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京大屠殺》觀後感
影片《南京大屠殺》觀後感
沒有哪個中國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殺」的。因為這次大屠殺對中國,對身為中國人的我們造成了重大的傷害。
看著那一幕幕驚心觸目的畫面,望著那些血腥腥的場景,讓我的心不禁痛起來,彷彿我就是那些被日本鬼子慘殺的中國人民。有時,我也會不禁討厭與憎惡那些中國人,那些背叛祖國為求活命與錢財的人,那些為生活而不惜賣自己的老婆與女兒的狼心狗肺的人,那些為了活命不惜當日本人的奴隸而又被日本鬼子殺害的人。我真不明白,不明白那些中國人為什麼不站出來對日本人說:「我們要反抗,我們已不再是你們的綿羊。」為什麼不共同努力打敗日本人?哪怕死了,也比那樣賣國的死好。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他們那麼軟弱,要那樣逃避?為什麼他們那些國民黨的中國兒郎不為「母親」去打拚?
如果中國人民堅強,與日本人頑強抗戰,我們中國會有南京大屠殺嗎?不會,我深信,我們中國不會發生這恥辱的大屠殺。
往事雖已過去,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的世界裡,但是,說不準,明天、後天或大後天,世界不再和平。如果我們還是很落後,發展緩慢,仗勢欺弱或許還會在我們中國出現。
《南京大屠殺》觀後感
今年是電影誕辰百年和抗戰60周年,在這個喜慶之年,中國人民沉浸在無比快樂之中。可誰知道,在黑暗的舊中國時期,中國人民卻生活在悲慘的日子裡,過著受人欺負,有了上頓沒有下頓的生活。更可悲的是,從1937年開始,中國人民又忍受了8年可怕的抗日戰爭。
暑假裡,我從電視中看到一本關於抗日戰爭的影片《南京大屠殺》。看了之後,我深受啟發,也感到日本鬼子是多麼地殘忍無道,而中國人民又是多麼地可憐啊!
劇情一開始的聲音就非常悲傷,簡直讓我身臨其境,像是感受到了當時的悲慘情節。影片的開始就放出了一對夫婦和他們的子女。他們一家四口都是從遭受了日軍進侵犯的上海逃到南京來避難的。他們一家雖然逃過了上海這一劫難,可誰想到,南京也即將面臨日寇的攻擊,他們遭到了悲慘的下場。
他們安定好地方住下來後,過了不久,南京的戰爭就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由於軍隊抵抗不了日軍,不但丟了城,有的不是死就是被日軍俘辱。於是,日本鬼子開始大舉地搜查南京城市。人們幸運的躲進地洞才免一死,不幸運的則被殘忍的鬼子用機槍或尖刀殺死。在這些例子中,有一個最為悲慘:當夜深人靜之時,日寇沖進一戶人家,把那一家子殺光後,又發現了一個小孩子,那小孩只有1、2歲,才剛剛學會走路。一個長得怪里怪氣的日本鬼子將一個手榴彈放進小孩的衣服里,自己剛逃出屋外,手榴彈就爆炸了。一個那麼小的孩子就那麼不明不白地死了。那個鬼子還笑得特別的得意呢。我看了之後,是氣得咬牙切齒,真想給那鬼子一拳。
日本鬼子不僅到處殺人,還經常搶那些年輕而又漂亮的女子。在一間大的房子里,住著逃難的人們,當夜悄悄來臨時,可惡的日本鬼子伸著他們的魔爪沖進那間房子,專挑漂亮的女人抓。在這些人中,有一個是教師,也被日本鬼子看中,但她寧死不從,後來被日本鬼子扒光衣服,被強殲至死。一個知識分子就這樣死去了。
再說從上海跑到南京而結果都一樣的一家子,現在也過著慘不忍賭的日子。男的被殺死,女的是日本人卻也被自己的同胞殺死。最後,那一家子都被丟進了萬人坑。我想大家都知道這個名字,因為在這個萬人坑裡,有著無數中國人民的鮮血和肉體,他們都是含冤而死的。現在,萬人坑這個名字將是日寇侵略我國的見證。
現在,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經濟也越來越好了。可是,又有多少人珍惜過眼前的美好時光呀!如今的生活是無數戰士用鮮血得來的,正如南京大屠殺里的萬人坑一樣,死了多少人,他們都是為了翻身,為了祖國的解放而犧牲的。如今我們的國旗升起來了,可這其中染了多少人的鮮血啊!
現在的小孩子都只會在父母懷里撒嬌,可舊中國的孩子呢,有的失去了父母無依無靠,餓死在街頭;有的有家卻要干苦活,多麼地悲慘哪!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好好學習,長大保衛祖國,建設祖國!
Ⅱ 求一篇關於電影《南京!南京》的觀後感。。。謝謝!!1000字左右!!!
《南京!南京》觀後感(2009-04-25 11:35:10)標簽:文化 今天和朋友一起興致高昂地去看新近上映的電影《南京!南京!》。據說是一部很震撼很值得一看的電影。我覺得震撼是一定的。「大屠殺」這件事本身就夠血腥夠震撼的了,哪怕隨便找幾個人來「再現」下當時的情景也足以使有良知的人久久不能平靜,更何況是經過專業導演的拍攝製作和專業演員的演繹的呢。 買票前,我們看到了幾張該電影的宣傳海報,其中還有一個觀影後留言簿,上面已經亂七八糟被寫了很多字。我和朋友看了還有些憤然,覺得不該放這樣一個東西在這里,不應該統而概之地寫「讓日本人去死」之類的話。我們應該化仇恨為力量,爭取在一切可能方面趕超現在的日本人,而不是很偏激地寫那樣一些話,畢竟我們的大環境還是要求「中日友好」的。何況這部電影是為慶祝南京解放六十周年拍攝的,據說導演的原意並不是為宣揚民族主義,而是用一種普適的價值去看待這個歷史事件,上升到人文和人性的高度。 坐在場子里等電影開始,還是坐在第一排。但等到它真正開始的時候仍覺得沒做好心理准備,彷彿知道前面將發生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就想一直停留在原地不願去接受那可怕的事情一般。真的怕場面太殘酷,演完後又要顫抖地離場,加上頭暈反胃不想吃東西良久,就像上次看完《刺殺希特勒》一樣。但我們仍然隨著情節和場景的切換痛苦而悲傷地看完了整部電影。期間,女同胞們的抽泣聲此起彼伏,也許沒有比流淚更好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感受了。整個過程我用手緊緊捂住嘴,覺得只有這樣用著力才能讓自己安靜和有所依託。 電影中感人的方面有很多。固守的戰士,堅持戰斗到最後一刻,哪怕以寡敵眾,最後英勇犧牲;勇敢的女人,「拉貝先生,我去!」一句吳儂軟語中蘊含了怎樣的勇氣啊,犧牲自己來為難民換得生存物資和生命安全;日本軍官無奈的話語,「她真漂亮,與其這樣活著不如讓她死」,「活著比死了還艱難吧」以及角川的放走中國兵和自殺。。。 很多很多的人,很多很多的故事。戰爭警醒人們教會人們很多。 戰爭之殘酷並不只在於侵略方施加與被侵略方的,還殘酷在為了元首的意志,平民只有無奈地服從命令,並且要去和無冤無仇的鮮活肉體拼殺。戰場上的戰斗別無選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我不明白日軍為何非要對手無寸鐵的老弱幼婦下毒手呢?為什麼一定要「殺光,燒光,搶光」呢?為什麼一定要姦淫擄掠呢?日本人也討厭戰爭的吧,也想念家鄉和親人,他們在暫時的勝利之後似乎顯得閑來無事,原始的慾望也無從發泄,於是殺人變成了游戲和比賽,看到女人更是如狼似虎地撲上去,一點人性都沒有。是啊,一個連自己國家的女人都不懂得尊重的民族又怎麼會尊重敵國的女人呢?「慰安婦」是一個讓人想瘋的名詞,電影里的場景其實遠遠還沒有渲染到位,現實只可能比放出來的更殘酷,比如把慰安婦的子宮剖出來炒著吃掉,這個在電影里就根本放不來的呀。深入去想像那些場面,現在的女人定受不了,說不定做愛都會留下陰影的,毫不誇張。 電影重點刻畫了一個良知未泯的日本軍,以顯示日軍戰士的一些無奈和痛苦吧。畢竟大家都是人,誰都不是天生的殺人狂。可是他們中的一部分野蠻人槍擊、燒殺、活埋、強奸無辜民眾後產生了快感,於是收不住手了,其他一些苦悶的軍人無處宣洩呀,於是效仿吧,想盡一切殘忍的方法屠殺吧,看誰殺的多殺的新鮮!雖然我同情一些有良知的日軍,但有良知的他們並不是完全沒做過一些事的,像角川那樣的也只能是極少數。他們在殺死我們三十萬同胞的時候未曾有過一絲同情,我們又為什麼要本著大家都無奈的博愛精神去同情他們呢?我發現看完電影的我也變得很偏激,真的有想捏死那些日本人的心態。我明白生命人人平等,我也能洞察侵略軍的某種無奈,但我始終覺得他們並無必要一定要那樣屠殺,除非他們不是人! 戰爭不是讓人繼續仇恨和報復的,那樣的話戰爭將無止境,但我認為中國人不應該忘卻和不計較那段歷史,不是說發生的就讓它過去吧,發生的就是發生了,你們大和民族應該承認歷史,向中國人民道歉,爭取我們的原諒。哪有像你們這般無恥地修改歷史還灌輸給你們子孫後代的,一個連自己的歷史都不敢承認的民族會有脊樑嗎?哪有依然參拜靖國神社的?說明你們承認你們先人的做法嗎?這是不可原諒的! 走出影院後,深深地吸了口氣,慢慢地呼出,又回到燈紅酒綠的現實了,又看到來往同胞鮮活的臉龐了,又能和朋友聊天了。。。雖然這個世界也不太完美,但終歸是沒有大戰爭,天下還算太平。只可惜今天的一切都建立在鮮血之上,沉重啊! 珍惜生命和生活,珍惜愛你的和你愛的人。 珍惜和平!
Ⅲ 南京南京觀後感一千字
給所有日本人的一封信:
原諒我,我不知道到底該稱你們為朋友、敵人,或者是其他什麼。
中日停戰已經64年,中日建交也已經37年,但為什麼那一句「朋友」還是叫不出口。
請原諒,並不是我們記仇,並不是我們非要抓住過去不放
可那些帶血的苦難,你讓我們怎麼遺忘。
70年前的中國,山河破碎風飄絮,萬古蕭疏鬼唱歌。
那侵略者臉上猙獰的笑,利劍上的寒鋒把地圖上的中國劃得七零八落;那戰爭中無辜的人民,葬了妻兒,離了鄉土,還惦念著凄凄無定河邊骨。
這一切,都是你們造成的!!
日本的母親們,當你們的嬰兒安閑地躺在搖搖椅上對你們微笑時,你可曾想到,我們的孩子曾被刺刀挑起,然後狠狠地摔死在地上。
母親們,告訴我,你們的心不痛嗎?
日本的妻子們,當你們為了今晚要吃什麼而費心時,你可曾想到,中國的女人們正被你們的丈夫壓在身下,凌辱致死。
女人們,告訴我,那是怎樣的恥辱?
日本的老人們,當你們可以在家偎著爐火安享晚年時,你可曾想到,遙遠的中國,我們的白發蒼蒼的父輩飢寒交迫地倒在他們的犁上,蒼老的臉上血淚橫流。
是的,也許,也許你們根本就想不到,那是怎樣的一幕幕慘劇。
關於壓迫、凌辱、毀滅、破壞、殺戮和鮮血。
你們根本就想不到,中華大地的慘劇,你們就是始作俑者。
萬里長江咆哮,聲聲是怒,卻救不了天下戰亂蒼生苦;
巍峨昆侖泣淚,滴滴成血,也哭不盡南京城裡塵埃路。
這就是事實!血一樣的事實!在70年前的中國,70年前的南京!
我們從來沒想過,把這一切拍成電影,寫成書籍,把民族帶血的傷口一次次地撕裂給世界看;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以血還血,以牙還牙,要用你們的生命來抵清你們欠下的債。
是的,我們曾經那樣地善良,那麼地寬容。
我們默默地重建被你們燒成灰燼的家園,我們含淚埋下同胞未寒的屍骨,我們一遍遍告訴後代,是「戰爭摧毀了一切,我們要牢記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是的,我們甚至拒絕了你們戰後賠償金,並且希望能夠和你們冰釋前嫌,永不再戰。
只是,因為,因為,你是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
但是,請你們看看,你們是怎麼做的。
你們的教科書,用及其不負責的態度淡化了這場戰爭,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被輕描淡寫地描繪成「南京事件」,侵略中國被講成「幫助中國」。
這是多麼的可笑。
南京的萬人坑還在,累累白骨使我們不知姓名的親人,無數的照片和影像是如山的鐵證,見證你們的殘忍和瘋狂。
這是我們的恥辱,但這更是你們的恥辱!
我們輸掉的是城市,而你們輸掉的是人性!
你們的首相高官,一年又一年,參拜靖國神社,那裡供奉著當年侵略中國的甲級戰犯,你們向他們鞠躬,為他們燒香,你們認為,這是你們大和民族的驕傲!
那麼我們呢,我們怎麼向我們的前人交代,怎麼向那些被你們集體屠殺、強奸、用作活體實驗的幾十萬中國人交代?
是的,我們愛好和平,詛咒戰爭,但是現在,再也不是慈禧太後那一句「諒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妥協軟弱求來的「和平」。
現在,我們有勇氣,抬起頭來,大聲說一句:
我們不遺忘!我們不原諒!
要怎麼遺忘,母親臉上那無助的淚;要怎麼原諒,你們拒絕認錯的骯臟。
所以,哪怕你們學了鴕鳥,把頭埋在沙里,想要當我們都忘了過往,你們再抬起頭,走得那麼冠冕堂皇,不,我們要把你們揪出,讓你們清楚地看,曾經,南京那片土地上你們造成的荒涼;
所以,哪怕你們禁播《南京!南京!》,但我們還有千千萬萬個張純如、陸川,雖然民族的傷疤一揭開,就是尖銳的痛,但我們已經咬了牙,鐵了心,因為你們一直欠中國人民一個道歉,一直欠世界一句「對不起」
所以,哪怕你們再強大,依附的國家再強,但是釣魚島始終是我們的,中國再也不是以前的中國,我們從此,寸土不讓。有千千萬萬的中國人願意用身軀鑄一道道鋼鐵城牆,來捍衛母親尊嚴,未來希望。
從此,再休說弱力不可縛雞,一桿細筆,畫成河山兩萬里;莫論年少不知事,赤子丹心,灑作碧濤三千頃。
日本,請你記住,我們不遺忘,我們不原諒!
不是你們才有英雄,不是你們才有家鄉,請你們睜眼看,古老中華雲飛揚,人間正道是滄桑。
不是你們才有勝利,不是你們才有信仰,請你們睜眼看,大鵬今展翅,昂首度滄浪。
Ⅳ 看了《南京!南京!》都來討論下觀後感
南京南京 觀後感今天下午,我期待已久的《南京!南京!》終於上映了,一點40我趕到了附近的影院,在前面有些人在排隊,都是買《南京!南京!》的票的,大多都是晚上來看,我選的是下午14點的首映。還有不到10分鍾開場的時候,我走進了放映廳,開始了一段穿越歷史的旅程。
放映開始了,日本人那一聲聲的炮響,回盪在空中,炮彈結結實實的砸在南京的城牆上,也結結實實的砸在了我的心上,這是個沒有懸念的電影,我們都知道即將發生什麼,所以,在影片一開始,我就流下了眼淚。那赫然的「南京!南京!」寫得就像一副輓聯,深深地,深深地刺痛著我的心!
挹江門,南京的城牆,最初的抵抗,一堆被拋棄了的士兵,他們用僅存的力量抵抗著入侵者,保留著作為一個士兵,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尊嚴,後來實在是抵不住了,投降了,他們以為事情會很糟糕,但是誰也沒想到會有多麼糟糕!! 他們是待宰殺的羔羊,迎接他們的是五花八門的屠殺。當得知第一波被帶走的俘虜慘死的消息後,剩下的人已經清楚的明白迎接他們的會是什麼了,開始是畏懼,之後是挺身而出,既然難免一死,那也要死的有尊嚴,既然難免一死,也要在死前發出自己的吼聲「中國不會亡!」
軍隊潰敗了,大屠殺開始了,屍橫遍野,影片沒有淋漓盡致的表現日軍千奇百怪的屠殺方式,它將這場浩劫落到了每個活生生的人的身上。唐先生,拉貝的秘書,與拉貝共同負責者難民營的安全,當拉貝不得不離開的時候,他為了保護家人的安全委身於日本人,當她終於和日本人成為正式的「朋友」的時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拖進了慰安所,他的女兒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了,他的老婆因為被打暈而倖免於難,他! 欲哭無淚,欲吼而無聲啊!後來在拉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應可以讓拉貝帶走一個助手還有一個助手的家人,當他們即將踏入生門的時候,唐先生,這個典型的中國男人放棄了生的權利,把他讓給了另外一個急於求生得人,臨走前他告訴老婆自己要留下來找妹妹,自己會在下個月准時的把工資交給老婆…… 後來唐先生當即被壓赴刑場,他看見被蒙著眼睛的中國人像小雞一樣被綁在柱子上,一個個的被射殺,輪到他了,他拒絕蒙眼睛,他笑著對日軍的軍官說「你曉得吧! 我老婆又懷孕啦。我老婆又懷孕啦!」 這是他臨終前的勝利的宣言,他的從容讓那個日本軍官不敢直視!
難民區的女性是一個悲慘而堅強的群體,他們不乏樂觀,廢墟中照樣打著麻將,唱著越劇,帶著孩子,咿咿呀呀的學著日語「我們是良民,我們是朋友」,然而,災難並不因為我們一相情願的樂觀而繞道而行,開始是小股有組織的日軍闖進難民營強奸女人,他們在掙扎,在反抗,在痛苦,在控訴,這是一切遭受暴力的女人都會有的反應,然而,當日軍以消滅整個難民營為要挾,要求交出100名婦女時,他們變得那樣安靜,變得那樣從容,變得那樣堅強!最先舉手的兩個人都是妓女,之後,不斷地有人走出來,她們被帶走了,走了一百個,只回來五六個,都死了,包括唐先生的妹妹!這些可憐的女人,她們自己尚朝不保夕,卻冒著當場斃命的危險去就那些被日本人拉上了刑車的男人們,姜老師,一個善良的堅強的女人,在無數次營救被日軍綁走的軍人門之後,被發現,當日軍將要把他拉進慰安所的時候,他被一個同情他的日本士兵射殺了!保留了她作為一個中國女人最後的尊嚴。
兩個日本兵,一個兇殘,唐先生,唐先生的妹妹,姜老師,都是他害死的,他帶頭殺人,帶頭強暴婦女,他藐視中國人,甚至他從來不把這些臟兮兮的東西看作是人,他強暴了唐先生的妹妹,唐先生的妹妹後來瘋了,沒有死,在即將被釋放的時候,他把唐先生的妹妹拽到了牆角,一槍解決掉了,他說,「她太美了,這樣活著,還不如死了」他負則槍決了唐先生,他被震撼了,他看到了姜老師的死他也被震撼了,他也許也壓抑了,但是這沒有阻止他盡一個帝國軍人的職責、他替那些陣亡的日本軍人們招魂,從心底里覺得這一切都是應該的。
另一個日本兵,一個受教會教育的人,第一次直接殺人,他會緊張,第一次去慰安所,他要對那個接待他的女人負責,而且願意娶她,看到無數殺人的場面他開始痛苦,掙扎,在佔領南京的慶典上,他發出了聲嘶力竭的吼聲,在影片的結尾,他不堪重負,在救下一大一小兩個中國士兵後,他飲彈自盡!
結尾,日軍盛大的慶典及招魂儀式開始,他們跳著奇怪的舞蹈,在中國的大地上給那些侵略者招魂,鼓聲陣陣,錘在我的心窩里,每一聲都是一聲拷問,每一聲都是一次折磨,那高舉的招魂的旗幟寫著x x軍 x x 師x x團,在影片中看來更像是一個賬單,一個欠了中國人無數血債的賬單! 轉過鏡頭,一大一小的中國士兵走在無盡的原野上,他們剛剛脫離險境,他們揪起了路邊的蒲公英,笑著奔向了遠方!影片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的影像出現在了故事的結尾,他們的出生日期各不相同,然而他們的死卻都與那段不堪的歲月相關,唐先生的妻子死於1989,拉貝也死於上世紀末,劇場里沉浸在一片死一般的沉靜中,當最後出現那個被救的小士兵,小豆子的時候,照片上寫著「小豆子,一直活著」影院里想起了觀眾的掌聲。
電影看完了,是一個好電影,看的時候,還有看之前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我們要遭受這么多,以及之前發生的一些由於宿舍問題大陸學生權益受到傷害,與學校交涉過程中遇到的狀況,我一直在考慮,作為現在的我們,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生活?
那時的中國人是一盤散沙,自己的首都瞬間就給佔領了,當官的都跑了,把百姓留給了屠夫,而那些待宰的羔羊仍然緊忙著圖著安逸,打著麻將,唱著小調。為了安逸,死都不怕,當幾個日本兵沖進了有幾千人藏匿的大倉庫時,所有的人都舉起手來,包括士兵,他們想也許這樣還能活下去,但是如果你告訴他們,我們會用世界上最變態的手法將你們殺掉,我想那些人會把那幾個小鬼子給生吞活剝了,然而他們沒有。為了安逸命都不要,當被逼的連片刻安逸之地都沒有的時候,我們開始才開始發瘋的反抗。這是那時候的中國。
現在,抗戰勝利了很久了,國人也過上了和平的生活,然而那副貪圖安逸的根子還扎在中國人的心裡,國外的媒體平時怎麼反動宣傳我們都可以,我還是照樣過我們的日子,總覺得那十幾個無聊政客在那耍嘴皮子,直到我們發現我們已經被那些謊言弄得那麼孤立時,我們才認清那些西方人的嘴臉。當我們這些在外面讀書的學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我們很難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反而會互相嘲諷,被騙點錢就騙點錢吧,被欺負一下就欺負一下吧,反正也少不了塊肉,我可不願意去爭取我那受損失的權利,有空我還干點別的呢,就連這個電影南京南京,有些人想看而不敢看,理由卻是,太殘忍了,看了後心裡會難受,那是中華民族的國殤,你有什麼理由可以逃避,有什麼理由可以不難受呢?一個人這樣想不可怕,一個民族都這樣想就代表著要亡國啊。
安逸,我們有什麼資格去安逸呢? 老祖宗欠的債我們還完了嗎?中國還很不發達,與曾經的輝煌相比我們現在四處被圍困,我們的領土還在被別人強占著,那個侵略者至今也沒有承認過他所犯下的罪行,我們的人民還在被瞧不起,我們的國寶還扔在海外漂泊,汶川大地震的人們還在飽受著地震後的折磨,我們有什麼資格去安逸?
說到這里,有些人會說,你神經病吧,難道要我們背著中華民族百年的恥辱,整日緬懷那無數的冤魂,整日垂頭喪氣,或是義憤填膺,看個日本人就揍一頓,跟韓國人似的,遇到點事情就大呼小叫的,說什麼傷害了他們民族自尊心?其實不是的,樂觀的思想已經根植到了中華民族的骨髓里,樂觀是好的,關鍵我們的問題是樂觀過度了,失去了對危機的意識,總覺得戰爭還沒有爆發,地球還沒有毀滅,我樂一天是一天,就算地球毀滅了,也是大家一起完蛋,誰也跑不了,我想說的是,我們有理由樂觀的去奮斗,樂觀的從失敗中站起來,樂觀的去生活,但是我們不能樂觀的貪圖安逸,任何一片安逸之土都是通過搏鬥換來的,如果我們放棄了搏鬥的意識,最後我們將再次無一片安逸之地。說來說去,居安思危,幾千年來,歷史一直在給我們上著這一堂又一堂的課,然而我們卻不喜歡長記性。
在有些人看來,這篇文章一看就是個憤青寫的,滿篇的奮斗啊,打啊,搏鬥啊,什麼的,其實本人的生活還是蠻中庸平和的,因為我是一個小人物,我現在做不了什麼大事情,為國家也好,社會也好,貢獻是極其微小的,但是我一直都在盡自己的責任,一個中國人的責任,我認真的做好身邊每一個可以影響到中國人形象,形象的群體利益的事情,我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不大聲喧嘩,並盡力的去影響我周圍的人,我認真學習中國文化,民族文化,一旦將來有機會,我會好好把握每一個重新闡釋中國的機會,我也把這個氣氛帶給我周圍有機會去接觸外國的朋友,去呼籲他們為中國文化的傳播,為改善中國形象,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在大陸學生與我現在的學校產生沖突的時候,我給校長寫信,與房屋事務處交涉,去和他們談判,去談判的時候,我是唯一一個准時到達的學生,沒人逼我做這些,但是這是我的責任,無論結果如何,我進到了我應盡的責任,我沒有後悔,就算是最後失敗了,我贏得了學校對這件事情的重視,也贏得了尊重。
說了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夠聽得懂我在說什麼了,如果不明白我想用影片的最後一個影像闡述,「小豆子,一直都活著」,我們都是電影中的小豆子,小豆子是每一個沒有死於那場災難的人,每一個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恥辱與復興大業的人,我們會一直活著,我們之所以活著,是因為我們吸取了貪圖安逸的教訓,因為我們抗爭了,我們活著,身上背負的是那些抗爭而死的無數人的希望,「中國不會亡」,如今內憂外患仍在,無論大人物還是小人物,我們都不應該忘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否則我們將重蹈覆轍。
電影看完了,我邁著飄忽的步伐走出了黑漆漆的影院,走在大街上,但是我彷彿還沒又從戲裡面出來,到了下班的點,路邊有一個女人打電話給老公要他在家燉雞肉吃,路邊一個母親正在和她的孩子嬉戲,生活多美好啊,我們在享受美好,但是不要貪圖!!
Ⅳ 南京南京讀後感1000字 一篇
活著,再怎麼不堪也比丟了生命要強;死亡,在如何殘酷亦與「生」無關聯。這是我在看完電影《南京!南京!》的瞬間感受。13億中國人都知道1937年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生存的土地上又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到處彌漫著硝煙,從歐洲到亞洲。原本富饒的土地一晃兒成了阿鼻地獄,這是戰爭帶給我們的。然而——戰爭在帶來災難的同時也帶給人類一個自我反思的契機。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和平共處?僅因為各自的外貌、膚色、意識、觀念、形態有所不同?為什麼我們總想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卻從未打算聽取其他的意見?為什麼我們會因為一個自以為是的理由便掀起狂瀾大波?為什麼我們總是喜歡很狹隘的站在自己的國家或是民族的角度去思考全世界乃至全人類的問題,並且一度樂此不疲?然而我們卻很少把全世界全人類作為出發點去考慮人類的將來。看,那戰火中被死亡與殺戮熏紅了的一雙雙眼睛;看,炮聲里生命有如草芥,此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只能抬起頭看看前面模糊的圖景。戰地上的勝利呼喊伴隨著勝利者的暴虐進入城郭。呼喊絕望的是戰敗方手無寸鐵的百姓,興奮狂喜的是握著刀槍勝利的士兵。哭與笑,一樣的齜牙咧嘴,確實截然不同的兩種心情。戰爭到底是我們所懼怕還是我們所渴望?自古以來,不論西方亦或是東方,自拍案而起,怒發沖冠之後便是兵戎相見。戰場上短兵相接,雙方卻都有凄美的故事,壯烈的犧牲,都有過勝利和失敗,或許還都產生了各自的英雄,然而卻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從「人」的角度講,孰是孰非很難用「正義」與「非正義」兩個概念來歸納。不錯,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但他們卻又都是血肉之軀,都擁有各自的家庭。當戰爭讓生命變得容易隕逝,那些不可思議的人類力量反而得以迸發。影片中從被俘的軍人陸劍雄隻身站起英勇赴死到大夥臨死之前發自肺腑吶喊的預言「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從被包圍的難民營里第一個為了大家的安全而站出來自願充當慰安婦的江香君到跟著舉起手來的九十九名女性都在訴說著戰爭中生命的悲壯。那些纖弱的女子懷揣著一絲希望,天真的以為她們的屈辱可以換得大家的性命。最後,軍營里的板車卻拉出一張張扭曲變形了的臉。生命在戰爭的催促下走到了盡頭。盡頭是否有母親溫暖的雙手,家人親切的抱擁?在那動亂的年代,任誰的家鄉都變得異常可愛。我們不是浮萍,或多或少都有些根基,我們所依戀的,已化為心中的信仰。即使是勝利者也依然失聲大喊「我受不了了,我要回家!」日本士兵呼喊的這一幕讓我想起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的《硫磺島的來信》。當駐守在硫磺島上的日軍俘獲了一名美國兵,在念那名士兵隨身攜帶的母親的家信的時候,所有的日本士兵都感動了。但那僅僅是一封普通的家信啊!平凡的母親希望兒子可以早日回家團聚,希望戰爭可以早日結束。而這何嘗又不是天下所有戰爭中的母親的期望呢?兒女們有如何願意起家不顧呢?是以陸川導演在《南京!南京!》中安排日軍某小分隊隊長角川正雄在戰爭的空隙想念戰友母親釀制的清酒,想念本土的飯團,想念自己的母親。而那名角川所中意的日籍慰安婦在得到他送給她禮物的時候亦因嗅出了家鄉的味道而感動。但是,在中國大陸,在1937年的南京,角川亦用他的雙手拆散了不知多少個家庭,殺死了不知多少位母親的孩子,埋葬了不知多少位母親的思念。當生命遭遇戰爭,有的逝去了,而有的則留下來看著其他的生命痛苦的離開;麻木的生命也許可以堅強的活下來,而那敏感的,如何忍心?他顫抖過,他猶豫過,但他並不能改變任何事,甚至是自己。因為他是一名軍人。可他也確確實實的屬於他自己。就這樣,在戰爭中掙扎的理性的自我與感性的自我交替出現,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要知道,自己手刃的是曾經與自己一樣活生生的人啊!最終,他屈服了。他違抗了軍命擅自放走了小豆子與一名趙姓中國軍人。隨後,他雖然舉起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卻永遠抹滅不了戰爭帶給他的噩夢。戰爭的痛苦與罪惡,並不是哪個民族可以獨立承擔。這種一發而不可收的戰爭狀態自開始後就不受任何人的控制。當然,戰爭中的生命並不是每一個都如角川般敏感。戰爭可以讓人冷靜,也可以讓人喪心病狂。記得三島由紀夫曾經寫道「當你殺死一個人的時候,你會產生恐懼;而在你殺了兩個人的時候,你會變得麻木;一旦那你有機會連續殺死三個人,就會有一種快慰的感覺油然而生。」也許戰爭,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得以持續。戰爭是人發起的,戰爭的受害者卻依舊是人,不會偏袒任何一方,勝利的抑或是戰敗的。人與戰爭,不知道是誰利用了誰。最先發起戰爭的人到後來卻成了戰爭的奴隸。City of Life and Death,希望人們記住的是戰爭帶給我們的反思,而不是仇恨。
Ⅵ 電影《南京大屠殺》的觀後感
可能沒有那麼多字:
1937年離我們很遠,我們對此也很陌生,只是聽老師說過這個事情而已,但沒什麼感觸。可今天我看到了這個殘酷的歷史畫面--------南京大屠殺,這件事讓我震撼;看的過程中,我似乎聞到空氣中彌漫著中國人的血腥的味道。中國人為什麼這么懦弱?我們中國人應該像王昌齡寫的詩一樣:「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如果是我,我會拚死一搏那時我不會恐懼,哪怕我平時連小蟲子也怕。
在1937年12月,日本將其所有的憤怒殘酷地發生在這個溫和的南京里。整個城成為一座巨大的墳墓,滿葬了30多萬被殘害的人。眼看著中國人被日本人殘害後一堆一堆地仍在地上填埋。我的心像被箭射穿了一樣,雖然明知道這是電影,但我心裡還是有一種想沖進去救他們的沖動,我不忍心看他們就這樣被日本鬼子殘害。
雖然日本鬼子用冰冷的武器攻進了南京,但我為我是中國人而自豪,因為中國人的心是熱的,是善良的。在我的腦海中深深的記得一個這樣的畫面;有一個年邁的老頭子,已經瘦弱不堪,但他卻在所有的人都逃往安全區的時候,他選擇了留下,第二天他的管家來看他,卻發現他自殺了,他給管家寫了一封信,信上只有兩句話;我不能丟了中國人的臉;我寧可自己死,也不能讓敵人打死。請照顧好我的孫女兒。讀完後管家淚流滿面。此時,我非常慶幸中國有這樣的人,我暗自高興。
戰爭是在殘酷不過的了,戰場上硝煙彌漫,槍林彈雨,血肉橫飛的景象讓多少個孩子沒有了親人。看著一個剛會走路的小男孩被日本鬼子的炸彈,炸得血肉模糊,實在是不能讓人忍心往下看了,一個孩子就這樣走了,他還不知道他的未來會是怎麼樣,臨走前孩子的滄桑的眼裡透著純凈,就像深山裡的一泓清泉。我為之惋惜。其實我小時候非常喜歡看日本的動畫片和學日語,但此時此刻我想把我所有的日文書都撕掉,燒掉,我想讓動畫片的景象從我的腦中摳去。雖然在學校里老師教我們要做個文明人,但我真的忍不住了,對誰都可以文明,哪怕是個傻子。但只有一種人不能對他們文明那就是小日本,我要詛咒他們不得好死!!!
看完這部片子我臉上留下了淚痕,此時我在想古人說的話是在對不過的了;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最終贏的是我們,是我們中國人贏了!我為是中國人而感到無比的自豪,我也希望中國會變得更強大。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1937年12月發生的令中國人震撼的事!
如果我一生只能許一個願望那就是;想要世界和平,親人平安!!!
Ⅶ 電影《南京》觀後感 要1500字
一段不能忘記的歷史-電影《南京》觀後感 1937年的冬天,日本侵略軍的大炮從上海轟到了南京。在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大轟炸之後,日本士兵攻打南京城,並且開始大肆屠殺南京城的老百姓。在南京實行「三光」政策,殺光、燒光、搶光,為了追捕駐城軍人,對只要是手上有老繭的壯年男人進行屠殺;為了打發時間,強奸婦女,最令人發指的是,當時的日本軍人強奸的有10多歲的小女孩,有已婚的婦女,更有60多歲的老嫗!倖存者在講述當時的情景是,不禁淚如雨下。就在南京城的人民們都絕望的時候,由15位外國友人為難民們提供庇護的安全區成立了。他們為了南京人民的安危與日本士兵進行對抗,不顧個人安危。而正是他們15人組成的這個安全區,卻拯救了25萬南京人民。 日本士兵為了追捕南京駐城士兵將大量男性進行集體屠殺。100個綁成一路,到了揚子江邊的時候就10個幫成一堆,一個士兵負責一堆。最開始是用刺刀捅,有的一刀就捅死了,有的捅歪了,就叫喊。整個揚子江邊慘叫連天。30分鍾過去後,日本士兵開始對那些沒捅死的人進行機槍掃射,掃射之後將屍體集中,淋上汽油,然後焚燒。短短的時間內,就殘忍的殺害了40萬南京人民。 在漫長的70年裡,倖存下來的人們,所背負的心理壓力和將這屈辱的歷史告訴後人的責任是非常巨大的。我捫心自問,在經歷了如此的煉獄,在親眼看見親人死在自己面前的歷史後,是否還有勇氣繼續生存下來,是否還有勇氣將自己屈辱、慘痛的經歷告訴後人,為歷史留下證據?又是否能夠在日本人的暴行前像那15位外國友人一樣,勇敢的為南京人民建立安全區,當日本人的刀架到脖子上的那一刻都不曾後悔為中國人民所做的這一切的援助? 不,我不能。 忘記歷史等於背叛。我不知道這是誰說的,但這句話我卻一直難以忘記。看完這部電影,也要我產生的巨大的內疚感,我何德何能,竟可不費吹灰之力過上安逸的生活。每天想的是如何聽好聽的音樂、吃好吃的食物、玩好玩的游戲、買漂亮的衣服,沒錢的時候伸手向父母要就可以,餓了的時候在房間里叫父母做飯就可以。可是我卻在安逸的生活中沉淪了,險些忘記了歷史。而作為一個生活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又應該怎樣做呢?是盲目的抵制日貨?是在互聯網上對當年日本士兵的所作所為進行漫罵?還是對曾經的歷史一笑而過?都不是,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應該做的便是做好當下應該做的事,搞好學習。雖然像南京大屠殺一樣的殘局在當代社會是不可能再一次重演,可是在文化、經濟、思想等方面,我們現在已經不多不少的受到了外來的侵略。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的學習,將來用國內的力量將中國發展壯大,來減少外來的文化侵略對中國的影響。這就是我們沒有忘記歷史最好的證據,也是我們能為我們的祖國所能做的最有力的事了。 因為,不願背叛,所以,選擇銘記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