,而是雪豹特戰隊這個團隊整體.周衛國,只是這個團隊中的一個成員,沒有雪豹的周衛國,只是一個個體,無法創造出那麼多的精彩戰例.最喜歡的一段篇章,是周衛國帶領雪豹特戰隊成員,到上海與地下黨及軍統成員破壞日軍化學武器研製基地的那段.真的非常精彩,在那段故事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優秀的團隊是如何完美的搭配,協同完成了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故事中,每個人的職責都不同,有人負責信息收集、有人負責總體計劃部署、有人負責偷保險櫃鑰匙、有人負責利用鑰匙潛入日本駐華總部盜取圖紙、有人負責接應、有人負責掩護、有人負責攻擊化學武器基地.整個流程中,環環相扣,險像從生,最終出色的完成了任務.故事生動的詮釋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團隊.對於團隊,我是這么理在一個共同的目標下,由具有不同特長的成員組成的組織,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榮辱與共、分工協作的去完成目標.構成團隊的核心要素:1.具有一個優秀的團隊領導,具有如上的三點特質.2.具有一個清晰,可行,共同的目標.3.圍繞目標由各具所長的人分工協作完成目標的不同環節.4.團隊中具有有效,即時的溝通,包括(團隊領導與團隊,團隊內部成員之間,團隊與外部).5.具有良好的容納性,能夠圍繞目標容納進各種類型的人.一個優秀團隊是需要在競爭中,經過磨礪和挫折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團隊.在互聯網比特經濟的時代,幾乎現在所有的行業內,都充滿了競爭,有限的市場資源環境下,一個企業,一個團隊,要想快速發展起來,靠的不是原子工業經濟時代個人英雄主義或者是鑽時代空子能夠實現的.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依靠的是一支優秀的團隊,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和目標.一個優秀的團隊,可分為如下三個成長階段:1、團隊的組建團隊的組建階段,最重要的是根據目標來定位角色,首先要根據所在的行業特點,及自身的資源優勢,理性的制定可行的目標.根據目標劃分團隊角色及角色需要承擔的職責和義務.圍繞團隊核心成員即團隊領導逐漸向下依次確定適合人選.在德與才之間,首要的是德,一個團隊的特質和性格,取決與團隊的核心領導人的性格與特質.其次是才,也就是能力,每個關鍵角色,特別是核心成員的角色,一定要有在該領域內精通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學習能力.一個優秀的團隊,一定是一個能夠不斷學習,不斷接受新事物的團隊.人員的選擇,在德與才的基礎上,另外重要的一點,就是性格,一個團隊,在一個基調性格上,一定是由各種不同種性格的成員組成,作為團隊的領導者,要懂得各種性格成員的搭配,圍繞目標將工作合理分配,讓不同性格的人去做適合的事,達到互相彌補的目的.2、團隊的磨練人群與團隊的區別在於:人群是沒有領導者的部落,人群是沒有分工協作,最重要的一點,人群是沒有默契的.默契,是一個優秀團隊的標志.而默契,是需要團隊在不斷的磨練於挫折中才能夠逐漸累積的.團隊的組建過程,只是初步的將很多種不同類型的人形成了人群,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團隊.那麼,如何才能將人群形成真正的優秀團隊呢,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在競爭中磨練.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讓競爭機制去規范和磨礪團隊.《雪豹》的故事中,周衛國在挑選優秀的戰士組成特戰隊後,經過艱苦的基礎訓練後,就讓特戰隊進入實戰,不放一槍進攻敵人的一個據點.而後開始一次一次的通過實戰鍛煉團隊.當日本的特戰隊成立之後,裝備比雪豹精良,條件比雪豹好,但還是無法和雪豹特戰隊抗衡,他們的隊長深有感觸的說,我們和他們的差距,就是在於實戰經驗.這就是團隊和人群的區別,經過實戰磨礪的團隊,已經不在是簡單的人數累加,而是實現了幾何增長效應,每個人不但清楚自己的角色要做什麼,要做到什麼標准,還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同伴在做什麼,如何配合自己的同伴,一個復雜的指令在一個優秀的團隊執行,如臂使指,宛如一個人在工作.相反,到了一個沒有默契的團隊執行,會成一團亂麻,背道而馳.所以,經受磨練,是一個團隊成長的必經之路,在這個過程中,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會經歷壓力,挫折,沮喪,也同樣會經歷喜悅,高效,順利.通過磨練,團隊的每個成員之間,在提高技術能力的同時,更重要的增強了團隊成員榮辱與共的凝聚力.百戰煎熬,成就真正的團隊.3.形成團隊文化,向下傳承,生生不息經過磨練後的團隊,在不斷的實戰中,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有了自己的位置和對團隊的強烈的歸屬感,真正團隊,如人一樣,有了自己的性格,也就是團隊文化.每個團隊的性格,都不盡相同,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可以向下傳承的,無論團隊中的成員有何變動,新來的成員依然能夠很快的融入到團隊中.優秀的團隊,不會因為人員的更迭交替而有絲毫的變故,相反隨著發展和目標的實現,一個優秀的團隊,只會去融合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第三個問題:關於成功的思考看過《雪豹》後,使我重新對成功的定義進行了思考,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同,但也許實現成功的方法是相同的.那麼成功是什麼呢,什麼才是成功的方法?我的理解如下:成功: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合理的可實現的目標,目標包括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成功的方法:根據目標有效,科學的實現方式及必要條件.每個人根據所處的社會環境,及擁有的自身能力及社會資源,要進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斷,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什麼才是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根據自己的目標,為自己做可行的規劃,並不斷的努力.《雪豹》的故事情節中,周衛國的從最初的富家子弟-黃埔軍校-德國留學-國民黨軍隊-清風寨落草為寇-參加八路軍,在其整個的人生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直至最後參加了八路軍,他才真正的實現了自我的價值,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從40集的電視劇中,真實生動的傳遞給我們個人實現成功的三個必要條件:1.一個適合的,足夠大的平台.2.良師益友.3.個人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三個條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平台,是承載個人目標和實現自身價值的載體,一個人要想成功,首先要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然後去尋找能夠實現自己目標的平台,這個平台要有足夠大的容納性,和自身的目標要在一個方向,這個時候,選擇很重要,但放棄更重要.選擇一個能夠承載自己夢想的平台,是一個不斷適應和調整自身的過程,是否適合自己,只要親身體會後才知道,選擇很簡單,但放棄則異常的艱難.但只有在人生的轉折點,敢於放棄一個又一個籠罩著層層光環的機會,才能找准自己的座標,不偏離人生的方向.正如《雪豹》中的周衛國,雖出身富家子弟,但從小卻接收了父親最為嚴厲和正統的基礎教育,樹立了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在國難當頭之際,選擇了抗日救國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後期的成長的軌跡,全是朝向抗日這兩個字,為了抗日,放棄了國民黨軍隊優越的環境和團長的職位,而選擇到清風寨落草當土匪,再到選擇了八路軍當一個副排長,在優越的環境和機會面前,周衛國做出了平常人所無法理解的放棄,選擇了艱苦的條件,忍辱負重,直至最後抗戰勝利.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選擇和放棄,對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重要,也感悟到平台,對於個人成功的意義.生活在和平年代,也許成功的呈現方式,沒有戰爭年代的那種輝煌與榮耀,但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這就是成功.其次,在一個人走向成功的歷程中,良師益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人的成長途徑有很多種,但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就是身邊有一個或幾個重要的良師益友.周衛國的父親,是周衛國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老師,不但給周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提供了優越的成長環境,而且當周衛國選擇了抗日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時,他的父親語重深長的告訴他"國家的利益永遠高於個人的榮辱得失",並在臨別之際,手書"倭寇驅盡日,我兒還家時"十個字送給周衛國.也正是這十個字,一直在心靈深處,給周衛國無窮的力量.周稱自己的父親,是自己靈魂深處的一座豐碑.當周衛國進入八路後,八路軍的丘團長,成為了周衛國的另一個老師,他教會周衛國懂得了什麼是更大的胸懷,什麼是包容,只有心中能容納萬物,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在八路軍中,在邱團長的影響下,周衛國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長歷程,從一個桀驁不馴,自我的人成長為具有犧牲精神,從大局著想,能夠包容的團隊領導.從周衛國的身上,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良師益友就如一個人心靈的一面鏡子,只有不斷的警醒自己,不斷的改變自己,才能完成自身的成長和飛躍.每個人生來都具有惰性,都具有負面的心理因素,人如世間萬物一樣,都有缺陷,都不是完美的,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的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的歷程.在這個歷程中,是難熬的,也是痛苦的,但正因為有了良師益友,才能使我們更快,更好的完成蛻變的過程.最後,就是個人不懈的努力,平台和良師益友,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外部力量,不可或缺,但沒有個人努力這種內在的力量推動下,個人是無法取得真正的成功的.而在努力的過程中,其實就是一種不斷自我超越和提升.〔雪豹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
『肆』 急求關於抗戰題材電影或電視劇的觀後感!!字數在500字左右!!
抗日電影《太行山上》觀後感800字
自開始記事起,就從老一輩的口中聽了一些關於抗日戰爭的故事,盡管如此,對這一塊中國人都應當正視的歷史知道的還只是一點皮毛,對其中所要表達的共產黨員的精神也沒有很深地去體會過。這次的紅色經典欣賞正好給了我這個重溫歷史,挖掘和體驗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精神的機會,在眾多的紅色經典書籍電影中,我選中了《太行山上》這部電影,不僅因為它剛好能滿足我對於抗日戰爭的這段歷史的探索,同時我覺得這部電影所反映其中的共產黨員的優良精神和素質也是當今共產黨員所應具備的。
《太行山上》是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當時的八路軍總司令率領剛剛改編完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光輝歷程。影片集中反映了八年抗戰中的幾次重大戰役,從平型關戰役、陽明堡戰役到擊斃日酋阿部規秀中將的黃土嶺戰役,真實地再現了當時戰爭的情景,演員們以精湛的演技刻畫了一個個優秀的共產黨人的形象。這其中震撼我的並不僅僅是戰場上的號角齊鳴的壯麗場景,更是共產黨人那種勇於面對,堅忍不拔的精神。平型關戰役中,在兵力單薄、裝備較差的惡劣環境下,八路軍將士憑借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鬥志,一舉擊敗了日軍精銳板垣師團,將平型關十里大峽口變成了侵略者的墳場,鑄就了歷史上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得到了山西人民的熱情擁戴,以此從正面歌頌了我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表現了八路軍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看一部電影,並非只是在看,而是要思考我們是否能從這部作品中學到什麼或者說有什麼道理值得我們借鑒的。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明確和擺正自己入黨的動機,堅定自己入黨的信念,認清自己的職責才是最重要的,我想我應當要以黨員的標准來要求自己,而在這部影片中,有許多當時優秀的共產黨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質在現今的共產黨員的身上仍適用的,他們的大智大勇、吃苦耐勞、臨危不懼、勇於向前是我們當中的大多數所缺乏的,他們分析問題的客觀、理智也是我們所應學習的。我想,作為21世紀的共產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我們應當延續前輩留下來的光榮傳統,在以後的日子裡,實事求是,建立良好的群眾基礎,為祖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出一份力。
『伍』 抗日影片觀後感,誰給寫一篇啊600-700字
《抗日戰爭》影片觀後感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關東軍在我國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掀起了加深侵華的序幕。泱泱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燦燦五千年華夏文明,幾萬萬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記錄著這一苦難時刻的開始。中國共產黨在這危急關頭發出了「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築起抗日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的號召。在國土淪喪,人民危亡的陰霾中,這一號召如一聲驚雷,如一道閃電,劃破長空,震響乾坤,一大批優秀華夏兒女投入了抗日的滾滾洪流。就連處在幻想中的國民黨,也不得不在全國人民高漲的抗戰呼聲中,與中國共產黨再次合作,結成抗日同盟,開始了艱難的抗戰。忻口會戰,凇滬會戰,武漢會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雖然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但奉行不發動群眾的片面抗戰的國民黨軍隊卻無法阻止日本侵略軍入侵的腳步。由於國民黨內部反動派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居然成為了蔣介石集團的首要作戰任務,於是日本侵略軍更加肆無忌憚地長驅直入,南京大屠殺、冀中平原大掃盪……他們在中國的國土上製造了一個又一個駭人聽聞的罪惡事件.
時間永是流逝,而世界不是永遠和平,況且時間的流逝是無法抹去我們祖國母親曾經遭受的苦難。抗日戰爭結束距今逾有六十年了,但每念斯恥,每一個中國人都難以掩飾心中震撼。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說過:「不管大事也好,小事也好,一旦人們面臨國家存亡的時候,人們心中便會生騰出巨大的力量,這就是美,這就是人類的精神。」托爾斯泰把這種精神稱為「俄羅斯精神」。而從中國人民的反侵略史上看得,這又何嘗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呢?
魯迅先生說過:「人類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柴,而結果往往是一小塊。」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今天的和平社會。我們更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我們要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持久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陸』 抗戰的電影觀後感不少於500字
通過觀看抗戰歷史片〈百團大戰〉,知道了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偉大的共產黨用它野草一般的毅力從被侵略者的鐵蹄踐踏的中國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的部隊雖沒有像日軍那樣先進的武器,但共產黨仍能戰勝日軍。就像星星之火一樣,看起來微不足道,但也能燎原。共產黨喚醒了更多的熱血男兒。中國共產黨就像一把利劍,斬斷了侵略者的魔爪;像一面大旗,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者;像一輪太陽,照亮了新中國的前程。
抗日戰爭時,為了不然國民黨投降,振奮抗日軍民。八路軍總部決定組織一次「百團大戰」來打擊日軍。105個團的兵力由彭德懷指揮。1940年8月20日開始攻打天險娘子關,敵軍的火力網非常密集。這天晚上,兩個連的戰士迅速包圍了村裡的偽軍。敵軍來不及反抗就全軍覆沒了。碉堡里的敵人發覺了,想八路軍發起猛烈射擊。八路軍以村子為根據,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般的炮火,沿陡峭的山岩向敵人強攻。負傷的戰士從矗立的山岩上跌進了深谷,但一個倒下去了,後面的戰士還是英勇的沖上來。鮮血灑遍了娘子關。僅過了3小時的激戰,八路軍終於佔領了娘子關,全部肅清敵人。黎明的時候,鮮艷的戰旗迎著東方燦爛的陽光,飄揚在鮮血染紅的娘子關的上空。
八路軍是多麼的英勇啊!他們身上那股英勇無畏、不屈不撓地精神是多麼寶貴。他們共產黨為人民服務,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打造了美好的未來。我們要學習他們的精神勇敢的面對一切艱難險阻,克服困難,把黨的精神一代代傳下去。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未來一定會更美好,更輝煌。
『柒』 抗戰題材影視劇觀後感500字
——《為了勝利》讀後感
1931年9月18日是中華民族的國恥日,看了一部愛國題材的電影,名為《為了勝利》。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看這種完整敘述中國抗日戰爭歷史的紀錄片,感觸頗深!
我們絕不能忘記這一天,絕不能忘記當年國土淪陷的慘痛歷史,絕不能忘記國家落後分裂和對侵略者妥協退讓的沉痛教訓。在那段血與火的歲月中,中華民族覺醒了。從那時起開始的抗日戰爭,鮮明地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團結意識、民族英雄氣概、民族自強信念、民族創造精神和民族奉獻精神。正是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始終鼓舞著中國人民誓死抗爭,直至奪取抗戰的輝煌勝利,並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歷史證明中華民族一定會勝利,正義一定會勝利。
以前我們認為只要我們自己明白這段歷史就行了,從現在的情況看不是這樣。日本政府的種種錯誤行為,從歷史教科書到參拜靖國神社。這一切讓我們明白不僅僅我們自己要了解和明白這段歷史,同時要讓全世界的人們都了解這段歷史,都明白這段歷史。讓共同反對戰爭,反對日本的歪曲歷史的行為成為全球人們共同的行為。不能讓日本的錯誤行為蒙蔽了其它國家愛好和平的人們,不能讓日本的錯誤聲音掩蓋正義的聲音。
77年過去了,中華民族遭受侵略、壓迫、奴役的命運一去不復返。今日的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依然很不太平,我們既面臨發展的難得歷史機遇,也面臨許多新問題、新矛盾和新挑戰,全體中華兒女始終要居安思危、自強不息。
讓所有中華兒女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吧,中華民族從此是戰無不勝的!
『捌』 抗戰電影觀後感
最值得看的抗戰電影,自然是剛剛登頂票房冠軍的《長津湖》。
《長津湖》,是可以提高我們的思想境界。
『玖』 抗日電視劇觀後感(500字左右)
電視劇《戰神》觀後感
昨天晚上終於看完了由陳思誠、杜淳、張旭等實力派男星聯袂主演的熱血抗戰劇《戰神》。觀後,感悟頗深。
該局主要介紹的是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侵略軍大舉進犯山西,太行山一帶游擊隊隊長龍大谷擅用兵法,有再世「鬼穀子」之稱。龍大谷為凝聚最強大的抗戰力量,與血戰中廝殺生還的川軍頭領馬錚拋棄宿仇,組成鐵血支隊——龍馬支隊,立下赫赫戰功,其威名令日軍聞風喪膽!日軍駐於華北的師團長佐藤川一和情報組長佐藤光一兩兄弟視龍大谷為眼中釘,不斷發動慘絕人寰的梳篦行動,意圖破壞我軍在太行山的部署。龍大谷屢次涉險,徘徊在生死邊緣,幸得醫院外科大夫秦晉平的及時救治和護士林燕的悉心照顧,才得以傷愈。解放戰爭時期,龍馬支隊擴編為龍馬縱隊,專打惡戰苦戰。龍大谷聯合嚴振藩發動起義,共同消滅了佐藤兄弟,繼續奔赴新的戰場。
劇中的龍大谷驍勇善戰、機智過人,性格里帶著痞氣,帶兵過程中不死板不教條,與戰士打成一片情同手足,用人格魅力征服著每一個人。
看完這么電視劇後,阿友老師感覺這部電視劇不像以前看過的那樣帶有娛樂性,《戰神》這部電視劇強調的是嚴肅性,劇中沒有出現太娛樂化的東西。」
記得阿友老師以前上學時,歷史課上了解過台兒庄戰役,徐州會戰等等,可是課本上都是簡單略過,這次看了《戰神》這部電視劇後,感覺導演利用抗戰中的優秀戰將、卓越的軍事家的一系列值得稱頌的戰役展現出來,讓我能夠很清楚的銘記的這些經典戰爭史詩,相信這部戰爭也能更加喚醒人們的愛國精神吧。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人民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今天的小康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和優秀的共產黨員們浴血奮戰、前赴後繼、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希望全國人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吧,時刻不忘國恥!
『拾』 抗日電影觀後感
看完電影《上甘嶺》,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編導對戰役進程、戰斗故事進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現,將這場氣壯山河的戰役真實地烘托出來,真實感人。
電影《上甘嶺》講述了堅守上甘嶺陣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與敵人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二十多次的瘋狂進攻。此後,他們又根據上級指示,退入坑道堅守陣地,拖住敵人,使之無法前進一步。
在坑道里,他們遇到了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不僅與外界的聯系被敵人切斷,而且缺水缺糧,生存艱難。但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堅守了二十四天,從而贏得了時間,使中朝軍隊取得了大反攻的勝利,並使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
展示了我軍戰士團結友愛,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在生與死的較量中,勇於奉獻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導演沙蒙率攝制組前往朝鮮對上甘嶺戰役進行實地考察,之後又兩次到上甘嶺考察,並采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加上甘嶺戰役的志願軍戰士,記錄的材料達到數十萬字。
劇作起先想將上甘嶺戰役拍成一部全景式的戰役,但劇情認為這樣不容易打動人,所以蒙決定突破傳統戰爭體裁片的框框,將影片的視點投向上甘嶺戰役中一條坑道和一個連隊,採用以小見大手法來展現人民軍隊的大無畏英雄主義精神,他的主張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影片基調確定後,編劇林杉進入創作,不久完成了初稿,但他認為還不滿意,當她看到一篇關於志願軍女戰士王清珍在上甘嶺戰役中事跡報道後,於是林杉便在劇本中加入了一個女角色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