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高清機頂盒都可以接收3D信號,從機頂盒來說不分3D與2D。但你的電視機必須是3D電視機才能看出3D效果,如果是2D電視機那看上去就是side by side,屏幕被一分為二,左右眼信號分別顯示了。
立體電影(ANAGLYPH):將兩影像重合,產生三維立體效果,當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看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亦稱「3D立體電影」。
立體電影是利用人雙眼的視角差和會聚功能製作的可產生立體效果的電影。出現於1922年。這種電影放映時兩幅畫面重疊在銀幕上,通過觀眾的特製眼鏡或幕前輻射狀半錐形透鏡光柵,使觀眾左眼看到從左視角拍攝的畫面,右眼看到從右視角拍攝的畫面,通過雙眼的會聚功能,合成為立體視覺影像。
Ⅱ 為什麼上海電信寬頻不能放3D節目了
你是說 電信的IPTV,沒有3D節目嘛? 這個很簡單,因為3D節目就基本沒有片源,同時用戶家如果要看3D,通常還需要配合3D眼鏡等裝備,現在針對家庭這塊的技術還不成熟。運營商放上去也沒人看,自然就不搞了
Ⅲ 現在的電視為什麼都不帶3D功能了
2010年前後,3D立體功能一度是中高端電視的標配,很多廠商都在大力宣傳,尤其是3D電影持續流行,彷彿電視沒3D就落後時代了。
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2015年,之後就冷淡了下來,如今3D電視已經基本被淡忘,不但廠商不出,三星、索尼、LG等的3D電視面板都逐步停產了。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核心的就是3D內容匱乏。
任何硬體想要發展,配套的軟體生態必須跟上,就像Windows手機就死於系統不行、應用不足,3D電視也是如此。
其實有一段時間,3D內容看起來還是很多的,電影、視頻、動畫、 游戲 什麼的都有,但真正用好3D效果的少之又少,因為成本太貴。 很多3D電影都是2D轉制的,往往為了3D而3D,觀看效果自然很一般。
結果就是用戶花更多錢買了3D電視回家,卻發現沒什麼片子可看,誰願意再花這個冤枉錢。
另外,現在裸眼3D不成熟,有幾家推出了一些這類產品但體驗都很差,因此 必須佩戴3D眼鏡,這又是一筆支出,而且戴著沉重的3D眼鏡看電視,非常不舒服,尤其是對於近視用戶來說。
在電影院偶爾戴眼鏡看個3D大片還是很爽的,但誰會經常在家裡戴這么個東西?尤其電視是家庭分享的,每個人都戴個眼鏡的話……
除了3D,AR、VR、4K這些東西在電視上也是噱頭成分居多,尤其是AR、VR。
4K還好一些,雖然現在資源也不多,但從 歷史 看,1080p、2K的普及都是類似的路子,需要的只是時間。
電視廠商的特點是對流行趨勢非常敏感,即使大家都不知道這項技術能不能成為主流,電視廠商也是會拚命追逐新技術,許多年以前3D電影剛剛藉助《阿凡達》流行起來時,眾多的電視廠商就紛紛跟進推出自家的3D電視,概念雖好,但是受限於稀少的片源和較差的用戶體驗,幾年下來3D功能逐漸被冷落,當然也是被其它到來的新技術給掩蓋了。
當年3D電視最火的時候,幾乎是一台新電視都支持3D功能,但是目前實現3D功能還是需要佩戴3D眼鏡,在電視開機率不斷下降的今天,恐怕沒有多少人還願意額外佩戴眼鏡來看3D影片,無論是偏振3D還是色差3D都會對畫面產生負面影響,都不是非常完美的3D技術,何況到現在為止3D片源仍然很稀少,消費者都明白這純屬一項華而不實的技術,或許未來3D電視會普及,但是絕對不是今天。
到目前仍然有廠商在推出3D電視,但是比起當年來說數量少了太多,除了市場不認可3D以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新的電視賣點層出不窮,比如4K解析度,OLED顯示技術,HDR電視等等都非常流行,這些技術的特點是專注於提升現有電視的畫面效果,4K解析度比1080P清晰了數倍,配合HDR效果讓人震撼,OLED隨著成本的降低也大大提升了顯示屏的色彩表現,同時也降低了延遲和功耗,消費者對於這些技術的接受度明顯高於3D技術,所以電視廠商們也就逐漸放棄了3D這個賣點。
在電視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每台電視帶來的利潤並不高,廠商必須把有限的成本空間用在刀刃上,當3D技術不再受追捧的時候,就必須果斷放棄從而把成本用在更好的面板和顯示技術上來,所以這幾年的新電視很多都不帶3D功能了,但是3D技術也未必會徹底消失,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電視自帶裸眼3D功能的時代或許也不會太遠。
我覺得首先是,現在大家連電視本身都看得比較少了,隨著移動電子設備的普及,電視機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並不那麼成為剛需,而且我身邊的很多人買電視,主要是考慮其智能性,3D等相對來說算是附加值的性能,反而不是重點的考慮因素。
其次是,中國目前的裸眼3D技術發展還在比較早期的階段,大多還都是2d轉3d,可以選擇的內容也比較少,感覺更多的時候是噱頭和商家講故事。如果真的要做高質量的3d電視,毫無疑問成本是很高的,但是上面提到了這只是作為智能電視的一個附加值,並非核心要素,所以花很多錢做這塊的技術,也不太符合生產商想要通過低成本的3d製作快速盈利的初衷。
中國國內的3D電視,基本都還是需要輔助工具來完成比較高質量的3D觀影體驗。至少我本人會弱弱地覺得,裸眼3d其實讓人看的挺難受的,時間長了之後頭暈惡心,而且也嚴重影響視力,看時間長了之後眼睛會有重影。看電視本來就是為了休息,這樣反而顯得本末倒置。
但是,一旦涉及到輔助器材,一方面是這些輔助器材需要成本,且成本並不低,其次,不停地做加法,反而對用戶體驗來說,也未必是好事,顯得雞肋。
其實普通人對電視的需求挺簡單的,硬體做的安全可靠、畫質清晰、可選擇內容多、售後及時就可以了,想要更多的要求,其實去電影院的體驗會更好一些。
確實可惜,好在當年買了小米電視4k+3d+音響,至今爽的不要不要
買了個3d電影網vip,下載了大把以前沒看過的3d電影,給我感覺,3d效果出畫效果沒有電影院厲害,但是入畫效果很強,就是電視機看起來有很深的深度,很立體,入畫效果,出畫效果,都明顯的很~~我個人是這種感覺~~
然後,還帶著這眼鏡去電影院看過,通用的,而且,自己帶的干凈,沒有劃痕沒有油光~~不過也就測試一次而已,以後再去電影院也不會記得自己帶眼鏡。
小米從那以後就再也沒出過帶3d的電視,好尷尬…絕唱,導致我家電視機停留在49寸,沒有升級動力
電視上面要想看3d電影,其實要他的片源支持他的硬體設備支持,這樣的話才可以看得到,要不然的話你單單推出三d功能,沒有看的設備也是不行的。
所以現在很多網站上的片子並不支持3d。而且我們是需要帶眼鏡的,是那種去電影院帶的那種藍白藍黑眼鏡。
再一個就是電視屏幕比較小,看起來的效果沒有去電影院看的震撼。
所以說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一個片源的問題,如果你很多的電影電視都支持3d這個的話,那麼自己買副眼鏡,其實就可以看得到這個3d的立體效果了,所以說並不是電視不出這種功能,而是你的這種電影資源太少了。
在以前電視是有一種3D電視的,這種電視應該是希望獲得3D電影般的體驗效果。但其實在當時的環境之下,別說3D電視了,3D電影要想拍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說當時的3D電視之所以沒有成功其實還是存在很多的原因的。
1.片源少。就拿我們現在來說,不管你是看什麼解析度的視頻都是需要有片源的。而當時的3D應用范圍有電影視頻動畫 游戲 等,但因為成本太貴,導致效果不是很明顯,3D的片源更是少之又少。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一台3D電視最後發現能看3D視頻的很少,體驗也就更不好了。
2.裸眼3D技術不成熟。直到現在,我們去電影院看電影還是需要佩戴3D眼鏡,不戴眼鏡的話是很難看到3D效果。而對於3D電視來說需要達到的是裸眼3D技術,就是能夠擺脫眼鏡的束縛來實現3D效果。但是要做到欺騙人眼的技術就是實現視覺位移,因為每個人的眼球並不一樣,所以要想做到這種視覺位移的效果還是非常困難的。
3.容易造成眼疲勞。我們去電影院戴上眼睛看3D電影有時候都會覺得頭很暈,3D電視更是這樣了,3D電視雖然模擬了人眼的成像原理,但並沒有考慮到人眼對注視物模糊程度差異的調節,導致電視的3D畫面不分遠近呈現出的都是清晰的,從而刺激眼睛容易產生視疲勞。所以總的來說,3D電視在我們生活中還並不是很實用,要想在家裡看到真正電影的那種3D技術可能還真的需要一定的技術和時間。
戴眼鏡那種3D 就是假3D,它利用的是視覺誤差,那根本不能算是3D,顏色都不正,現在都是的VR眼鏡那種裸眼3D,之前都是炒熱門兒而已,都是過度產品,就算是現在熱門的VR 都只能說是過度產品。
現在的電視威懾呢都不帶3D功能了?
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
第一個,實在是不方便,這是家庭電視3D普及的最大賬號,3D眼鏡有偏光和快門眼鏡,快門眼鏡需要充電,而且價格較貴,一般家庭如果每人配一個是非常浪費的;另一種是偏光眼鏡,這個便宜,但是效果差。關鍵的是觀看3D眼鏡需要一個黑的環境,正常家裡看電視,根本沒有那麼多機會家裡全黑!
第二個,技術的遲滯不前,因為眼鏡導致3D家庭推廣出現障礙,但是如果技術革新,達到裸眼3D標準的話,家庭3D還是大有前景,可裸眼3D發展遲滯不前,成本昂貴,在電視在家庭中地位日漸下降的情況下,基本沒有廠商原因因為3D功能提高電視售價,提高售價,只會讓該品牌的市場得不償失!
第三個,電視在家庭生活的地位日漸低落。電視成為了一個吃飯或者一塊聊天的北京,單獨時間看電視的情況越來越少,社交,也大批量轉向了電影院,畢竟效果好,氛圍好。
綜上所述,家庭3D的發展受限於技術和電視本身,發展意義微弱,所以市場上的強調3D功能的電視越來越少!
很明顯,3D會增加電視的成本,而3D功能所帶來的盈利無法填補成本的缺失。
3D不再火熱的其他原有有片源的缺失,維護成本的高昂,其次是3D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
先不說電視,我來吐槽下影院3D,那叫什麼玩意,畫面很暗,字幕看不清!歐美國家一般很少放3d,國內經常放3d,都是2d轉治的,票價還高!看長了眼睛累!
電視上的3d資源很少,買了三年只看過一部!
Ⅳ 現在的電視為什麼都不帶3D功能了
近幾年來,電視的3d技術在市場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那時,我們不太依賴互聯網。我們還是喜歡看電視。這不像拿著手機一天。隨著時間的推移,流行的電視3D技術正在我們的視野中慢慢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現在注重的是智能化程度,4K的支持,屏幕的顏色,尺寸的增大,電視的創新,好的產品自然會有一席之地。壞的將被淘汰。
所以並不是說電視沒有3D功能,而是我們都不再需要3D電視了。沒有市場,電視機製造商就不會生產。
Ⅳ 為什麼3D網路電視不能在線看3D電影
是因為信號源的種類,3d電視能夠解碼電視信號源,包括AV輸入,數字電視輸入,電腦輸入等,包括usb等外接設備里的影片,網路3d很多都是用flash控制項內嵌其他解碼器播放不同格式的影片。當你用電視上網時用的是機內的cpu,電視就認為你在上網把權力交給電視操作系統後就不關它的事,網路上出什麼圖像他不管,就不使用3d功能了。其實flash里的3d片也是普通格式,電視大多數都能識別,就因為信號源問題不能識別就不能用,把flash里的影片下載到u盤再用電視看就能用3d功能了,真是太慘了,一點都不智能。想電視更智能,只能刷機安裝你cpu支持的自由操作系統,完全脫離廠家系統的控制,把電視當電腦用,但是有風險,搞不好就搞壞電視可能還破壞硬體,只能返廠,不是技術人員或工程師千萬不要用。想看網路3D等有新系統的電視吧。
Ⅵ 現在的電視為什麼都不帶3D功能了
2010年前後,3D電視概念很火爆。最近兩年,很多電視已經不支持3D功能了。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是因為3D技術並不成熟;二是因為市場對3D功能的需求並不迫切。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是因為3D技術並不成熟;二是因為市場對3D功能的需求並不迫切。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目前3D片源非常少。真正的3D內容,製作成本是非常高的。
目前,很多電影和電視劇,都是按照2D技術規格製作的。曾有業內人士透露,一部3D影片的製作成本,要比傳統影片的製作成本高出5倍以上。目前很多3D內容,大多是用軟體轉換成的3D內容,並非原生態的3D內容。這種轉換出來的3D內容,視覺體驗還是有點差的。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目前3D片源非常少。真正的3D內容,製作成本是非常高的。
片源少,用戶體驗差,這些因素都是3D電視普及的障礙。
最近一年多來,AR和VR概念的興起,這些新興技術提升了用戶的視覺體驗。
利用AR或VR,可以輕松實現3D觀看的效果。有了更成熟的技術,3D電視被淘汰亦是必然。
最近一年多來,AR和VR概念的興起,這些新興技術提升了用戶的視覺體驗。
Ⅶ 為什麼現在的電視機不帶3d功能
現在的電視是越來越便宜了,4.50寸的電視也就不過2.300塊錢,相比於幾年前的動輒4.5000的電視來說,可謂是越來越親民了。而且現在的電視都自帶網線介面了,功能也是越來越強大,而相比幾年前電視的宣傳,你會發現,為什麼以前宣傳的電視的3D功能現在卻沒有了呢?
3D功能,當然除了硬體支持以外還要軟體內容的支持。就算是在現在,很多的3D資源還是遠遠不豐富的,何況是在幾年前。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往往都會讓人覺得是為了3D和3D,甚至就有強行把2D資源轉為3D,但結果是還不如2D來的爽快,另外就跟別說游戲等資源了
Ⅷ 電信ITV為什麼不能看3D電影電信ITV會推出3D電視嗎
不會,iptv是一個節目源名詞,IPTV即互動式網路電視,是一種利用寬頻網,集互聯網、多媒體、通訊等技術於一體,向家庭用戶提供包括數字電視在內的多種互動式服務的嶄新技術。
而3D電視是家電,兩者不屬於同一種類,而且現在3D電視機品牌很多,所以電信不會出。
3D電視是三維立體影像電視的簡稱。它利用人的雙眼觀察物體的角度略有差異,因此能夠辨別物體遠近,產生立體的視覺這個原理,把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分離,從而令用戶藉助立體眼鏡或無需藉助立體眼鏡(即裸眼)體驗立體感覺。
Ⅸ 我剛剛買的創維E92RD,3D電視,連接到酷開網路電影裡面怎麼沒有3D影庫啊
3D電影要去下載,酷開網是沒有3D電影的,只有普通一點熱門電影,一部3D電影大概8G左右。其實3D電視現在還不是那麼普及,3D片源也少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