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04 05 06年超女前三名分別是誰
一、2004年《超級女聲》前三名是:安又琪、王媞、張含韻
1、安又琪
安又琪(Angela),1982年10月14日出生於黑龍江省雞西市,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影視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04年9月25日,獲得首屆「超級女聲」電視選秀比賽冠軍,隨後發行首張專輯《安又琪》,獲得「2004十大娛樂紅人獎項」、「亞太音樂榜新人獎金獎。
2、王媞
王媞,1983年6月14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中國內地女歌手、演員。14歲的王媞參加了「飛圖杯全國青年歌手大賽」,最終取得了北京賽區的第三名,2004年,報名參加湖南衛視《超級女聲》成都唱區的比賽,獲得成都唱區冠軍;全國總決賽時,因簡訊票數206票的微小差距惜敗安又琪而無緣總冠軍,最終獲得全國總決賽亞軍。
3、張含韻
張含韻,1989年4月9日出生於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影視演員。2004年,參加湖南衛視選秀娛樂節目《超級女聲》的比賽,獲得成都唱區亞軍、全國總決賽季軍,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二、2005年《超級女聲》前三名是: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
1、李宇春
李宇春,1984年3月10日出生於成都,中國流行女歌手、演員、詞曲創作人、演唱會導演。2005年8月26日,在四川音樂學院就讀的本科大三學生,年僅21歲的李宇春獲得湖南衛視超級女聲音樂比賽年度總冠軍,成為中國首位民選偶像。9月獲得香港新城勁爆頒獎禮全國勁爆歌手、MTV超級盛典最具風格演藝圈新勢力等獎項。10月24日,李宇春與太合麥田簽下5年唱片約。自此正式走上了職業歌手的道路
2、周筆暢
周筆暢,1985年7月26日出生於湖南長沙,華語女歌手、詞曲創作人、演員、Begins品牌主理人兼設計總監。2005年3月底,周筆暢參加湖南衛視節目《超級女聲》,5月6日獲廣州賽區冠軍,並最終在8月26日的全國總決賽中獲得亞軍,簽約天娛傳媒。
3、張靚穎
張靚穎,1984年10月11日出生於四川成都,中國流行女歌手,現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中國綠化基金會形象大使、WWF長江江豚保護大使。20歲時,參加統一冰紅茶全國大學生歌手大賽和京都念慈庵PUB歌手大賽,均獲得全國總冠軍,2005年,參加娛樂選秀節目《超級女聲》,憑借135萬簡訊票數獲得該節目全國季軍。
三、2006年《超級女聲》前三名是:尚雯婕、譚維維、劉力揚
1、尚雯婕
尚雯婕,1982年12月22日出生於上海,復旦大學法語系畢業,華語電子唱作人。2006年5月,參加湖南衛視選秀節目《超級女聲》,未能通過杭州唱區海選,隨後參加了成都唱區比賽,在成都唱區20進10中被淘汰,之後又參加了廣州唱區比賽;8月11日,獲得廣州唱區亞軍;9月29日,尚雯婕憑借5196975票數成為《超級女聲》全國總冠軍。
2、譚維維
譚維維,1982年10月8日出生於四川自貢,中國內地女歌手。2006年,參加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比賽,獲得成都唱區冠軍、全國總決賽亞軍,賽後推出個人單曲《如果我沒有愛過》
3、劉力揚
劉力揚(Jeno Liu),1982年10月24日出生於北京市,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影視演員。2006年,劉力揚參加了超級女聲廣州賽區的比賽、並以冠軍的身份晉級全國總決賽;之後,劉力揚又在超級女聲全國總決賽中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獲得了比賽的季軍。
❷ 娛樂圈中,你最喜歡的男明星是誰為什麼
我喜歡黃渤!他可是林志玲的理想型!
有人說黃渤太拼,他不是太拼,只是生性倔強不服輸。當他手捧影帝獎杯站在領獎台上時,感慨了一句自己入行時前輩所說的話:「男怕入錯行」,而如今,他終於能夠為自己正名,「黃渤沒有選錯行」。對黃渤而言,與其同別人唇槍舌戰,不如腳踏實地大步向前,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和我的祖國》正在熱映中,其中黃渤飾演的林治遠恐高卻為了焊接固定珠而爬旗桿,最後黃渤和開國大典的歷史影像剪在一起,讓人驚喜又感動。
在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上,無論是從演技還是商業影響力來劃分優質男演員時,黃渤始終是無法輕易繞過的名字。論榮譽,他已經榮獲各大電影節十數項影帝桂冠;論票房,他主演的電影總票房已經超過100億元。當我們仰望他如今的成就時,往往會忘了他的生活也曾是一片狼藉。他曾北漂十年,做酒吧駐唱,做舞蹈教練,只要是跟藝術沾邊的他都去做。有時為生活所迫,跟藝術無關的也要硬著頭皮去做,比如擺地攤。
❸ 出生在重慶的明星、名人、科學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
劉伯承 承1892-1986)1892年12月4日出生於開縣趙家場。新中國十大元帥
聶榮臻 (1899~1992)
聶榮臻(1899-1992),字福駢,四川江津(現重慶市江津區)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名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
巴蔓子 。為古巴國忠州(今重慶市忠縣)人,是東周末期(約戰國中期)的巴國將軍。
楊尚昆 (1907~1998)。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7月5日出生於四川省遂寧縣雙江鎮(今屬重慶市潼南縣)。
馮登庸 (1818~1914)。字峰珍,是開縣清末民初的名醫,對中醫內科造詣較高。在世96歲,世居開縣新義鄉
李宗羲 (1818~1884)。號雨亭,開縣漢豐鎮人,生於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
潘大謀 (1879~1913)。原名大聰,字作謀。大謀系入同盟會後的化名。開縣臨江鎮人(現長青鄉永勝村),1879年生於農民家庭。
甘寧 (?~220)。字興霸,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三國時期孫吳名將,官至西陵太守,折沖將軍。
陳新甲 (?~1642)。重慶長壽人,萬曆年間舉人出身,官至兵部尚書,是從明弘治年間(1488~1505)工部尚書賈俊以後,以舉人身份做到尚書(正二品)要職的第一人。
蹇義 (1363~1435)。明代大臣。字宜之,初名瑢,巴縣(今重慶市)人。洪武十八年(1385年)進士,授官中書舍人。
陳昆 (1809~1873)。名枝竹,號友松,開縣九龍山雙柏堂(現雙柏鄉)人。於生清嘉慶十四年(1809)。
秦良玉 (1574~1648)。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家、抗清名將。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
楊闇公 (1898~1927)。本名尚述,號闇公,又名琨,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二月十八日(1898年3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遂寧縣雙江鎮(民國時由遂寧縣劃歸新建的潼南縣)。
張佳胤 (1526~1588雍正帝諱,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初號瀘山,號崌崍山人(一作居來山人),重慶府銅梁縣(今重慶市銅梁區)人。
李遠。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雲安(今重慶市雲陽縣)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進士
❹ 求血腥加暴力的電影,不要恐怖片
《再造戰士》:一系列的帥氣的影片,血腥暴力充滿血性。
《抓住外國佬》:槍戰場面很搶眼,但女主角就不養眼了;結局比較完滿;
《死亡飛車》(三部曲):在監獄島開展賽車比賽,後來賽場又轉移到非洲,很壯觀的場面,扣人心弦;第三部裡面女主也參加了斗毆,超帥的;
《懲罰者》:絕對想不到的殺人方式,充滿殺手氣息,最後的槍戰和肉搏也蠻帥的。
希望能喜歡,謝謝。
❺ 郭敬明是什麼時候出生的,是什麼星座的
郭敬明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 )中國大陸作家,生於四川省自貢市。網名是「第四維」,所以在媒體上他也常被人稱作「四維」或「小四」。他是「80後」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生於四川省自貢市。母親鄒慧蘭,父親郭建偉。
曾在在自貢市貢井區向陽小學、自貢市第九中學讀書。2002年考入上海大學,在影視藝術技術學院讀書。
大事記
郭敬明2001年、2002年連續參加了第三屆和第四屆的「新概念作文大賽」,並且蟬聯一等獎,開始逐漸為青少年讀者所認識。此後,他為《萌芽》雜志所寫的一些作品受到了讀者的歡迎。2002年10月開始在《萌芽》雜志上連載幻想小說《幻城》,這部作品獲得了許多讀者的強烈反響。2003年,《幻城》單行本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刊行,獲得了很大的市場成功。此後又出版了《幻城》的漫畫本等多個版本,同年在台灣由聯合文學出版社出版繁體中文版。但有人認為本書在劇情設定等方面,與日本漫畫家組合CLAMP的《聖傳》系列有許多雷同。2003年又出版了散文集《左手倒影,右手年華》和《愛與痛的邊緣》。這些書為郭敬明贏得了一些讀者的認同與支持。
除了以上作品外,郭敬明的部分作品也被改編為漫畫本。
2003年年底,郭敬明出版了他的第二本長篇小說《夢里花落知多少》,據稱首印數達到了30萬冊。這本書通過描寫一群生活在北京的大學生的生活,反映了一部分學生的對生活、愛情的想法。本書一經推出就獲得了青少年讀者群的追捧。但這本書推出後北京女作家莊羽稱,這本書與她曾在網上連載的小說《圈裡圈外》中故事情節、語言和人物關繫上有多處雷同。2004年她向北京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對郭敬明的訴訟。2004年12月,一審判決郭敬明抄襲成立,判處郭敬明和該書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停止《夢里花落知多少》的出版,賠償庄羽經濟損失20萬元,並在《中國青年報》上對庄羽賠禮道歉。判決經媒體披露後,引發了人們對郭敬明的廣泛注意,以及對「80後」作家群的反思。但郭敬明對此事不願在媒體面前發表意見。郭敬明在參加中國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文化訪談錄》節目的錄制過程中,在主持人幾次問及此問題而不願回答後,暫時離開了影棚,幾分鍾後才回到現場。這一事件在網上引起了人們對郭敬明的討論。
2004年郭敬明與朋友在上海組成了「島工作室」,策劃出版了《島》系列圖書。這是一個定期出版的類似雜志的系列圖書。郭敬明擔任「監督」(後改稱「主編」),也包括部分內容的撰稿、攝影和插畫模特。
2005年出版了第三本長篇小說《1994-2004 夏至未至》。這本書的部分內容曾在《島》系列連載。同年由雨晨圖書在台灣出版了《夢里花落知多少》的繁體中文版。
2005年3月,《福布斯》雜志中文版推出的「福布斯2005名人榜」中,郭敬明位列其中,排名第92位。
2005年策劃推出「音樂小說」《迷藏》。
評價
早期評價都多為正面評價,特別是對《幻城》的評價。認為郭敬明的作品中的純凈的風格是非常珍貴的。但由於涉嫌抄襲等問題被披露後,媒體中的評價開始分化。一部分人認為郭敬明是有才華的作家。另一部分人認為郭敬明很浮躁,不成熟,是商業化社會的產物。
主要作品
《幻城》 小說
《左手倒影,右手年華》 文集
《愛與痛的邊緣》 文集
《猜火車》 漫畫繪本
《天下》 漫畫繪本
《刻下來的幸福時光》 漫畫繪本
《天亮說晚安》 漫畫繪本
《一夢三四年》 漫畫繪本
《夢里花落知多少》 小說
《1994-2004 夏至未至》 小說
《郭敬明成長日記》
❻ 求一篇讀後感。
始 ]
拿著書在手,沈甸甸的。只因看過最小說上連載的故事,害怕面對殘酷的結局。
<<悲傷逆流成河>>,就名字上已點出了全書的關鍵字───悲傷。
貫串全書的是易遙悲傷的命運。
[ 希望
失望 ]
<<悲傷逆流成河>>並不像<<夏至未至>>般描繪出大片大片明亮的青春,先讓幸福感彌漫每個人的心中,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讓大浪翻騰,雲起暗涌。<<悲傷>>中一點幸福感也沒有,一點也沒有。閱畢<<悲傷>>後很傷感,但卻哭不出來。因為由始至終,一顆心早就沈在水底中,浮不上來,從開始已預知的結局,又何來悲傷?那似乎只是憐惜多於悲傷。
易遙的世界似乎永遠都是黑暗的,黑漆漆的弄堂透不進一點亮光。
易遙的心裡連個細小的燈塔也不存在,黑暗一片。我們也曾祈求有人能在連場暴風雨中撐著小船來拯救她,至少,不要讓她那麼絕望。可是,正當易遙隱約看見有人努力朝她的方向駛來時,心中盼望那個人能快點到來時,她卻發現那人其實離她愈來愈遠。原來,希望愈大,失望愈大。早知道,她就寧願選擇一個人在暴風雨中掙扎、呼喊,也不要讓自己承受這樣的沈痛的打擊。
[ 拼圖 ]
書中描寫開心或丁點兒關於幸福的情節或情緒都如鳳毛麟角般稀少,心中才剛微微感受到丁點兒快樂,嘴角才剛往上仰了一度,緊隨而至的事情就足以令這少之又少的快樂瞬間粉碎,消失得無聲無息、無影無蹤,彷佛以前那些溫暖窩心的事情從來都沒有發生過一樣,那種所謂開心或美好的東西只是腦海中幻想了千百遍的影像,只是反覆的想像才令自己信以為真,驚醒後卻發現只是一場夢。失望襲然涌來。
閱讀<<悲傷>>感覺就像在拼湊一幅永遠拼不完的拼圖。
每當成功拼上了幾塊,然後被旁邊的人不經意地,輕輕一推,先前所付出的努力統統白費了,又要重新來過。
就如當我們看見齊銘每天早上把自己的牛奶給了易遙,隨後卻發現易遙懷孕了。
就如當我們看見齊銘為了易遙騎車一個小時去買驗孕試紙,隨後卻聽見齊銘對易遙的質問與懷疑。
就如當我們看見易家言給易遙四百塊錢,我們都以為他還會疼這個女兒,隨後卻聽見他掉來一句不耐煩的「再多沒了,以後沒事別來找我"
就如當我們看見齊銘把暈倒的易遙送到醫院去,還幫她付了醫葯費,然後把上午落下的筆記借給她,隨後卻看見齊銘的媽和林華鳳爭論誰付的醫葯費而讓易遙被林華鳳摑了一巴掌。
就如當我們看見易遙走進私人婦科診所,以為一切都會隨著她的墮胎而落幕,也許她的人生又可以回到正常的軌道上,繼續航行。但隨後她卻倉皇逃離,而又剛巧被唐小米碰見。
就如當我們看見齊銘聽見易遙做葯流時的緊張表情,隨後卻看見齊銘和顧森湘肩並肩的,一起走進電影院。
就當我們看見齊銘把流血不止的易遙送往醫院,隨後卻換來兩家人的對罵。原來他能說的,只有一句「對不起"。
就如當我們看見易遙伏在顧森西的胸膛上聽著他強而有力的心跳,隨後卻聽見顧森西說出一句「恨不得你去死"。
我們知道,離開了預定軌道的航班是永遠無法重回到原始的狀態。
一切從一開始就是錯誤。錯誤的開始最終釀成悲劇。
[ 易遙
相信 ]
「為什麼我無論說什麼,你都會點點頭就相信呢?"
那又是為什麼到了最後,你卻連聽也不聽我的解釋,就選擇了不相信?
易遙是個外表硬朗堅強,內心脆弱易碎,常常背著別人暗地裡掩面流淚的女孩。
縱使她意外懷孕,在學校里被唐小米一次又一次地欺負,在家裡被親生媽媽林華鳳罵她賤,又動不動就掌摑她,她還是默默地忍受下來了。因為她覺得她的世界裡不是什麼人也沒有,她還有齊銘,一個從小關心她,知道她的一切而且明白她的人。
每一次被唐小米的欺負,她都幾乎以沈默面對,裝作若無其事,最多也只是吐口水到唐小米的水壺裡面然後又倒出來把新的熱水倒進去、用膠水塗滿她的桌子和椅子,裝作不小心地用力扯她的頭發,這些比起唐小米做的「好事"要善良好多好多倍,例如偽造醫生證明、散布謠言、用力踢易遙的肚子讓她大出血,微小到如她無辜又美好的笑容都會讓人想要一巴掌摑過去。
易遙被逼到毫無退路,無路可逃。身邊所有人都討厭她,鄙視她,他們都狠心地叫她去自首,甚至叫她去死。以前每天聽見林華鳳罵她怎麼還不去死,她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但如今這些言語暗示卻令易遙感到窒息。
為什麼沒有人願意相信她?
為什麼從小到大都護著她的齊銘不相信她?
為什麼對她這么溫柔體貼,想帶她走出黑暗的顧森西也不相信她?
易遙身邊只剩下他們兩個人了。
爸爸拋棄她,連媽媽高燒不退他也不理會。
媽媽為了她不小心從椅子上摔下來死了,她連對誤會了這么多年的媽媽說聲對不起也來不及。
如果媽媽還在,一定會相信她,雖然嘴裡還是會罵她賤。
可是,媽媽不在了。
易遙最信任的兩個人都為了顧森湘而不相信她,不聽她解釋,死命地認為是易遙的錯,是易遙害死了顧森湘。
易遙站在天台上迎著呼嘯的風,撥了最後一通電話給齊銘。她還是想向他解釋清楚。可是,齊銘不理會她。易遙連最後的希望都粉碎了,到了最後竟連齊銘也放棄了她。她的身邊已經一個人也沒有了。易遙,可憐的易遙,放下了她一身的負擔,在高高的天台上向前傾,重重墜落在一臉錯愕的齊銘眼前。最後,易遙以死去證明她的清白與無辜。
❼ 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都有什麼路
1.解放路。位於城內東北部,南起大差市什字,北至火車站廣場。初名尚仁路,1945年改稱中正路,1950年為紀念西安解放更名為解放路。
2.東一路。位於解放路南段東側,東起城牆,西至解放路。初名崇孝路,1950年按解放路東側街巷順序改為現名。
3.東二路。位於解放路南段東側,東起城牆,西至解放路。初名崇悌路,1950年按解放路東側街巷順序改為現名。
4.東三路。位於解放路中段東側,東起城牆,西至解放路。1929年初名崇忠路,1950年按解放路東側街巷順序改為現名。
5.東四路。位於解放路中段東側,東起城牆,西至解放路。1929年得名崇信路,1950年按解放路東側街巷順序改為現名。
6.東五路。位於解放路中段東側,東起環城東路,西至解放路。1928年拓建初名崇禮路,1950年按解放路東側街巷順序改為東五路,1966年改稱東方紅路,1972年恢復為現名。
7.東六路。位於解放路北段東側,東起東城牆,西至解放路。1927年,初名崇義路,1950年按解放路東側街巷順序改為現名。
8.東七路。 位於解放路北段東側,東起城牆,西至解放路。1927年,初名崇廉路,1950年按解放路東側街巷順序改為現名。
9.東八路。位於解放路北段東側,東起城牆,西至解放路。1927年,原名崇恥路,1950年按解放路東側街巷順序改為現名。
10.順城東路(北段)。位於東門里盤道北側,南起東門,北至東八路。1950年初名東順城街,1981年改為現名。
11.順城北路(東段)。位於東門里盤道東側,東起東城牆,西至北門盤道。1946年開拓,得名北順城街,1981年改為現名。
12.環城北路(東段)。位於北門外盤道東側,東起環城東路,西至北門。1956年拓建,按環城方位得名。
13.環城東路(北段)。 位於東門外,護城河東岸,南起東門,北接環城北路東段。1954年拓建,以環城方位分段命名。
14.永樂路。位於環城東路北段東側,西起環城東路北段,北至長樂西路,呈「形。1955年始建,1981年命名。
15.康復路。南起長樂西路,北至長纓西路。1959年拓建,初名為紅醫路,1981年改為現名。
16.華清西路。東起金花北路,西至長纓西路。開拓於1956年,初名華清路,1981年分段命名。
17.長纓西路。東起金花北路,西至環城東路北段,開拓於1954年,初名電廠路,1960年改稱長纓路,1981年分段命名。
18.金花北路。南起互助路,北至華清西路。1955年拓建,以在金花落村之北得名。
189.長纓東路。東起鐵路專用線,西至胡家廟什字。1954年拓建,初名電廠路,1960年改名長纓路,1981年分段命現名。
20.韓森路。東起幸福中路,西至金花南路。拓建於1955年,因地外韓森寨而得名,1967年改稱赤衛路,1972年恢復原名。
21.愛民路。東起幸福中路,西至公園南路。長2,90米,寬40米,瀝青路面。拓建於1955年,以故咸寧縣得名。1966年改稱紅旗路,1972年恢復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22.咸寧東路。東起滻河橋,西至幸福南路。拓建於1955年,以故咸寧縣得名。1966年改稱紅旗路,1972年恢復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23.咸寧中路。東起幸福南路,西至金花南路。拓建於1955年,以故咸寧縣得名咸寧路。1966年改稱紅旗路,1972年恢復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24.幸福南路。南起等駕坡,北至咸寧東路。拓建於1955年,初名幸福路。1966年改名工農一路,1972年恢復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25.幸福中路。南起咸寧東路,北至長樂東路。拓建於1955年,初名幸福路,1966年改名工農一路,
26.幸福北路。南起長樂路,北至華清東路。拓建於1955年,初名幸福路,1966年改名工農一路,1972年恢復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27.萬壽南路。南起西影路,北至咸寧中路。拓建1955年,以萬壽寺得名萬壽路。1966年改名工農二路,1972年恢復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28.萬壽中路。南起咸寧中路,北至長樂中路。拓建於1955年,以西側萬壽寺得名萬壽路。1966年改名工農二路,1972年恢復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29.萬壽北路。南起長樂中路,北至華清東路。。拓建於1955年,以萬壽寺得名萬壽路,1966年改名工農二路,1972年恢復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
30春明路。南起動物園北牆,北至長樂中路(北段尚未拓通)。
31.長樂路。東起滻河橋,西接朝陽門。始建於1954年,因東通長樂坡而得名。1966年改稱朝陽路,1972年恢復原名。
32.含元路東起東元路,西至太華南路。1958年拓建,因西側有唐含元殿遺址得名。1966年改稱豐收路,1972年恢復原名。
33.東元西路。東起東元路,西至八府庄北路。1973年拓建命名。
34.尚儉路。南起東大街,北至環城北路。
35.尚平路。南起西七路,北至順城北路東段。
尚愛路。南起東四路,北至東八路。開拓於1929年,初名尚愛路,1966年改稱光榮街,1972年恢復原名。
36.尚勤路。南起東大街,北至環城北路東段。1927年開拓,取名尚勤路。1966年改稱先鋒街,1972年恢復原名。
37.自強東路。東起太華南路,西至北關正街。1932年拓建,以鐵路以北第一條馬路命名為一馬路,1937年改名自強路,1966年更名為向陽路,1972年改為現名。
38.二馬路。東起太華南路,西至北關正街。1932年拓建,初名復興路,後改為二馬路。1966年改稱旭東街,1972年恢復為現名。
39.太華南路。南起環城北路東段,北至大明宮遺址。1954年拓建,初名太華路,1966年改稱燎原路,1972年恢復原名,1981年分段命名為太華南路。
40.八府庄北路。南起含元路,北至東元西路。1957年拓建,因位於八府庄村北得名。
41.八府庄南起華清西路,北至含元路。1957年拓建,因位於八府庄以南得名。
42.新興路。東起八府庄,西至太華南路。1972年拓建,1981年命名。
43.金康路東起康樂路,西至金花北路。
44.康樂路。南起韓森路,北至長樂中路。拓建於1955年,初名康樂路,1966年改稱工農三路,1972年恢復原名。
45.公園北路。南起長樂中路,北至長纓東歐國家路拓建於1955年,以在其南曾計劃建韓森公園而得名。
46.公園南路。南起建工路,北至韓森路。拓建於1955年,以在其北曾計劃建韓森公園得名。
47.建工路。東起幸福南路,西至金花南路,南側沿防洪渠。1981年建成並命名。
48.長興路。東起公園南路,西至金花南路,系一條規劃路。
49.康寧路東起844廠,西至幸福南路。1981年命名。
50.西一路。東起解放路,西至北大街。清乾隆年間,因西段有岳武穆廟得名武廟街。中段元代稱為馬巷。1942年改名崇孝路,1950年以解放路西側街巷順序改為現名。
51.西二路。東起解放路,西至尚德路。1927年初名崇悌路,1950年以解放路西側街巷順序改為現名。
52.西三路。東起解放路,西至尚德路。1928年初名崇忠路,1950年按以解放路西側街巷順序改為現名。
53.西四路。東起解放路,西至尚德路。1927年得名崇信路,1950年以解放路西側街巷順序改為現名。
54.西五路。東起解放路,西至北大街。1928年拓建,初名崇禮路,1950年以解放路西側街巷順序改為西五路。1966年改稱東方紅路中段,1972年恢復為現名。
55.西六路。東起解放路,西至尚德路。初名崇義路,1950年以解放路西側街巷順序改為現名。
56.西七路。東起解放路,西至北大街。。1928年修建,初名廉路,1950年以解放路西側街巷順序改為西七路。
57.西八路。東起解放路,西至北新街。1927年拓建,初名崇恥路,1950年按解放路西側街巷順序改為現名。
58.案板街南起東大街,北至西一路。清順治年間,因此地出售案板而得名。1966年改名工農街,1972年恢復原名。
59.尚德路。南起東大街,北至尚德門。1927年拓建,取名尚德種,1967年改稱前進街,1972年恢復原名。
60.東新街。東起中山門,西至新城廣場。1927年拓建,因位於新城以東得名。1967年改稱人民路,1972年恢復原名。
61.南新街。南起東大街,北至新城廣場。明清時為南門大街,1927年因位於新城以南得名南新街。1966年改稱永紅路,1972年恢復原名。
62.西新街。東起新城廣場,西至北大街。長432米,寬18米,水泥路面。清代曾名西華門大街,1927年因位於新城以西得名西新街。1966年改稱人民路,1972年恢復原名。
63.尚朴路。南起西一路,北至西新街。1927年取名尚朴路,1966年改名新民街,1972年恢復為現名。
64.紅革巷。西起解放路,東向不通。1927年取名忠義巷,1966年改名現名。
65.永紅巷。西起解放路,東向不通。1927年取名仁義巷,1966年改為現名。
66.上游巷。西起解放路,東不通。1927年以當時三家住戶讓出一條通道,得名三友巷,1966年改為現名。
67.新育巷。西起解放路,東向不通。1927年取名德義里,1966年改為現名。
68.全勝巷。西起解放路,北至西二路,呈┕形。1929年取名正中巷,1936年改稱中正巷,1966年改為現名。
69.德仁巷。西起尚德路,東向不通。1929年取名德仁巷,1966年改名群力巷,1972年恢復原名。
70.新城巷。南起北長巷,東至新城南壕,北不通,成├形。1942年取名新城巷,1966年改稱新民二巷,1972年恢復原名。
71.北長巷。東起新城巷,西至尚朴路。原名長巷,1942年改稱北長巷,1966年改名新民二巷,1972年恢復為現名。
72.新生巷。北起東新街,南不通。1940年取名新生巷,1966年改名人民八巷,1972年恢復原名。
73.中興巷。南起東新街,北不通。1940年取名中興巷,1966年改名人民九巷,1972年恢復原名。
74.新民巷。東起南新街,北向不通。1940年取名新民巷,1966年改稱人民十巷,1972年恢復原名。
75.集賢巷。東起南新街,西至吉慶巷。清順治元年(1644年)以群賢聚集之意得名。1966年改稱興盛巷,1972年恢復為現名。
76.南長巷。東起南新街,西至尚朴路。清順治年間得名長巷,1942年改名南長巷。1966年改稱新民巷巷,1972年恢復為現名。
77.新城南壕。西起新城巷,東不通。1927年因位於新城南城壕得名。1966年改名勤勇巷,1972年恢復為現名。
78.紅十會巷。東起尚德路,西至炭市街。1911年因系西安紅十字會所在地得名。
79.炭市街。南起東大街,北至西一路。1927年開拓,以該街賣炭為主得名炭市街。1966年改為利群街,1927年恢復原名。
80.吉慶巷。東起集賢巷,西至案板街。相傳清光緒年間,因住兩官吏得名二老巷。1911年改稱吉慶巷,1966年改名為興勝巷,1972年恢復為現名。
81.菜市坊。位於西一路中段北側,與東新街西端相通。由原菜市東坑、菜市北場、菜市場合並組成。此地原為深坑,1942年因系蔬菜市場得名菜市東坑。
82.易俗巷。北起西一路,南向不通。1981年因緊鄰易俗社得名。
83.同德巷。南起西一路,北不通。1929年因鄰近炭市街,得名炭市巷。1950年並入西一路,1981年改為現名。
84.同心巷。南起西一路,北不通。
85.菜市西坑。東起菜市坊,西至南新街。
86.平安市場。位於東大街西段北側,駐鍾樓電影院、望春樓餐廳等。1913年原為易俗社露天劇場,1947年小商販雲集,組辦合作社,稱為平安市場。
87.游藝市場。位於解放路與東新街十字西南,1938年形成市場,為當時說書、唱戲之場所得名。
87.奮勇巷。南起西三路,北至西四路。
88.五四巷。東起解放路,西至尚德路。
89.新民街。南起西新街,北至光輝巷。
90.新民一巷。西起新民街,東止新城西牆。
91.新民二巷。西起新民街,東不通。。1928年初名寧靜里,1966年以新民街為主地名改稱新民四巷,1972年改為現名。
92.新民三巷。西起新民街,東止新城西牆。
93.通濟坊。包括通濟南坊、中坊、北坊,有60個院落及一幢家屬樓。1936年因坊駐有通濟信託公司得名。
94.通濟南坊。東起新民街,西段向北至通濟中坊。
95.通濟中坊。東起新民街,西至北大街。
96.通濟北坊。東起新民街,西段向南至通濟中坊。
97.光輝巷。北起西五路,西至北大街,呈┛形。
98.北新街。南起西五路,北止城牆。1928年以位於新城以北得名北新街。
99.七賢庄。西起北新街,東不通。1936年民主人士成柏仁借用「竹林七賢」典故題詞為「七賢庄」。
100.後宰門。東起革命公園西門,西至北大街。清代,西段為新城門大街,東段與北新街交匯處稱後宰門。
101.新憲巷。北起西三路,南不通。
102.黎明巷。東起尚平路,西至北新街。
103.四皓庄。東起尚德路,西至北新街。1928年借用「商山四皓」典故得名四皓庄。
104.六穀庄。西起北新街,東不通。
105.新城坊。位於北城牆內,東起北新街,北至順城北路東段,呈┗形。
106.興樂里。位於西五路西段南側,1962年省事務管理局、廣播局等單位先後建成家屬樓房10幢,1981年命名。
107.興盛里。位於西五路中段南側,原系低窪區,1964年由省公安廳、省建委等單位逐步建成家屬樓10幢,1981年命名。
108.人民巷。東起順城東路北段,北至東新街。呈┗形。
109.昌仁里。東起東門內盤道,西至尚勤路。
110.建國巷。東起尚儉路,西至解放路。
111.愛勞巷。南起東二路,北至東三路。
112.安福里。北起東新街,東至安寧里,呈┗形。1941年初名安定里,1966年改稱人民四巷,1981年改為現名。
113.安民里。南起東新街,東至化育巷,北至東二路。
114.康寧里。東起尚勤路,西至尚儉路。1940年取名興仁巷,1966年改稱鍛煉巷,1981年改為現名。
115.居仁里。東起尚勤路,西至尚儉路。
116.普及巷。南起東新街,北至東二路。
117.自由巷。東起尚勤路,西至尚儉路。
118.新中東巷。南起東二路,北至東三路。
119.錦綉巷。南起東二路,北至東三路。
120.矢勇巷。南起昌仁里,北至東一路。
121.安寧里 。北起東新街,南不通。
122.東樂巷。南起自由巷,北至東新街。
123.安樂巷。南起建國巷,北到東新街。
124.昇平巷。東起尚勤路,南至自由巷,呈┏形。
125.化育巷。南起東新街,北至東二路,呈┣形。1942年以育才教化之意得名。
126.新風一巷。西起尚儉路,東不通。1943年得名純仁里,1966年改為現名。
127.新風二巷西起尚儉路,東不通。1938年得名三義里,1966年改為現名。
128.新風三巷。西起尚儉路,東不通。1939年得名博愛里,1966年改為現名。
129.普興里。北起東二路,南不通。
130.新樂巷。北起東新街,南不通。
131.愛國巷西起尚勤路,東不通。
132.忠勇巷。西起尚勤路,東不通。
133.民樂園 。東起尚儉路,西至解放路,南起東新街,北至東二路。1929年由馮玉祥建成,內原有軍營,取與民同樂之意得名。圍牆如堡,四周有磚結構三孔拱門四個,門額均由宋哲元題名「民樂園」。
134.強盛一巷。南起東三路,北不通。
135.強盛二巷 。南起東三路,北不通。
136.強盛三巷。南起東三路,北不通。
137.強盛四巷。南起東三路,北不通。
138.東群巷。北起東七路東端,南不通。
139.趙家巷。北起東六路,南不通。1950年拓建,以姓氏得名。
140.操場巷。北起東三路,南不通。1947年因此處原系操場得名。
141.敢闖巷。東起尚勤路,西不通。1931年取名必忠巷,1966年改為現名。
142.衛東巷。北起東四路,南不通。
143.群策巷。南起東六路,北至東七路。1926年以山東日照縣人民居此而得名日照新村,1966年改為現名。
144.南坊巷。南起東五路,北至東六路。
145.北坊巷。南起東六路,北不通。
146.勤民巷。南起東五路,北至東六路。
147.公社巷。西起尚勤路,北至東六路。1947年初名義和巷,1966年改為現名。
148.衛民巷 。南起東五路,北至東六路。。1937年得名凈修巷,1953年改為現名。
149.豫民巷。東起尚愛路,西至尚勤路。
150.勤奮東巷。南起東四路,北至東五路。
151.勤奮中巷。五路南側,南起東四路,北不通。
152.豫民里 位於東五路東段南側豫民巷內,面積11,164平方米。
153.東風坊。位於東五路東段南側名。
154.人民市場。東鄰尚儉路、西至解放路;南起東四路、北至東五路。
155.興隆坊。南起東七路,北至東八路。
156.社教巷。南起東七路,北至東八路,是條不規則小巷。
157.北新巷。南起東八路,北至城牆,呈┫形。
158.坤中巷。西起尚儉路,北至東七路。
159.豫興東巷。南起東七路,北至東八路。1950年拓建,因河南籍人居多得名。
160.豫興西巷。南起東七路,西至東八路。1950始拓建,因河南籍人民多得名。
161.建設巷。南起東六路,北至東七路。
162.勞動巷。南起東七路,東不通,呈┏形。
163.東大院。東起尚儉路,西至解放路。
164.豫武巷。南起東八路,北至城牆。1950年以尖嘴南武陟縣人居多得名,1966年改名要武巷,1972年恢復原名。
165.尚德里。位於解放路北段西側,起止於尚德路。開拓於1937年,系尚德路的派生地名,1966年改稱勤儉巷,1972年恢復原名。
166.文化巷。北起西七路,西至尚德路。開拓於1937年,因位於崇廉路、尚德路之間,得名廉德里,1966年改為現名。
167.公民巷。南起西八路,北不通。原為群眾散居地,1946年開拓為街巷得名。
168.東小街。南起環城北路東段,北靠鐵路。
169.西小街。東起火車站廣場,西不通。
170.新丁字巷。南起環城北路東段,北不通。1959年因西鄰丁字巷得名。
171.丁字巷。南起環城北路東段,西不通,呈┓形。
172.吊橋街。東起鐵路新村,西至北門。
173.新民村。原系荒地,1952年拓建,取名新民村。
174.保康里。位於解放路北端西側,西七路與西八路之間。1936年因巷內有四家中葯店取保護人民健康之間得名。
175.勇進南村。位於環城路東段路北,面積594平方米,1936年拓建,以火車站方位得名西南區。1966年改稱勇進南村。
176.隴海新村。位於環 城北路東段北側,面積8,520平方米。1936年始建,以北靠隴海鐵路得名。
177.東站路。南起長纓東路,北至火車東站。
178.興工東路。東起儲運倉庫,西至東站路。
179.興工西路。東起東站路,西至金花北路。
180.華清東路。東起滻河橋,西至金花北路。
181.勤工路。南起長樂中路,北至長纓東路。
182.四合窯 。南起省建三中,北至長纓西路。開拓於1931年,因四戶人在此辦窯場得名。
183.中興路。南起永樂路,東北至長樂路西路。
184.東半截巷。位於東郊長樂西路北側。出入口均在長樂西路。開拓於1942年,原名半截巷,1966年改稱朝陽三巷,1972年改為現名。
185.搪瓷北巷。南起長樂路,北至康家村。1942年拓建,因南側有「三官廟」得名北三官廟巷。1966年因位於西安人民搪瓷廠北側改為現名。
186.搪瓷南巷。南起永樂路,北至中興路。
187.朝陽巷。南起永樂路,北至長樂西路。1942年開拓,以姓氏得名曹家巷,1967年改稱朝陽一巷,1972年恢復原名。
188.紗廠街。東起建華路,西至太華南路。
189.南新生巷。東起太華南路,西不通。
190.北新生巷。東起太華南路,西不通。
191.自立路。東起太華南路,西至篤臣巷。
192.崇明路。南起自強東路,北至生產後村。
193.富強路。南起自立路,北至自強東路。
194.光明裡。北起自立路,南不通。長99米,寬3米,土路。1953年形成街巷,取名光明裡。
195.向群巷。北起自立路,南不通。
196.中心巷。南起篤臣巷,北接職工巷。
197.職工巷。南起自立路,北至自強東路。
198.篤臣巷。南起樹雄巷,北至自強東路。
199.樹雄巷。東起篤臣巷,西至童家巷。
200.篤臣一巷。西起篤臣巷,東不通。長
201.篤臣二巷。東起自立路,西至篤臣巷。
202.篤篤臣三巷。東起自立路,西至篤臣巷。
203.張家巷。東起東童村,南至自強東路。1966年改名向陽北巷,1981年改為現名。
204.東童村。南起自強東路,北至二馬路。清末為午門坊五村之一,因位於童家巷以東得名。
205.建強路。南起自強東路,北至鐵一村。
206.生產路。東起革新街,西至建強路,開拓於1933年,1934年因作坊增多,改為生產路。
207.向榮路。南起自強東路,西北至二馬路西端。
208.聯志路。東起建強路,西至北關正街。
209.福豫路。南起自強東路,北至工農麵粉廠。
210.棲鳳路。南起二馬路,北至鐵三村。
211.向榮巷。南起自強東路,北至聯志路。
212.童家巷。南起火車站天橋,北至自強東路。1615年以童姓居此得名。
213.革新街。南起自強東路,北至唐含元殿遺址。
214.大成巷。南起自強東路,北至生產路。
215.西閘口 。南起環城北路東段,北至自強東路。
❽ 我是聾啞人女生,誰幫我改作文 我每年考試都考了90多分,全班第一名 但我作文有點不通順,學過詞語很少
今天上午我們全校都到名尚影城觀看《門球健身》電影。
回到家,我的腦海里反復出現:中國盲人門球男隊的訓練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他們由一開始組隊時,隊員們缺少團結力,到最後凝聚成一股繩,克服重重困難,頑強拼搏,最後在08年的殘奧會上,勇奪冠軍,為國爭光的勵志故事。
影片的主角是盲人門球男隊的成員——程松、鮑小亮、蔡平。而影片也講述了他們的各自的小故事。
程松因為出了車禍,雙目失明了,他很善良,他跟女主角一凡是青梅竹馬,也真心相愛,因為怕成為一凡的負擔,所以選擇跟她分手,而一凡等待了他多年,最後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鮑小亮則是球隊重點引進的人才。他是個人才,但是他的傲氣凌人,因為內心脆弱。他喜歡凌駕別人之上,看不起程松,更看不起蔡平,對教練也嗤之以鼻。後來他家急需要用錢的時候,程松預支了薪水,蔡平也慷慨相助,這種雪中送炭之舉讓他冷凍的心開始解凍。他們的訓練也由原來的格格不入,到後來的越來越熟練。由此可以看出,再堅硬的碉堡,也會有他的突破口。
蔡平,在三個隊員中,體力相對弱。他一直在資助一個失明的小男孩,並對他許諾一定會在殘奧會上拿金牌。但是這個承諾成了他的負擔,他怕自己被淘汰。所以他訓練完後,還繼續體能訓練,揮汗如雨。最後,他的精神感動了教練。教練也深知他們的三人配合是最默契的。當他們在最後08年殘奧會上以在弱勢的情況下,最後程松忍著腳傷,在最後的幾秒鍾以一個完美的進球,8比7戰勝了對方,摘取金牌。電影院現場響起了觀眾的自發的掌聲。這掌聲不僅是被感動的,更是內化的強烈的民族精神的自然流淌。
而我作為一個身體同樣有殘缺的女孩,更加能體會他們的痛苦,他們的艱辛,他們的付出,
我要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