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楊冪《大武當》票房怎麼樣
不錯,今天去看了。雖然上映兩天了,今天電影院人還是爆滿。比葉問 和葉問2 好看多了。雖然還有很多瑕疵。但是裡面還有很多值得去看的地方。
1、趙文卓,樊少皇,元奎的武術看點,都是正統的。
2、景色、建築、氛圍很好。
3、有點魔幻的色彩像西方的影片風格。
4、中國的神話傳說。
5、尋寶片,有明確的線索,這就是劇情。有些人說沒劇情。
我不是甄子丹的影迷,也不是趙文卓的影迷,只是不喜歡有些人黑某些東西,一無是處的黑,看這部片子,我看出了拍攝的用心,真的有值得看的地方!
其實,一部片子肯定有不好的地方,需要的是支持,鼓勵!看片子,要看他的想法,他所展示給我們的東西。只要是能看出他的努力,就是一部好片子!就像我們在社會中做事工作。認真就是一個好態度!
⑵ 少林與武當的影片資料
片名:少林與武當
導演:劉家輝
主演:劉家輝,陳玉蓮,鄭少秋
編劇:靳蜀美
攝影:馬金祥
剪輯:李炎海
布景師:陳景森
服裝設計:劉季友
出品:1983年
類型:動作
製片國家/地區:香港
語言:粵語 /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83年7月7日
票房:HK $2,821,952.00
片長:87 分鍾
又名:Shao Lin yu Wu Dang / Shao Lin Vs. Wu Dang
發行公司:興發影業公司 (香港)
⑶ 李連傑最經典的幾部電影是
《殺手之王》(1998董瑋)角色:殺手
《殺手之王》是李連傑進軍好萊塢前在香港拍的最後一部電影。影片中他是一名曾在金三角當過兵的職業殺手,武藝高強卻心地善良,在經濟人曾志偉的指引下牽涉到了一樁價值一億美金的向「殺手之王」的復仇計劃,裡面當然有陰謀的,李連傑和任達華演的「殺手之王」一塊贏了反派。這部電影不同於李連傑以前的電影,不過在董瑋的指導下李連傑的動作依然很出色,不過比起《中南海保鏢》等片更內斂,許多場面都非常的干凈利落,最後一場打戲可以說是比較經典的,任達華的表現也非常出色。
票房:當年年度票房十大之一。
看點:李連傑離港前的最後一部作品。
精武英雄》(1994陳嘉上)角色:民族英雄陳真
《精武英雄》是重拍李小龍的名作《精武門》,比起《精武門》中的民族矛盾,本片要溫和而理性得多。電影甚至安排了陳真去日本留學並和日本少女談戀愛,在這一點上是和徐克的黃飛鴻同樣的。《精武英雄》在弱化民族矛盾後,更多的把心思花在了武打設計上,武指仍然是袁和平,電影基本上每隔幾分鍾就會開打一次,而且都非常精彩。陳真和霍霆恩的比武,陳真和日本武師的比武,陳真最後的決斗都花樣百出,極其絢目。和黃飛鴻中的優雅相起,《精武英雄》中的功夫更簡潔而實用,當然,在觀賞性上則一點都不差。
票房:當年度的票房前20位。
看點:《精武英雄》中的主題新意。陳真和日本武師的那一節蒙面比試。
《黃飛鴻之獅王爭霸》(1993徐克)角色:大俠黃飛鴻
《獅王爭霸》是李連傑主演的徐克的第三部黃飛鴻電影。本次黃飛鴻進京參加獅王爭霸戰,發現了洋人暗殺李鴻章的陰謀,於是黃飛鴻在獅王爭霸戰中再次發威。比起前兩部電影,《獅王爭霸》對於復雜的階級沖突描寫開始減弱,但中西的意識形態差異則一慣相承,也是電影幽默的一個特點。而在動作方面,本片無疑是最出色最大氣的,除了李連傑的黃飛鴻外,熊欣欣演的鬼腳七的動作戲也很出彩,而本片的重點舞獅更是將功夫的魅力做到美侖美奐的地步。
票房:當年年度票房第六,而兩外李連傑的作品《方世玉》和《方世玉續集》均在十大內。
看點:最大看點就是紫禁城的巨大舞獅場面。
太極張三豐》(1993袁和平)角色:武當宗師張三豐
《太極張三豐》從張君寶在少林寺學藝講起,通過他和師兄李天寶的經歷,塑造一代宗師張三豐的成長歷程。電影拍得有血有肉,李連傑演的張君寶和錢小豪演的李天寶都很傳神,武打動作也袁和平一慣的出色。有趣的在電影的開始能看到《黃飛鴻》的影子,而電影最後李連傑被群兵圍住時又很容易讓人想到張藝謀的電影《英雄》。袁和平的武指仍是本片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在酒樓里、在街道中、在軍營中,各式的武打動作層出不窮,嘆為觀止,而張三豐悟出的太極功夫在李連傑手裡耍的猶為出色。
票房:未進入當年的票房十大。
看點:精彩的武打設計。
⑷ 趙文卓的作品票房收入也很低,為啥不能和李連傑相比
既生瑜何生亮。有點類似張衛健沒能成為「第二個周星馳」一樣。因為李連傑太優秀了,他已經是天花板了。無論武術底子、相貌、創作才華、所拍電影質量等等都是最頂尖的。
有這么一個頂尖的存在,觀眾為什麼要去選擇一個同類型的低配版的存在去替代他呢?李連傑是無可替代的,除非你能超越他。就像甑子丹和吳京另樹風格,而且將這種風格推向極致,才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動作巨星」。
當然,這和目前的環境也有關系,李連傑的作品是在90年代被觀眾定義的武打電影的名片,那個時候全國文化市場內容沒有現在豐富,觀眾對於傳統武俠劇比較痴迷。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由於互聯網的普及,文化內容豐富多彩,大家隊趙文卓傳統的文化作品很難在有像90年代那樣,受到觀眾喜愛。
還有一點就是,缺少創新。
不管觀眾們喜不喜歡,我們也不能拿趙文卓跟李連傑來對標,畢竟時代、風格等所處的環境都不一樣,努力做好自己就行
⑸ 70年代的經典電影有哪些
《龍虎鬥》
王羽 / 陳星 / 羅烈 / 香港 / 王羽 / 國語
1970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207萬,當年香港影壇一哥王羽獨立後的一次輝煌,也是王羽首部自導自演的影片,這年12月30日邵氏的最重要功臣鄒文懷帶大隊離開邵氏自組嘉禾,然後挖走了王羽,這部片雖然是王羽自導自演,不過副導演起的作用可能更大,這部片的副導演後來很有名,他叫吳思遠……
《唐山大兄》
李小龍 / 田俊 / 衣依 / 香港 / 羅維 (Wei Lo) / Wu Chia Hsiang / 李小龍 (Bruce Lee) / 羅維 (Wei Lo)
1971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319萬,打破香港票房記錄,香港影壇第二位票房一哥而且是國際巨星問世,這也是嘉禾成立後立刻登上冠軍寶座的影片,嘉禾和李小龍用最快的時間登上了頂峰
《猛龍過江》
李小龍 / 苗可秀 / 羅禮士 / 香港 / 李小龍 (Bruce Lee) / 李小龍 (Bruce Lee) / 英語
1972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530萬,打破香港票房記錄,這是一部跨年影片,其實這年的第二名影片李小龍主演的另一部《精武門》票房443萬,由於在猛龍過江之前放映,也打破了香港有史以來票房紀錄,這是嘉禾和李小龍輝煌的一年。這一年還出現了一個奇跡,排名香港票房第28名羅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竟然在73年進入美國院線,更令人驚奇的是還成為73年全美票房第9名。
《七十二家房客》
胡錦 / 岳華 / 井莉 / 沈殿霞 / 何守信 / 香港 / 楚原 (Yuen Chor) / 楚原 (Yuen Chor)
1973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562萬,打破香港票房記錄,這部影片楚原根據王為一的大陸版本靈機一動加入了很多香港當時的社會現象,在邵氏群星出演的基礎上還首次邀請無線ETY(歡樂今宵)的藝員合演,這是唯一一部無突出票房明星主演的冠軍影片
《鬼馬雙星》
許冠文 / 許冠傑 / 許冠英 / 香港 / 許冠文 (Michael Hui) / Lau Tien Tsu / 許冠文 (Michael Hui) / Thomas Tang / 粵語
1974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625萬,打破香港票房記錄,橫霸香港影壇的許氏兄弟作品初現江湖,也是香港影壇第三位一哥許冠文首部冠軍電影,邵氏捧紅的許冠文之前曾將這個劇本交給邵逸夫,希望能和邵氏采分賬形式合作拍片,六叔斷然拒絕,因此被嘉禾撿到一個寶,從此香港電影進入嘉禾時代,和龍虎鬥一樣雖然米高是第一次做導演,但是這部片也有一個很有名的副導演:吳宇森……
《crazy money》
喬宏 / 許冠文 / 許冠傑 / 香港 / 許冠文 (Michael Hui) / 許冠文 (Michael Hui)
1975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455萬,自鬼馬以後,許氏的每一部作品都登上了當年的票房冠軍,許冠文也僅次於弟弟許冠傑成為主演香港最頂尖賣座影片第二多的影星
《半斤八兩》
許冠文 / 許冠傑 / 許冠英 / 趙雅芝 / 香港 / 許冠文 / 粵語
1976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達到853萬,打破香港票房記錄,也是當時香港票房的一次突進,這部片子不僅是許氏兄弟又一個高峰作品,也是香港電影史上最經典的一部喜劇,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發錢寒》
吳耀漢 / 許冠英 / 趙雅芝 / 香港 / 吳宇森 (John Woo) / 吳宇森 (John Woo) / 粵語
1977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770萬,吳宇森首部作品登上票房冠軍,當年沒有許氏兄弟作品上映,因此這部類許氏作品成為票房冠軍,也是許冠英離開兩位兄弟後的唯一一次奇跡。
《賣身契》
許冠文 / 許冠英 / 許冠傑 / 香港 / 許冠文 / 賣身契 / 英語 / 粵語
1978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782萬,許氏重來,無人爭鋒
《笑拳怪招》
香港 / 成龍 (Jackie Chan) / 曾江 (Kenneth Tsang)
1979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544萬,香港影壇又一位一哥成龍出現,但此時他也只能趁許氏作品的空檔才能登上冠軍寶座
⑹ 中國武俠電影的三次高潮代表人及作品
2000年,好萊塢華人導演李安憑借《卧虎藏龍》,獲得奧斯卡四項大獎,票房收入超過1億美元。2001年,張藝謀以《英雄》在國內將2.4億人民幣票房收入囊中。受此鼓舞,何平的《天地英雄》、周星馳的《功夫》、徐克的《七劍》、成龍的《神話》、陳凱歌的《無極》紛紛出爐,接踵而來……
中國武俠電影源遠流長,已經有近80年的歷史。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引發一次武俠片熱潮。
中國武俠電影的第一次浪潮是在20世紀20年代。第一部武俠片是天一影片公司1925年出品的《女俠李飛飛》。影片將「武」與「俠」兩種敘事要素相結合,組成了武俠片的完整類型模式。直接掀起高潮的是1928年5月明星公司推出的《火燒紅蓮寺》,此片將武俠與神怪相結合,賦予「俠」超人的能力,被稱之為武俠神怪片。影片上映後,引起巨大轟動。公司看到了光明的市場前景,立即決定續拍,並讓公司頭號影星胡蝶加盟。果然,《火》片越加火爆。張石川再接再厲,一口氣連續拍了18集。影片映出的盛況,當時的報紙是如此記載的:「每集開映時,到處都是萬人空巷,爭先恐後」,該片是「譽滿東方,人人歡迎」。在《火》片一炮打響之下,其他影片公司追風而動,一下子就冒出《火燒平陽城》《火燒七星樓》《火燒青龍寺》等一批「火燒片」。據統計近40家影片公司參與拍攝,歷時4年之久,出品數量多達227部。《火燒紅蓮寺》的攝影師董克毅不僅創造出「接頂法」,把畫在玻璃上的紅蓮寺頂與沒有寺頂的室內布景巧妙地拍在一起,構成完整的紅蓮寺建築,而且還解決了騰雲駕霧、飛檐走壁、人物變大變小的特技攝影法。
20世紀60至70年代,港台武俠電影興起,時隔近40年後,迎來了中國武俠電影第二次高潮。胡金銓以《大醉俠》《龍門客棧》創造了「詩化境界」的「文人武俠」;張徹以《獨臂刀》成就了體現陽剛美學的暴力武俠;李小龍則以《精武門》中的拳腳真功夫,開創了武俠電影的新紀元。
第三次高潮是在80年代初的中國內地。在拍攝娛樂片的熱浪中,以1983年《神秘的大佛》開始,《武當》、《少林寺弟子》,等一批武打片相繼問世,贏得了市場的歡迎。
進入90年代,以徐克為代表的新武俠電影掀起了第四次高潮。在「新編性」的《新龍門客棧》等一批影片中,加入了「戲說」元素和大量特技,使武俠電影更多地呈現出娛樂性。
2005年,徐克精心打造的《七劍》,成龍的轉型之作《神話》,陳凱歌歷時三年的心血之作《無極》,兩岸三地的三部武俠片同時亮相戛納電影節,以新的風采,再次展示了中國武俠片的魅力。
武俠片從誕生起,就以它所體現的中國文化中陽剛激越、見義勇為的俠義精神為老百姓所喜歡和歡迎。作為一種避世的手段,也恰好符合電影的「做夢」功能。歷經幾代電影人的努力,終於成為中國電影能夠和世界對話的標志性類型片。雖然其中良莠不齊,但它的幾度輝煌,幾乎都給市場帶來繁榮。如今,中國武俠片已成為世界影苑裡的一枝奇葩,武俠功夫也被好萊塢吸收,植入到《黑客帝國》《霹靂嬌娃》等影片中。可以想見,武俠片還將繼續拍下去,但是,把中國電影的市場征戰之路寄託在單一的創作領域內,總有點尷尬吧。
⑺ 特殊身份和大武當哪部電影的票房高請作理性的分析,不要義氣用事,我人個認為特殊身份的票房會高些
特殊身份的票房會更高。
⑻ 70年代的電影有那些
龍虎鬥》
王羽 / 陳星 / 羅烈 / 香港 / 王羽 / 國語
1970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207萬,當年香港影壇一哥王羽獨立後的一次輝煌,也是王羽首部自導自演的影片,這年12月30日邵氏的最重要功臣鄒文懷帶大隊離開邵氏自組嘉禾,然後挖走了王羽,這部片雖然是王羽自導自演,不過副導演起的作用可能更大,這部片的副導演後來很有名,他叫吳思遠……
《唐山大兄》
李小龍 / 田俊 / 衣依 / 香港 / 羅維 (Wei Lo) / Wu Chia Hsiang / 李小龍 (Bruce Lee) / 羅維 (Wei Lo)
1971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319萬,打破香港票房記錄,香港影壇第二位票房一哥而且是國際巨星問世,這也是嘉禾成立後立刻登上冠軍寶座的影片,嘉禾和李小龍用最快的時間登上了頂峰
《猛龍過江》
李小龍 / 苗可秀 / 羅禮士 / 香港 / 李小龍 (Bruce Lee) / 李小龍 (Bruce Lee) / 英語
1972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530萬,打破香港票房記錄,這是一部跨年影片,其實這年的第二名影片李小龍主演的另一部《精武門》票房443萬,由於在猛龍過江之前放映,也打破了香港有史以來票房紀錄,這是嘉禾和李小龍輝煌的一年。這一年還出現了一個奇跡,排名香港票房第28名羅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竟然在73年進入美國院線,更令人驚奇的是還成為73年全美票房第9名。
《七十二家房客》
胡錦 / 岳華 / 井莉 / 沈殿霞 / 何守信 / 香港 / 楚原 (Yuen Chor) / 楚原 (Yuen Chor)
1973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562萬,打破香港票房記錄,這部影片楚原根據王為一的大陸版本靈機一動加入了很多香港當時的社會現象,在邵氏群星出演的基礎上還首次邀請無線ETY(歡樂今宵)的藝員合演,這是唯一一部無突出票房明星主演的冠軍影片
《鬼馬雙星》
許冠文 / 許冠傑 / 許冠英 / 香港 / 許冠文 (Michael Hui) / Lau Tien Tsu / 許冠文 (Michael Hui) / Thomas Tang / 粵語
1974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625萬,打破香港票房記錄,橫霸香港影壇的許氏兄弟作品初現江湖,也是香港影壇第三位一哥許冠文首部冠軍電影,邵氏捧紅的許冠文之前曾將這個劇本交給邵逸夫,希望能和邵氏采分賬形式合作拍片,六叔斷然拒絕,因此被嘉禾撿到一個寶,從此香港電影進入嘉禾時代,和龍虎鬥一樣雖然米高是第一次做導演,但是這部片也有一個很有名的副導演:吳宇森……
《crazy money》
喬宏 / 許冠文 / 許冠傑 / 香港 / 許冠文 (Michael Hui) / 許冠文 (Michael Hui)
1975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455萬,自鬼馬以後,許氏的每一部作品都登上了當年的票房冠軍,許冠文也僅次於弟弟許冠傑成為主演香港最頂尖賣座影片第二多的影星
《半斤八兩》
許冠文 / 許冠傑 / 許冠英 / 趙雅芝 / 香港 / 許冠文 / 粵語
1976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達到853萬,打破香港票房記錄,也是當時香港票房的一次突進,這部片子不僅是許氏兄弟又一個高峰作品,也是香港電影史上最經典的一部喜劇,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發錢寒》
吳耀漢 / 許冠英 / 趙雅芝 / 香港 / 吳宇森 (John Woo) / 吳宇森 (John Woo) / 粵語
1977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770萬,吳宇森首部作品登上票房冠軍,當年沒有許氏兄弟作品上映,因此這部類許氏作品成為票房冠軍,也是許冠英離開兩位兄弟後的唯一一次奇跡。
《賣身契》
許冠文 / 許冠英 / 許冠傑 / 香港 / 許冠文 / 賣身契 / 英語 / 粵語
1978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782萬,許氏重來,無人爭鋒
《笑拳怪招》
香港 / 成龍 (Jackie Chan) / 曾江 (Kenneth Tsang)
1979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票房544萬,香港影壇又一位一哥成龍出現,但此時他也只能趁許氏作品的空檔才能登上冠軍寶座 《少林寺》、《武當》、《人證》、《英俊少年》、《虎口脫險》、《佐羅》、《黑鬱金香》、《冷酷的心》、《大篷車》、《奴里》、《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音樂之聲》、《閃閃的紅星》、《洪湖赤衛隊》、《小兵張嘎》、《甜蜜的事業》、《黑三角》、《405謀殺案》、《喜盈門》、《瞧著一家子》、《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紅高粱》、《英雄本色》、《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戴手銬的旅客》、《木棉袈裟》、《畫皮》、《小花》、《廬山戀》、《芙蓉鎮》、《牧馬人》、《二子開店》、《摩登時代》、《大獨裁者》、《流浪者》、《大橋下面》、《人到中年》、《啊!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