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流浪地球》想要表達什麼樣的主題
相比好萊塢災難電影之中超級英雄式的主人公,《流浪地球》更多地把話語權力下放給了每一個普通人,由所有的普通人共同凝結為拯救人類,逃離災難的力量。這是《流浪地球》在意識形態上非常鮮明的一點。
導演之前與編劇曾經討論過一段時間,劇本到底按完全寫實的方式去敘述這個世界,還是把它構思得更美好一點。
如果劇本按照寫實的方式去寫,有可能方案沒有建立起來就已經爆發戰爭與沖突。所以我們更想構建一個相對美好的世界,這個世界的人更單純一些,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可以彼此信任、團結一致。
兩部影片折射出的儼然是東西文明意識形態之間最大的差異。將《流浪地球》和《2012》相比較,僅就電影的視覺效果和敘事框架的構架,前者其實還是與後者存在差距的。
但僅就《流浪地球》為中國科幻災難電影所開之先河而言,這部影片仍然值得寫入中國電影的史冊當中。
㈡ 為什麼《流浪地球》的豆瓣評分只有7.9,對比同類型電影,差在哪裡
在世界上的好萊塢大片中,有很多很多的科幻題材的電影,相信對於國人看到一些國外拍的科幻電影都感覺非常震撼,都在想什麼時候中國會出一部屬於自己的科幻題材電影。而在我們中國吳京拍攝的關於中國第一部科幻題材的電影《流浪地球》,獲得了國人的一致好評,然而在《流浪地球》上了豆瓣後評分從8.5掉到了7.9。
有很多人就在吐槽,是不是雇了水軍?評分才一直走低,但也有人一直在說國人拍出了第一部電影,掉了不到一分,就在連連喊冤,對於豆瓣這么一個特別規范權威性很高的網站,都能說出這樣的話,是不相信豆瓣的權威,還是不相信自己電影就該如此?也有人在說第一部科幻題材達到這么高的分,已經很不錯了,未來國人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如果太高了,讓國人未來該如何下手?如何繼續努力達到更高的要求?
我們電影並沒有差在哪裡,恰恰說明我們在科幻題材上同國外的相比?還是需要進步的空間,所以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進步可言。無論是真雇水軍,還是真的有崇洋媚外的人,故意寫差評,這也恰恰說明有一部分人是不認可的,你說明他們看過太多的科幻題材,或許也如網上所說,中國的電影為什麼要拍攝那麼多外國人的畫面拍自己國人不好嗎?無論是怎樣地原因,我們都不能成為因為差評而抱怨的那一堆人。
中國會擁有屬於自己科幻題材的《2001太空漫遊》,會做出屬於自己的電影之王。
㈢ 有的人說《流浪地球》比好萊塢電影差一些,有人說的卻相反,你怎麼看
《流浪地球》在很多方面都跟好萊塢科幻電影存在差距。特效畫面依舊還處於游戲級別,昏暗的鏡頭還好,稍微明亮的環境畫面就有些強差人意,還有特效動作也有缺陷,比較明顯的就是礦車的運動鏡頭,重力感不太到位,車看著有點飄。至於特效外的問題,2小時去講述一個全新科幻題材實屬不易,流浪在這里還得吸取經驗。另外一點就是過多的煽情戲,我認為該點到即止較好。
人人心中有桿秤,好壞是非各有標准。個人價值取向,興趣愛好,評判尺度並無統一標准。所以,無論怎麼說都有道理,你也無法改變他人對某一事物的評價。所以,這個問題沒有標准答案。以個人喜好,你說好看就好看,你說不好看,就是不好看;你說他比好萊塢大片好看,他就是比好萊塢大片好看,你說沒有,就沒有!就這么簡單,沒必要簡單問題復雜化。
㈣ 《流浪地球》與好萊塢大片還存在哪些差距
電影剛開始時,有一個片段是每個國家輪流用自己的語言說:再見,太陽系。當時感到十分悲壯凄涼,從這就能看出和好萊塢電影的區別。
然後就是點燃木星,有個情節,就是劉培強說共享解決方案,然後加上主角團的發動機共3個發出的噴射,其實前面有說過,赤道發動機全部都修好了的,所以說明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並沒有選擇回頭,而是趕回家和親人一起享受最後時光,但是哪怕是只有百分之一的人選擇希望,甚至是千分之一,也能成,這個情節要是放美國大片里,妥妥的全部發動機噴火然後沖向雲霄。
大劉的作品本就有點黃金時代三巨頭的意思,本片不僅僅是給科幻片帶來了中國式的宏大敘事,實際上也打通了和黃金時代巨頭們的聯系,在這部改編的流浪地球身上你仍能看到那種進取向上,堅持到底,謳歌人類高貴精神的影子,這對於近年來看了許多「以小見大」模式科幻片的觀眾來說自然是耳目一新。觀點粗糙,歡迎評論、互動。
㈤ 還有哪些像《流浪地球》一樣好看的科幻片
作為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實現了自己的口碑逆襲,有望再在票房上取得優異成績。 其實,我們國家拍攝科幻的歷史也蠻“悠久”,可以追溯到1938年拍攝的《六十年後上海灘》 。今天我就再來介紹幾部,上世紀製作的,優質國產科幻電影!
5、《魔錶》(1990):童話原來還能這么寫。,這部作品是有原著的,脫胎自作家張之路的小說,當時出演主角的張嘉譯還叫“張小童”,嗯,這名字還蠻對味。主人公康博思原本正在上小學,因為遇到了一些煩心事就迫切地想要長大,機緣巧合下他得到了一塊魔錶,這表可以實現自己的願望。這部電影和湯姆·漢克斯的《長大》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當然沒有好萊塢玩得那麼嗨,但是放在當時的語境已經很不錯了。
㈥ 《流浪地球》與好萊塢主流科幻電影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
大劉的作品本就有點黃金時代三巨頭的意思,本片不僅僅是給科幻片帶來了中國式的宏大敘事,實際上也打通了和黃金時代巨頭們的聯系,在這部改編的流浪地球身上你仍能看到那種進取向上,堅持到底,謳歌人類高貴精神的影子,這對於近年來看了許多「以小見大」模式科幻片的觀眾來說自然是耳目一新。
㈦ 你覺得《流浪地球》好看嗎
很好看。在電影院看的時候電影的特效超棒,科技感十足。實話實說自己之前從來沒看過任何一部國產電影可以把特效做到這種程度,《流量地球》讓我對國產電影有了新的認識。電影唯一不足的就是劇情吧,比較單調。沒有做到像很多國外很多的科幻大片那樣可以給人驚喜,還有進步的空間。
㈧ 國外如何評價電影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由吳京、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等領銜主演的科幻題材電影,幾位演員演技精湛,把末日到來之際的恐懼慌亂,演繹的淋漓盡致。劇情上邏輯也很說得通,節奏緊密壓抑,即使隔著屏幕也彷彿身陷其中,壓得人透不過氣,看得讓人汗毛倒立,心中危機感大起。
該電影在國內外反響均不錯,評價紛紛以好評為主,可見這部作品真的很優秀。近年來,科學家們逐漸發現太陽正在急速衰老膨脹,我們不知道地球會在多少億年之後被太陽吞沒。但近年來對於宇宙的探索,卻是加緊步伐,收獲頗豐。也許在未來的某天,人類真的會研究出離開太陽系的辦法。但不論如何,地球只有一個,所以我們更該保護好地球。
㈨ 《流浪地球》與好萊塢主流科幻電影有何相同或者不同之處
電影只有2小時,類型片必須講故事,橫跨2500年100代人的科幻小說怎麼改?影片提供了這樣一種思路——藉助小說的科幻概念和部分世界觀,抓取一個事件瞬間,然後以此為基礎原創一個電影故事。所以《流浪地球》本質上是一部基於東方情感傳統的災難片,而科幻情節僅為其災難發生原因。
站在一部優秀科幻小說的腦洞之上,《流浪地球》完成了中國「商業大片」的一次超水平發揮;毫無疑問地,在2019開年,它以摧枯拉朽之勢開辟了中國重工業類型片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