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索菲亞·法卡什的女子敢死隊
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是一個讓世人稱奇的人。出國訪問自帶帳篷,不睡房間睡帳篷;別人愛馬,他愛駱駝,經常騎駱駝遛彎。更令人稱奇的是,他國領導人的保鏢個個都是彪形大漢,而他的保鏢卻個個是奪人眼球的美女。關於這支美女衛隊的來歷,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1970年9月1日是利比亞的國慶節,有幾個前國王的死黨買通了一個神槍手,准備在卡扎菲檢閱部隊時,將其暗殺。這名殺手是個年輕的美女,名叫索菲亞·法卡什。國慶節這天,當檢閱部隊經過主席台向總司令卡扎菲敬禮時,混在急救護士中的索菲亞·法卡什嗖地拔出手槍,瞄準了卡扎菲的頭,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卡扎菲猛地回頭,就在四目相對的瞬間,丘比特的愛之箭將他們射中了。此時時間彷彿凝固,兩人的眼中都流露出愛意。索菲亞獃獃地看著卡扎菲,怎麼也扣不動扳機。衛兵沖上去抓住了索菲亞,下了她的槍。卡扎菲把索菲亞帶到了一個房間,並關上了房門,將衛兵擋在了門外。房間里只有他們兩人,卡扎菲深情地望著她,然後微笑著問她叫什麼名字,還把手槍遞給了她。突然,索菲亞「撲通」一聲跪在卡扎菲的面前,瘋狂地吻著他的皮靴和腳......就在衛兵們在外面急得團團轉的時候,卡扎菲完好無損地走出了房間,懷里還擁著嬌羞的美女刺客索菲亞,著實讓衛兵們目瞪口呆。在卡扎菲和索菲亞盡情歡愉的新婚之夜,那幾個政敵卻血灑刑場。卡扎菲和索菲亞的一見鍾情,完全可以說在這個世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後來,索菲亞向卡扎菲提出了組建女子衛隊的想法。理由是女人專一,且膽大心細,更重要的是不被外人注意。不久,一支由索菲亞親自挑選並嚴格訓練出的貼身女子衛隊誕生了。這些保鏢個個美麗絕倫,武藝超群,槍法出神。她們幾年更替一批。這支美女衛隊是全球絕無僅有的衛隊。幾十年來,美女衛隊使卡扎菲躲過了政敵的一次次暗殺,讓敵人聞風喪膽。
『貳』 有一部電影,喜劇片,惡心卡扎菲的,什麼名字
是《獨裁者》。
《獨裁者》是由拉里·查爾斯執導, 薩莎·拜倫·科恩編劇、薩莎·拜倫·科恩、安娜·法瑞絲、本·金斯利主演的喜劇電影。影片於2012年5月16日在美國上映。
講述的是某國殘暴的獨裁者來到美國紐約參加一個聯合國會議,結果發現自己不在國內的時候被二號人物頂替——這個獨裁者一直信任的哥們外形像個牧羊人。流落紐約有家難回的獨裁者偶遇了漂亮的有機食物店店主(安娜·法瑞絲飾),她讓他對壓迫、對自己的生活道路都有了新的認識。
(2)關於卡扎菲的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薩莎·拜倫·科恩飾演艾拉登Aladeen/Efawadh,殘暴的獨裁者,後來到美國紐約參加一個聯合國會議,結果發現自己不在國內的時候被二號人物頂替,而在美國迷路遇見有機食物店店主Zoey,不得不到紐約尋找新的人生意義。
2、安娜·法瑞絲飾演佐薇Zoey,漂亮的有機食物店店主,收留Aladeen在她的店中,並一點點的改變了Aladeen的看法,也幫他打開了眼界,看到了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潛能,同時使Aladee被民主轉變。
『叄』 求一部美國特戰隊在屋頂給當地反叛武裝包圍激戰的電影,地點好像伊拉克
不是伊拉克,而是「利比亞」
《危機13小時》是由邁克爾·貝執導,查克·霍根編劇,約翰·卡拉辛斯基、帕布羅·施雷柏、托比·斯蒂芬斯、詹姆斯·貝吉·戴爾、馬克斯·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薩等主演的政治戰爭類電影。
該影片主要講述了六名士兵組成的護衛隊駐扎於利比亞班加西美國領事館前對抗敵人的故事。該影片於2016年1月15日在北美公映。
《危機13小時》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是一部政治題材的電影。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亞班加西的美國領事館前發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後數十名武裝分子沖進領事館。
示威演變為暴力沖突,最終導致包括美國大使約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Christopher J. Stevens)在內的四人死亡,這也是33年以來第一個被恐怖分子殺害的美國大使,影片《危機13小時》就是由這一真實事件取材。
『肆』 如何評價電影《私人戰爭》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https://pan..com/s/19vNp--Gx7opJvobYGkjE2Q
《私人戰爭》是由馬修·海涅曼執導的傳記戰爭片,裴淳華、詹米·多南等主演。該片於2018年11月16日在美國上映。影片依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美國記者瑪麗·科爾文,不懼危險,從事戰區新聞報道,在2012年向國際組織報道敘利亞霍姆斯省慘案時,被政府軍炮擊中身亡的故事。
『伍』 紅海行動扎卡是不是卡扎菲
不是。
《紅海行動》電影的背景是真實事件,就是2015年我國組織實施的葉門撤僑行動,但電影的主要情節均為虛構,這次撤僑行動中沒有中國公民被綁架,我國軍事人員也沒有在葉門境內執行武裝行動。
類似的撤僑行動近年有不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就先後組織實施了10餘次人員撤離行動。葉門撤僑行動是我國第一次動用海軍軍艦作為主要交通運輸工具。
註: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武裝稱在蘇爾特已經俘獲了卡扎菲。卡扎菲在其家鄉蘇爾特的一個廢棄下水管道中被捕,慘遭虐待後,頭部和腹部遭到致命連環槍擊身亡。
(5)關於卡扎菲的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紅海行動》劇情簡介:
索馬裏海域外,中國商船遭遇劫持,部分船員被海盜殺害,其他人淪為俘虜。蛟龍突擊隊沉著應對,潛入商船進行突襲,成功解救全部人質。狙擊手羅星在追擊海盜時不幸被擊中脊柱神經,欠缺的位置由顧順替代。
返航途中,非洲北部伊維亞共和國政局動盪,恐怖組織連同叛軍攻入首都,當地華僑面臨危險。海軍戰艦接到上級命令改變航向,前往執行撤僑任務。蛟龍突擊隊八人,整裝待發。
時間緊迫,在「撤僑遇襲可反擊,相反則必須避免交火,以免引起外交沖突」的大原則下,海軍戰艦及蛟龍突擊隊在惡劣的環境下,停靠海港,成功轉移等候在碼頭的中國僑民,並在激烈的遭遇戰之後,營救了被恐怖分子追擊的中國領事館人員。
然而事情尚未完結,就在掩護華僑撤離之際,蛟龍突擊隊收到中國人質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消息。眾人深感責任重大,義無反顧地再度展開營救行動。
『陸』 有一個電影介紹.看過.忘記叫什麼名字了. 就是一個人賽跑的時候.邊跑邊把要超越他的人.開槍打傷. 是喜劇片.
獨裁者
1940年卓別林的
還有這個:獨裁者 The Dictator (2012)
某國殘暴的獨裁者來到美國紐約參加一個聯合國會議,結果發現自己不在國內的時候被二號人物頂替——這個獨裁者一直信任的哥們外形像個牧羊人。流落紐約有家難回的獨裁者偶遇了漂亮的有機食物店店主(安娜·法瑞絲飾演),她讓他對壓迫,對自己的生活道路都有了新的認識…
都有的。
『柒』 電影《危機十三小時》是根據什麼事件改篇
電影《危機十三小時》是根據根據班加西事件改編。
該影片主要講述了六名士兵組成的護衛隊駐扎於利比亞班加西美國領事館前對抗敵人的故事。
《危機13小時》是由邁克爾·貝執導,查克·霍根編劇,約翰·卡拉辛斯基、帕布羅·施雷柏、托比·斯蒂芬斯、詹姆斯·貝吉·戴爾、馬克斯·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薩等主演的政治戰爭類電影。
影片評價
邁克爾·貝在『慢鏡』和『煽情』方面非常克制,影片中的戰爭是殘酷的,而非浪漫的。這使得影片的角色和情感有了非常可信的根基。作為有退伍軍人和有家庭的背景的詹姆斯·戴爾和巴勃羅·施雷伯,讓他們和恐怖分子作戰,顯得非常可信。
盡管有著各種細節上的缺失和潦草的對白,但總體上是一部製作精良的生猛動作片,更是對影片中所描述的秘密士兵的一次真誠的致敬。
『捌』 一代狂人卡扎菲,那位與他形影不離的美女保鏢,結局如何
卡扎菲是利比亞的前總統,在國際社會上擁有「中東梟雄」之稱,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同時也具有很大的爭議。年輕時期的卡扎菲無疑是沖動且有野心的一個人,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手裡的軍事力量發動政變上台,在國內實行較為高壓的管理手段。這些都招來了西方世界的非議。面對巨大的壓力,他沒有選擇和其他中東或者非洲國家的元首那樣稱臣納貢,而是堅定的反美反歐,這也是他最後落得悲劇下場的主要原因。
2011年8月卡扎菲和嘉莉娜一行在蘇爾特被反對派武裝發現,包括嘉莉娜在內的5名女保鏢奮起抵抗掩護卡扎菲逃離,她們拼盡子彈後被捕,在被反復凌辱之後遭到了虐殺橫屍街頭,嘉莉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了自己的誓言和指責。
卡扎菲是一代風雲人物,他依靠權謀手段登上總統寶座,他性格怪異言語驚人,爭議頗多,但在他的身上也散發出了明顯的英雄之氣,那種堅強、不屈的精神也值得世人肯定。而嘉莉娜無疑是一個小人物,但她以不惜以生命作為代價堅守卡扎菲到最後,相比那些出身名門享盡榮華卻最終背叛卡扎菲的官員們,著實可貴太多了。
『玖』 一部諷刺卡扎菲的電影叫什麼
2012年美國電影《獨.裁者》
『拾』 戰爭電影《戰爭之王》未免太殘酷,真的可能存在原型人物
原型是:維克托·布特(Viktor Bout)。
維克托·布特(Viktor Bout),綽號「死亡商人」,是一名國際軍火銷售商和毒品走私商,身價60億英鎊(596億元人民幣)。
布特被控在全球范圍內煽動和支持戰爭,逃脫追捕近20年,他的故事曾被改編成好萊塢電影《戰爭之王》。
2008年,美國派遣特工將布特引誘到泰國,將其一舉擒獲。布特的被捕被美國視為阻止武器流向黑市的巨大勝利。
(10)關於卡扎菲的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維克托·布特(Viktor Bout),現年43歲(2011年)。
18歲時布特參加了前蘇聯空軍,擔任導航員,之後他被送往莫斯科軍事外國語學院學習外語,他能流利使用俄羅斯語、烏茲別克語、英語、葡萄牙語和法語等語言,據說還粗通中文。此外他還獲得了經濟學學位,這段學習經歷為他後來闖天下奠定了基礎。
1992年,25歲的布特開始了他販賣軍火的生涯。他利用非洲和阿富汗來圓自己的發財夢。 布特的經歷極具傳奇色彩,他經營著一個遍及全球的私人航空運輸公司。
他的飛機不斷往返於阿富汗、比利時、南非、史瓦濟蘭、阿聯酋以及東歐等地,貨物從鑽石到劍蘭,應有盡有。好萊塢著名電影《戰爭之王》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布特。
2008年3月,美國毒品管制局特工偽裝成哥倫比亞反政府武裝「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成員,在曼谷一座五星級酒店內將他誘捕。
美國情報顯示,身家數十億美元的布特擁有50架軍用飛機,全世界戰亂頻發的地區都有他的身影,他還通過間接途徑向基地組織出售軍火,被西方媒體稱為「世界頭號軍火商」。布特在與阿富汗塔利班的軍火交易中賺了5000萬美元(約合3.2億元人民幣),他的客戶還包括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
布特在泰國被捕後,美國和俄羅斯都提出要引渡他,從而引發了一場兩個大國之間的角力,令泰國政府騎虎難下。2009年8月,泰國法院駁回了美方提出的引渡申請,隨後美方提出上訴。2010年8月20日泰國上訴法院判決,應該將布特移交給美國。
2011年10月11日,綽號「死亡商人」的俄羅斯軍火大亨維克托·布特在紐約受審。他的罪名包括與他人共謀殺害美國人、向聯邦特工出售軍火未遂、通信欺詐以及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等,國際安全專家認為,這還只是布特所犯累累罪行中的一部分。 但布特否認這些指控。
2011年11月2日,美國紐約聯邦地區法院做出裁定,俄羅斯籍軍火商維克托·布特圖謀向恐怖分子販賣軍火等罪名成立。法院定於2012年2月8日宣判,布特面臨至少25年、至多終身監禁處罰。