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觀後感
如下:
《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是2021年國慶檔最尷尬的一部電影:它不像同檔期的《大耳朵圖圖之霸王龍在行動》一樣明晃晃地對准兒童市場,也不如《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一樣能夠在這個特殊的檔期喚起集體情感。
《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講述的故事十分簡單:「優等生」魯西西在開罐頭時發現了罐頭中藏著幾個小人,在與他們的相處中魯西西釋放天性並與「差生」成為朋友,魯西西和朋友們的行為也讓老師們和家長們改變了「唯成績論」的觀念。
鄭淵潔的原著被分類為「兒童文學」,改編後的電影也自然而然被認為是面向少兒觀眾的電影。然而片方的野心似乎不止於此,電影的宣發不止一次提及原著小說是80、90年代生人的共同回憶。片方想要傳達的訊息是:這是一部老少咸宜的電影。電影也的確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然而正是這種妄圖討好兩個不同年齡層觀眾的行為,恰恰讓這部電影顯得分裂。
影片中的置景確實還原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環境:桌上的老式熱水壺、木窗插銷、大白兔奶糖、游戲卡帶……然而影片中魯西西、老師等人的服飾和妝容卻是當下的風格,從畫面上,電影給人的感受就是割裂的。
㈡ 《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新」電影不新,「舊」故事依舊
趁著放假,帶女兒去看了這部電影,因為同期也沒有更好的選擇。鄭淵潔的名字後面跟著一大堆的童話故事。不過坦白說我沒有看過,雖然他的最大受眾可能是我們80後,《舒克與貝塔》看過幾集,就果斷放棄了,你得承認當時美國、日本動畫片製作更精良,那時滿大街的小孩都打著天馬流星拳,燃燒著小宇宙。我倒是挺喜歡他這個人,必竟沒有幾個作家能像他似的,買了兩套房,就為了裝讀者來信,不光中國沒有,外國估計也沒有。而且對待讀者也是友善又耐心,微博上回復讀者問題,成了段子,上了熱搜。
電影打著「鄭淵潔作品首部電影」的旗號,出品人是他獨自在家教育的兒子,鄭亞旗。首部電影自然是希望成功,增加受眾面,老觀眾懷念,新觀眾接受,由此展開一個鄭淵潔童話宇宙。只是實際的觀影感覺是兩邊都沒有討好。
先說「小人」這個觀影主題,已經不新鮮了,1997年美國電影《親愛的,我把我們縮小了》,是為先例,純爆米花電影,但是拍的生動、有趣。從1997--2021之間,出現一大批電影里都出現過放大、縮小的情節,《金剛》、《縮小人生》、《蟻人》……,可遑論電視劇表現「神通」的劇情。對於觀眾而言,這個設定已經是提不起什麼興趣的。可能有的觀眾會說,這故事本來就是這樣的,沒有什麼不對的。確實,罐頭小人嘛,片名里都寫得明明白白了,不過觀眾總是想要更多,我清楚這個故事,讓我去電影院觀影的前提是,在我熟知的情節之外的驚喜。可以是特效更精良,可以是讓小人們更鮮活一點,可以是切入的角度變了……
遺憾的是在電影里沒有看到這些,整個故事背景在八十年代,人物的對白也是八十年代,連故事裡好學生、壞學生的論調也是八十年代出品,魯西西優秀學生發言的內容,哪像一個小學生說的,分明是作者附身在講,有點老氣橫生,所有人都是一板一眼的在演,魯西西、皮皮魯、爸爸、媽媽,徐老師、教導主任,不開口則以,一開口必是教訓人,總結一句是孩子不可愛,爸媽不溫情,老師是催分機器。這么壓仰環境下,出現的五個小人,要是再活潑一點、靈動一點倒也不失為一個亮點,然而這五人:上尉、外交家、歌唱家、畫家、博士除了難以自圓其說的學習能力外,在劇中就像幾個遠望遠鏡看到的同班同學,並沒有什麼出奇。整體表演風格讓我深深懷念起童年時看的電視劇《小龍人》,他們也是這么演的,不過情節還更精彩一點。
全片讓我樂了的一處場景反倒是,電影快結束後,上尉被送進醫院,一群醫護人員圍著一張看似無人的擔架車疾行,邊上的一位病人一臉茫然的問了身邊人一句,你看到床上有人嗎?
㈢ 有八種顏色的小人的動畫片是什麼
《皮皮魯與魯西西之罐頭小人》。
皮皮魯和魯西西是一對雙胞胎兄妹,魯西西成績優異,皮皮魯調皮貪玩。有一天魯西西在家裡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罐頭,罐頭裡面出現了五個只有火柴棍高的小人,魯西西給他們分別起名博士、上尉、藝術家、歌唱家、外交官。
皮皮魯與魯西西這對兄妹在結識了五位罐頭小人後,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啟了一系列奇幻冒險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