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梁山聚義給我們啟示。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與梁山泊
宋代梁山泊周圍的農民和漁民曾進行過無數次的反抗官府壓迫和剝削的武裝斗爭,宋江起義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次。宋江起義發生於北宋末年宣和年間,激起農民起義的導火線是北宋設置的「西城括田所」。宋徽宗為解決財政上的困難,於政和元年(1111年)設立這一機構,專事搜刮。梁山泊原為很小的湖泊,因黃河決口使許多原來的小湖泊與之匯合,到北宋末年形成水域八百里的大湖泊,許多破產農民以及一些逃犯據此為生。但「西城括田所」將整個梁山泊收為「公有」,規定凡入湖捕魚、采藕、割蒲,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犯禁者以盜賊論處。農民和漁民交不起沉重的賦稅,不得已鋌而走險,憑借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理條件,武裝聚集,抗租抗稅,阻殺官兵。因此,梁山泊就成了農民武裝起義的據點。
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最初即以梁山泊為據點,「結寨於此」(《宋史·蒲宗孟傳》),「山下有分贓台,置石座三十六所」(何竹淇《兩宋農民戰爭史料匯編》)。宋江等人在這里共堅持了四五年的斗爭,直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才正式宣布起義,隨後離開梁山泊,轉戰於青、齊、濮各州之間,官府也才開始注意到這支起義軍的存在,並下令「(京)東、西路提刑督捕之」,「招撫山東盜宋江」(《皇宋十朝綱要》)。
宋江起義規模到底有多大,從有關史書如《宋史·侯蒙傳》、《宣和遺事》等載,只有36人。據郎瑛《七修類稿》載,這36人為: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石秀、徐寧、李英、花和尚、武松。近人余嘉錫對此有過詳細的考證。作為一次有影響的農民起義,僅此36人就「橫行齊、魏」,官兵數萬人不能抵抗,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辦到的。據此有人認為這36人可能是起義軍大小領袖的總數,也就是說與宋江一起舉事起義的,可能是三十六條好漢,後來每一個好漢統率一支部隊,但為了方便起見,仍以36人名字稱呼,這種解釋倒也合理。那麼,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到底有多少人?由於史無記載,確切數字無法統計,大致有數千人的隊伍。
史書記載宋江起義有三十六位英雄,為何到了《水滸傳》卻變成一百零八位呢?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得明白:「貫中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這才有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之說。羅貫中在寫小說有感於宋江起義有「替天行道」之言,對於當時那些「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江必有之自亦異於他賊也」,才將梁山36位英雄寫成108位,小說自是小說,萬不能當成歷史來對待。
宋江的結局
宣和元年宋江正式起義後,不久便離開了梁山泊,轉戰山東、河北、河南之間,「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領起義軍由沭陽乘船到海州(今連雲港),海州知州張叔夜派上千名官兵埋伏在海州城郊,用輕兵臨海挑戰,引誘起義軍棄船登陸。義軍登陸後,旋遭伏兵包圍,張叔夜派兵燒了義軍的船隻。起義軍陷入重圍,退路已斷,損失慘重。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宋江率眾投降了宋朝官兵,並接受朝廷的招安,成為宋軍中的一員。
宋江接受招安以後,又幹了些什麼事情?關於這一問題史學界爭論頗大,主要圍繞宋江有沒有去征方臘的問題展開。
方臘起義是與宋江起義幾乎同時發生的一次農民起義,從起義規模上講要比宋江起義大得多,影響也大得多。關於宋江投降後被宋朝派去鎮壓方臘一事,史書中有明確記載,如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楊仲良的《通鑒長編紀事本末》、《三朝北盟會編》、《皇宋十朝綱要》都明確記載宋江投降後隨官兵前往鎮壓方臘起義,宋江從農民起義領袖變成了屠殺農民起義的劊子手。但1939年出土了《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可存)墓誌銘》,這就是史學界都知道的《折可存墓誌銘》。墓誌銘中明確記載宋江未去征方臘,折可存是在征方臘勝利後才逮住宋江的,同是史料,孰真孰假,史學界爭論不休。就史書記載來看,當時的作者都是一流的史學家,基本上是當時人寫當代史,宋江投降、征方臘都屬於當時重大歷史事件,記載自不會有誤,反倒是折可存墓誌銘記載可能會失真。因此,我們認為宋江的確是投降了,並充當了宋朝的馬前卒,參與鎮壓了方臘農民起義。
宋江與《水滸傳》
有宋三百多年,大大小小爆發的農民起義有幾百次之多,這是歷朝歷代都不曾有過的。但宋代的農民起義終未形成全國性規模,活動范圍只限於一隅,參加的人數也有限,持續的時間很短,長者幾年,短者數月,加之宋代統治者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所以宋代的農民起義未能成為地主階級改朝換代的工具。在宋代幾百次的農民起義中,宋江領導的梁山泊農民起義不論從規模還是影響上講,基本上算是較小的一次。那麼,它的影響何以那麼大呢?首先是南宋時編《宣和遺事》把這次起義演義化、故事化,使人讀後頗覺生動、逼真。其次是明人羅貫中、施耐庵寫的《水滸傳》,更是以梁山泊英雄好漢為主線,才使梁山泊與宋江的故事深入民間,影響越來越大,幾乎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故事。小說雖與歷史有某些聯系,但並不完全是一回事,這是讀者在看《水滸傳》時應該注意的,萬不可把歷史小說等同於歷史真實。
Ⅱ 水滸傳梁山聚義的原文
《水滸傳》一百單八將全部上到梁山聚義,是在《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驚惡夢》一回書中。
宋公明一打東平,兩打東昌,回歸山寨,計點大小頭領,共有一百單八員,心中大喜。商議選定四月十五日為始,七晝夜好事。當日公孫勝與那四十八員道眾,都在忠義堂上做醮,每日三朝,至第七日滿散。是夜三更時候,只聽得天上一聲響,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門上。眾人看時,直豎金盤,兩頭尖、中間闊,又喚做「天門開」,又喚做「天眼開。裡面毫光射人眼目,雲彩繚繞,從中間卷出一塊火來,如栲栳之形,直滾下虛皇壇來。那團火壇滾了一遭,竟鑽入正南地下去了。此時天眼已合,眾道士下壇來。宋江隨即叫人將鐵鍬、鐵鋤頭掘開泥土跟尋火塊。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淺,只見一個石碣,正面兩側各有天書文字。取過石碣看時,上面乃是龍章鳳篆、蝌蚪之書,人皆不識。眾道士內有一人姓何,法諱玄通,對宋江說道:「小道家間祖上留下一冊文書,專能辨驗天書。那上面都是自古蝌蚪文字,以此貧道善能辨認。譯將出來,便知端的。」何道士看了,良久說道:「此石都是義士大名,鐫在上面。側首一邊是『替天行道』四字,一邊是『忠義雙全』四字。頂上皆有星辰南北二斗,下面卻是尊號。石碣前面書梁山泊天罡星三十六員,背面書地煞星七十二員,共計一百單八將。宋江與眾頭領道:「鄙猥小吏原來上應星魁,眾多弟兄也原來都是一會之人。上天顯應,合當聚義。今已數足,分定次序,眾頭領各守其位,各休爭執,不可逆了天言。」
Ⅲ 梁山大聚義主要內容
《水滸傳》歷史地表現了農民起義發生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深刻地揭示了階級壓迫是這場農民起義戰爭的社會根源。高俅等奸臣貪官對人民進行壓榨和迫害,激起了人民大眾復仇之火,逐漸發展為燎原之勢。小說熱情地歌頌了在這一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宋江、林沖、魯智深、武松、李逵等梁山英雄,以及「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農民革命理想,形象地展示了這次農民起義演變為悲劇的內在歷史原因。除了李逵、林沖、武松、魯智深、阮小五等為數不多的人反對招安之外,以宋江為首的絕大多數人存在著濃厚的忠君思想。他們仇恨和反對的只是高俅等奸臣和貪官污吏。因此他們的造反盡管也把封建王朝搞得天翻地覆,卻不是要創造一個新的社會制度。梁山起義的悲劇也正是表現了封建社會里農民起義這樣一種無法超越的歷史局限性。施耐庵如實地反映了農民起義本身這個不可克服的缺點,從而生動地描寫了梁山起義由小到大、由弱到強而又轉為失敗的全過程,深刻地揭示了農民起義的規律性。《水滸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全面真實地反映農民起義的偉大作品。 作品緊扣「官逼民反」、「逼上樑山」的題旨,刻劃梁山英雄。
Ⅳ 水滸傳中,為什麼宋江要將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
宋江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等於是改變了梁山的政治綱領。偉人曾說過,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接下來自然要按照這個路子走下去。因此,說梁山好漢的結局已經註定,是非常有道理的。梁山的聚義廳和忠義堂,雖然都有個義字,涵義卻大有不同。
Ⅳ 水滸中梁山兄弟聚義多長時間
《水滸傳》《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一回書中,宋江一打東平,兩打東昌,回歸山寨忠義堂上,計點大小頭領,共有一百八員,一百單八將全部上樑山聚義。宋江頒布號令對大小頭領進行分工,這段分工的落款時間是宣和二年孟夏四月吉旦。到了《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一回書,梁山泊集團接受朝廷招安,宋江發布告示,告示的落款時間是宣和四年三月。從這兩處落款時間計算,一百單八將在水泊梁山的聚義時間,大約在一年零十一個月左右。
Ⅵ 水滸傳梁山大聚義根概
第七十一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忠義堂上做醮七日,每日三朝,懇求上蒼,拜求報應。石碣天書,替天行道,忠義雙全;一百零八人排座次,對天盟誓。宋江在菊花會上酒醉賦詞,盼望招安。 武松、李逵大鬧菊花會,反對招安,宋江欲斬李逵,眾人勸阻,監之,宋江酒醒,悲念李逵,並說服武松、魯智深,要去招安。 宋江要私去東京觀燈。
Ⅶ 《水滸傳》中梁山聚義的主要內容 100字左右不要太少
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
九紋龍史進結識了少華山頭領神機軍師朱武等三人,被官府鷹犬告發,當地官府派兵捕捉。出於無奈,史進焚毀了自己的庄園,投奔外鄉,得遇一個下級軍官魯達。兩人共在酒樓飲酒,聽得有賣唱女子啼哭之聲,問知父女系受當地惡霸鎮關西鄭屠的欺凌。魯達仗義贈銀,發送父女回鄉,並主動找上門去,三拳打死了鎮關西。事後棄職逃亡,巧遇已有安身之所的賣唱女之父,將他接回家中藏匿;以後輾轉去五台山出家,起法名為「智深」。魯智深耐不得佛門清規,屢次酗酒,又打壞山門、金剛,寺中長老無可奈何,只得介紹他去東京大相國寺當名職事僧,職司看管菜園。在此期間,他收服了一群潑皮。
魯智深偶然結識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兩人甚為投機。當朝權臣高太尉之子高衙內,覬覦林妻貌美,設計陷害林沖,誣其「帶刀」進入白虎堂,將他發配滄州,並企圖在途中殺掉林沖。幸得魯智深一路暗中護送,得以化險為夷。林沖發配滄州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手刃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個當保正的晁蓋,得悉權臣蔡京女婿、大名府知府梁中書派楊志押送生辰綱上京,便由吳用設計,約集了三阮兄弟等共計七人,在黃泥崗劫了生辰綱,投奔梁山。楊志丟了生辰綱,不能回去交差,就與魯智深會合,佔了二龍山。
山東鄆城有個呼保義宋江。他有一外室,名叫閻婆惜。此人有外遇,探知宋江與「強人」有來往,百般要挾。宋江一怒之下,殺了閻婆惜,逃奔小旋風柴進莊上,得以結識武松。後武松於景陽崗上打死猛虎,一時名聲大噪,被聘為陽谷縣都頭,碰巧遇見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其嫂潘金蓮羨武松英偉,欲求苟合,為武松拒絕。後乘武松外出公幹,金蓮私通西門慶,毒死武大。武松歸後察知其情,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給兄長報仇。事後他主動去縣衙自首,被發配孟州,結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怒殺張都監全家,亦輾轉投二龍山安身。宋江至清風寨寨主花榮處盤桓,因故被人陷害,發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題「反詩」,又被判處死刑,得梁山弟兄劫法場救出,宋執意要回家探父,又迭遭危險,終於上了梁山。
隨後,經過三打祝家莊,出兵救柴進,梁山聲勢甚大。接著又連續打退高太尉三路進剿,桃花山、二龍山和梁山三山會合,同歸水泊。而後,晁蓋不幸中箭身亡,盧俊義經歷諸多曲折也上了梁山,義軍大破曾頭市,又打退了朝廷幾次進攻,其中好些統兵將領亦參加梁山聚義。最後,總共擁有一百零八個頭領,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對梁山義軍越戰越勇的形勢,朝廷改變策略,派人安撫。於是,在宋江等人妥協思想的指導下,梁山全體接受招安,改編為趙宋王朝的軍隊。統治者還採用「借刀殺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漢前去征遼,幾經征戰,始得凱旋;接著又奉命至江南征討方臘。結果,方臘被打敗了,義軍也傷亡慘重,弄得一百零八條好漢死的死、殘的殘、溜的溜、隱的隱,稀稀落落,只剩下了二十七個人。然而,就是這些倖存者也未能逃脫接踵而至的厄運。統治者眼見梁山義軍勢孤力單,便在封官賞爵後不久,對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盧俊義被分別用葯酒、水銀毒死,李逵又被宋江臨死時拉去陪葬,吳用、花榮也在蓼兒窪自縊身亡……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這樣被扼殺了。
Ⅷ 新水滸傳的拍攝地點
山東東平水滸影視城是新版《水滸傳》最主要的拍攝場景。
水滸影視城內有府邸衙門、英雄府院、街區鋪面、市井商家、酒樓茶肆、宗教寺廟、牢城營、紫石街等仿宋代建築,古風濃郁,工藝精湛,細致逼真,營造了北宋時期特定的歷史氛圍;新版《水滸傳》中大部分內景戲都在水滸影視城內拍攝。六工山水滸大寨位於東平湖邊上,是當年水滸英雄聚義的地方。如今經過修葺擴建,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滸大寨。
此外,東平自然環境優越,平原、湖窪、山地三分天下,滿足了新版《水滸傳》中一切外景戲的需求。東平湖周圍還分布有宋家莊、祝家莊、桃花山寨、二龍山寨、孫二娘酒店等,全部還原了《水滸傳》中的真實場景。因此,新版《水滸傳》85%的鏡頭都在東平取景拍攝。
86集連續劇新《水滸傳》由鞠覺亮執導,張涵予,李宗翰,胡東,嚴寬,陳龍,黃海冰等主演的一部講述宋仁宗時,洪太尉奉天子之命前往龍虎山尋找張天師祈禳瘟疫,辦完事後,洪太尉在龍虎山游山觀景,在伏魔之殿里誤放前代老祖天師鎮鎖著的三十六員天罡星,以及七十二員地煞星的故事。
該劇改編自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北宋年間奸臣當道,民不聊生。山東境內,以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等為首的108位英雄好漢聚義樑上,樹起「替天行道」大旗,斗貪官、除惡霸,保一方百姓。後來,在首領宋江的帶領下樑山好漢接受朝廷的招安,他們報效國家,英勇善戰,屢屢御敵於國門之外,立下赫赫戰功。然而,以太尉高俅為首的一批權臣卻為一己之私陰謀殺害了宋江、盧俊義、李逵等梁山將領,後被皇帝察覺,最終將幾個奸臣一一治罪。
Ⅸ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議事的大廳在哪裡
在梁山寨子里。位於水泊梁山核心地方。
最開始叫「聚義廳」,後來改為「忠義堂」。
聚義廳作為梁山好漢們聚會、議事、歡慶、出征、頒令的地方,為適應事業規模,自然屢加改建,到宋江改聚義廳為忠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