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天堂 > ao電影院

ao電影院

發布時間:2022-07-20 22:47:50

A. 電影院的IMAX 3D和4D有什麼區別

一、

4D電影是會根據影片的情節精心設計出煙霧、雨、光電、氣泡、氣味、布景、人物表演等效果,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表演形式而IMAX3D電影採用的是截止2013年公認的最好的3D立體技術,是電影可以呈現更為立體的效果。

二、

4D影院是從傳統的3D影院基礎上發展而來,相比較於其他類型影院,具有主題突出、科技含量高、效果逼真、畫面沖擊性強等特點和優勢。而IMAX3D電影採用的是截止2013年公認的最好的3D立體技術,是電影可以呈現更為立體的效果。

三、

IMAX3D則是IMAX立體影片的放映技術, IMAX3D使用兩盤IMAX專用的15/70膠片,一盤膠片對應一隻眼睛,通過偏振過濾眼鏡或紅外同步系統配合電子眼鏡以提供兩個單獨的圖像。結合IMAX巨幕,IMAX3D能夠產生逼真的全視野立體效果。

而4D)是一種能夠放映比傳統膠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電影放映系統。整套系統包括以IMAX規格攝制的影片拷貝、放映機、音響系統、銀幕等。

(1)ao電影院擴展閱讀:

一、IMAX3D

1、底片

IMAX為了大幅增加圖像的解析度,採用了特別的70毫米底片。傳統70毫米底片的圖像尺寸為48.5毫米×22.1毫米(Todd-AO),IMAX底片的圖像尺寸69.6毫米×48.5毫米。

為了以標准電影的每秒24格來曝光,IMAX底片的進片速度是一般底片的三倍。

要投影大片幅底片有一定的技術困難--傳統70毫米底片在放大586倍後不夠穩定。因此IMAX需要一些新技術,IMAX公司的威廉肖採用了一項澳洲的名為"滾動循環"的專利技術用於影片放映

2、折疊聲音系統

IMAX底片為了盡用底片面積而沒有聲軌,它採用了六聲道35毫米磁帶播放與畫面同步的聲音。在1990年代前期,與畫面分離的數字化六聲道聲源改為以更精確的脈沖產生器作為傳統SMPTE時碼的同步信號源。

3、折疊放映機

在IMAX放映機使用的15千瓦的氙短弧燈放映機重達1.8噸和超過178厘米高195厘米長。 IMAX公司已經發布了使用其15格

70毫米膠片格式以四個投影機類型:GT (大劇院) , GT 3D (雙轉子) , SR (小轉子) ,和MPX ,這是專為改裝劇院。

4、折疊影院

IMAX的構造亦與普通電影院有很大分別。由於畫面解析度提高,觀眾可以更靠近銀幕,一般所有座位均在一個銀幕的高度內(傳統影院座位跨度可達到8~12個銀幕)

二、4D:REAL-D4D

1、電視簡介

4D電視則是3D電視的升級版,既在原有3D立體顯示基礎上由單一空間上的立體顯示升級為空間上、時間上和空間與時間上三種立體顯示模式

這樣可以滿足全家人圍坐在一台電視機跟前同時以全屏的形式觀看著各自喜歡的節目而互不影響,使得一台電視變為了多台電視。

2、眼鏡簡介

4D電視配備的眼鏡同快門式3D眼鏡一樣,只是在觀看2D和3D節目時的打開方式不同,因此也可以在4D電視上同時觀看兩部或多部3D的立體節目。

3、系統軟體

上述各種要件都具備了之後,怎樣才能使它們有機、有序的發揮自己的作用呢?這就需要針對不同影片內容專門設計的計算機控制系統來發揮功能了,控制系統的核心是控制軟體

程序工程師根據影片的內容,在准確的時間點設定命令,用以控制放映系統、特效座椅、特效設備、音響系統等的開關,使整個4D影院系統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為觀眾提供全方位的感官體驗。

4、音響系統

4D影院的均衡點聲源揚聲器技術利用五個分立的音頻通道播放聲音,使觀眾能夠聽出每個聲音的聲源所在。

每座4D影院都經過聲學處理,能夠以最大的動態范圍,准確、真實地呈現聲音形象。

因此,每座4D放映廳播放的聲音都極其清晰,聽眾們不僅能聽到一根針掉落到地面的聲音,而且能聽出這根針掉落的位置。每部4D影片的音軌都經過特別製作,以適應4D獨特的音響系統。

5、電影市場

4D電影所帶來的新鮮感,是吸引觀眾的首要因素4D電影,因此地域分布上,要盡量避免市場飽和,如果市場已經趨於飽和的話,可以採用流動經營的方式,把握天時地利與人和,能有更好的效果。

B. IMAX影院和普通影院有什麼區別

為了加強電影的視覺震撼。在IMAX之前,出現了兩種大畫面放映系統:Cinemascope和VistaVision,這兩套系統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諸如安裝復雜、操作困難、畫面質量不穩定等影響了可觀性。因此都沒有得到推廣,IMAX的三名加拿大發明者(Graeme Ferguson、Roman Kroitor和Robert Kerr)早先也研究與Cinemascope相仿的多投影機大銀幕放映系統,但他們在1967年蒙特利爾世界博覽會上的試驗不夠理想,出現了不少技術問題,因而促使他們轉向研發新的單放映機、單攝影機式的大銀幕放映系統。最終催生了IMAX的問世。 IMAX影院的構造也與普通電影院有很大的分別。根據形狀的不同,IMAX銀幕分為矩形幕和球形幕兩種,前文所述的標准IMAX幕尺寸指矩形幕,而球形幕的直徑可達三十米。球形幕主要放映全天域電影(IMax Dome,舊稱OmniMax)。此類電影採用「魚眼」鏡頭拍攝,使得180度的景物能成像於平坦的膠片上。放映時再採用另一個魚眼鏡頭即可讓全景重現銀幕。 由於IMAX畫面解析度極高,觀眾可以更靠近銀幕,一般所有座位的范圍都在一個銀幕的高度內 (而普通傳統影院座位跨度可達到8~12個銀幕)。而且座位傾斜度也比一般影院大(球形幕的放映廳傾斜度達23度),以便觀眾能夠更好地面向銀幕中心。 IMAX3D則是IMAX立體影片的放映技術, IMAX3D使用兩盤IMAX專用的15/70膠片,一盤膠片對應一隻眼睛,通過偏振過濾眼鏡或紅外同步系統配合電子眼鏡以提供兩個單獨的圖像。結合IMAX巨幕,IMAX3D能夠產生逼真的全視野立體效果。

C. 看了天堂電影院,我哭了很久,看完躺在床上也哭了30多分鍾,真的太感人的。。。請問還有這樣的電影嗎

首先和你說一下天堂電影院還有加長版。
然後首推是美國往事,兩部不能說是一樣,但是給我的感覺很像,還有配樂都是同一個大師。
然後還有中國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還有歲月神偷。
這幾部都是關於青春,歲月的,思鄉。

D. 3D影院和I-MAX影院的區別

一、性質:

1.3D影院:

是國際上新興的特種影院,具有主體突出、科技含量高、效果逼真等特點。

2.IMAX影院:

是指專門放映IMAX電影的場所或影院。

二、特點:

1.3D影院:

觀眾在體驗過程中可以真實感受到影片中的各種物件撲面而來,彷彿置身於影片的環境中。

2.IMAX影院:

觀眾能更靠近銀幕;電影院內採用大坡度的座位設計,使每個觀眾的視野無阻礙;配備較好的音響系統;採用特殊IMAX放映機。

(4)ao電影院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IMAX由三名加拿大人發明:Graeme Ferguson、Roman Kroitor及Robert Kerr。由於在1967年於蒙特利爾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他們的多投影機式大銀幕投影系統出現不少技術問題,促使他們設計單投影機、單攝影機式的新系統。

IMAX為了大幅增加圖像的解析度,採用了特別的70毫米底片。傳統70毫米底片的圖像尺寸為48.5毫米×22.1毫米(Todd-AO),IMAX底片的圖像尺寸69.6毫米×48.5毫米。為了以標准電影的每秒24格來曝光,IMAX底片的進片速度是一般底片的三倍。

E. 電影院的巨幕是什麼意思

是更大的屏幕,巨幕電影(Huge Screen或IMAX)指放映銀幕比寬銀幕電影的銀幕更寬、縱向高度也大得多,以及銀幕呈環形或穹形等特殊形狀的電影。隨著電視的興起,電影在競爭中迅速發展,寬銀幕電影和巨幕電影都是電影不斷發展的產物。

相比普通電影銀幕,這張類似於把一個籃球場豎起來的銀幕更為巨大,並且呈一點點彎曲,以充分擴展觀眾的外圍視野。標準的「巨幕電影」銀幕為22米寬、16米高。而迄今為止不斷有更大的「巨幕電影」銀幕出現。 除了銀幕巨大的顯著特徵外,「巨幕電影」的核心技術還包括「巨幕電影」放映機和頂級數字環繞音響系統。

「巨幕電影」使用70毫米15尺孔的電影膠片,有效畫面面積是普通35毫米膠片的十倍、一般70毫米寬銀幕膠片的三倍。電影畫格越大,所容納的內容就越多,圖像也就越清晰,這也是「巨幕電影」能帶給觀眾更逼真和更高清晰度觀影效果的關鍵所在。

(5)ao電影院擴展閱讀:

巨幕電影的共同特點是採用70毫米的寬膠片或多條35毫米膠片、大銀幕,故影像大而清晰,同時伴以立體聲,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巨幕電影正處在發展中,種類較多,變化也較大,較為穩定、使用較多的有以下幾種:

IMAX

IMAX為了大幅增加圖像的解析度,採用了特別的70毫米底片。傳統65毫米底片的圖像尺寸為48.5毫米×22.1毫米(Todd-AO),IMAX底片的圖像尺寸69.6毫米×48.5毫米。為了以標准電影的每秒24格來曝光,IMAX底片的進片速度是一般底片的三倍。

環幕電影

環幕電影 亦稱圓周電影。1955年美國用11台16毫米攝影機拍攝環幕電影。攝影機安裝在圓台上,拍成11條影片﹔分別在11台放映機上進行同步放映。影院呈圓形,牆上裝有11塊幕,幕高2.4米、總長38米,構成360°圓周。此後,環幕電影又發展為6塊、9塊銀幕。中國試制的是用9塊銀幕。

穹幕電影

穹幕電影 亦稱球幕電影。具有代表性的是奧姆尼麥克斯 (OMNIMAX),它和埃麥克斯一樣,也是用65毫米底片橫向輸片拍攝,用70毫米拷貝橫向輸片放映。影片畫幅面積比標准35毫米的大10倍。

F. 萬達電影prime是什麼意思

萬達電影prime是巨幕電影的一種。

萬達電影自有高端品牌PRIME博採眾長,集RealD終極銀幕、幀彩的高幀率技術、科視激光放映系統、杜比全景聲等多元視聽科技於一體,纖毫畢現、絢麗多彩的畫面效果解鎖了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影像表現力;

細致飽滿、包圍感及沉浸感十足的聲音效果讓觀眾彷彿置身於電影之中;此外,全定製化的影廳配置更將有效提升觀影的舒適之感。

萬達電影首席技術官王琦在對該品牌進行推介時表示:"以頂級的技術、個性化的服務、多功能的場景,為影迷營造全新觀影享受,是我們與AMC聯合開發PRIME的目的所在"。

相關其他內容:

巨幕電影歷史:

為了加強電影的視覺震撼。在IMAX之前,出現了兩種大畫面放映系統:Cinemascope和VistaVision,這兩套系統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諸如安裝復雜、操作困難、畫面質量不穩定等影響了可觀性。

因此都沒有得到推廣,IMAX的三名加拿大發明者(Graeme Ferguson、Roman Kroitor和Robert Kerr)早先也研究與Cinemascope相仿的多投影機大銀幕放映系統,

但他們在1967年蒙特利爾世界博覽會上的試驗不夠理想,出現了不少技術問題,因而促使他們轉向研發新的單放映機、單攝影機式的大銀幕放映系統。最終催生了IMAX的問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IMAX

萬達電影——官網

G. IMAX影院的整體介紹

IMAX由三名加拿大人發明:Graeme Ferguson、Roman Kroitor及Robert Kerr。由於在1967年於蒙特利爾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他們的多投影機式大銀幕投影系統出現不少技術問題,促使他們設計單投影機、單攝影機式的新系統。
首出IMAX電影於1970年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播放,而長期的IMAX系統則於1971年在多倫多安裝。
在1974年於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美國館展出了一塊27.3 x 19.7米的巨型IMAX銀幕,觀眾向正前方觀看時,畫面足以充滿整個視界。共有5百萬人次觀看過,絕大部分觀眾認為它呈視了強烈的動感,少部分觀眾甚至產生暈船的現象。這個銀幕只展出了六個月,數年後,一塊標准尺寸的IMAX銀幕於Riverfront Park IMAX Theatre安裝,並使用至今。
首個半球形銀幕的IMAX電影院於1973年,在美國加里福尼亞州聖地牙哥Balboa Park的Ruben H. Fleet Space Theater and Science Center開幕。直至2003年5月,全球共有230間IMAX電影院,分布於34個國家,其中約半為商業電影院,另一半則為博物館等教育機構。
截至2009年年底,IMAX影院在全球共有超過400家,分布在40個國家和地區。在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建造一個IMAX影院的成本是100萬美元至150萬美元。由於建造費用昂貴,電影院的投資者往往與電影發行商預先談好或者預先簽訂今後若干時期內的IMAX電影放映合同,然後才投資和動工興建IMAX影院。 IMAX為了大幅增加圖像的解析度,採用了特別的70毫米底片。傳統70毫米底片的圖像尺寸為48.5毫米×22.1毫米(Todd-AO),IMAX底片的圖像尺寸69.6毫米×48.5毫米。為了以標准電影的每秒24格來曝光,IMAX底片的進片速度是一般底片的三倍。
要投影大片幅底片有一定的技術困難——傳統70毫米底片在放大586倍後不夠穩定。因此IMAX需要一些新技術,IMAX公司的威廉肖採用了一項澳洲的名為「滾動循環」的專利技術用於影片放映,主要是增加了一個壓縮空氣設備來加速底片滾動,並將一個圓柱形鏡頭置於放映機前端,在放映過程中保持真空狀態。IMAX放映機用螺釘固定,四顆螺釘與齒輪將放映機固定在完全水平的狀態。還通過增加凸輪控制臂來抵消放映過程中的細微晃動。放映機的快門長度也比傳統設備長大約20%,燈管的亮度更高,最大的12-18千瓦氙氣-弧光燈甚至需要水冷的電極。因此IMAX系統造價並不便宜,而且重量達1.8公噸。
IMAX的片基為柯達的ESTAR(即PET,亦即杜邦化工的Mylar®),原因並非在片基的強度,而在於此片基不會被顯像的化學液影響了尺寸,IMAX的進片設備對底片邊孔或厚度的變化有嚴格的要求,IMAX底片可歸類為「15/70」底片,意指這種70毫米底片每格有15個邊孔。IMAX的底片非常笨重,底片盤比一般電影的大得多。
IMAX底片為了盡用底片面積而沒有聲軌,它採用了六聲道35毫米磁帶播放與畫面同步的聲音。在1990年代前期,與畫面分離的數字化六聲道聲源改為以更精確的脈沖產生器作為傳統SMPTE時碼的同步信號源。這是日後杜比數字及DTS等電影院多聲道系統的前身。
IMAX繼續發展,出現了新的表現手法,例如立體圖像及每秒高達48格的畫格數。音響系統方面則有Sonic-DDP(Direct Disc Playback,無壓縮LPCM環繞聲軌)、立體音響系統及呈橢圓形分布的揚聲器群。。
IMAX的構造亦與普通電影院有很大分別。由於畫面解析度提高,觀眾可以更靠近銀幕,一般所有座位均在一個銀幕的高度內(傳統影院座位跨度可達到8~12個銀幕),此外,座位傾斜度亦較大(在半球形銀幕的放映室可傾斜達23度),便於觀眾能夠面向銀幕中心。 IMAX Dome / OMNIMAX
IMAX Dome(舊稱OMNIMAX,中譯全天域電影)是用作投影於天文館這一類傾斜的半球形銀幕的。此系統採用一魚眼鏡頭拍攝,使180度的景物能成像於平坦的底片上。投影時再採用另一魚眼鏡頭即可讓全景重現銀幕。IMAX Dome水平投影角達180度,而垂直則為122度,其中22度低於投影機水平線,100度高於投影機水平線,這是配合傾斜半球形銀幕而設的。有部分天文館(例如香港太空館)採用沒有傾斜的半球銀幕,因此圖像總是高於投影機水平線,而觀眾的座椅則較一般影院更為後傾。
IMAX 3D
立體版本的IMAX技術。為營造出立體景深,IMAX 3D採用了雙攝影機及雙投映機拍攝及放映。
IMAX 3D放映時採用偏振光式放映,觀看時以配戴偏光眼鏡來分析立體圖像。多數IMAX 3D影院採用線偏振鏡片。而另外有的公司採用的是圓偏振眼鏡,圓偏振眼睛受眼鏡旋轉角度影響較小,當觀眾歪頭時基本不影響效果,而不像線偏振眼鏡在觀眾歪頭時會出現立體畫面的虛影。
IMAX HD (48格/秒)
新版的IMAX技術,幀速率由原本24格/秒增加至48格/秒,以減少畫面閃爍問題。於1992年的西班牙世界博覽會發表。但因為拍攝成本比一般的多出一倍,至2000年被放棄使用。
IMAX Digital (數字IMAX)
於2008年發表的最新IMAX技術,投映機以DLP技術支持,數字IMAX解析度為2K,與一般數字投影相同畫質,因其解析度相較膠卷IMAX低級非常之多。為了保障電影畫面不因放大投影巨型屏幕而使畫面清晰度降低,數字IMAX屏幕都縮小不少,甚至銀幕僅僅8.2米高(台灣高雄大遠百威秀影城數字IMAX),IMAX原始的「巨型銀幕、超高畫質」兩樣皆失。
數字IMAX的優點為免除了一般70毫米底片笨重的缺點、畫面明亮干凈。
IMAX公司預計於2013年推出新技術—激光鐳射數字IMAX,投影解析度將提升至4K,顏色之呈現也會比先前數字IMAX更出色。激光鐳射數字IMAX將改善先前數字IMAX的解析度問題,並且維持IMAX原始的1.43:1銀幕比例,遇到IMAX攝影機拍攝畫面仍可播放完整的電影畫面內容。
DMR
Digital Media Remastering,可譯作數字原底翻版技術,IMAX為了推廣其影院系統,推出了一個DMR技術應用於更多商業片的發布。首先,製片公司把影片的35毫米底片拷貝交給IMAX,然後IMAX以最高解析度掃描每個畫格,再對每幅畫面進行銳化以及降噪,最後沖印在70毫米底片上。
在2002年秋,IMAX與環球影片公司聯手推出阿波羅13號(1995)的IMAX版本,是首次利用IMAX獨家的DMR重新製作技術將傳統電影轉換成IMAX格式。其他一些已經公映的影片如星球大戰等也相繼利用DMR技術處理被搬上IMAX。由於技術上的制約,早期DMR處理的影片長度最長不過2小時。在2003年,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突破了這一限制,成為IMAX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2003年末,續集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成為首部在IMAX和傳統影院同步上映的影片。
觀賞者大都對利用DMR技術放大製作的IMAX影片持肯定態度,這些影片帶來的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遠超過傳統的35毫米電影。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一名看過《阿波羅13號》的觀眾這樣評價:「巨大的屏幕,爆炸般的聲效,還有詹姆斯霍納那盪氣回腸的原聲音樂都只有在IMAX才能感受到」。
DMR 和數字 IMAX 放映機都被看作是 IMAX 公司一種商業上的妥協,而非是一種徹底的技術革新。DMR放大技術不能與直接將電影製作成70毫米15孔的IMAX格式相提並論。大多數的 DMR 電影都是 16:9 或者 2.35:1 的寬銀幕格式,所以在放映時並不能充滿整個IMAX的屏幕,大約只能填充到二分之一的比例。IMAX 電影開頭的 IMAX 標志短片的滿屏的,而實際影片則是寬銀幕的。某些影片如《變形金剛二》,雖然全片是寬屏幕的,但是在其中某幾段膠片拍攝的片段播放時畫面會延伸至滿屏。DMR 的解析度也不能和70毫米的膠片相比,特別是很多影片中使用的是數字攝影機和後期特技,所以即使是DMR也只能達到2K的解析度。比如阿凡達的膠片版只有2K的原始解析度。痴迷於大銀幕的人會認為Cinerama技術的衰落與原先的處理方式被新的更簡易的低成本的方式所替代大致是同時發出生的,而DMR只是一個重要標志。
IMAX原先只是針對真正70毫米攝制的電影才打上「IMAX的體驗」這一標志,它也許可用DMR技術放大的影片使用這條標語。

H. imax廳是什麼意思

IMAX影院(IMAX Cinema, IMAX Theatre )是指專門放映IMAX電影的場所或影院。

截至2009年年底,IMAX影院在全球共有超過400家,分布在40個國家和地區,在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建造一個IMAX影院的成本是100萬美元至150萬美元,由於建造費用昂貴,電影院的投資者往往與電影發行商預先談好或者預先簽訂今後若干時期內的IMAX電影放映合同,然後才投資和動工興建IMAX影院。

IMAX為了大幅增加圖像的解析度,採用了特別的70毫米底片。傳統70毫米底片的圖像尺寸為48.5毫米×22.1毫米(Todd-AO),IMAX底片的圖像尺寸69.6毫米×48.5毫米。為了以標准電影的每秒24格來曝光,IMAX底片的進片速度是一般底片的三倍。

要投影大片幅底片有一定的技術困難——傳統70毫米底片在放大586倍後不夠穩定。因此IMAX需要一些新技術,IMAX公司的威廉肖採用了一項澳洲的名為「滾動循環」的專利技術用於影片放映,主要是增加了一個壓縮空氣設備來加速底片滾動,並將一個圓柱形鏡頭置於放映機前端,在放映過程中保持真空狀態。

IMAX放映機用螺釘固定,四顆螺釘與齒輪將放映機固定在完全水平的狀態。還通過增加凸輪控制臂來抵消放映過程中的細微晃動。放映機的快門長度也比傳統設備長大約20%,燈管的亮度更高,最大的12-18千瓦氙氣-弧光燈甚至需要水冷的電極。因此IMAX系統造價並不便宜,而且重量達1.8公噸。

IMAX的片基為柯達的ESTAR(即PET,亦即杜邦化工的Mylar®),原因並非在片基的強度,而在於此片基不會被顯像的化學液影響了尺寸,IMAX的進片設備對底片邊孔或厚度的變化有嚴格的要求,IMAX底片可歸類為「15/70」底片,意指這種70毫米底片每格有15個邊孔。

IMAX的底片非常笨重,底片盤比一般電影的大得多。

IMAX底片為了盡用底片面積而沒有聲軌,它採用了六聲道35毫米磁帶播放與畫面同步的聲音。在1990年代前期,與畫面分離的數字化六聲道聲源改為以更精確的脈沖產生器作為傳統SMPTE時碼的同步信號源。這是日後杜比數字及DTS等電影院多聲道系統的前身。

IMAX繼續發展,出現了新的表現手法,例如立體圖像及每秒高達48格的畫格數。音響系統方面則有Sonic-DDP(Direct Disc Playback,無壓縮LPCM環繞聲軌)、立體音響系統及呈橢圓形分布的揚聲器群。。

IMAX的構造亦與普通電影院有很大分別。由於畫面解析度提高,觀眾可以更靠近銀幕,一般所有座位均在一個銀幕的高度內(傳統影院座位跨度可達到8~12個銀幕),此外,座位傾斜度亦較大(在半球形銀幕的放映室可傾斜達23度),便於觀眾能夠面向銀幕中心。

(8)ao電影院擴展閱讀:

影廳設計

IMAX的構造亦與普通電影院有很大分別。由於畫面解析度提高,觀眾可以更靠近銀幕,基本上IMAX設計為座位第一排至最後一排的長度均在一個銀幕的高度內(傳統影院座位跨度可達到8-12個銀幕倍數),但此設計不適用於部分數字IMAX、部分一般影廳改建之數字IMAX影廳。

此外,座位傾斜度亦較大(在半球形銀幕的放映室可傾斜達23度),便觀眾能夠面向銀幕中心。

普遍認為IMAX銀幕為22米×16.1米(72英尺×53英尺),但可以在更大的銀幕播放。世界上最大的IMAX銀幕為悉尼達令港,銀幕為35.72米×29.57米(117英尺x97英尺)(已經拆除重新改造為IMAX 激光放映系統)。

IMAX數字、IMAX激光、新一代IMAX激光影廳銀幕尺寸根據場地實際情況建造。沒有統一銀幕尺寸標准,

I. IMAX是什麼意思

IMAX(全稱:Image MAXimum),意指最大影像,為一種能夠放映比傳統底片更大和更高解析度的電影放映系統。IMAX是大格式及需在特定場館播放的影像展示系統中最為成功的。

IMAX由三名加拿大人發明:Graeme Ferguson、Roman Kroitor及Robert Kerr。由於在1967年於蒙特利爾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他們的多投影機式大銀幕投影系統出現不少技術問題,促使他們設計單投影機、單攝影機式的新系統。首部IMAX電影於1970年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播放,而長期的IMAX系統則於1971年在多倫多安裝。

在1974年於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美國館展出了一塊27.3 x 19.7米的巨型IMAX銀幕,觀眾向正前方觀看時,畫面足以充滿整個視界。共有5百萬人次觀看過,絕大部分觀眾認為它呈視了強烈的動感,少部分觀眾甚至產生暈船的現象。這個銀幕只展出了六個月,數年後,一塊標准尺寸的IMAX銀幕於Riverfront Park IMAX Theatre安裝,並使用至今。

(9)ao電影院擴展閱讀:

IMAX為了大幅增加影像的解析度,採用了特別的70毫米底片。傳統65毫米底片的影像尺寸為48.5毫米×22.1毫米(Todd-AO),IMAX底片的影像尺寸69.6毫米×48.5毫米。為了以標准電影的每秒24格來曝光,IMAX底片的進片速度是一般底片的三倍。

IMAX底片為了盡用底片面積而沒有聲軌,它採用了六聲道35毫米磁帶播放與畫面同步的聲音。在1990年代前期,與畫面分離的數字化六聲道聲源改為以更精確的脈沖產生器作為傳統SMPTE時碼的同步信號源。這是日後杜比數字及DTS等電影院多聲道系統的前身。

IMAX繼續發展,出現了新的表現手法,例如立體影像及每秒高達48格的畫格數。音響系統方面則有Sonic-DDP(Direct Disc Playback,無壓縮LPCM環繞聲軌)、立體音響系統及呈橢圓形分布的揚聲器群。

2015年,IMAX公司因應Dolby等音效大廠推出多聲道系統,推出名為「IMAX 12 track」的13聲道(12獨立聲道和一個超重低音)多聲道聲音系統抗衡。

閱讀全文

與ao電影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和美國在島上拍的電影 瀏覽:567
美國有關於狼人的動作電影 瀏覽:921
電影院清潔 瀏覽:751
超好看的日本電影動漫有哪些 瀏覽:2
最血腥的戰爭電影有哪些 瀏覽:736
奧特七兄弟大電影完整版 瀏覽:271
日本老電影里 瀏覽:347
推薦電影李毅吧 瀏覽:574
屋頂的散步者日本電影 瀏覽:674
泰國腐劇為愛而戰電影 瀏覽:221
華為應韓國電影 瀏覽:844
愛剪輯如何去電影水印 瀏覽:27
尿床的電影電視劇 瀏覽:381
情電影印度電影 瀏覽:419
日本電影的未來的他 瀏覽:577
匯一城電影院有3d眼鏡嗎 瀏覽:115
以前有個電視台總放微電影 瀏覽:805
美國女匪電影 瀏覽:321
印度電影爸爸的單車 瀏覽:175
彩虹印度電影 瀏覽: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