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平壤國際電影節的相關獲獎
1992年中國首次參加平壤國際電影節,並憑借故事片《狂》一舉摘得該屆平壤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此後,中國電影在平壤國際電影節上均有不俗表現。1994年《鳳凰琴》獲第四屆平壤國際電影節火炬銅獎。1996年《紅櫻桃》獲第五屆平壤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火炬金獎」,導演葉大鷹獲最佳導演獎,女主角扮演者郭柯宇獲最佳女演員獎。2002年故事影片《鄭成功》在第八屆平壤國際電影節上獲特別獎和美術獎。2004年由斯琴高娃、黃素影主演的電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獲第九屆平壤國際電影節「金火炬獎」;王志文因成功塑造《芬妮的微笑》中的男主人公而獲得最佳男演員獎;《紅色戀人》榮獲電影節組委會特別頒發的「仙女獎」,即最受觀眾歡迎獎。2006年第十屆平壤國際電影節上《太行山上》獲「特技獎」,《暖春》獲「組委會獎」。
⑵ 北京第五屆國際電影節開幕式和閉幕式都是什麼意思啊開幕和閉幕之間的時間幹嘛呢
開幕式就是開始評選各種獎項。閉幕式就是要宣布各種獎項得主。中間時間就是各種評委們的評選。
⑶ 電影老阿姨不是說七月公映嗎怎麼搜不到正片
網路知道改版越來越糟糕,以上不顯示提問日期時間了。
2018年春節看央視連續劇《初心》期間曾網路將軍農民甘祖昌,知曉了這部關聯題材電影,僅搜到《老阿姨》的宣傳片報道等短視頻,沒有該全片的在線播放資源,奇怪此乃官方投拍的主旋律影片居然連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都不推,僅有公映報道文字而已。
⑷ 提名得獎的區別
1、意義不同
提名獎是指在評選某個獎項或選舉前提出有當選可能的人或事物名稱;
得獎是指在評選中獲得了某項獎項。
2、人數不同
提名獎的數量沒有限定,但數量也少,會選出水平優異的候選者名單;
獲獎的則只有一人或者一部電影/電視劇。
(4)平壤電影節是啥意思擴展閱讀:
「提名獎」這個詞在21世紀使用得非常廣,一些大型獎項都設置有提名獎,例如:風雲人物提名獎、百花獎提名獎等等。
為期8天的第17屆平壤國際電影節27日下午在平壤國際電影會館落下帷幕,多部中國影片斬獲10個電影節獎項。
其中,喜劇片《飛馳人生》獲得最佳攝影獎,該片主演沈騰獲最佳男主角獎;喜劇片《新喜劇之王》主演鄂靖文摘得最佳女主角獎,今年在中國熱映的科幻片《流浪地球》收獲最佳特效獎和最佳美術獎。
本屆平壤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頒給伊朗電影《香橙的滋味》,俄羅斯電影《T-34》獲得最佳導演獎和最佳音效獎。此外,還有朝鮮、義大利等多國影片獲獎。
⑸ 韓國都有哪些電影節在什麼時間
韓國國內的有「青龍獎」「大鍾獎」「百想藝術大賞」。
青龍獎是專門的電影節,如同金像獎金馬獎一樣,是韓國國內最有名的電影大獎,時間在每年的11月下旬。
大鍾獎是韓國政府部門唯一主管的電影節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時間在6月。
有「韓國奧斯卡」之稱百想藝術大賞,是韓國國內唯一一個綜合藝術獎項,包攬了電影、電視劇和綜藝節目等多種類型獎項。時間在2月末。
本人推薦青龍獎和百想藝術大賞。明星雲集呀。真的很好看。
另外於由韓國的電影和電視劇演員分的比較清,如果你喜歡的一些演電視劇的演員可以韓國三大電視台每年年底的演技大賞和演藝大賞。也是明星雲集呀。
外加一條,喜歡韓國的音樂的話也可以看看韓國三大電視台年底的歌謠大賞。絕對的好看!
⑹ 巴音布魯克沒有海是什麼意思
巴音布魯克,那裡有著四千米的海拔,有懸崖,峭壁,森林,雪山。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海。許多人對於電影「飛馳人生」的結尾有著爭議。在實際中的巴音布魯克,沒有大海,而導演卻選擇讓張弛的生命歸結於大海,這樣的結局或許算是個美好的人生結局吧。
《飛馳人生》是上海亭東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勵誌喜劇片,由韓寒執導兼編劇,沈騰、黃景瑜、尹正、尹昉等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個曾經叱吒賽車界的炒飯攤老闆,卻頻頻遭現實打臉的故事。2019年2月5日,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2019年9月,該片獲得第十七屆平壤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
⑺ 我的渡口的獲獎記錄
1.北京國際電影節(2013;第3屆) 提名:1次
2.提名獎項:國內展映單元-中國新片
3.2014.9月24日在朝鮮平壤拍攝的典禮現場。第十四屆平壤國際電影節24日在朝鮮平壤烽火藝術劇場舉行了閉幕典禮和頒獎儀式,中國參賽電影《我的渡口》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音樂獎三項大獎。
⑻ 威尼斯電影節的「地平線單元」是什麼意思
「地平線單元」是威尼斯電影節的兩個官方競賽單元之一,重點鼓勵電影的實驗和創新,用以捕捉國際電影未來的潮流和趨向,該單元以故事片為主,但也允許紀錄片參賽與故事片混合評獎。
重點鼓勵電影的實驗和創新,用以捕捉國際電影未來的潮流和趨向,該單元以故事片為主,但也允許紀錄片參賽與故事片混合評獎。地平線單元屬於展映單元,參賽影片並不參加金獅獎的角逐。
地平線是個地理概念,《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與地交接的線。英文是horizon, 引申義為起點、最初。
說來說去逃不過一個「新」字。
所以,地平線的設定是以捕捉國際電影未來的趨勢為目標,鼓勵新人導演的創作,和視聽語言的大膽實踐。
(8)平壤電影節是啥意思擴展閱讀
至於為什麼要設立地平線單元,除了為吸引海外發行商,更是盡可能多的容納選片人眼中值得展映的特色影片。
所以,在地平線單元中,能看到世界電影版圖的擴張。
一些從來沒有生產過電影、拍過電影的民族,也帶著他們的電影來了。
地平線單元就是這樣,一面是全球化,另一面是許多過去不存在電影的地區、民族陸續拍出電影,很快被威尼斯接納。
於電影而言,它不只是個起點,更是一個窗口。
⑼ 平壤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火炬金獎:《紅櫻桃》
最佳導演獎:葉大鷹《紅櫻桃》
最佳女演員獎:郭柯宇《紅櫻桃》 特別獎:《鄭成功》
美術獎:《鄭成功》 最佳影片金火炬獎:《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中國)
最佳男演員獎:王志文《芬妮的微笑》(中國)
最受觀眾歡迎獎(仙女獎):《紅色戀人》(中國) 最佳影片獎:《納波拉學校》(德國)
最佳導演獎:敘利亞導演
最佳音樂獎:法國影片
最佳攝影獎:法國影片
故事片最佳美術獎:印度影片
動畫片最佳美術獎:朝鮮兒童電影
特技獎:《太行山上》(中國)
電影節組委會獎:《暖春》(中國)
紀錄片紀念獎:《金日成主席和他的尚鉞老師》(中國) 最佳影片獎:《集結號》(中國)
最佳導演獎:馮小剛《集結號》(中國)
最佳技術獎:《集結號》(中國)
特別上映獎:《江北好人》(中國)
組委會特別獎:《暖情》(中國)
國際評委會特別獎:《圓明園》(中國) 最佳影片:《走路上學》(中國)
評委會大獎:《兒子媳婦和老娘》(中國)
最佳紀錄短片:《手》(中國)
最受觀眾喜愛電影獎:《兒子媳婦和老娘》(中國) 最佳影片:《宏願》(德國)
組委會特別獎:《平壤之約》(中國、朝鮮)
最佳導演:尼古拉斯·邦納、金光漢《飛吧,金同志》(英國、朝鮮)
最佳劇本:張楊《飛越老人院》(中國)
最佳男主角:《宏願》(德國)
最佳女主角:《被風吹的房子》(俄羅斯)
最佳美術:《錢學森》(中國)
最佳特技:連凱《錢學森》(中國)
國際評委會特別獎:《阿斯瑪》(埃及) 最佳影片獎:《我美麗的祖國》(德國)
最佳導演獎:石偉《我的渡口》(中國)
最佳劇本獎:《巴考》(菲律賓)
最佳男主角獎:周光大《我的渡口》(中國)
最佳女主角獎:瑪麗亞娜《瓦西莉莎》(俄羅斯)
最佳音樂獎:《我的渡口》(中國)
最佳美術獎:《瓦西莉莎》(俄羅斯)
最佳攝影獎:《女飛人》(英國)
最佳技術獎:《拉姆萊拉》(印度)
國際評委會特別獎:《好朋友們》(伊朗)
組委會特別獎:《電影夢》(伊朗)、《正義的人》(印度)
⑽ 平壤國際電影節的相關信息
第11屆平壤國際電影節2008年9月17日在平壤國際電影會館開幕。
來自中國、伊朗、印度尼西亞和英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機構的電影代表團和代表出席了當天的開幕式。
朝鮮文化相康能洙在開幕式上致詞說:「平壤國際電影節在電影領域為增進各國友誼、推進世界電影發展做出了貢獻。希望本屆電影節辦得更有特色、更有影響力。」
本屆電影節將展映110餘部故事片、紀錄片和動畫片,其中,29部影片將參加電影節獎項的角逐。
中國代表團攜11部影片參加電影節。其中故事片《集結號》《青藏線》和電視紀錄片《圓明園》將參加電影節「火炬獎」的角逐,其餘影片將參加展映。
開幕式上宣布了本屆電影節的評委會名單。評委會由5人組成,分別來自中國、印度尼西亞、突尼西亞、俄羅斯和朝鮮。中國導演黃建新擔任評委會主席。
朝鮮從1987年開始舉辦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過去電影節的名稱為「不結盟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電影節」。2006年,電影節的名稱改為「平壤國際電影節」。
第11屆電影節將於9月26日閉幕。 第12屆平壤國際電影節2010年9月17日在平壤人民文化宮開幕。朝鮮內閣副總理康能洙以及來自中國、德國、義大利等11個國家的電影代表團出席了當天的開幕式。本屆電影節組織委員會主席、朝鮮國家電影委員會委員長洪光順在開幕式上致辭說:「平壤國際電影節在電影領域為增進各國友誼、積極推動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與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本屆電影節能成為各國電影工作者互相借鑒、相互交流的契機。」
本屆電影節電影分為參賽影片、特別放映影片、巡迴放映影片幾大類型。其中由蘇菲·瑪索主演的法國電影《枕邊的男人》頗為引人注目。
中國代表團攜20餘部影片參加本屆電影節。其中故事片《走路上學》、紀錄短片《手》將參加電影節「火炬獎」的角逐,《第一書記》、《暖秋》等其餘影片將參加展映。
開幕式上宣布了本屆電影節的評委會名單。評委會由5人組成,分別來自英國、中國、俄羅斯、越南和朝鮮。英國電影評論人德里克·艾爾利擔任本屆評委會主席。
電影節的宗旨是「自主、和平、友誼」,目的是加強不結盟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電影工作者在建設民族電影藝術方面的交流合作。
最終,曹曦文主演的《走路上學》奪得最佳影片獎。中國紀錄片《手》獲得最佳紀錄短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